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曲电影片《祥林嫂》(越剧)1978年
戏曲电影片《祥林嫂》(越剧)1978年
戏曲电影片
《祥林嫂》(越剧)1978年
剧情介绍:
祥林嫂是个受尽封建贵族压迫的农村妇女。祥林死后,祥林嫂为了躲避厄运到鲁家帮佣。债主又将她抢到山里,强迫与贺老六成亲。数年后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祥林嫂被迫又回到鲁家。鲁家嫌她嫁过两个男人,对她百般岐视和压制,使祥林嫂受尽了凌辱和折磨。为了改变命运,她花了两年的血汗工钱给土地捐了条门槛,但随之而来仍是种种不幸,最后被赶出鲁府。她悲愤至极,手执利斧奔向土地庙去砍门槛。祝福之晨,祥林嫂悲惨死在风雪之中。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越剧电影 《祥林嫂》 金采风 袁雪芬 周宝奎1978年 http://
百曲越剧名段赏析009《祥林嫂·听他一番辛酸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630c10100lfeo.html 善良、纯朴、勤劳的祥林嫂,做童养媳来到婆家,谁知熬到并亲仅半年祥林便亡故,她终日操劳,与婆婆及小叔子相依为命;婆婆受生活和重债所压,又虑及为小叔成亲,在卫癞子的怂恿下,想把祥林嫂卖给山里的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得知后不愿为再嫶之妇,遂连夜出逃,来到鲁镇地主鲁四老爷家做帮工,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数月后,祥林嫂在河边淘米时被卫癞子发现,强行将她抢到山里与贺老六成婚;洞房之夜,祥林嫂头撞香案以死抗争,然为人忠厚善良的贺老六一番朴实的话语,却使她既同情又为难……堪称越剧里程碑式的时装剧目《祥林嫂》之所以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除了题材、表演等等之外,唱腔的优美精巧无疑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至少于我来说,每每看这个戏时感到比较压抑,但又不舍其中那些经典的唱段。剧中,袁派唱腔的朴实无华得到了集中的展示(范派虽唱段极少却也传于世),如同此一段“听他一番辛酸话”,不仅唱词写得朴素直白,演唱处理时旋律几乎淡化到了极致,即使越剧唱腔中惯常使用、以展示流派特征的一波三折的拖腔在这段唱中也几乎化为无痕。艺术家们为不同的人物赋予了不同的唱腔特征,祥林嫂的这段唱与全剧的风格无比契合在一起,不炫耀花腔,简约委婉,厚重沉稳,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咬字极为讲究,轻重缓急,蕴情于内。受袁派影响的越剧旦角流派很多,很多人唱过这一段,只是许多演唱听起来很妩媚的感觉,倒是缺了一份淳朴。
唱词:听他一番心酸话/倒叫我有口也难开/有钱人娶亲是平常事/那穷人无钱亲难配/他八十千钱非容易/多少血汗去换来/狠心人得了我的卖身钱/害老六负下了一身债/我恨癞子,怨婆婆/我不应该反将老六来责怪/只见他又是懊恼又是悔/独坐一旁发了呆/倒叫我要死不能死/要归又无家归/要闹又不能闹/要赔又无钱赔/这真是走也难来我留也难啊/进退两难我怎安排(袁雪芬演唱)
《祥林嫂》与袁雪芬
题材取自鲁迅的小说《祝福》,许多剧种都移植过这出戏。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个把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的剧种应该是越剧。那是1946年5月5日,鲁迅逝世10周年,雪声剧团在上海明星大戏院首演,编导是南薇,袁雪芬、范瑞娟(饰牛少爷)、陆锦花(饰贺老六)、张桂凤主演。该演出本由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精髓理解不够,存在一些缺点。十年后的改编本由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整理,洪琛导演,剔除了祥林嫂与牛少爷的情感戏,贺老六改由范瑞娟出演。经过重新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使祥林嫂这个悲剧形象愈发引人深思。通过这个在封建宗法的夫权、族权、神权迫害下的妇女的一生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通过最后她对地狱和灵魂的怀疑,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某种觉醒。同时,全剧再现了时代的生活风貌,富有绍兴乡土气息。
62年的演出增加了“厨房”一折戏,突出刻画是祥林嫂的内心苦楚。刘如曾对音乐做了更贴切的加工。77年,上海越剧院以男女合演的方式重排,史济华扮演贺老六。
