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5:1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① 关键词:农民素质 农村妇女参政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特对原阳县白庙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本人着眼于白庙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

一、原阳县白庙村自然状况与政治发展现状

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位于原阳县新城开发区中心,南临省会郑州,北依新乡城区;京珠高速纵贯村西,黄河大道横跨村南;全村辖7个自然村,共有1836人,2300亩耕地,党员38名,村“两委”干部9名。②白庙,锺灵毓秀,民风淳朴,乡邦文化,积淀丰厚,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实为客商富贾慧眼聚集之宝地。村党支部书记吴述福,198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历时26年,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党员争做“致富带头、文明带头、学法带头”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带头模范”,体现党员先进性。举全村之力,集干群之智,实干发展,兴业富民,走出了一条具有白庙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之路。白庙村近年来先后被省委

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民主管理”先进村等,是原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在党的领导下白庙村农民生活的的逐步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过多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以下是我们通过小组人员亲身走进农民家庭征求了500余人的建议和意见所得的调查报告,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今天的白庙,在以建材加工、面粉加工、黑色食品加工三驾马车的拉动下,全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截至2009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四千余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全村80%的村民住进了新型农村别墅。昔日的沙化穷村一跃成为一个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谐发展,颇具现代化气息的都市新村。

走进白庙村的第一刻,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眼前是一排排别致新颖的农村别墅;宽阔整洁的街道两侧婀娜多姿的绿化树在春风中向路人微笑;宽敞的休闲广场上村民门正在悠闲地或健身、或聊天,嫣然一幅和谐自然的都市新村风光。

在问卷中我们得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白庙村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贫穷落后。伴着农村改革涌动的春潮,白庙村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几年,长期压制着的生产力得到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虽然在1996年,白庙村就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首批小康村。但当时的白庙村有近3000亩耕地,全村70%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当时种地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益很低,好的年景,亩均收入不到200元,坏的年景种地还要赔钱赔功夫,加

上当时的粮食价格上不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低落,甚至有的耕地被撂荒。为此,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吴述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想根本解决农民种地的出路,必须改变传统的耕作观念与耕作模式,大胆尝试耕作方式的创新,让这近3000亩的耕地成为村民致富的优势资源。1996年,当时的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春堂来到白庙村寻找农作物高产开发试点,吴述福认为这是改变本村耕地落后耕作模式的良机。于是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全村推广立体农业。之后的2000年,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建起了省级黑色作物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黑糯玉米、和花生、黑药豆、黑小麦近千亩,使农民种地受益亩均增长了4到5倍。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黑王食品加工厂,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式,拉长了产业链条。加工生产的黑王系列产品远销武汉、长沙南京等大中城市。并使之成为白庙的又一支柱产业。使得白庙村迅速成为全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代表之一。

三、白庙村农民政治素质调查以及农村妇女的参政比例调查

政治素质是指人们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所享受的政治权利的理解、把握、反映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和必须具备的个体特质。

在对白庙村及周边乡村的500多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具最终的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白庙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人数超过74%。很明显,如果农民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为此,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特别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③

在调查中我们明显发现随着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农村人口教育的愈加重视。在白庙村八零后以及九零后的文化程度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并且在他们的带领下,村民积极的学习科技知识,有效的为白庙村的生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石。

在我国农村妇女占全国总妇女人口的70%,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农村妇女的发展关系着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当前,农村妇女主要是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参与村里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因此,研究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参政问题,大力推动更多妇女进入村“两委”班子工作,对于实现农村妇女自身发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农村妇女是否较少关心村务的问题,65%的女性和53%的男性选择反对或不一定,说明大部分女性参政意识还是有的;关于是否认为村“两委”中一定要有女性的问题看法上,92%的女性是认同的,说明了白庙村妇女参政意识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具体的政治实施中,传统观念导致了男女从政的社会环境不平等。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第一,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够,从而增大了女性进入政治、经济等社会领域的难度。具此次调查最近的一次换届选举中,有半数以上的选民是妇女,但妇女的当选率却远远低于男性,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在回答女性村干部少的原因时,有52%的男性和43%女性选择的是女性自己不愿意;有32%的女性选择“妇女应当照顾家庭”,所以大半数女性填写选票时没填女性;二是关于大部分农村妇女更愿意支持丈夫还是自己参加村干部竞选问题上,有49%的女性和71%的男性选择女性更愿意支持丈夫。三是在选择“与男性相比,女性当村干部是否有自己的特殊优势”问题的回

