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辞赋选粹·序言·潘承祥

时间:2019-05-14 16:0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新辞赋选粹·序言·潘承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新辞赋选粹·序言·潘承祥》。

第一篇:中华新辞赋选粹·序言·潘承祥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编纂出版·《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序一 / 潘承祥

一、辞赋源流与并称

一国有一国之民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辞赋,亦谓汉赋,集“诗之整饬、押韵,辞之华丽、夸饰,文之铺排、宏大,骈之对偶、典雅”诸体之美于一身。夫辞,楚骚之别枝之延续也,发轫于辞宗屈原。楚辞注重文辞绝艳、藻饰丰华,而瑰绣奇诞、诡异谲怪,温雅皎朗、深蔚郁赡、广衍浩繁为其征象也者。夫赋,诗歌之分派之变体也,渊源于诗三百篇。汉大赋讲究铺采摛文、体物言志,而铺张扬厉、汪洋恣肆、侈丽闳阔、博腴钜美、旷溢瀚奢乃其特征也者。

具体而论:骚体赋,乃楚辞之余绪,多祖屈平,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常用“兮”字语句。西汉大赋,为辞赋之正宗,文势充沛,大气磅礴,结构恢弘,雄浑葱俊,语词华赡。东汉抒情小赋,另创一格,或述行咏物,或抒发情感,清新淡雅,读之满口余香。魏晋风流,骈赋日盛,典雅玲珑,精妙绝伦,独领风骚。唐之律赋,科举必试,以音律谐协、对偶精切为工,而情与辞皆置弗论。宋之文赋,由骈而散,灵动无限,再振金声,为中华赋史重光添上最后一笔重彩。此后各朝,则无有越先贤樊篱者。其源流若下: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云:“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赋者,古诗之流也’”。晋·左思《三都赋序》云:“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晋·皇甫谧《三都赋序》云:“诗人之作,杂有赋体。子夏序诗曰:一曰风,二曰赋。故知赋者,古诗之流也。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寖顿,于是贤人失志,辞赋作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元·祝尧《古赋辨体》云:“汉兴,赋家专取诗中赋之一义以为赋”。清·陈元龙《历代赋汇序》云:“赋者,六义之一也。赋遂继诗之后,卓然自见于世,故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日本汉学者铃木虎雄以为:“赋为诗之流”。泽田总清原以为:“赋为诗歌之分派”。台湾学者简宗梧以为:“追溯源流,汉赋乃诗之别枝”。香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以为:“赋亦可谓之诗”。美国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则翻译辞赋为“史诗”(rhapsody)。大陆学者王钟陵在孙晶《汉代辞赋研究·序二》中云:“所谓‘赋’,既有感物造端之意,又有微言相感之义。屈原作品,符合之,故其作被称之为‘屈赋’而不是‘屈诗’,良有以也”。

今人程千帆《论汉赋流别》云:“辞赋二名,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故汉人行文,多辞赋连称。其在晚周,辞盛而赋微,汉则反是,故汉人行文,复多以赋该辞”。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言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得与诸侯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又汉·班 固《汉书•王褒传》云:“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班固《离骚赞序》云:“又作九章赋以讽谏”。《汉书·扬雄传》云:“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如相如,作四赋”。故,远于两汉时代,分之曰辞曰赋,合之则曰辞赋。自迁、固以降,辞、赋密而不分焉。

汉人集屈原等所作之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云:“年十岁余,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晋·左思《咏史诗》云:“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云:“名儒辞赋,莫不拟其(屈原)仪表”。清·吴曾祺《文体刍言》云:“辞赋类,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故《左传》称子产有辞是也,而后之文体,亦由此而分。曾氏每以无韵者入之论著类,以有韵者入之辞赋类,即其义也。春秋以后,惟楚人最工此体,故谓之楚辞”。辞赋,亦称词赋。始见于《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词赋》,云:“《唐书•薛登传》:天授中,上疏曰,汉世求士,必先其行,魏取放达,晋先门阀,陈梁荐士特尚词赋,试赋取人,始于梁陈也。唐天宝十三载,始试诗赋,盖用梁陈之意云,科举之以词赋,此其始也。国家自神宗专以经术取士,词赋遂罢”。

