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伟业》:历史教材,明星话事
《建党伟业》:历史教材,明星话事
标签:《建党伟业》:历史教材 明星话事
影评观点:中立
影评类型:分析
发布于:2011年06月21日 03:09:38 文/梦见乌鸦
将《建党伟业》好有一比,该片就像一本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课本,在特定的意识形态下,工整的记录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内的历史故事,而书中的插图则由一副副老照片和工本写意画换成了如假包换的明星照,谓之被包装过的教科书。
关于主旋律
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实际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电影中通常带有那种很鲜明的红色印记,借助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故事或事件来烘托当时的时代主题。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几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开始,作为我国电影几乎与生俱来的一个特色品种,多年以来已经发展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
《建党伟业》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主旋律电影,很传统,但又很独特。主旋律电影在我国不算专利,像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德国的《意志的胜利》、前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都属于电线弘扬主旋律电影,就连前不久的科幻片《洛杉矶之战》都是一部名正言顺的美国主旋律。其实说白了,这些国家的主旋律类型的文艺作品就是由统治阶级主导宣传符合其阶级利益的产物。但在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味道发生了改变,因为像美国这些国家的主旋律电影,大多是一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在一点在我国完全不受用。从早年间的《开国大典》、《大决战》、《大转折》等标准的主旋律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的主题和所传达的内容并不是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论,而是那种令我们对历史的铭记。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其中包含了我国固有的红色意识形态,更多的实在宣传历史,记录历史。
而今我国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泱泱大国,是与那一段历史无法分开,自打进了学校开始,耳边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其中主旋律电影就是一个方面,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形象的教材,通过画面上对历史的还原,更形象的来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实际上这些电影也是在为国民记录我国长期以来的意思形态,以便通过“蒙太奇”这种形式更为直接、更为形象的表现出来,所以说主旋律电影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主旋律电影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冲突,电影是一种娱乐的手段,而主旋律则是要把电影当做教科书来使用,这种娱乐与教育方面的矛盾性冲突一直作为我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症结。通常电影表达的内容十分生硬,干巴巴的思想填鸭般的灌输给观众,使得大众在有效的时间内难以消化,达不到那种寓教于乐的作用。如今满大街都是一些追求时尚、讲究消费的所谓“新潮”人类。在这个消费的时代,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是很难与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相挂钩的,所以说目前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就是传达的给你的东西,你能不能接受、是否会消化,或者是你会不会去主动接受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的问题。而如何为我国主旋律电影长期以来所面临的这个现状寻找一个出口呢?
所以在《建国大业》之后,《建党伟业》也采用同样的手法,就是主打明星牌。让明星的娱乐性与主旋律电影教育意义这两个看似有悖的载体合二为一,也就成为了这个星光璀璨的主旋律电影,让观众在享受“看电影,赠明星”的消遣之时,同样能接受电影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性与目的性,达到寓教于乐,此乃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的一个方向之一。
关于电影本身
再说电影本身,单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建党伟业》分为三大部分,北洋戏、五四戏、建党戏,但并没有分成以往电影中所惯用的三段式结构,而是以内容划分,彼此没有明显的界限,几乎一气呵成。电影的整体连贯性并没有被打破,反而顺风顺水的按照时间顺序递推而成,这个本片值得称赞的地方。