答上:竟有32%的女性认为不一定或反对,说明传统“男强女弱”的观念使部分女性对于自身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尽管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热情、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参与率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妇女对妇女为什么要参政还有模糊认识,有的妇女认为参政就是管生孩子。

据本次调查,在白庙村里的7名村干部中仅仅只有2名是女性。在对于农村妇女如何提高参政比例的相关问题中,村民普遍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打破传统束缚,提高参政素质。第二,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文化素质。第三,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以能力求地位。第四,加大农村宣传,提倡男女平等参政等等。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白庙村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的诸多问题,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提高妇女自身素质,更需要法律政策引导;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需要领导重视,明确责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更要着眼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总之,在我国乡村治理改革方兴未艾的形势下,需要男女协调发展,更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四、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离开机专,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我们了解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正阐述了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人民的生活就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①:江泽民《党的十六大报告》

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③:江泽民《党的十六大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名称: 社会实践时间: 社会实践地点: 系 别 名 称 :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带 队 老 师 :

第二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007-12-12 19:16: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高标准地制定了伍峪坪村建设长期和近期总体规划。为了了解掌握伍峪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于近日对伍峪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与村组干部座谈和深入农户走访等形式扎实

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伍峪坪村座落在鄂陕交界,上津古城北麓的“三叉”地带,上湖路、郧漫路、上槐路穿境而过,因其区位独特,商贸发展迅速,民营工业不断崛起,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成为上津镇的“副中心”,2005年被湖北省列为新农村建设1000个示范村行列。全村总人口3234人,796户,12个自然组,版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96亩,全村总收入千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二、发展现状:

根据上津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伍峪坪村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该村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生活区上等级形成规模。04至05年按村庄规划,在郧漫路和三叉路口集中迁移80户,统一规划建房,一律明清仿古,砖木混凝土结构三层。

二是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基本

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组级公路拓宽,维修杨家坡——矛盾沟15公里;新修干沟一组4公里,玉皇滩天沟洞河西路公里;八里堰渠道维修投资42000元,新做堰头,渠道水泥加固800米;人畜饮水工程,因皂素厂污染,政府拨款32000元新解决200户吃水问题;全村农网改造现在已基本实现电力全村通;电讯铺盖率达50左右,有线电视已达60左右。

三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内玉皇滩电站亿万元工程上马,红卫堤延伸工程开始,金钱河大桥开建,集镇中心区饱和向北开发,使伍峪坪村迎来建设发展的高潮。村委会一班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进厂打工。随着中天、百科、山东、宏盛四个皂素厂落户,陈家荣砖场、十漫高速砂料场、黄龙湾石料场不断兴起,拉动了地方经济

发展,每年有效输入当地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也为商贸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四是石咀子集贸市场初步成形。伍峪坪村的三叉路口位于金钱河与伍峪河的冲击扇区,地势开阔,用水方便,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且紧联集镇,是古镇未来发展的拓展区,随着红卫堤延伸工程启动,80户居民聚集落户,三叉路口饭庄、旅社、商店、建材、家电、汽车维修等50多家个体经商户镶嵌周围,一个集地域商品展销和土特产展销的鄂陕边界边贸市场初步成形。

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移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伍峪坪村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5分),村委决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转移致富:在沙盘——王家湾公路沿线建蔬菜基地100亩,充实集贸市场;在渡口背后杨家坡,退耕还林100亩,发展山羊500多只,利用王家湾和伍峪坪充足阳光和水源发

