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共5篇)

时间:2019-05-14 16:4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

第一篇: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

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

田瑛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涌现中一批杰出的现代小说家,其中社会言情小说家张恨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他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老舍称他 “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长、中篇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 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的《金粉世家》自1927年2月中旬至1932年5月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是张恨水小说在报刊上连载时间最长、最为轰动的作品之

一、此书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语言平易晓畅,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在读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响。全书以官宦之子金燕西和平民之女冷清秋的相爱、结婚到分离的人生轨迹为主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一代豪门贵族从盛到衰的历史。

作者在《金粉世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新旧时代交替下表现出了矛盾的本质,一方面她们善于审视自身,有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崇尚独立的人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有较强的女性独立意识,勇于冲破封建家庭的囚笼。另一方面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小说又逐渐让她们回到传统的生活空间中,遵循男权制思想的规范,附属依赖于男权社会,沦为男人的玩物。并且对这种命运表现出麻木与妥协的落后性。尽管她们失败了,但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救赎的精神为广大女性追求独立与自尊起到了推动和警醒作用。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金粉世家》中描写了许多具有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女性角色。这些女性都表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与自尊。数千年的封建传统伦理使女性落入男权统治下的从属地位,女性对自己的婚姻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无数女子都难以逃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生硬程序,而在这部作品中却处处体现着旧式女子的新式现代意识: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尤其是女主人公冷清秋更是一个兼具传统美德和现代性于一身、有着出众才华的知识女性,是《金粉世家》中现代女性的杰出代表。

冷清秋是《金粉世家》所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虽然这个人物形象是带有悲剧性 的,但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她的身上那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作为一个传统的女性,冷清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不输于任何一个我们古人所标榜的优秀女子;作为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现代女性,她追求的是婚姻的自由、爱情的平等、人格的尊严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和自食其力。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现代意识,让冷清秋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

冷清秋虽然出身贫寒,但也是清清白白的没落的书香门第之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因而她对传统道德规范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虽然衣着寒碜,但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合乎传统的礼仪规范,绝对称得上大家闺秀的典范。除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她还在新式学校上学,接受各种新潮思想,从这一点来看,她就与古代一直标榜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在金家这样一个豪门,有着庞大的家庭成员,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介平民的冷清秋能让这个地位显赫、等级制度鲜明的大家庭抛弃传统的门第观念,得到金老爷与金太太的首肯,成功的与金燕西走在一起,这是与她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当然出众的才气也是她能很快融入这个家庭的重要因素,不仅四姐道之、五姐敏之、六姐润之对她的才华佩服不已,就连权倾一时、富贵一生的金老爷和金凤举对她的才情都赞誉有加。冷清秋身上除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超人的才气,让她熠熠生辉的是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在封建思想当道,民众的民主思想意识尚未得到完全开化,女人只是作为男人附属品的身份出现,没有任何话语权的社会里,冷清秋无疑是独特的。作为一个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启蒙,她憧憬着人身的自由和人格的平等,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体味:

(一)、善于审视自身,有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清贫家庭的出身使冷清秋养成了娴静矜持的性格,她美丽大方、衣着朴素、温婉典雅,说话轻言细语,自有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正是这种自然美深深地吸引了成天浮沉在胭脂花粉中的豪门公子哥金燕西。她的美,连金荣都说:“那样一位鲜花般似的小姐在街上走着,狗看见也要摆摆尾呢,何况我还是个人?”纵然金燕西见惯了倚红偎翠之事,但面对清秋时还是“淡淡衣衫楚楚腰,无言相对已魂销”,只因为冷清秋是“百无一有”的。金燕西为了追求冷清秋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给冷家送礼,致使冷轻信了金对她的“真心、真情”。这里金钱成了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这些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爱情堡垒为日后的大厦倾塌埋下了隐患。

