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文摘分析
评析《青年文摘》的发展
(一)、发展状况:
《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单期发行145-150万册。《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红版,下半月刊绿版)、彩版(半月刊)。
(二)、主要发展历程:
1981年1月《青年文摘》创刊,小32开本,季刊,创刊号发行23万册。1982年改为16开本,半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
1984年5月与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第二届五四青年智力竞赛,当期杂志发行量达到123万册,此后一直跻身于全国百万大刊之列。
1985年5月与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第三届五四青年智力竞赛,参赛人数高达50万。
1990年6月本刊创刊100期。同月举办“创新与发展”笔谈会向广大读者征求办刊意见和建议。
1991年6月举办第三届有奖阅读知识竞赛。10月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创刊10周年茶话会。
1992年5月、10月分别举办《青年文摘》有奖阅读知识竞赛暨读者意见调查。10月,首届民间文摘爱好者研讨会召开,评出“十佳文摘杂志”,《青年文摘》荣登榜首。
1999年1月《青年文摘/人物版》创刊。4月,《青年文摘》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000年1月 获得由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并被评为“2000—2001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4月,月发行量达到156万册,创单期历史新高。9月改为半月刊,以象征青春活力和健康成长的红、绿两色做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
2002年 3月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奖”。同年11月起杂志内文由48页增至64页,定价3元不变。
2004年1月起杂志内文由64页增至72页,定价3元不变。
2005年4月下半月刊与李阳疯狂英语合作,每期推出8页英语知识普及教育专版,杂志由72页增加至80页。
2005年1月《青年文摘/人物版》并入《青年文摘》上、下半月刊。
2005年1月《青年文摘/彩版》创刊。
2007年4月上半月刊与西课——上海荷兰国际函授中心合作,推出8页职业教育培训专版,杂志由72页增加到80页。同年10月《青年文摘》网站更新后成功上线。
(三)、经营模式:
一、办刊宗旨: 以“宏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为办刊宗旨,汇萃海内外名篇佳作,是新时期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
风格特色: 内容观点健康,思想厚重,表达方式新颖,青春色彩浓郁。
《青年文摘》的读者年龄比例: 17—25岁占72%;16及16岁以下占15%;25岁(不包括25岁)以上13%。而读者性别比例: 女性占57%;男性占43%。读者受教育度: 高等占52%;中等占41%;初等占7%。
因此该刊刊出的每篇文章都经过了认真的精编细选,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青年文摘》的传阅率为7人。其订阅数量占杂志总销量的17%。
二、定位四个阶段+三次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知识修养读物
1986年——思想文化启蒙与人生思考读物
1999年——关注青少年成功、情感体验等话题的综合性读物
2004以来,杂志关注新媒体的勃兴及青少年月度兴趣的变化,通过竞合与自新,实现编辑创新,进一步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三、渠道取胜
① 以2000年为例,同年9月《青年文摘》改为半月刊。当时邮政发行体制还不够开放,为例实现低成本告诉扩张,《青年文摘》将下半月刊委托给四位有实力的民营开发商,每期只收取一笔固定的编辑费,此项举措在激发民营开发商的同时也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使期刊发行量大大增加,逼近百万大刊的目标。
② 以2006年为例,针对上下半月刊发行“两条腿走路”带来的订阅不便、冲货严重的弊端,《青年文摘》再次做出调整:将上下半月刊统一交由邮局发行,优化配送体系,杂志当年订阅量便翻了一番。
(四)、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青年文摘》是办给年轻人阅读的杂志。他们是一群对新事物敏感、更替变化较快的特定群体,因此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波及到文摘类杂志,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由于我国阅读杂志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市场前景普遍看好。近几年,《青年文摘》在进一步加大思想文化含量的同时,拓宽选材范围,增加信息容量,以创建品牌期刊为目标,着力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二、市场供给分析
《青年文摘》 1999年,随着中国期刊市场掀起的一股改刊热潮,《青年文摘》在进行充分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于 2000 年 4 月果断做出改月刊为半月刊的决策,并将此视为杂志“二次创业”的契机。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积极的策划准备,《青年文摘》推出了新颖独特的红绿版创意,以明快醒目的红绿两色作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2000 年 9 月一打入市场即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并获得读者的喜爱。随着红绿版发行量的交替上升,《青年文摘》月发行量首次突破两百万册,成为国内期刊引人注目的新亮点之一,被同行称为 “《 青年文摘 》现象 ”。
三、市场竞争分析
1、在栏目设置上,杂志紧贴青少年生活的各个层面,设立“成长”、“情感”、“人生”、“社会”、“人物”、“时尚”、“视野”、“文苑”、“热读” 等版,通过各种形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塑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弘扬社会的正义和美德。在期刊市场中独树一帜。
2、竞争对手分析:中国期刊市场上和《青年文摘》构成潜在竞争态势的主要是《读者》。这两种杂志售价相同,定位相似,而且都属于文摘类。《读者》学习美国的《读者文摘》比较早的取得成功。而《青年文摘》隶属中国青年出版社旗下,现已积累了相当的市场资本。《青年文摘》用了颇为狡猾的发行技巧:红绿版。而《读者》则以文辞优美,值得反复玩味著称;经营方式上,两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卖杂志。但最近广告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文章的内容上,《青年文摘》侧重于创业、成长、恋爱方面的文章,《读者》侧重于一些哲理深、人情重的文章。总而言之,二者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五)总结
《青年文摘》杂志社社长张景岩认为:在企业在增长的过程当中,价值链是一个枣核型,中间大,两头小。过程如果是策划、生产和营销三者,生产是主要部分。现在随着企业的发展,全球化和网络化,价值链变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策划和营销对于产品的增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产品的公益形象,即产品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的树立。
