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爱农》同步练习
《范爱农》同步练习
一、积累•整合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巡抚(fǔ)钝滞(zhì)拟稿(nǐ)拮据(jǜ)
B揖让(yī)大圜(yuán)酩酊(mǐng)雍容(yōng)C疾病(jí)吮吸(sh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D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大抵 诋毁 淡薄 淡泊 愚不可及 B 缘故 原故 事故 世故 倔强不屈 C 喧闹 寒暄 藐视 渺小 天翻地复 D 沉沦 伦理 境况 景况 容光焕发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6、填空
《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的结集。我们学过的、、和 等课文均选自这部散文集。
二、感受•鉴赏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 Jo Shiki Rin 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一条来自祖国的爆炸性新闻 热烈关注的情绪溢于言表。
这是文本与旁批,请认真阅读,为旁批在原文中找答案。
说它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原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
“热烈关注的情绪溢于言表”,原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
2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结合文本,说说你对“大家”的理解。“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是鲁迅先生《哀范君三章》中的诗句。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四句诗的理解,你认为鲁迅是如何评价法爱农的。4阅读《哀范君三章》其一,回答问题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1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注释○1:白眼:《晋书•阮籍》:“(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鸡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鸡虫暗指排挤范爱虫的自由党 主持人何几仲,鸡虫,比喻势利小人。按绍兴方言“鸡虫”与“几仲”谐音。何几仲是辛亥革命后中华自由党绍兴分部骨干分子。这里的“鸡虫”是双关语。
(1)“风雨飘摇日”写出了范爱农的怎样的生活背景:
(2)“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解释其含义,并用课文内容加以解说。
三、思考•领悟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这里的“笑”是互相的嘲笑,“东京同乡会”上的争执,没有能使对方成为胜利者而发迹,范爱农依然寒素,而作者“在故乡做教员”。
B 作者记叙了在“税关查检”和“车厢让座”时的不满意:“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我那时也很不满,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
C “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说明了在作者心中范爱农也是一位英雄,他与四位烈士同享追奠。
D “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表达了作者对志士仁人的误解的反思,愧悔深矣。
E “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其中“一定”是推测,正是在推测中,折射出一种郑重,表达出对志士仁人的缅怀、崇敬与深深歉仄。分条解说“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原文概述作者对“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原因的分析与叙述用一段话概述二人分手后到再见时范爱农的生活境况。
四、应用•拓展
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北京一号”小卫星去年10月27日发射升空试运行,今年6月已经正式运行,具有侧摆功能,在轨寿命5年,每季度拍摄一幅分辨率为4米、覆盖六环内地区的遥感地图。本市拥有“北京一号”的完全自主控制权,各个委办局用它掌握全市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北京一号”在试运行期间已为奥运场馆建设、周边道路以及绿化建设的进度控制提供了监测,并为北京水资源调查、北京沙尘发源地变化调查等项目试拍摄了大量遥感图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一号”将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
最近,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专家聂跃平等人通过对“北京一号”小卫星采集的数据研究发现,其4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能够识别北京怀柔北部黄花城附近的砖长城。“北京一号”小卫星在数据获取、时间重访率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可以为长城普查提供很好的遥感数据。但对于土质长城和保存不是很好的砖长城,其4米全色波段能否识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2.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墨学沉睡了2000年,这2000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2000年。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与重新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②墨学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③墨学的重兴,也必然要等待君王集权制的崩溃。
④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全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 A 2 C 3 B 4 A [解析] 【A项,“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B项,否定不当,“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C项,弄错对象,“大人不见小人怪” 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语境中“小人”是自己,非“你”。D项,望文生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 C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二、感受•鉴赏
1辟头;一怔、容光焕发、互相告语、并且研究
2大家,指的是“皆醉”的众人,是不能理解范爱农理想追求的人。3范爱农之所以爱喝酒是在受封建反动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消愁,并借酒兴来“论当世”。范爱农虽然爱喝酒,但并不是嗜酒如命的酒徒。“小”在这里用作动词,含有小看、蔑视的意思。对于那些一味滥饮、糊里糊涂的酒徒范爱农是看不起的。
当时整个中国的昏乱迷醉,即没有真正唤醒民众。革命为酩酊的民众所不理解,真正的革命志士又为黑暗的社会现实所不容。相比而言范爱农较之普通的国民要清醒多了,在这昏昏噩噩的国度或许只能算是“微醉”吧!
