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

时间:2019-05-14 16:2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

谈十二五规划的特点

于去年10月份,我们国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通过研读十二五规划建议,我们便不难会意识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发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国现在这种状态,十二五规划建议担出指导性的建议。“十二五”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式 ”。这也就是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的最大的特点。那么在这五年内,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基调,在“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

方式在世界情况、国家情况和社会情况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可以很明确地说,‘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并贯穿到经济 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

“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增加了两项内容,即第二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第九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将这两方面单独立项并上升为主体国家战略层面。

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呢?我认为,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要减少外部需求,而是继续拓展和稳定外部需求的更加开放条件下的扩大内需。“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第一主导战略优先布局。这是“十一五时期”爆发全球金融危机 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同时,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情实际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中国的最大国情是人口众多,一直以来成为我们的一个负担,是劣势。现在中国变劣势为优势,并且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就是看到压

力的同时也看到,13亿人的消费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国家经济内源性发展的强劲的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而且,与农业、现代产业、城市化和城镇化、生态、科教、社会、文化、改革、开放等比较而言,扩大内需是“纲”,其他九项是“目”,纲举则目张。最后,这也是中国参与和影响经济全球化方略的重大调整和转型,即以国内影 响和带动国际,争取主动权,争夺话语权。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文化建设单列并上升为国家主体战略层面,大约也有这样三方面考虑:其一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近年来孔子学院在全球以及国学在国内社会“热”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其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和人民幸福指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相应迅速增加和 扩大了。其三是文化经济尤其是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不单单是工业的发达,还要文化的发达。要知道国与国之间软实力的较量亦是不容小觑。文化的外来入侵,后果依然很严重。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要把自已的文化发扬光大,推动文化的大繁荣。

“十二五”规划的第三个特点是:将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一分为二”分开阐述且排序调后,有着深刻的意味。至少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对改革热点降温、高调降低,以求更加务实,更加自主,这是分开和调后的一个信号暗示。二是把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分开阐述,就是希望减少国外的干涉或渗透,压缩国外利用经济合作筹码干预中国内政的机会空 间。这样的调整也有确实充分的依据,就是中国经济外向度有所收缩,国力增强(如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地位)和国内内需经济崛起,中国有了更多元的更有效的更自主的经济手段和方式可以处理好对外关系。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论文

内容提要:启动重大利益调整改革:十二五”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近日,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始的,尤其是中央决策层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十二五”规划在改革开放30年后继往开来的战略意义就非常强烈地凸显了出来。关键词:十二五

发展

改革开放

经济

按照这个主基调,“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2008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全球第98位,“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方式在世情、国情和社情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可以很明确地说,‘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权威人士具体分析,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

在这个发展战略主导思想下,权威人士认为,“十二五”规划需要完成未来国家发展的六大战略任务。

铸就内需主导的发展动力权威人士首先强调,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和长期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他看来,“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要减少外部需求,而是继续拓展和稳定外部需求的更加开放条件下的扩大内需。”

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制约未来中国发展的巨大瓶颈之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乃至于发展的后劲,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在权威人士看来,“所以必须要统筹考虑,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扭转区域发展不协调,另一个战略规划就是,需要进一步密切各区域经济的利益联系,打破区域的分割,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对此,他介绍说,“十二五”重点就是加大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力度,大幅拉近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现在正在科学规划,构建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目的即是打破行政区划,形成流畅的区域经济体系。

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赢得先机,最根本的依靠是科技,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权威人士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其中的思路是,“技术创新,企业是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于提高原创能力,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对于买回来的技术,要运用国家的特殊优势,集中力量尽快突破,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机制创新,或者说消化吸收再创新,来伸展创新的进程,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

”权威人士指出,在此基础上,我国“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带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是现在全球都在抢占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另外,他认为,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这一优势还要继续保持,“这就需要‘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培育自己的品牌、设计、跨国公司,使制造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缘于我国长期面对大量劳动力就业压力,需要大力发展就业能量巨大的服务业,“过去我们很重视发展产品经济,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在还应当进一步重视服务经济。它可以带动就业和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一些特大城市、中型城市,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已到了可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

社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如何突出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权威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有需要,也有条件,更有能力解决社会事业,“推进社会的改革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会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方向。”

不过,“社会事业的繁荣进步,并不是简单地提高福利水平,而是致力于增强全面发展的能力。”他具体介绍了“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加强社会事业,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现在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应当从群众最需求、最迫切的方面入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领域。”

至于“十二五”规划的扩大开放政策,着重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经济由东向西沿边开放、向西开放。尤其要通过扩大沿边开放,利用好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的优势。