我想在当今杂志期刊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期刊杂志要想办好,特别是办出新意,不仅需要在风格、版面上创新,还要在内容上积极求变,走出同质化的泥沼,才能在广大读者中找到自身定位与发展空间。
姓名:贾旭光 新闻1101班 学号:20112510025
日期:二零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第二篇:青年文摘分析
评析《青年文摘》的发展
(一)、发展状况:
《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单期发行145-150万册。《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红版,下半月刊绿版)、彩版(半月刊)。
(二)、主要发展历程:
1981年1月《青年文摘》创刊,小32开本,季刊,创刊号发行23万册。
1982年改为16开本,半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
1984年5月与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第二届五四青年智力竞赛,当期杂志发行量达到123万册,此后一直跻身于全国百万大刊之列。
1985年5月与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第三届五四青年智力竞赛,参赛人数高达50万。
1990年6月本刊创刊100期。同月举办“创新与发展”笔谈会向广大读者征求办刊意见和建议。
1991年6月举办第三届有奖阅读知识竞赛。10月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创刊10周年茶话会。1992年5月、10月分别举办《青年文摘》有奖阅读知识竞赛暨读者意见调查。10月,首届民间文摘爱好者研讨会召开,评出“十佳文摘杂志”,《青年文摘》荣登榜首。1999年1月《青年文摘/人物版》创刊。4月,《青年文摘》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1998—1999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000年1月 获得由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并被评为“2000—2001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4月,月发行量达到156万册,创单期历史新高。9月改为半月刊,以象征青春活力和健康成长的红、绿两色做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
2002年 3月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奖”。同年11月起杂志内文由48页增至64页,定价3元不变。
2004年1月起杂志内文由64页增至72页,定价3元不变。
2005年4月下半月刊与李阳疯狂英语合作,每期推出8页英语知识普及教育专版,杂志由72页增加至80页。
2005年1月《青年文摘/人物版》并入《青年文摘》上、下半月刊。2005年1月《青年文摘/彩版》创刊。
2007年4月上半月刊与西课——上海荷兰国际函授中心合作,推出8页职业教育培训专版,杂志由72页增加到80页。同年10月《青年文摘》网站更新后成功上线。
(三)、经营模式:
一、办刊宗旨: 以“宏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为办刊宗旨,汇萃海内外名篇佳作,是新时期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
风格特色: 内容观点健康,思想厚重,表达方式新颖,青春色彩浓郁。《青年文摘》的读者年龄比例: 17—25岁占72%;16及16岁以下占15%;25岁(不包括25岁)以上13%。而读者性别比例: 女性占57%;男性占43%。读者受教育度: 高等占52%;中等占41%;初等占7%。
因此该刊刊出的每篇文章都经过了认真的精编细选,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青
年文摘》的传阅率为7人。其订阅数量占杂志总销量的17%。
二、定位四个阶段+三次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知识修养读物
1986年——思想文化启蒙与人生思考读物
1999年——关注青少年成功、情感体验等话题的综合性读物
2004以来,杂志关注新媒体的勃兴及青少年月度兴趣的变化,通过竞合与自新,实现编辑创新,进一步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三、渠道取胜
① 以2000年为例,同年9月《青年文摘》改为半月刊。当时邮政发行体制还不够开放,为例实现低成本告诉扩张,《青年文摘》将下半月刊委托给四位有实力的民营开发商,每期只收取一笔固定的编辑费,此项举措在激发民营开发商的同时也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使期刊发行量大大增加,逼近百万大刊的目标。
② 以2006年为例,针对上下半月刊发行“两条腿走路”带来的订阅不便、冲货严重的弊端,《青年文摘》再次做出调整:将上下半月刊统一交由邮局发行,优化配送体系,杂志当年订阅量便翻了一番。
(四)、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青年文摘》是办给年轻人阅读的杂志。他们是一群对新事物敏感、更替变化较快的特定群体,因此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波及到文摘类杂志,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由于我国阅读杂志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市场前景普遍看好。近几年,《青年文摘》在进一步加大思想文化含量的同时,拓宽选材范围,增加信息容量,以创建品牌期刊为目标,着力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二、市场供给分析
《青年文摘》 1999年,随着中国期刊市场掀起的一股改刊热潮,《青年文摘》在进行充分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于 2000 年 4 月果断做出改月刊为半月刊的决策,并将此视为杂志“二次创业”的契机。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积极的策划准备,《青年文摘》推出了新颖独特的红绿版创意,以明快醒目的红绿两色作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2000 年 9 月一打入市场即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并获得读者的喜爱。随着红绿版发行量的交替上升,《青年文摘》月发行量首次突破两百万册,成为国内期刊引人注目的新亮点之一,被同行称为 “《 青年文摘 》现象 ”。
三、市场竞争分析
1、在栏目设置上,杂志紧贴青少年生活的各个层面,设立“成长”、“情感”、“人生”、“社会”、“人物”、“时尚”、“视野”、“文苑”、“热读” 等版,通过各种形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塑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弘扬社会的正义和美德。在期刊市场中独树一帜。
2、竞争对手分析:中国期刊市场上和《青年文摘》构成潜在竞争态势的主要是《读者》。这两种杂志售价相同,定位相似,而且都属于文摘类。《读者》学习美国的《读者文摘》比较早的取得成功。而《青年文摘》隶属中国青年出版社旗下,现已积累了相当的市场资本。《青年文摘》用了颇为狡猾的发行技巧:红绿版。而《读者》则以文辞优美,值得反复玩味著称;经营方式上,两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卖杂志。但最近广告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文章的内容上,《青年文摘》侧重于创业、成长、恋爱方面的文章,《读者》侧重于一些哲理深、人情重的文章。总而言之,二者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五)总结