张恨水笔下的冷清秋并不是一个完人,她也有着女孩子极普遍的虚荣心,面对金燕西绸缎、珍珠项圈等物质攻势的时候,她也迷失了方向,“自然不免引起情素”,对于这一 点她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个文学有根底,常识又很丰富的女子,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就把持不定的嫁了燕西。”对于她的婚姻,她并不是以为嫁进了豪门就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开始她就知道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只是因为在金燕西的生活中缺少像她这样的女子,所以她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意识,婚后,金燕西纨绔子弟的做派日益暴露,更有甚者,他对冷的爱也开始了“喜新厌旧”,稍不如意,则拳脚相向。与他的旧情人白碧珠公然出双入对,,她自省“自己一片痴心,以为有了这样一个丈夫,便是终身有所寄托,什么都在所不计。到了现在,不但是说不上什么寄托,简直自己害了自己了。在家里度着穷苦的生活,虽然有时为了钱发愁,但是精神上很自然的,不用得提防哪一个,也不用得敷衍哪一个,更不会有人在背后说一句闲话。现在连说一句话走一步路,都得自己考量考量,有得罪人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富贵日子,也如同穿了浑身的锦绣,带着一面重枷,实在是得不偿失。”“只要燕西肯花钱,不受他引诱的,恐怕很少吧?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作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失。”冷清秋认为自己其实是被金钱虚荣给引诱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和自己的婚姻都做了深刻的剖析,这些思考无不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二)、崇尚独立的人格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于金燕西的追求,冷清秋并不是觉得好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在与金燕西的交往过程中,她一直都是不卑不亢,不即不离,保持着自己的本真,没有刻意地去取悦、献媚,追求一种自然而纯粹的感情。和金燕西结婚以后,冷清秋不是在那坐享其成,首先想到的还是独立自主,不依靠父辈。她认为“凡是没有收入,只有花钱出去的,这种穷是没有挽救的穷”,觉得“人穷不要紧,最怕是没有收入。”因此她积极鼓励金燕西努一努力,做出一点事业来撑起他们的小家庭。结婚以后,金燕西身上那些纨绔子弟的陋习并没有的得到改变,不仅不顾家,还经常为一些小事跟冷清秋争吵。在他的潜意识中,冷清秋既然嫁入了金家,冠上了夫姓,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刻上了金家的名字,理所当然冷清秋是没有发言权的,应该对他惟命是从,不能有一点违背的意思。金燕西讥讽她从头到脚没有一样姓冷时,她指着燕西道:“你就这样量定我了吗?我今天就恢复原来的面目,不用你金家一点东西。这是你的戒指,你拿去。”就脱下订婚戒指还给金燕西。接着就对金太太说:“我为自己顾全自己的人格起见,我还只有回家去,穿我冷家的衣服,做我穷人家的女儿。”这个自尊自爱的女子刚烈性格可见一斑。在没有解决婚姻问题之前,她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坚持搬到楼上居住,并吩咐厨房“每餐只给一碗素菜,一碗汤,多送了我就不吃”,而且除了送东西的老妈子,不准任何人上楼。恐怕到了今天也没有几个女子能像她一般决 然。

在追求人格独立的同时,积极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冷清秋是非常喜爱读书的,在诗词文章上是下了苦工夫的,因而其文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在小说的楔子中,她不到两三分钟的工夫,就把作者的姓名和职业用十四个字表达出来:“文章直至饥臣朔,斧钺终难屈董狐”,可见她的文学才华是极高的。她时常劝金燕西努努力,做做学问,却受到了金燕西的嘲讽,认为女子生来无非就是做一些主持家事,管理柴米油盐的小事,空有一肚子的学问,能起什么作用?冷清秋驳斥了他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点。对于冷清秋来说,女子不受人看重,是因为没有知识,不能独立地做事,只能去依靠别人。作为一个女人,冷清秋的理想并不在柴米油盐这些小事中,也不在大家族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财产划分上,她只想多读些书,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她不顾豪门大户的家规,勇敢的走出家门去教书,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在金家引起了轩然大波,认为清秋的这种做法是败坏了金家的声誉。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又在这样一个等级制度鲜明的显赫人家,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独立自主的意识,而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用去做,每天穿得光鲜照人,老老实实的遵守迂腐的家规就可以了。冷清秋是过不惯这种体面的、养尊处优的少奶奶的生活,因而她就成了众人眼中“反叛”的另类。

(三)、勇于冲破婚姻的牢笼,实现女性生活的自立自强。

在以往的婚姻中没有离婚,只有休妻之说。任何一点不是都足以使女人遭到被抛弃的命运,而女人所能做的除了认命,还是认命。然而冷清秋却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是上过新式学校,接受过新式教育,有着新思想的知识女性。知识分子的孤傲使得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金燕西的爱情逝去以后,她不是像大多数女子一样痛哭流涕,或者是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企图用各种手段把已经不爱自己的男人留在身边,她坚强的说:“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就没有了,要这个名目上的夫妻何用?反是彼此加了一层束缚。”就算不为自己争气,也当为一般女子争气,她认为凭自己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吃,她说“我想一想,象我们作女子的,第一步就是要竭力去了寄生虫这个徽号,所以我的第二步是干,不是作了丈夫的寄生虫之后,再变成一个社会或人类的寄生虫。”所以决定离开金家。在当时的社会里,别说达官贵人,可能就连平常人家对三妻四妾的现象都是习以为常的,冷清秋对金燕西的事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将就着过完一辈子。即使是闹翻以后,凭着她在金家受喜爱的程度和孩子的原因,也是完全没必要离开金家的,留在金家和金燕西过着名义上的夫妻的日子,虽然不说是大富大贵,但至少也可以是衣食无忧吧,总不至于沦落到街头“书春”卖 字度日,过着最简陋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毅然地离开,冲破了“出嫁从夫”的封建婚姻伦理道德的束缚,走上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食其力的道路,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冷清秋的结局在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是悲惨的: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儿子,靠“书春”艰难的度日。但在我看来作为20 世纪初的知识女性,冷清秋是以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特别是她身上那种宁折不弯的傲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我们女性树起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的典范。

