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北苏中苏南三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解读
苏北苏中苏南三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南通农院 徐华刚 陈平平徐文杰 指导老师:南通农院团委 孙家峰
调查时间:2006年7月17日—8月4日 调查方式:村官助理挂职实践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于今年年初已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党和国家一项紧迫的、艰巨的现实工作任务,又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国策。建设好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更需要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社会的发展中青年大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与农村的建设又有另一层更亲密的关系。苏北、苏中、苏南三地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带来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亦各有不同,调查小分队成员分别以三地具代表性的村镇为中心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并形成调查报告,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进程中的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工作提供些许参考。该调查报告通过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独特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典型性。
苏北篇: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新墩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苏中篇:以斑窥豹-从兴化经济开发区开源村看苏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 苏南篇:张家港市金港镇高桥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苏北篇
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新墩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新墩村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各项事务发展现状在苏北地区具一定代表性,我们以该村为中心就基层建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地调查、了解。
一、新墩村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新墩村沿204国道线、沿通榆和串场河、沿盐靖宁高速、沿淮通、京宁等铁路线。全村土地面积8700亩,共8个居民小组,1300户左右,总人口6500人,党员98人,可用耕地面积6400亩。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22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
2004年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和发展农业。同时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养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该村围绕改善村容村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居住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
二、新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的优势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
(一)新墩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沿河、沿高速、沿铁路线,这些交通便利因素将有利于该村经济发展。
(二)该村距市中心仅有8公里路程,有利于获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该村的发展也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550人左右的打工队伍,有利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同时在外创业成功的农民也积极回村投资发展农业并建厂发展当地工业。
三、新墩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通过对新墩村党支部进行调查了解,该村将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农业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房前屋后小亭园(或农民公寓)六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如下:
(一)发展目标
1、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38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60%以上,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60%。
2、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100%,电话普及率100%,摩托车入户60%,电脑入户30%,家用轿车3%,合作医疗参保率90%,五保集中供养率95%,社会保险参保率20%,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40%,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100%。
3、实现乡风文明:彩电入户100%,宽带网入户45%,科技图书人平30册,高中水平50%,大专水平30%,有技术专长农民40%,法律知识普及率95%,十好家庭达到80%,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及率达95%。
4、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95%,吃卫生水100%,电网标准入户率100%,森林绿化率60%,清洁能源使用率90%,无公害绿色产品95%,垃圾无害化处理70%。
5、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98%,民主决策参与率90%,重大事项监督率100%,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100%,产业带头户80%,市场营销户10%,文化中心户50%,治安联防户80%,科技示范户50%。
(二)主要措施
1、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利用好本地有利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及河道的清理,禁止污水的乱排放(生活和工业上的污水),还有通过一些公益活动,向农民宣传和倡导绿色、和谐农村的重要性。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卫生用水,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
4、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5、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2—3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四、新墩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新墩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结合新墩村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一些不甚成熟的观念和建议。
问题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新墩村的干部队伍老化;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交流不够畅通,一些急需要解决困难的农民得不到及时的帮助。
思考与建议:“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基层农村干部则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议措施:
一、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二、加强对基层农村干部的要求,增进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交流;
三、可以与当地的大专本科院校联系,用一些有头 脑、有激情的大专本科院校的优秀学生参于农村基层工作。国家也大力支持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可聘用一些大学生当村官。大学生具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给农村带去新的活力,大量的新信息和一些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我。从农村和大学生两者来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形成了双赢的效果。
问题
(二):农民的收入单一,仅局限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没有更深层次的农业发展和简单的外出打工、本地打工,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民的思维不够宽阔,文化程度低,技术程度不高等。
思考与建议: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建议措施: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真正做到全部减免农业税,使农民减少一部分农业生产上的开支,正确的,科学的引导农民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转变为新型农业生产;
三、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