但为什么说本片是教科书呢?因为电影虽说时间跨度历经十年,但却没有一个主要角色,也并非一般电影所说的群戏效果,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去发展各自的人物,每一个事件或者时间跨度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物围绕着为“事件”服务的中心去各自为战,虽说毛润之与陈独秀等人自始自终的都在抛头露面,但并非重心所在,而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深入其中。由此可见,诸位谁见过历史课本中某一章节是以人物展开的?因此作为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电影,这样的叙述最合情理,也符合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致特征,可以参见《重庆谈判》系列和《七七事变》等类似题材的电影。当然主旋律电影也有以某个人物或者一小撮人物为中心的,往远了说有《天安门》,近了则由《湘江北去》和《秋白之华》。
不过这样一来,电影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流水账记叙过于单调。这相当于一部谈话电影,由一件件的历史事件所串联故事虽说小高潮不断,有激烈战争也有激昂游行,甚至还有惊悚悬疑的元素浑然其中,但是仍然有些乏味,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电影从内容方面分为三段式,但从观赏角度来说,则分为两大部分,分为袁世凯之死前后两段。毫无疑问,前一半内容饱满有加张力十足,所囊括的信息量极为宏大,人物塑造也生动形象,因为此部分是游离于我们意识形态以外的人和事,可以进行艺术加工和略微夸大,以增强电影可看性与感染力,同时也利用前一部分的革命失败来铺垫后一部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而后一部分首先受限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同时又保留了意识形态下的主观作用,显得有点放不开手脚,较为单一。从观赏程度来说,此部分要比第一部分略逊一筹。
但话又说回来,此部分也用了很多侧面描写,并非单纯表现一味的开会,通过还原当时历史事件之外,也从北洋政府和特务组织两个层面上推动剧情,这些侧面描写不仅可以较为清晰的反映当时的不同阶段的事件的事态和人的心态,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避免了正面描写而产生的那种味同嚼蜡般的说教。
此外,电影虽说流水账的记叙降低电影的观赏程度,但把电影拆分开,用电影学院所惯用的拉片看细细琢磨每一个镜头时,观众就会发现在韩三平和黄建新两位资深导演的掌控下,每一幕都像电影教科书那样的精致,无论从摄影还是演员站位还是光影构象,每一个部分都很资深!
关于片中明星
再来看看明星们的表现,其实早在《建国大业》就有人提出:“哥看的不是电影,是明星”这样的论断,其实这种说法也难有说辞。毕竟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汇集了一百多位明星大腕,有的观众看电影就是冲着数明星去的,哪一幕有几个明星云云,没准那个角落里就蹲着一位面熟的主儿。假如把一部电影比作一篇散文,那么电影中的明星无疑相当于构成散文的那华丽动人的词句。一篇好的散文少不了的就是一行行如诗般的话语,但是一片美丽的词句组成一起并非是一篇好的散文。要想一部电影成为如诗一般的散文,那就要看一部电影对片中明星的使用了。与《建国大业》不同,《建党伟业》少了特性演员,也就是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在大众心中长存的历史形象在大众明星的演绎下似乎变了味道。简言之看这个人物出场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刘烨”,而不是“他是毛润之”。这就是明星在这部反映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中所带来的双刃剑效应,有利也有弊。
但不得不承认一点,是如此星光灿烂的阵容捧红了这部主旋律电影,毕竟所谓的那种明星效应为影片打响了知名度。其实导演安排如此多的明星来扮演片中大大小小的人物一方面是为了电影的影响力而考虑,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借助于电影这种载体把那些明星的面孔融入到历史中去。而且本片中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一旁人名的注释很多,但人物一个接一个的就像造型PPT一样一晃而过,难免造成记忆上的混乱与张冠李戴。比如赵本山饰演的段祺瑞,这个在历史上三造共和的人物,在片中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本片用了自身先天之术——明星,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电影中那耳熟能详的名字,再配以一张我们所熟知的明星面孔,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就摆在我们面前了。考虑到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是明星,而不是电影,所以说明星们在这里所要完成的任务除了推广电影,还要把他们所饰演的人物通过电影介绍给大家,把他们参与电影中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及社会效果通通表现出来,让我们更能形象的接近历史,要比干巴巴的教科书直接的多,电影在主旋律与娱乐性方面找到了平衡,这就是明星出镜的有利因素。
