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构思方法例谈
新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构思方法例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开始工作了。可是我担心你在走完3200万次之后,恐怕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
“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是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要求:根据材料的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一)整体感知
材料中有两组对比将材料的中心寓意凸显出来,一组是“3200万次”和“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形成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一个方面的中心寓意——积累的重要性;另一组是两只旧钟的态度“可是我担心你在走完3200万次之后,恐怕吃不消了”和“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形成的对比,从而揭示了另一个方面的中心寓意——好的教育给人的影响很大。
(二)运用“抓关键词”法,抓准中心寓意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其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是“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如果是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再进一步抓住关键词:“简单”“试试”“轻松地”“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中心寓意不难得出。
(三)规范表述,成功转化
规范表述即将材料的中心寓意表述成一个个完整的判断或表述成一个个带有判断性质的短语。如将上述材料的中心寓意表述为“积累很重要”。这个中心寓意可以表述为多个不同的侧面,如:“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水滴石穿”,“平凡与伟大”,“小事与大事”,“简单与复杂”,“量变与质变”,“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把握今天与成就未来”等等,都是“积累很重要”这个中心寓意的不同表述。从两只旧钟的态度得出的另一个方面的中心寓意是“好的教育给人的影响很大”,还可以表述为“因材施教”,“好的教育成就人”,“不良的教育扼杀人”等等。从 “如果是这样,我就试试吧”中的关键词“试试”得出还有一个方面的中心寓意,可以表述为“要敢于尝试”,“行动很重要”,“脚踏实地”,“踏实做事”等等。其他与中心寓意有点关系的表述还有“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等等。可有的表述已经远离材料的中心寓意了,属于审题失败,未成功转化。如:“转念之间”,“信念很重要”,“正确的方法很重要”,“自信”,“要乐观”,“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向前再跨一步”等等。
(四)审题三问,具体拓展
从以上规范表述中任选一个判断或短语作为话题,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审题三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可以对所选话题进行“人物具体化”“领域具体化”“情境具体化”“时空具体化”“观点修辞化”的工作。
(五)概述材料,巧妙照应
一般新材料话题作文不可完全丢开原材料,也不可照搬照抄原材料,要有目的、有指向地概述原材料的相关内容。所谓“相关内容”就是指与你下文选择的中心论点相关的内容,概述的目的和指向,就是引出并论证你的中心论点。如果你选择的中心论点是“积累很重要”这个侧面的中心寓意,那么你概述原材料就应该选择与“积累”有关的材料内容表述。如可表述为“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3200万次’是个惊人的数字,是它当初认为办不到的大事,现在它完成了。靠的是一秒一下慢慢积累起来的,可见‘积累很重要’”。如果你选择的中心论点是“要敢于尝试”这个侧面的中心寓意,那么你概述原材料就应该选择与“尝试”有关的材料内容表述。如可表述为“小钟开始认为要自己做那么大的事自己办不到,后来听了旧钟的劝说才答应试一试,这一尝试成功了,那么大的事也办成了。可见做事情‘要敢于尝试’”。如果你选择的中心论点是“好的教育成就人”这个侧面的中心寓意,那么你概述原材料就应该选择与“好的教育成就人”有关的材料内容表述。如可表述为“一只旧钟的一句话吓得年青的小钟不敢去做事,而另一只旧钟的一句话让小钟乐意去尝试,最后小钟取得了成功。可见‘好的教育成就人’或者‘不良的教育扼杀人’”。总之,立意不同,对原材料的概述就不同;概述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要做到巧妙照应原材料。
一步一个脚印
一只小钟将要开始它的时间之旅,在面对一年要走三千二百万次时,它害怕了,畏惧了。然而在听到一秒只需摆一下时,它将信将疑,最终轻松完成了摆动三千二百万次这当初让它害怕的任务。为什么小钟的心理会有如此巨大的戏剧性的变化?脚踏实地使然!理想过于宏大,犹如泰山在眼前,眼睛始终望着山顶,是没有勇气登上它的,只有望着脚上的石阶,一步一步攀登上来,才会于山顶之上欣赏日出东方的美景。
生活中的我们,踌躇满志,会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会树立或高或低的理想,然而面对崎岖的道路,我们有的退缩了,有的整日面对理想空想而不行动,这样理想永远只是理想,永远只是空中楼阁。如何将理想变为现实?那就像小钟那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得走下去吧!
