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6:1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最终版)》。

第一篇: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最终版)

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

范文舟

 2012-09-26 20:27:15

来源:《政法论丛》2010年第2期

摘要: 变更决定、撤销决定等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简称改变决定)适用率很低,使得我国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一直不高。而改变决定适用率低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裁量权过大,以及改变决定会使复议机关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法律对行政复议及其决定的定性不当。立法应当重新定性行政复议行为及其决定,即从模糊的定性,转变到与司法审查相并列的、当事人可以二中选一的权利救济方法,进而更进一步明确各种改变决定的适用对象,废除复议机关可以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规定,以提高改变决定的适用率。

关键词: 行政复议(行政救济);改变决定;有效性;实效性;司法救济(司法审查)

行政相对人[1]向行政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救济制度)的目的,或欲使后者能够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变更、撤销、或确认违法后责令重作,即作出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简称改变决定),或欲使其作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其他决定。这里的“其他决定”,自然不包括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简称维持决定)。行政相对人的这种愿望是与行政复议法[2]的立法目的[3]是相一致的。而行政复议法的立法目的之实现,不仅要靠其规范的有效性(efficacy)之实现,还要靠其实效性(validity)之落实。而要落实行政复议规范的实效性,就得提高改变决定的适用率。但我国有关行政复议的相关法律规定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改变决定的适用率,从而也降低了行政复议规范的实效性。

欲了解个中原委,得从司法救济(包括我国的行政诉讼)和行政救济(包括我国的行政复议)各自的基本特点和优、劣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谈起。

西方法谚云,“有权利即有救济,有救济才有权利(Ubijus, ibi remidum;Ubi remidum, ibi jus)”。谈到救济,人们自然会想到司法,想到法院。“社会中发生的几乎任何一种矛盾、争议,尽管经过各种各样的决定仍然不能得到解决并蕴含着给政治、社会体系的正统性带来重大冲击的危险时,最终可以被诉讼、审判所吸收或‘中和’。”{1}(P.9)

司法救济之所以如此重要,如此被重视,被认为是公平、公正的象征,首先是因为它的严格的程序性。“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4]“程序的公正合理是自由的内在本质,如果有可能的话,人们宁肯选择通过公正的程序实施一项暴戾的实体法,也不愿意选择通过不公正的程序实施一项较为宽容的实体法。”[5]罗尔斯说,“关键是有一个决定什么结果是正义的独立标准,和一种保证达到这一结果的程序。”[6]其次是因为它的公开性。审判公开是各国司法工作的基本原则。“„„整体而言,公开审判是对廉洁、公正和有效执行司法公正的最佳保证,也是赢得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信心和尊重的最佳方法。”[7]美国法官弗兰克法特云,“司法不仅实际上必须公正,并且在外观上也应该保持公正的形象。”[8]公开就是这种“公正的形式”,也只有公开才能维护这种“公正的形象”。

但是,司法的作用又是有限的,且司法作用的有限性有时候就是由司法自身的特质决定的。人们在对司法救济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之心存疑虑。汉密尔顿说:“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只有判断。”[9]所以,即使在西方国家,所有的纠纷中成为司法诉讼的也只占一小部分,“在现代官僚国家里,行政机关和其他解决争议机关有可能比法院处理更多的请求和纠纷。”{2}(P.24)决定解决纠纷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费用,“司法的正确处理与诉讼费用或者分别地说诉讼的方式、时间的合理平衡仍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2}(P.208)

另外,即使在西方国家,“诉讼也被看做一件坏事,因为其意味着对相关方(首先是争论的双方当事人)将造成一种不可低估的经济和心理压力。”{2}(P.207)

正因为司法救济自身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司法救济以外的救济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行政救济。广义上的行政救济包括行政机关,或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为受到侵害的权益,或法定权益免于受到侵害所提供的所有救济。狭义的行政救济就是行政机关,或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为公民和其他组织遭受公权力(主要是行政权)侵害时,或其法定权益免于受到公权力(主要是行政权)侵害所提供的救济,如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狭义的行政救济,就是行政(对行政权的)审查,是与司法(对行政权的)审查相对应的。各国的行政救济制度都是针对司法救济(包括司法审查)的弱点而设置的,且都与司法救济有着难以分离的关系。

本文之所以要对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的特点作一简要比较,是为司法审查(行政诉讼)和行政审查(行政复议)作比较服务的。因为司法审查[10]是司法救济中的内容,而行政审查属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相对于行政救济的优劣,包括了司法审查相对于行政审查的优劣。有论者对行政复议制度的优势进行了概括:受案范围广、易于接受(指的是行政相对人乐于选择行政复议这一救济途径)、内部优势(指的行政复议机关就是行政机关,可以凭借行政领导的行政命令直接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效率优势(简易、迅速)、专业优势(行政复议能解决专业性、技术性强的案件)、经济优势(不收费)、完善执法(可以及时、迅速纠正执法中的错误){3}(P.49-51)。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却未体现其自身的优势,也不能弥补司法审查(行政诉讼)的不足。