另外,在这部作品的其他女性角色中,也具有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豪门大家庭的女主人金太太在燕西和清秋结婚时就申明:我就不主张儿女的婚姻,要论什么门第,只要孩子好,哪怕她家里穷得没饭吃呢,那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是要人家孩子,不是娶人家的门第。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具有鲜明等级制度的军阀大家庭,婚姻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如此普遍,实在是女性现代意识的提高。连丫鬟小怜为了爱情也决然出逃,更是体现下层女仆思想意识的提高。她与柳春江的结合完全排除了门第观念,排除了一切社会因素。她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要靠自己去争取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另外,大少奶奶佩芳理直气壮地提出:婚姻要绝对自由,天下女子是不可被男人随便蹂躏的,是不可被男人当玩物的。在对凤举无可救药时, 大胆地提出:离婚。一个女子要去委曲求全的去仰仗丈夫,那太没有人格了„„决裂了,我就和你离婚。我没有什么条件⋯⋯不要金家一根草。大少爷风举之妾晚香曾说到:男子汉都是这样的,爱那女子便当作天神在顶头上。有一天,不爱了,就看成了臭狗屎,把她当脚底下的泥来踩。出身青楼的晚香对女性被玩弄的地位认识如此精当,她的一切悲切和愤怒也是为“飘零金粉们”发出的不平之音。她在凤举面前也不是一味的悲悲切切,而是一股脑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全抛出来,理直气壮地指责凤举,并提出:你给我一条出路。最后,她看透了男性玩弄女性的本质,对凤举彻底失望时而洗扫一空,卷铺而逃,最起码也是对所有践踏蹂躏女性的男人的大胆反抗。这些女性都表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与自尊。这些旧式女子,生活在新旧矛盾交替的边缘,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她们不屈服于被压迫的命运,采取了出走的形式来进行反抗。

《金粉世家》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二少奶奶慧厂是一个自始至终坚持追求女性独立的现代女性。开篇登场的便是她组织号召为慧明女子学校募捐。她主张破除奴婢制度,和那些提倡女权的女伟人来往,到处宣传女性解放的思想,关注女性命运,切切实实为女性解放做出了不少贡献。而她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响了清秋,唤起了清秋为自身命运做出抗争和努力的现代意识。

二、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

数千年的封建传统伦理使女性落入男权统治下的从属地位。,女人们自生以来,就被看 作是男人的附属对象。她们的职责无非是供男人开心,为男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她们自然而然地成了男人的附庸,男人的玩物,她们像主人豢养的一只只“金丝鸟”,终日盘桓在小圈子里,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被控制的命运。她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男人的厌弃和蹂躏。

从总体上看,在这部作品中即使这些女性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女性独立意识,但仍然难以逃离男权统治的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一)、附属与依赖,沦为男权社会的玩物

作品里的女性或被物化或被奴化,她们一直未能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附属地位。在作品中,不管是金太太,还是旧式女子;不管是妻,还是妾,都享受着男人给予她们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在金家,一个金铨——大名鼎鼎的国务总理兼一家银行总董,便养活了家中多少“寄生虫”。直到后期,总理呜呼哀哉去世,钟鸣鼎食之家失去了可靠的经济来源,便变得惨不忍睹。在爱情婚姻方面,更是女性依赖性的集中表现。拜伦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的整个存在。爱情婚姻对女人来说是筹码,是赌注。千千万万的女人希望一赌成功。在她们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压抑和生活窘迫时,结婚便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正是由于骨子里的这种依赖心理,女性往往会产生许多错误的爱情婚姻观念。

