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小摄影师
6、小摄影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有照成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小男孩照相,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他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思,并尽量使他满意,但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代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那一定让他进来。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以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段落,通过朗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课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学生肯定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重点书写“胶卷、摆弄、杂志”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4.续写故事。会认6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的故事、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1-5自然段,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
2、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摄影师之间的故事(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3、你知道摄影师是干什么的呢?
4、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检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指导读好“鞠躬”、“胶卷”、“摆弄”,“停当”、“打量”等词语。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后同桌读相互检查正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要讲清楚时间、地点、都有谁干什么?(板书:高尔基 小摄影师)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过渡:高尔基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想见高尔基可不容易呀!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见到高尔基呢?
1.(课件出示要求)默读1——5段,你觉得小男孩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能看出来呢?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体会。
2.交流
A、小男孩很聪明(板书:聪明)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引导理解:什么是“阳光明媚”?“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你能用“突然”说一句话吗?
B、小男孩很有礼貌(板书:有礼貌)
(1)(出示句子)高尔基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引导:学生抓住“亲爱的、您、请、立刻就走”谈出小男孩懂礼貌。
如果你就是小男孩,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高尔基感动吗?(指名读,评价)大家读得非常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有礼貌,爱摄影的小摄影师了!高尔基看到了这个纸团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汇报)
(2)“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引导学生抓住“鞠了个躬、请”体会小男孩懂礼貌。你能读出小男孩真诚的请求吗?
3、高尔基有没有放他进来呢?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能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一个机会,你有什么体会?
4、分角色朗读。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了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认读“基、突、按、吩、咐、摆、弄”,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2.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借机识记字形。3.重点指导范写:基、突、咐 书写“基”字时,注意上大下小。书写“突”字时,注意穴宝盖的写法。书写“咐”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练习。
5、评议优缺点。
五、作业
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高尔基对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2、续写故事。
3、学写剩余的生字。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二、研读课文6——11自然段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运用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用心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2、交流
A、孩子如何给高尔基照相
(1)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课件出示)
引导:“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能感受到小男孩的什么心情?(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你就是这个小男孩,读出当时的心情。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引导: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说明男孩做事认真。)(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引导: 为什么小男孩哭着离开了?此时他心里想什么?(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宝贵时间而惭愧懊悔)
B、高尔基是如何对待男孩给他照相的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引导:“吩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引导:联系着上文谈一谈理解。
(3)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课件出示)
引导:从“赶紧”和“大声喊道”能体会出什么?读出高尔基当时的心情。
3、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学习课文12-15自然段
1、读12-15自然段,思考: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
2、交流(适时板书:关心、喜爱)
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3、小结
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按小男孩的吩咐做,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四、学习剩余的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3、学生组词书写,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五、发挥想象,布置续写 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课后续编这个故事。下节课再交流。
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聪明、有礼貌)
第二篇:小摄影师反思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顺城区实验小学 张素静
《小摄影师》一课,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我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比如: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中,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二、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不足:以上两点我觉得是教学中处理比较理想的体现,但回味起来也有缺憾: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但在教学中我在品词酌句中却弱化了这一点,因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读出来却没有通过个性化的理解体会出来。
措施:三年级的教学不能够还只停留在读中感悟的浅层次上,要品析词语,揣摩情感。比如:我想到了应该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抓住“吩咐”一词,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其中包含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理解、尊重之情。
第三篇:作文: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续写
有一天,高尔基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写他没有写完的稿子。
就在这个时候,高尔基听到了一阵阵敲门声,对秘书说:“去看看谁来了?”于是,秘书走过去看了看猫眼,说:“是个拿着照相机的小男孩。”高尔基问:“你确定吗?”秘书点了点头,肯定地说:“我确定!”高尔基连忙说:“那赶快让他进来吧!”于是,秘书把门打开,让小男孩进来。
“高尔基同志,打搅您了。”小男孩深深地鞠了个躬。高尔基问:“孩子,你这次来找我有什么事吗?”小男孩回答道:“我来给您照相的。”“哦,那你这次想要我摆什么造型呢?”小男孩说:“就摆跟上次的一样的造型吧!”于是,高尔基拿了一张报纸,坐在沙发上,侧着脸,对着小男孩微笑。“咔嚓”地一声,照片拍好了。小男孩问道:“高尔基同志,明天就是‘六·一’了,您是否能去看看我给您拍的照片啊?”“可以啊!但是,你叫什么名字?在那所学校?几年级?那个班?我还不知道呢!”小男孩惭愧地说:“不好意思,我忘了告诉您,我叫达尔格,在天元区泰山小学三年级80班读书。”“哦,好的,我知道了,明天见。”“好,那我就不打搅您写稿子了,明天见!”说完,达尔格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达尔格早早地来了学校,发现高尔基已经在班上等他呢!达尔格兴奋不已,马上跑过去,对着高尔基鞠了个躬,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来迟了。”高尔基摸了摸达尔格的头,说:“没关系,没关系,那你现在赶快带我去看你给我拍的照片吧!”于是,达尔格带着高尔基去了名人墙。
到了名人墙,高尔基看了看达尔格给自己照的相,笑得合不拢嘴!