该剧情节是这样的: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逼其改嫁以为次子娶媳并应付债主的追讨,祥林嫂不从而逃,留在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帮工。不料没多久就被债主一帮人抢到山里,卖给猎户贺老六为妻。几年后,贺老六患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噬去,无奈,祥林嫂又回到鲁家作佣人。因其两次守寡常被人厌弃,听说捐门槛可以赎罪,祥林嫂不两年的工钱都捐给了土地庙,本以为从此会平安了,但还是不被人容纳以至被赶到街头讨饭流浪。最后,除了倒毙在皑皑雪中,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结果。
祥林嫂的故事除了被越剧搬上舞台之外,几乎在全国各地都以当地的剧种移植演出过,其中以评剧最为驰名,新凤霞、李忆兰、鑫艳玲、谷文月、马淑华的演出都曾轰动一时。在笔者的印象中,十年**刚刚结束之时,到处都是祥林嫂的哀怨声。其中以新凤霞的评剧最为动人心弦,“听那人讲一遍……”让人至今难忘。这个故事,不论是鲁迅的小说,还是白杨主演的电影,尤其是据此改编的戏曲,越剧、评剧、粤剧,直至张火丁移植的一折《绝路问苍天》(京剧)……都是很有感染力的作品。
名声最响的当然是袁雪芬的越剧,也许是剧种与故事的发生地吻合的缘故,使人觉得祥林嫂的越剧版几乎不是在演戏,俨然活生生的生活再现。看越剧电影《祥林嫂》有感 安庆电视台王贝贝剧评杂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0c9ab0100a0mq.html 越剧《祥林嫂》给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妇女孤苦悲惨的人生道路。生活就像与她过不去,不停的把一个又一个的灾难降临在她的身上:幼年被卖到祥林家做童养媳,中年丧夫,正沉浸在痛苦之中时,又被婆婆卖给了猎户贺老六。她不甘心侍从二夫,逃到了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做杂工。生活刚刚平静下来,她又被一帮人抢到了贺老六家,逼迫与其成亲。在抢亲的途中,她欲寻短见,却没有死成。在新婚之夜,她发现贺老六实际上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也是个善良的老实人,也就不再反抗,决心和老六好好的过日子。谁知,新的打击接踵而来;贺老六不幸染上风寒,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带病去山上打猎,不小心摔倒在山上,当时就命玄一线。正在这时,祥林嫂又惊闻阿毛被山中的狼吃了。她四处寻找,在草堆里发现了被狼掏空了腹部的孩子。她痛不欲生,跌跌撞撞的回到家里,只见老六已经咽气了……她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中,在柳妈等人的“教育”下,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个罪孽深重的人,用两年的工钱在庙里捐了一个门槛,希望能够赎清自己的罪孽。即使这样,当祝福的时候,鲁四老爷仍不让她插手干活,并把祥林嫂赶出家门。祥林嫂疯了,祥林嫂死了……她死在自己痛苦的命运下,死在生死轮回的说教里,死在淡漠的人情中,死在封建的制度下…… 祥林嫂令我敬佩,又让我同情。一个弱女子,在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管束下,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得知自己被婆婆卖掉,坚定的逃出家门,并找到了一份工作。她又是很善良的,离开家的那一刻,甚至恋恋不舍。舍不得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亲手把她卖掉的)婆婆和家(徒四壁的破屋。)她也许都没有恨过她的婆婆。当她被人抢去拜堂,她是那么的倔强和顽强,宁愿撞墙而死也不愿屈服。可最终是她的善良占了上风:她发现贺老六是个可怜的苦命人,花去了大把的钱来买亲,欠下了一大笔高利贷,如果她一走了之,那他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因此,她选择了留下。“再次丧夫,失子”,如果换成另一个女人,一定接受不了。可是她活下来了,顽强的活下来了。在鲁镇,即使是柳妈的说教,鲁四老爷把她赶出门去,哪怕外面天寒地冻,她却沿街乞讨,甚至没有栖身之地,她都没有恨过他们,只是反复的念叨着:“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唉,傻祥林嫂哦,你这一辈子受的苦还不够吗?你是被他们逼死的!
