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资料整合共五份,大家加油准备啊

时间:2019-05-14 15:0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资料整合共五份,大家加油准备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资料整合共五份,大家加油准备啊》。

第一篇: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资料整合共五份,大家加油准备啊

第一、二章 绪论+供需基本原理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2、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来表示。

3、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再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指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指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5、经济人(理性人):经济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即其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这种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在追求最大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然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从而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6、资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对经济物品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是不足的。经济学研究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即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最有效率的使用有限的生产资源进行生产、消费和分配。

7、“看不见的手”:是由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提出的,该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

8、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即在一个家庭或者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该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得出的,它是在假定其它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变化。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会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影响。

9、弹性:弹性概念在经济学中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其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设两个经济变量的函数关系为Y=f(X),则弹性的一般公式还可以表示为:E=

Y/YX/X①(E为弹性系数,ΔX、ΔY分别为X、Y的变动量)。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即ΔX→0且ΔY→0时,则弹性公式为:

E=limY/YX/XdY/YdX/X②(①被称为弧弹性公式,②被称为点弹性公式)

X010、弧弹性

1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价格的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E d= —般用中点公式计算弧弹性:E d =

QPQ/QP/P;实际操作时一

P(QPQ11P2Q)222,以避免商品涨价和降价时计算出的弧弹性不一样。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其公式为E d=

limQPdQdPPQ。商品的可替代性、用途的广泛性、P0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都会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

12、供给的价格弹性

13、(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5、需求、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函数Q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就是需求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16、供给、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函数Q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就是供给曲线,它向右上方倾斜。

17、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和需求(供给)的变动: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18、正常品和劣等品:正常品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eM>0);劣等品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商品(eM<0)。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反向变动;劣等品的替代效用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在多数场合,替代效用大于收入效用的作用,所以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其收入效应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9、替代品:替代品是指在效用上可以相互替代,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例如圆珠笔和钢笔、煤和石油等。若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可以再加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24页-7中的例子)

20、互补品:互补品是指在效用上互相补充配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例如胶卷和照相机。若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21、吉芬商品(吉芬效应):吉芬商品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常变化的一类商品,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向变动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大,价格越低需求越少。这种反常现象是由英国人吉芬在19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对当地土豆的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的,当时土豆的价格上升,但其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向变动。但是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2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23、均衡、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局部均衡就是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的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4、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25、有效需求:《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23页-4

第三章 效用论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基数效用和虚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了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两种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第一定律):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心理因素。

3、消费者均衡: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在消费者货币收入水平不变,市场上各商品价格已知的情况下,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认为满足最大效用水平的最优选择位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上,此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MRS12 =-ΔX2/ΔX1= P1/P2。

4、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评价不同,所愿意作出的最大支付也不同。在厂商不能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即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就可以获得额外“津贴”,从而产生的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几何图形(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或数学公式来表示。

5、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a、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的连续性,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b、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无差异曲线一般凸向原点(有一些特殊情况下,无差异曲线的形态会比较特殊)。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74页-3

7、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完全替代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U(X1,X2)=a X1+b X2,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举例子:A总愿意用两杯可乐换一杯橙汁,画图)

8、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如一副镜架必须与两片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画图)。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U(X1,X2)=min {a X1+b X2},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在任何一条关于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都有U= a X1=b X2,且该直角点上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12=a∕b。

9、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设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预算方程可以写为:P1X1+P2X2 =I,对应的预算线如图所示(画图)。

10、价格消费曲线:《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75页-5

11、收入消费曲线:《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75页-6

12、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某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画图2个,分别针对正常商品和劣等品),与其对应的函数关系为X=f(I),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恩格尔曲线可以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1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通过这种分解,可以解释诸如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不同于正常商品或一般劣等品,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之类的问题。也可以用于研究利率变化对消费者在当期和下一期的消费进行最优化配置的影响,比如该消费者在第一期是储蓄者,则实际利率上升使现期消费的价格更高,替代效应使该消费者更多的储蓄以用于未来消费,而利率上升实际上又使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既增加当期消费,又增加未来消费。总的效应则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总和。

15、补偿预算线: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74页-1,画图)