作品中冷清秋的爱情婚姻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原因:虚荣心作怪。是燕西攻势强大的物质刺激,是金家显赫地位使她或隐或显地做起了灰姑娘的美梦。在金钱物质的驱使诱惑下,她如同一只未经世故的“金丝鸟”,带着万花筒般美丽的梦,飞向等待已久的牢笼,最后掉进了现实的万丈深渊。对于自己的婚姻及潜在危机时她也深刻认识到:只要燕西肯花钱,女子们总是愿意屈服在金钱势力之下,不受他引诱的恐怕很少。自己过去是让燕西花钱买了这颗心,自己实在可耻。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个玩物罢了。无论感情好与不好,一个女子作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尽。从这些话中,无不道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千千万万女子的内心:靠婚姻来改变命运,靠男人来改变命运。

而作为丫鬟小怜,更是如此,私下与富家少爷柳春江暗中交往,最后离家出逃与之成婚,落入女人在依附男人生活中寻找归属感的窠臼。翠姨决意要追求幸福时,她想到的出路:一是当姑子去,二是找职业学校。然而,过惯了寄生生活的女人是不容易真正独立的,她最可能的出路是侍机再嫁吧!她们三人的共同点是把对婚姻的期待作为自己全部的希望,而又把它定位于对于一个男人的依靠。可见决定女人命运的通常是男人,而转变女人生活的也通常是男人,可作品结尾告诉我们:男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等待她们的是随时遭到男人的厌弃和蹂躏。

(二)、麻木与妥协,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 南帆说:一个女人与其说是天然形成的,不如说是社会文化调教出来的。由于处在视女性为“物品”和“工具”的男权文化中,女性往往压抑天性的欲望,认同传统女性的角色,顺应男权文化的文化需求。

冷清秋遭遇始乱终弃的情感打击,又因燕西受到全家的歧视和排挤,内心是何等痛苦,可她只是默默哀伤,空自悲叹。她的情感内涵及其表达方式都带有古典式的不及不过的“中庸”色彩。清秋即使遭遇了再大的人生打击,也不会有什么撼天动地的情感宣泄,内心世界没有深刻复杂的情绪波动。从她的情感状态中,我们根本就寻不出她后来决绝出走的内在依据。燕西新婚不到一周,便彻夜不归,清秋就觉得形势不好,热泪越流越多;当别人热闹而唯独自己冷清时,也是“不觉垂了几滴泪”,内心极其孤苦;见燕西依旧是见一个爱一个,感情不专一,本性难改时,“伤心已极,只管哭起来”。有人说眼泪是女人对付男人的最好武器。可是对清秋来说,她的武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只能代表着她的懦弱与妥协。每次偷偷哭过之后,自己是伤心欲绝,而燕西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只是客套的安慰,过后依旧是我行我素。分家之后,她制作了“小家庭第一年预算表”,可燕西拒不接受,她便放弃了。当婚姻出现裂痕时,她不是积极地挽救,而是消极地对抗,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香巢”自闭小楼,焚香打坐。

女性是麻木的,而这种麻木更体现了女性最深处的悲哀。同样处于男性玩物的屈辱地位,她们不是和睦相处,不是共同联合起来挑战男权社会,而是上演着争风吃醋,自私自利,互相残杀的一幕。金太太与翠姨,这对妻妾之间充满着阴谋、嫉妒与角斗。在得知金铨与年轻漂亮的翠姨纠缠在一起时,金太太醋意大发。第二天,她便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较量翠姨。同时用孔子的君子三戒严厉教训金铨,以免他旧事复发。金铨过世后,她便“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百般欺压翠姨,而翠姨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面对太太的专横,她携其私房财物逃之夭夭,以示反抗。面对这一切,金太太怒不可止,用大火将其所剩衣袜付之一炬,以示她的蔑视与愤怒。冷清秋遇上的对手便是白秀珠。在婚姻PK台上,白秀珠彻底地输给了清秋,但她并不因此死心。她觊觎国务总理家少奶奶的地位筹谋已久,而最后的落空无疑给了她莫大的打击。可悲的是,她不是将矛头指向燕西的喜新厌旧,感情不一,而是直指同样身处困难中的柔弱女性同胞清秋。她见不得燕西对清秋的好,见不得清秋的幸福生活。倔强好胜的她宣布“人家既在我手上夺了去,我一定要现现本领,还要在人家手上夺回来”,她说到做到,千方百计利用燕西来达到她的目的:拆散鸳鸯。经过她的苦心积虑,还真的旧情复燃了。燕西对清秋越来越冷漠,还傻乎乎地做着跟秀珠一起去欧留洋的白日梦。她们是一群麻木的女性,都是从男人的眼光里来探寻自身的价值。在被压迫被奴役的境遇下,她们是千方百计地靠击败同性对方的手段来博得男人的宠爱,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最后,燕西 被迫跟着姐姐南下,清秋携子逃离金家自食其力,秀珠也是落得爱情婚姻双落空。