封建社会的制度对女人是绝对不公平的,因此祥林嫂会有那么悲惨的命运:被卖做童养媳;买卖婚姻,如果不是这样,祥林嫂即使失去了丈夫,也许也会很幸福。而从封建社会到现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对神灵的膜拜也是超越一切的。包括贫富,贵贱,人性等等。经管祥林嫂为争取自己的幸福做了很多的努力,最终没能逃脱鬼神之说。她竟然相信了自己是克夫克子之命,相信自己这辈子命苦是因为前世作孽,相信自己有两个鬼丈夫,到阎王店要被锯成两半……她欲生不得,求死不能。她毕竟只是一个女人,毕竟只是由肉体组成的,哪怕她的心灵还能接受痛苦和打击,她的身体也不能承受了。所以她死了。
我鄙视鲁镇的所有人。他们冷漠,没有人性。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善人,可是他们做的都是缺德的事。他们瞧不起祥林嫂,厌恶祥林嫂,最后也许痛恨祥林嫂了吧?要不怎么会雪上加霜的赶走这个可怜的女人呢?难道他们连人最起码的怜悯之心也没有吗?其实说到底,这就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格,是具有民族性的,是卑劣的。即使现在,对值得同情的人们惟恐躲之不及的事随处可见。我有时甚至怀疑文明古国这个词的由来。
祥林嫂,一个可怜的女人,做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如果我可以见到她,我会坚定的告诉她:好好的活下
第二篇:越剧《祥林嫂》与《祝福》的比较
越剧《祥林嫂》与《祝福》的比较
《祝福》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婚后生子阿毛。不久,贺老六生病而亡,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遂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然仍被鲁家撵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而越剧《祥林嫂》是对鲁迅先生《祝福》的一个改编。
《祥林嫂》整个故事情节在大体上还是与《祝福》一致的,但是与原著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写作视角的变化。小说《祝福》以主人公“我”的视角来进行描述,从今年过年的时候看到已经与乞丐一样的祥林嫂,感到与“我”印象中的祥林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于是想起了近五年来在她身上所发生一些零碎的事件。而《祥林嫂》则是以祥林嫂为主人公,讲述了她五年前死了丈夫,不肯再嫁而逃出卫家山到了鲁四老爷家做短工,而后却又被嫁给贺老六,之后死了丈夫和儿子又到鲁四老爷家做短工,最终沦为乞丐冻死在风雪中这一连串的事情。简单地说,《祝福》对于祥林嫂是侧面的描写,都是通过“我”、鲁镇上的人对她的故事的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祥林嫂》则直接通过祥林嫂五年来一系列的变化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性格,这样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是情节描写的变化。相较于《祝福》,《祥林嫂》在此基础上对于情节的删减做了很大的改变。如在写到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去世的情节时,原文中是这样叙述的:“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而越剧中却是将丈夫的去世和阿毛被狼叼走放在同一时间,将所有的悲剧集中在一起,这无疑更加剧了人物的悲剧性。在越剧《祥林嫂》中也还有这样的描写:柳妈说是因为祥林嫂嫁过两次人,手不干净而不能碰祭祀器皿,于是劝她去捐一条门槛来赎罪,而好不容易积攒了两年的工钱捐了一条门槛的祥林嫂满心期待的擦起器皿却被鲁四老爷和四婶呵斥,说她根本无法赎罪。在原文中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描写,越剧中的这一情节将地主阶级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是表现形式的变化。《祝福》只是一篇小说,纯文字的表达需要读者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发挥想象来将描写祥林嫂的零碎片段连成整体。而越剧《祥林嫂》中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故事连成整体,并且插入大量祥林嫂的唱词和舞蹈,将她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表现得丰富多彩。戏剧家沈西蒙、漠雁在观看《祥林嫂》之后于1978年在《上海文艺》上也称该剧“在艺术上,她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出好戏。她剧本好、导演好、表演好、音乐好、舞美好。整个演出象一部和谐的乐章,给人的艺术感受是强烈的、深远的。”
最后是剧中人物描写详略的变化。《祝福》和《祥林嫂》都是表现封建礼教对中国人民的迫害。但是在《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和四婶都有大量的语言描写,他们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作者对他们的描写深刻的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压迫;而对祥林嫂进行侧面描写,刻画出一个封建礼教和地主阶级压迫下的悲剧形象。《祥林嫂》则以祥林嫂的言行为主,对其他人物的描写并不如原著中的多,大量通过祥林嫂的唱词、舞蹈来反映她作为一名中国农村妇女受到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从艺术上来说,《祥林嫂》对《祝福》的改编还是比较成功的,该剧较好地体现了鲁迅原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研究鲁迅小说的专家魏金枝在《上海戏剧》1962年第6期上评论说:“越剧《祥林嫂》的改编,因为它有机会吸取电影《祝福》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利用戏曲这一表现形式的特点,从最近这次演出效果看,确乎已经比电影《祝福》更深地体现了原著的主题思想。”演员在戏中的形体动作,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传统的表演身段,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使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第三篇:1古代戏剧欣赏-越剧祥林嫂赏析
