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6: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最终版]》。

第一篇: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最终版]

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

公元1948年的长春围城,半个世纪之后还不时有人提起。

为何长期围城不攻?围城期间饿死多少平民?

有人争论战法,有人拷问人性……

笔者的做法是,先把历史事实弄清楚再说。

从2012年起近五年间,笔者查阅了攻守双方的档案资料,搜集了大量亲历者的回忆录。更重要的是寻访了150多名长春战役的亲历者,有攻方的,也有守方的,有城外的,也有城里的。

于是,一段严酷的战争图景,呈现眼前。

长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8年春的长春,不仅是东北战场的争夺焦点,而且具有全国意义。

东北大地,解放军正在由守转攻,国民党军固守的大城市,只剩北面的长春,中间的沈阳,南面的锦州。4月18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向中央军委建议攻打长春,22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回电同意。

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设想,新政协的开会地点设在长春。虽然共产党已经据有更大的城市哈尔滨,但是,新都的选择不宜离苏联太近,以免“傀儡政权”之嫌。

新中国的首都拟设在长春,这就让长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眼见解放军有了攻城的动作,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外紧张。他们日夜抢修防御工事。长春紧张,锦州就好受些,估计解放军一时顾不上打锦州。

先打长春,对于东北的林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共产党的根据地在北,国民党的地盘在南,从北向南推进,必胜无疑。先打锦州则要深入敌后,劳师远征,兵家大忌。

先打锦州,对于西柏坡的毛泽东是全国大局。先打长春,东北国民党军就可以从容撤退关内,成为华北决战的生力军。先打锦州,就可以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把东北国民党军歼灭在东北。这样,东北解放军一军独大,毛泽东就有了蒋介石没有的战略预备队。

先攻锦州还是先打长春?毛泽东与林彪都在思考,也有争论。

6月,林彪作出围困长春的部署。7月20日,又报告不宜强攻长春,还是南下为好。7月22日,军委同意尽早南下。8月1日,毛泽东致电在香港的李济深和沈钧儒,邀请民主党派领袖尽早北上东北解放区。9月3日,林彪部署南下,可到10月2日,又犹豫南下还是北上!

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

先打谁都是决定东北战局的一个险招,也是决定两支滇军部队命运的契机――长春和锦州都有来自云南的滇军,60军驻防长春,93军驻防锦州。

决战东北,开始的时候还是国民党强,共产党弱。可是,共产党还有个独门绝技,那就是瓦解敌军。瓦解东北国民党军,共产党把重点放在滇军身上。刚进东北的国民党军有七个军,其中滇军就有两个军。共产党知道,滇军长期以来就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同共产党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东北战事打响之前,叶剑英专门派人同锦州93军的卢浚泉军长秘密联络。至于长春的60军,共产党?m然在这个军有秘密党支部,却没能与军长曾泽生建立起沟通管道。比起来,锦州的工作基础比长春还要好些。

可是,历史的事实是:解放军先打锦州,93军被歼灭,同共产党早有关系的卢浚泉军长成了俘虏;60军长春起义,同共产党关系不深的曾泽生成了解放军50军的军长。

若是先打长春呢?两个军和两个军长的命运是否会颠倒?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事实是,东北解放军暂不攻打长春,而是采取了一个奇特的战法。

长围久困

攻打长春并不容易。

长春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日本经营多年,无论政府大楼还是银行大楼,外墙都有一米多厚,炮打不穿。国民党军进驻之后,又环城修筑堡垒,堪称坚城难下。

长春的10万驻军更是了得。司令官郑洞国是中国远征军的帅才,属下新7军是中央军主力,新38师更是孙立人从缅甸带出来的雄师劲旅。60军也是滇军精锐,台儿庄战役坚守禹王山击退日军。这两个军特别擅长防御作战,还有东北各地撤到城里的还乡团相助,固守城池那是有恃无恐。

解放军虽然能够用10万人马包围长春,但缺乏攻坚的炮火和经验。一支善于进攻的部队,对长春城外的防御要点发起了试探性进攻,却被打退了。这支部队就是后来的解放军38军113师,主力中的主力。主力部队都碰了钉子!这支部队的政委李欣告诉笔者,从此以后,解放军再也没有对长春城发动攻击。