16、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17、风险:如果经济行为者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及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18、期望效用:期望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用P和1-P表示两种结果W和Q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函数可记作EU=PU(W)+(1-P)U(Q),也可以写成E{U[P,(1-P);W,Q]} 期望效用越大意味着这个结果发生 的概率越大,它只用于判断不同人对风险的不同的偏好。

19、期望值的效用 20、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指计算要以多少成本以当前价格购买一个商品组合才能达到在基期以基期价格消费的一个商品组合所达到的相同效用水平。

21、拉氏物价指数:《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31页-6(3)

22、帕氏物价指数:《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31页-6(6)

23、角解点(拐角解):《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30页-3(4)+平狄克《微观经济学》84-85-画黑线部分+图3-15

24、显示偏好:显示偏好是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何对价格和收入的变化做出反应)推测人们偏好的一种研究需求理论的方法。显示偏好公理分为一般性公理、强公理和弱公理。一般性公理的内容是:如果商品束X是选择的商品束,Y是能够购买的商品束,X被显示偏好于Y,则Y不能被直接显示严格偏好于X。这表示消费者总能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显示偏好理论只依赖于实际观察到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避免了使用先验的效用概念。

25、网络外部性:《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56页-5(1)

26、攀比效应:《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56页-5(2)+平狄克《微观经济学》127页-图4-16(用这个图具体解释攀比效应)

27、虚荣效应:《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56页-5(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128-129页-图4-17(用这个图具体解释虚荣效应)

28、风险溢价: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风险的高低、且清楚高风险高报酬、低风险低报酬的情况下,会如何因个人对风险的承受度影响其是否要冒风险获得较高的报酬,或是只接受已经确定的收入,放弃冒风险可能得到的较高报酬。确定的收入与较高的报酬之间的差,即为风险溢价。(平狄克《微观经济学》156页)

29、公平保险:公平保险是西方经济学中期望效用理论所引申出来的概念。背景是消费者向保险公司投保。如果保险公司设定的保险费率,能够保证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零,则称这种费率为公平保险费率,这种保险就是公平保险(平狄克《微观经济学》161页)30、完全信息的价值:是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不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人们常常是基于有限的信息进行决策的,如果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便可以对结果做更好的预计,风险也因此可以降低。所以信息时有价值的商品,必须为得到信息而付出代价。(平狄克《微观经济学》162页)

31、禀赋效应(捐赠效应):《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题详解》87页-10

32、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许多金融和经济现象都受锚定效应的影响。比如,股票当前价格的确定就会受到过去价格影响,呈现锚定效应。证券市场股票的价值是不明确的,人们很难知道它们的真实价值。在没有更多的信息时,过去的价格(或其他可比价格)就可能是现在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锚定过去的价格来确定当前的价格。(平狄克《微观经济学》175页)

33、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

第四章 生产论

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其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量和不变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3、等产量曲线: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生产者可以调节投入要素的比例进行生产。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与之对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Q(画图,等产量曲线的特点:《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138页-2)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生产者可以调节投入要素的比例进行生产。在下图的等产量曲线上,生产者可以选择曲线上不同的点,即通过对两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来维持既定的产量水平,由此可以得到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TSLK =

0

limKLdKdL。又因为沿着等

L0产量线上移动保持产出不变,所以MPL·ΔL+MPK·ΔK=0,即 MPL/ MPK = -ΔK/ΔL = MRTSLK(或MPL/ MPK =

limKLdKdL。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可以表示 = MRTSLK)

L0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4、+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该规律成立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表明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6、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限制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设生产者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分别为w和r,则成本方程可以写为:C = wL+ rK(画图)。

7、等斜线:高鸿业《西经》(5版)120页-1.等斜线

8、扩展线:自己总结手抄的那个

9、脊线:《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136页9(1)

10、规模报酬:自己总结手抄的那个

11、生产者均衡:又叫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指在既定产量下总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使得总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假设厂商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者均衡时,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价格之比,在图形上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画图)

第五章 成本论

★企业利润 = 会计利润 = 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 = 超额利润 =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 = 隐性成本