[摘 要] 越剧《祥林嫂》是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写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婚后生子阿毛。不久,贺贫病而亡,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最终被鲁家赶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的故事。此片是越剧改革后的代表之作,本文旨在赏析其中的三个片段,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越剧。
[关键词] 祥林嫂;越剧;袁雪芬
越剧《祥林嫂》在1946年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导,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48年被摄成电影,演员是原雪声剧团演出时的原班人马,此片是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本文主要赏析此部越剧电影《祥林嫂》。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
【1】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剧《祥林嫂》是越剧历史上倍受观众欢迎,经久不衰的戏剧,它是越剧改革后璀璨的一部作品。祥林嫂的扮演者是袁雪芬,在当时被誉为“越剧新后”,正是她推动了越剧的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
《祥林嫂》这部越剧电影主要描述了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乡邻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闻知此事,连夜逃离婆家,经人介绍在镇上鲁四老爷家帮佣。数月后的一天,祥林嫂在河埠头淘米,被路过的卫老二发现,伺机用乌篷船将她抢进山里,卖给贫苦农民贺老六为妻。祥林嫂宁死不从,头触桌角寻死,被贺老六救下。祥林嫂见老六朴实忠厚,真诚相待,终于默认了这门亲事。夫妻俩勤劳持家,隔年生下儿子阿毛。不久,贺老六为了还清买祥林嫂时欠下的高利贷,上山打猎,不幸患了伤寒病,无钱医治,终于丧了性命,不料祸不单行,阿毛在门外玩耍时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能重回鲁家帮工。但因她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深为主人所厌恶。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遂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赎“罪孽”。然仍被鲁家撵出,沦为乞丐,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倒毙在风雪之中。
此剧开头一段当祥林嫂偷听得知自己要被卖到贺老六家做媳妇后,关上门对着丈夫的灵牌唱一句“祥林啊”,顿时勾起观众对祥林嫂的怜悯之心,随后祥林嫂唱出了她嫁给祥林后的生活,“双手不停到今朝”“从此苦命无指望”。随后“千苦万难我不怕,怕只怕要我去再醮”等都表现出她的无奈与抵触命运之情,她选择了一死了事,但她立刻消除了这个念头,认为好端端的为何寻死呢,于是她决定出逃,“只有逃,只有逃,宁死不愿去再醮。临去匆匆回头望,依依难舍旧时巢”的幕后合唱更体现出祥林嫂坚定出逃的决心,但又对这个家依依不舍的情怀,她临走时那个回眸满是难舍之情但有夹杂着无奈与痛苦,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令观众感同身受她当时的无奈选择。
这部越剧中我最喜欢的一段便是祥林嫂与贺老六成亲当晚这段男女主人公的对唱。贺老六一声“真是天晓得”,意为“真是天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表现了贺老六确实不知道是怎样一回事,突出了他的老实厚道的性格以及他并非强盗的身份,随后他讲述了自己身世和生活的辛酸以及借债办婚事的全部经过。“每日里翻山越岭起五更,风餐露宿落半夜,日晒雨打山间守,冰天雪地把猎围”讲述了他打猎的艰难日子,这段能够激起观众对其深深的同情,当时的观众大多是平民百姓,他们也有生活的艰辛,也经历过各种磨难,所以贺老六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令观众看到自己不幸的命运。祥林嫂听了贺老六一番辛酸话后,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情感上也得到了宣泄。此时她的反应由厌恶渐渐转移到半信半疑随后转移到同情,她也充当着听众的角色,她的苦难身世与贺老六不相上下,因此其感受更加深刻,她唱到“听他一番心酸话,倒叫我有口也难开。有钱人娶亲是平常事,穷人无钱亲难配。他八十千钱非容易,多少血汗去换来。”这六句话表现了祥林嫂对于贺老六深刻的同情,仿佛贺老六的遭遇就是她自身的遭遇,她苦难的身世使她十分理解与怜悯贺老六的懊恼与沮丧的心情。当唱到“我不应该反将老六来责怪。只见他又是懊恼又是悔”,“这真是走也难来我留也难,进退两难怎安排?”此刻表现了祥林嫂极其矛盾的心理活动,突然她头一阵痛,贺老六便为她斟了一杯水,祥林嫂对他的态度也越显随和,她认识到要责怪怨恨的应该是狠心人而不应是贺老六这样的苦命人,这时祥林嫂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及萌发了新的思考,她决定留下与贺老六一起同甘共苦的生活,“只要双双勤劳做,夫妻定能同甘苦。”此时,剧情达到了高潮,祥林嫂的决定令观众看到了希望也为后文的悲剧情节奠定了基础。