《青年文摘》杂志社社长张景岩认为:在企业在增长的过程当中,价值链是一个枣核型,中间大,两头小。过程如果是策划、生产和营销三者,生产是主要部分。现在随着企业的发展,全球化和网络化,价值链变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策划和营销对于产品的增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产品的公益形象,即产品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的树立。
我想在当今杂志期刊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期刊杂志要想办好,特别是办出新意,不仅需要在风格、版面上创新,还要在内容上积极求变,走出同质化的泥沼,才能在广大读者中找到自身定位与发展空间。
姓名:贾旭光
新闻1101班
学号:20112510025
日期:二零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第三篇:青年文摘读后感
青年文摘读后感
篇一:青年文摘>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是《青年文摘》的忠实读者,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读那些厚厚的着作,比起那些,我更喜欢读文摘,每看完一期的《青年文摘》,我都觉得我对生活又了解了很多很多,突然间好像有长大懂事了很多,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感受呢?
在《青年文摘》里,我尤其喜欢看“青春风铃”这一部分,它所描述的爱情>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周围的一样,读着它就好像在读着自己的生活,那么形象生动。它让我觉得爱情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虽然很多情侣都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彼此,不可否认,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然而那又是一件很值得让人回味的事情。遗憾也是一种美,没有什么是十分完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显得更加珍贵吧!我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经历的女生,所以我不能够真正体会到那种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我始终认为要想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经过种种磨难和考验才能得到它。无可置疑,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我坚信最后迎来的将会是晴天。我讨厌那些把爱情当儿戏的情侣,一个人的一生能谈几次恋爱呢,人的一生能有几个青春呢,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数,不需要我说。但话说回来,爱情本来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没有谁能给它下一个特定的定义,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吧。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那份属于我的真爱就在不远处。
《青年文摘》里面最真实的应该是那些人物传记吧,不管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让我坚强,让我佩服。在那些人当中,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奉献的伟大人物,也有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坚持,努力而永不言败的勇者„„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的,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是灿烂精彩的,是充满芳香、充满喜悦的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一直以来,每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重头来过,又不会死人,比起很多人,我幸运多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所以每一次我都挨了过来,不管你们信与否,我都觉得每个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来自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当你们遇到>挫折时,想想那些同样经历过像你这样痛苦的人吧,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就不可以呢?相信自己不一定会成功,但不相信自己就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永远到达不了那辉煌的成功殿堂。
《青年文摘》里出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文章,例如那些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那些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文章,在文摘里面,你可以一下子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道理。真的,因为《青年文摘》,我的人生旅途才不会显得那么孤寂和忧愁,因为它,我的生活才能在它的指引下拥有更多的快乐回忆,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拥有更多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因为有它,所以我会好好活下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我要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篇二:青年文摘读后感
在我课余读书的时光里,《青年文摘》一直是我的挚爱。也许你看过,也不知你怎么想,但是我喜欢它,是因为它的“杂而有味”。
它就像一个装有无限精彩的潘多拉魔盒,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文体、各 式的文风,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
最近的一期里,让我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一篇名叫《七十三号的爸爸》的文章,整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岁的小昭有个在外做生意的爸爸,从不回家,却经常与小昭写信,告诉他自己住的地方有多么美丽。终于,小昭忍不住对爸爸的思念与好奇,千里迢迢地来到了爸爸所说的那条路。可是,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 „„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了很多,先是为小昭独自跋山涉水的勇气所惊叹,再是被小昭的爸爸多年来给予的希望所感动。
勇气是智慧与力量的表现。它既是一支无坚不摧的矛,又是一块无尖不挡的盾。有了勇气,就有了力量去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有了勇气,就可以无畏同厄运去抗争;有了勇气,就能汇荡洗涤污垢的洪流奔腾入海。
文章中最震撼我的还是小昭爸爸那种充满希望的爱,他为了不让孩子觉得自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在信中竭力地在小昭的心中塑造一个神圣的形象,让他健康快乐地生活。这种爱虽不是惊天动地,但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父爱、母爱一直千年来人们歌颂的话题,是因为它们纯洁、无私、伟大。自古至今,哪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没有一份无言的爱?
