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

时间:2019-05-14 15:1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

第一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详细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3): 62 – 67.2.图书类 【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3.报纸类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Can the Subaltern Speak?”[A].In C.Nelson & L.Grossberg(eds.).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10] Almarza, G.G.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p.50-78.5.学位论文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6.研究报告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7.条例 【格式】

[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

[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第二篇:2014党费收缴标准最新国家标准

2014党费收缴标准(最新国家标准)

日期:2013-12-0

52014党费怎么交?党费怎么收?党费缴纳有什么要求,党费缴纳比例是多少?2014党费收缴标准(最新国家标准)。这下面是最新国家公布的公告要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工作,现作如下规定。

一、党费收缴

第一条

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津贴补贴;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奖金)。

第二条

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

第三条

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当月实际领取的薪酬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交纳党费。

第四条

不按月取得收入的个体经营者等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个人上季度月平均纯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交纳党费。

第五条

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第六条

农民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1元。学生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依靠抚恤或救济生活的党员、领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

第七条

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党员,经党支部研究,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后,可以少交或免交党费。

第八条

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交纳党费。

第九条

党员一般应当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费。持《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外出期间可以持证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

第十条

党员工资收入发生变化后,从按新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当月起,以新的工资收入为基数,按照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第十一条

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不限。自愿一次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全部上缴中央。具体办法是:由所在基层党委代收,并提供该党员的简要情况,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2 铁道部政治部、民航总局党委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转交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给本人出具收据。

第十二条

党员应当增强党员意识,主动按月交纳党费。遇到特殊情况,经党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也可以委托其亲属或者其他党员代为交纳或者补交党费。补交党费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三条

对不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应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

第十四条

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收缴党员党费,不得垫交或扣缴党员党费,不得要求党员交纳规定以外的各种名目的“特殊党费”。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铁道部政治部,民航总局党委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每年按全年党员实交党费总数的5%上缴中央。上缴中央的党费应当于次年4月底前汇入中央组织部党费账户,不得少缴或拖延。

第十六条

铁路、民航系统党的关系在地方的党委,每年按照全年党员实交党费总数的10%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中国人民银行的地市级分支机构和中央其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党委,每年按本地本系统党员全年实交党费总数的5%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其他派出机构和下属单位党委不再向地方党委上缴党费。

来源于: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 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

第三篇:文献综述标准格式

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物理学2010级应用物理班李玉玺

指导教师:代洪霞

前言

作为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发现现在很多企业都站在物理经济学这一视角看待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我相信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经营者立于这个角度,那这个视角必然是迎合了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会计在企业发展经济、运行管理中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所以基于物理经济学视角上分析其在会计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论文,在写作前从近些年的期刊杂志及相关书籍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物理学基本理论、会计学理论以及关于两者之间交叉点的参考文献,其中不乏《力学基础的系统研究》《论经济学与物理学若干概念的类似对比》《物理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方法》等文献。

企业经营中,经营者也越来越重视到物理经济学这一视角,而对其研究的资料也较为丰富。本论文参考了国内一些较著名的理论为此次研究及讨论做了充分的铺垫。国内一些之前有名的研究及理论对本论文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很多企业在恰当运用物理经济学这一理念时,经营成果比以往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更多的相关企业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国内企业经营理念的保守,缺乏创新理念很难维持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只有在对物理经济学这一领域深入了解之后,恰当地运用其中包括的一些理论方式,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运行畅通,规避一些企业运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获取企业价值最大化。

近些年来,在这些方面做出过理论分析的也较为丰富。如: 肖洪民(2004)在《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中总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在经过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分析研究之后,最终牛顿得出的重要物理定律,并在文中具体解释了这些定律。刘胜海(2009)在《论牛顿三定律的关系》中指出牛顿三定律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整体。第一定律是基础,第二定律是核心,第三定律是对第一、二定律的必要补充。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充分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刘欣 苏光玲(2012)《机械效率的疑难问题辨析》中先是充分阐释了构成机械效率的几个相关概念,如: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陈青华(2012)《科学的童年》中分析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众多学者的各个文学著作,其中介绍了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并谈到了对众多著作的认识与进一步的理解。