全剧最发人深省的一段是祥林嫂被赶出鲁家后,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夜晚缓慢的走在大街上,风雨飘摇中的一段唱腔,有人说祥林嫂的一生中没有比这个时刻更清醒的时候了,她吃尽了人生的苦难,直到快离开这个世界是才些许明白了这个世界。她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回忆,令观众顿生怜惜之情。在一群小孩的炮竹声响中开始了这段唱词,她迷茫的自言自语说到“过年了,又是一年了„„我在世上活了多少年了?长呀„„”她对着苍天喊出这句话时,神色极其痛苦与无奈,其实祥林嫂并没有很老,但是她经历了太多苦难,度日如年令她觉得自己活了很多很多年,演员袁雪芬在此刻对唱腔的把握也是十分精准到位,令观众切身感受到祥林嫂的痛苦。一句“长呀„„”勾起了祥林嫂的回忆,重新回想自己的人生,从嫁到祥林家开始,随后成为寡妇,再被卖到贺老六家再到贺老六去世、孩子被狼叼走,被鲁家人赶出家门沦落成乞丐。
“我为了赎罪去捐门槛,化去我工钱十二千。人说道天大的罪孽都可赎,却为何我的罪孽仍旧没有轻半点,轻半点?!”此时的祥林嫂看透了她苦情的人生,在鲁家门口踱步问苍天,她唱到“我要告诉去„„我一定要告诉去„„我到哪里告去?我到哪里告诉去啊!”演员袁雪芬的表情唱腔更加突出祥林嫂最终无处道苦无人依靠的命运,苍天没有回应,无法解答祥林嫂的问题,她又低头问人间,同样是无人回应,此刻观者无一不为祥林嫂感到无奈,临终时竟是无人问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终伴唱道“人间也无言,人间也无言,半信半疑难自解,似梦似醒离人间”祥林嫂又饿又冻倒在了雪地里,天上下起了大雪,祥林嫂就这样被冻死了。第二天鲁家人出门送客鲁老爷看到倒在门口的祥林嫂竟嫌弃的说了几句,便走进房门,丝毫没有同情之感,更加升华了祥林嫂苦情的角色。
整部剧中祥林嫂被侮辱、被伤害,然而她并不顺从命运的安排,她在周围的环境里几乎是完全孤立无援的,然而她并未低头,并不软弱,她对于自己悲惨命运的一再反抗、挣扎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她最后被那个旧世界毁灭了,但她渴求新生活,存有希望的生活的形象却是永存的。每个人都有用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权利,然而祥林嫂却始终没有得到这样的权利,最终在封建礼教的剥削中走向了死亡,这无疑是可悲的。
有人说越剧艺术欣赏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宣泄和净化,它特殊在是一种女性与弱者的情感宣泄和净化,这就是越剧艺术欣赏的特殊规律。而《祥林嫂》这部戏切合了越剧的要点,将苦难转化为一种美感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美感是一种凄美,使观者能够从剧中定位自我,从而找到自我。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展现给人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祥林嫂,不愧为当时的“越剧新后”,也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关于越剧的知识,受益匪浅。
第四篇:绍兴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周 霞
一、[教材分析]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 中的第24课。越剧采用嵊州方言演唱,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表演虚实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把这一内容编进地方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2.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3.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越剧有关的资料、的笃鼓、戏服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互动
听唱京剧与越剧选段,引出课题。
(二)分享资料、走近越剧
1.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奇葩”的意思。2.小组合作,共同分享收集的越剧资料。
(三)视听导航、感受越剧
板块一: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小歌班”被称为“的笃班”的原因,感受越剧伴奏的音乐美。板块二:感受越剧的表演艺术美
1.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感受越剧人物扮相的柔美优雅。
2.学唱《碧玉簪》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感受越剧表演唱腔的悠扬动 听。
3.学做小生和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动作的细腻真切。板块三: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
(四)课后延伸、学会探究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更多的同学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三、[试教体会] 舍得,有舍才有得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璀璨”。越剧,带着泥土的芬芳,流水的清音,于1906年诞生在浙江省嵊县。作为越剧之乡的嵊州人,在浙江文化版块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南戏曲奇葩—越剧》这一课。
越剧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初次解读文本时,觉得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的流派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等都非常重要。第一次设计教学预案时,我把内容排得满满当当,面面俱到,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总觉得为学生呈现的越剧知识零散而不具体,粗碎而不系统。课后,一起磨课的老师们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柔和悠长、优美动听,表演唯美细腻、真切动人,极具江南柔美色彩。在你的课堂中,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越剧的艺术魅力,喜欢上越剧就可以了。”