看来,世之珍惜者,莫过于爱!
篇三:青年文摘读后感
自从拥有了《青年文摘》的陪伴,我平凡的生活似乎被手艺精巧的工匠一层层打开了,一点点雕琢了一样,变得精致而动人。
书中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像一串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令我回味无穷。《青年文摘》用高尚的风格,弘扬社会正气,歌颂>人间真情。其中,令我记忆忧新的是那篇《心灵的温度》。
这是一位老教授和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实验课,只是一次最简单的实验。这节课告诉学生们水分别在三种温度下的三种不同的状态,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老教授用这个实验说明一种道理:水的温度越高,它的“前程”也就越远,人亦如此。就像我们心灵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么生活也是黑暗的、狭小的;可是,如果我们心灵的温度有一百度,那么我们将拥有最大的人生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一面墙,有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砌墙。”又问第二个工人同样的问题,他说:“我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工人答道:“我正在建一座美好的城市。”后来,第一个人还在那里当砌墙的工人;另一个则当上了设计师,坐在办公室内画图纸;而最后一个人却成了公司总经理,领导管理整个公司。
对于同一件事,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与态度,也会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和结果,正是因为他们心灵对生活的温度不同,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世界。因此,我们要使自己心灵的温度在100 度,才能拥有最大的人生世界,它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的命运!
我爱《青年文摘》,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们心灵的温度尤为重要,面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诠释了各种人间真情„„ 《青年文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
第四篇:青年文摘读后感
青年文摘读后感
青年文摘读后感 1
很多年了,《青年文摘》每期必看,每期必买,从她身上,我看到了理性和智慧,读到了信仰和关怀,赋予了感性和激情。他的每一段讲述都曾不同程度的震撼过自己。
——成长里面记载了青年一代奋斗的足迹,探索我们年轻人心理视窗,从中,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奋斗,抚平了我们这多多少少躁动不安的心。
——人物超越历史古今,贯通中外,不管是席慕容,李娜,还是乔布斯,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理解了他们,明白了他们,同时也感化了自己。原来,他们也离我们这样的近。
——情感至爱亲情,真挚友情,唯美爱情,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感人至深,也发人深省。他让我们明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他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青春过往,告诉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社会尘世走笔,今日视点,发生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不同寻常,教给我们理财,告诉我们什么是“蝴蝶效应”,带我们走进贫困山区,走进我们最熟悉的电影或电视。让我们这些懵懂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看见现实。
——流行时尚看点,潮人潮事,点击今日流行,你正青春。
——人生感悟人世间悲喜,体验人生的滴水藏海。让我
们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事物,或许你会豁然开朗,心中的也许疑惑也许迷茫会迎刃而解。
——视野跟着他,环球采风,跟着他,回眸历史,跟着他,行云走马,跟着他,走进自然。
20xx年,《青年文摘》度过了自己的x年,他带给自己的成长,也依然在默默地支撑着自己,勇敢的行走于未来的每一天。
青年文摘读后感 2
本期《教育文摘》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满浓浓的以人为本的暖流,无论是老师还是领导还是学生,他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让人感觉到地位的不同,连接他们的是一种看上去那么自然的人文关怀。
“一提起杨老师,你们会首先想到什么?”
“她对我们的爱!”