展水稻,香料烟、黄姜等产业;利用郧漫路散居户发展庭院、果园经济……

三、存在问题:

一是饮水问题:由于工业污染,水管老化,有些地点无水源,70农户饮水问题仍未解决。如:1组、3组、4组、5组、6组、7组、10组水源欠缺,1组、2组、3组、4组水质污染,解决办是:新铺管道,净化水质。

二是用电问题:虽然全村电线已通,但有些组电力电压达不到标准,无法使用。如1、10、11组有线电视也不能开通,解决办法是:增加变压器台区,铺架高压线路。

三是环境污染、卫生垃圾问题:三叉路口、集贸市场、镇中、新农村是人口聚集地带,无公厕和垃圾箱,大量垃圾无处堆放,加之工厂较多,污染严重。

四是主干道硬化、绿化和路灯问题:大桥至新农村尚未硬化、绿化,没有安装路灯,三叉路口至王家湾、石咀子至道班也需要绿化,民房“三化一通”

还未达标。

五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无项目。该村土地少(人平不足5分)水田无法灌溉,原八里堰老渠几乎毁了,致使伍峪坪大片良田荒芜。

六是村活动中心建设迟缓,无村房,文化设施较落后,卫生所急需扩建。

四、发展建议:

1、广泛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在砖厂以东建千亩工业园开发区。

2、迁建加油站,在原址建交通大转盘,使三叉路口真正成为上津的交通枢纽;延伸红卫堤至伍峪坪河口两岸,建河堤桥、崖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 %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

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

第四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

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

1、加快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烤烟,力争到2010年达到5000担。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同时扩大经济作物莲子、竹荪、木耳和其它食用菌生产。

2、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批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做到有组织、有领导地向当地或外地二、三产业的转移。

3、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在贯通东西南北的三条高速公路即将畅通的有利时机,在不污染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吸纳引进两、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解决村民的当地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

(二)确保民富村也富。增加村集体财政收入,以确保公共事业举办力度。借鉴华西经验,改变目前的小农生产状态,提高生产的组织程度。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与法则,运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农业逐步推向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积极稳妥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财实力。

(三)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目前确定的共有五项:(1)通过五到七年的努力,将后门山一百多亩山地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公园;(2)争取上级支持,在三年内将古娄山建设成为一个村民健身活动的体育公园;(3)新街道延伸工种,搞好河滨居民小区建设;(4)建设一个设备完全、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广场,提高村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5)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五年内要建设一个较大型的垃圾堆放点、35个垃圾池、配备6名卫生保洁员。同时,每年必须种植3000棵绿化树苗,五年后每条路和空坪、荒地都将是绿树成排成林,风景优美。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齐抓共管。

1、组织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监督小组,建设一支能歌善舞的文艺队,为宣传新农村建设新思想服务;

2、建设一支综合治理队伍,为村平安、稳定、团结服务;

3、建设一支党员义务服务队,为老弱病残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4、由妇女主任牵头,组建几支妇女服务队。例如:扦秧队、采烟队、采茶队、计生服务队等,将全村“留守妇女”充分调动起来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五)加强民主管理,加快民主进程。

1、确实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和权利,让村民代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出谋出力;

2、加强民主监督小组建设,确实把敢说敢做、敢为百姓说公道话的人纳入民主监督小组;

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透明度,每月或每季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诚心诚意让群众监督。

总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刚刚开始,村基础相对薄弱,要实现上述五年目标,必须依靠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还要根据村民的需求和意愿,经过艰苦奋斗、不断努力,把建设具有本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办好。

[1]

第五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高标准地制定了伍峪坪村建设长期和近期总体规划。为了了解掌握伍峪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于近日对伍峪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与村组干部座谈和深入农户走访等形式扎实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伍峪坪村座落在鄂陕交界,上津古城北麓的“三叉”地带,上湖路、郧漫路、上槐路穿境而过,因其区位独特,商贸发展迅速,民营工业不断崛起,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成为上津镇的“副中心”,2005年被湖北省列为新农村建设1000个示范村行列。全村总人口3234人,796户,12个自然组,版土面积2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96亩,全村总收入1.2千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二、发展现状:

