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录片之《走近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之感
在第十三周及第十四周周三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我们观看了半个小时的纪录片《走近毛泽东》,感受颇深,所以决定自己课下先看完这部电影,并作为这次社会实践报告的主题。《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曾这样评价过毛主席:“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表面上看来,他非常温和豪放,然而其中贯穿着激烈的解放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敏锐高深的智能。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举世无双的巨人吧。”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菲利普·戴维逊对毛主义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毛主席何以让世界各国的人士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来感受毛主席的真性情,毛主席思想的光辉及伟大的人格魅力。
【珍贵镜头——不喜欢摸枪】
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却不喜欢摸枪。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他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他常常强调,革命者不仅要学会适用枪杆子,还要学会使用笔杆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出了《论持久战》,他用他的文房四宝告诉天下,这场战争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在决战时刻,美国人评论说: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最大区别在于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地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封作战电报。战争结束后,他舒了一口气。一天午睡后,他在西柏坡农家院里的一棵树下让警卫员给他梳理头发。警卫员发现了一根白发,拔了下来。毛泽东捏在手中,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一根白发,一杆毛笔,一百九十多封电报,国民党一百多万大军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谈笑间灰飞烟灭。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关键是看指挥员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是军事统帅毛泽东。
【珍贵镜头——游泳】
毛泽东一生钟情于水,最突出的表现是他对游泳的酷爱。而最让他神往的畅游之地不是风平浪静、空间狭小的游泳池,而是浩淼宽阔、洪波滚滚的江河湖海。从青少年时代“中流击水”于湘江,到晚年以七旬高龄“闲庭信步”于长江,终生乐此不疲。对毛泽东来说,游泳不仅是强固体魄、砥砺意志的需要,更是他革命家、政治家意志、胆识和诗人个性情怀的一种独特的展示方式。
征服了中国大江大河的毛泽东仍不满足,他胸中装着整个世界,他深情的目光注视着960万平方公里以外的大江大河。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曾几次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想以中国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去印度的恒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国外大江大河畅游的愿望。如果不是政治上的原因,毛泽东的上述心愿或许真的能够实现。
毛泽东酷爱游泳,首先是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角度出发的。在他看来,通过游泳等锻炼方式使体魄强壮勇武,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身健则体强,体强则气壮,气壮则心勇,心勇则志坚,志坚则事成。要适应激越紧张的战斗或工作,成就伟大的功业,没有强健的体魄做后盾是不可能的。
【珍贵镜头——读书】
在延安,在西柏坡,毛泽东常常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中南海的卧室里,那张特制的大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一部浩瀚的二十四史,毛泽东是从头到尾读过的,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和批注。他批注的一套二十四史,被影印出版后,尽管售价16万元之巨,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毛泽东把不读书不看报视为党的领导干部很严重的缺点之一。
对毛主席来说,读书可以使他有忘掉一切的能力。他向着知识的宝库不停地汲取着智慧的力量,既不是像学生填知识以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满足某种对未知的好奇,他是一位对知识的热情追求者。也许在他看来,他从书本中所获得的每一点新知识,所吸收的每一种新学说,所冒犯的每一个旧观念,都是一次胜利,一种喜悦。毛主席读书也有许多好的习惯,如发问、选择、排斥、否定、判断,使得他能对他所读到的一切书都作出深刻的分析。
【珍贵镜头——爱百姓】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外出视察常常被群众认出来,造成人们围观群众拥堵现象。有关部门担心对毛泽东的安全不利,便做出规定,毛泽东外出或在公众场合,必须戴口罩。毛泽东尽管极不情愿,但只得妥协。他就这样带着口罩外出考察。累了,就在铁轨旁或是土坎儿上歇会儿,抽口烟。这样的情景,安全是加强了,但毛泽东却感到了不能接触人民群众的孤独。从他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的无奈。他在武汉一个街道视察时,曾感慨地对街道居委会主任说:“我真羡慕你们的工作,每天能跟群众打交道,最有意思。”毛泽东拄着他这根心爱的竹杖又出发了。