电影中,毛润之与陈独秀的戏份最重,前者初出茅庐,大气而又稳重,对比于后者的激昂和深邃,而且在陈独秀身上能看到一股子钻牛角尖的意思,甚至在陈独秀特写时冯远征的目光中也似乎带有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神色,不知是否为其以后错误的路线与方针打下基础而有意为之。不过电影中能体现最饱满的人物形象却在于三场戏上,其一为毛润之与杨开慧的情愫,其二为蔡锷与小凤仙“爱美人更爱江山”的离别,还有就是朱德浴血奋战的一幕。因为这三段抛离了单纯教科书似的说教,人物比较立体和形象,也就更加深入人心。对比于《建国大业》中蒋家父子情和延安醉酒等几场戏,这样使得人物不再一味的追求高大全形象的塑造,本片比起后者,有点稀少。
结语
无论怎样,《建党伟业》作为一部教科书级别的作品,其成就在于它是一部能比较中肯的反映历史的教材,虽说电影还不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形态,但本片影实则为我们传达那个时代的大量的信息。
《建党伟业》只是娱乐片,不是历史文献片
[日期:2011-06-29] 来源:黄安年的博客 作者:黄安年 [字体:大 中 小] 《建党伟业》只是娱乐片,不是历史文献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6月29日发布;学术交流网/个人所思所想/2011年6月29日发布
昨晚看了《建党伟业》电影片。如果不是组织看,我怎么也不会由天通苑来到小西天看这个炒得很热的娱乐片,说实在的没有给留下很突出的印象。《建党伟业》影片不是文献片。在中国说得上站得住的当代文献片还很少。在中共建党史上还有许多史实没有搞清楚,也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或者有对相关文献做出的有力佐证,我曾不止一次参观过上海中共一大、二大的会址,就有这样的印象。可以说现在拍摄建党的历史文献片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再说如果真是历史文献片,就根本无须那么多影星加盟了。,把伟业仅仅演到1921年总觉得不合适,既然1921年建党具有象征意义,那么就不能仅仅限制到1921年。中共二大需要演进入,因为涉及党的章程。1921年前后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需要言进去,翻译共产党宣言各种版本需要演进去,参与一大的13代表的背景资料需要写进入,不能仅仅用几个人一带而过,因为宣布建党的13个代表后来发生了极大分化,有的成了错误路线“头子”,有的成了托派分子,有的成了汉奸等等,真正站住了的很少,但是当时他们很风光,来参加建党的原因五花八门,并不是都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正反映了当时的各种新思潮。影片对当时毛泽东的评价也过高。
作为影片怎么演是导演和演员的事,想通过演出来集体亮相和献礼,只是千万不要当作历史或文献片。
**************
第二篇:《建党伟业》:历史的传奇
《建党伟业》:历史的传奇
1911年到1921年是个动荡飘摇的十年,是涌现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十年,是决定中华民族该何去何从的十年,一部电影《建党伟业》重现了那风云巨变的十年,使我们得以感受到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崇高的爱国信仰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
《建党伟业》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共产党为中心,讲述他们在可歌可泣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历程
在建党的前奏中,有一场颇为关键的运动,还记得那场激动人心的五四运动吗?没错,那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那是一场学生的运动,一场人民的运动,一场爱国的盛宴。当莘莘学子听到二十一条和巴黎合约上那丧权辱国的内容时,终于彻底的愤怒了,将满腔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高呼“还我青岛,保卫主权”“誓死力争,爱国无罪”的口号。长长的示威游行队伍,举着鲜血挥写的字旗,口中的铿锵口号,看到这一幕,我不禁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更有着身为学生的自豪,为先辈们自豪。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五四运动,这是一个有力的鼓舞,于是,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这是怎样壮观的一幕啊,这是人民的舞台。北洋政府抓得了英勇反抗的学生,却平息不了群众心中的滔天怒火,浇不灭已在人民心中燃起的革命热情!
在这一片段中,还有一幕,对我影响颇深。那便是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起义而被捕入狱,入狱后,他们毅然全体绝食,要求北洋政府给他们看书看报。看到这一幕,我愣了,在黑暗的牢房中,周先生等人,不惜绝食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看书的机会。而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却不肯去多获得一点知识,宁愿嬉笑,也不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充实自己的大脑。他们在外强侵略,内政腐败的背景下,为了救国,拼命的寻求道路,而我们,为何不能在和平幸福,国泰民安的条件下,为了富国强国,拼命的汲取知识呢,少年强则国强!想起自己曾白痴般的挥霍求知的岁月,无知的将学业抛在脑后,不禁羞愧万分,自己就是这样对待先辈给我们的幸福生活的?
