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松人物分析》 17
武松人物分析: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
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古树皮”。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江湖上都称他“灌口二郎神”。为什么要称他为“灌口二郎神”呢?因为镇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艺惊人,神通广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给武松起了这个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恶霸,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河北沧州,躲在小梁王柴进府中避祸,一住二载。其胞兄武植,在家靠卖炊饼为生,兄弟二人十分义气。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就在那年九月间,山东济州郓城县宋江,因在家杀死阎惜姣(阎婆惜),也逃到沧州柴进府中避祸。宋江路过阳谷县时,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带口信给武松,说清河县的命案,因无人作证,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迁居阳谷县,等武松到阳谷县相会,以求兄弟团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进府中一见如故,并结拜玉兰。宋江把武植的话告诉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归心似箭,第二天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阳谷县寻兄。
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在征讨方腊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武松评价与分析:
对武松来说,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头。武松不是混人,但是功名心很强,善于为自己打小算盘。在阳谷知县抬举他时,脑袋转得快,武松那一瞬间想:当初宋江不也是在县里吗。都头也威风十足,个人事务有士兵服侍。官场最锻炼人,武松和知县关系很好。为哥哥报仇一事的处理,看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说他在很用心地做那个官。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这时候道德对其的约束力还很紧。机警而细致,就是武松与李逵相比的可塑之处。
可惜,后路是没有的,后面的武松就急转直下了。离开了官场,直至上梁山,他成为一个纯粹的绿林好汉。但都头生活影响他一生,梁山的武松不在有故事了,因为他能力有限,在首领的安排下,他循规蹈矩,上阵刺杀。就是在宋江坚持让
位卢俊义时,武松站出来说话,一方面是“见吴用以目示人”,另一方面也是对宋江过于信任所至,而非骁勇之态。《水浒》结束时,对武松有这样的交代: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武松这样的选择,与梁山的丧失、众兄弟兵损将折的结局在其心中造成的悲凉。血溅鸳鸯楼,使武松成了一个滥杀无辜的人。在飞云浦桥头,“武松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后路在哪里?自己向何处去?那一瞬间,武松是可怜的悲伤的,他没有依靠,只有一双拳头,一把刀。要知道,初出茅庐的武松并不是这样,没有打死人就把自己吓得流浪,第一次下杀手,打死的是景阳岗大虫。至于杀西门庆潘金莲,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如果武松不先杀再报,西门庆就可能用金钱来平息,这也反映出武松对世事的洞察。到达孟州见到施恩之前,在孙二娘酒店,张青劝他“不若就这里把两个公人做翻”,去二龙山落草,省得“去牢营中受苦”,武松不应,一者并非视人如草芥,二者他还要做个好人,再次体现出道德的约束。就是醉打蒋门神,武松也没有杀心,停留在惩罚上,将跋扈的蒋娘子和酒保丢在酒缸里,说明他还是个宽容之人。应该能看出,施耐庵在武松身上,也强调一个“逼”字,还是丑恶的社会在逼迫武松,让他好人做不得,他不得不杀人,当武松只有杀人这一条路可走时,杀人的标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么精确,而是模糊了,道德的约束也就随之瓦解了。鸳鸯楼事件后,在武松身上再也找不到一丝温情,他不再寻求做一个社会道德认可的好人。
武松性格特点: 生活化人物武松
张恨水评武松说:“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② 张恨水的观点代表绝大部分人对武松的看法,他们几乎把形体武松看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们认为,从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应该说,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生活化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其自身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描写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武松赤手空拳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声誉,也为他赢得了都头的职位,在他送税银出差时,武大郎被西门庆与潘金莲毒死,在去县衙告状不准的情况下,借谢邻请酒取得真实口供,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然后到官府自首,被断配孟州。