今本书名曰《中华新辞赋选粹》之“新辞赋”者,何意也?曰:辞赋二字,本乎古义,冠以“新”字,则添新意于焉。盖诗、骚、文兼容,四、六、杂言皆备。承旧赋之余绪,开新赋之先河。熔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杂体赋于一炉,当代首部赋典;集骈体赋律体赋文体赋抒情赋在一身,天下第一赋书。此其一也。其二,则有专指,即以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水岭者,此前称之为“旧体辞赋”或“旧赋”——历代古典辞赋;此后谓之为“新体辞赋”或“新赋”——当代今人辞赋。其三,更专指由吾及周晓明、黄少平、刘永成、孙五郎等首发导启于21世纪初——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优秀成果作品辑之集大成者也。

二、辞赋沿革与韵散

至于历代辞赋之沿革,依目前多数赋学者之成说以为:起源于春秋,滥觞于楚骚,兴盛于两汉,骈偶于六朝,律化于唐代,散化于两宋,萎缩于元明,低谷于清代,消亡于民国,绝迹于文革,复兴于当今,昌盛于在即,此即中华辞赋历朝历代发展变化之轨迹也。然则,其实弗然也!凭心而论,唐律赋最难为之,要求至工,与律诗无异,为科举取士必试科目,实则为中华辞赋发展之颠峰与极轨!但为同时代浩如烟海之唐诗所湮,故后世有“唐无赋”之谬说。另“低谷于清代”之说,亦不敢苟同,果真低迷欤?曰否也。据考证,清人作有各类辞赋2万余。《赋海大观》所收录12000多篇历代赋作中,清人占据八成偏上,尚有8000-10000篇未曾为该书辑录,或存录于个人文集中,或亡佚于茫茫时空里。因之,清人作赋之盛,焕焉胜于汉唐,由是足见一斑矣!

关乎赋之韵散,自昔有定论焉。然则,今人为赋,亦有变者。盖辞赋,乃古文体之一种,源于诗,介乎文,居二者之间也者。非诗非文,亦诗亦文,半诗半文。可韵可不韵,韵散常相伴。类同于今之散文诗,或诗化之散文。近于诗,则之,必有韵;近乎文,散化,则弗韵。清·桐城文派四祖姚鼐所辑《古文辞类纂 序》云:“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余耳。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今观乎辞赋名家魏明伦之诸作多无韵,而自称“碑赋”,一赋值10至30万不等焉,碑刻遍立西疆各地,赋名鹊起,贯乎宇中。辞赋之圣袁瑞良,其《神州赋》系列亦鲜有韵者,然中国文学馆、国家图书馆,目为圭臬,视作琼浆,业已收藏永存,传之后世。又细览光明日报“百城赋”且析之,而无韵者,盖在七成以上。而其作者,或书记或市长,或常委或部长,皆为党政宣传系统官宦名流实权派人物,他人焉能染指而企及哉?显然中宣部认可无韵者,孰能不尊现实而否之哉!就现代新语境而言,古之分“有韵称辞赋,无韵谓骈文”者,谬也,已不适时宜甚矣。雷同于今之“新诗”之于“近体诗”然,后者讲究声韵格律平仄,要求尤严,而前者则弗然,安能称“新诗”之不为“诗”者乎?吾观夫中赋网今人万篇赋作,八成为唐·王勃《滕王阁序》之变体,该序已然成为今人作赋之标本。赋之特征,重于铺陈;骈文特征,必乎排偶。有韵与否,不是界定辞赋与非辞赋之唯一标准者也!今之新赋,有韵无韵,有何异哉?