老师们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教学思路也豁然清晰,于是,我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取舍:舍去了繁冗陈杂的越剧知识的讲解,把教学重点落在通过欣赏经典越剧选段,学唱经典越剧选段、学做小生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 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上。再次试教结束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我觉得越剧还是蛮好听的!”“我在嵊州的外婆家也听过戏。”“你下次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参观越剧博物馆啊?”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关注越剧、喜欢上越剧了,这就是我想要得到的效果。
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就是我执教《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最大的收获。
四、[个人简介] 周霞,女,1995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嵊州市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综合实践名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对队课融合多向互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作了许多的研究。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已有十多篇论文、案例获绍兴市、浙江省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次在县市级获一、二等奖。本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小手拉大手,文明平安行”个人先进、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嵊州市优秀班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第五篇:《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越剧的主要流派和著名表演艺术家,感受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2、了解浙江悠久的传统戏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
3、通过收集、交流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交流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越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在哪看过的?你知道我们浙江的最多的剧种是什么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小段的越剧。(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看完之后你觉得跟我们平时唱的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同呢?(预设最主要是比较柔美的,说话也是用唱的、服装也不同)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越剧,一起去简单地研究一下越剧的历史。
二、分享资料
走近越剧
1、请同学打开书,仔细阅读资料,看完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2、反馈:
(1)越剧起源?(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州)(2)越剧在民间被称为什么?(的笃班)
(适时出示图片理解笃鼓以及尺板,说说先进又加入了哪些乐器主要是笛子、扬琴、二胡、琵琶)
(3)越剧为什么会被老百姓喜欢?(越剧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表演细腻真切,充满诗情画意)。
(4)、哪些名演员?经典越剧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红楼梦》、《祥林嫂》)
3、说说你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4、师补充介绍越剧“四柱头”:小生、小旦、老生、小丑,(还有老旦 大面)
5、介绍茅威涛的小资料:
她的扮相俊美、气度非凡;其表演高雅脱俗、潇洒飘逸,表演细腻深刻、含蓄深入、善于创造人物,且能汲取京、昆、川等剧种表演手段,为己所用,融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她的唱腔师承尹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音色圆润、气韵悠扬,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被称为“茅腔”。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茅迷,为之倾倒。大江南北还自发成立“茅迷协会”,出现对越剧演员最广泛的“追星族”。
三、模仿学唱 体验越剧
1、欣赏《十八相送》你也可以边看边学着做一做。
2、学做几个走路的动作
3、重点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安静听一遍(2)边听边学唱(3)跟师念歌词(4)全班齐唱
四、回味越剧
小结结束
越剧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仅次于京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引出“江南戏曲奇葩”。
五、拓展
有兴趣大家可以去一些网站去了解了解,欣赏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