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日报

时间:2019-05-14 16: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日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日报》。

第一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日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2010-12-31 11:45 来源:大连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奋斗 ——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0年12月27日)

夏德仁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全市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全市进一步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1.坚持增量调整,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英特尔芯片工厂正式投产,IBM中国区总部落户大连,重点软件园区发展良好,欧力士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加快,德豪LED、曙光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工。推动优势产业全面升级,石化、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孵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区校一体化取得实效,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建设顺利。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

城市服务功能持续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有效拓展,重大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太平湾港区建设正式启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保税港区辐射功能增强,国际能源港初具规模。东北内陆干港建设成效显著,大连与腹地间海铁联运通道初步形成。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成功运营,旅顺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投入使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星海湾金融城一期竣工使用,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辽宁沿海产业带发展基金发起设立,韩国友利银行等19家中外金融机

构落户大连,智云股份等9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大连港集团回归A股,大商所综合实力增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启动。以城市功能牵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成为首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信息化十佳城市。

全域城市化有序推进。坚持以重大项目推进全域城市化,旅顺南路快轨和金州至普湾新区城际铁路进展顺利,长兴岛疏港公路和疏港铁路竣工通车,和记黄埔、大众变速箱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全域城市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和资源要素布局。县域经济全面提速,重点产业园区聚集要素能力增强,涉农区市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社区、新村庄、新农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协调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规模扩大,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全域城市化有效释放了消费需求,汽车、住房、旅游和重大节庆拉动效应更加明显,广鹿、龙门等旅游基地建设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2.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成立了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保税区组团,逐步理顺了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管理体制,调动了各区域发展积极性,形成了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

效率进一步提高。金重、瓦轴、重工〃起重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顺利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连装备等投融资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加大资金信贷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支撑作用增强。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

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实际使用外资突破百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突破千亿元,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8个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和重点支持区域,多点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日益形成。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导地位突出,出口效益和质量稳步提高。大橡塑等企业海外并购实现重要突破。各开放先导区充分发挥扩大开放的龙头作用,充分显示了引领发展的先导地位。

3.实施富民工程,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生工作成绩突出。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市财政直接用于民生支出207亿元。重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城市地铁和南部滨海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城乡供水、供气、供热网络覆盖面扩大,公交、卫生、环境等一批便民利民工程顺利实施。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21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20元。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培训各类劳动者11.5万人,实现城镇就业1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启动,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规划顺利实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全部达标,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住房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解决经济适用住房3.8万套,加大困难群体住房补贴力度,实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市称号。人口计生、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部门联合接访工作,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以技防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体系,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强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防震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新提高,成功扑救“7〃16”特大火灾,夺取了清污工作的全面胜利,充分展示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城兴我荣 的精神风貌。

4.发展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城市软实力稳步提升

民主政治建设平稳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了一批地方性法规,监督工作实效不断增强。支持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实全市两级政协工作力量,积极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工作得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多党合作事业充满活力。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工作扎实推进。制订下发了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工作进一步加强。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村“两委”换届顺利完成。

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树文明市风、做文明市民活动深入人心,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行动效果良好,我市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名列前茅。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扎实推进。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良好,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汉墓博物馆、宏济大舞台投入使用,红诗辽宁〃激情大连诗歌咏诵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事

业加快发展,大连籍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

5.加强党的建设,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广泛开展“立足本职办实事、转变作风解民忧、推动发展惠民生”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涌现出一批曹连新式的好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新成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命名表彰了我市首批学习型党组织,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

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市管领导班子继续优化。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制度。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稳步提高,一批公推遴选干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率先开通干部在线学习网络,启动实施大规模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各级各类干部6000余人。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圆满成功,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工作规划》任务落实,总结推广了一批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加强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不断深化“树三观、扬正气”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整治干部队伍中收送钱财、公款出国(境)旅游、“小金库”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弘扬务实作风,深入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全面强化行政权力制度建设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处违反党纪政纪案件563件,处分党员干部515人。