一个老师让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你教给他的知识,而是你对他的关怀,或者说老师之于学生的影响,工具性可能不那么深刻,但是人文性却可以跟随他一辈子。
老师固然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颇具水准的专业知识,统领全班的管理能力等等等等,但是我想,有一个字被经常喊来喊去,但是还是那个字是最实在的,那就是“爱”。如果学生们能把你当做妈妈一样看待了,我想很多其他的事情,他都会愿意去做,都会努力去做。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几个细节,让我感慨:
一是杨艳老师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率领同学们做瑜伽,我想到的是,老师平时工作很累,但是依然不能让累拖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还要提一句,老师的生活中,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部。老师还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爱运动、爱娱乐、爱交友??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的人。
二是李镇西会在老师过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实在令人感动,有时候一句话就能使老师在工作上更有动力,那是金钱和荣誉无法替代的。
三是李镇西的这句总结: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书写孩子的故事,书写自己和孩子的故事,有些故事我们听过,就像这个,今天我们读到了,有些我们没听过,更多的人默默地书写这个反复重复又每天不同的故事,不必觉得失去什么,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的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那是无价的,那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吗?
青年文摘读后感 3
《青年文摘》里出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文章,例如那些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那些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文章,在文摘里面,你可以一下子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道理。真的,因为《青年文摘》,我的人生旅途才不会显得那么孤寂和忧愁,因为它,我的生活才能在它的指引下拥有更多的快乐回忆,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拥有更多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因为有它,所以我会好好活下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我要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前几天,我读了《青年文摘》这本书,一篇叫做《天使的翅膀》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
《天使的翅膀》讲的是女主人公的哥哥阿立的事。阿立的父亲死后,原本品学兼优的阿立突然堕落成一个地痞流氓,并且一直用拳头逼女主人公好好学习,而他自己却瞒着老母亲和妹妹去当危险但报酬很高的私人保镖养活着她们。这些事情直到他被人杀害后他妹妹才知道。
看完这篇文章,我哭了。其实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藏在心底。外表凶狠的人,往往有一颗温柔的心,就像刺猬长了一身最硬的刺,却只是为了保护柔软的腹部。俗话说:大爱无声。我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最亲的人,但却无声无息。有很多不会表达爱的人,都不是口头说出爱,而是默默关心着他人。这种爱隐藏在他人身边,无处不在。而接受者却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反感。这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早上上学,桌上的一袋热好的牛奶;下雨天,书包里莫名其妙出现的一把伞;晚上回家,被擦得闪亮的书桌……我们对此麻木不仁,而他们却花费了许多精力。我们渴望有知音,有能用心与之交流的人,但我们却忽视了身边一直渴望与我们进行沟通的人。这难道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残忍吗?
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一个近乎冷漠的社会,只有爱与善良才能温暖社会,照亮社会。所以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一双感激爱的手,悄悄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点温暖社会!
青年文摘读后感 4
教学之余,我经常到图书馆找一些小书读一读,《青年文摘》是我喜欢的书之一,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读那些厚厚的著作,比起那些,我更喜欢读文摘,每看完一期的《青年文摘》,我都觉得我对生活又了解了很多很多,突然间好像有了更多的思考。
《青年文摘》里面最真实的应该是那些人物传记吧,不管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让我坚强,让我佩服。在那些人当中,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奉献的伟大人物,也有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坚持,努力而永不言败的勇者……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的,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是灿烂精彩的,是充满芳香、充满喜悦的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一直以来,每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重头来过,又不会死人,比起很多人,我幸运多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所以每一次我都挨了过来,不管你们信与否,我都觉得每个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来自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当你们遇到挫折时,想想那些同样经历过像你这样痛苦的人吧,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就不可以呢?相信自己不一定会成功,但不相信自己就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永远到达不了那辉煌的成功殿堂。
《青年文摘》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文章,例如那些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那些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文章,在文摘里面,你可以一下子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道理。真的,因为《青年文摘》,我的人生旅途才不会显得那么孤寂和忧愁,因为它,我的生活才能在它的指引下拥有更多的快乐回忆,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拥有更多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因为有它,所以我会好好活下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我要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青年文摘读后感 5
哪怕只剩一丝希望,都要坚持到底。这是一篇在《青年文摘》中令我情绪时而低落,时而高涨的一篇文章:《为了%的希望》。
是说两个当空降急救员在以往的抢救中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凡是遇到他们的人,不是已经死去,就是到急诊室后不久便离开人世。这一切使他们很沮丧,看着一个个伤者这样死去,却爱莫能助,使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热诚。但在一次的任务中,他们成功了。一次在送一个女伤者去急救中心时,直升机起飞不久,他们就接到不幸的消息: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又一次地让他们感到无助。但就算上帝把所有的门关了,总会留一个窗户给你的,一个队员忽然发现了一些线索,怀疑还有一个婴儿没救出来,然后,他们俩像疯了一样在寻找婴儿,并喊其他人来帮忙。
