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忠诚于党源自于党的伟大
忠诚于党源自于党的伟大
国际关系学院 李安义
在2008年底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军委主席胡锦涛郑重提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把它概括为五句话:“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价值定位,而是一种价值体系。毫无疑问,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体系构建中,忠诚于党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性的。做一个忠诚于党的新时期的革命军人,这是对人民军队的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尤其是对于我们外交战线、隐蔽战线的军人来说,更是首要的必备的素质。
什么是忠诚?《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忠,敬也,从心。”也就是说,军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并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也不是因为条令条例的约束而产生的被动遵守,更不是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把握、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中国社会美好未来追求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自觉。忠诚于党只有成为我们的一种理性自觉,才能内化为价值认同,固化为稳定的情感归属和持久的责任行为。那么忠诚于党为什么应该成为我们的理性自觉呢?我从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忠诚于党,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人民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党,而不是那个党,就是因为人民相信这个党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会为人民谋福利,正因为这个党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它才能使人民群众服从他的领导、拥护她的政策,忠诚于她。换句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只选择那些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并能更好地为自己谋福利的政党。
清朝中期之后,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然而封建中国却日趋没落。国力衰退、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社会各团体、各党派不断寻找富国强军,救国救民的道路,然而在这诸多的不同的党派团体中,历史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因为人民最终相信只有她真正代表了人们的利益,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一)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如火如荼,要求在现世建造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盛世,很受人民群众的爱戴。所以,“太平军至,争迎之,官军至,皆罢市”。由于“乡民处处助贼(这里指太平军)打仗”,太平军攻城掠地,从广西打到湖南,从湖南打到江苏,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势力波及18个省。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起义军的高级将领们的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开始突现,脱离了将士群众,原来“全是兄弟之辈”的男子,“全是姊妹之群”女子开始被强迫入营当兵、住馆劳动。为自己修建“金碧辉煌”、“侈丽无匹”的王宫,供给自己锦衣玉食,吃喝玩乐。连李鸿章都感叹“然奢纵不伦至于此极,似古之叛逆亦未必尽如是也!”
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是深受人们拥戴的,但是为什么它最终没有逃脱被人们抛弃的命运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们没有跳出历代统治者的思维方式:民是手段,而非目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同志们都知道,在中国历朝的统治者那里,大都推崇“亲民”“利民”“惠民”“安民”的政治主张。但是与这种推崇相关连着的是“德”“得”相通的政治理念,而不是“为政以民”的思想觉悟。这使得所有的统治者们都是从“术”的角度去认识“民本”这一思想的,在他们那里,总是通过“为了人民”,去实现“依靠人民”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更能为自己谋福利者,而人民一次又一次是沦为手段。而中国共产党与太平天国将领完全不同的是,他不仅把人民群众作为手段,更作为目的。我们常说,1921年,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正是因为他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正是因为他不只是把人们群众当作手段,更把人民群众当作目的,所以他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自己行动的方针指南,不仅是在执政前,更是在执政以后。
(二)百日维新给我们的启示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变法自强,进行了一次壮烈的百日维新运动,经过103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回顾一下维新变法的内容: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我们应该知道,它的任何一项措施都是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的,但是为什么短短103天就失败了呢?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它没有得到一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他没的抓住最强大的顾客群。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强大的上层官僚反对,坚实的下层群众不了解不支持,纯粹靠几个下层官僚地主、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努力是无法站稳历史的舞台的。他不仅“为了群众”没有做到,甚至连“依靠群众”也没有做到。
百日维新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点:一个政党、一个团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与他所掌握的社会力量成正比的。历史的发展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一个党派要想左右历史的发展,必须要掌握社会上绝对优势的力量。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不断地寻求更大多数人价值认同的过程,正是这种越来越多的群体的认同,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成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
(三)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孙中山之后的中国国民党,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我想我们在这里就不必要再说了。连那个美国人琼•切斯诺都知道“它的权力是建立在保守的管理人阶级和亲西方的企业家阶级的联盟基础之上”的。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政党,最有实力的政党,那样的财大气粗,那样的目空一切,不顾人民死活,但是在49年之后溃逃台湾。为什么?因为它遇到了共产党--一个更能赢得更多数人支持的党。
27年之后被国民党不断妖魔化了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赶不尽杀不绝,而且不断地壮大,由长征之后的红军3万人,党员4万人,发展到1940年的八路军50万、党员80万。为什么?那是因为人们群众在现实中发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为了保护党员、为了保护八路军,宁愿牺牲自己生命,宁愿牺牲全村人民的生命。