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桥段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各地共产组织分别选派代表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爱国热血青年怀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从此,中国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谁曾想到,这个起初还面临各种危险的政党如今会成为人民的主梁。影片的结尾是何其美丽,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湖面,一叶小船在静静的前行,船里传出了共产党员铿锵的歌声,十年的风雨历程就在一首国际歌中落幕。。他们终于将自己的理想迈出了第一步,光复中华的伟大事业,就此扬帆起航。
影片结束了,可它在我们内心泛起的涟漪却久久不能平静。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并未如烟,那段激情的岁月,那段先辈们的艰辛历程,永远鞭策着我们,那是一个历史的传奇,先辈们已为我们走好了第一步,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宁的环境,让中华民族不在世界之林中抹去,下一步应该由我们来走,我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的大任,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层林之上。江河是一点一滴汇聚成的,我们要在平时时刻勉励自己,鞭策自己,一点一滴积累知识,谱写属于我们传奇,闪耀人生的璀璨光辉,让人们以我们90后为荣!
第三篇:建党伟业的历史回顾
本硕113班4组李秋林201170088
<<建党伟业>>观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建党伟业>>华丽上幕。作为预备党员,我很认真地从回顾、学习的角度观看了影片。
影片由刘烨、冯远征、周润发、刘德华、范冰冰和 陈坤等知名艺人参与演出,富有气魄地饰演了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再现了他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怀。
对于《建党伟业》,强大的明星阵容是其不可避开不谈的亮点,但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我认识的升华,精神的剖析以及灵魂的震撼!看那一意孤行的袁世凯,在就任总统时貌似谦虚实则自负的言语,被日本公使一语道破心中所想时的复杂心情,跟手下冯国璋表示不会称帝的口是心非,以及众叛亲离后擦拭龙袍时的百感交集,让人体会到人心否侧;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结束短短几年,就先后出现了两个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是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是根深蒂固;当我们听到
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除了愤慨,《建党伟业》也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的一面。与小凤仙于火车站离别时,蔡锷那两行夺眶而出的眼泪和深深的拥抱,“爱美人不爱江山,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为国为家,英雄舍美人,其情令所有人潸然泪下;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自豪不已;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元帅舍我其谁的赤胆忠心。风华正茂的毛泽东,面对着劳苦大众,慷慨陈词: “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我们中国的工友们,应该起而效仿,推翻我们中国黑暗的、腐朽的、只回欺压、压榨我们的反动政府!”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当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那场面给予我们的是怎样的一种激动!
回首二十世纪初期,国穷民弱。不,应该说国不成国,列强侵略图谋瓜分中国,军阀混战图谋乱世苟活。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多少文明被毁,多少生灵涂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为打击德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可耻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不但不能拿回自己的领土,还要任由那些强权国家,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败,中国割地赔款;胜,中国还是任人蹂躏。血淋淋的教训告诫中华民族,“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华民族要图存,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它顺应历史的潮流,让中华民族看到了希望。从此,中国源源不断的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等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也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不再受列强压迫!
而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岁月,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时的一穷二白走到现在的逐步强大,人民从水深火热走到温饱,奔向小康。
依然记得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铿锵有力的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做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牢记历史,还要展望未来。我们的思想觉悟,必须紧跟中国共产党的脚步,主家为国,振兴中华!