脚踏实地是一种力量,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也是一位才华卓著的诗人和韬略满腹的军事指挥家。是什么造就了他令人惊羡的才华?脚踏实地使然!童年的毛泽东和大多数旧中国小孩一样——放牛,割草、砍柴„„然而他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一有机会便读书,在闹市之中都可静心学习。青年时期,担任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饱读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不甘于平庸,他脚踏实地的学习、思考,一步一步地充实自己。最终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国。脚踏实地是一种力量,给我们事业腾飞的基础。
从“两弹一星”到“神七”的一飞冲天,中国航天人给国人带来太多的自豪和太多的鼓励。是什么改变了中国航天业,使中国航天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脚踏实地使然!遥想新中国建立之初,物质极度匮乏,科技极端落后。然而中国人没有好高骛远,亦没有自暴自弃,于落后中奋进,于艰难中探索,经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卫星成了现实,火箭成了现实,太空行走也成了现实,登月亦将成为现实,一个个现实成了中国航天业一个又一个的耀眼的光环。
脚踏实地是一种力量,给我们拼搏的自信。
山之所以为山,海之所以为海,在于其高,在于其广,更在于其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朋友们,行动吧!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从一做起
年轻的小钟听了另一只旧钟的话,每秒钟“滴嗒”地摆了一下,最终,它成功地摆了三千二百万次。由此可知,从一做起,有始有终,不断积累,成功终会来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一棵几人手拉手才能抱住的大树也是从一棵幼苗慢慢成长起来的;广阔无垠的森林是由每一棵小树聚集而成;无边无际的大海是由每一滴水珠汇聚而成。每一个看似繁难的事件,也是由一件件简单的事汇合起来形成的。一代“书圣”的真迹《兰亭集序》至今让人称羡,其书法更是有“入木三分”的美名。殊不知,那因洗墨而变色的池水,见证了他的每一天的积累,持之以恒,正因如此,才有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由此可知,要想成功,从“一”做起,有始有终,积累必不可少。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上海将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可即使世界上最高的楼,建造方法也与建筑一般楼房无异,得由第一层开始一层一层建起来。万里长城无比壮观,也是由一块块砖石堆砌而成。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也是日复一日千百年来无数劳动群众创造积累而成。大海广阔浩淼,也是一滴一滴水珠不断积累而成。森林无垠,也是一棵一棵树汇聚而成。知识渊博的学者少不了日复一日地积累,经验丰富的工人少不了持之以恒地劳作;高考的成功少不了每日地学习积累。由此可知,要实现梦想,从“一”开始,持之以恒,积累必不可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大家耳熟能详。这两者又都是从一开始的。读书是需要从一做起,日复一日;万里之行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复一日地行走。再远的行程,也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只要有耐力,不放弃,不抛弃,终能行千里。中国如今蒸蒸日上的航天事业也是从开始了解什么是宇宙飞船这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的,从无到有,一步一步进行的。即将建造的航母也必然需要从最简单的了解船体构造开始,对宇宙的发现与认识也是从古人最原始的观天象开始的。由此可知,从“一”开始,是完成每一件大事必经过程,也是完成每一件事的唯一路径。
三千二百万次的钟摆是开始于第一次的滴答;秋天果实累累的收获开始于第一粒种子的播种;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始于第一步的迈出„„所有的成功,都无一例外的从“一”开始。
把“大事”化“小”
如果你问一只新闹钟:你能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吗?新闹钟肯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字吓倒。但如果你说你能每秒走一次吗?新闹钟会高兴地告诉你“能”。一年下来,新闹钟不知不觉地走了三千二百万次。这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它并未想过它能够做到。这就是把“大事”化“小”的智慧创造的奇迹!