故,本书所辑录编纂诸多今人之新赋,则不囿于上述之窠臼也。旨在遵循中赋联“宏扬国学,革新辞赋,创研并举,追求卓越”之宗旨并戮力践行之。

三、旧赋总集与别集

夫赋者,乃综合之体也。夫惟赋家,则有包举宇内之心,吐哺四海之志也。横被六合,驰骋万里;纵历八荒,胸怀千载。汉·刘歆(按:或晋·葛洪)《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作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苞括宇宙,总揽人物。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晋·陆机《文赋》云:“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楚以辞兴,屈原生焉;汉以赋盛,司马出焉。辞以龙兴,帝王之倡导也;赋以虎隆,时代之使然也!于是,自是以降,历代赋人雄起,众若雨后之春笋;各朝赋作琳琅,多如雨霁之彩虹。于是乎,各类辞赋载体纷焉破世而生,或赋集,或赋论;或个人辞赋别集,或多人辞赋总集。其所载之赋籍,诚汗牛充栋、郁如邓林、洋洋大观者矣。据不完全统计,自荀子有赋篇始,讫于清末,盖该有5万篇辞赋之多!数量之赫,令人乍舌,叹为观止。然则,依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能流传下来者,包括仅存赋名在内,亦不超过2万篇耳!何哉?曰:散佚殆尽也矣。呜呼!洋洋大观之3万篇之数,尽皆遗佚不存,岂弗痛心也尔耶?或曰:“何以散佚邪?”答曰:“未被收录入书而亡佚也”。

且夫书,纸质之传播工具也。《说文》曰:“书,箸也”。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初,书由竹简制成,极其不便。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之术,书籍方才流布于天下也。据考稽,历朝历代个人之辞赋文集甚众,多散在民间,佚失不可考。而总集,多为官方编纂颁定,譬若,南朝·梁·萧统主编《昭明文选》,世称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分为38类,共700余篇首,尤尊辞赋,列为第一,六朝以前之赋作,皆多为其所传。唐·无名氏编纂《古文苑》,分9卷本与21卷本,所录诗赋文,均为史传与《文选》所不载,亦多传辞赋。清·陈元龙主纂《历代赋汇》,收入赋作赋论6000余篇(赋3834篇,184卷),是 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最为完备之赋体作品总集。清·鸿宝斋主人所辑《赋海大观》,收先秦至清代赋作12000余篇,全书分32类,500余子目,多为清人所作,为有史以来收赋最多之总集。私人编辑文集总汇,辑录辞赋颇多者,当属清·严可均所辑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746卷,收录上古至隋代作者3497人之文,以与唐之《全唐文》总集对接。清·张惠言编《七十家赋钞》,辑录自屈原《离骚》至北朝庾信辞赋206篇,共6卷,选稿严谨,不失为一部较好之辞赋选集,也曾飞誉当时。而当代则有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辑《全汉赋校注》,费振刚、仇仲谦纂《汉赋辞典》,龚克昌著《全汉赋评注》,毕万忱、何沛雄、洪顺隆编《中国历代赋选》,曹道衡、王继涛选《汉魏六朝辞赋与骈文精品》,吴云编《汉魏六朝辞赋精华》、《汉魏六朝小赋译注评》,霍松林纂《辞赋大辞典》,陈庆元编《汉魏六朝辞赋选》,郭预衡编《中华名赋集成》,张锡厚辑《敦煌赋汇》,李时铭辑《全唐赋》,张崇琛辑《名赋百篇评注》,巨才编《辞赋一百篇》、王晓岩编《夕阳赋选》等。以上诸书,对于传承中华国粹,尤乎辞赋骈文文化,可谓功勋卓著、功莫大焉。噫!苟无载体,则旧赋之不传;苟无赋集,则国粹必绝迹。故而,辞赋之于书籍,犹鱼之于水、人之于空气、花草之于阳光也,安能或缺哉!

四、新赋创作与研究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纪消逝,弹指一挥间。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99年共80年间,大陆中华辞赋寂然无闻久焉,鲜见有撰辞作赋者,赋集赋论,凤毛麟角,极其罕闻,悲夫!然则,历史车轮,总是滚滚向前,迨至21世纪初,“德动天鉴,承传国是不可等;祥开日华,弘扬国粹我在前”,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中所涌现之优秀成果炳焉与两汉同风,赋学重光,爱赋者与日俱增,赋作赋论以万计。