《第二性—女人》说到:传统女人是一个被人也被自己哄骗的有知觉的人,她尝试去向自己伪装她的依赖性,实际上等于对它妥协。金太太便是一例。当她知道金铨和翠姨两人纠缠在一起时,她改变不了金铨那种对三妻四妾的贪欲,在大家庭穷途末路时,她用参佛来打发余生。她“不修什么来世”,“不闹什么出家”,不“谈什么大彻大悟”,“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 名利何为?”金太太在“禅心伤晚节,珠泪双垂”中云:住在山上,又有什么不是办法? 住在城里,办法又好在哪里? 我老实告诉你吧,我今年五十四岁了,前清和中华民国,无论哪一种繁华世界,我都经过了,如今想起来又在哪里? 佛家说这个空字,实在是不错⋯⋯她把世上的一切事情甚至生死都看破了,看空了。人生如梦,世事如戏。她用佛来结束余生,实际上是对生命做出的妥协。

综上所述,在张恨水笔下的女性角色,在新旧社会交替过程中,女性为了追求自由、平等、个人幸福、自尊自爱等做出的种种挣扎与反叛。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能搬动、能改装”。仅靠几个女子去改变几千年来男权社会制定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统治规则,那结局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不管结局如何,她们的反抗都带有很大的自觉性,是对自己人格力量的检测,更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她们的勇气足以使那些自命强大生活着的男人汗颜。在妇女解放道路上,她们虽是跌倒了,但也宣告了中国妇女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斗争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社会已拉开序幕。有句话说得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希望也是有的。鲁迅先生有另一句话说得好:“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到辉煌的曙色的。” 参考文献:

[1]、张恨水.金粉世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2]、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女人(M).湖南:长沙文艺出版社,1986.[3]、南帆.冲突的文学(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2.[4]、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及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5]、祖嘉合.女性主体意识及发展中的矛盾(J).社会科学论坛.1999(5-6).[6]、李桂梅.女性解放及女性主体性意识(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4(4).

第二篇: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悲剧 ——《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3汉语言1班 姜童

摘要:《白鹿原》作为一部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作品,描绘了从清朝到新中国建立的这一段时间里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而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白鹿原这片深处中国腹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甚至作为“封建堡垒”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女性的悲剧,这些悲剧不仅与女性自身的性格有关,更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历史背景有关。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性文化与贞操观的历史成因及其影响来分析《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解读这些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白鹿原;女性主义;悲剧

巴尔扎克曾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通过其深厚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画卷。中国从来以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著称于世。然而,这是助力也是羁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灿烂的文明,还有悠久的男权社会传统和在男权统治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它不仅为男性谋取社会权利与地位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更为女性带去了深重的苦难。

我国性文化的演变与这种文化的影响

性与权利从来相伴相随,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可以很好地揭示男权在我国社会中的一步步发展与巩固。我国的性文化大体经历了从原始生殖崇拜到先秦较开放的性风俗再到魏晋汉唐时期风雅的性文化直至最后宋明理学时期“存天理,灭人欲”的疯狂时代的过程。男性在理学发展和兴盛的时期掌握了社会几乎一切特权,并且并未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丧失这些特权,相反男性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增强,直至清朝灭亡、新思想的传入。恩格斯曾经说:“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女性的权利随着性自由的一步步缺失而逐步衰微,这种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随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统治手段的进一步加强而愈演愈烈,女性也在这种统治下逐步趋于弱势地位。

这种男性的统治不仅体现在法律、道德约束上,也浸润到文化里,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甚至部分女性也成为男性统治的“帮凶”,女性不仅仅受到来自男性的统治,甚至受到了来自同为女性的长辈的压迫,这种压迫在以宗法制为组织基础的传统乡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这些乡村中的名门望族更成为这种压迫的重灾区。《白鹿原》中这中压迫的施压者有很多,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白嘉轩的母亲白赵氏。在白鹿原中,她可以说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正面形象。既有中国传统妻子的温柔贤惠,又有中**亲的无私慈爱。她为整个白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可谓中国传统女性的杰出代表。可这种“杰出”不仅仅代表着她的精明强干、吃苦耐劳,更体现着女性从肉体到精神被压榨与被剥削的深沉的悲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财产继承制度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当时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被奉为圭臬,当做真理,甚至时至今日它的影响也并未远去。在这种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当白嘉轩的妻子一任接一任的死去,白赵氏安慰白嘉轩说:“甭摆出那个阴阳丧气的架势!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家产花光了值得,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去心甘。”女性作为生育工具的悲剧地位,被客体化、物化的习俗在她的话语里得到了充分的昭示。当一种统治从制度上升到文化,使得被统治者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而不自知甚至习以为常时,这种统治可以说是及其成功的,但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泯灭人性的。中国传统的“仁义”对于女性的行为规约的巨大影响在白赵氏简单的两行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触目惊心。女性处在如同草芥的位置上,可以被随意丢弃,可以被随意践踏。