达尔格可真出色啊!
第四篇:《小摄影师》课堂实录
《小摄影师》课堂记录
一、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老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高尔基和小男孩。
(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老师: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老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1:写一个小男骇去给高尔基照相,却忘了带胶卷,没有照成的事。
学生2:课文写一个小男骇去给高尔基照相,却忘了带胶卷,没有照成,高尔基盼着小男孩再来的事。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都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老师:轻声读或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 么样的印象?从文中哪一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把相应的句子勾画出来,并把通过这句话感受到的印象标注在句子旁。
老师:知识属于细心的孩子,好多同学一直在认真的读书,寻找着新的收获。
老师:谁想把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1:我觉得男孩很聪明,从文中„„可以看出。
学生2:我觉得男孩很粗心,从文中„„可以看出。
学生3:我觉得男孩很有礼貌,从文中„„可以看出。
„„
老师:男孩给大家留下一个可爱的印象,那么高尔基这位大文豪在课文中的一言一行,你觉得他对小男孩有什么感 情?
学生:喜爱。(板书:喜爱)
老师:自读课文,用三角标出能感受到高尔基感情的句子?
老师: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找一找吧!
老师: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1:从“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可以看出。
学生2:从“你怎么了?”可以看出。
„„
老师:这些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出这种感情呢?
老师: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见他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向书籍,就像饿饥的人扑向面包一样。爱书吧,它可以给你力量。”等等。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
学生1:是关心所有的孩子。
生 2:是关心、喜爱所有的孩子。
老师:可见他是是多么的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老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学生朗读略。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老师:小男孩会回来吗?你从课文中哪一些地方感觉到的?
学生1:会回来。因为他说要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
学生2:不会回来。因为他觉得浪费了高尔基时间,很难为情,他是哭着跑出去的。
老师: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回来吗?
老师:对呀,从“一定”及对待记者和少先队员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我们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生齐读这句话。
五、拓展活动
老师: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
第五篇:小摄影师课堂实录
小摄影师课堂实录
该文档为25分钟课堂教师口语实录,空括号部分均为学生回答内容。
上课!(老师,您好!)同学们好!
一、导入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示意黑板上的“摄”)()好,那么,什么是摄影呢?(拍照的)嗯,谁还想说?()好,摄影就是照相的意思。(板书)好,那么,谁还知道摄影师是做什么的呢?()
对了,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点什么呢?()旁边~()嗯!(照成了没有)嗯,照成没有,结果怎么样?是吗?