其赋集出版也此起彼伏,勃焉蔚然。总集者曰:北京·密云于海洲编撰《当代百家辞赋评注》、《当代百家辞赋评注》(续)、光明日报社汇编《百城赋》,中华辞赋报社汇编《千城赋》。个人分集者曰:北京·密云于海洲著《菁莪居辞赋注评》,西安·姚平著《姚平辞赋集》,山东·王金铃著《奥运赋(泰山)》,北京·王铁著《王铁诗赋集》,洛阳·孙继纲著《汉风堂文集》,南通·袁瑞良著《神州赋》(系列),新疆·天山客著《天池赋》,浙江·温州周晓明著《八风集》,北京·戴国荣著《诗心画语》(与另非赋五人合集,非严格意义上别集),徐州·杨威著《古文集》(以辞赋为主)等,皆为新赋之汇编与别集也。已然若荧荧之光、星星之火,填补吾国改革开放以来辞赋出版之空白。然而,仅依上述书之所载,毕竟容量有限,远不及中华辞赋网所辑录之万一也。更多新辞赋书籍——总集与别集,将呼之欲出,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大势在焉,不得不然也!

而为赋论文献者,群而蜂起,赋学研究,捷足先登,先于创作之一步也。纷纷焉争奇,郁郁乎斗妍。先有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东亚(此处不含大陆)学者,赋论迭出,著述丰厚,继之美、英、法、德、荷兰、加拿大等西洋汉学者,参乎其中,新见毕现。(按:“五四”新文化运动,仅遗害大陆)。“文革”祸后,开放始鼎,大陆赋学者,亦不甘落后,穷起而直追,丰硕成果,随即出焉。其一东亚赋学者曰:泽田总清原之《中国韵文史》(日),铃木虎雄之《赋史大要》(日),中岛千秋之《赋之成立与开展》(日);张清钟之《汉赋研究》(台),张体正、张婷婷之《赋学》(台),张书文之《楚辞到汉赋的演变》(台),曹淑涓之《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台),简宗梧之《赋与骈文》、《汉赋史论》、《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台),李立信之《论赋的文体属性(论文)》(台),李日刚之《辞赋流变史》(台),陈去病之《辞赋学纲要》(台);饶宗颐之《选堂赋话》(港),何沛雄之《读赋拾零》、《汉魏六朝赋论略(与集)》(港),邝健行之《诗赋与律调》、《新亚学术期刊(第13期)赋学专辑》(港)。

其二西洋汉学者曰:康达维之《扬雄赋研究》(美),华滋生之《汉魏六朝赋(翻译)》(美),高罗佩之《嵇康极其琴赋》(荷兰),郭伯斯基之《扬雄<甘泉赋>、<河东赋>》(加),吴德明之《子虚赋》(法),温萨克之《上林赋》(德)。

其三大陆赋学者曰:陶秋英之《汉赋之史的研究》,马积高之《赋史》、《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万光治之《汉赋通论》,马积高、万光治之《赋学研究论文集》,姜书阁之《汉赋通义》,叶幼明之《辞赋通论》,章沧授之《汉赋美学》,曲德来之《汉赋综论》,骆鸿凯之《辞赋源流》,徐志啸之《历代赋论辑要》,龚克昌之《中国辞赋研究》、《汉赋研究》,高光复之《赋史述略》,曹明纲之《赋学概论》,曹虹之《中国辞赋源流综论》,康金声之《汉赋纵横》,于浴贤之《六朝赋论述》,程章灿之《魏晋南北朝赋史》、《赋学论丛》,许杰之《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詹杭伦之《唐宋赋学研究》、《唐宋赋学新探》、《清代律赋新论》,李炳海之《黄钟大吕之音——古代辞赋的文本阐释》,郭建勋之《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先唐辞赋研究》、《辞赋文体研究》,刘斯瀚之《汉赋:唯美文学之潮》,何新文之《中国赋论史稿》、《辞赋散论》,何玉兰之《宋人赋论及作品散论》,陈庆元之《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周勋初之《辞赋文学论集》,王钟陵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散文赋卷》,郑毓瑜之《性别与国家——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陈良运之《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侯立兵之《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熊良智之《辞赋研究——学苑文存》,朱晓海之《汉赋史略新证》,尹占华之《律赋论稿》,静一之《辞赋文体研究》,王兆鹏之《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韩晖之《隋及初盛唐赋风研究》,李翠英之《六朝赋论之创作理论与审美理论》,赵俊波之《中晚唐赋分体研究》,陈洪治之《国学经典:赋》,孙晶之《汉代辞赋研究》,孙福轩之《清代赋学研究》,张恩富之《汉赋的历史》,李新宇之《元代辞赋研究》,于海洲之《诗赋词曲读写例话》、《怎样作赋„„以及各种眼花缭乱关乎《楚辞》等方面书籍。若斯多多,不一而足,难以穷述,弗可群举。其研究对象,则多界定在清代至于战国期间历朝之古典赋作及其作者,鲜有论及今之赋作与赋作者者。同时,今之赋学者中,亦罕见能作赋者。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尽管如此,然而,相对于同为中华国粹——诗词曲联以亿计——近年来迅猛飙升之总体现状而言,辞赋之发展,何其滞后!复兴之路途,何其维艰!参与之赋人,何其少焉!尤乎辞赋网、报、刊、书、典,更何其寡焉!阳春白雪乎?塔尖文学乎?边缘文学乎?浮词滥说乎?靡靡之音乎?淘汰文体乎?悲也夫,惑哉!或曰:“‘五四’新文化运动,致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之倒退,无异于秦始皇之‘焚书坑儒’”,信夫?