曾有一个外国人向毛泽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是中国第一,还是共产党第一?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还是首先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总是微笑着回答说:你这个问题好像是在问是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儿子。我可以确切地告诉你,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其中有毛泽东祭拜父母、毛泽东畅游长江与大海、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白了头发、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毛泽东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等大量的珍贵镜头和生动细节,抒写了毛泽东的真性情、毛泽东的中心、毛泽东的大智慧。
影片中我们领会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伟人风采,他为了祖国的事业将自己完完全全的奉献给了自己深爱着的伟大中国,历史老人选择了他,他又带领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敬爱的主席在对待客人和出席各大宴席以及访问其他国家的时候,不拘小节却又不失大国领袖之风范。自然、纯朴、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骄傲,对待他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把每个人都当朋友以诚相待。所以,才能赢得大众的欢迎和尊敬。很少有机会去观看伟人这方面的生平记录,这次的视频又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伟人毛主席。他博览群书,热爱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放过学习进步的机会;他关注时事,为国家人民着想,无时无刻都想着解放人民,让人们过上好生活;他是军事将领,领导了多次成功的战役;他富有政治头脑,为国家出谋划策,思想与时具进,提出大量的思想政策。他是我们永远都应该敬佩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是国家永远的领导人。
而且看完视频后我对毛主席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要本着客观公正的选择,不能因为他的功绩就忽略他的过失,也不能因为他的过失就否认他的成就。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对新中国成立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虽然也曾因为多方面原因有过过失,但他仍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一位军事家,一位诗人,一位国家领导人。
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位伟人,永远要铭记毛主席的教导,为祖国的未来努力。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肩负毛主席为后人留下的重任,好好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未来祖国和人民以及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前进!
第二篇: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讲述了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少年时代的朝气蓬勃,青年时代的特立独行,中年时代的艰苦斗争,老年时代的平静慈祥。全面的展现了一个去掉神的光环走进大众的毛泽东。让普通人有了一个了解伟人成长历程并向伟人学习的素材。这部纪录片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影间录像以一定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音容像貌、言行举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又熟悉的毛泽东。
片子开始即以一连串词语来形容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毛泽东的人生志愿是当一名教员,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做什么都会受到多方势力特别是当地军阀的打压,他不得不拿起手中的笔杆子和侵略者及反动派手中的枪杆子作斗争。从此走上了以革命救国之路,一步一步缔造了新中国。毛泽东本人也便逐渐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诗人、革命家、国家最高领导人。
观看《走近毛泽东》,走进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大诗人、书法家的天地,去细细品味与感受,我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涌起对他老人家无比的敬爱之情。“我生着一幅大中华的脸,”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时,毛泽东语出惊人。从这一句话我感受到了毛泽东的幽默、对中华民族的爱与责任心,还有一代领导人的大气。
这部纪录片中,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一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气自华。《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一生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不仅读万卷书,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行万里路,这正是他的最大的奋斗目的。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红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草地,爬过雪山,战胜国民党蒋介石装备精良的800万军队。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而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从这件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性格。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率先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看了《走近毛泽东》,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基础。学习毛泽东思想定当让我们受益匪浅,由此,学习这一伟大的智慧结晶是每一代中华儿女应做的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让我们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了解伟人的成长历程,我感受颇多,而这又岂是简单的言语所能描述,就且像伟人一样奋斗吧!