四、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五、通过进一步开展培训工作,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
问题
(三):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农民家庭出现没有钱让孩子上学、看病、吃药的现象, 生活一天比一天的困难,从而导致家庭贫困。
思考与建议: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中的核心,完善广大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建议措施:
一、向上级政府建议并申请,进一步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和消除因学致贫的现象;
二、向当地政府建议,做到家家户户都发放“一折通”,让所有农民拥有最低生活保障;
三、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没钱看病、吃药,不断的消除因病致贫现象;
四、建议村委会与医院联系,通过村委会的努力,请一些医生下农村为一些困难的农民进行免费的体检并为村民讲解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
问题
(四):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其重要性,如农闲时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基本上是没有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打牌就是搞一些迷信活动等等;一些新的信息及国家政策得不到及时的宣传和推广,直接影响到“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4 思考与建议: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建议措施:
一、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使农民真正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
二、开展一些法制宣传讲座,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三、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四、加强科普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地加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最终真正建设成为“和谐农村”、“绿色农村”。
苏中篇
以斑窥豹-从兴化经济开发区开源村看苏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
兴化市地处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北挽淮河、南依长江、地接四市(东与东台、大丰为界,南与江都、姜堰毗接,西与高邮、宝应接壤,北与盐城隔河相望)、舟车便利;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人文荟萃;全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在苏中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兴化经济开发区开源村村委会挂职调研期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与善良,同时也看到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向开源村党支部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实践调查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问题及措施:
一、农村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在开源村挂职期间我们切身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望着那一张张淳朴善良的脸,因为久处城市而变得浮躁的心渐渐变得平和而安静,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真诚和感动。但这些善良的背后仍掩盖着几许无知,由于无知,农民仍然没有摆脱“多子多福”“以子为贵”的封建理念,落后的生产方式仍未得到改进,观念落后、致富能力薄弱、文化匮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缺乏投资和开拓创新的胆识和勇气,不能积极主动地开辟增收门路,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这直接导致农村家庭的收入很难有积余。问题的出现,我们认为一是由于“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思想的误导,二是由于变换生产方式致富的理念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协助村委会采取了如下措施: 分批组织了开源村的村民集中开会,我们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关于生育人口与农民致富方面的案例,对村民进行了一次转变思想观念动员;结合个人掌握的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鼓励村民开动脑筋,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民的思想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引导、宣传活动仍需常抓不懈。
二、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滥用高残留、高毒害农药
随着农药大量的使用,污染也随之严重,挂职期间我们同村长等人曾多次到田间观察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除了看到纹枯病发生严重外,还看到了农药的污染问题。稻田附近的小河里随处可见农药瓶及农药袋。村民认为浓度越高,用药次数越多,防治效果越好,滥用高残留、高毒害农药,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结合这些情况,我们建议村委会采取相应强制性的措施:
1、遇到随便扔农药瓶污染环境的一次性罚款10元;
2、农药采购、喷洒有村委会视作物虫害情况统筹安排。这些措施落实后乱丢农药器具、滥施农药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当然,从长远计,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加强环保意识,学会科学用药
三、农村老年人幸福晚年缺乏保障,生活困难
一是大部分农民没有能力考虑未来老年生活,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年富力强时生活就较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去考虑老年时的生活保障问题;二是养老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依靠子女养老仍然是农民普遍认可的养老模式。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在行动上先是将自己的积蓄全部用在子女的身上,随之又放松了必要的劳动生产,过早地没有了收入来源,一旦子女因意外致贫也就失去了可靠的生活保障;三是农民养老除自己积蓄性的养老保障和子女赡养性养老外,没有更好的养老模式可供选择。目前社会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多数农民尚未形成或难以接受社会养老的观念。
四、各级政府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家正实行农业减税、免税、补贴政策,这是政府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善举,但新问题又随之出现,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如此一来农民的负担仍较重。农村发展落后一方面可能与农业自身特性相关——投入大,但短时间内看不出明显成效,所以都不愿将成本往上投入,农业本身就相对落后,再加入投入的缺少,使得其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缺少知识分子,缺少大量的管理建设人才。因此,农村面貌的彻底转变有待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引导。
五、路面硬化工程质量有待加强基层领导责任意识 交通改变未来,改变经济,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随着乡村的发展,农村里那种泥路已经不多见,村与村基本上都铺设了水泥路。但路面质量亦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我们的挂职点距离居住地,坐车只要十五分钟就能够到但由于公路正在整修,所以基本上每天都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步行。这条公路建于2000年,在六年内已经整修过三次,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车辆通行情况复杂、路面正常养护缺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层政府在修路问题只求速度,不讲质量,责任心缺乏。当然,类似情况不仅在农村发生,部分城市的路面工程亦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有待相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减少、杜绝此类现象,造福百姓。交通的不便利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没有交通便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没有交流便没有进步。
六、农民精神生活导向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
在开源村实践调研期间,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村民吃午饭都很早,基本上十一点钟就吃完,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人的早吃目的是为了“赶场子”,尤其是妇女、老人。“赶场子”即是赌博,大部分人是带着赢钱的心理“赶场子”的,在麻将场上发生口角现象屡屡发生,由此而引起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在邻近的一个村,我们也作了调查了解,村民的生活相对于开源村来说较富裕,在该村我们发现了好几家“娃娃”玩具厂,在村里绕一圈,基本上有一半的村民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这种工艺品“娃娃”,而且也都是妇女、老人,为什么相隔很近而该村相对较富裕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农民精神生活导向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另一方面村干部引导力度不够。调查回来后,就观察到的问题和想法,我们草拟了一份建议书向村委会领导汇报,旨在引导村民向邻村学习,并与邻村企业的负责人联系,以求得一些办厂经验与路子,村领导之前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就是一直没有重视起来。当天中午,我们协助村委会对这些经常赌博的人作了统计,晚上召集村民开会并公布了记录数字,让村民切身体会到赌博非但没有增加收入外,还浪费了本来可以致富的时间,会后观察表明“赶场子”的现象明显减少,致富思想在村民心中已生根发芽。