五、新赋编纂与展望

辞赋,乃太平盛世之产物也,为吾中华泱泱大国独具之文学样式。当时间老人行至戊子之岁,中华辞赋之空前发展之繁荣昌盛,则超越历史上之任何朝代任何时期也。是年也!中国当代文坛,辞潮澎湃若巨浪滔天,赋涛汹涌似岩浆喷发,战果辉煌,喜事连连:创研机构,如雨后之春笋,破土而立;网站报刊,宛春起之禾苗,日有臻焉。政府征赋,此起彼伏;「中赋」人气,再上新高。创作团队,逐渐壮大赫观;辞赋竞爽,精品迭现纷呈。斯诚开煌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之先河,启悠悠后昆辞赋界一万代之新风者也!

是年也!欣逢盛世,国泰民安,红日高照,东海扬波,党恩浩荡,鸿福齐天,天降大任于「中赋」人也!兴辞昌赋扬骈,担历史之重任;建网办报编书,凝众才之鼎力。传承中华辞赋之优秀文化,功在当代;弘扬民族精神之一流食粮,利于千秋。于是乎,《中华新辞赋选粹》(十部之第一卷)在继2008年4月8日《中华辞赋报》创刊之后,行即被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提上出版之议事日程矣。

此次编选活动之隆重启动,旨在“重塑中华辞赋文化之标准,再造华夏民族崛起之精神,飓扬当代新赋创作优秀成果之雄风”。其第一卷收录当代活跃于赋坛之近70位辞赋作家优秀作品120余篇。力争将其打造出最富有时代风韵,又兼备中华民族特色之文化精品。该大系为32开本印刷,适量契合内文图片插配,极具匠心之体制安排,鸿博超迈之珍贵详料,风格独特之装帧设计,不仅实用与典藏价值兼备,更是读者增识启智,提升作赋水平与陶冶性情之理想读本,是收藏馈赠亲友文朋之上乘佳品。该套系列丛书共十部,洋洋大观,俏然凌风,惊艳奇瑰,丰腴韵雅,衔华佩实,侈丽宏衍,雅俗共赏,堪称先朝之未有,目为当代之绝唱。嗟乎!今首卷之横空问世,此则预示着传统文化之理性回归,标志着辞赋复兴时代之全面来临也尔焉。继之,大矣哉!盛已哉!《中华新辞赋选粹》(十部之第二卷、第三卷)、《千城赋》(系列丛书)与《赋苑英华》(系列丛书)等,亦将陆续闪亮登场,呼啸于长空,飘红于今世,傲立于赋林,彪炳于千秋,惠泽于万代,沾溉于后昆,辞园赋坛因之震撼,辞朋赋友为之喝彩,为期远乎?为期远乎!

是为序!