刑修三(2001)《物理熵、信息熵及其演化方程》中分析了在非平衡统计物理熵演化方程和熵产生率简明公式的启示下 ,发展了动态信息熵理论 ,建立了信息熵密度在时间和态变量空间变化的非线性演化方程,它的数学形式和物理意义与物理熵演化方程类似:信息熵密度的变化同样是由漂移、扩散和产生三者共同引起的,信息熵产生率简明公式与物理熵的亦类似,进而研究了物理熵和信息熵的同异及这两种统计熵的可能统一 ,讨论了熵增加原理、平衡态最大熵原理和最大信息熵原理三者相互间及其与熵演化方程之间的关联。

曹悠琦(2007)《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应用》中应用熵和耗散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状态参数——熵。当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阀值时,企业物流系统会从原来的混沌状态转为一种时空上以及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整个系统资源配置到达最优,处在一种最佳状态,称为企业物流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企业物流系统的熵来推断和研究企业物流系统中的无效、无序和不确定状态,可以把系统组织的熵值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保证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充分说明了熵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刘艳梅 姜振宸(2003)《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中将热力学系统中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根据熵增原理 ,管理系统出现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 ,从本质上说明了企业管理的必要性。根据耗散结构理论 ,管理系统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 ,从本质上说明了企业应如何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国内对于物理学这一重要学科的研究极为丰富,其理论也众说纷纭,如何把这一门学科基础有效地利用到会计领域中以便企业者能更好的经营管理呢?

当然了,会计学在经济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学者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也数不胜数。

高辉(2010)《试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指出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形式下,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发生。有效说明企业价值运动其实就是资金运动。

向世益(2009)《关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中通过对成本管理的概念、意义、目的、目标等理论等问题的论述,分析了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强化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对策。崔毅(2001)《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原理及应用前提条件分析》中针对西方财务理论中两个微观经济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 ,利用数学变换 ,研究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沿企业收益流作用的机理 ;得出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系数计算的快捷方式 ;并着重分析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应用的前提条件 ,指出传统财务理论中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计算与应用时不加任何条件是不完善的。研究结果对企业如何运用微观经济杠杆进行利润和风险预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张涛(1995)《谈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中指出企业一定时期成本支出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收益的实现。同时,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动,也会对其收益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重视分析成本变动对收益的影响。

白暴力 喻敏(2004)《西方经济学学科基础的缺陷》中着重了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存在三个缺陷:其一,它从古典力学中引进的弹性、均衡等基本范畴,难以说明日益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二,它不研究生产关系,不研究生产关系对经济现象的作用,在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经济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其三,作为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理论逻辑基础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度量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效用函数则存在着“效用的度量问题”等。

陈青(1999)《论经济学与物理学若干概念的类似对比》中通过分析经济学与物理学若干概念分析方法,初步阐明了两门学科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

杨渝玲(2003)《物理学与经济学方法的若干比较》中就经济学与物理学在一定时期的方法与研究方式的相似情况做了一定的比较与分析,进而坚持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融合趋势的大科学观。

周小付 陈庆椿(2008)《物理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及未来》中阐述了物理经济学的起源和研究对象,论述了物理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新诠释,分析了物理经济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此可见,国内对于经济领域中会计这一门重要学科也有过丰富的研究,对里面设计到的基本理论也给出了详细的诠释,对物理经济

学也有相关的介绍。

结论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

国内对于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理论都有极其丰富的理论介绍,这对于物理学基本理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大量可参考、借鉴的理论价值。

国内企业都在极力发展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是全国经济发展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可是如何在企业运行上,更好地利用各种学科基础理论呢?物理学理论在会计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牛顿力学使我们对于企业价值运动的内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机械效率问题为提高企业系统效率提供了新思路,让企业能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杠杆原理则提醒企业者要综合利用经济杠杆,有效规避企业运行面临的各风险并获得收益;熵理论则为我国推进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在企业者对于物理学基本理论有了认识之后,要其站在一个创新、发展的角度看待会计问题,企业有发展,理论有创新,这样企业不仅开辟了一个新的经营理念,更是扩张了我国企业会计领域,弥补了我国企业会计领域中的不足,这对于我国会计的综合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and Village

GB 50188—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3]73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9月27日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规划亦按本规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村镇规模分级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级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开型三级,并应符合 表2.1.2 的规定。村镇规模分级

2.2 村镇人口预测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Q = Q0(1+K)n +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人);

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 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 表2.2.3 的规定计算。

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 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增长率。

2.2.4.2 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规模。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