这段时期的武松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偶尔还有那么一点儿虚荣,但他的英武刚强却永远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在孟州,武松帮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了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蒋门神,蒋门神的后台张都监、张团练设计将他当贼捉了。这时的武松虽然也很勇猛,但毕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红皂白的知恩图报让人感觉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训让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惊心动魄的反抗行为,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蒋、张等十几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让武松认清了现实的社会,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龙山,后归梁山泊,投身武装反抗的行列。
武松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
在反抗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府的战斗中,武松勇敢坚定,是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反招安,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后来他在征方腊时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诰,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武松人物性格特点:
武松是一个有义气的人,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十分仗义,同时有些好面子,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愿别人说他胆小,但是从他杀人后留名也可以看出他有点傻,从做人方面来看,他是嫉恶如仇,从另一方面来看,乐于助人也是他最大的弱点,往往最易被别人利用。知恩图报,不向恶势力低头也是他的优点。同时他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自己生活严谨,作风正派。
第二篇: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武松
《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武松
一、外貌描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pí xiū)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
二、主要情节
1、井阳冈打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
梁山好汉武松在回清河县探望哥哥的途中,在阳谷县景阳冈遇到一只猛虎,在喝醉的情况下把这只猛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出去一大害,被称为打虎英雄,被知县推举为步兵都头。
2、斗杀西门庆【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
3、醉打蒋门神【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4、大闹飞云浦【第 三十 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荒僻之地飞云浦因公人受师傅蒋门神指示要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两名提刀的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另两个公人扭头就跑,武松扭断木枷,冲过去将二人擒住。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蒋门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诬,完全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5、血溅鸳鸯楼【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
武松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就给引荐到张都监处。张公给武松敬爱有加,武松誓愿报效其。一天夜里武松听闻张家有贼人,便前去拿贼,不想是套。反给诬陷成贼,受到二次流放。途经飞云浦,遭人暗算,均不敌武松,反给问出是蒋门神等的奸计。遂武松杀回张都监家,直杀到后花园鸳鸯楼,男女老少一个不留。杀完,逃出城去,投奔张青。
6、除恶蜈蚣岭【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
武松离开了那十字坡后,到了蜈蚣岭,见着一座坟庵有道人勾搭妇人。他见不得要杀那道人。他敲门不成又用石子打,有道童走出来喝他,武松杀了道童。道人大怒,跳出来与他缠斗。两个斗了十数合,那道人被武松卖个破绽,让道人砍来;却被武松一戒刀砍了头。武松让庵里的妇人出来,问她个缘故。原来那妇人竟是被掳来的,妇人为谢他,请吃了些肉酒。武松毁了尸,就走了。
三、性格形象
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和杀死王婆后去了官府自首)、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四、关于武松打虎的简介