戊子岁十二月桐城雷池赋翁撰于中国·雷池·望江亭

作者介绍:

潘承祥,男,籍贯安徽桐城,字龙凤,笔名司马呈祥,号雷池龙,网名雷池赋翁。系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主席,中华辞赋报社长,中华辞赋网总编,中华辞赋出版社有限公司总裁,桐城神气赋派创始人,著名辞赋家,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第一发起人,享有“赋帝”之誉。主编《千城赋》10卷和《中华新辞赋选粹》10卷两大辞赋系列丛书。说明:发表日期:2008年12月14日 出处:中赋 系列丛书编纂办公室 转自:《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P35-40页 作者:潘承祥 [本书主编] 本页面已被访问 84768 次

第二篇:潘中祥:关于鄂州市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潘中祥:关于鄂州市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关键。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关心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旨在依法促进安置残疾人集中分散按比例就业,旨在以人为本,构造和谐的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从鄂州市这几年残疾人就业情况看,虽然一部分残疾人得到了安置,但绝大部分残疾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就业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如何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改善残疾人的生存条件,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是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鄂州市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鄂州市现有各类残疾人4.6万人(其中农村3.1万人,城镇1.5万人),有就业能力14748人,已就业11592人,就业率78.6%。其中:分散按比例安置322人就业,占2.7%;市直机关18个部门安排了34人,47个企事业单位安排了288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207人,占1.8%;引导和扶持了5849人个体从业,占50.5%;其余为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形式就业。上述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残疾人没有得到就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一是随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基本上转为民营、私营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属“起步”阶段,缺乏活力,自身在安置职工中也有诸多困难,适合安置残疾人的岗位有限。二是私营个体企业由于“块头小”难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三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强调职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没有编制等理由,也将他们卡在门外。

2、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一定的歧视,拒绝安置残疾人就业。一方面用人单位一味强调形象、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残疾人不好管理,技能低下,因而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3、有关部门对福利企业限制发展,制约了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原本是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平台,由于有关部门认为发展福利企业会冲击地方的税源,因而限制其发展。据调查,我市目前福利企事业仅9家,安置残疾人仅207人。

4、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他们的从业积极性。据了解,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中央、省、市已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虽然对从业的残疾人在税费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减免照顾,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从业残疾人征收税费的减免没有统一标准,征收弹性较大。二是少数执法人员常以那些在街头巷尾从事简单生意的残疾人以影响市容为由,进行驱赶或扣留物品、工具甚至以罚代管。

5、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就业。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残疾人之所以得不到就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因而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

6、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的路。

三、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解决残疾人生活,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关键是要推进残疾人就业。因此,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是改善他们生活善,提高他们生存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建议:

(一)继续巩固和扶持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

福利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重要形式,是历年来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福利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巩固和扶持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

首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已有福利企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完善扶持保护措施,确保国家让税部分用于企业发展和改善残疾人职工的生活,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为福利企业的服务工作,为福利企业巩固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按照国家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要求,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的步伐,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实施按比例就业政策,积极推进残疾人分散就业

1、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认识。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使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保证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进一步加大贯彻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力度。依据《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鄂州市残疾人就业办法》,我市自2000年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工作以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出于多种原因,我市实施这项政策的力度不大,尤其是农村地区。建议各级政府加强督查,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以确保全市按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全面实施。

(三)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残疾人保障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给予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优惠和照顾,以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简化开业办证手续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积极提供就业的岗位,如公用电话亭、书报亭、彩票销售点等,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各级残联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助残资金和现有的服务体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四)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政策规定的实施和择优录用、用工自主等用工制度的改革,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加强职业培训,给予残疾人一定的技能,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是残疾人就业之本。残联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要确保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需要,使更多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劳动需要的职业培训。成人教育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等要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发挥各自优势,承担为残疾人培训的任务。针对我市残疾人从业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重点是鼓励残疾人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编织工艺、服装加工、家庭小加工等产业,推行“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

(五)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一是要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站、建立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二是残疾人的就业培训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作者系 鄂州市残联副理事长 潘中祥

下载中华新辞赋选粹·序言·潘承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新辞赋选粹·序言·潘承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