七、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
挂职实践期间,在开源村村委会的农民档案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姓名、出生日期、家庭成员……反应了村干部工作中的草率,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经常是拿到新身份证还需重办,甚至去派出所办身份证时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一部分基层村干部仗着自己有一些权力和金钱,对村民的态度恶劣,生活作风不检点,在村民中失去威信,导致一些工作不能够正常开展。村干部 是全村的领头羊,方方面面都应是全村百姓的榜样,对于这样的村干部亟需转变工作态度,改变不良工作作风。
八、土地的争夺问题反映了农民素质建设的紧迫性
在农村,面临着一个人多地少的问题,这使得土地也成了农村人争夺的目标,在挂职实践期间,多次遇到村民间民事纠纷,几个人厮打在一起,究其原因只是为了几分地。一般人看来也许有点斤斤计较的味道,但因为农村的相对贫穷,土地作为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任何一点利益都不愿放过,即使是左邻右舍之间。再者取消农业税后好地与孬地、户与户之间的土地收入越来越不相对称,农民觉得土地分配方案不合理、不公平,哪些分得差地多的农民纷纷要求重新调整土地,而分得好地多的则宁死不同意。土地纷争的导火索点燃后,越燃越烈,仅仅靠村干部已难以解决,有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九、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村干部工作开展难度大
据调查,开源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文化占12%,初中文化占39%,小学文化占30%,未受教育者占19%,这就使得村委会提供的一些实用致富信息,村民难以接受,将本可以增收的新技术、新品种、新的种植方法拒之门外,有待村干部率先走在前面,把这些新事物、新知识利用起来,让村民看到利益,然后再逐步推广。
就挂职实践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和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增加农村第三产业收入
其中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行业,风险小,收入稳当。2005年全省第三产业纯收入人均167.48元,增加20.25元,增幅达13.75%。可以有计划地在农村农户比较集中的集镇,建立超市,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招商引资中把连锁超市延伸到农村。
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积极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科学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积极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鼓励农民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适合新时期农民居住的住宅,以及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农村养老保障的建议
政府应该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职责,建立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应是“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在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家庭与政府的责任。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应由政府制定并主导实施,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以能保证养老基本生活需要为原则,计算出每人每年需要交纳的保险费用,对其实行“五五制”的办法,个人承担50%,村集体和国家承担50%。
四、改善土地条件,和解差距纷争
土地好主要表现在土壤、水浇、道路交通三大条件优越,土地差无非是土壤相对差、水源不足,排涝不畅,道路运输不便三个方面,好地、孬地由此引起纷争。改善条件变差为好,是一条途径,在当地不少村庄一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民主形式,每年每人收取10元左右的水利和路域治理基金,再从村委收取的土地或房屋租赁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来,用有限的资金,对水源远、水源少的地方开挖大口机井,疏通排水沟,整修生产路况,利用2-3年的时间,使孬地变成了旱有水浇,排涝畅通,道路雨天通车无阻的好地,好地、差地纷争也缓解了。
五、村务管理呼唤民主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高“领头羊”的素质,加强培养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干部,对农村进行民主管理,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民有时候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村干部不仅要做精神文化方面的先驱者,还要能够吃苦耐劳,耐心谦虚,能够积极主动带领村民向先进富裕的村庄学习。新农村建设无外乎解决农村的人畜饮水,田地灌溉,排水抗旱,整修道路,厕所改造,学校修建,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卫生院敬老院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等。搞不搞,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尊重民意,切忌独断专行。
六、引导农民学文化,发展生产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为一寸土地而厮打、“多子多福”、“赶场子”赢钱等等现象都反应了文化素质低下,已成为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的培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一是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利用现有各类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更新观念,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拓展增收门路;二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普及和推广活动;三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只有学习先进农业科技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会有新型农民的产生,才会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苏南篇
张家港市金港镇高桥村新农村建设状况
张家港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南岸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早在十年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 六字张家港精神名扬海内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苏南地区具一定代表性。为了获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苏南农村的具体实施情况,我们以张家港市金港镇高桥村为中心展开实践调查。
一、金港镇高桥村现状
金港镇全镇面积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辖4个办事处,22个社区、31个行政村,高桥村的综合实力居于中游,对于分析苏南地区农村现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优势,大力引进企业和发展农业。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道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该村发展迅速,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电视、电话拥有率已达到100%;冰箱、洗衣机已达到70%;空调达65%;摩托车达90%;电脑达19%;汽车达9%。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苏南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包括农村在内,企业林立,因此传统农民存在的“小农”意识在苏南农村更多带有“小市民”的色彩。部分农民对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还没有了解,更没有积极配合,不能从大局出发只看重眼前利益。譬如在因经济发展建设征用土地的补贴方面,未能了解和积极配合村委工作,以及对村委组织建设村里主干道的举措,不但不予支持,还结伙到村委闹事,且出言不逊,可见部分农民思想比较保守,觉悟还有待提高。
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让农民乐于接受村委的领导、更快更好地推进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仍是一项比较严峻的任务。
三、村委举措
1、由村委宣传部牵头收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料,以户为单位发放到每位农户手中,对村民进行现场宣传与讲解疏导。使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2、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领导及退休干部向村民讲解国家新改革制度及相关政策,收集一些典型的榜样事例,让村民参与讨论与学习,以感染、转变村民的观念。