第三篇:走近毛泽东纪录片感后感
《走进毛泽东》 观后感
上周五我们观看了纪录片
《走近毛泽东》,浏览了伟人的一生,从伟人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时又明白了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并且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观看完这一纪录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地回味片中的一些情节,感慨万分,不由的对毛主席的聪明才智、作风胆识与他对人民的那一份始终不变的情怀充满了敬意。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天下的。”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的一户农村家庭里,小时候和其他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他八岁时,在村里的一所私塾里读书,可他对先生讲的四书五经根本没什么兴趣,而对一些现代文选爱不释手。毛泽东在17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成为他以后领导人民解放中国的指导思想。
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1945年,全中国爆发了一场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说:“只要控制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能赢得全中国。”而毛泽东却说:“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全中国。”由此可见,两种不同的说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境界,表明了两位领导人的不同走向。事实证明,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用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这一场武力、财力和装备都很悬殊的战争,为解放中国做足了信心,也为今后的战争做了最好的铺垫。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影片除了表现毛泽东正确的领导和特有的军事作战外,还披露了他重情重义的一面。在听到洪区灾民与蛇争树却被毒蛇咬死而痛哭,在听到战胜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高兴的半夜起来写诗的细节,这一哭一笑的鲜明对比,更是展示了主席关心人民生命安全的真实写照。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泽东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激情、智慧、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并且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这一切的一切都展现了他为人和善却不失原则的处事风格。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时间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影片时,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这首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家就相互传唱,当时我们心中毛泽东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我们对他有的只是崇拜和仰视。在我们进入学校后,通过读他的文章、诗词,我们了解到毛泽东是一位有思想,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伟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今日红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这些诗句既让我们觉得置身于金戈铁马之中,又像是二月的春风迎面拂来。
以前我们觉得毛泽东离我们很远,他是伟人,在他身上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让我们只能仰视。但自从看了记录片《走进毛泽东》,我从过去的仰视这位伟人变成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为平视而看到他的内心的伟大与不平凡。
毛泽东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他的智慧,他的心胸,他的淳朴,他的博学,还有他那平凡中的伟大无不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这部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一生不平凡的再现,不仅挥洒出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描述了毛泽东富有传奇的一生,铺陈其在工作中可亲可爱的镜头,再现了伟人的真性情,使我们对毛泽东的仰视转变为一种可信形象的崇敬,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了解他的为人,以及毛泽东对生活的态度。使我们更切实地认识了一个多面而且变化的主席,使我们以新世纪的眼光去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
看过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酷爱读书,至死方休。他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幼年时的毛泽东就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等,成年时他的诗词、文章冠绝中华。据说毛泽东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000万字的《二十五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毛泽东更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有几个习惯:一是好问,他经常与同学切磋或向老师请教学术问题;二是作课堂笔记,写读书心得。凡是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对他有帮助的,他都记录下来。他还十分关心时事,经常阅读报纸杂志,在阅读中不断分析批判,逐步丰富自己的见解。他十分擅长汲取他人长处,他对同学说过,我们看一个人,要多看他的长处,只有虚心地学习人家的长处,才能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毛泽东的这些对学习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毛泽东还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冷水浴、野外露宿、长途步行都是他顽强锻炼身体的方式,他主张,一个人应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为学校教育应德、智、体并重。
看过《走进毛泽东》的人都会为他那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胸所折服。1918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新民学会,这是五四时期最早成立的新型社会团体之一,成员都是一些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他们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的宗旨,毛泽东为学会的工作倾注大量的心血。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这个“学会”要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而奋斗,我们个人也就不应该是为自己的名利享乐而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然是些年轻人,但也应该担负改造社会的责任”。辛亥革命前夕,毛泽东前往湘乡县城的新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抄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就是靠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心胸才成长为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的。
毛泽东是智慧的化身,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超的指挥作战艺术,领导中国人民军队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从1月底到3月下旬,先后四渡赤水,把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甩开,又在贵州与云南之间迷惑敌人,将云南敌军诱出,中央红军于5月上旬全部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机动灵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被人们赞叹为“用兵真如神”。
看过《进走毛泽东》我们了解到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他也犯了“左”的错误,1958年他不顾客观律,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毛泽东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但是,与他的历史功绩相比这些错误还是排在其次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看过了《走进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开国领袖的了解都是通过看书,看电视,听别人说等得到的。以前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我想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学习是很有激励作用的。毛主席,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由此我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我不这么认为。主席这样做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为了中国着想,虽然文化大革命的大部分结果是错误的,但他也造就了很多人才。我听我以为老师说那时是十分练就一个人的好时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没有走出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错的还是对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如果没有文革的失败,大概也不会探索出改革开放吧。所以我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必须学习他好的思想和作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像之前说的那样—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在我们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但是那时也许还不知道毛泽东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这样歌颂他。
看了《走进毛泽东》,我才知道毛泽东是一个多么有胆有才有勇有智的人。他自己向记者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的,殊不知梁山上个个是好汉,毛泽东与宋江相比更是强过百倍,我在看水浒传时,总觉得宋江“亲解其傅”的描写过于单一与频繁,而是得有些虚伪做作,但是在毛泽东身上却没有这些,可以穿着睡衣走在群众中,他可以当着来访者的面潇洒地游泳,他所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他曾说也总是说自己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或老师,并且在他即将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也还是对这一理想矢志不渝,教员当不成,他也只是想当个编辑,写写文章啥的,可见毛泽东是一个放得开的领导。
他对权力的占有欲不强,确实一个有资格掌权的人,最会掌权的人。一个想当教员的人的头脑居然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了建国之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惊叹,真的要为他叫一声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照片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可亲,他在与非洲总统妻子握手的时候,总统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总之,他是伟大的毛泽东,他是领袖毛泽东,他是亲人毛泽东,他是我们的老爷爷,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呼:“人民万岁,人民希望您“万万岁”!