贞操观与自由

余秋雨认为,一部作品气魄的大小,既不是看它所表现的时间和人物的重要与否,也不是看它切入的角度是否关及历史的枢纽点,而是看作者下笔前后是否有足够的历史悟性。这里所谓的历史悟性并不等同于历史知识,而是指作者对于历史的代入感,对于历史的整体把控。能否在小说中通过简单的细节勾勒出整个历史的宏伟轮廓。陈忠实的历史悟性让《白鹿原》这部作品凝实厚重,广袤壮阔。之所以这么说,可以从田小娥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略窥一二。“贞操”这个恶名昭著而由来已久的概念的产生与宋明理学并无关系而比那久远的多,它的产生与私有制密切相关。当私有家庭产生后,血亲继承成为当时财产继承的主要手段。由于在单婚制的初期,在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偶婚的性交习俗的影响之下,女子婚前可以与多个男子发生关系,所以当时的社会风俗是男子往往“杀首子”以选定亲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后来,由于禁止女子婚前性行为比“杀首子”这种风俗可操作性强得多,“贞操”的概念便逐渐成形,其影响直到今天依旧存在。田小娥的悲剧始于“贞操”,而她最终也因为“贞操”的丧失而命丧于老丈人之手。从她嫁入郭举人家中作为小妾的一刻开始,她的悲惨命运似乎就已经被注定了。作为小妾,她不但要忍受着孤独与寂寞,还要忍受着来自郭举人“泡枣”陋习的肉体的折磨与精神的侮辱。她是自由的,所以她反抗了,她用将“泡枣”浸在尿桶里的方式来反击;她是自由的,所以她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黑娃的结合是一个本该在最美好的年纪享受灵与肉的欢愉却惨遭囚禁的女子的反抗。然而,绵延千年的男权统治无法容忍一个少女的反叛,她个人的微薄之力与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化相比实在太过卑微,所以,自从她孤身一人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的那一刻起,她悲剧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哪怕是她的反抗,也是借助于男权的反抗,仿佛是历史残酷的嘲讽。于是,她依附于黑娃,她被黑娃抛弃,独自一个人面对全村的指责与嘲弄。她与鹿子霖进行交易,用自己的肉体获得他的庇护,可也最终惨遭利用。她并不是一个妖女,却被全村人“妖化”。卫道士们“女人是祸水”的理论在她死后也不放过她,当男权发展到一个极致,他们骄傲地以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而实情则与之相去甚远。所以,当事实的发展超出了男性的掌握,他们就只能将罪责推到它者身上来粉饰自己至高权力王冠上的那一道裂痕,而女性,则成为推卸罪责的绝佳对象。最终,当那座六棱塔高高耸立在田小娥与黑娃曾经的家上时,那座塔已经不单单是一座塔,它成为一道人性的伤痕,也成为一座女权的墓碑,永远的耸立在古老的白鹿原上,为田小娥追求自由的足迹永远的标上了一个句点。依附于男权的反抗,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结语

《白鹿原》整部作品中,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迹象十分明显甚至贯穿在整片文章之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并非作者自觉自发的一种行为。在一位有历史悟性的作者笔下,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被深深地烙上了历史的痕迹。在这里,这种痕迹体现为中国漫长的男权统治遗留下的文化烙印,这种烙印并不随着近代以来男权统治的社会基础瓦解而随即消失。正如马克思所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对运动并不完全同步。近代以来,虽然女性权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女权运动仍旧刚刚起步,对男女同权的争取即使在外国也没有完全实现,而在国内,甚至连起步都只是刚刚开始,绝大多数人仍旧处在蒙昧之中。对于女性权利的重视并不仅仅关乎人性,更关乎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公民受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女性地位也在逐步改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地摒弃我国文化中男权统治遗留下来的对女性的奴役与压迫的部分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鹏.女性生命本体欲望的消解与反消解——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论[J].电影文学,2009,05:97-98.[2]刘文菊.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白鹿原》解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04:68-72 [3]陈忠实 雷达.《白鹿原——雷达点评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01 [4]白先勇 《台北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5]彭露露.初论“性污名”的文化体现及性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第三篇:浅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典型形象