3、村支书以身做责带领村委大小干部深入村里与村民沟通,现场收集村民对村委干部的工作意见与建议的信息,敢于在农民面前 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并向农民保证以后努力改正,密切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如此干部能够按照广大村民的思路发展乡村建设,村民也就会相应的给予支持。
4、村委针对目前许多农民已开始利用因特网来推销自己的产品,鼓励和组织农民对供货、价格、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和最新的了解。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据调查,农民的收入因此在原有的经济收入上提高了三成,其前景更是十分看好。
与此同时,根据村里发展状况,村委也通过努力引来了商家在本村人口聚集地区开了一家“科技书店”,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书籍,为村民提供了致富的信息及相关的知识。“科技书店”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实用的科技书刊供村民们选购和出租,这也给知识所学甚少和对外界缺乏沟通又对电脑网络不懂操作的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据统计,一周内该书店向农民售出和出租有关书籍63本书,形势喜人。
四、实践调查中的建议、措施
挂职实践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农村基层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他们是密切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基层农村中的很多问题和矛盾,只要村干部能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威信,加之以适当的工作方法和耐心,矛盾就很快就会得到化解,更不会引来新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看到村里还有一些农民正无所事事,想赚钱却又无任何特长、技巧;听到村里不时的有人因单位不景气裁员而下岗,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如何让他们走出沮丧、颓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该村的一部分村民。走访间,发现有位老人家骑着三轮车带了台电视机正艰难行驶于该村高桥坡上,我们赶紧上前帮忙推车。经了解:老人家电视机坏了,不知出了什么问题,村里又无人会修理,因此只好带着电视机到十里开外的镇上修理铺去修理,路途的遥远与坎坷不平,使老人很不方便,但也别无他法。
辞别了老人,我们赶紧回村委,向村领导提出了我们的想法:现在村里有一些人无所事事或下岗待业,而该村的农民生活日益改善,基本上家家都有了电视机、影碟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而这些电器一旦坏了,农民们必须要带上沉重的电器到镇上才能修理,可以组织一部分有文化基础的无业村民学习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成立流动的家电修理部,为村民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此举一来可以给农民提供方便,二来可以解决一些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此提议得到了村委领导的一致赞同。第二天,在村委的安排下,以集中宣传的方式向全村招募学员,当天报名者就达8人。村委会经讨论选取了其中的5人,从镇上聘请维修专业师傅为学员进行培训。经过一周多的认真学习、观察和操作技巧的练习,5人流动家电维修队正式开始运营,边修理边学习、摸索。目前他们已能对大部分的电器问题进行维修。此举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和村民脸上诚挚的笑容,我们也感 到很欣慰。
实践期间,我们向村领导主动申请去“乡村网吧”给予那些正在学习上网和不会上网的村民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他们如何上网,如何操作电脑,如何打字,如何搜索网站,如何搜索一些他们所想获得的信息,提高他们操作、运用电脑的能力。
结束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巨大工程,要使这项工程建设得好,就需要了解民情,体解民意,善用民力,就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才能把事情办好,办到农民心坎上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在国家的合理政策及村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农村工作缺乏知识青年,而大学生思想活跃,在构想方面较为创新,也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造就了机会。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实践期间,主动性不高,一切听从安排,很少会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应该进一步动员大学生发挥智力优势,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在为农村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农村,增长才干,磨炼自我,从而进一步树立励志成才,扎根基层,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想。同时也让广大农民看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对农民的关注,坚定他们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调查
一、研究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民主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在长达五年建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不足呢?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金马村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了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部分意见和建议。
二、关键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意见与建议
三、研究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重点、难点,也是关键。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金马村成功启动。经过两到三年的发展,金马村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农村和谐都具有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同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金马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做一幢大厦,经济发展就是大厦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上不去,再美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步伐的加快,金马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人均收入不高、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结合本地区情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通过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拉动,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善,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二是立足优势,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种养业。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三是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谁有带动能力扶持谁”的原则,鼓励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企业和公司外引内联,力争每个产业发展都挂靠一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建成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劳务经济。与此同时,要加大维权力度,对外出劳务人员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农民出得去家门、学得到技术、有个好的经济收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善镇容村貌。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镇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结合调研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镇容村貌为切入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开工作新局面。从目前情况看,相对城镇而言,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庄建设浪费大,水平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当从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设施着手,从“治缺、治乱、治脏、治空”上下功夫。治缺,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抓住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加快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广播电视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治乱,就是要稳步实施村庄改造。按照节约用地、适度集中的原则,采取村民自愿、政府扶持、分批推进的办法,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村组,实行整治改造,建设新型村民小区;实施村庄整体拆旧建新,建设新村庄;在人口集中、交通比较方便、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社区型农民新村。