1946年,国民党部队430万,共产党部队127万,一边是飞机大炮坦克、一边是小米加步枪,共产党越打越多,国民党越打越少,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220万,解放军400万,为什么?纯粹是战略或战术上的问题吗?我看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问题吧!由于人民群众认为共产党是可以信赖的,解放军是可以信赖的,她是为咱们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所以他们会用“小推车”来帮助解放军去对抗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四)党的执政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但是,一个党是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仅仅从他在执政之前的行为是很难判定的,关键在夺取政权之后。今年是我们建国60周年,回顾我们党执政的60年,你会发现我们党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首先,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上。在对待党群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一以贯之地坚持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理念与中国古代统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其次,体现在无数的党员模范实际工作中。党的宗旨是需要靠党员的实际工作去践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内都涌现在许许多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典范,真正地做到了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宗旨,如大家都知道的焦裕禄、雷锋、孔繁森、任长霞等等,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行为,去实现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再次,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富强,人们富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一下新中国的建设历史,你会发现,我们党的任何一项举措,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出台的。面对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总路线;为了纠正一五计划造成的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强调了农业发展的急迫性;为了让农民群众吃饱肚子,我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纠正领导干部的特殊化现象我们党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二元化问题,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全民的根本利益。
二、忠诚于党,是因为党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一个政党,仅拥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不足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忠诚的,他必须有一种能力,一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品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的服务水平,集中地反映在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勇气与能力上。正是正确的思想路线引领我们党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胜利。
(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问题、把握规律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一词,大家都知道是东汉史学家班固首先使用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长沙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院训,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受到这一院训的影响。1938年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给实事求是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性定义。1945年,“实事求是”确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作为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同时还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它对党的品质上有较高的要求。他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利益或价值倾向,以使他在对事实的判断、对本质的把握上不会发生指廘为马的错误,不会发生主观主义的错误,从而对事实做出一个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另一方面、它对我们党执政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他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认知事物的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辩证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制定出更好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去指导实践。实事求是不是简单的说教,我们党为了能够使自己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做了许多制度上的安排,譬如,集体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等等,这都是为了能使我们党做到分析正确、决策科学。
(二)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错误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如三十年代的肃反运动、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有人以此说事,以此来说明我们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政党,他也有着历史的遗憾的。
这种认识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可以有完美的理想,我们期望有一个永不犯错误的政党,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承认,错误总是难免的。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的时候曾经说过:“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 这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问题的关键不是会不会犯错误,而是如何对待所犯过的错误。回顾历史,我们又会发现,我们党是一个勇于承认自己所犯错误的党,他绝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并能及进改正自己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一种,党内思想斗争的方式。即通过思想的交锋,完成对现实的批判,对错误的纠正。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回顾与反思的方式完成的,并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历史的批判。最突出的表现是1981年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们28年的革命历史与30年的建设历史中的各项重大工作做了客观地分析与评价,承认了在国情认识上的主观主义的错误,承认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承认了经济建设上的急躁冒进错误,并对其进行了反思与修正,真正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我们的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解剖自己、反思自己并改正自己的党。这样的党不应该值得我们信任吗?