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 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 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 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 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 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 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 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 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 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 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我认为,武松这个人是我们的英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第三篇:《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武松
《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武松
一、外貌描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pí xiū)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
二、主要情节
1、井阳冈打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
梁山好汉武松在回清河县探望哥哥的途中,在阳谷县景阳冈遇到一只猛虎,在喝醉的情况下把这只猛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出去一大害,被称为打虎英雄,被知县推举为步兵都头。
2、斗杀西门庆【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
3、醉打蒋门神【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4、大闹飞云浦【第 三十 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荒僻之地飞云浦因公人受师傅蒋门神指示要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两名提刀的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另两个公人扭头就跑,武松扭断木枷,冲过去将二人擒住。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蒋门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诬,完全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5、血溅鸳鸯楼【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
武松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就给引荐到张都监处。张公给武松敬爱有加,武松誓愿报效其。一天夜里武松听闻张家有贼人,便前去拿贼,不想是套。反给诬陷成贼,受到二次流放。途经飞云浦,遭人暗算,均不敌武松,反给问出是蒋门神等的奸计。遂武松杀回张都监家,直杀到后花园鸳鸯楼,男女老少一个不留。杀完,逃出城去,投奔张青。
6、除恶蜈蚣岭【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
武松离开了那十字坡后,到了蜈蚣岭,见着一座坟庵有道人勾搭妇人。他见不得要杀那道人。他敲门不成又用石子打,有道童走出来喝他,武松杀了道童。道人大怒,跳出来与他缠斗。两个斗了十数合,那道人被武松卖个破绽,让道人砍来;却被武松一戒刀砍了头。武松让庵里的妇人出来,问她个缘故。原来那妇人竟是被掳来的,妇人为谢他,请吃了些肉酒。武松毁了尸,就走了。
三、性格形象
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和杀死王婆后去了官府自首)、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第四篇:人物武松
人物武松
武松是《水浒传》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他的性格、思想都在不断发展,他的形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得到不断丰富,他不断认识着他周围的人物和社会,读者也通过他的认识和行动来认识他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武松与宋江——从精神导师到分道扬镳