通过村庄整治,基本消灭特困危房户,每个村形成几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治脏,就是要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全面开展改厕、改灶、改栏,突出抓好房前屋后、河沟池塘、猪圈牛栏、厕所粪坑等污染源的整治。对村组内排灌沟渠进行生态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治空,就是要充实服务功能。以建立农村服务中心为主要形式,按照便民利民、实用有效的原则,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卫生医疗、村民购物、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幼儿教育、文体活动等服务点和公益设施,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四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村貌整洁。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塑造农村文明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良好民俗的形成,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有一些地方健康文化缺位,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文化使淳朴的乡风遭到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农村文化,塑造农村新风貌,要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以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讲文明、改陋习、创新风、树形象”活动,依托各种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创评星级文明户、农民致富竞赛等多种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革除陋习,抵制迷信,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干部群众弘扬诚信守诺精神,褒扬诚信典型、营造诚信风气,使重信、守信正在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议在加强和完善农村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促进村民自我管理为目标,成立农村红白理事会、计划生育协会、种植养殖协会、经纪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建立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新农村。结合创建“平安村镇”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维护社会稳定纳入镇村两级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取缔邪教组织,教育农民树立“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新风尚,维护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注重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以民间文艺团体培育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为核心,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龙头,着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建设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必须“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的要求和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积小成为大成;“先易后难、分类推进”,就是把经济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群众积极性高、工作难度不大的村作为试点,优先实施,以点带面,不搞全面开花;“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村庄实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民风民俗和田园风光特色,不搞“多村一面”,不搞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机制为保障,着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结合村镇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涉及各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紧密配合。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做到新农村建设开展到哪里,部门的责任就落实到哪里,形成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能源交通、农田水利等新农村建设资金适度集中投放、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改变直接补贴的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的各项建设,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新型住宅区、养殖区,实施集中供水管理,可以按市场化办法运作,充分调动镇、村、农民和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农民投劳、民营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要积极探索村民自主建设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和创造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通过村民推举党员、干部、农村能人中有声望、有公心的人组成新农村建设专门组织,政府指导其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支持其自主管理、民主决策,负责处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维护好农民的自我管理权、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和经费知情权,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二)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仅此次以金马村为样本的实地调研即总结出了以上五种有效地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一方面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蓬勃的态势,同时也放映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思考的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学习,我们总结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认识上有偏差。一是部分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干部同志则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二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三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二、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较多的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尽管各级财政在资金支出安排上逐步向农业农村倾斜,但与新农村的现实需要相比,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上欠帐较多。部分农村的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村经济缺乏产业支撑。除了部分拥有良好的地理、自然等优势的村镇有明显的支柱产业,较多的村镇往往表现出缺乏产业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在农村所能从事的行业极其有限,发展潜力和后劲明显不足。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乡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低普遍偏低,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加剧了择校问题,中心集镇中小学大班普遍存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任重道远;三是农村群众文
化生活比较匮乏,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欠缺。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有待完善。
五、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较多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几点问题,通过调研走访、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应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尽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使农村信用社成为面向普通农民的金融服务主体。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像建设工业园一样建设农业产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倾斜。各级财政下达的涉农项目资金以及各部门争取的涉农项目资金,要与新村建设进行衔接捆绑、整合,根据建设需要分配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相互促进,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