2010年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勇于争先,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成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率先全面振兴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谱写了大连发展的新篇章。这五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十一五”期末完成数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4倍、3.8倍和3.3倍。这五年,大连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现代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全域城市化格局初步形成。这五年,大连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逐年提高。这五年,大连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60亿美元,实现出口1060亿美元,均为“十五”时期的2.4倍。这五年,大连社会和谐发展,文化更加繁荣,两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总之,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也是五年的奋斗和探索,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难得机遇,推动大连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振兴发展的主线,锲而不舍地推进一批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了一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支撑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全域谋划,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采取多予不取放活政策,加大对涉农区市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全域城市化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激发了城

市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市级四大班子的协调配合,广泛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了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市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仍以资源、投资等要素投入拉动为主,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亟待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劳动就业压力较大,房价上涨过快;生态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加以解决。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大连未来五年发展,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导向,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跨越发展的道路。

我市拥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施意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多年结

构调整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积蓄的经济能量,特别是“十一五”投资建设的大批功能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新市区的开发建设和沿海重点区域的体制创新,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积累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为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认识大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发展优势,以转型发展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新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全域城市化为载体,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社会建设,到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倍增,基本建成生活富裕的生态宜居城市,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迈进。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实现宏伟奋斗目标,必须把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

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坚持以城市功能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服务经济逐步向主导地位转变;以增量带动存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端化和集群式发展转变;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资本、科技、人才、管理共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根据各城市组团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化较低区域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逐步从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城市化较高区域要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向服务经济主导、知识经济发达、总部经济聚集的生态宜居城区转变。

以持续改善民生为导向,加快社会转型。坚持民生优先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在提高居民收入上实现重大突破;推进社会公共产品均等化,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服务群众、依法治市,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实现重大突破;扩大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参与度,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在构建市民满意的生态宜居城市上实现重大突破。

以激发发展活力为重点,加快体制转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全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调动基层和企业积极性为目的、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保证的新体制。要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政策,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按照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率先推进体制创新,在资源配置、人才流动、国际资本转移等方面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形成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大连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和分类指导,确保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项目得到贯彻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明年工作,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型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进全域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积极扩大内需,增强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坚持以增量调整结构,进一步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推进民生、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尽早启动跨海通道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大力吸引企业直接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对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投放,支持社会资本和域外资金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十二五”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扩大住房、文化、旅游等舒适性消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医护等服务型消费,发挥重大节庆活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开发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城乡消费服务体系。

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推进大窑湾、长兴岛、太平湾等黄渤海两翼港区建设和功能提升。着力增强保税港区辐射功能,争取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发展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支持大连港集团跨区域发展。加快推进新机场建设。深化口岸跨区域合作,加强汽车物流城、羊头洼综合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构筑发达高效的东北物流网络,加快建设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推进金融核心功能区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着力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连落户,提高金融机构聚集度。做好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提升期货、外汇、产权等重要市场的功能和国际化程度。

加快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加快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培育一批技术领先、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等支柱产业全面升级,培育一批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的百亿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校企合作,突破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通信、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深入实施软件和服务外包新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力打造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争创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按照全域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各城市组团发展的宏观指导,坚持重大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重要资源要素统一配置、重点支持

政策统一协调,实现主城区与新市区、功能区与功能区、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全面衔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促进产城融合,形成一批主导产业鲜明、辐射功能较强的经济增长极,使其成为牵动各区市县发展的强大引擎。坚持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向北拓展,构筑便捷顺畅的交通网络,提升各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创造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富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继续坚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采取多予不取放活政策,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强化五大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本地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规模和效益,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高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北三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2.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构建民生幸福的和谐社会 坚持把民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当前群众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加大对困难群体的价格补贴力度,落实“菜园子”、“菜篮子”责任制,加快副食品基地建设,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副产品批零市场建设力度,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基本稳定。把扩大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完

