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纠正农转非单向迁移的不合理户籍政策,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纠正农转非单向迁移的不合理户籍政策,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编号:建议8053号
建议主题:纠正农转非单向迁移的不合理户籍政策,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
wuhanchin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提交时间:2010-11-27 12:11:07内容:大中专毕业生回村创业遭遇户口“非转农”尴尬
(记者秦璇),在城乡二元户口登记制度下,许多人关注“农转非”,但眼下,也有一些在城里读完书想回农村的毕业生正面临“非转农”的尴尬。昨日,一名中专
毕业生给本报编辑部发来电子邮件,呼吁户籍改革应为“非转农”创造便利政策。
该毕业生在邮件中写道:“我生长在农村,后来因为大中专录取,从而‘农转非’成了非农业户口,后来大中专毕业,户口转回家乡,但只能落户我们当地的镇居委会,不能转回农村了。农村实现了合作医疗医保,我却无法办理,现在想转回农村户口却很难!”
为此,他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父母在农村,在外又没有固定的接收单位,因为读书等原因“农转非”的公民,能顺利地“非转农”,或者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乡镇“非农业户口”者也能享受到完善的社保、医保。(编辑:彭湘荣)以
上是网上看到楚天金报前年的报道, 现在我市农民户口人户分离较为严重(可通过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也可到农村实地调研),有些农民全家户口均被挂在当地的镇居委会,原因很简单,拿以上这名学
生为例,假如他结婚,爱人为农业户口,嫁到他家,两人一起种田,按我们当地区相关部门的政策,户口夫妻投靠、直系亲属投靠等只能农转非,不可非转农,全家 人要想把户口转到一起,就都变成了非农户口,还是以这名学生为例,如果他结婚后有小孩,父母年岁已高,他目前面临的困难不仅是社保、医保问题,小孩上学户
口不在村里,就不能在当地村小学上学,他和爱人现在可以种父母承包的田地,高龄父母随时可能出世,他家均为非农户口,不能继续承包土地,他们以后的路该怎
么走?今年市户政处有一条非转农政策规定‘大中专学生入学前为农业户口,入学后户口迁至学校成为非农业户口,毕业后两年内无工作,未婚,未在其它地落户且
原籍村、乡两级政府同意接收为农业户口的,可以回原籍恢复农业户口’
2003年以前大中专学生必须在入学时将户口迁至学校。按年龄算他们现在一般结婚,户口也不大可能还挂在学校,这条非转农政策对他们没有意义, 2003年后,新政策规定大中专生入学时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我市现在学生一般没有将户口迁至学校,这条非转农政策对现在学生意义也不大。
在我们当地农转非一路绿灯,买房、读书、婚迁、直系亲属投靠等均可直转,无任何其它限制条件,而非转农几乎不可能,这样农转非单向迁移的户籍政策对于户口挂在城里的农民是极不公平的,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为什么非转农这么难?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促进城镇化。户口城镇化,人在农村,只能是伪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的新农民,读过大中专的学生不一定都能成为市民,也有不能在城市生存或希望回到农村创业的。
2)担心原户籍为农业户口的非农人员将户口转到农村争土地,现在的土地承包以土地承包合同为依据,几十年不变,与每户的农业户籍人口没有关系。
3)在开发和待开发地区,担心人口迁入争宅基地和红利,我市90年代建立本市最大的开发区,当时据每户土地多少按政策进行补偿,根据实际住房面积还住宅面
积,开发与户口没有关系,当时开发区很多农民还将户口转走,这样好的经验难道不值得借鉴吗?即使现在农业户口有利益,对于那些祖祖辈辈在农村,现在也居住
在农村,因为政策原因变为非农的农民,应该恢复他们的农业户口,还农民一个公道,今年媒体报道浙江义乌200余公务员争当农民,后又报道浙江义乌市允许大 学毕业生重新转回农业户口, “义乌公务员违规集体非转农”,而因读书,失去农业户口的农民却不能恢复农业户口。浙江省及时出台相应的非转农政策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在各地报纸先后刊
登,让那些失去农业户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看到了希望
不单单是浙江义乌,目前,很多地方(尤其是开发和待开发的村),人户分离较为严重。部分农民在城市有住房有稳定的收入并且居住多年,不愿把户口从农村转
走,部分农民在农村长期居住并主要以农业为生,但因各种原因户口挂在了城镇街道,无法转回,要想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农转非单向迁移的不合理户籍政策必须及
时纠正,并要逐步分离户口与利益挂钩的政策,还原户籍便于人口登记和管理的本性。建议:建议 1)希望国家派员到各地农村调研农民户口的实际状况(重点在各大城市郊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父母在农村,在外没有固定的接收单位又没有住房,现居住在农
村,以务农为生,因为婚迁、读书等原因“农转非”的公民,能顺利地“非转农”,解决农民人户分离、户口乡镇街道挂靠的窘状;2)在城市的暂住人口
失业保险、社保、医保、低保等按居住证办理,与城市人口同等待遇,子女上学据在城市居住年限和城市承受能力逐步放开,可防止因择校办居住证而使学校学生爆
满。目前,农民工失业后,失业生活补贴只有城市户口员工的一半左右,他们失业后大多在城市生活,继续找工作,生活费用与城里人一样,失业保险缴费和失业后
补贴应同等对待,同样,长期生活在城市而户口为农业的人员,应按居住证与城里人一样待遇;3)在农村, 社保、医保、低保、土地承包等按常住人口办理,不再与户口挂钩,避免人户分离越来越严重,改变粮食补贴方式,改按承包面积补贴为粮食价格补贴,粮食补贴曾
经极大地激励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随时间推移,出现了新的情况,以前承包土地的农民,部分迁移到城市生活,还拿着粮食补贴,田地给别人种,而种粮的农民 却没有补贴,这样也不利于土地的流转;3)在开发和待开发的地区, 据每户土地多少按政策进行补偿,根据实际住房面积还住宅面积,推荐失地农民就业等办法,开发不要与户口挂钩,媒体不要宣传开发区农民取得的红利多少,红利
从何而来,红利可能会增加开发区企业的负担,红利会加大开发区和未开发区人口收入的差距,不利于户籍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4)高考不与户籍挂钩,应与学籍挂钩,目前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考生回到户籍地考试不方便,而且各省教育水平不一致,即使相同教育水平的省,各省考试自主命题,考试题型不同,对考生也不公平,防止高考移民可考虑在不同地区的学习时间长短,如高中三年是否在同一地区学习;3)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非农和农业的户口性质,统一为居民户口,按合法固定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进行落户。
第二篇:全国人大内司委建议户籍立法 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交的有关报告中提出,我国有关部门正积极稳妥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议待条件成熟时将户籍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现行户籍制度诸多弊端逐渐显露,城乡分割、人户分离现象严重,限制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人口之间自由流动,建议制定户籍法。
对此,公安部提出,制定户籍法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户籍管理中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出台户籍法的时机暂时还不成熟。公安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稳妥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陆续报请国务院批准或者与有关部委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地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户籍立法的调研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29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审议意见中认为,户籍法是本届常委会立法预备项目。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抓紧调研,做好立法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对于代表议案中提出的关于户籍立法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可在立法时认真研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