我国立法对行政复议的定性是模糊的。一方面,将其定性为救济行为即行政审查。例如,行政复议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另一方面,似乎又将行政复议定性为具体行政行为,且赋予了其超过一般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超强大效力,其效力的主要对象是复议机关。

行政诉讼法[11]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根据这些规定,似乎可以认为,行政复议被定性为具体行政行为。

法律效力(efficacy)的意思是“法律规范是有约束力的,人们应当像法律规范所规定的那样行为,应当服从和适用法律规范”{4}(P.42)。说一个规范(norm)是有效力的,意指“它对那些其行为由它所调整的人具有‘约束力’”{4}(P.32)。行政复议法规范主要的约束对象是:行政复议机关,复议被申请人和复议申请人。其中,行政复议机关是其效力最主要的约束对象,因为促使其按时受理复议申请,及时作出合法的复议决定是最主要的立法目的。

行政复议法总计四十三条,除了第七章“附则”五个条文(第三十九条至第四十三条)以外[12]的三十八个条文中有二十五条是专门为复议机关或复议机构而设,占近66%。通篇而论,有二十六条是专门为复议机关或复议机构而设,也占全篇四十三个条文之60%以上。这些专门针对复议机关而设的条文之内容只有少数是授权性的(即规定复议机关可以行使的权力),大多数是义务性的(当然,法学界认为权力自身也包含义务之观点亦几乎成为公论)。

我国法律赋予了行政复议行为超强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复议可改变案件的管辖法院。[13]第二,复议可改变行政诉讼的当事人。[14]第三,行政复议及其决定还是一经作出,就立即生效的,远远超出了一般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强度。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在作出之后,尚有停止执行的可能。[15]而行政复议决定一经作出,既无停止执行的可能,亦无推迟生效的例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文简称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自然无效。”之所以“自然无效”,是因为在法院撤销前,它已经生效了,否则就没有“自然无效”可言。该条第二款,“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错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时,应当责令复议机关重新作出复议决定。”与上同理,之所以要责令其重新作出,乃是因为被撤销的复议决定在被撤销之前已经生效了。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一)的规定表明了“谁作为,谁负责”的意味:我维持而没改变你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以仍然由你执行;

(二)的规定表明,一方面我变更了你的具体行政行为,我对我的变更决定负责,所以由我自己执行,另一方面也是认为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已经将具体行政行为“变更”了,即被变更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已经不存在了。总之,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实际上是认为,复议决定一经作出,就无条件地生效了:决定维持的情况下,复议申请人只能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是因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有效的;决定改变的情况下,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是因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被改变而无效了,被已经生效的改变决定代替了。

行政复议的效力不仅超过了一般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而且超过了法院的非最终判决的效力。非最终判决,当事人可以上诉,在上诉期内,判决并不生效。这是各国通例。但行政复议决定一经作出,即已生效,而不论申请人是否向法院起诉。所以,不能将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申请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当作是上诉。因为上诉案件,在上诉人上诉前,判决或裁定是不生效的,而在申请人未提起行政诉讼之前,行政复议决定已经生效了。

由上述可知,相关立法对行政复议的定性是模糊的、混乱的。行政复议与其说被定性为救济行为,还不如说被定性为具体行政行为;不但如此,法律还赋予其比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更为强大的效力。由于其效力强大,且一经作出即生效,所以向法院起诉即为必然。“司法乃最后一道防线”,对申请人所不接受的行政复议决定也就只能依赖司法判决了。可以说,向法院起诉是行政复议效力生命在逻辑上的必然归宿。

但是,笔者认为,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效力的最有力的内容,还应当是对行政复议决定的规定。之所以说这一规定是最有力的,乃是因为,“检验法律制度的最终标准是它做些什么,而不是如何做和由谁去做,换言之,是实体,而不是程序或形式,„„”{5}(P.29)如果最后得不出对被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真正有效力的决定,程序再简便,再科学,也毫无意义可言。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维持决定(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决定(即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决定(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确认(即确认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违法或合法)决定,以及责令重作(即责令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责令返还、责令赔偿等决定。其中,撤销决定、变更决定和确认(违法)决定被“混沌”在一起—笔者称之为“混沌结构”,复议机关可以选择。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七条规定,改变决定包括了行政复议法的“混沌结构”,即第二十八条