经济成本 = 显性成本(会计成本)+ 隐性成本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这意味着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它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辆自行车。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1)资源是稀缺的;(2)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3)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2、显性成本(会计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隐性成本(隐含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可以举个例子)。隐形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它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4、经济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名词解释2、3

5、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即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而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有投入要素(如企业家才能等)的代价,这构成了隐形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它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6、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说,它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

7、短期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

8、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9、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或内在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或内在不经济)。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实现劳动分工、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管理效率、以更有利的价格和渠道采购原材料等优势,从而降低成本。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扩张的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从而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得U型特征。当规模经济存在时成本-产出弹性(Ec)小于1,当规模不经济存在时,成本-产出弹性大于1。可以用规模经济指数(SCI=1-Ec)来衡量规模经济,当SCI>0时存在规模经济,当SCI<0时存在规模不经济。

10、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行业规模的扩大使得行业中的单个厂商可以得到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也可以使单个厂商获得融资方面的便利性,从而降低成本。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平移。

11、沉没成本:指已经花费出去而又无法通过收益来补偿的成本。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决策行为只应受未来的成本和收益的影响,沉没成本对企业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但近年来的研究却指出人类的决策行为的确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解释

有譬如人们不喜欢浪费、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辩护等,但前提是经济行为者必须认识到沉没成本的存在,沉没成本才能对决策造成影响。

12、交易成本:指市场主体由于寻找交易对象和实现交易所需的成本,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经典的微观经济理论一般都假定不存在交易成本,但科斯等经济学家却认为交易成本无法避免,有时甚至高到致使合约无法达成。

13、固定成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生产量为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生产工人工资等。在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变的情况下,则不再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分。

14、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自己总结手抄的那个

15、学习曲线:是表示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条曲线,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随着产品累计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学习曲线是以图形的形式描绘了一定时间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速率。学习带来成本的降低,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1)随着生产经验的丰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速度;(2)降低报废率和更正率;(3)改进了操作程序;(4)因生产经验带来模具设计的改进;(5)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的应用。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市场上有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b、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完全同质的;c、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d、信息是完全的。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很难存在,但从对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关于市场机制及其配置资源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给其它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和评价提供一个参照对比。

2、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阴影部分面积所示(画图)。在短期内,由于固定成本无法改变,所以生产者剩余还可以用厂商的总收益和总可变成本的差额来定义。产生生产者剩余的原因是:在生产中,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总是有利的。这时,厂商就可以得到生产者剩余。利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可以分析政府政策的损益。

3、成本不变行业: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该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只占生

产要素市场需求量很小的一部分。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成本不变行业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4、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会引起该行业长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5、成本递减行业: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反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会引起该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6、社会无谓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 也就是当偏离完全竞争均衡时, 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社会净损失是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将减少消费,这样将导致减少的数量中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者剩余都流向了社会,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无谓损失。(可以画个图解释下)

7、消费者统治: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西方学者认为,这种统治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使全社会的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8、停止营业点:是短期可变成本(AVC)和边际成本(MC)的交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厂商的平均收益(即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而平均收益完全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就是亏本模式,则停业。(画图)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市场的三个条件+形成垄断的原因:对生产某种商品的某种或全部生产资源的独占、专利权、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2、自然垄断: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要一个生产者的情况。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若由两家及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自然垄断部门一般有:电力、石油、电信等行业。在自然垄断部门中,通常由政府对某厂商授以经营许可并加以管制,以避免垄断价格损害公共利益。

3、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凭借自己的垄断力量,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其利润。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且可以区分的偏好;b、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一级价格歧视,它又可以再分为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和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前者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此时消费者剩余被生产者完全剥夺了,但生产是有效率的。在实践中,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厂商有时会实行不完全歧视,即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

(2)二级价格歧视: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a、存在着可以分割的市场。若市场不可分割,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b、被分割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垄断者在价格的需求弹性高的市场上索取低价,在需求弹性低得市场上索取高价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被分割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4、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它的基本特征是:a、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但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b、一个生产集团中有大量厂商,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c、厂商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考虑垄断竞争厂商行为相互影响下的某厂商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D和不考虑垄断竞争厂商行为相互影响下的某厂商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d。