瞬间,一个队员发现了婴儿,他非常兴奋,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她除了右脚上有处小划伤外,毫发无损。当时他们两人的心情喜悦得无法言喻,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料到过有一个生命居然活生生地被他们救了,这是他们用%的希望创造出来的奇迹。人生就是这样,会让你悲,会让你喜。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面临一些难以抉择的事情时,第一个念头会选择放弃,选择逃避,对自己充满怀疑,畏惧前面的艰难险阻,害怕自己又一次地陷入失败的境地,不想去尝试,对自己失去自信。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回忆自己以前的.失败,就觉得自己赢的机率是零了,很害怕又跌进深渊,有恐惧感。
因此,面对七年级下学期的考试我有些心慌意乱,完全没办法投入复习状态。但现在不同了,我终于知道了一个不变的真理: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点评:阅读认真,能从文章中读出体会,并能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
青年文摘读后感 6
傍晚吃了点水果,躺在床上看一本《青年文摘》合订本(当然看到后来的结果是从8点多呼呼大睡到11点)。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的人和有意思的话。
记录一些有意思的话和有意思的人的有意思的故事,算做读书笔记吧。
有意思的话:
1、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清闲,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也许我能开心许多。
2、真爱是没有罪的,有罪的爱都不是真爱。所谓有罪的爱,是这爱里有着别人的牺牲,别人的痛苦,受着社会的指责和自己良心的责备,有罪的爱是不会持久的。(罗兰)
3、如果你希望一个人爱你,最好的心理准备就是不要让自己变的非爱他不可,要坚强独立,自求多幅,让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重心,有寄托,有目标,有光辉,有前途。总之,让自己有足够多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源泉,然后再准备接受或不接受对方的爱。(罗兰)
4、当一份感情不属于你的时候,它根本就对你没有一点价值,所以你也不必认为它是一种损失。(罗兰)
5、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一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已故北大才女叶坚颖生前的获奖作文)
青年文摘读后感 7
无意之中读到了《青年文摘》里的一篇文章《我的等于24年》的文章,文章分四部分阐述的韩国现代公司执行总裁李明博的人生哲理:一、你尽了全力吗?二、改变自己适应工作;三、为能动的自己做主人;四、周末也要穿西装上班。
一个从穷孩子到韩国现代公司执行总裁的成长经历让我诧异,一个成功人生哲理让我深深震撼!诧异、震撼后细细思量我的生活,曾几何时抱怨成了我们生活思想中的主流,抱怨工作环境、报酬福利、家庭生活、社会环境,总是不曾静下心来细细思量自己的原因:我尽心竭力的工作了吗?我为家庭做了多少贡献?我为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做过些什么?
看见校园的地上有纸屑,尽自己的能力捡一点,发动学生捡一点,虽然不能把整个校园捡干净,但至少可以干净一个角落!教育教学中我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我可以用心去做,抱怨学生不如静下心来喝学生好好谈谈,虽然不会让这个孩子在短时间里有所改观,但至少能启发一下他的心灵!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我的课堂获得我能努力促成的发展!为家庭多做一点家务,多心平气和的和家人沟通,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参与社会上有意的活动,抵制那些不良的'习俗!
虽然我也是这么在努力,但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有的时候甚至会发生理念的动摇!但我们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并用这种积极地思想去影响身边的人,我想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因为行动而美丽的!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让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为改变环境而积极努力!行动永远比说空话来得有意义!生活因行动而美丽!
青年文摘读后感 8
事情不是想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当你不去用心感知亲人的那份情意,那就是一种冷漠,一种亵渎,这种在情感上的浪费甚于任何一种物质浪费。
爱情从来都是苦的。如果爱是一朵莲花,最美丽的爱一定是那清苦的莲心,一直苦到心里,然后才能有朵美丽的莲花。
不是我爱的人伤不到我,没有伤害,谈何原谅。
关于爱情,到最后给人们的,总是那么一丁点的零星幻想,不忍放弃的人便以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的人错过了很多的'时光,但最最错过的是时机。有的事情,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你对事物的看法,恰恰反映出你内心的真正态度。
爱情有时候很无奈,你最爱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与你相遇,能够把翻江倒海的爱藏得不动声色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能够沉默或者保持不说话的状态,对我来说是一种自由。这样的自由,只有当你独自看着蓝天白云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
旅行是人感觉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任何人对我做的任何事情,我都不会再有怨言,因为他是自由的;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无法再带给我任何束缚,因为我是自由的。
因为有风有雨,所以幸福更值得珍惜。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
爱情就像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
青年文摘读后感 9
大爱无声
张璐
《青年文摘》是一本月刊,它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能够触动人们心底最隐蔽的那根叫做“感动”的弦。
前几天,我读了《青年文摘》这本书,一篇叫做《天使的翅膀》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
《天使的翅膀》讲的是女主人公的哥哥阿立的事。阿立的父亲死后,原本品学兼优的阿立突然堕落成一个地痞流氓,并且一直用拳头逼女主人公好好学习,而他自己却瞒着老母亲和妹妹去当危险但报酬很高的私人保镖养活着她们。这些事情直到他被人杀害后他妹妹才知道。
看完这篇文章,我哭了。其实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藏在心底。外表凶狠的人,往往有一颗温柔的心,就像刺猬长了一身最硬的刺,却只是为了保护柔软的腹部。俗话说:大爱无声。我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最亲的人,但却无声无息。有很多不会表达爱的人,都不是口头说出爱,而是默默关心着他人。这种爱隐藏在他人身边,无处不在。而接受者却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反感。这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早上上学,桌上的一袋热好的牛奶;下雨天,书包里莫名其妙出现的一把伞;晚上回家,被擦得闪亮的书桌……我们对此麻木不仁,而他们却花费了许多精力。我们渴望有知音,有能用心与之交流的人,但我们却忽视了身边一直渴望与我们进行沟通的人。这难道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残忍吗?……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一个近乎冷漠的社会,只有爱与善良才能温暖社会,照亮社会。所以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一双感激爱的手,悄悄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点温暖社会!