出道之前的武松是一个玩劣的青年,没有父母,只有一个备受他人欺负的哥哥武大。武大对武二是又怨又想,怨的是武松在清河县时,经常吃官司,教武大受苦;想的是武松在家没人敢欺负他了。武松与武大兄弟情深,他却不受哥哥的约束,脾气照样发,是非照样惹。在柴进庄上,虽然柴进用物质满足了武松的要求,给他酒喝,给他肉吃,但是武松并未有任何改变,直至遇上宋江,他的精神才得到洗礼,他对自己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武松受到宋江的赏识,宋江将出自己的银两与武松做些衣裳,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前病都不发了。这是武松的一个重要转变。他们第一次分别时,两个人结拜为兄弟,武松“堕泪”②而别,他的心灵找到了归宿。可以想象,武松与宋江一起在柴进庄上的那些日子,除了饮酒,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较量些枪棒之外,他们还有许多话要说,宋江对武松在思想的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日后武松说出招安的话,恐怕与他们在柴进庄上的十数日相处不无关系。宋江对武松,既是义气上的大哥,又是精神上的导师。在十字坡,武松称颂宋江“仗义疏财,如此豪杰”。他给那四个捣子赌钱的行事方式颇有宋江给李逵赌钱的风格。在孔太公庄上,当武松说出有心等朝廷招安时,宋江说:“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两个人分别时,宋江又对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官。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又吩咐武松道:“兄弟,休忘愚兄之言,少戒酒性。保重!保重!” 武松对宋江也是情深义重。两人分别时,武松还要送宋江一程,宋江阻止,武松又下了四拜才自投西而去。
武松与宋江分别之后,两人辗转都来到了梁山。在排座次之前,武松与宋江还是一条心。当宋江要推卢俊义为梁山泊主时,“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他如何肯让别人?’”武松一心拥护宋江为山寨之主。排过座次之后,武松虽然还是跟随宋江,并且随宋江招安,后又跟随宋江南征北战,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与宋江之间逐渐产生了裂痕,最终以在六和寺出家的方式与宋江分道扬镳,彻底决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需要对此进行一些讨论。
武松与宋江决裂的重要原因是武松对招安有了自己的见解,对宋江也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那些前来攻打梁山的军官可以说是梁山的对头,可是宋江一次次对待被梁山好汉打败并捉上山来的政府军官的卑躬屈膝的态度,使得武松心中不快。特别是捉住了打伤鲁智深的张清后,鲁智深要打张清,却被宋江硬生生地拦了下来。“宋江取酒奠地,折箭为誓,„„众人听了,谁敢再言”。不敢再言,不等于心中没有想法。虽然《水浒传》没有明确写武松的反应,但是武松在场看到宋江为了招安的种种丑态时他的反应是可以想见的。排过座次后,他与宋江的分歧就表面化了。在菊花会上,宋江作了《满江红》一词,乐和还没唱完,“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宋江想招安,以前想招安的武松现在不想招安了,那他想干什么呢?“武松不解公明意,直要纵横振羽翰。”这句诗给了解答,武松不愿受招安受束缚,他要纵横四海,展翅高飞。我们也可以从鲁智深的话中寻找到答案:“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上,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武松自从上了二龙山,和鲁智深形影不离,他们一起打青州、一起去救史进、攻打大名府时一起住宿、一起在城门口杀人放火。他们在一起有许多共同语言,鲁智深说的,也可以说是武松想的。当高俅被捉上山来,宋江对他纳头便拜,口称死罪,极其无耻,众好汉没奈何。当高俅夸口相扑天下无对时,众好汉都支持燕青教训高俅。这就表明了众好汉包括武松对宋江的做法都有所不满。
虽然武松对宋江心有不满,但是他并没有立即离开宋江,这里还有一些复杂的原因。一是因为他被义气所缚,他对宋江的确感情深重。好汉们分别时两次堕泪的恐怕只有武松与宋江。一次是在柴进庄上初遇,分别时武松堕泪;另一次是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分别时,这次是宋江堕泪。二是武松逃亡到二龙山落草,再入伙到梁山。他如果离开宋江离开梁山还能到哪里安身呢?当时的梁山是武松最好的安身之所。三是可能他对宋江、对宋朝皇帝还抱有幻想。后来招安后他对宋江和朝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朝廷对他们处处设防,时时刁难;宋江自招安以后把“忠义”二字中的“忠”看得重于“义”,陈桥驿杀军校就是明证。等到方腊打完了,梁山那么多的兄弟死的死、亡的亡了,张青夫妇、施恩死了,特别是鲁智深的坐化,再也不可能“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了。武松自己的一条胳膊也没了,成了一个废人,这是他离开宋江最好的理由。宋江也承认武松已是一个废人,面对一个已没有了利用价值的人,一个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他留在六和寺出家。宋江说:“任从你心”。表面上看是对武松的支持,实际上他也不想带武松赴京朝觐。武松的抉择无疑是正确的,他和宋江两个人最后不同的结局就证明了这一点。武松招安思想的来源
《水浒传》一百○八条好汉中,许多人都支持招安,但是除了宋江,还有谁像武松那样,自己先明确说过受招安的事的呢?有招安想法的好汉较多,特别是那些吃了败仗被抓上梁山的政府军官,他们包括武松为什么会认同宋江的招安思想呢?
首先,先造反再招安是宋朝的一个现象,就像唐朝的人想通过终南捷径,由隐而仕一样,宋朝的人有通过盗而仕的思想,通过啸聚山林,再被招安,然后做大官。《水浒传》中就曾写道:“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个节度使,旧日都是在绿林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因为现实中有这样的事例,许多造反的人也想受招安就再正常不过了。那些被梁山打败了的军官投靠梁山之后还可以受招安,重新做官,武松也可以受招安复为顺民。