(三)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不断地进行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党的目的,反思自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人的思维必须要不断地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才能使认知与实践相符合,才能提出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进步的理论,这就是理论创新。一个不能适时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是不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的,必然被历史所淘汰。所以我们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历史,就是一个善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坚决地抵制那种不顾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推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十年“文革”后的邓小平理论,更是彻底否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反思自己,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开始重新反思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要求重新认识“发展”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弃GDP崇拜,改变不平衡发展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回顾党的思想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党的理论是不断创新的,他绝不会抱残守缺,绝不会一成不变,他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自己,使自己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拥有这种品质的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信任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能力,一种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能力。
三、忠诚于党,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了党的正确与伟大
忠诚于党,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自觉。而理性要求这种忠诚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基础之上的,但是最科学的论证方式不是靠理论的推演,而是靠实践的检验。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党,这一判断不是一种理想状态,而是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实的历史结论。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党的伟大与正确
大家知道,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的历史阶段,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冲破了生产关系的束缚,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现实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建立在这种逻辑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可是建立在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础之上的。由于战争的破坏作用,生产力水平不升反降;由于国民党的掠夺,社会资产大量流失。建国之后的中国经济,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极为混乱。更为严重的是投机商人,混水摸鱼、使中国经济雪上加霜,人为制造了“银元风潮”、“粮棉危机”。针对当时混乱情况,有人说“共产党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正是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党制定政策、稳定物价、统一财政。49年到52年,三年经济恢复,奠定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基础,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随后制定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实施了一五计划,从53年到57年短短5年不到,粮食产量增加了46.8%,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60%,建成大中型项目500多个,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极大提振了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
由于对形势的过于乐观的估计,我们的党在50年代的后期犯了主观主义与急躁冒进的错误,直接导致了59年60年61年三年的经济大萧条,极度的乐观受到打击之后产生了极端的悲观认识,60年代初,毛泽东又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归入“过渡时期”,认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说这个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间。由于这种悲观的认识,导致了我们又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之后,痛定思痛,我们党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1978-2007年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4%,中国同期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8%,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2.8倍,是美国的3.2倍。1978年一年的GDP在2007年只用6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要知道中国经济取得的长期的高速发展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这可以从周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感受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19年,年均增速9.2%;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20年,年均增速9.9%;香港经济高速增长21年,年均增速8.7%;台湾经济高速增长26年,年均增速9.5%;韩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年均增速8.5%。大家更应该知道,我们30年的9.8%的高速增长,可是在一个占地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多的超级大国上发生的。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2.5亿,占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到2007年减少到1300万,只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世界银行说: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人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活得越来越滋润了,由温饱而营养、由营养而健康,在2007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786元中,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食品的消费。其它钱呢,冰箱、彩电、洗衣机、汽车、电脑、度假、旅游。三十年前,这些东西是可以想象的吗?生于70年代以前的人肯定都应该知道,70年代人们最伟大的理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不用愁、点灯不用油”。所以说,变化是比较出来的。
中国30年的努力,改变了自己。同时也改变了世界。2003年到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为世界GDP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13.8%,仅次于美国的19.8%。在2007年开始的波及世界的金融风暴的冲击中,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避风港,有统计表明,中国200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达到22%。更有甚者估计,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50%。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极大增强。有报导说,英国首相布朗带领内阁集体学习“十七大报告”,希望找出解决英国社会问题的对策,印度总理辛格呼吁要“人人捧读”温总理讲话,《韩国每日经济》强调韩国要虚心向中国学习。这一切都说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大家知道,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史在70年代之后就不断地走向低谷,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89年之后,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和平演变的道路。所以在1989年,美籍日本人弗兰西斯·福山就曾断言,说他正亲眼目睹“历史的终结: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结。”但是大家对比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对比一下当今世界对中国的态度,可以知道,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社会主义在九十年代之后并不是在逐渐走向没落,而是在逐渐走向新生。它正在完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已经被证实。(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新世纪所突现出来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在这里我有三点需要提醒大家:
第一点,问题就是问题,它不是目标,它不是我们党所追求的东西。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政策选择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利弊权衡的过程。我们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目的是为了先富带后富;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因为它更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更能有利于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率先对东部地区进行政策优惠,改革开放,为的是能更好地实现第二个大局。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政策,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仅仅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作用。
第二点,问题在不断地被解决。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党同样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断地出台各种政策来积极地解决各种问题,以阻止问题的严重化。如八十年代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解决环境问题、九十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如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各种改革,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在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敏感时期,我们党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重新进行一次思想革命,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样是为了解决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三点,新问题还会不断地出现。社会建设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对于身边的人,我们讲不能求全责备,对待社会主现实,我们也不应该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去看它。没有问题的社会只存在于天堂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当所有问题被解决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里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总是感觉生活里悲剧的一面。这种状态正如约瑟夫·坎贝尔说的,“爬到梯子顶上,才发现梯子靠错了墙。”为什么我们总是发现自己错了,就是因为当一种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我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需要与现实永远存在着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佛教选择的方法是消灭欲望,而共产党人选择的方法是改变现实。事实上,我们正是按照我们的需要去改变现实,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而不是越来越远。