5、生产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总和称作生产集团。例如,汽车加油站集团、快餐食品集团、理发店集团等。

6、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这几个企业被称为寡头企业。它的基本特征是:a、厂商为数不多;b、厂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都是价格的寻求者;c、寡头厂商无法精确找到对自己产品的需求曲线。

7、勒纳指数:《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248页-12

8、买方垄断:指在市场上只有单一的买方。

9、买方寡占:一个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买方。

10、双边垄断:只有一个买方并且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称为双边垄断市场。

11、两部收费制(二重价):《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245页-3(2)

12、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任何一个博弈都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指一项规则,根据该规则,参与人在博弈的每一时点上选择如何行动)、参与人的支付(指在所有参与人都选择了各自的策略且博弈已经完成后,参与人获得的效用或期望效用)。博弈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同时博

弈(参与人同时进行决策或行动的博弈)和序贯博弈(参与人的决策或行动有先有后的博弈)。

13、支付矩阵(博弈矩阵)

14、条件策略(条件优势策略、相对优势策略)

15、条件策略组合(条件优势策略组合、相对优势策略组合)

16、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17、博弈均衡:指在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单独改变自己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18、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纳什均衡达成时,并不意味着博弈双方都处于不动的状态,在顺序博弈中这个均衡是在博弈者连续的动作与反应中达成的。在同时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相应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却总会存在);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最优的。

19、占优策略:《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293页-7 20、占优策略均衡:名词解释占优策略+有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形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它实际上是一种纳什均衡。

21、混合策略:《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291页-1

22、纯策略:在完全信息博弈中,如果在每个给定信息下,只能选择一种特定策略,这个策略为纯策略,纯策略是混合策略的特例。纯策略的收益可以用效用表示,混合策略的收益只能以预期效用表示。

23、逆向归纳策略:《西经典型题》162页-12

24、极大化极小策略:《微观经济学》453页

25、寡头价格(oligopoly price):指在寡头垄断的条件下,由少数寡头垄断者通过协议和默契共同制定的价格。它一般低于完全垄断价格,高于垄断竞争价格。由于寡头厂商的价格具有这种相互依赖性,往往促使寡头们采取统一行动,同时加价或减价,从而形成寡头价格。寡头价格包括卡特尔协议价格、价格领袖制、准协议价格等多种具体形式。

26、价格领导:价格领导是寡头行业中很普遍的一种价格操纵方式。在该制度下,由该寡头垄断行业中的某家厂商作为价格领袖决定商品价格,其它厂商按此价格出售商品。价格领导可分为a、成本较低厂商的价格领导;b、支配型厂商的价格领导,即规模最大、占市场份额最多的一家厂商决定商品价格;c、晴雨表型厂商的价格领导,即由某些能正确掌握市场信息、正确判断行业成本和需求的厂商称为该行业的价格领导。

27、理想的产量: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多余的生产能力。

28、赢者诅咒:是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他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1、租金: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如土地服务价格称为地租。租金可以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2、准租金(quasi-rent):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高鸿业《西经》五版233页-粉色框框部分。

3、经济租金(economic rent):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个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它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高鸿业《西经》五版-黑框框部分

4、引致需求: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的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所以称厂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为引致需求。

5、洛伦兹曲线:是描述社会收入平均程度的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洛伦兹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画高鸿业《西经》五版239页-图8-21)。若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则洛伦兹曲线为图中的OL对角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若所有收入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则洛伦兹曲线为图中的折线OHL。但一般来说,洛伦兹曲线都是如同ODL那样的弯曲的曲线。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OL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OHL与对角线OL之间的面积A+B为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6、欧拉定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341页-8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1、帕累托标准:在资源配置中,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方案A优于方案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亦有A优于B。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标准。利用帕累托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称这种改变为帕累托改进。

2、帕累托改进:《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380页-9

3、帕累托最优状态:《西经典型题》147页-4

4、交换的契约曲线:是描述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的点的轨迹。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交换的契约曲线是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MRSXYA =MRSXYB,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画图)