善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创业,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镇职工基本保障市级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房地产调控,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程度。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加大对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保护力度。加强供气、供热和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规模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用两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优化整合义务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尽快使我市人均医疗资源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来连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水平。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多元治理框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时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消除各类治安隐患。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大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祥和安宁。3.深化改革开放,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功能区和行政区融合发展体制,建立完善符合实际、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快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制定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规划,加大市属企业整体上市、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力度。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股权投资的新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来连投资创业。完善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建设信用大连。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增强民营经济对全市发展的支

撑作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土地资本化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凡是出台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都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绝不做违背民意、劳民伤财、增加群众负担的事。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资并举、引资引智并重,提高全域利用内外资质量、规模和水平,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和高端环节。发挥开放先导区引领作用,以金州新区功能区、生态科技创新城、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普湾新区、长兴岛石化产业园、花园口新材料产业基地、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庄河临港经济区、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为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大对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国投资与经营。积极争取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好明年夏季达沃斯年会。

4.加强党的领导,为“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形成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性修养,注重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高质量完成地方党委集中换届工作,形成充满激情、团结和谐、勤政廉政的

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注重抓好干部实践锻炼。全面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工作。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抓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各个领域基层党建创新工作,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机关党建工作要发挥表率作用。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宣传教育。

加强民主政治和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充分发挥政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密切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等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做好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爱我家乡、建设大连”群众性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化“时代之魂”主题宣传活动,加强舆论监督和互联网管理工

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认真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考核。开展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大对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行政效能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集中开展查办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案件专项工作。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二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新区跨越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高新区跨越发展

陈万波

2011年第8期 ——经济建设

襄阳高新区成立19年来,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速,区内集聚了5家上市公司和5家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2010年,高新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幅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榜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全地域税收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拥有13张“国牌”,在全国84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从一业为主向多业并举转变,努力构建“产业之城”

汽车产业是高新区的支柱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90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占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的90%。高新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先后帮助东风股份、东风康明斯等10家汽车企业认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并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特殊政策,依法为企业减免所得税6.84亿元,减免市政配套费2.75亿元;为东风公司第二动力厂无偿争取一台价值2000万元的日本援建锅炉,并为东风公司部分企业争取了15个科技攻关无偿扶持项目;确保东风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和风神公司扩产项目顺利建成,等等。“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整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发动机达到100万台、车桥达到100万根,汽车座椅调角器达到500万辆份,汽车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在支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壮大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和航天42所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大力公司等为代表的近30家企业组成的全国最大的机电控制产业集群,其销售额占全国同业市场的70%以上;以新华光等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企业产销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优势明显,等等。

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构建“科技之城”

当前,高新区的竞争力已由过去的依赖政策优惠转变为依靠自主创新。

一是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孵化面积4.5万平米的科技孵化大楼,累计吸纳中小企业330家,在孵企业96家,在研项目33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29个,其中5项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科技孵化园——汉北工业园,入驻企业近百家;孵化面积140万平方米的襄阳科技城已正式启动,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蒋亚洪、张二利博士创办的6家企业已经入驻;项目总投资逾7亿元,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东湖高新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已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二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针对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培训,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个批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7家,占全市申报总数的80%。截止2010年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7家,为中小型企业减免税收10多亿元。

三是加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为企业创业发展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仅2010年,申报市级以上各级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近1.58亿元,入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试点1项、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入列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每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争取立项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级142项,落实科技资金8489万元;有6个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

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已建成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15家,包括国家级研究所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各类企业共申请专利1956项,实现收入近7.55亿元,其中50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让专利5项,实现收入3560万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经过三年建设,去年通过届满验收,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方案已得到科技部批复。

五是推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目前有8家企业与主办券商签订挂牌正式推荐协议,其中4家企业已通过尽职调查和券商内核;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夯实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2010年举办了7次银企合作洽谈会,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金融部门信贷支持额度较上增长30%;加速推进区内企业上市工作,充实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上市后备企业达到30家;加大创业风险投资引进力度,先后与深创投等20多家机构合作,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部分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有的已达成投资协议。此外,为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区内还引进和集聚了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30多家。