(三)所创设的撤销决定、变更决定,以及确认违法并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等决定类型。笔者认为,这个“混沌结构”中的三种复议决定在效力上又可进行区分—三种之中,最能体现行政复议优势的,是变更决定。因为,撤销决定往往会是“一撤了事”,当事人的权益可能还是得不到落实;而责令履行,被责令的对象也有可能会拖拉不办。只有变更决定直接以复议机关所作出的一个新的具体行政行为代替了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正因为可作这样的区分,所以行政机关为了不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就极有可能在这个“混沌结构”中还会进行选择,挑选出对自己最无害的决定。也就是说,在“改变决定”即“混沌结构”与其他种类的决定之间,复议机关可以选择;在“混沌结构”内部,它还可以选择,即复议机关仍然有裁量权。再加上又未规定(事实上也无法规定)该作出改变决定而不作的法律责任,这就给了复议机关该作出而不作出改变决定的极大的可能性;而法律规定作出改变决定的情况下复议机关就是行政诉讼的被告,这使得复议机关不作出改变决定成为了一种必然性。换言之,由于行政复议法自身的漏洞,即法律漏洞的存在,[16]复议机关的选择权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混沌结构”中的三种决定,而是包括法律规定的所有其有权作出的复议决定类型。

行政复议法所设置的决定种类不如行政诉讼法所设置的判决种类清晰,即其针对性不如判决的针对性强。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17]行政诉讼法解释根据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经验,又增加规定了确认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的判决。[18]每一种判决都对应于各自具体的情形,其中变更判决的适用是最狭窄的,受到的限制是最严格的。但我国行政复议法所规定的复议决定中,只有维持决定等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其他各种决定,都不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尤其是其中最能体现复议优势的决定,反而被“混沌”了。

行政复议相对于行政诉讼的优势,即是可以更及时、更快速地发现错误,和更有力地纠正错误。而能体现这一优势的,不是行政复议程序,而是行政复议决定;在诸决定种类中,最能体现行政复议优势的,不是单纯的撤销决定,更不是维持决定,而是改变决定。改变决定,是行政复议制度的“刀刃”。行政诉讼的变更判决的适用对象局限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那是缘于为诉讼(司法)的特点(其本性是判断权),以及司法与行政的关系所制约。行政复议变更则不受此类制约,其对象可以宽泛得多,可以说,能撤销的即可变更,只要有可变更的内容。

但是,现实生活中,复议机关不会也不敢轻易作出改变决定。主要原因就是怕诉。怕诉,是一种普遍心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态度。“当法律规定和根深蒂固的态度及信念之间展开鸿沟时,法律就不能改变人民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冲突的结果会危及社会;至少法律不能促进变化。”{6}(P.241)前文已经说过,即使在西方国家,被诉也是一件坏事。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我国法律将行政复议机关列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反映了其利用怕诉心理加强行政复议效力的深刻用意。怕诉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促使复议机关积极、认真复议的一面,又有使得复议机关不敢作出“引火烧身”的改变决定的一面。而由于对申请人有利的是改变决定,所以对申请人来说,怕诉心理只有有害的一面,而无有利的一面。

复议机关不敢作出改变决定,大大降低了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法律实效“是人们实际上就像根据法律规范规定的应当那样行为而行为,规范实际上被适用和服从”,“所谓实效是人们实际行为的一种特性,„„”法律的实效性是指“人们的实际行为符合法律规范”{4}(P.42)。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行政复议法的主要的约束对象是行政复议机关或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就是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的一种特性。

完全可以认为,改变决定,尤其是其中的变更决定的适用率是行政复议法之实效性的检测表:复议机关在处理复议案件后所作出的变更决定越多(本身没有可变更的内容者除外),在其所作出的复议决定中所占比例(即变更决定的适用率)越高,就表明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越好;所作出的变更决定越少,则表明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越差。而有关统计数据表明,[19]我国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令人担忧。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维持决定每年都占复议决定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改变决定,尤其是变更决定,只有维持决定的大约十分之一。在改变决定中,撤销决定的比例最高,变更决定和责令履行决定的比例都非常低。这自然有各种案件的具体因素,如有些具体行政行为没有可变更的内容,或没有可责令履行的必要。但变更决定、责令履行决定与维持决定的比例相差如此之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很多复议机关为了避免成为被告,明明应当变更的,或应当确认违法后责令履行的,也作出维持决定的缘故。

笔者认为,行政复议的相关制度设置应该鼓励复议机关能够尽可能多作改变决定,尤其是能够多作变更决定。那就不能以“混沌结构”来规定行政复议决定,而应当作出行政诉讼判决式的明确区分,尤其不能将行政复议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而要做到以上两点,那就首先需要对行政复议及其决定重新定性。

立足于前文的分析,应当将复议界定为“效力待定的救济行为”。就是说,如果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以后,申请人提起诉讼(以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为诉讼对象),那么不论复议机关作出的是何种决定,该复议决定都自然无效。如果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以后,申请人不提起诉讼,或者过了法定期限以后,该复议决定生效。如此一来,将复议决定之效力的决定权就赋予了申请人,但这是符合我国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之现有精神的。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复议决定作出以后,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不是被申请人,而是申请人。复议和诉讼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救济方式,选择权的享有者仅仅是行政相对人,即复议申请人。