青年文摘读后感 10
你若问我习作里的美丽语句出自哪里,我定会告诉你,是《青年文摘》。
也许你会认为一本杂志会有什么益处呢。可是像我这样不看新闻的姑娘却几乎能知天下事,都是《青年文摘》的功劳。我更愿意将其比作一位博学多识,文质彬彬的绅士。初三那年,是他帮我度过的。
记得当时中考给我的生活一强有力的包袱,每一天都有班主任的说教,父母的提醒,自然,那都是关于中考的。可是偏偏在那年让我结识了那位绅士——《青年文摘》。自此以后,只要兜里有钱,我就回去找他。或许我那并不理想的中考成绩的一方面原因是我把时间给了他,但是,如果时间倒流,我依然不会后悔认识那位绅士。
是啊,他教给我怎样做自己,怎样活的漂亮,怎样与人相处,我依然能清楚地感受到他身上文字给我心头的温暖。他带着我一起评论社会热点。如果没有他,我又怎能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谢有他。
有一期的《青年文摘》的篇章是关于民国时期的南开大学,是那篇文章让我读后激动的难已入睡。从来没有一天让我那么记忆深刻。我梦想着第二天去改变世界,可是第二天了,我却发现,我连自己都无法改变。那篇文章讲的`是南开大学给了一位理化不合格,却又文科极好的学生的空白理化卷打了0分,后来,那位学生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
读到那时我心潮澎湃。我幻想着自己是否亦有那样的机会,然后小小的自己又想到了中国教育,觉得他不科学。因为那时的我理化极差,怕自己的学习生涯将断送给中考,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以自己热爱的,以后会靠其“吃饭”的科目,而不是浪费青春给以后人生中不可能从事的科目。
那位绅士后来又从另一篇文章中告诉我,那时的自己是有多么傻。不要梦想着去改变什么,因为你连你自己都无法改变,又凭什么奢望改变这个世界。
我那么小,世界这么大。任凭我的心堪比天,却敌不过这大千世界。《青年文摘》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蒋方舟——绅士说。
青年文摘读后感 11
新学期开始了,《教育文摘》适时地来了,翻开就是季老的故事,这学期有一篇季老的《夹竹桃》,不觉季老离开有几年了。不觉又想起2月16号那天在微博上看到那天是叶圣陶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好些人大概也如我一般不知道吧,于是就转发了,这学期刚刚学过叶老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想想那些老前辈,再想想自己的身在这位置,压力陡增。
老师买鞋子,学生给指道,这是多么和谐的一件事啊!我的学生在校园里见到我一般都是避之不及的,这班主任是不太受欢迎的,大约不是一股子学究气看着烦人,而是像一警察吧。买鞋那会儿呢,这老师又展现了正义的一面。
下边有感悟道:有学识、有智慧的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老师;与学生无话不谈、成为“哥们儿”的老师;对学生做到细微观察、在乎孩子们感受的老师;同情弱者维护正义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
其实主要想说说后面76页有一篇《妨碍教室理解儿童的两个原因》。老师总跟学生有些距离感,常说走到学生中去,其实实际学习生活中并不容易。
文章给列出的两个原因:一是老师对自己的`童年印象的模糊;二是老师站在成人角度认为童年这个捣蛋的年代存在是不合理的。不知道总结得对不对。
我想第一个原因,稍稍提出自己一点见解,我认为并不是老师对自己的童年的印象单薄了,可能是因为自己做了老师的原因,相信许多老师在童年时也不是听话的孩子,但是自己做了老师后,就更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看问题了。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也很好理解。如上面所说还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总而言之,试着去理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看问题,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要不没人告诉你上哪儿买鞋去。
青年文摘读后感 12
自从拥有了《青年文摘》的陪伴,我平凡的生活似乎被手艺精巧的工匠一层层打开了,一点点雕琢了一样,变得精致而动人。
书中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像一串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令我回味无穷。《青年文摘》用高尚的风格,弘扬社会正气,歌颂人间真情。其中,令我记忆忧新的是那篇《心灵的温度》。
这是一位老教授和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实验课,只是一次最简单的实验。这节课告诉学生们水分别在三种温度下的三种不同的状态,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老教授用这个实验说明一种道理:水的温度越高,它的“前程”也就越远,人亦如此。就像我们心灵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么生活也是黑暗的、狭小的;可是,如果我们心灵的温度有一百度,那么我们将拥有最大的人生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三个工人同时在砌一面墙,有人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干什么?”工人说:“砌墙。”又问第二个工人同样的问题,他说:“我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工人答道:“我正在建一座美好的城市。”后来,第一个人还在那里当砌墙的工人;另一个则当上了设计师,坐在办公室内画图纸;而最后一个人却成了公司总经理,领导管理整个公司。
对于同一件事,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与态度,也会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和结果,正是因为他们心灵对生活的温度不同,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世界。因此,我们要使自己心灵的温度在100度,才能拥有最大的人生世界,它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的命运!