东北野战军总部决定改用一种性能价格比更高的战法:“长围久困,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

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最好还是策动守军起义,不战而屈人之兵。

策反长春守军,不能指望郑洞国,那人是黄埔一期,蒋介石的爱将。争取的对象还应该是滇军,60军军长曾泽生。曾泽生其人,不贪污,不腐化,能打仗,能团结人,按说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可是,曾泽生其人深沉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谁也不知他心里真正想什么。所以,即使是熟悉曾泽生的地下党员杨重,也不敢同曾泽生挑明深谈。

在滇军体系中,龙云和卢汉有矛盾,曾泽生更近卢汉。五华山事件,曾泽生没有执行龙云回师云南的计划,还是听卢汉的。龙云和中共早有关系,可卢汉一直保持距离。曾泽生既是滇军,也是蒋介石的黄埔生,任师政治部主任时主持过部队“清共”。来东北前,曾泽生刚刚由师长破格提拔为军长,看来是蒋介石和卢汉都信任的人。曾泽生属于可能争取,又不会轻易成功的那一类人。

于是,对长春的战术,就变成了长围久困。在围困中瓦解对方的作战意志,不失为减少牺牲的高明招数。

围城!解放军加民兵,把长春城团团围困。

长春城里的两个军并不惊慌,守城是这两个军的强项。

天上神仙打仗,地下百姓遭殃,长春城里的几十万老百姓怎么办?

国民党军严格把守城门,严防解放军间谍出入,一句话:“里不出外不进!”

这“里不出外不进”,不止限制了人口,还断了商路――长春没了外来物资供应!缺用少穿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少粮食。

江文英老人当时和现在都住在长春城里。她告诉笔者,当时长春城里物价飞涨,涨得最快的是粮食。一个大饼能换一个金镏子,一个金镏子能换个大姑娘,也就是说,一个大饼就能结婚娶媳妇!

粮食短缺,军队不怕。60军和新7军两军派出部队,到民间强迫征粮――杀民养军!

民间的粮食更少了,饥民满街,要饭都要不到。

一个烫发女人,穿着高跟鞋走在街头,突然一歪,倒下死了。

饥饿和病患,夺走许多人的生命。

60军的军部驻在铁路大楼,距离火车站不远。宏伟的楼房戒备森严,可这一日卫兵慌了。接到下属的报告,曾泽生推开窗户往下看。

只见自己的楼下躺着一排婴儿!

一个个抱着孩子的母亲,蹒跚着来到楼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卫兵脚下,无奈地走了。

看着这手无寸铁的母亲,看着脚下啼哭的婴儿,持枪的卫兵手足无措,都是人,谁没有妻儿老小?

曾泽生关上窗户,对副官乔景轩布置:把孩子接进来,喂饭……

长官命令,乔景轩只能执行。但乔景轩也知道,这些婴儿在大兵手上带不活。

饥饿,瘟疫,死亡,恐怖笼罩全城……

军人作战,按说应该尽量避免平民的伤亡。久经战阵的曾泽生,想起前些时候的吉林城撤退。

解放军攻势凌厉,60军奉命撤出吉林转到长春。不能把完整的城市留给共军,蒋委员长和东北最高长官卫立煌下令:炸毁小丰满水电站大坝!

小丰满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库,一旦垮坝,滔天的洪水将淹没松辽平原,能有效地阻止解放军接收。

这战法在军事上十分有效,可也有个致命缺陷――大水不认识人。蒋介石当年下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有效地延缓了日军的步伐,也淹死数十万中国民众。

军人必须服从,可是,即便是杀敌不眨眼的将军,也不愿做千古罪人啊。60军官兵议论纷纷,人家共军撤出吉林的时候都没有破坏城市没有破坏电站,难道我们要当罪人?