当复议机关改变了具体行政行为以后,复议申请人仍然到法院去起诉,这一点与复议机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不满意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认为自己的诉求未得到满足。如果说复议机关的变更或撤销决定改变了具体行政行为,那么,维持决定对具体行政行为也是有“贡献”的:它“加固”了具体行政行为;在复议不停止执行[20]的情况下,它直接促进了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进程和进度。从申请人的角度:我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来向你寻求救济,结果你还维持它,我到法院去起诉你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所以,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成为被告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复议机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而成为被告也未尝不可。可是,如果复议机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也成为被告的话,那么,几乎只要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就不可能成为被告了;换言之,行政复议制度就成为了行政主体免于起诉的“保护伞”了,进而言之,行政诉讼制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功能就被空洞化了。如此一来,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就是相冲突的,而非相协调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已经让许多复议机关作出太多的“维持决定”;如果“维持决定”也让他成为被告的话,那么,复议机关就不可能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了;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复议机关也就偃旗息鼓了,行政复议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总之,不论如何,都不应当将行政复议决定作为行政诉讼的对象,都不应该将复议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是“此路”与“彼路”的关系,即“此路”不通走“彼路”。

行政复议(行政救济)相对于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或司法救济)自有其短处,这正是后者存在的必要;复议相对于诉讼亦自有其长处,此乃复议亦不可或缺的原因之所在。立法对行政复议的定性,应当能使复议决定充分体现出行政复议的优势,避免其劣势,做到这一点,才能提高改变决定的适用率,才能提高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

注释:

[1]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系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处于被管理地位上的组织和个人。这是一个学理概念,而非法律概念;法律(如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上用的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本文后面所用“行政主体”一词,主要亦非法律概念,而是法学概念,系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胡健森:《行政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8,第69页。

[2]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4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3]我国行政复议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William.0.Douglas’s comment in Joint Anti-Fascist Refugee comm.v.Mcgrath, The Lawyers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mpany, 1951,p.858.[5]Christopher Osakwe, The Bill of Rights for the criminal defendant in American Law, in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dure, by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2,p.18.]

[6]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p.81.]

[7]Scott v Scott[ 1913 ] AC 417 at463,per Lord Atkinson.]

[8]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Of District of Columbia et al.v.Pollak et al.,343 U.S.451,466-7,72S, Ct, 813,812-3,1952.[9][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年1980版,第391页。

[10]我国学者对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的表述略有不同。有论者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我国的司法审查表述为: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见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重排本,第277页。本文的司法审查即采此意。

[11]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12]“附则”也有一条即第39条是为复议机关所设。

[13]行政诉讼法第17条。

[14]行政诉讼法第25条,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2条。

[15]行政诉讼法第44条。

[16]卡尔·拉伦茨把法律漏洞分为规范漏洞和规整漏洞,前者是指“个别法条的不圆满性”,后者是指“依根本的规整意向,应予规整的问题欠缺适当的规则”。[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50-251页。行政复议法第六章“法律责任”就没有对应当作出改变决定而不作,或应当作出改变决定却故意作出维持决定等的制裁措施,这就是一个“规整漏洞”。关于裁判者“漏洞的填补”权力的论述,参见范文舟:“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关系的法理解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

[17]行政诉讼法第54条。

[18]行政诉讼法解释第53条,第56条,第57条,第58条,第59条,第60条。

[19]1999年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复议机关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9030件,审结26169件,结案率为90%。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14877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5%;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5678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20%;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2083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7%;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义务的案件246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09%;申请人撤回申请的案件4437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5%;其他方式处理的案件1031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2.9%。2000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68957件,审结62693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1%;未审结的6264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已审结案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2748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2%;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11560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8%;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410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6%;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296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5%;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的622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0813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7%;作其他处理的3244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5%。2001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5886件,审结68309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0%;未审结的7577件。占受理总数的10%。己审结案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6682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3.7%;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11248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6.5%;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41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32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5%;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的551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8%;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1700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7.1%;作其他处理的4388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6.4%。与2000年全国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情况相比,2001年行政复议决定的维持率上升了1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计审结行政复议案件62609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1.1%;未审结的6094件,占受理总数的8.9%。已审结案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4900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5.74%;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9287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4.83%。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251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4.02%;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550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88%;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的612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98%;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1049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7.64%;作其他处理的3516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91%。与2001年全国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结果相比,2002年行政复议维持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审结行政复议案件62189件,占受理案件总数68354件的90.98%;未审结的6165件,占受理总数的9.02%。已审结案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4644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5.71%;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9958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6.01%;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2283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3.67%;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406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65%;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的659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06%;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190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9.14%;作其他处理的2334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3.75%。与2002年全国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结果相比,2003年行政复议维持率下降了0.03个百分点,撤销率下降了1.18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审结行政复议案件64953件,占受理案件总数72620件的89.44%;未审结的7667件,占受理总数的10.56%。已审结案件中,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37726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58.08%;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9527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4.67%;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1741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2.68%;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407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63%;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的557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0.86%.申请人撤回申请的11750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8.09%;作其他处理的324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4.99%。与2003年全国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结果相比,2004年行政复议维持率上升了2.37个百分点,撤销率下降了1.34个百分点。以上材料来源于青锋:“中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载《法治论丛》2006年第1期。