4(1)当时险恶的环境。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时局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
(2)“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然而世态炎凉,辛亥革命的斗士范爱农在革命胜利之后却尝尽了“世味”之苦,苦得就象秋天的老菜(即“秋荼”)。在所谓的“人间”,由于“直道”的“傲骨”,范爱农时时碰壁,就象在给鲁迅的信中所写的那样:“自知不善趋承,断无谋生机会。”在诗中,鲁迅对范爱农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控诉。
他去日本留学,“后来没有了学费”;回故乡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只好躲到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喝酒,“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以释心头郁闷。
三、思考•领悟 1.A B 2 他现在爱喝酒是由于他生活中的困顿与人生中的不得志。他的衣着反映了他的寒素,而他“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又表现出他认识的不得志。
3在税关查检时,翻出一双绣花弓鞋,我很不满,也许摇了摇头;在客车上又让起座来,我那时也很不满,连座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也许又摇了摇头。范爱农认为这摇头就是看不起我们,于是讨厌作者。由于没有学费,不能在留学,回到故乡之后,又受到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四、应用•拓展
1北京小卫星发现新功能(又长新本事),拍摄遥感图片可作(助)长城普查。(3点“新功能”“遥感图片”“长城普查”各一点。)2.②③④①
第二篇:《范爱农》——鲁迅
《范爱农》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Shiki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密秘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子,乙要丙去坐,做揖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呢?”
“谁知道呢?你问她去。”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我,慷慨地说,“我们要办一种报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生,一个是德清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传单,发起人诚然是三个。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这样地骂了十多天,就有一种消息传到我的家里来,说都督因为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你们了。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但我还是照常走,并且说明,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况且我拿的是校款,这一点他还能明白的,不过说说罢了。
果然没有来杀。写信去要经费,又取了二百元。但仿佛有些怒意,同时传令道:再来要,没有了!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世故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弗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政府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鲁迅 ● 十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范爱农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文/张桐
朝花夕拾,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时候捡起。意为重拾往事,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温馨回忆。阅读这本书,让许多人体会到了儿时的记忆,也不禁想起关于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在闲暇之余读到了一篇《朝花夕拾》的文章,《范爱农》,从而有一些感受。
一开始的时候,鲁迅先生不太喜欢这个人。“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爱农先生的样子,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他的不满。
当时因为范爱农先生的不屑,鲁迅先生是愤怒的,这个人面对自己的先生被杀,竟然如此冷酷,丝毫没有惋惜之情。“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这两句话又看出了范爱农的不屑,也表达出了他对鲁迅的不满和不喜欢。
或许是因为这几句话让两个人开始争论起来。后来这件事情也被逐渐淡忘了。
过了许久,两个人又见面了,相比之前的不满,这一次倒是冰释前嫌。“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嘲笑和感到悲哀,或许是因为之前的那一件事情罢。“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 这段的描写也看出鲁迅先生重新认识了这位爱农先生。从这里看出爱农先生在这些日子里一定有不容易的地方,然而是的,爱农先生不在留学回到故乡被人嘲笑,看不起。
他能把这些事告诉鲁迅先生一定是因为相信鲁迅先生,后来鲁迅先生问起他为何在东京同乡会针对他,他也大方的说出;“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我相信只有好友才能在回忆从前的时候把真实的想法说来吧。因为鲁迅先生的体谅和真实,因为爱农先生的信任和爽快,两个人成为了好友。
从不满到成为好友,从文章的高点到平缓,最后落到了低谷。
爱农先生最后落水去世,不管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还是真的失足,鲁迅先生还是失去了一个好友。在爱农先生去世前,鲁迅先生答应会帮他找份事情做。“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爱农先生对鲁迅先生是新人的,也是期待的,他相信鲁迅先生,也把他当做好友。
不管当时的现实社会如何,我想,有一个朋友终究是不错的,即使有误会,时间也会消磨,最终总会看清双眼,冰释前嫌。但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朝花夕拾,重拾往事,旧事重提。回忆往事也能有新的记忆。《范爱农读后感》
第四篇:《范爱农》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导语:该书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范爱农》读后感
对于这篇文章,说实话,我没看懂,主要是不懂得它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十分有内涵,意义深刻。我想这篇也一定如此,但我说不清,这篇文章是想讽刺范爱农,还是赞扬?它的中心是什么?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如果上述材料准确的话,那么,我按照这个思路再读《范爱农》,才有了一些感想。我想:一开始,正如作者所说:“从此我总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作者是真的讨厌范爱农。“天下最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犀利的语言,一番激昂的言辞,可谓快人快语,性格立见吧。后来,作者与范爱农一同喝酒,说疯话,讲笑话,渐渐一些事也谈开,了,彼此更加了解,慢慢成为朋友。不过,对于范爱农这个人也好,这篇文章也好,耐人寻味的地方和情节简直太多了。我想还有待我细细想一想,细细品味一下。