二、总体感知,熟悉生字词
好,那么,就带着我们的疑问,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按照自学提示,来大声读(课)文,来完成自学提示上要求,开始吧。()
老师听到了同学们课文读得很流利,那么,生字词语的字音读得怎么样?老师想考考大家,好不好?()谁来?()下一个,(按照)好,怎样记住“按”这个字?你来说~()好,那么,我们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就能记住新的生字,(示意下一位同学读下一个词,学生一个带读,然后全班齐读)(胶卷)卷是多音字,谁来为不同的读音组个词,()非常标准!下一个~旁边男生~(量)齐读!(量)下一个()最后一个()
好,生字词语都读完了,还记得自学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吗?(PPT)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说一说。(时间:5`)嗯,说得不错,(指名)再说一遍,(边板书:小男孩——照相——高尔基),旁边同学还能再说一遍吗?()大家说的呀,都不错,那么,请同学们继续再想这样一个问题:围绕着照相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是~~)谁能用“先怎样,再怎样”完整地来说一说。(小男孩先请求给高尔基照相,然后准备给高尔基照相)最后呢?(最后没有照成)由于没有带胶卷,没有照成。好,那么,这件事就分为这样三个环节(边板书:请求-准备-(离开))先请求照相,再准备给高尔基照相,最后由于胶卷没有带,所以很遗憾地离开了。
三、课文分析:重点是分析高尔基的形象(1)第一部分:请求照相
那么,小男孩是怎样请求给高尔基照相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一到五自然段,谁想给大家读一读,好,()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示意看PPT)小男孩是用什么方法请求给高尔基照相的?(小男孩是用扔纸团的方法请求给高尔基照相的)高尔基看到纸团,就同意(同意)他进来,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张纸团呢?上面写了什么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自己轻声读一读,看看你像高尔基一样都读懂了什么?(我在这里读出了小男孩不耽误高尔基的时间,他照完相立刻就走)嗯,不错,(小男孩是一名少先队员)是,不是专业的记者,是吗?(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班级)要把这张照片(要把这张照片贴在他们班的墙报上)是了。为班级工作的一个小男孩,是不是?好,就是这样一张纸团,打动了高尔基。(总结语:小男孩怎么请求的)
那么,小男孩为什么想出了这么奇怪的办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928年高尔基工作的情况。(PPT:)谁来给大家读一读。(高尔基工作忙,从来都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拍照。)最后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从来都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拍照。”可单单为什么给这个小男孩一次照相的机会呢?(10`)请同学看看书,联系上文,想一想。(教师等了一小会儿)谁想好了?为什么单单给这个小男孩一个机会呢?(因为高尔基认为小男孩这个办法很聪明,高尔基很喜欢这个小男孩)因为小男孩的聪明。还有原因吗?(因为小男孩照相的原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班级,他想让全班同学都向高尔基学习。)是的,还有理由吗?(高尔基觉得男孩子这样做很有意义,所以支持他的工作,就让他进来了)不仅支持小男孩,而且非常理解小男孩这份急切的心情。这都出于高尔基一个文学家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爱护)。(2)第二部分:准备照相
那么同学们,请同学们继续来看一看,那么男孩子是怎样准备给高尔基照相的呢?请你们默读下6、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展示PPT,然后等了一等)可以了吗?(可以了)小男孩是怎么给高尔基照相的?谁来读一读。(过了一会儿„„.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好了,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给高尔基照相的吗?(小男孩让高尔基做什么动作,高尔基就做什么动作,非常配合他)非常听话,是吗?那么小男孩是怎样吩咐高尔基的呢?谁来读一读那样的语言?(PPT”第七段’)嗯,(边放PPT)小男孩吩咐高尔基,“请您坐在这看报纸”那么,通过老师的了解啊,吩咐一词经常用在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一些命令。那么,用在这儿(略停顿)小男孩是吩咐高尔基这样做,那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我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话非常服从,支持小男孩)那么,高尔基就是带着这种支持、配合的心情来做好自己准备照相的工作。是吗?那么,请你再看看第七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同样让你体会到高尔基的配合和支持。(很久很久)嗯,说吧,(因为高尔基的时间比较紧)对,(小男孩耽误了他非常久的时间,但他依然很配合)从“很久很久”这个词可以看出,准备的时间(略顿)很长(很长)。还有哪个词呢?(摆弄)嗯!(我从摆弄这个词看出小男孩是不断地调整高尔基的姿势,也是不断地调整自己摄像的角度)嗯,改个词,照相的(略顿)角度(角度),(拍出最好的照片)好,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副背景图,看看小男孩手里拿了相机了吗?(示意同学们看看PPT)(看见了)他可能调整自己相机的角度,还可能调整自己的站位,还可能告诉高尔基,怎样才能做得最标准,照出来的照片最好看,高尔基非常配合,时间那么久,都没有厌烦,还有那个词让你感到高尔基很配合,(微笑)嗯,(因为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没有厌烦他,还对他微笑)(15`)微笑是对小男孩最大的支持、最大的鼓励!