其次,武松毕竟做过都头,从内心说,他并不想落草做强盗,做强盗也是迫不得已。即使是吃了官司者如林冲、朱仝以及雷横、杨志等人都是如此。在他们看来,做大宋的臣民才是正途。传统的观念是要求人们做忠臣孝子,这种观念在人们意识中根深蒂固。让具有这种观念的人做乱臣贼子,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他们的内心要经过反反复复地激烈地挣扎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造反。即使他们偶尔做了一些有乱国家法度的事,他们也不一定想做叛逆。那些劫了生辰纲的好汉,如果不是被发现了,他们会主动上梁山去吗?吴用是想到了,那也不过是作为一条退路,而不是作为首选。武松得到哥哥被谋杀的确凿证据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手刃仇人,而是告官,他想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来为兄长报仇。当他的正当要求得不到县官支持时,他也没有滥杀,他多次说“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他杀了仇人之后,也还是带着证据到衙门自首,并没有反叛。他希望吃过官司之后能够复为良民。“逼上梁山”就是说做强盗都不是自愿的,能够不做强盗还是不做强盗的好。做了强盗之后能够受招安重新做皇帝的顺民不也是很好吗?而且有人走过这样的路,前面所说的十个节度使就是例证。
那些被梁山打败了的政府军官,并非真的被宋江三言两语所感动,也不是义气为重,而是他们想到只要保住性命,就有接受招安的机会,有重新做官的机会。在他们内心,官与贼没有什么区别。官是招安了的贼,贼是未招安的官。他们当时对宋江的恭维,只不过是顺坡下驴,给自己被打败了、投入梁山而暂时背叛朝廷找个借口而已。
其三,前文已述,宋江是武松的精神导师,他的招安思想对武松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武松有招安的思想是正常的,招安的思想来自于武松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现实。
打虎和打狗——英雄的“痞性”及人物形象的暗示
武松形象的真实性来自于《水浒传》对其真实的演绎。虽然金圣叹称武松是“天神”,但《水浒传》似乎并没有把武松当成天神来看,我们可以从书中武松的许多经历看出这一点。武松在打虎出名之前有一段不那么光彩的经历,他这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与他的身上具有的一种个性是分不开的,这里称这为“痞性”。从武松与武大在阳谷县初次相见时,武大说对武松又怨又想,可以得到这一信息。这种“痞性”在武松的身上时时显示出来,武松在柴进庄上的故事也给了我们同样的信息。宋江来到柴进庄上,和武松相处了几日,武松先前的诸多前病都不犯了。是什么前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这和他在清河县动辄与人打架一样。我们把这些“醉酒”、“性气刚”、“和人相打”等前病称为“痞性”。
武松与宋江分别之后,他独自来到阳谷县地面——景阳冈下的一个酒店。他的言语行动中又一次显示出“痞性”。要酒喝,不给酒就骂人、威胁要将“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劝说他不要一个人过冈子,他说酒家“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把酒家的好心通通反做恶意。这也可以看作是他行走江湖的警惕,这种警惕来自于他多年形成的“痞性”。武松的“痞性”加上他的好名,使他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并最终使他成为一名打虎英雄。
在十字坡,他遇到了卖人肉包子的张青夫妇,他发现这是一家***,他与孙二娘周旋的方式也具有个性色彩——“痞性”。武松对孙二娘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娘子,你家丈夫却怎的不见?”武松特地说些风话,漏孙二娘下手,再顺势制服她。如果是李逵或者是鲁智深会怎样?当然李逵会轮起斧子就砍了上去,鲁智深也会“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当然,鲁智深不具有“痞性”也就识破不了这个***,差点被做***肉包子。
人物的遭遇往往极具相似性,但相似不等于相同,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对武松也适用。喝醉酒可以使武松成为打虎英雄,喝醉酒也可以使武松成为连狗也打不着的狗熊。无论我们是多么喜爱这个英雄,生活自有其本身的规律,真正伟大的艺术也不可能脱离生活来胡编乱造。武松来到白虎山庄前的一个村落小酒肆。此次喝酒更是向读者充分展示了武松的“痞性”,他不仅骂人打人,而且真的把小酒店屋里粉碎了,强抢了他人的酒和肉,然后喝得大醉,比他成名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名之前,他为了逃避人命官司到柴进庄上,回家途中,在景阳冈打虎成了英雄,这是假逃亡成真英雄。此时他却是真逃亡,成了假英雄。武松在小酒店喝得“大醉,正要寻事,恨那只狗赶着他只管吠”,于是他打狗。《水浒传》的作者确实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写武松打狗的那种生动逼真一点也不逊于写打虎。打虎是赤手空拳,打得惊心动魄,打狗是用刀砍,砍得滑稽可笑。不但狗打不着,自己也两次翻身落在水里,他“扒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武行者便低头去捞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只在那溪水里滚”,极其狼狈,此时有谁知这人曾经打死过一只虎呢?打狗,是对武松英雄形象的一次解构,使他复归于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缺点的英雄。有缺点的英雄才是真英雄。武松打狗时无英雄气,有的是痞气,所以狗也不吃他打了。打狗与打虎难以相匹。武家兄弟初次相见时,武大怨武松,但是并没有说什么具体的事,读者从武松打狗可以猜想他在成名之前都做了哪些事。虽然武松身上具有这种“痞性”,但是他的英雄形象还是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赞赏,这不能不使我们佩服《水浒传》高超的叙事技巧。大多数看过《水浒传》的读者都有这样的印象:众好汉是被逼上梁山的。这是因为《水浒传》在开始时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真正的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林冲。