2.2.4.3 根据土地的经营情况,预测农业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2.2.4.4根据村镇的环境条件,预测发展的合理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法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建设条件及环境,生态状况等因素,计算村镇的适宜人口规模。

2.2.5 村庄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可不进行分类,其人口规模应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9大类、28小类。

3.1.2 村镇用地的类别就在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

3.1.3 村镇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3.1.3 的规定。村镇用地分类 3.2 用地计算

3.2.1 村镇的现状和规划用地,应统一按规划范围进行计算。

3.2.2 分片布局的村镇,应分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

3.2.3 村镇用地应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村镇用地的计算单位为公顷(ha)。

3.2.4 用地面积计算的精确度,应按图纸比例尺确定。1﹕10000、1﹕2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个位数;1﹕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1﹕1000、1﹕2000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两位。

3.2.5 村庄用地计算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1GPCZ101的规定;集镇用地计算表的格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2GPCZ102的规定。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1 一般规定

4.1.1 村镇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表3.1.3GPCZ31村镇用地分类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8大类之和。

4.1.2 村镇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4.1.3 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值。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4.2.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按 表4.2.1 的规定分为五级。

4.2.2 新建村镇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 表4.2.1中第三级确定,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

4.2.3 对已有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4.2.3及本条各款的规定。

注:允许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增减数值。

4.2.3.1 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集镇不得选用。

4.2.3.2 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镇,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政府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确定。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3 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4.3.1 村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 表4.3.1 的规定。

4.3.2 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中心镇,其公共建筑用地所占比例宜选取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

4.3.3 邻近旅游区及现状绿地较多的村镇,其公共绿地所占比例可大于6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4 建设用地选择

4.4.1 村镇建设用地的选择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和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4.4.2 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并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协调。当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宜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和人工牧场。

4.4.3 村镇建设用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4.4.4 村镇建设用地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发震断裂带等片段灾害影响的地段;并应避开片段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的地下采空区。4.4.5 村镇建设用地宜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所穿越。居住建筑用地

5.0.1 村民宅基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规模,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用地面积指标进行确定。

5.0.2 居住建筑用地的选址,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适宜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0.2.1 居住建筑用地应布置在大气污染源的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

5.0.2.2 居住建筑用地应与生产劳动地点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

5.0.2.3 居住建筑用地位于丘陵和山区时,应优先选用向阳坡,并避开风口和窝风地段。5.0.2.4 居住建筑用地应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5.0.3 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5.0.3.1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应符合村镇用地布局的要求,并应综合考虑相邻用地的功能、道路交通等因素进行规划。

5.0.3.2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应根据不同住户的需求,选定不同的住宅类型,相对集中地进行布置。

5.0.4 居住建筑的布置,应根据气候、用地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居住建筑的类型、朝向、层数、间距和组合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0.4.1 居住建筑的布置应符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居住建筑的朝向和日照间距系数。

5.0.4.2 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应满足通风要求。在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Ⅱ、Ⅲ、Ⅳ气候区,居住建筑的朝向应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入射角大于15°;在其他气候区,应使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入射角大于0°。

5.0.4.3 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村镇防灾的要求。

5.0.4.4 宅院宜缩小沿巷路一侧的边长;宅院组合宜采用一条巷路服务两侧住户的组合型式。公共建筑用地

6.0.1 公共建筑项目的配置应符合 表6.0.1 的规定。

注:表中 ●--应设的项目; ○--可设的项目。各类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符合 表6.0.2 的规定。

6.0.3 村庄和中小型的集镇的公共建筑用地,除学校和卫生院以外,宜集中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商业金融机构和集贸设施宜设在村镇入口附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段。6.0.4 学校用地应设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距离铁路干线应大于300m,主要入口不应开向公路。

6.0.5 集贸设施用地应纸盒考虑交通、环境与节约用地等因素进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0.5.1 集贸设施用地的选址应有利于人流和商品的集散,并不得占用公路、主要干路、车站、码头、桥头等交通量大的地段。影响镇容环境和易燃易爆的商品市场,应设在集镇的边缘,并应符合卫生、安全防护的要求。

6.0.5.2集贸设施用地的面积应按平集规模确定;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并应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用的场地。生产建筑和仓储用地

7.0.1 生产建筑用地应根据其对生活环境和影响状况进行选址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0.1.1 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一类工业用地可选择在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7.0.1.2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二类工业用地应选择在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止风侧及河流的下游,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7.0.1.3本标准用地分类中的三类工业用地应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选址,并严禁在该地段内布置居住建筑。