问题的存在是常态的,但是问题并不是实践的全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解决好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它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先实现一个全民的全面的小康,然后再迈向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不仅仅因为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主要的是因为她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不只是理论上论证,更是近百年社会实践的历史结论。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只有真正认识党的伟大,把忠诚于党内化为自己的理性自觉,才能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找准人生的坐标,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下一篇: 廖玲浦: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第二篇:忠诚于党
忠诚于党
——二谈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忠诚是军人最可贵的品格。忠诚于谁和如何实践这种忠诚,在不同的军队差异很大。胡主席把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我军官兵的政治本色。
我军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忠诚于党,是人民军队最重要的政治要求和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也是我军官兵最高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我军创建之初,就规定了与党的要求相一致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忠诚于党的观念已经融入军队的血脉,成为广大官兵的精神支撑。人民军队的历史,就是忠诚于党、献身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忠诚于党的优良传统面临着新的考验。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军作为西化、分化的重点,想方设法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改变我军的性质。因此,强调忠诚于党,显得尤其紧迫而重要。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的军队要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这四个方面是统一的,核心是“忠于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社会主义。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把握了这一条,就把握了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忠诚于党,对于革命军人的成长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忠诚是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它可以提升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纵观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还是和平时期的雷锋、苏宁、李向群,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思想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的光芒。实践证明,忠诚于党,才能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忠诚于党,才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忠诚于党,才能自觉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始终保持官兵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必须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深入地抓好军魂教育,切实打牢官兵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必须坚持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使官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这既是忠诚于党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忠诚于党的根本途径。
第三篇:忠诚于党
胡锦涛主席关于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强化全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精神支柱提供了基本遵循。胡主席把“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提出来加以强调,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根本政治属性,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最高政治要求,是全军官兵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的最首要、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大力培育和努力践行“忠诚于党”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要求,始终成为党和人民高度信赖的重要力量。
一、“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因素
“忠诚于党”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居于首要位置,这是由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
忠诚,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可贵因素和军人全部价值的基本前提。忠诚,即心存一志、不怀二心、始终如
一、决不移易。忠诚,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始终被人们看做是最基本的道德遵循。从屈原情系故国魂洒汨罗,到岳飞精忠报国矢志不移;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千古绝唱,到邓世昌甲午海战勇撞敌舰的慷慨悲壮,无不折射出中华儿女忠诚品质的熠熠光辉。“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忠诚,更是所有军队和军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一支军队如果不忠诚于其所归属的阶级和政党,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军人如果没有忠诚的品格和行为,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所有军队无一不把忠诚作为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要求。但必须指出,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对于那些旧军队来说,忠诚的意义是极为有限甚至是错误的,它在本质上是“忠诚”于少数人的利益,服务于少数人的统治;对军人“忠诚”的要求也是极为狭隘的,官兵往往身披“愚忠”的沉重枷锁而成为统治者驱使的工具,以至失掉人格尊严。只有无产阶级军队和革命军人,其忠诚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是忠诚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最为合理的价值追求。
“忠诚于党”是人民军队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和革命军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带领人民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我们党从历史的经验特别是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逐步认识到了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亲手缔造和领导了自己的军队,明确规定了我军是党的执行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一根本政治属性,确立了党指挥枪这一根本建军原则,并通过在军队中建立起党的各级组织和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旧中国历史上各式各样的军队,在封建帝王手里都是维护封建“家天下”统治的家丁,在军阀手里都是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工具,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真正成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对于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来说,忠诚最为根本的就是对党的忠诚。这既是我军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也是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是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须臾不可偏移的基本价值准则。
“忠诚于党”贯穿于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全部历程和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的全部实践。我军80多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人民军队听党指挥、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历史。我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英雄军队,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体现到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中,就是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忠诚之心,就是“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自觉行为。可以说,忠诚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纵观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无数英模人物,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还是和平时期的雷锋、苏宁、李向群,他们的事迹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的光芒。近些年来,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的实践中,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和危险,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广大官兵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忠诚于党,广大官兵才能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才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才能自觉履行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有着鲜明的时代要求
任何一个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和要求。