但我还想凭目前粗浅的认识,再说点感想,整篇文章,无论示范爱农也好,“我”也罢,都给我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不是说这事,这人一定完全是真的,但那种感情,直白的情感流露,我却有意无意的都能感到,并体会得真真切切。我记不清是那篇文章了,但记得其中的一句话:写文章要真诚。现在,我也体会了为什么写文章真诚,才能有真实感,才能感人肺腑;才是好文章,才是好作家!鲁迅就是鲁迅。
回到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也疑心他就是自杀的,因为从另一角度想,自杀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范爱农》读后感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文中谈到,开始时,两人并非朋友,甚至几次争论过。但作者回国后,两人再次相遇,就由“敌”转友了。从此以后,他们几乎成了挚友。接着,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们成了同事。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作者与范爱农因工作的原因分别了。最后,范爱农生活越来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后,范爱农失足溺死于河中。
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即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很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范爱农》读后感
朝花夕拾,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时候捡起。意为重拾往事,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温馨回忆。阅读这本书,让许多人体会到了儿时的记忆,也不禁想起关于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在闲暇之余读到了一篇《朝花夕拾》的文章,《范爱农》,从而有一些感受。
一开始的时候,鲁迅先生不太喜欢这个人。“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爱农先生的样子,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他的不满。
当时因为范爱农先生的不屑,鲁迅先生是愤怒的,这个人面对自己的先生被杀,竟然如此冷酷,丝毫没有惋惜之情。“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这两句话又看出了范爱农的不屑,也表达出了他对鲁迅的不满和不喜欢。
或许是因为这几句话让两个人开始争论起来。后来这件事情也被逐渐淡忘了。
过了许久,两个人又见面了,相比之前的不满,这一次倒是冰释前嫌。“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嘲笑和感到悲哀,或许是因为之前的那一件事情罢。“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这段的描写也看出鲁迅先生重新认识了这位爱农先生。从这里看出爱农先生在这些日子里一定有不容易的地方,然而是的,爱农先生不在留学回到故乡被人嘲笑,看不起。
他能把这些事告诉鲁迅先生一定是因为相信鲁迅先生,后来鲁迅先生问起他为何在东京同乡会针对他,他也大方的说出;“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我相信只有好友才能在回忆从前的时候把真实的想法说来吧。因为鲁迅先生的体谅和真实,因为爱农先生的信任和爽快,两个人成为了好友。
从不满到成为好友,从文章的高点到平缓,最后落到了低谷。
爱农先生最后落水去世,不管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还是真的失足,鲁迅先生还是失去了一个好友。在爱农先生去世前,鲁迅先生答应会帮他找份事情做。“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爱农先生对鲁迅先生是新人的,也是期待的,他相信鲁迅先生,也把他当做好友。
不管当时的现实社会如何,我想,有一个朋友终究是不错的,即使有误会,时间也会消磨,最终总会看清双眼,冰释前嫌。但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
第五篇:范爱农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
文/张桐
朝花夕拾,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时候捡起。意为重拾往事,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温馨回忆。阅读这本书,让许多人体会到了儿时的记忆,也不禁想起关于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在闲暇之余读到了一篇《朝花夕拾》的文章,《范爱农》,从而有一些感受。
一开始的时候,鲁迅先生不太喜欢这个人。“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爱农先生的样子,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他的不满。
当时因为范爱农先生的不屑,鲁迅先生是愤怒的,这个人面对自己的先生被杀,竟然如此冷酷,丝毫没有惋惜之情。“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这两句话又看出了范爱农的不屑,也表达出了他对鲁迅的不满和不喜欢。
或许是因为这几句话让两个人开始争论起来。后来这件事情也被逐渐淡忘了。
过了许久,两个人又见面了,相比之前的不满,这一次倒是冰释前嫌。“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嘲笑和感到悲哀,或许是因为之前的那一件事情罢。“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 这段的描写也看出鲁迅先生重新认识了这位爱农先生。从这里看出爱农先生在这些日子里一定有不容易的地方,然而是的,爱农先生不在留学回到故乡被人嘲笑,看不起。
他能把这些事告诉鲁迅先生一定是因为相信鲁迅先生,后来鲁迅先生问起他为何在东京同乡会针对他,他也大方的说出;“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我相信只有好友才能在回忆从前的时候把真实的想法说来吧。因为鲁迅先生的体谅和真实,因为爱农先生的信任和爽快,两个人成为了好友。
从不满到成为好友,从文章的高点到平缓,最后落到了低谷。
爱农先生最后落水去世,不管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还是真的失足,鲁迅先生还是失去了一个好友。在爱农先生去世前,鲁迅先生答应会帮他找份事情做。“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爱农先生对鲁迅先生是新人的,也是期待的,他相信鲁迅先生,也把他当做好友。
不管当时的现实社会如何,我想,有一个朋友终究是不错的,即使有误会,时间也会消磨,最终总会看清双眼,冰释前嫌。但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朝花夕拾,重拾往事,旧事重提。回忆往事也能有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