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好汉是如此的隐忍,他的种种不幸又是如此的令人同情,以至于这部书给了我们错觉——好汉们上梁山都是被逼的。《水浒传》运用了同样忽悠的方法来写武松这一人物。武松一出手便打死了景阳冈上的大虫,《水浒传》写得非常精彩,“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③,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打虎”这一品牌形象如影随形地一直出现在武松的事迹之中,这一巨大而光辉的业绩足够照耀武松的一生,也足以耀花了许多读者和后人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武松竟然连一只黄狗也斗不过,他打狗的那种狼狈竟然被忽视了,留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打虎英雄的形象。因此,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武松看作是一个英雄,至少与《水浒传》对他的全部演绎是有差距的。
武松不仅是一个英雄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在他的身上存在着某种暗示,是不是《水浒传》故意留给读者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武松形象上得到了验证和暗示。再英雄的人物也有会做抢人酒喝、夺人肉吃、无事生非地去做打狗这样不光彩的事;酒量再大也有喝醉的时候,而且是烂醉如泥。武松又回到了“原地”,回到了他未出名时候的形象。正因为有这样的验证和暗示,才使得武松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令人信服。结语
武松是一个性格丰富复杂、形象栩栩如生的水浒人物,他和广大的市井细民一样,市井细民身上有的他都有,他有的在市井细民身上也会这样那样地表现出来,武松的性格既为人们所熟悉,也为人们所羡慕,为人们所喜爱。
人生充满艰辛,有着太多的不幸、痛苦与无奈,人们希望能够像武松那样快意恩仇;人生也有许多束缚,使得人们不能够像武松那样做。于是,武松就成了人们潜意识中的自我,那个潜在的自我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打虎、可以杀人,可以报朋友之恩,可以雪仇人之恨;可以做光明磊落的英雄,也可以做有“痞性”的无赖,人们在武松身上找到了自我。尽管武松有许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谅解,甚至忘却,人们一如既往地喜爱武松。
第五篇: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悲情英雄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
吴亚徽
20099001
摘要:重情义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是在人际关系中衡量人格高下的重要尺度,但是武松的重情义却表现出了负面作用,直接导致他走向悲剧深渊,令人痛心。他由江湖义士变成囚犯,由打虎英雄变成杀人罪犯,由逼上梁山转向接受招安,参与攻打农民起义,由坚决反抗邪恶势力到出家遁入佛门,这一切都与其复杂的思想性格不无关系。尤其是浓重的重情义思想,在其悲剧性的发展道路上起了关键的作用。武松出身贫民家庭,生活在普通的平民环境里从小失去母爱,缺少关爱,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勇敢的向恶势力作斗争。集中体现了平民又面临生存危机而“犯上作乱”直到回归传统的过程。
关键词: 武松
情
武松是梁山泊的当家小生,施耐庵在写他的时候卯足了力气,足足用了十回。武松的每一次出场都是那样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让人热血沸腾,击节赞赏。从景阳冈空拳打虎,狮子楼怒杀西门庆,十字坡智擒孙二娘,到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飞云浦戴枷杀四凶,鸳鸯楼怒杀众奸人,蜈蚣岭夜杀淫道人等等。
武松慷慨重义,神勇好胜,重人伦轻女色,他几乎集梁山好汉的优点于一身。难怪大才子金圣叹称:赞武松,天人也。然而武松在他快意恩仇的江湖路上走得并并不平坦,他一路坎坷,一路搏杀,一路迷失。作为天伤星的武松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悲情英雄。
纵观武松的一生他被情累,被情困,被情伤,一个情字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下武松的悲情生涯。
一、官府之情
武松出身低下,早年父母双亡,只和懦弱的哥哥武大相依为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里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他的内心特别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他和古代的读书人一样把自己的这个愿望寄托于官府,也想通过报效朝廷来获得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景阳岗空拳打虎之后,武松从一个无名小辈变成一位身怀绝技的打虎英雄,他的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知县爱惜他是个人才赐酒赏钱,又感武松:“忠厚仁德。”就有心栽培他做个都头。武松听后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就这样武松从一个无业游民一下子变成了有身份的官吏。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颠沛流离的日子画上了句号,安定的生活在向他招手。这时的武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好景不长,当他得知唯一情人武大惨死,悲痛欲绝,发誓要找出凶手。但武松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而是先找到验尸的何九叔和知情的珲哥,取得了人证物证。当他得知之知县借故不理后,他隐忍不发,模拟整个审判过程,试图与法律尽量靠拢。首先借答谢乡邻的名义,安排嫂嫂设宴,拉来众街邻以作证人,然后审问潘金莲、王婆并当众录下口供,最终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特别是当众明