7.0.1.4 对已造成污染的二类、三类工业,必须治理或调整。

7.0.2 工业生产用地应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7.0.3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7.0.3.1 农机站(场)、打谷场等的选址,应方便田间运输和管理。

7.0.3.2 大中型饲养场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村镇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以及通风、排水条件的良好的地段,关应与村镇保持防护距离。7.0.3.3 兽医站宜布置在村镇边缘。

7.0.4 仓库及堆场用地的选址,应按存储物品的性质确定,关应设在村镇边缘、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粮、棉、木材、油类、农药等易燃易爆和危险品仓库与厂房、打谷场、居住建筑的距离应符合防火和安全的的关规定。

7.0.5 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的规划,应保证建筑和各项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并应设置消防通路。道路、对外交通和竖向规划 8.1 道路和对外交通规划

8.1.1 道路交通规划应根据村镇之间的联系和村镇各项用地的功能、交通流量,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并有利于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

8.1.2 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应划分为公路和村镇道路两类,其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8.1.2.1 公路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8.1.2.2 村镇道路可分为四级,其规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表8.1.2 的规定。

注:表中一、二、三级道路用地按红线宽度计算,四级道路按车行道宽度计算。

8.1.3村镇道路系统的组成,应符合 表8.1.3 的规定。

注:①表中 ●--应设的级别;○--可设的级别。

②当大型中心镇规划人口大于30000人时,其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可大于32m。

8.1.4 集镇道路应根据其道路现状和规划布局的要求,按道路的功能性质进行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1.4.1 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和道路,不应穿越集镇的中心地段。8.1.4.2位于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前的路段,应设置必要的人流集散场地、绿地和停车场地。

8.1.4.3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可布置为商业步行街,禁止机动车穿越;路口处应设置停车场地。

8.1.5 汽车专用公路,一般公路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从村镇内部穿过;对于已在公路两侧形成的村镇,应进行调整。道路、对外交通和竖向规划 8.2 竖向规划

8.2.1 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 2.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及排水构筑物;

3.进行土方平衡及挖方、填方的合理调配,确定取土和弃土的地点。8.2.2 村镇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 2.有利于地面水排除;

3.符合道路、广场的设计坡度要求; 4.减少土方工程量。

8.2.3 建筑用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8.2.4 村镇建设用地的地面排水,应根据地形特点、降水量和汇水面积等因素,划分排水区域,确定坡向,坡度和管沟系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9.1 给水工程规划 9.1.1 给水工程规划中,集中式给水应包括确定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水质净化、给水设施、管网布置;分散式给水应包括确定用水量、水质标准、水源及卫生防护、取水设施。

9.1.2 集中式给水的用水量应包括生活、生产、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9.1.2.1 生活用水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居住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

(2)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也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和估算。

9.1.2.2 生产用水量应包括乡镇工业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和农业机械用水量,可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9.1.2.3 消防用水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9.1.2.4 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9.1.2.5 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算。9.1.3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9.1.4 水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量充足,水源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优先选用地下水;

3.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安全经济,具备施工条件;

4.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选择地表水作为给水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9.1.5 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干管的方向应与给水的主要流向一致,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给水干管最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5~10m计算,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应增压3m。

分散式给水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9.2 排水工程规划

9.2.1 排水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排水量、排水体制、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

9.2.2 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应包括生活污水量和生产污水量,并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9.2.2.1 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

9.2.2.2 生产污水量及系数应按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特点和用水量确定,也可按生产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

9.2.2.3 雨水量宜按邻近城市的标准计算。

9.2.3 排水体制宜选择分流制。条件不具备的小型村镇可选择合流制,但在污水排入系统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9.2.4 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

9.2.5 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迳流和沟渠排除;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的管、渠均应按重力流设计。

9.2.6 分散式与合流制中的生活污水,宜采用净化沼气池、双层沉淀或化粪池等进行处理;集中式生活污水,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技术处理。生产污水的处理设施,应与生产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时,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应选在村镇的下游,靠近受纳水或农田灌溉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9.3 供电工程规划

9.3.1 供电工程规划应包括预测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供电负荷、确定电源和电压等级,布置供电线路、配置供电设施。

9.3.2 村镇所辖地域范围供电负荷的计算,应包括生活用电、乡镇企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负荷。