我爱《青年文摘》,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们心灵的温度尤为重要,面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诠释了各种人间真情……《青年文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园。
第五篇:青年文摘读后感
在《青年文摘》里,我尤其喜欢看“青春风铃”这一部分,它所描述的爱情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周围的一样,读着它就好像在读着自己的生活,那么形象生动,青年文摘读后感。它让我觉得爱情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虽然很多情侣都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彼此,不可否认,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然而那又是一件很值得让人回味的事情。遗憾也是一种美,没有什么是十分完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显得更加珍贵吧!我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经历的女生,所以我不能够真正体会到那种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我始终认为要想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经过种种磨难和考验才能得到它。无可置疑,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我坚信最后迎来的将会是晴天。我讨厌那些把爱情当儿戏的情侣,一个人的一生能谈几次恋爱呢,人的一生能有几个青春呢,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数,不需要我说。但话说回来,爱情本来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没有谁能给它下一个特定的定义,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吧。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那份属于我的真爱就在不远处。
《青年文摘》里面最真实的应该是那些人物传记吧,不管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让我坚强,让我佩服。在那些人当中,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奉献的伟大人物,也有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坚持,努力而永不言败的勇者……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的,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是灿烂精彩的,是充满芳香、充满喜悦的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一直以来,每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重头来过,又不会死人,比起很多人,我幸运多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所以每一次我都挨了过来,不管你们信与否,我都觉得每个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来自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当你们遇到挫折时,想想那些同样经历过像你这样痛苦的人吧,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就不可以呢?相信自己不一定会成功,但不相信自己就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永远到达不了那辉煌的成功殿堂,读后感《青年文摘读后感》。
《青年文摘》里出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文章,例如那些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那些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文章,在文摘里面,你可以一下子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道理。真的,因为《青年文摘》,我的人生旅途才不会显得那么孤寂和忧愁,因为它,我的生活才能在它的指引下拥有更多的快乐回忆,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拥有更多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因为有它,所以我会好好活下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我要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青年文摘》是一本月刊,它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能够触动人们心底最隐蔽的那根叫做“感动”的弦。
前几天,我读了《青年文摘》这本书,一篇叫做《天使的翅膀》的文章使我感触良多。
《天使的翅膀》讲的是女主人公的哥哥阿立的事。阿立的父亲死后,原本品学兼优的阿立突然堕落成一个地痞流氓,并且一直用拳头逼女主人公好好学习,而他自己却瞒着老母亲和妹妹去当危险但报酬很高的私人保镖养活着她们。这些事情直到他被人杀害后他妹妹才知道。
看完这篇文章,我哭了。其实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藏在心底。外表凶狠的人,往往有一颗温柔的心,就像刺猬长了一身最硬的刺,却只是为了保护柔软的腹部。俗话说:大爱无声。我们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最亲的人,但却无声无息。有很多不会表达爱的人,都不是口头说出爱,而是默默关心着他人。这种爱隐藏在他人身边,无处不在。而接受者却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反感。这就像父母对我们的爱:早上上学,桌上的一袋热好的牛奶;下雨天,书包里莫名其妙出现的一把伞;晚上回家,被擦得闪亮的书桌……我们对此麻木不仁,而他们却花费了许多精力。我们渴望有知音,有能用心与之交流的人,但我们却忽视了身边一直渴望与我们进行沟通的人。这难道不是对他们的一种残忍吗?
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一个近乎冷漠的社会,只有爱与善良才能温暖社会,照亮社会。所以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一双感激爱的手,悄悄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点温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