“扩大开放也有一个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要求,应当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逐步从低端向高端转移。”权威人士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现在走出去的资金已经相当丰富了,需要着眼全球战略,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

第三篇:大学生十二五规划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如很多专家和学者所指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供给、需求和供需匹配效率三个方面去分析。从需求方面来看,宏观经济形势无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内容摘要]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 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 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 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第四篇:大学生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

大学生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

近日通过对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学习,感触颇多,现谈谈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

平时的生活中应该积极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党,时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做时代的先锋。经常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二)重点关注民生

从过去党的“十一五”到现在的“十二五”都把民生当做重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国家的是否强盛,和广大的人民大众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改善民生,就能顺应民意,才能调动广大老百姓的积极性来,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现在是不能为此进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我们也时刻关注那些改善民生有关的政策的实施,以便将来能为之尽力。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现在国际间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国家需要那些能让国家在竞争中取得优胜的新生力量,这几要求我们这些被称为“新血液”的大学生,要开拓思维,打开思路。而大学校园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我们要在这个平台上刻苦读书,积极思考,努力创新,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使我们的学习更加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更能够适应日益更新的环境。

(四)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虽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还在校园里,但是我们正在加强自身学习,结合实际,努力扩大知识面,搞好知识积累。学习,是持久的过程,是反复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更加详细地,更加精确地学习。要持之以恒,同时学校也鼓励我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能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去,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为日后走向社会做准备。

(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长大,在受到挫折后不知所措,内心也比较脆弱。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引导,因为将来在社会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不知道如何解决自己的受挫心理,而无法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把挫折当成经验教训,才能让我们在今后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第五篇: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十二五”规划[范文]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亮点分呈。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将改变以往的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向,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发展目标的表述上有两个显著变化标,二是更加关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亮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快增加”一系列的表述都显示“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各地将改变以往的作为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主旋律,迈进了一步。

1.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逻辑起点

《十二五规划建议》另一个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前者谋划科学发展为主题统领五年规划;后者追求民富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

改善民生GDP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向有两个核心议题:。这两大主题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民富国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一是首次未提及,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最大、“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第一次明确强调“民富国强”

GDP,第一次以科学发展),,具有重

的量化指、“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一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的历史意义。首先,追求民富,实现“民富国强”,是科学发展的本质体现之一,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贡献,是历史与现实相一致的呼声。从历史规律与国际经验看,一个民族国家,经过发展,经历民富,走向公民国家,是一个国家由大到强的必然表现;从现实看,民富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石,是转向内需主导模式、发挥内需规模效应的基础。其次,追求民富一致的呼声。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阶段后,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和民间所逐步认知的常识。基于“民富”而形成改革共识时期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

2.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十二五规划建议》令人感受最深的是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新部署,这些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瞩目亮点。无论是指导思想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勾画出一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发展前景。综观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本逻辑: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围绕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扩大内 ,实现“民富国强”在经历过先富与后富的非均衡历史,,也是高层与民间相,具有辩证性的互动关系,,并成为高层,将是未来,体现出这样,是历史演进的必然

成为最绚丽的还以及工作重点

需、扩大消费——为此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因此,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非常及时和重要。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政府为适应这个“客观必然”,开辟一个“民生建设”的新时期。而“民生建设”将反过来扩大国内消费,有助于我国降低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从而引领中国经济走上一个真正健康的发展轨道。

3.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宏伟目标

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浓墨重彩部署和强调改善民生醋茶、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到全面策划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公共服务、公共建设、环境保护等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改革发展,我们党对于“民生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认识。调,在未来五年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走进民富国强新时代的基本任务 ,也是发展的重点。《十二五规划建议》,从仔细盘算广大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实现民富国强的新高度,《十二五规划建议》强提高政府保障能力,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彰显了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代要求。“十二五”时期将加快推进“十一五”末启动的医药卫生、教育体制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住房、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等诸多民生领域的改革。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中之重,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性任务,的需求已经比较容易获得满足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投资消费比例失衡等都阻碍民生的改善。度,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社会公共物品还是供不应求;城,消除失衡现象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让每个公民能更加公平地分享,《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改善民生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下一阶段应该着力去实现共同富裕;现在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这些民生领域的改革将通过攻坚克难的方式和力

下载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关大学生“十二五”规划学习感想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免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

    十二五规划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种下"摇钱树" 十八"金元宝"谁先瓜熟蒂落 机械 受益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积极有序发展信息技......

    十二五规划

    绥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规划的五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科学编制和组......

    十二五规划

    金川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十一五”全县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高“十二五”全县......

    十二五规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浅谈十二五规划

    浅谈“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