9.3.3 供电电源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以县域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合建站的建设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

9.3.4 变电站出线电压等级应按所在地区规定的电压标准确定。9.3.5 供电线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沿公路、村镇道路布置; 2.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

3.线路走廊不应穿过村镇住宅、森林、危险品仓库等地段; 4.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 5.变电站出线宜将工业线路和农业线路分开设置。

9.3.6 供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应根据生活用电、乡镇企业用电和农业用电的负荷确定。9.3.7 重要公用设施、医疗单位或用电大户应单独设置变压设备或供电电源。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9.4 邮电工程规划

9.4.1 邮电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邮政、电信设施的位置、规模、设施水平和管线布置。9.4.2 邮电设施的规划应依据县域邮政、电信规划制定。9.4.3 邮政局(所)的选址应利于邮件运输,方便用户。9.4.4 电信局(所)的选址,应符合下规定: 9.4.4.1 宜靠近上一级电信局来线一侧。9.4.4.2 应设在用户密度中心。

9.4.4.3 应设在环境安全、交通方便,符合建设条件的地段。

9.4.5 电话普及率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百人拥有的电话机部数。9.4.6 电信线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9.4.6.1 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土坡塌方以及有严重污染等地区。9.4.6.2 应便于架设、巡察和检修。9.4.6.3 宜设在电力线走向的道路另一侧。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9.5 村镇防洪规划

9.5.1 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防洪规划,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邻近大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文物古迹和风景区等防护对象的村镇,当不能分别进行防护时,应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9.5.2 村镇的防洪规划,应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的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圩垸和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设施。

9.5.3 位于蓄、滞洪区内的村镇,当根据防洪规划需要修建围村埝(保庄圩)、安全庄台、避水台等就地避洪安全设施时,其位置应避开分洪口、主流顶冲和深水区,其安全超高宜符合 表9.5.3 的规定。

9.5.4 在蓄、滞洪区的村镇建筑内设置安全层时,应统一进行规划,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注:安全超高是指在蓄、滞洪时的最高洪水以上,考虑水面浪高等因素,避洪安全设施需要增加的富裕高度。

表A.0.1 村庄用地计算表

A.0.1 村庄用地计算表应符合表A.0.1的规定。

表A.0.2 集镇用地计算表

A.0.2 集镇用地计算表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参加单位:

主要起草人: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村镇建设研究会 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会

赵柏年 任世英 伍畏才 廖先贵 赵保中 赵振民 寿民 刘玉娟 孙蕴山 杨斌辉 沈冬岐 徐永恺 易守昭 李杰 刘荣 贾建勤 李强 邓竞成 桑开林 杨新华 郑振华

第五篇: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典型案例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典型案例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对社会公众开放,网站年均访问量为40万人次/年,注册用户201879个,标准文献检索总量50万次,为科研机构和和企业及时获取标准文献资源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同时,通过建立地方化、行业化和部门化的服务模式与相关共享机制,为地方、行业和部门的科技与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标准文献资源保障。用户普遍反映,“标准文献平台”整合了全国的资源,建立了服务系统和服务队伍,使他们能够及时查找和获取到所需的标准文献,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截止至2010年9月底,共有湖北、福建、陕西、甘肃、沈阳、广州等20多个地方标准化院所成为“标准文献平台”的服务站,利用“服务站网络系统” 为本地提供标准信息服务。自2006年11月开始至2010年9月底,全文资源使用量达70936份,提高了国内外标准的利用率。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发挥了国家、地方和行业的优势,使国家投资建设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解决了地方企业和科研领域获取标准难的问题,解决了政府在质量监管和发展经济中遇到的标准化问题。

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利用“标准文献平台”资源,以重点企业为对象,实施了资源本地化解决方案,发展个性化服务,将标准信息通过其服务系统推送到企业研发人员的桌面。这一做法,提供了一个高效解决企业标准文献信息需求的新模式。例如,广州日产电梯有限公司在使用了网络版的标准查询系统后,缩短了83%的标准文献查询时间,降低了72%的标准获取成本,增加了100%的信息检索渠道。这一服务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受到政府和用户的肯定与赞扬。

案例一:

无锡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在太湖水污染事件后,利用本项目建设的资源,建立了太湖流域水务管理规划设计标准体系等二十个太湖流域水务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涉及1882个法规和标准,在网站公开发布,公众点击率达19112次,为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太湖水治理的各项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无锡702所成功开发了“蓝藻综合治理自动化机械船”。太湖蓝藻打捞处理船2008年9月9日通过验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无锡通过了“国家森林城市”验收,太湖水终于变清了。受到当地政府和其它机构的好评。

案例二:为“世界常用1000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系列国家标准研究”项目提供国内外标准指标比对分析研究。

日本肯定列表的出台对中国的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提出严峻要求,为此,国家支持开展相关研究。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世界常用1000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系列国家标准研究”课题任务,研究目标是提高我国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制定36项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接受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服务请求,利用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国内外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检索查询和指标分析工作,及时、准确查找到了国内外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并进行了指标分析,为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课题成果36项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可检测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经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主持人庞国芳院士非常感谢“标准文献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案例三:为2008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研制提供标准查新服务。

在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需设立奥林匹克专用车道,即在通往比赛、训练场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住地、媒体酒店、机场、主新闻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及奥运相关设施的道路上辟出一条专用车道,仅供奥林匹克相关车辆通行。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在中国将首次投入应用,为保证其良好的视认性,交通部下属研究所承担标准编制研究工作。标准编制单位在开展工作前,利用本平台项目成果进行了国外相关标准的查询工作,并委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调研国外有关标准、详细技术要求以及应用评测数据方面的资料,出具查新证明。标准编制单位利用这些调研资料,制订了颜色、图案、间距、大小等一些相关的设计参数指标,规定了设置区域、地点和方式,这些标准成为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专用车道上标志和标线的技术依据。该标准《奥林匹克专用车道标志和标线》经批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号为GB 21253-2007,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已经投入使用。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履行北京申奥报告中关于“奥运会道路系统上将设有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的承诺,保障奥运交通安全、准点、可靠、便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四: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标准文献中心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标准应急服务,以建立抗震救灾标准化服务专栏、组织专人值守、建立快速服务通道和开展专题研究等形式,面向政府机构、地方标准化院(所)、科研机构、检测机构、企业等无偿提供各类标准信息服务,全力支持国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至8月30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向各类用户免费提供电话咨询两百多次,为成都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四川德四川德阳杰特机电设备公司、四川久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眉山机车车辆厂、四川成都西华大学、陕西西安长安大学、德阳东方电机、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巫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无偿提供标准文献近100项。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重庆市和甘肃省的标准化研究院(所)利用 “地方标准化网络服务系统”,直接为本地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标准信息服务,自2008年5月12日至12月30日,已向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重庆市和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无偿提供标准文献6199项。抗震救灾标准化服务专栏于2008年6月10日正式开通,至2009年1月11日,页面访问数32848次,访问人次16240。

国家标准文献中心组织撰写的美国建筑抗震标准规范研究、国内外基础隔震技术标准进展、日本和中国地震法规概览等研究报告,向20个国务院各大部委、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认监委等机构发放,同时向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发放,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标化技术委员会看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联系进行相关标准咨询,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案例五:

甲型H1NI流感疫情发生后,国家标准文献中心立即开展甲型H1N1流感标准应急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动物检疫、疫病防治、卫生检疫、抗生素药物、消毒与灭菌等方面的国内外标准与技术法规的检索、收集与分析研究工作,通过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网站专栏和专题服务光盘向社会各界和检验检疫部门提供信息,为检验检疫部门提供标准全文服务,全力支持国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治工作。

下载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标准

    关于高压输电线安全距离国家标准 四、《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7年9月国务院颁布,是为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而制定的。条例中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

    温州医学院文献综述标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姓名: 学院(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我国网络体育信息研究黄杰信息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1)班0723020020叶 夏职称:讲 师......

    钢材国家标准大全(★)

    钢材国家标准大全 钢材国家标准大全2013-05-29 11:02:21| 分类: 《刀具+钢材+模具 | 标签:收藏常识 |举报 |字号 订阅一、型材 1. 起重机钢轨(GB3426-82) 10. 碳素焊条钢盘条(G......

    国家标准(最终5篇)

    1.2.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002中华人民......

    国家标准分类

    基础分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

    国家标准劳动合同

    国家标准劳动合同10篇 国家标准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书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员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

    安全帽国家标准

    安全帽国家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的物理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及其检验规则、管理、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上通常使用的安全......

    国家标准委

    2010年国家标准委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0年3月6日上午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 (面试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台盟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标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