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教学反思
首先,我组建了学习小组,选拔、培养小组长。我认为小组学习很简单,在《圆的周长》这一节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简单了,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围桌而坐,更不是场面越热闹,就更显合作效果越好。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原因是多个方面:一是过多关注合作结果,对合作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不够。比如在测量圆的周长的小组活动中,我就提问: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我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接着我 就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明显的还有学生没操作完成,我怕完成
不了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就叫停连忙找学生汇报操作方法,在学生汇报中也不敢让困难学生发言,只请了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发言,这样一来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就成了简单的教师“导”,学生“演”,并且“导”不明,“演”也不精。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只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任务的目的,没有关注学生在实际小组合作中的参与,这样就失去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真正合作的意义。
二是对小组合作参与度及合作的主动性关注不够。如在学生小组合作测量操作完后,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量的,这时有的小组就出现了只有个别学生在说,大部分学生就成了观众。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在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均衡,是否都积极地投了小组合作。
第三是有点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对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处理不够合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书本、课桌面等一周边线长度的操作。在这一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小组都是一人在做,其余人在看。这样表面上看,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更多的是我们把合作学习当成了一种点缀。因此,我们教学过程中应关注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第四.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
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第五、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只追求合作讨论的形式,只是为做给人看的,不讲究效果,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第六、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过份强调学生的“学”,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过程,对一些普遍问题不能及时适当的提供变式帮助学生解疑,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之间竞争性更强,竞争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
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
第二篇: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岢岚二中 李焕荣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实施的“六字五环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
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三年级的学生才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采用分吃一个西瓜的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班上34个学生自己5个人一个组,然后出现剩下4个人不够一组的情况就这样引入课题……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让小组的学生2个人将自己的外衣和其他3个人裤子进行搭配穿,然后记录下来有几种穿法。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王老师带80元钱,买26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带80元钱去文具店买‘六一’礼品,她准备买3元一本的笔记本26本,她带的钱够买吗?”这样一来,所提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早已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会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也有的当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如下: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意见综合,归结出这个小组的最完善的见解,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参加“仁乐杯”教学大赛我对自己的赛课进行了如下反思: 1.课前,我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情况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四人至六人为一组安排学生的座位,且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这种临近组合的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随机,分散的分组讨论,它是在公共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以往我的教学,就是采取随机的以座位就近的四人小组的分组讨论,而造成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合而不作:(1)优生组出现自顾自的做法,反正我能,我已经会啦,你们要练习可以,该我做的一定到位,没有让小组成员得到充分的合作练习。(2)要么男女生互不理睬。(3)优生做,中差生静观。(4)整个小组无法开展活动,没有一个学生能够组织本组的合作学习,大家静坐或者观看他组的做法。二是合而滥作:(1)小组成员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不明确。2)性格内向的往往发言甚少或者不发言。(3)成绩差的不知所云。(4)发言人和汇报人往往都让优生担任,差生和内向的学生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锻炼。
2.课中 step 1 Warming-up 我首先与学生们问好,然后在全班任意抽一位同学作值日报告。此同学的报告与本单元的主题很贴切,她描述了本班的某个同学,其中用到了上节课所学到的句型“have two big eyes and a round face”“have long curly black hair”“be a little bit heavy”“be of medium height”,并且积极主动地查阅了字典和预习了课文中section A中的3a部分,用上了“she always smiles.Today she is wearing a red shirt.”最后用上了句型“Can you guess who she is?”让大家猜猜她是谁。针对此项活动,我事先给全班布置了任务-一份值日报告,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参与欲望和表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此节课做值日的同学的胆识和语言讲述、组织能力。而以往在设计此内容的活动时,往往是我举例子,让学生猜或者只是让当堂课的值日生准备值日报告。这种方法虽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原则,不能让全班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教学更加融洽的沟通和相互交流。
Step 2 Review the drills and leading-in 我呈现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明星漫画像,如潘长江,周杰伦,何炅等,让学生们通过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复习我们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此活动中的图片都是由学生课前提前准备或者自己绘画,然后由每个组的小组长评选而挑出来的),所以相对于以往我自己准备的有趣图片,学生们看到代表自己小组合作心血的图片时,兴趣会格外的盎然,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产生了。而后我也很自然的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词汇,如popular ,good-looking ,the basketball team ,tell jokes ,never,为紧接着的阅读环节,扫除单词障碍,做好铺垫。Step 3 Reading(Section A 3a)阅读材料的处理分四步走:
1)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新单词已经呈现,学生已基本了解,而此阅读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在此环节让学生自读,完成搭配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泛读习惯。
2)present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and phrases 以前对这部分的处理,都是由我选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和短语,让学生翻译,从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而这一次,我在课前事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和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阅词典,找出此3a阅读中的重点、难点,整理出重点词组和语法,提出质疑,利用课前时间在小组中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所以,这一次对这部分的处理,是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重要句型和短语以及意思,然后由各组指定的小组长进行汇报。对于他们不能理解的部分,我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对于个别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我也进行了及时的点拨和解决。而学生对于自己动脑筋而得来的劳动成果,也记得格外的牢固,再接下来的重点词汇与句型的具体操练与应用中,自然也很得心应手。3)Oral practice and see who reads the best 让学生大声跟读磁带,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并且请四个小组中的成员表演朗读,我也及时的给予鼓励性评价,而全班也报以热烈有节奏的掌声,使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这也为第四步的复述打好基础。
4)Describe the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这些短文是怎样描述人物的,使学生了解到描述一个人,不仅要描述人的外表特征,而且要描写人物的喜好,性格特征等。为下一环节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相对于我以往的传统的“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而使课堂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并且这一活动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学习的过程。
Step5 Games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通过让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方式,来描述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李咏的漫画肖像。要求:看图描述人物;追加描述,不得重复;单词,短语,句子都可以;每个答案得一分;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一环节中,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充分展现自我,描述人物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如He is thin;He has two small eyes;He is a great host;He loves his job very much;He never stops smiling;He is humorous;He is a popular host in China;He meets many interesting people;He is very funny;He always wear black clothes;He is friendly to other people;He is very busy„„相对于以往的让学生自主动脑筋,描述人物来说,这种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让学生学生不仅有机会运用所学的书面知识,进行综合语言能力操练,而且还促使学生增进对英语的兴趣和重要性的体会。Step 6 Writing Practice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运用所学,描写一位熟悉的老师。要求:5分钟;句子越多越好。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的处理,只是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运用当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然后再挑选1-2篇范文在全班朗读。这种方法很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且不能使每位学生的作文都得以批改和展示。而在这节课中,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文之后,遵循学习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原则,我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探讨的方式,互相批改彼此的作文,从而使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写作得以充分的操练。最后再由各小组推选出1篇佳文贴在教室的后黑板的位置展示。
通过这堂课的实践,我深切的明白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的、对学生有挑战性的、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防止合作学习趋于随意性和形式化,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