[20]行政复议法第21条。

【参考文献】

{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日]小岛武司等:《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汪祖兴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张越:《行政复议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4}[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5}[美]弗里德曼(L.M.Friedman):《法律制度》,李琼英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范文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生。

第二篇:行政复议法

1.单项选择题

《行政复议法》规定,()是复议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办理 复议事项的机构。

A.立法机构B.法制工作机构C.司法机构D.执法机构.答案: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三条)

2、行政机关作出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A.对工作人员小李开除的决定B.对公民王某行政拘留 C.内部调整人员的决定D.对于一起治安案件迟迟未作处理 答案: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一项)3.李某因旷工不服本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他应当()。A.依法提出行政复议B.依法提出申诉

C.依法向法院起诉D.依法向上级主管机关申请撤销.答案: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八条)

4、《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7日B.15日C.30日D.60日

.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九条)

5、《行政复议法》规定,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参加行政复议。

A.申请人B.证人C.第三人D.原告

答案: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三款)6.《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只能是()。A.行政机关B.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C.立法机关D.司法机关 答案:A(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条第四款)7.《行政复议法》规定,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复议。

A.两个中的任一机关B.任何一个机关的上级机关 C.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D.任何一个机关的人民政府 答案: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条

(四))8.《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处理的决定。

A.10B.7C.5D.3 答案: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9.《行政复议法》规定,对于设置行政复议前置条件的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在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内,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3B.7C.10D.15 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九条)

10、《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应当责令其受理。

A.上级行政机关B.上一级行政机关 C.同级人民政府D.同级监察部门

答案:A(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11.《行政复议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

A.暂不执行B.中止执行C.中断执行D.不停止执行 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12.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在()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A.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B.当事人协商认为可以停止执行 C.法律规定停止执行D.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停止执行 答案: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13.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A.1日B.3日C.7日D.10日

.答案: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

14、行政复议时,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A.1日B.3日C.7日D.10日

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15.对复议中被申请人提供的书面答复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申请人、第三人在复议过程中,(),但涉及国家、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除外。

A.经被申请人同意可以查阅B.不可以查阅 C、经复议机关准许可以查阅D.有权查阅 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16.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A.可以B.不可以C.不得自行D.经法院批准可以.答案: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四条)

17、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A.可以B.不可以 C.经复议机关同意可以D.经法院批准可以 答案:A(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五条)1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讼诉被告。

A.该派出机构B.该行政机关 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并参照《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条

(二)19.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内依法处理。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答案: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七条)20、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后,可以按照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A.集体讨论通过B.集体讨论 C.集体研究D.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后

答案:A(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21.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A.甲的上一级行政机关B.乙所在地人民政府 C.甲和乙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D.甲所在地人民政府 答案:AB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条

(四))

22、《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执行。A.一般不停止执行

A.同一的事实和理由B.同一事实 C.同一理由D.新的事实和理由

.答案:A(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23.行政复议申请人在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

A.不能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B.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C.建议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D.进行调解 答案: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九条)

24、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A.10B.15C.30D.60.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

25、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处罚()。

A.暂不执行B.中止执行 C.中断执行D.不停止执行

答案: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行政诉讼法》第 四十四条

/

26、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复议机关应当()。

A.建议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B.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C.决定其履行,但不确定期限D.判决其违 答案: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二条)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A.罢工B.静坐

C.申请行政复议D.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条及《行政诉讼法》第二 条)2.行政复议机关在办理行政复议事项时,可以()。A.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B.对行政处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依法作出行政复议 C.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 D.责成行政机关改变处罚内容

答案:A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三条)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其具体行政行为包含()。

A.警告B.查封、扣押财产 C.行政处分D.应当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而未发放 答案:AB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六条)4.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包括()。

A.有权申请人死亡后其近亲属B.有权申请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C.第三人D.自己认为有必要参加的人.答案:AB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条)

5、《行政复议法》规定,下列人员()可以成为复议申请人。A.被行政处罚人赵某B.被行政处罚人黄某(已经死亡)的妻子 C.被行政处罚人李某的朋友D.被人殴打致伤的杨某 答案:A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条)6.16周岁的冯某因无证销售猪肉,被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获,并作出罚款2000元。当冯某欲提出申请复议时不幸病故,代替冯某提出申请复议的可以是()。

A.法定代理人B.冯某所在村村委 C.冯某哥哥委托的代理人D.冯某哥哥.答案:A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条)

7、《行政复议法》规定,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提出申请。A.书面B.口头C.电子邮件D.书信

答案:AB(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一条)8.李某对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队行政处罚不服,他可以()提出申请复议。A.本级人民政府B.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C.上一级主管部门D.该市兽医主管部门

答案:A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条

(三))9.陈某对甲、乙两个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下列关于复议机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B.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时可以停止执行 C.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时可以停止执行

D.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时可以停止执行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

10、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的情形有()。A.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的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D.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11.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也可以向()调查情况或听取意见。A.有关组织B.申请人C.被申请人D.第三人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二条)