公开抗命?曾泽生知道,60军现在是老蒋的怀疑对象,必须小心行事。思虑再三,曾泽生拿起电话,向下传达上级关于炸毁大坝的命令。但是,并未下达执行命令的具体部署。

解放军仿佛能够预知蒋介石的密令,从新华社电讯到战地传单,公开警告守军:炸毁小丰满大坝就是反人民罪行,我军必追至天涯海角将其严惩!

驻守小丰满的544团接到解放军的传单,从营到连到排甚至到班都有传单!

谁都知道不该炸坝,可军人必须服从命令。服从什么命令?曾军长那电话,根本就不算个作战命令,似乎在暗示下级相机而行。

那就不炸?军参谋长徐树民亲自督促:立即爆破!这参谋长是上峰派来监视曾军长的,老蒋的特务,谁不执行他的命令就会军法从事。

难题推到544团这里。足以炸毁大坝的黄色炸药,早已储备在大坝旁边的坑道里,只待一声令下。这时,共产党的地下人员已经渗透这支部队。544团派了几个兵,往配电室扔了几颗手榴弹。电厂工人立即拉闸,吉林城停电。

表面上执行了破坏命令,实际上没有炸毁大坝。

曾泽生庆幸,自己没有制造那场人间灾难。可是,现在又面临新的惨剧!

从军长到司令,守城长官不得不考虑,再这样下去,饥民会造反的!

饥民反抗扰乱城中秩序,解放军定将乘乱攻城……

中间地带的惨状

“里不出外不进”的长春,7月底开始有了出城的人。国民党军也要减轻城里的食品供应负担,开始允许百姓外逃。

这长春城其实有两道防线,高大的城墙由国民党军据守,城墙外的战壕是解放军挖的,城头居高临下地射击战壕,战壕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成群结队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走出城门,走向战壕。战壕边拉起了铁丝网,不许通过!解放军警惕守军乘机偷袭,此前已有守城部队多次出城抢粮。

这就难坏了出城的人们。

回城吧,城门口拦着拒马,城里面的人现在可以出,外面的人还是不许入,你出去就不准再回来!出不去,也回不去,外逃的饥民只能在战壕与城墙之间的中间地带停留。

这中间地带,本是侦察兵的活动地带。无论守军还是围军,都派遣谍报人员,侦察对方动向。

解放军前方办事处的干事张剑,经常潜入这中间地带,同城内的地下党同志接头。围城的同时,解放军大力开展对长春守军的策反工作,专门组织了前方办事处开展工作。这个办事处的主任是从云南地下党调来的刘浩,副主任是曾任60军副官处长的杨重,还有曾任60军地下党支部书记的方正,三个人都熟悉滇军,杨重的重要任务是联络潜伏在60军的孙公达。

张剑在暗夜潜入中间地带,没有遇见接头人,却意外地看到中间地带悲惨的一幕,他立即上报吉林军区司令员周保中。周保中早年出身滇军,中央调派他率领吉林地方的围城斗争委员会,配合野战军做城内60军的工作。

周保中?J为,必须立即改变长围久困的围城方针,营救城中饥民。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早已确定围城方针:“外不许进,内不许出。”这个打法相当聪明,一旦城中变乱,解放军就可以乘势攻城,减少部队牺牲。

可是,长春城里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变乱。江文英说,空投的粮食砸断自家房梁,老百姓也不敢动,干等着大兵来取粮食包。

长春的老百姓怕兵啊!这里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满城都是警察和日本宪兵,长春老百姓被欺负了十几年,不当顺民活不下去。中央军打着收复主权的旗号来了,10万大军驻在城里,谁反对谁就是汉奸,立即枪毙!

共产党的长春工委组织群众到市政府示威,呼喊:“反对饥饿!”“我们要饭吃!”

众多军警立即上前弹压驱散。10万军警对30万百姓,镇压力量太强,搞群众反抗损失太大。长春城里死尸遍地,就连坚持工作的地下党员也饿死了。

还有力气出城的饥民,走到中间地带就走不动了。要想活下去,只能人吃人!

中间地带滞留的饥民越来越多,估计有8万之众。

周保中的女儿周伟和《周保中将军传》的作者赵素芬,介绍了周保中和林彪的一段对话。

周保中找林彪进言:“我们今天围城和明天打进城,不都是为了人民吗?现在,眼看长春城里的百姓躺倒街头,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对要求出城的百姓应该放行!”