根据上津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伍峪坪村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该村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生活区上等级形成规模。04至05年按村庄规划,在郧漫路和三叉路口集中迁移80户,统一规划建房,一律明清仿古,砖木混凝土结构三层。

二是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组级公路拓宽,维修杨家坡——矛盾沟15公里;新修干沟一组4公里,玉皇滩天沟洞河西路2.5公里;八里堰渠道维修投资42000元,新做堰头,渠道水泥加固800米;人畜饮水工程,因皂素厂污染,政府拨款32000元新解决200户吃水问题;全村农网改造现在已基本实现电力全村通;电讯铺盖率达50左右,有线电视已达60左右。

三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内玉皇滩电站亿万元工程上马,红卫堤延伸工程开始,金钱河大桥开建,集镇中心区饱和向北开发,使伍峪坪村迎来建设发展的高潮。村委会一班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进厂打工。随着中天、百科、山东、宏盛四个皂素厂落户,陈家荣砖场、十漫高速砂料场、黄龙湾石料场不断兴起,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每年有效输入当地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也为商贸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四是石咀子集贸市场初步成形。伍峪坪村的三叉路口位于金钱河与伍峪河的冲击扇区,地势开阔,用水方便,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且紧联集镇,是古镇未来发展的拓展区,随着红卫堤延伸工程启动,80户居民聚集落户,三叉路口饭庄、旅社、商店、建材、家电、汽车维修等50多家个体经商户镶嵌周围,一个集地域商品展销和土特产展销的鄂陕边界边贸市场初步成形。

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移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伍峪坪村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5分),村委决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转移致富:在沙盘——王家湾公路沿线建蔬菜基地100亩,充实集贸市场;在渡口背后杨家坡,退耕还林100亩,发展山羊500多只,利用王家湾和伍峪坪充足阳光和水源发展水稻,香料烟、黄姜等产业;利用郧漫路散居户发展庭院、果园经济……

三、存在问题:

一是饮水问题:由于工业污染,水管老化,有些地点无水源,70农户饮水问题仍未解决。如:1组、3组、4组、5组、6组、7组、10组水源欠缺,1组、2组、3组、4组水质污染,解决办是:新铺管道,净化水质。

二是用电问题:虽然全村电线已通,但有些组电力电压达不到标准,无法使用。如1、10、11组有线电视也不能开通,解决办法是:增加变压器台区,铺架高压线路。

三是环境污染、卫生垃圾问题:三叉路口、集贸市场、镇中、新农村是人口聚集地带,无公厕和垃圾箱,大量垃圾无处堆放,加之工厂较多,污染严重。

四是主干道硬化、绿化和路灯问题:大桥至新农村尚未硬化、绿化,没有安装路灯,三叉路口至王家湾、石咀子至道班也需要绿化,民房“三化一通”还未达标。

五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无项目。该村土地少(人平不足5分)水田无法灌溉,原八里堰老渠几乎毁了,致使伍峪坪大片良田荒芜。

六是村活动中心建设迟缓,无村房,文化设施较落后,卫生所急需扩建。

四、发展建议:

1、广泛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在砖厂以东建千亩工业园开发区。

2、迁建加油站,在原址建交通大转盘,使三叉路口真正成为上津的交通枢纽;延伸红卫堤至伍峪坪河口两岸,建河堤桥、崖湾

下载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原阳县白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成果皮口镇海产品养殖业基本情况介绍:皮口镇拥有以大连有德、玉璘、万众、科洋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天伦公司为提高海产品的科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很多群众都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农村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根据党校学习安排,就新农村建设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材料 三板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 研 报 告三板桥镇位于普安县城西部,拥有土地面积62.2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62个村民组,共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二)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对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协办〔20XX〕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福协办〔2009〕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的函》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