毛泽东,这个让中国人民永远也忘记不了的伟人。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让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他因为他,中国人民才从帝国的强爪中挣扎出来,因为他中国才走上社会主义,才能够屹立在东方。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着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来,带着人民解放新中国,发展工业发展农业,虽然他在晚年也些范了些错误,但是他的功绩都是他不可否认。毛泽东,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走近毛泽东》
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的一些感人的事情、伟大的政策和果断的决定。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久违了的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让我们真正地走近毛泽东,去探究他的光辉一生。他不仅是一位领袖,也是我们的亲人,他更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毛主席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不仅在亚洲,不仅在东方,他是世界伟人!我们永远记得他这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第四篇:走近毛泽东(范文模版)
《走近毛泽东》
观 后 感
姓名:高易
班级:电气10-1班 学号:2010102377
走近毛泽东
在毛概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集体观看了大型人物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影间录像以一定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这让它像一部纪录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音容像貌,言行举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因为其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所以成为毛泽东思想,我想应该不排除一些领导人对毛的歌功颂德和有所谄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思想: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文化大革命中所提到的毛泽东思想也包括了毛泽东晚年的重要思想,如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思想。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统一战线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土地革命战争(见十年内战)时期,创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解决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完整地系统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2周年而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1945年4月,中共七大修改后的党章中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全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指出: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争,积有无数丰富的经验,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使中国这个民族,不仅是能够战斗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有近代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民族。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发展;一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对于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概括为: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方面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在以下6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发,深刻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同盟军、领导权和革命转变的问题,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是革命的三大法宝,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指导原则。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政策,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把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纪律严明的、同人民保持亲密关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十大军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提出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指导思想。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精辟论证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条件及其变化来确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要善于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统一战线中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要发展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等。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特别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创造了延安整风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中共全党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起来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国共全作的北伐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始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态度,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端。
即便在毛泽东逝世很多年后的今天,伟大领袖毛泽东依然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精神领袖,很多组织和政党在其自己名字中使用了毛泽东,比较突出是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属于全世界的。
电气10—1班 高易