(3)第三部分:忘带胶卷而离开(高尔基怎么做的?重难点)
可是,正当小男孩准备好了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突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起来!(PPT)这时,高尔基是怎么说的呢?(让学生读高尔基的问话)我读出了你读出了高尔基的疑问,谁再读,(你怎么了?)把这段话读完行吗?重读,(„)你读出了对小男孩的关心,当高尔基知道,他是忘带胶卷而哭泣的时候,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呢?(PPT)(女生读接下去的一段话:“高尔基赶紧站起来„我这儿有很多胶卷”)高尔基是怎么做的?(高尔基是赶紧站起来,要把自己的胶卷给小男孩,实现小男孩的愿望)能给“赶紧”换个词吗?(我们可以把赶紧换成马上)读一读吧,()还可以再换吗?来,(我们可以把赶紧换成连忙)读一读,()这些词都表示高尔基的速度站得很快,他想把胶卷亲自交给小男孩,可是,这时,小男孩已经提着相机跑出去了。谁再读?接着老师的读,(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卷”)为什么大声喊呢?谁有感受来谈一谈,接着说吧,(示意刚才朗读女生继续回答)(因为高尔基想留住小男孩,所以要大声喊)我听出来了,这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一种挽留,他非常想帮助小男孩实现这个美好的(略顿)愿望。(愿望)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关爱少年儿童的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板书:关心)
(重点段落朗读法)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读一读,(PPT、音乐)“正当一切准备停当的时候„.让他进来”(学生读对话,老师读旁白)同学们读得很好!让我们看看划线的这句话(最后一句),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高尔基想着那个小男孩,想帮小男孩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嗯,(我读懂了高尔基不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只接受小男孩的拍照。)是,此时的高尔基拒绝了一位大摄影师,而是在等待一位小摄影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这其中不难看出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成长爱护,想不想分角色来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部分)(想)和你的前后同桌两个人自己试一试,开始吧。大声读一读这一段。(20`)()嗯,哪组准备好了?好,(分角色朗读,旁白,秘书,高尔基)其他同学想试试吗?(另一组继续读)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行不行,老师做旁白,男孩子做秘书,剩下的同学做高尔基,全体起立,(读完)请坐,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知道了高尔基等待这个小男孩的决心。我们通过高尔基的所作、所为和所说,我们不难看出,他是关心少年儿童的人。
四、总结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边文章的主要内容,(指着板书,讲解)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情,在照相的过程当中,他首先用扔纸团的方法请求高尔基的同意,接下来,准备给高尔基照相的时候,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高尔基耐心地配合着。可是,正当一切准备停当的时候,小男孩就突然想起来胶卷忘带了。高尔基想把自己的胶卷交给小男孩的时候,他已经跑远了,高尔基在耐心得等待,这长长的等待,正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无限关心,这份关心正是一份浓浓的爱。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高尔基,(PPT)高尔基是世界文学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广为流传。值得大家一读的有这样几部书,(PPT)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还有母亲。已经被译为多国的语言文字在孩子们中广为流传。
那么,学到这儿,你想对高尔基说点什么吗?(高尔基我要想你学习)做一个关心别人的人,(高尔基你真是一个关心少年儿童的人)很好。
五、课后作业
那么,课文暂时学到这儿,课后完成这样两个作业,(PPT)
一、阅读高尔基的作品;
二、小男孩会不会再来呢?请续写这个故事。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