“忠诚于党”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体现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党的领导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革命军人忠诚于党,首先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思想理论和纲领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的可靠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影响官兵思想,改变我军性质。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一切削弱和破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错误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这是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最高的政治纪律,也是忠诚于党的根本性要求。
坚持“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长期以来,我们党为维护和实现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进行了不懈奋斗,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国人民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深切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富中国、强中国、发展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都不可能得到实现。我们党是执政党,并要长期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从这个意义上讲,忠诚于党,内在地包含着忠诚于党所代表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诚于党所服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忠诚于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全国各族人民,是忠诚于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满腔热忱地报效国家和民族。
三、在履行使命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忠诚于党”既是革命军人恒久不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更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性要求,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全体官兵必须在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岗位和生动实践中,强化信仰,砥砺意志,牢固确立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把“忠诚于党”建立在知党、爱党、信党的理性基础上,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是建立在高度理性自觉基础上的,对党的科学理论的高度认同,对党的奋斗成就的由衷赞许,对党的正确领导的充分信赖,是这一忠诚的根本依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指针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也是当代革命军人知党、爱党、信党的源头活水和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忠诚于党,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的坚定信赖,切实打牢忠诚于党的思想政治基础。
把“忠诚于党”体现在立足本职岗位、履行职责使命上,努力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要靠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来体现、衡量和检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这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履行基本职能的时代要求。人民军队忠诚于党,从根本上体现为能不能有效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革命军人忠诚于党,从根本上体现为是否具备履行使命的能力素质,能否完成好各项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平时担负着参加经济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进行战备执勤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等重要任务,战时要参战支前、配合主力部队赢得胜利。在信息化局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这就要求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进一步认清职责使命,把忠诚于党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爱岗敬业、提高素质、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努力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
把“忠诚于党”落实到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上,自觉服从党组织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我们党是由7000多万党员、几百万个党组织结合成的统一整体,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是党有力量的根本保证。军队各级党组织是所属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是带领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事业能不能成功,军队建设能不能搞好、任务能不能完成,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对于革命军人来说,忠诚于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绝对服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挥,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当前,国际政治斗争形势十分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宣扬各种错误观点、散布各种谣言,千方百计地妄图抹黑党的形象、抵毁党的影响、削弱党的领导。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对维护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兵预备役人数众多、岗位繁杂、思想活跃,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也容易受到侵蚀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不听信和传播各种政治谣言,不参加各种非法的政治组织,不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自觉接受军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双重领导,带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始终成为党和人民可靠的武装力量。
第四篇:忠诚于党
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 忠诚于党 献身使命 崇高荣誉
一、忠诚于党是传统忠诚的升华
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要理解忠诚于党,必须弄清什么是忠诚。忠诚,即忠贞诚实,一般是指对特定对象矢志不移、尽心竭力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从道德品格上看,它表现了道德的纯洁性,尽心竭力,不怀二心;从价值追求上看,它表现了价值追求的坚定性,矢志不移,没有摇摆。
忠诚作为军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是由军队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一定阶级、政治集团、国家服务的工具或手段,这就决定了军队、军人必须忠诚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和国家。政党是阶级的政治代表,所以军队、军人必须忠诚于一定的政党。其次,军队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所以,古往今来,凡军队都特别强调服从。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是忠诚的表现之一。当然,服从不等于盲从,盲从就是愚忠了。军队的这种服从观念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长期深扎于军队之中,久而久之,便成为军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忠诚,作为军人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源远流长。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强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所以,他认为对士兵要“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在西方,古罗马统帅恺撒强调,军队要忠诚地“随着他的意志走”。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盛誉军人,对自己信念的忠诚与坚持,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但是,历史上一切旧军队所崇尚的忠诚,无不深深地打上统治阶级的烙印。在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节、义”这四个道德规范,“忠”列其首,对忠诚这一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中国封建统治者极力褒扬军人的忠诚,就是要军人无条件地忠于封建帝王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忠于皇帝,忠于朝廷。所谓的“忠君”情结,往往成为他们的思想枷锁,酿成一幕幕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愚忠”悲剧。
资产阶级鞭挞了“忠君”观念,提出军人要“忠于宪法和国家”。资产阶级军人在就任新职,执行重大任务,从事重大行动时,常常要宣誓效忠宪法,效忠政府。从忠君,忠于个人到忠于宪法和国家,这是一大进步。它避免了军队成为个人的工具,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保护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的宪法和国家,都是代表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他们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代表全体国民为名义,既鼓舞军人在打击封建势力中英勇作战,又蒙蔽军人为他们镇压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卖命。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资产阶级所讲的忠诚也是一种“愚忠”,不过它比封建社会的“愚忠”更隐蔽,更带有欺骗性而已。
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政党不需要对自己的阶级属性、政治任务和革命目的作任何隐瞒,这就使得无产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把忠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目标作为对全体官兵更自觉、更彻底的政治要求、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提了出来。所谓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指革命军人对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尽心竭力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缔造的,她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地中国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之魂
在胡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中,五项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之魂、热爱人民是革命军人之本、报效国家是革命军人之责、献身使命是革命军人天职、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美德。那么,为什么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之魂?