第五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看完《走近毛泽东》纪录片后,我对毛泽东的第一评价就是“毛泽东,一个让世界都为之敬仰的伟人。”一个从湖南偏僻的小山中走出的石三伢子经过重重挑战,不断打拼,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诚然,他一辈子的追求都是发展,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每一步都是不断向前看,改革、发展是他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过程中艰辛步履的反映。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登山时,毛泽东的随从对他讲到“前方没有路了,再走下去天就要黑了”,毛泽东听完就跟旁边的随从说“你们是不是累了啊!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要往前走,不走回头路。”正是毛泽东这种不畏艰险以及勇于开拓的精神造就了他的一生。的确,路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同时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成为走出这条路的第一人,前方没路,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出来,而不是因为我们遇到了困难就不断地往后退缩,在困难面前低头生活,让困难把我们自己打败。就好像在我们专业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如果由于在这个专业方向的某个领域至今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或者没有一些大的发现与创造就放弃对这个专业方向的研究与学习,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爱因斯坦、不会有爱迪生、更不会有比尔·盖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以这个没有的方向作为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不断向前看齐,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直到我们得到最终自己满意的结果为止。这样不仅能够为我们国家,为这个社会创造先前没有的新鲜事物,而且还能够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完美的实现。
毛泽东在经过当日马日事变的旧址时,他坐在山前沉静了许久,他在回想在马日事变中的心酸与教训,感慨没有枪杆子的被动与悲哀,最后毛泽东悟出了只有用武装才能夺取政权,拯救这个将要破裂的国家。对我们而言,在经历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思索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何处,经过思索后再探究出一条正确、有效的道路来引导我们走得更好、更顺利。
在外国访问代表团问及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时,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逼上梁山”。成功在于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毛泽东通过详细地剖析中国社会的格局,认识到边远的农村是革命红军生长的适宜土壤,于是便以农村作为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往城市进攻,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取得了革命胜利。对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在我们处理工作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最重要的立足点,并不断把它坚持下去,就像毛泽东领略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革命思想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或计划来处理问题。
在毛泽东那个年代,社会环境固然恶劣,但他却依旧能克服社会环境带来的艰难,将农民的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最前面,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然而,今天我们大学生处处皆有,却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前富裕多了,个中缘由在于我们大学生没有一个真正向毛泽东那样不断向前看齐的决心与志气,没有向遇到的困难展翅搏击的勇气与毅力。毛泽东由艰辛求学路迈向困苦革命路让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榜意识,同样也警示了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在困难中积极迎难向上,并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是毛泽东自小立下的言志,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不怕在人生路上走得有多么辛苦,但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真正值得我们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首次回到故居湖南韶山,他指着那些农具,说他仍旧记得那些家里的农具,小时候他就用这些农具帮家里干活。可见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儿童就挑起了家里的一部分担子,这也为日后毛泽东的成就打下了一定的精神基础,他是一名农民的孩子,他与农民有一种深深的情结。
毛泽东8岁就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喜欢那些古典小说,以及那些比较进步的书籍。随后,到他年轻时他不仅努力地学好文化知识,还不断地锻炼身体,在岳麓书院求学时,寒冬季节他用学校水井的冷水擦身;在大雨滂沱的时候,他就在雨中不断地往前奔跑。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不仅仅需要惊人的能力,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毛泽东就是在求学以及革命的过程中以锻炼作为自己娱乐以及获得强健身体的首选方式。
在接见日本文化代表团时,毛泽东说:“我读的是师范学校,本来是要当教员的”。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他常常沉浸在书香笔墨的世界,那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中南海卧室里的那张床记录了毛泽东别具一格的书香生活,他把那本二十四史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并留下了大量的圈画与批注。尽管病魔缠身,他还是用那双颤抖的手写下“1975年9月再阅”等字。最为重要的是他把“不读书、不看报”看成是国家党领导人的最大缺点之一。与此同时,一次雷击事件中,一些农民的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毛泽东他的怒火,反而根据进一步调查,了解到了国家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不合理。这就是我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毛泽东时常建议革命者要学会使用笔杆子,这对于他本人也是如此。抗日战争中,他写下了《论持久战》,引起了全球各界的轰动。回顾今日,太多的那些所谓“高材生”连一篇论文自己都无法单独完成,却要在网站上搜索摘抄。当日毛泽东用笔杆子打下了整个中国这块土地,由此可知,一只笔杆子的力量是何等的无穷。这些不得不让我们这些青年一代去深深思考。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写出的那些字迹一点也不在乎,却不知自己写的字还不及一名小学生。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以及拒绝中央授予的大元帅职位等等毛泽东的这一切举动与言行让我们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与清晰的认识,在毛泽东的眼中,国家与人民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为了国家、人民他呕心沥血。
在外交上,晚年的毛泽东一贯亲切地接纳外国嘉宾,在饭宴上他给客人夹菜;与非洲访问团会面时他行非洲礼节;送客人时他目送贵宾渐渐远去才肯离开……“和”是他在外交上的首要考虑,在他心中一直相信外国朋友是我们国家不断前进的推动因素。此外,毛泽东尤为羡慕街道工作,他时常羡慕街道工作人员可以与群众打交道。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时常把人民挂在心头,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国家一切事务的最初出发点。对比今天的某些政府官员,他们显得无比的丑陋,总是把自己的利益驾驭在人民以及集体的利益之上,甚至利用职权收取贿赂,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不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政府官员的应该具有的。
所以,我们要向毛泽东看齐,以他的优良精神作为我们的行动目标与指南,不断向前,加强自身修养,在没有路的荆棘中踩踏出一条光明大道,为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做出贡献,积极学习、贯彻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