12、对申请人提出查阅材料的申请,除涉及下列()情形外,复议机关不得拒绝。A.国家秘密B.商业秘密C.个人隐私D.被申请人不同意.答案:ABC(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

13、《行政复议法》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http://。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B.适用依据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的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

14、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处理意见。A.维持具体行政行为B.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C.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D.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

15、对行政复议,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A.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B.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D.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由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三条)

三、判断题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均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错(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五条)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已受理的同时也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错(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六条第二款)3.对依法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也可以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错(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六条第一款)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答案:对(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十六条第一款)5.赵某对A市B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处罚不服,但向B县畜牧水产局申请复议时,因种种理由推托,赵某遂向A市畜牧水产局申请复议。()

答案:对(知识点:《行政复议法》第二十条)

第三篇:行政复议法

地点:镇三楼会议室

行政复议法

第一章 总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第二章 行政复议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第四章 行政复议受理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五章 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第六章 法律责任

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法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篇:行政复议法试题

1.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2.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3.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5.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 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

8.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 内部自我纠正错误 的一种监督制度。

9.行政复议在性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行政复议机关内部层级监督,二是事后救济措施。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

11.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12.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13.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决定。14.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 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15.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6.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履行。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18.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消除之日起继 续计算。

19.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 证据。

20.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21.行政复议机关因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的期间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 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22.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法关于期 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23.行政复议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与行政复议法规定不一 致的,以《行政复议法》规定为准。

24.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实行一级复议管辖体制。25.行政复议是以一定范围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处理内容。

26.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

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27.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其共同上一及行政机关 申请行政复议。

28.除涉及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 个人隐私外,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 请人提出的 书面答复及相关材料。

29.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复议申请应书面 告知申请人。30.行政复议决定书 一经送达 即发生法律效力。

31.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32.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复议活动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3.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 行政复议决定书 并加盖印章。34.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我国 复议法。

35、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 为赔偿义务机关,但是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36、行政复议决定书 一经送达 即发生法律效力。

37、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 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1、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A)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十五日内 B.三十日内 C.六十日内 D.三个月内

2、在行政复议过程中,(D)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A.申请人 B.代理人 C.委托人 D.被申请人

3、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A)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法律规定少于该期限的除外。A.六十日 B.三十日 C.二十日 D.七日

4、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C)履行。

A.规定期限 B.限时 C.限期 D.按期

5、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C)申请。A.电子邮件 B.传真 C.口头 D.发短信

6、行政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C)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A.十日 B.七日 C.五日 D.三日

7、(D)是指行政案件经一个复议机关的一次复议后即告终结,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不能再向复议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原复议机关要求复议。A.全面审查原则 B.不适用调解原则 C.书面复议原则 D.一级复议原则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可以 B.不得 C.行政复议机关允许的情况下可以 D.应该

9、某公路管理局2007年1月5日对车主张某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该决定书于2007年1月9日送达张某签收,张某如不服,应在(C)之前申请行政复议。

A.2007年1月20日 B.2007年1月24日 C.2007年3月9日 D.2007年4月9日

10、申请人既不履行复议决定,在(A)内又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则复议决定依法发生法律效力,做出路政处罚决定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1、行政复议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B)的原则。A.适当 B.便民 C.清楚 D.严格

1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复议申请权或者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申请权或者申请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A)。A.二年 B.一年 C.六个月 D.三年

13、对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B)申请行政复议。A.国务院

B.省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 C.省人民政府 D.上一级主管部门

14、第三人应当自接到参加行政复议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书面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不提交的,(A)。A.不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B.予以退回复议申请 C.待提交后重新计算时限 D.应当另行通知提交

15、对已经依照行政复议程序或者行政诉讼程序处理终结的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又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不再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已经受理的,(B)。A.移交有关部门 B.终止行政复议 C.作出维持决定 D.作出撤销决定

16、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B)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30日 B.60日 C.90日 D.1年

17、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B)内依法处理。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8、王某贩卖盗版光碟被文化局查处,罚款1000元。王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复议机关也维持了处罚决定。王某逾期不履行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如何处理?(A)A.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B.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C.由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9、李某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则(D)A.可以暂时终止诉讼 B.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是否准许 C.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终止 D.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20、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送的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C)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A.5日 B.7日 C.10日 D.15日

21、行政复议机关超过法定时限作出复议决定,这是(A)的违法行政的具体表现。A.行政失职B.行政越权C.滥用职权D.手续暇疵

22、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C)情况下,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A.原告申请停止执行 B.被告改变了具体行政行为 C.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D.人民法院依职权裁定停止执行

23、对(C)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行政立法行为 B.行政处分

C.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调解行为

2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下列哪个人民法院管辖?(C)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B.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C.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D.c选项中人民法院共同的上一级法院指定的。

25、行政机关作出下列行为中,(D)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A.对工作人员小李开除的决定 B.对公民王某错误刑事拘留 C.内部调整人员的决定 D.对于一起治安案件迟迟未作处理