确王婆的罪行后,武松没有杀死王婆,而是把必死无疑的王婆交给官府去处理,整个过程缜密细致,虽不合法,却也有理有据,将报仇雪恨之事堂堂正正的完成了,不同的是他一个人就包揽了县官捕快与侩子手的角色。
武松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显得缜密而稳重。在杀人之后,武松也没有像从前那样选择亡命天涯,而是选择到县衙自首,这时的武松完全是个“模范公民”的形象。尽管他经历了:至亲惨死,嫂子背叛,县令昏庸,奸人当道等种种不幸与不公,再加上有贪婪邪恶的王婆,精明世故的何九叔似的人物让武松饱尝了人性之恶,但他还是以一个执法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他要以自己的言行来证明法律的崇高和庄严。一个耿直的武松形象跃入读者的眼中。我认为武松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有着浓重的官府情结。
再一次点燃武松生活热情之火的事情依旧与官府有关。不同的地方是这次出场的是一个官吏代表:张都监。
张都监用甜言蜜语取得了武松的信任,并答应将一个花枝招展的养娘嫁他为妻。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武松,怕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的温暖,书中云:“武松跪下称谢道: “‘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服侍恩相。’”又“也自欢喜,心里寻思道:‘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此时的武松表现出了一副忠于恭敬的样子,甚至决定“到这里住了,寸步不离”,连交往密切的施恩也没时间联系,并想到“虽是他频频使人来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入宅里来的。”所以当他听说张都监家里进了盗贼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玉兰已被许配给自己为妻,自己理所应当的要为张都监效力。
武松是个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他一旦相信了别人,就会愿意为知己者死。然而,就在武松以为遇到了值得的效力,值得投靠一生的人的时候,张都监透露出了真面目,他栽赃陷害对她百般信任的武松。他那个所谓的养娘也做了可耻的帮凶。
武松身上的伤可以忍,心理的伤却无法忍。他无法忍受他人的欺骗,特别是他信任的人的欺骗。因此在那些人要害他的时候,他才怒发冲冠,先杀了四个杀手,然后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最后是张都监一家,包括婢女、仆人在内十几口。最后还蘸着血,在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到:“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如果当初张都监不是欺骗武松而是真心对武松好,留武松在府中安家,再把养娘嫁给武松,那么武松此后的生活必然又会转入正轨。他会为官府效力,并因有了老婆,而学会对女人温柔。但是可惜,这一切都是骗局。
武松发现自己信任的人并不值得信任,自己愿意效劳的人要栽赃自己,自己要娶的女人要陷害自己,就连官差也会被收买成杀手要杀自己,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曾给他带来无限憧憬的官府。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武松发现自己满心欢喜对生活的寄托都是来自一个骗局,他的心已死。于是他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大悲伤之余的冲动。
这时的武松也不再是对张都监一个人的恨而是上升为对整个制度和在这个制度管理下的社会的恨。他在墙上写下的八个大字就是他与官府决裂的标志。从此他从英雄转型为头陀,后归梁山,投身于武装反抗官府的行列中。
二、兄弟之情
武松有个性格懦弱,身材短小的哥哥武大。他与武松从小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这对兄弟与《水浒传》中的孔明、孔亮,穆宏、穆春,孙立、孙新等兄弟完全不同。前者同属好汉级别,而武松、武大不一样,武松神勇超凡,而武大短小丑陋,懦弱善良,被人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因此武松对这个无辜,软弱的兄长的骨肉深情,更能让我们体味到武松刚猛血性之外的人伦温情。
武松在阳谷县做都头时遇见哥哥武大,“武大道: ‘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 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从武大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兄长特别是像武大这样懦弱还需要弟弟做主的兄长对于兄弟深沉的爱和复杂的情感。