浅析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典型形象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出身豪门世家的金燕西与平民之女冷清秋一见钟情,终成眷属。然而爱情的大团圆的结局并不是完满的,幸福之中潜伏着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冷清秋是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以及卓越的知识才华,可以说是张恨水笔下极具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的一个典型形象。三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冷清秋的典型形象。这一形象不仅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无奈的思想感情,更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冷清秋,人如其名,清丽秀雅、端庄娴静、知书达礼,同时也如秋月般皓洁冰冷,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给人一种素雅的美。她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寄托着作者人生体验和理想的形象。由于封建性的家庭教育、旧诗词歌赋的陶冶,她自觉地遵守封建礼教和道德;又由于在新式学堂里读过书,她憧憬着资产阶级的个性尊严和自由,而这两重对立的性格因素却巧妙、和谐地统一在清高、自负的女才子气质中。

清秋出身书香门第,只因父亲早死,门庭冷落,留下她和母亲置身于城市贫民之中。她出水芙蓉般的美貌吸引了金燕西,成为他千方百计追求的目标。由于她年幼无知,爱虚荣,被金燕西的才貌所迷惑,并在其诱骗下在西山轻率地以身相许。嫁到金家后,她严格遵守一切礼节,处处留心,唯恐因自己出身寒微有失礼仪,惹人耻笑。她恭顺地对待公婆,在小姑妯娌面前处处忍让。尽管如此,金燕西还是经常折磨和欺凌她,但她忍气吞声,幻想通过苦心相劝,委曲求全,能使这个纨绔子弟回心转意。金铨暴亡,家庭经济的危机更使他们夫妻感情日趋恶化,清秋也逐步看清了金燕西的真面目。她有诗自责:“终乖鹦鹉贪香稻,博得鲇鱼上竹竿”,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女子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作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尽。”最后,她从虚荣与悔痛中走出,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她宣布:“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求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耐,还可以找碗饭吃;纵然我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最后,她毅然放火烧掉了住房,携带幼子,逃离金家,靠卖字、课读、做手工苦度岁月。

冷清秋的美,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贯穿整个《金粉世家》。然而偏偏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没有得到平常女子所拥有的家庭幸福,带着无尽的伤痛孤独地度过了凄凉的一生。性格决定命运,矛盾的性格特征构成了冷清秋的近代女性形象,也定格了冷清秋的命运。也许是时代使然,思想的局限性使得冷清秋形象更加趋于一位中西合璧的唯美女性。在她身上既有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婚姻的理想,又有传统女性渴望嫁入豪门的庸俗愿望;既有自觉的反抗意识,又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迷茫与无助;双重矛盾的性格特征构成了冷清秋的近代女性形象,也定格了冷清秋的悲剧命运。一方面,冷清秋聪慧、仁厚大度,随和可亲,她的宽容与矜持赢得了金家上下的认同。她又有着灰姑娘嫁入豪门的爱慕虚荣,没能抵挡住金家显赫的名誉地位,没能抵挡住金燕西强大的物质刺激,在还没完全弄明白爱情为何物,还没完全了解金燕西的为人后便接受了他那潇洒不羁而又如火如荼的爱,匆匆嫁人,正是她天真的性格,使她从迈进金府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她不幸的命运。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冷清秋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她试图打破门第偏见,融入金家。不料却适得其反,开启了厄运之门。而冷清秋的高傲与反抗为其命运增添了些许悲剧色彩。可以说冷清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悲剧,更是性格悲剧。

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冷清秋走进豪门金府,就像《红楼梦》里林黛玉进贾府一样,然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在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现代气质的美。冷清秋是一个相当有才华的气质非凡的现代女性,按理说不应该看上金燕西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玩世不恭的豪门少爷。然而,一个正值青春年少且情窦初开的少女,遇到一个相貌英俊、风度翩翩,又处处对自己关怀备至的青年男子,面对猛烈的爱情进攻,哪个女子不动情?这种感情让人无法抗拒,于是爱情的火焰在冷清秋的心中瞬间迸射出来,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在爱情面前,感性战胜了理性,那么所谓的门第之见、思想差异统统不虑,冲动成就了爱情的浪漫,爱情火花般得到炽热,让冷清秋忘记了自我。冷清秋明明很清楚自己不适合当金府的少奶奶,但是为了爱情,她还是决定走这条路。她明明知道自己与金燕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但她坚信不同的两个人也可以在一起,只要他们彼此相爱。单纯的冷清秋不知道有了爱,并不代表拥有一切,她赌上了自己的人生与金燕西结合,幸福地和金燕西牵手踏上了绵延不绝的红地毯。