林彪坚持:“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原定方针不能变。”

周保中知道,林彪原定的方针,也是为了减少牺牲,攻城的炮火会伤害百姓,不如逼迫守军不战而降。可现在情况不同,不等你攻城老百姓就饿死光了!

周保中在东北坚持斗争多年,和东北民众感情极深,长春人民在十四年抗日战争和两年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多少牺牲!

周保中激动地说:“难道我们能眼看这些有功的人民,就这样倒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吗?”

林彪异常严肃地说:“老兄,这是战争!”

这是战争!

每个经历战争的军人,都会懂得这句话的分量。

战争就要死人,不死人不可能取得胜利。区别只是死人多些和死人少些。

以人道论,生命无价,每一个生命都不可代替。可是在军人眼里,生命也得计数,以尽量少的牺牲取代过多的牺牲,就是胜利。……

不过,在争执之后,林彪还是改变了方针,允许长春城里的百姓出城。

战争残酷,在军人大量死伤的同时,如何保护平民始终是统帅的难题。想当年,刘备撤出新野,宁愿跑得慢些,也要带上全城百姓,于是留下千古佳话。毛泽东撤出延安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全城百姓安全转移之后,自己才肯走。解放军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怎能眼看老百姓饿死?

围城指挥部专门成立处理难民委员会,兵团政治部主任唐天际负责难民事务。周保中亲自到封锁线布置接待饥民,特别提醒:第一顿饭不能吃干的,要喝粥。曾在抗联经受缺粮的周保中知道,长期饥饿之后胃肠萎缩,一旦吃撑了就有生命危险!

周保中安排人员,把难民转移到农村亲友家居住,还介绍长春大学代校长张德馨到吉林大学任教。出城的难民还有许多孩子,徐文烈挑了个16岁的孤儿,留在身边当警卫员。

处理难民委员会调集物资,对出城难民每人每天发给救济粮1斤,先后收容难民15万人,发放粮食5万吨。

张殿英和江文英夫妇,这两个从日本占据时代就在长春生活的长春人,逃离饥饿,参加了解放军。张殿英后任50军149师后勤部部长,退休后和老伴江文英又回长春居住。

回忆这段历史,这些长春人并没有埋怨谁,也没有争论长春城到底死去多少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重要的,还是和平。

“花子军”

长春战役能够和平了结吗?

甩掉了饥民的包袱,长春守军的日子并没有改善。

军队也缺粮了。居民的粮食搜刮已尽,军事仓库囤积的粮草日益减少,军人的日常供应缩减了。团以上军官还可以吃大米白面,营连排军官就得掺杂玉米高粱,至于士兵嘛,能吃上豆饼就不错了!那豆饼是黄豆榨油以后剩下的渣子,喂牲口的,如今拿来供应军人!

当兵吃粮,这是中国的老话。当兵也是职业,也得有津贴待遇;当兵就是卖命,吃得要比百姓好。这世上有饥民没有饥军,军人手里有枪,有枪就能抢粮,不给粮就哗变!

蒋介石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千方百计给长春守军供应粮食。陆路被封锁,那就空投。

巨大的运输机降临长春上空,投下大包大包的粮食。空投不准确,这粮包掉在谁的头上,谁就能吃饱。于是就出现了抢夺粮包的现象。

同一座城池的战友,如今成了争抢粮包的对手,这还能并肩战斗吗?长春最高司令长官郑洞国下令:由长官部统一接收空投,再分配给各部队。这办法看来公平,可惜执行不好。掌握粮包分配的军需部门,正好有了贪污的权力,要想领粮食,拿金条来换!

军官变成奸商,这部队还能打仗吗?