二、进一步编制、执行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组织建设、土地、发展与改革、农业等有关部门,从各村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村委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中心村为重点,以农村现代化为标准,对村庄、道路、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布局。规划起点要高,布局要合理,突出特色,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研究,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确定建设重点,研究和提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要将农民最需要、最迫切、影响最大、见效最快的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规划的编制既要做到高起点,又要注意保护有价值、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把某些有特色的新农村建成现代气息与传统文明并存的新型村庄。
三、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的新农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只能起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而不能代替农民做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建设新农村”向“我要建设新农村”转变,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家园。要做到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事迹(事例),通过农民自己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激发建设的自觉性。在建设过程中,绝不能搞“一刀切”、“千村一面”,更不能只作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而应该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由农民参与投入,自己作主,自己管理,让自己信赖的人组织实施,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
四、壮大农业支柱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形成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加强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能力,以缩小农产品市场的波动,降低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把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减少到最低限度,降低农民因灾返贫的比例;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引导农村劳动力适度转移,促进其有序流动;要加快养殖业发展,提升其对农民的增收支撑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个私企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给农民增收带来压力。同时还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产、供、销生产模式。在发展农业产
业时,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技部门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及服务力度,指导农民加强管理,确保农业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五、认真做好农民的教育培训。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是各项事业兴旺发展的根本,农民素质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一批较高综合素质的农民,所有的奋斗目标都是空谈。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要切实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提升农民生产技术和实用技能水平,使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到两项专业技能,努力促进“农”“科”“教”的结合,实现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为劳动力后备军拓宽创业就业的渠道,切实促进农民增收。整合可利用的培训资源,抓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培训的载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健康,共同致富。
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公共事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完善试点村的民主管理的新模式,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措施,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民主管理的透明度,有效推动试点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加强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积极探索制订村规民约、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办法,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引导农民爱护公共设施,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七、要以服务广大农民为目的,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是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三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四是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六是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七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从体制和法律上维护农民权益,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力。6.7加大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创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暑假实践报告
一、摘要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西周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农民(工)素质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自提出以来,我们市以及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关键词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㈠、经济方面
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㈡、医疗保障方面
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㈢、教育方面
镇上原本有几个中学,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校还设有小学。近年,镇里统筹
规划,专门将其中一所改为小学,其它两所和为一所,还专门组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㈣、文化方面
村里经常放电影,既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镇上新建了公园和游乐设施,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去散步聊天,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㈤、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新修了公路,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沥青路。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的村里也修了路;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 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死胡同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现在,村里专门建立了垃圾池,并且禁止往河里乱扔垃圾,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可置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现在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有:
㈠、部分农民思想还是有些封闭
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教育、就业、处事等观念陈旧落后,着眼于小利;农民工工资仍然难以保障。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难以享受到一些保障保护措施,作业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但是工资有时却难以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等都习以为常;村班子腐败。
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都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㈡、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农村里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健康;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花生,而缺乏一些特色产业。相比而言,我们邻村近几年来发展蔬菜大棚,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家家新建了楼房,还设立了集市。我认为这与村班子的腐败以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㈢、农村的环境、规划、以及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