4、生产的契约曲线:是指在埃奇沃斯盒形图中,不同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切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MRTSXY=MRTSXY,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画图)

5、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描绘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假设一个经济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则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所示(画图)。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如Q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如P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多获得一单位某种商品,就要以牺牲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为代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是由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其斜率的绝对值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用来衡量1单位X商品转化为Y商品的比率。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会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本身向右上方移动(画图示意)。

6、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分配某一既定数量产品时可能得到的各种效用组合。交换契约线所表示的两个消费者效用之间替代关系,实际上是以产品或劳务产出量既定为前提,因而这种替代关系可以直接用效用可能性曲线表示。处于效用可能曲线上的点同时满足生产、交换、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在满足全部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情况下,要提高某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就必须降低另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除此之外,无法得知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凹凸性等其它性质。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左下方是“无效率”区域:在既定的资源和和技术条件下,经济没有达到它可能达到的最优效用水平组合;其右上方区域则可以看成现有技术和资源条件下的“效用不可能区域”。(画图)

7、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将社会福利看作是所有个人福利的函数,并以效用水平表示个人的福利,所以它实际上是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假设社会中共有n人,社会福利函数W可以记作: W = f(U1,U2,...,Un)。对于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W1、W2、…、Wn,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社会无差异曲线(画图)。如果社会福利函数真的存在的话,就可以将它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结合起来决定最大的社会福利,从而彻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研究,古典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或效用的简单加总;转折时期阿罗提出的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西方经济学家们认识到,采用序数效用的新福利经济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实际上就揭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缺乏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只使用序数效用提供的信息进行社会排序是不可能的,而使用基数效用可以获得人际间效用比较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出一定

C

D 的社会排序。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该函数意味着当社会成员的效用总量给定时,分配越平等,社会福利越大)、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该函数重视提高社会上状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等。

8、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382页-16+伊伯成396页-8

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389页-10

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个人之间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任何帕雷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第二定理认为,任何我们所希望的社会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给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权结构,而且通过市场达到。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11、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384页-1

12、福利经济学:伊伯成385页3、4、5

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分别展开来讲几句)。《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417页-8

2、“免费乘车者”:伊伯成440页-11

3、寻租:指厂商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得垄断利润所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传统的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本身没有成本,寻租理论则说明厂商获得垄断地位需要利用一定的实际资源,如向政府官员行贿、雇佣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等,从而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寻租代价也常常接近甚至等于全部的垄断利润,寻租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寻租者会导致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4、外部性:指一个或一群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如果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了危害,但他自己不需要承担这种危害的成本,就称存在外部不经济;若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而自己却为得到补偿,就称存在外部经济。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之间的不一致,进而造成市场失灵。纠正外部性的主要办法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以“内化”外部性、规定财产权。

5、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厂商的私人成本仅仅按照其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价格和正常利润来进行计算,因此,在外部不经济下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都没有计入私人成本,从而使得私人成本会低于社会成本;同时在外部经济下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这都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学家主张用津贴、公共管理或税收、法律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社会成本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

6、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关系的原理,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市场机制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该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

成立,市场力量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国防、海上导航的灯塔都是公共物品。能够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的人总是避免为其付出费用,从而导致“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得。

8、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指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如海鱼。公共资源的这两个特点使其很容易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公地的悲剧”就是公共资源被滥用的典型例子。

9、公共选择:《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418页-13+高鸿业《西经》五版338页

10、逆向选择:《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408页-1

11、柠檬问题:柠檬原理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主要有:①在次品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而买者却不知道产品的确切质量。②交易活动的参与人(这里指卖方)可以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买方进行欺骗,这就是“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③隐藏信息将导致“逆向选择”,质量好的产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产品却留在市场,极端的情况是市场会逐步萎缩直到消失。这是因为买者只愿意根据他所知道的平均质量来决定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将使质量低的卖者愿意成交,质量高的卖者由于不能得到同质量相称的价格而退出市场。柠檬问题的典型例子是二手车市场。

12、信息的不对称:《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416页-4

13、委托-代理问题:《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408页-3

14、道德风险:《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408页-2

下载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资料整合共五份,大家加油准备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资料整合共五份,大家加油准备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