长春守军不断出现怪异的现象。两个军长奉命去总部开会,新7军军长坐着吉普车去,60军的军长坐马车去。新7军连长以上都有吉普车,60军只有军部有两辆旧车,还缺少汽油。

城中两军待遇不同,新7军是中央军,60军是杂牌军,郑洞国的总部设在新7军防地,总部的囤粮仓库也在新7军防地。说是两军公平分配,实际上新7军大米白面,60军高粱米豆饼,总量还减发50%。

连饭都吃不饱,就别提穿衣了。60军从炎热的南方一下到了寒冷的北方,全军没有配发棉衣。眼看入冬了,官兵们冻得打哆嗦。新7军嘲笑60军是“花子军”,穷得像叫花子。60军官兵也反感中央军,除了曾军长一人同新7军军长一起开会,全军上下都不搭理新7军。

并肩守城的友军,如今互相挖墙脚,这还能协同作战吗?

60军官兵对中央军的牢骚越来越多,曾泽生听了也不批评,他知道部下说的都是事,老蒋确实不拿杂牌军当自己人。中央军骂60军不可靠,你们184师前两年在海城投共了!曾泽生告诉部下,那事不怨我们潘朔端师长,那是东北长官部逼的。

长春城里军心混乱的情况,及时传送到城外。解放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能激起民众骚乱,那就设法策动军人哗变!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共产党的挖心话”

就在平民纷纷离开长春的时候,一批军官又进入长春城。60军在此前作战中被俘的军官,解放军给放回来了!

回来的100多个尉官,统统关押在励志社的“青训队”,喝粥,政审。还是陇耀师长出面,硬是把这些军官保了出来。陇耀想看看共产党对滇军到底怎么样,回来的军官们异口同声:解放军对咱滇军比老蒋好!

这些滇军军官,都经过解放军的培训。60军的主力184师,1946年就在海城发动起义。起义的官兵被共产党当作宝贝,集中到东北军政大学轮训。领导学习的共产党员军官徐文烈一口云南家乡话,还有禄时英、赵娥这些女军官,云南人称昆明小白菜。周保中、张冲、潘朔端都到学校来讲课,这些高级军官过去在滇军混得不错,现在都是共产党员,说明人家共产党比国民党好。共产党办的学校,处处让人感到新鲜。无论你是什么官阶,伙食待遇一律平等。讨论发言讲民主,士兵也能反驳军官。

亲身经历两种军队,这些滇军军官判定:解放军就是比中央军好!军队是国家的,不是你老蒋私人的。我们再也不能为你老蒋卖命打内战,我们要打回老家去!

可是,解放军没有让大家打仗,而是让大家再回60军。回60军干什么呢?为解放军当说客!

国民党军高级长官也在关注这些被释放的军官,特务监视这些人是否共军间谍,曾泽生想打听共军的相关政策。被释放的军官中有两名校官,即张秉昌和李峥先。这两位在滇军中资历较深,曾泽生亲自接见。

张秉昌和李峥先被俘后,非但没有受到虐待,反而受到礼遇。萧劲光司令员亲自接见,感动得两人主动请战:说服曾泽生反蒋!

曾泽生听着两人的叙述,特意询问张冲和潘朔端的下落。张冲是曾泽生的长官,潘朔端是曾泽生的把兄弟,如今这两人都在长春城外。

张秉昌明白,这是在打听自己将来的待遇啊!可是,曾泽生又嘟囔一句:“我不赞成这边倒倒,那边倒倒……”曾泽生嫌潘朔端转得太快?

上面听不进去,张秉昌就到下面讲。共产党有三条优点:既往不咎,没有等级压迫,没有失业。

60军官兵为之动心,你可以不信共产党的宣传,可你不能不信这些滇军袍泽的话,他们给你的是一条生路,一条比蒋军更活的路啊!

这时,从吉林撤退长春时没能带走的60军家属30多人,也被解放军放回长春了,就连军官的“枕头风”也在说共产党的好话!

这些动向,让60军里的军统特务坐不住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共产党的挖心话!”