26、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A)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A.经复议机关批准 B.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 C.经同级政府批准 D.自己认为有必要

27、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申请再复议(A)A.不能申请再复议

B.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法律另有规定时,可以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C.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时可以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D.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规章另有规定时可以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28、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行政行为的(D)A.合法性

B.真实性

C.适当性

D.合法性和适当性

29、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B)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A.3日 B.5日

C.10日

D.15日

30、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C)。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3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受理的,(A)应当责令其受理。(行政复议法)

A.上级行政机关

B.上一级行政机关

C.同级人民政府

D.同级监察部门

3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C)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处分

D.行政许可

32、下列对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申请表述正确的是(A)。A.应当在5日内审查是否受理

B.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C.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口头告知申请人。

D.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且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将有关复议申请材料发送被申请人。

33、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在(C)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A.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 B.当事人协商认为可以停止执行 C.法律规定停止执行 D.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停止执行

34、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复议机关应当(B)。A.建议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B.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C.决定其履行,但不明确期限 D.判决其违法

35、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C)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和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A.部门规章 B.省政府规章

C.规范性文件 D.省人大决定

36、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A)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A.经说明理由

B.经复议机关批准

C.无须说明理由 D.经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批准

37、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A)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A.民事诉讼法 B.行政诉讼法 C.刑事诉讼法 D.以上选项均不对

1、下列选项中,对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CD)。A.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大于行政复议

B.对不是终局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C.所有的行政复议决定均可通过行政诉讼被判决撤销

D.对于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等处理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对于行政复议申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

A.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 15 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 30 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C.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自复议期满之日起 30 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D.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自复议期满之日起 15 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依法履行下列(ABCD)职责。A.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B.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C.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 D.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4、下列(BC)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A.行政复议机关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5、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下列(BC)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规章规定停止执行的

6、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依法申请复议。A.对行政机关作出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变更、中止决定不服的 C.认为行政机关乱收费的

D.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7、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案件以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为原则,但对于(AC)申请复议的案件,则由原行政机关管辖。A.国务院部门所作决定

B.上一级没有相应主管部门的机关所作决定 C.省级人民政府所作决定 D.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决定

8、下列(ACD)不能成为复议机关。

A.不设立派出工作机构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 B.国务院 C.乡人民政府 D.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9、下列人员(AB)可以成为复议申请人。

A.被行政处罚人赵某 B.被行政处罚人黄某(已经死亡)的妻子 C.被行政处罚人李某的朋友 D.被人殴打致伤的杨某

10、对于行政复议受理,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BD)。A.对于决定受理的行政复议,自申请人邮寄复议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B.对于决定受理的行政复议,自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C.对于决定受理的行政复议,自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D.对于决定受理的行政复议,自复议机关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即为受理

11、行政复议申请人在申请复议时,一并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提出审查申请的,在处理期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CD)。

A.终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B.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C.继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D.终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2、对申请人提出查阅材料的申请,除涉及下列(ABC)情形外,复议机关不得拒绝。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被申请人不同意

13、(ABCD)在我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的,适用我国《行政复议法》。A.我国公民 B.无国籍人 C.外国公民 D.外国组织

14、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AB)。A.不能申请再复议,因为我国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

B.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C.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再申请复议 D.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规章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15、行政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以(BCD)为依据。A.上级行政机关对案件处理的意见 B.地方性法规 C.法律、行政法规

D.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16、审理复议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和复议机关的决定,采用(BD)方式进行。

A.开庭审理 B.书面审查 C.调解 D.复议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方式

17、北京市出租车司机赵某酒后开车去石家庄,撞了田某的车,并将田某打伤。石家庄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在甲区)作出将赵某劳教一年的决定,赵某不服,他此时享有的救济途径有(ABD)。A.经复议决定维持的,向石家庄甲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经复议决定维持的,向赵某在北京住所地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向赵某在北京住所地所在的公安分局申请行政复议 D.向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1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BCD)A.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的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 C.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的 D.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财产流转的强制措施决定的

19、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可以向(CD)申请行政复议。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 B.当地人民法院

C.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 D.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20、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ABCD)的原则。A.公正 B.公开 C.及时 D.便民

21、对行政机关(BCD)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书的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不予颁发 B.变更 C.中止 D.撤销

22、申请人口头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ABCD)。A.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B.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 C.行政复议请求 D.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间

23、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包括(ABCD)。

A.撤销或撤销重作 B.维持 C.限期履行法定职责 D.变更

24、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中应当履行的义务有(ABC)。

A.在受到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B.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

C.不得阻挠或者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 D.补充收集证据

25、公民认为行政机关(ABCD)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乱收费 B.乱罚款 C.乱集资 D.乱摊派

26、行政机关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ABCD)A.依法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B.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没有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的 C.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的 D.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

27、(ABD)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申请复议。A.公民 B.法人 C.国家 D.其他组织

35.陈某对甲、乙两个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下列关于复议机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BD)。