六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黄鹤人才计划”和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出台了《襄阳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细则》,加强“聚才、育才、用才、护才”四大工程建设。政策效应使高新区近两年高端人才激增,2009年引进博士17人,硕士127人,本科1881人,带来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2010年以来,又以北美招商引智活动为契机,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8个,带来了一大批高质量、高科技项目。主要海外项目有美国董卫华、黄冬冬博士创办的湖北医联公司医联网项目等。

从“快字当头”向“好字优先”转变,努力构建“生态之城”

我们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节约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对现有轻度污染企业加大治理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到治污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同时,实行项目进区“三审”制度,对有一定污染的项目无论投资再多、规模再大,一律拒之门外。2009年,高新区整体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正在争创ISO14000国家环保示范区,使高新区不仅成为工业新区,更成为生态新城。

二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对已经通过评审、允许进区的项目通过提高投资强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面积等途径,节约、集约用地。对少数征而不用、围而不建、建设速度缓慢的企业采取督办、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促其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品位。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引进和建设城市综合体,使过去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变成了今天现代化的新城区。在万达广场建设中,高新区仅用22天就完成了430户、1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拆迁工作,被誉为“襄阳速度”;在锦绣汽配城建设中,高新区组织全区机关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政策,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使199户8万平米的自然村依法顺利拆迁。■

(作者系襄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

第三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第四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更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和举措密切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必须多管齐下,统筹兼顾,综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确确实实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心,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弘扬和鼓励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宗旨,从规划、政策、法律、规章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全党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确确实实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河南实际看,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建立在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基础上,必须在河南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等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结构,它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河南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铝加工、汽车、矿产、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尤其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增强投资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城乡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是完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河南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应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到一个大系统中,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新格局。消除对农民的多种歧视性、限制性束缚,让城乡居民在同等条件下、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就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真正改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同时,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山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河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是单纯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而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五篇: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4月12日来源: 河南

日报

卢展工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转变”和“加快”这两个关键词。关于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卢展工指出,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在立场上到位、观念上到位、方法上到位。二是切实转变发展途径。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入手,着力解决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切实转变发展机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着力创造机制、创造氛围、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四是切实转变发展目的。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始终把人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来体现对人民负责。关于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卢展工强调,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八个加快”的任务和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个大力”的要求,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信心问题。一方面,要多做理性思考。坚持多学习一些知识、多研究一些问题、多思考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信心。

信心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既要从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势头中增强信心,更要从看到困难、问题、不足、差距中寻找信心,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改进不足、缩小差距中坚定信心。二是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核心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要着眼于我省的基本省情,着眼于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现实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

三是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一方面,要持续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好成效,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累的好经验好举措,持续这些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好成绩;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要把握优势,认真研究、充分发挥河南在区位、文化、人口、粮食等方面的优势;要准确定位,明确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特别是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影响、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弄清概念,科学界定中原、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的内涵,引导各级各地在中原崛起中找准位置、作出贡献;要持续思路,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重大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

四是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创新。要靠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总开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全盘皆活、全盘皆通。要

把解放思想的意识和观念体现到领导实践和一切工作中去,通过解放思想把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充分激发出来。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更多地从自身工作、从体制机制方面找原因、寻对策,努力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障。要靠科技创新。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原始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善于“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脑生财”。要靠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领导干部要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肩负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责任。

五是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只有坚持统筹协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广泛的共识,才能凝聚起方方面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智慧和力量。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切实把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要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保障和评价发展成果的标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统筹“三化”进程。认真研究如何统筹协调“三化”进程,使之更符合河南实际,把农业农村、工业产业与城镇建设更好衔接起来。要统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引领、集聚功能和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大空间。要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作为

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要途径,更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六是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学,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学习各方面知识,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立足于实,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要立足于做,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好做到位。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切实抓好基层、打牢基础,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形成合力。要立足于效,强化效益、效率、效果、效能等概念,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

下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日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日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满足......

    征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汶上跨越发展 [摘要]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突出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

    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 按照《鸡西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论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11级硕士内科班 张娜 学号:21118096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

    csq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基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对金融知识、现代服务业基础、沙河玻璃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战略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5-26 8:11:00陕西日报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全球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