冷清秋身上体现着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婚姻的理想,她追求独立、思维新潮,憧憬着资产阶级的个性尊严与自由,即使在腐朽堕落的金府,依然能够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冷清秋性格中的现代气质使她通过自由恋爱换来的不是幸福美满的婚姻,反而是冰冷的牢笼的束缚,她因看不惯其他少奶奶整日无所事事,自己就开始外出谋业,却招来非议,使她在金家的立场变得更加难堪。如果没有所谓的现代意识在作祟,也许冷清秋会固守自己的婚姻,维系自己的家庭,就是因为她身上的现代气质使她认为:“夫妻是完全靠爱情维持的,既然没有了爱情,夫妻结合的要素就没有了,要名义上的夫妻有何用。”所以最后冷清秋还是冲出家庭牢笼、携子出走。

受过新思想教育、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冷清秋,追求独立自主,追求纯真美好的爱情,追求幸福的婚姻,处处体现出一种现代的美,不但如此,她还有着出众的才华,她的才气在她追求幸福中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用张恨水的话说,她是“才纳古今”,凭借才气,征服了金燕西的姐姐们,使她们力促冷、金二人的婚姻;凭借才气,才得到了金燕西父亲的认可;凭借才气,冷清秋获得了金府上上下下的认可;贫民出身的她终于幸福地嫁入了豪门金府。然而不同阶层的两个人,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激情过后的平静生活,使冷清秋追求到的幸福婚姻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当她终于看清楚金燕西喜新厌旧、见一个爱一个的少爷本性时,知道昔日的爱情在他们之间已荡然无存,她决心不再维系这段失去感情的婚姻,不再忍受丈夫的压迫,她依然选择了放弃,坚信不靠金家自己也一样能活下去,因此她义无反顾地提出离婚,离家出走。这样的举动具有娜拉的勇气,是一种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意识在当时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她如果能和其他女人一样,顺从于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对丈夫花天酒地的寄生虫式的生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概也就能守住这桩婚姻了。然而冷清秋追求的是幸福浪漫的婚姻,不是这种无爱的婚姻,她毅然决然地放弃,这就是她的反抗方式。她的反抗婚姻的意识来自对金燕西的绝望,来自爱情幻想的破灭,她抛开所有的身外之物,与金燕西乃至金家断绝往来、闭守小楼,终日与佛书为伴,从此过上了艰难但人格独立、生活自立的隐居生活。冷清秋在追求幸福中的反抗是勇敢的,但出走后的她并没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沦落到卖字画的地步,不得不让人喟叹。张恨水在作品的结尾并没有为清秋明确指明一条正确光明的道路,他曾说:“在冷清秋身上,虽可以找到一些奋斗精神之处,并不够热烈。这在我当时为文的时候,我就考虑到的。但受着故事的限制,我没有写那种超现实的事。在《金粉世家》时代,那些男女,除了吃喝穿逛之外,你说他会具有现在青年的思想,那是不可想象的。”而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以来,女性出路问题越来越成为文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不管是贫苦的普通女性,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的人生始终充满迷茫与悲哀、辛酸与苦难,找不到生活的出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爱姑、子君如此,丁玲、曹禹等左翼作家笔下的女性也是如此。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它却没有为主人公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只是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虚伪的封建礼教。而在《金粉世家》中,作者却通过冷清秋个人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现实生活的罪恶,因为金燕西的堕落和薄幸决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的必然产物,清秋的作茧自缚也曲折地控诉了封建精神枷锁对人们的桎梏。聪明、善良、温柔而美丽,恰似清秋季节一朵冷艳白菊花的女主人公清秋的形象使人爱怜,她的痛苦、辛酸和无尽的悔恨,催人泪下,由此激起人们对贵族世家、纨绔子弟的憎恶。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清秋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同时,我们也在作品中看到了一丝隐约的光芒:妇女必须在经济上独立,寻求人格自由,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这在当时社会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冷清秋是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新女性,又有着卓越的才华学识,还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的道德品格,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凡完美的女子,然而身处兵荒马乱、尔虞我诈的乱世,冷清秋这样一位可爱的女子,也难于逃脱悲剧的命运。冷清秋这一人物代表了张恨水“消极避世,与世无争”的“天命观”。尽管冷清秋是勇敢的,但思想也存在着局限性。她接受过新式教育,但也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在其充满矛盾思想的冲突中,冷清秋的悲剧是必然的。她的悲剧才使这一典型人物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

下载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金粉世家》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及其男权社会下的悲剧命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