A.甲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B.乙所在地人民政府 C.甲和乙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 D.甲所在地人民政府

29、有(ABC)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B.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C.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D.认为行政机关的人事处理决定违法的 30、行政复议机关发现原具体行政行为有(ABCD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适用依据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3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有(ABCD)。A.主体合法 B.权限合法 C.内容合法 D.程序合法

32、对于行政复议申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

A.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C.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自复议期满之日起30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D.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自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33、以下选项中,属于第三人参加复议的条件有:(ACD)A.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B.有权提起行政复议

C.由复议机关报批准参加复议

D.当事人申请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依据是:(ABD)A.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财产权

C.对民事纠纷的处理不服

D.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35、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复议机构的职责(ABCD)A.向有关组织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B.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 C.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D.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36、在特定情况下,有权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为:(ABC)A.近亲属 B.法定代理人 C.承受权利的法人或组织 D.同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对海关、金融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

政复议;

B.对国务院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

C.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D.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38、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ABCD)收集证据。

A.申请人 B.其他有关组织 C.其他有关个人 D.其他有关企业

39、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依法决定(ABC)。A.撤销

B.变更

C.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D.限期履行

40、行政复议是指(A C D)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A.公民

B.企业 C.法人

D.其他组织

41、经复议的行政案件(C D)。

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复议机关是被告

C.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D.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42、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遇到以下(ABCD)情况时可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A.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B.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C.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依据错误的 D.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的

43、审理复议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和复议机关的决定,采用(BD)方式进行。A.开庭审理

B.书面审查

C.调解

D.复议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方式

1、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他人无权代为申请行政复议。(×)

2、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 申请行政复议。(√)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36.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可以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5、上级行政机关认为责令下级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利于合法、公正处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受理。(√)

6、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申请行政复议,不能以口头形式申请。(×)

7、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制部门是具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事项的法定机构。(√)

8、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行政复议期限,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60 日。(×)

9、公民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10、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7、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可以重新调查取证。(×)

1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13、行政复议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14、被申请人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件、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

15、不服行政机关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6、复议申请人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当事人。(×)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认为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8、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 60 日内提出,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 60 日的除外。(×)

19、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20、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般不停止执行。(√)

21、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行政复议机关可以调查补证后作出维持决定。(×)

22、被申请人无故在法定期限内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撤销原具体行为。(√)

23、行政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2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重新计算。(×)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6、任何企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经营权的,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27、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之日起 10 日内,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做成具体行政行 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28、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29、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是未成年人的,其父母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30、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

31、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可以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3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公安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公安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可以向其上一级公安机关控告申诉,但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33、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和适当性。(×)

34、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错误,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责令复议机关重新作出复议决定。(√)

35、申请人可以书面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口头申请行政复议。(√)

36、当事人对治安拘留处罚裁决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在复议期间原裁决一律暂缓执行。(×)

37、行政复议作出之前,申请人不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37.简述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答:(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答:(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3、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答: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多少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答: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6.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有哪些?

答: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7、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再复议?

答: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法律或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8、行政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以那些规范性文件为依据?

答:

一、法律、行政法规;

二、地方性法规、规章;

三、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都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吗?

答:不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11、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应该怎样处理?

答: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2、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可以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吗?

答:不可以。

13.被申请人在复议过程中违法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答:被申请人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不提出书面答复或者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或者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进行报复陷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9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第三条 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行政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第二章 行政复议范围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八条 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十条 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第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十三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四条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 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第十五条 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第四章 行政复议受理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 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 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 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第五章 行政复议决定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 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 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 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第三十一条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 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二条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法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 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造成严重后 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被申请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提出书面答复或者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或者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进行报复陷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现有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按照规定期限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徇私舞弊、对申请人打击报复或者 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等情形的,应当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建议,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十一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法。

第四十二条 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的规定为准。

第四十三条 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行政复议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变决定和行政复议法的实效性(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复议法-多选题

    显示答案【多选题】行政机关作出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是 说明:     A、对工作人员小李开除的决定 B、对公民王某错误刑事拘留 C、内部调整人员的决定 D、对于一......

    什么是行政复议法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什么是行政复议法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4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

    行政复议法[5篇范文]

    案例分析 (一)某大学对学生李某的学位申请作出处理意见。一年后,某大学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对李某反映的问题再次调查研究,形成材料后报市教委。市教委拟写了《关于李某反映问题及......

    行政复议法练习题

    司考百题精练 1、罗某因打架被县公安局罚款500元,不服该处理结果而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在复议期内,县公安局将罚款500元改为罚款50元,罗某遂申请撤回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准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的(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2、......

    行政复议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公共法律知识题库 一、判断题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复议机关也可以受理......

    行政复议法-判断题

    显示答案【判断题】周某对县人民政府关于每人必须向灾区捐款100元的决定不服的,不可提起行政复议。 说明:   √ X 显示答案【判断题】行政复议必须由申请人自己参加,不可以委托......

    行政复议法解读(精选合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什么是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统称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