所以在武松得知哥哥被奸人所害,他毅然决然的放弃大好前程,不惜沦为阶下囚也要为兄长报仇雪恨。也正是武松的这份兄弟情深,使得武松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在被发配孟州的途中,武松因为兄弟义气,在不明是非的情况下帮助了黑道敛财的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这个施恩是何许人也?原来他仗着父亲是老营的管营,在孟州东门外的快活林小镇开了一家酒店,却不是靠“合法经营”卖酒菜赚钱。书中有云:“此处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叫做快活林,凡是山东、河北的客商,都去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二三十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倚仗营里有八九十个舍命的囚徒,在那里开着一家酒肉店,都分给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凡是有过路妓女之类人到那里去,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她们趁食。那许多去处,每天都有用钱,月终有二三百两银子进项。”这分明是一个借重父亲的权势,在快活林强买强卖收取保护费的黑恶势力的头子。官营老爸出钱当后台老板,儿子出面做生意,实际上施恩就是流氓帮会的“大哥”。他不仅利用父亲的势力欺行霸市,还把犯人中的亡命之徒调到酒店当打手。这个施恩分明就是当年典型的黑社会兼“官商”,如果他一个月真有二三百两银子的进项,一年可就有三四千两银子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巨款———郓哥父子只要有五两银子就能生活“好几个月”,难怪要引起别人的眼红。于是管营的顶头上司张团练就插手了。张团练带来一个外号“蒋门神”的人,此人不但有一身好武艺,而且擅相扑。他来到快活林一顿拳脚把施恩打跑,强占了施恩的地盘。这叫什么行径? 这叫强中自有强中手,大鱼吃小鱼,是黑社会恶势力的厮杀。施恩把自己受排挤的情况都说清楚了,要武松给他报仇:打败蒋门神,把酒店夺回来。武松当过都头,不应该不懂得“黑吃黑”的行径。但是武松出于“义气”———不是正义之气,而是好酒好菜招待的酒气和肉气,不但一口答应了,而且和施恩结拜成兄弟,投靠了黑社会恶势力,给黑社会老大做帮凶。从此武松被扯进了黑社会的互相攻击,陷进了是非冤仇之中,在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时,为撇清施恩的嫌疑,武松故意寻衅,找个由头醉打蒋门神,并请了十数个为头的豪杰来店里,替蒋门神与施恩陪话,表现出一副完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样子,显得颇有心计。可以看出武松为给施恩夺回快活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时武松的江湖义气甚重,但无非是替人卖命的打手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他被表面现象迷惑,对在朝的赃官,奸佞小人的伪善面目蒙蔽,缺少应有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对小人精心设计的陷阱毫无觉察,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最终使得自己身陷囹圄。
可以说,这份兄弟义气让武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因为这件事,武松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并且越走越远,最后完全脱离了他自己预想的人生轨迹。
另外一位影响武松人生选择的兄长是宋江。武松对宋江情深意重,他一直尊宋江为兄长。他们在武松以一次出场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的武松还没有成名,因误以为杀了人而躲在了柴大官人的府中,但因为其“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日子久了柴大官人也因此怠慢了他,正在落魄尴尬之时,宋江给予他无限深情。宋江是个精细人,看到武松是个汉子,也看到他对亲情的期待,便以江湖大哥的态度对待他。武松第一次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后来他对于宋江的感情,大概仅次于李逵吧,特别是武松要到二龙山时,谢绝宋江对他的邀请时所说的话非常恳切,动情:“……..天可怜见的,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拜访哥哥不迟。”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铁打的汉子深情的一面。
尤其是在武松不赞成江找案的情况下,未报宋江知遇之恩,不惜违背自己意愿与其一起攻打方腊,在征讨方腊时被包道砍去左臂至残,至残后的武松心灰意冷,再无斗志。他的人生也从此变得灰暗了无生趣。
三、情灭
武松在江湖挣扎的太久了,他看惯了,也看透了一切。他本来也注重恩仇,本想也找个大哥作为依靠,但经历了梁山大团圆,排座次,招安,平四寇,他隐约感觉到官场和江湖除了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兄弟之间,不要说义兄义弟,就是亲哥哥武大郎又给了他多少温暖呢?只有他刚搬到哥哥家时嫂嫂的一番话,真是有点亲情的温馨,但其中又包裹着多少邪恶。
特别是宋江流露出招安的意思的时候,本来对朝廷十分厌恶的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的心。”端望遍布的世界,他从原先的渴望到后来的寂灭,这其中的苦痛,却无处于人说。只能斯人独憔悴。在征方腊结束后,武松看到梁山兄弟死伤惨重,他对征方腊的意义表示怀疑。当宋江找到武松时,武松已经万念俱灭:“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觐见,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倍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这时的武松已是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终归佛门。
武松一路走来,一路受伤。被情累,被情困,被情伤。为情而报恩,也为情而复仇。一路跌倒,一路搏杀。最想得到的东西伤他最深,最想得到的东西离他最远。最后累了,乏了,心也归于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