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提高村班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用作出的成绩和
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为民着想,为民奉献。同时也可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也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3、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4、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第四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楼德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农民(工)素质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自提出以来,我们市以及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首先,在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其次,医疗保障方面,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教育方面。镇上原本有几个中学,但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校还设有小学。近年,镇里统筹规划,专门将其中一所改为小学,其它两所和为一所,还专门组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
在文化方面,村里经常放电影,既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镇上新建了公园和游乐设施,我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去散步聊天,这些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新修了公路,宽阔的水泥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沥青路。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有的村里也修了路;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死胡同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现在,村里专门建立了垃圾池,并且禁止往河里乱扔垃圾,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不可置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现在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有:
部分农民思想还是有些封闭。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
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教育、就业、处事等观念陈旧落后,着眼于小利;农民工工资仍然难以保障。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难以享受到一些保障保护措施,作业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但是工资有时却难以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等都习以为常;村班子腐败。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都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其次,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保障,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农村里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健康;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花生,而缺乏一些特色产业。相比而言,我们邻村近几年来发展蔬菜大棚,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家家新建了楼房,还设立了集市。我认为这与村班子的腐败以及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农村的环境、规划、以及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
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提高村班子的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为民着想,为民奉献。同时也可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也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3、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4、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增加
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丰富精神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村距**县城东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积9236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今后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同县经科委和
祥顺镇的政协委员,对**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2008年**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同时,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一是在不适宜种水稻的旱田地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种植小杂粮、粘玉米、红小豆、白云豆、甜粟、棚室菜等非粮经济作物并通过订单,确保销售渠道。大豆高质高油种植面积已达到大豆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二是在北药种植开发上,几年来,他们对村内的浅山区进行了实地踏查,并对调查结果并进行了认真详实的分析论证,同时结合不同种类药材对外部生长环境和条件的客观要求,科学的确定了以五味子为试种品种。三是充分利用地处浅山区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发展食用菌栽培。以县里其他乡镇食用菌协会为龙头,组织农户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分散管理经营,统一收购,种植户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发展木耳20万袋、平菇20万袋、地栽香菇500平方米、榆黄蘑700平方米。仅此一项可使农民增收65万元。四是以发展牛、鹅、貉子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村地处浅山区,饲草丰富,非常适宜鹅、牛放牧。全村共发展大鹅养殖发展到8000只,黄牛存栏120头,羊350只,貉子150只,畜牧业收入可实现78万元。五是针对**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无序和转移缓慢的现状,他们积极鼓励土地少的年轻人走出去,并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便利条件,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曾一度被浪费的劳动力资源,使一部分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在调整规范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935万元,村集体收入8.9万余,人均收入由上年的5300元,增加到6540元。村集体和农民都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03年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四、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
新农村建设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那就是为百姓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衣、食、住、行、子女上学和环境建设是**村群众关心、关注的。为此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向上争取,2006年**村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采取国家投一块、省市帮一些、县乡村筹一点、农户出工筹老的资金捆绑式使用的方式,在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175万元,完成村内8条主次干道2281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修建排水明渠4562延长米;主街两侧安装路灯31盏;改厕54户;建设村“三室”220平方米;建设村内公园9240平方米;修建608平方米的标准化篮球场一处,并配备了相应的体育健身器材;修建通往各户便民桥68座,农户庭院硬铺装5900平方米;安装平安监控探头4个,栽植绿篱14万株,使通透式生态园林村建设初具规模,目前,祥顺镇**村砖瓦化率达到91%,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3%,固定电话拥有率达到94%。这更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热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县祥顺镇**村必将成为千万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梭影和典范。勤劳、质朴的**村人民正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扬“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