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易经》泰、否两卦看人生处世-山居秋暝-搜狐空间
从《易经》泰、否两卦看人生处世-山居秋暝-搜狐空间
日志正文从《易经》泰、否两卦看人生处世
标签: 泰终必否
否极泰来
分类: 大题小作 2007-06-04 12:54
清朝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对《易经》作总评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这句话,用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述就是:“《易经》这部书,是以推求天地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来弄明白社会人生各种问题。”这就回答了《易经》这部古老的经典的主题思想。《易经》总共六十四卦,都是通过对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关注,探究社会人生各种问题的处置方法。本文将以泰、否两卦为例,粗浅地探讨《易经》如何在卦象、爻辞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生现象进行联系。
最早在言语表达中将泰、否二卦与人生际遇联系起来的是春秋后期越国大夫范蠡:“人有盛衰,泰终必否。”“时过于期,否终泰来。”前一句说人有兴旺衰落的时候,亨通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困厄;后一句说时间过了期限,困厄到了极点,就会转化为亨通。这两句话,今人将之表述为“泰极否来”、“否极泰来”。这两句话浓缩了这两卦的思想内涵,带有浓厚的辩证色彩,对人生极具指导意义,生动地体现在泰、否二卦的卦象和卦辞、爻辞之中。
泰、否两卦皆由乾、坤两个基本卦象组成,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泰卦上乾下坤,象征“通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卦卦形为天在下,地居上,似乎把天地位置颠倒了,但须知盘古开天辟地之时,轻清之气上浮为天,重浊之气下沉有地,这一卦重浊在上,轻清在下,这说明天地之气有所交通。古人认为天地阴阳交和,万物方能生养畅通。《周易折中》引邱富国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这里的“上”、“下”指“君”、“臣”,君与臣之间有所交流,上知下意,臣可辅君,人通政和,邦国之事,何愁不治?反观否卦,下坤上乾,从世俗眼光看,完全合乎实际,实则不然。天之阳气向上升,地之阴气向下降,阴阳向相分离的方向运动,就不会相交,彼此隔离互不相关,这就是否卦所象征的“否闭”状态。“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各自闭塞,不能相交,则万物无由得生。”如《周易集解》所引何妥之言,此时世间的情形是“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君臣之间无所交流,上下闭塞,人志不同,必然导致邦国离散。推而广之,就是泰、否二卦所共有的内在卦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有相互的沟通和交流,要互相友好。孔子《论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现了先民对友人的情谊;《易经》中需卦上六爻爻辞为:“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通、真诚可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带来吉祥如意的效果。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这两句话是《象传》引导君子在通泰盛世和否闭乱时中应如何立身处世。通泰盛世“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此时君子要把握时机,妥善加以裁决调理,不使滥能失节,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万物之机宜,佐佑天下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而在“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否闭乱时,小人汇集把持,此时君子若显露才能,必将招来嫉妒,惹上灾祸,因此应该有才不显,以节俭为德,避开危难,而不要去追求荣华富贵和身份地位。《易经》在此通过泰、否两卦中不同的世道来给出另一条人生道理:要审时度势,顺时而动。这与孔子所主张的“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除了在卦象中所要表述的“现”和“隐”之外,泰卦九二爻辞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之,得尚于中行。”劝谏君子要有笼括大川似的胸怀,广纳远方贤能之士,同时不可结党营私,能够佑助行为持中的君主。对于处于乱时的君子则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强调“大人”应当否定小人之道,不与之相包承,不能被小人的群党所乱。
泰卦九三爻辞为:“无平不陂,不往不复”,是说没有不化为险陂的平地,去往者必定会有重回复。《易经》强烈的追求是预测自然,社会和人生未来的发展。《易传·系辞》中有“夫《易》,彰往而察来。”坤卦初六爻辞曰:“履霜,坚冰至。”这些都说明古人具有忧患意识。九三处于内卦上位,为内卦之终,乃是内外卦的转折点,即“天地际也”,潜伏着泰极而否来的危机,告诫应当预防“通泰变为否闭”。“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则是于告诫之后提出的减轻灾难的方法,只要能够牢记艰难,守持正固就可免于遭受咎害,不怕不取信于人,食享俸禄自有福庆。“处泰忧否”,正是九三一爻所要传达的意旨,人生常存忧患意识或可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将受伤害的程度尽量降低。
泰卦九三爻提出“泰终必否”的警示,到了上六爻,则是“泰极否来”了。“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城墙倾覆到干涸的城沟里,说明发展趋势已向错乱转化。但在先人认为,“泰极返否,为天地自然之命运,无可避免。”(《尚氏学》)朱熹《朱子语类》中也有类似的话语:“治久必乱,乱久必治,天下无久而不变之理。”既然“泰极否来”乃是“事势之必然”,无可扭转,那么此时应当做的,便是“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各。”将临“否闭”之世,不可出兵征战,同时也要减损典诰政令,守持正固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土崩瓦解的局面。泰卦上六爻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应该坦然面对人生中的逆境,并且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减损失败的程度。
前一卦是“处泰虑否”,后一卦则是“处否求泰”。《易传·系辞》说“乱者有其治者也”,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君子在乱世应当担负起治世之任,则将转否为泰。否卦的外卦便是转否之卦。《周易本义通释》中有胡炳文之言:“……否变为泰难,故于外卦始言之。”而外卦之始,即九四爻爻辞为“有命无咎,畴离祉。”这里就指示君子要奉行扭转否道的天命,为天下造福利,众类都将互相依附,而不用担心会有所咎害。至九五爻,时世闭塞不通的将要停止:“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虽然否闭的局面将要休止,但仍需以“将要灭亡,将要灭亡”的警句来提醒自己,这样才能像系结丛生的桑树一样安然无恙。
“泰终必否”的反面便是“否终必泰”,泰卦以转否为结尾,否卦则以泰来为收场:“倾否;先否后喜。”否闭局势终于倾覆,虽然倾否之际仍有“否”存,但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最终将彻底倾覆,重归通泰局面,天下欢喜。上九爻的《象传》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否终由倾,何可长也!”否卦的核心思想是告诉人们,否闭之际自有生机潜行,给人带来从否闭走向通泰的希望,以此鼓舞人们在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有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毅力和信念。
从泰、否两卦来看,《易经》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发现蕴含其中的发展规律,预示人们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以等待时机或采取行动。而这两卦所要阐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通,以及人生境遇无定数及与之相关联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在困顿的处境中不失斗志的人生态度。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