1.忠诚于党决定了革命军人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找到了翻身解放、富强幸福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伟大事业。
2.忠诚于党决定了革命军人人生态度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以其性质的先进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宗旨的高尚性,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现实美好性,将自身熔铸成胸襟宏大、立党为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乐观向上、不怕牺牲、生机勃发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政治集团,并以此光辉精神哺育了无数英雄模范,感染和促进了全民族优秀精神风貌的形成。
3.忠诚于党决定了革命军人思想品德的高尚性。忠诚于党是我们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追求的最高准则,也是我们政治合格的首要标志,它对升华革命军人的思想品德境界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还是和平时期的雷锋、李向群、苏宁等垂范社会的时代标兵,他们的事迹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的光芒。
三、忠诚于党重在坚信,贵在行动
1.坚信于党,才能忠诚于党。要忠诚于党,必须坚信于党。如果对党不坚信,怎么能忠诚于党呢?要做到坚信于党,主要地是正确地、历史地、现实地、全面地、辨证地看待党的功绩和过失,以及党内存在的个别腐败现象。
第一,党的伟大历史功绩,无可辩驳地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难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得解放,民族获独立,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救亡任务,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功绩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1949年到1956年,党成功领导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运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这一伟大功绩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1978年到今天,党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这一伟大功绩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
第二,正确看待党的失误和党内的腐败现象。我们不否认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有失误。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党就有过三次较大的失误:一次是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造成的浮夸风;一次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对这些失误我们怎样看待。首先,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一个党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这些失误与党的功绩相比,毕竟是支流,是第二位的,而党的功绩是主流,是第一位的。
2.军魂在心,才能听从于党。坚信于党,就要军魂在心,不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宣扬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谬论所惑,坚定立场,听党指挥。首先,军魂在心,就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敬业精业,才能报效于党。坚信于党、忠诚于党、听党指挥不是光口头上讲讲的,她是做出来的,忠诚于党,贵在行动。要把忠诚于党落到实处,就要勤奋学习,克服就业无后顾之忧,从而不求进取的思想,把专业学深学透;注重全面发展,为使自己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忠诚于党
《忠诚于党》读后感之演讲稿
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首先,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讲台上,为大家发表一点我对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认识,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忠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忠,崇敬、恪守的意思;诚,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意思;忠诚,即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体现为个体对组织义务的崇敬与恪守、对组织目标的坚定的一种人生信仰,它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对于我们军人而言,忠诚,不言而喻,“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就是天职,简而言之,就是要——忠诚于党!
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国防的赤胆忠诚,就不会热爱军人这个行业;没有忠诚,就不会为 “人民军队”的光荣称号而奋斗不止,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因此,忠诚,是我们人民军队的精髓所在;忠诚,是支撑着我们人民军队的脊梁。在胡主席提出的二十字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里,“忠诚于党”是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忠诚是前提。这就指出,忠诚于党,是对革命军人的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它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之处。
作为一名由共产党缔造的解放军军人,对党忠诚是应深深烙在我们心灵深处。要是现在还对这个问题有所怀疑,那么,他就根本不配坐在这个教室里!
是啊,忠诚是人民军队躯体中永不泯灭的钙质,是她撑起了我军千秋不倒的坚强脊梁。一只军队是需要一种精神的,没有精神支柱的军队,是一个颓废的军队、软弱的军队!唯有这矢志不渝的忠诚,才是我们人民军队不倒的旗、不断的根、不灭的魂!
我军这样的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同志还有很多,像都以革命军人的牺牲精神和献身国防的高尚情怀,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岗位上做出了令人敬佩的成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着可贵的精神。
这一年来,作为一名战士,我深深感受到,虽然都甘于淡泊,却能以春蚕吐丝般的精神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任何时候都恪守职责。虽然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战士,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让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成为激励后人的楷模。他们把理想写在军旗上,把汗水洒在岗位上,在那大山深处里万里畅通的神经上,绽放出人生永恒的绚烂。探寻前辈们成长和荣誉的背后,既包含着个人的努力,更凝结着党的亲切关怀与精心培养,更表现出官兵对党的无比忠诚之情!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对军队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党忠诚!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绝不叛党,用党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在制度原则上、信仰追求上、行为取向上,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为党的理想而奋斗,自觉服从和维护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确保政令军令的畅通,始终做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革命军人心像党、党叫干啥就干啥,用青春和热血来忠实履行职能,甘愿牺牲奉献,保家卫国、抢险救灾、支援国家建设,自觉践行对党的无比忠诚!
正因为,有了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站在一起,与党同心同德,一切行动
听党指挥,代代传承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险阻,才经受住了军事斗争、政治**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始终保持了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才有了祖国人民今天的安居乐业,才有了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才有了海外侨胞今天的尊严,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富强!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我们尊敬的党和人民做下保证——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