第四篇: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例如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虽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但他热爱先进知识的那股干劲儿与一心为国的思想就似乎已经注定了后来的一切。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总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的深情,不由的让人想起这一家的结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太多的贡献与牺牲。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二条主线,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这个标题可以说是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事,看后的第一感觉是电影里的故事太多,中心思想比较模糊。当然了电影脉络还是十分清晰,可能是这部电影本身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大事紧密相联的历史事件太多了有关,如果交代不详细,可能会适得其反。跟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太多,实际上很多电影从头到尾就一个故事,你想让它中心思想不突出也不行。从这个角度讲,本篇的导演以及编剧,要把一切做到完美确实难度很大,用一部电影把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交代清楚,让观众们满意,恐怕还需要努力。
然后就是尊重历史事实。跟很多历史题材的电影一样,怎么样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都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建党伟业》真的是有独到之处,我相信应该是不会有观众质疑电影的内容脱离历史事实了。我们曾经看到的历史题材方面的电影,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一点,有的真的是胡编乱造的,跟原来的历史估计没什么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题目以外。我觉得,这方面一定要把好关,给观众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历史的东西,歪曲了,会害人的,影响孩子教育的。
最后的想法是我们是幸福的。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如果有那是什么?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从小我们总会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电影中的情节证明了这是史实也是事实。只有中国共产党是一心救中国,一心为中国。只有伟大的共产党员才会关乎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人民作出无畏的牺牲。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能摆脱那似民主非民主的处境。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蒸蒸日上,这一切都是我们伟大的党的努力!我们如今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的生命与血汗换取来的,我们敬仰党更爱我们的党,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不会忘了党。我们要与党同在,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更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将党的伟大精神延续下去!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
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最后我想诚恳地说一句:《建党伟业》真的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品味眼前幸福的人生!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北伐胜利后朱德总司令拥着蔡锷将军的那个镜头,还原这样真实的历史场面于观众面前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国总司令,而蔡锷不过是一个旧中国的爱国军官而已,在以失败论英雄的中国,能够还原一些真正的史实,对于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时望着一脸病容的少帅,不免内心潮湿,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爱国志士抛家别子,恩断红颜。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很多如蔡将军一样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爱国志士。宋教仁遇刺临死时跟他的好朋友托孤:家贫,老母望照顾。此时,我已是泪水盈盈。时年,他年仅31岁。印象最深的两个部分,一个是五四运动,画面和音乐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看得人热血沸腾。五四运动”也被称为全片的“泪点”。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等历史事件逐一呈现
看了这部影片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在党的九十周岁生日之际,也忠心祝愿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再创辉煌。
第五篇: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1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纪念日。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感慨: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劳苦大众推翻“两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铸起了中国的繁荣稳定、和谐富强。
近期上映的大片《建党伟业》,是新中国几十年来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历史写实影片。说实话,刚开始对它我并不看好,尽管里面明星云集,气势恢宏,留给人们以无限的期待。但是我个人认为,它不过是部政治性很强的类似纪录片之类的片子,可是如今真去看了,却逐渐改变了对它原有的看法和成见。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当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当文字成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曾使我们愤怒过,哀痛过,无奈过,彷徨过,兴奋过,期待过……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
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时,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一个“送”字用的真是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啊!不是自家的东西,送给人家如弃草芥,自然也就不会心疼了。何况它的“主人”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德国,是他们的敌人。削弱敌国,增强他们自认为是盟国的日本的实力,有何不好?再说日本已经于此前出兵山东,击败了德国,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送”给日本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承认既成的事实罢了,就算不“送”,日本也已经“得到”了,还不如体面地正式“送给”它妥了。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你们可以毫不吝惜地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但是我们中国人却不能容忍外国侵略者将我们的国土再次瓜分。四万万同胞岂是草包?岂是毫无血性之人?岂是不忠不义之徒?岂是坐以待毙之辈?怎么办?反抗!反抗!反抗!不顾一切的坚决反抗!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首先站起来,火烧赵家楼,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请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有着四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如今竟被一个过去一直向咱称臣纳贡的附庸小国欺负来欺负去,成了他们桌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切分。泱泱华夏的颜面何在?尊严何存?
张勋复辟后,陈独秀怒斥道:“在共和国里当皇帝,这是对共和天大的讽刺!”是啊!辛亥革命才结束短短几年,就先后出现了两个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是也可见皇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在当时的国人中还有很大的市场,甚至是根深蒂固。五四运动时,一声声“保卫主权”、“还我青岛”喊得气壮山河,雄壮有力,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那轰轰烈烈的场面,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雀跃,为之自豪不已。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见到在妻子宋庆龄面前长叹的孙中山时,我们能感受到伟人的无奈与哀痛,也易使人联想到伟人那传扬千古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看到为了反袁而假意拥护袁世凯的蔡锷时,我们为有这样的同胞而高兴,也叹惜他为国为民抛下知己小凤仙,舍己为人,更为他带病出征而感动。当见到朱德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地拼杀时,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当青年毛泽东在对着广大劳苦工人宣讲革命的道理时,我们已经明显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
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今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对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