共产党的挖心战术,在长春运用得淋漓尽致。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长春工委,不只是围困长春,还在渗透长春。情报专家邹大鹏是东北局社会部部长,亲自潜入长春侦察。长春情报站站长布鲁是延安来的“红色福尔摩斯”,郑洞国的随从秘书王大我、警察局保安大队分队长阮守

一、国防部二厅长春情报站少校李仲三,很多官员都是共产党的秘密情报员。

林彪担心强攻坚城损失太大,情报员把长春的地下管道图偷了出来,攻城尖兵可以从地下潜入城内。

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和陈翰章两将军被日军抓捕杀害,两颗人头就收藏在长春医学院的库房里。尽管这楼上驻扎着国民党的骑兵旅,秘密情报员还是把装着烈士头颅的两个大玻璃瓶偷运了出来。

戒备森严的长春,到处都有共产党的传单,《告国民党官兵书》摆上了国民党军首长的办公桌……

《训狮图》

共产党的“挖心话”,曾泽生也听见了。曾泽生知道,60军撑不下去了。

赴越受降时可以说是一支强军,到东北打内战就衰落成弱军,困守孤城长春,那就是师老兵疲。久经战阵的曾泽生分析,60军的面前只有三条路:

一是死守长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这是困守孤城的必死之局。

二是突围去沈阳。孤军突出,兵无斗志,这是最容易遭受伏击的必败之路。

三是反蒋起义。这是唯一的生路,可实施起来也有风险。

老蒋对滇军早有防控措施,长春守军是两军互相制约,中央嫡系的新7军绝不会轻易倒戈。国民党驻长春的军警宪特组成联合机构“特秘处”,已经抓捕2000多人!就是60军内部也不可靠,参谋长徐树民、政训处主任姜弼武都是蒋介石派来的监军大员,他们手下还有60多名特务,散布在各师司令部。

军队主官,一身系得全军安危。曾泽生不能让自己的思考形之于色,不能让任何人看出破绽。

正在这时,副官乔景轩送来一封空投信件――蒋介石的亲笔信!

蒋介石表扬曾泽生从吉林撤退到长春是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敦刻尔克大撤退可是英法联军突破德军封锁的杰出战例啊!蒋介石晋升曾泽生为第1兵团副司令,这样,曾泽生这个杂牌军军长的地位就比新7军军长还高!蒋介石又给了曾泽生一条路:敦刻尔克式的长春大撤退!

这封信没有再打官腔,还称呼曾泽生为兄。曾泽生对领袖手迹十分重视,特地布置副官乔景轩:找长春城里最好的古玩商陈古陶裱糊,装箱珍藏!

民党重视滇军工作,共产党也重视,但是两党做法不同。

共产党是全党全军统一联动,从云南到延安到东北,调动所有滇籍党员共同做滇军工作,毛、朱、刘、周,中共四大领袖亲自接见,具体部署。

国民党的工作大多是表面文章,云南夺了卢汉的实权,东北分了曾泽生的兵权,蒋介石给曾泽生的其实只是一张纸。

处于争夺中心的60军,将校军官惴惴不安。曾泽生军长召集会议,会场挂着一张国画――《训狮图》。画上,一只老狮子,正把小狮子推下悬崖!

曾泽生提问:这画意作何解释?

没人应答,父亲把儿子推下悬崖,太残忍。

曾泽生说:把你推下悬崖,你可能有两种前途:摔死,或是经受锻炼而自强。

军长不好明说,但军官们全懂了,这是暗喻老蒋对滇军的处理啊!

让你在东北打内战,就是置之于死地。这种情况下滇军只有两种前途:灭亡,或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家当然都盼望生而不是死。只是,这生,又有两种前途:或是消灭解放军而生,或是投奔解放军而生。

消灭解放军已经不可能了,饿得没有力气作战了。那就开城投奔解放军?

对于滇军的军人,当年抗日是在中国和外国之间选择,那十分容易,保家卫国嘛,狠揍外国侵略军!

可是,在中国的国共两党之间选择,那就两难,都是中国人。虽然国民党不如共产党廉洁,可人家毕竟是执政党,毕竟是“老狮子”啊!

长春的守军还在纠结,但时间不肯等人。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解放军主力南下锦州地域作战。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华东解放军围攻坚城。全国战场的形势表明,国共之间的大决战开打了!

守城还是开城?

兵临城下的长春,何以自处?

(未完待续)

下载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围城到开城:长春解放过程中的历史场景(上篇)[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