把“大事”化“小”,是一种智慧,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水滴能滴穿石头吗?读过“水滴石穿”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亦或我们用一盆水往石头上倒,为什么石头不会穿呢?这是因为水滴要穿过石头是个庞大的工程。水滴把这个巨大的工程给化“小”了。它每天滴几滴,每天穿破一点儿石头,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甚至几十年,水滴终于穿透了石头。“大事”化“小”是一种智慧,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
把“大事”化“小”是一种方法,会让你活得更加轻松。
如果你对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说你以后还要读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许许多多的书。小孩子肯定会说那么多的书我能读完吗?亦或是我读完那些书会不会累死?但如果你说你现在读小学的书,到了初中再读初中的书,到了高中再读高中的书,一本一本的读,然后再„„这样,小孩子就不会感到恐惧了。同样是读那么多的书,但用不同的方法陈述,会有不同的效果。用不同的方法做事,会有不同的效果。把“大事”化“小”是一种方法,会让你活得更加轻松。
把“大事”化“小”是一种技巧,会让你充满自信。
高考越来越近了,想到还有很多的试题等着自己去做;还有好多知识点要掌握,还有一大堆资料要去看„„时间却在一天天减少,我们就会整天紧张、烦躁,甚至害怕高考,失去信心。但如果我们换种思维:如果我们每天做几道试题,每天掌握一些知识点,每天复习一些资料„„我们就会发现高考前我们还能干很多事情,就会充满自信。把“大事”化“小”是一种技巧,会让你充满自信。
把“大事”化“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让我们卸下重重的包袱,能够跳得更快、更远、更高。
只需每秒摆一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知道秒针一摆,难以至三千二百万次;而其功在于锲而不舍,每秒摆一下,一年便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穿石是滴水的恒心。有了一个用积累改变命运的成语——滴水穿石。人们都知道一滴水与一块石头的相比,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滴水想穿石,你或许认为他不自量力,但是十年之后,你却发现石头凹陷了下去,成了一个洞。于是人们坚信,目标能否实现,不在于目标本身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你的恒心。正如爬一座山,能否爬到山顶,不要问山路有多坎坷,而要问你的双脚是否开始一步一步攀登了;路能走多远,不要问路有多长,而要问你的双脚是否开始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了„„只要有恒心,只要能一步一个脚印,你就能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来自一个成语的启示——滴水穿石!
移山是愚公的决心。从想要移走门前的大山到梦想的实现,靠得是愚公的决心,或许你会笑他的愚昧,但你不得不相信,移山是完全能够实现的。那靠得是愚公以及像愚公一样的无数子孙后代的不断努力,用他们的双手,挖得挖,抬得抬,背得背,就这样一年、二年、十年„„山终被夷为平地。因此,我们又学到了一个关于决心改变生活的成语——愚公移山。
填海是精卫的毅力。没有人会在意它每天只是将一根枯枝填到海里,没有人知道他的志向有多远大。但他心里明白没有做不成的事,只要有毅力。古人是“愚昧”的,甚至愚昧得叫人震惊;因为他用自己的毅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古人是“笨拙”的,笨拙得叫人信服;因为他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世界上又一个奇迹。古人又是“自大”的,自大得叫人尊敬;因为他用自己的毅力弥补了盲目,成就了自己的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于是我们又了解到一个关于毅力的成语——精卫填海。
在这纷繁的社会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或许你也曾有过困惑,有过沮丧,不是因为别的,是你缺少恒心、决心和毅力。
有水滴石穿的梦想,却没有恒心,是无法成功的;有愚公移山的憧憬,却没有愚公的决心,是无法做到的;有精卫填海的志向,却没有精卫的毅力,你又如何做到?古往今来,古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也在不断地考验着你的恒心、决心和毅力!
第二篇:幼儿扎染方法例谈
幼儿扎染方法
一、游戏法——用形象化的联想引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民间扎花的方法多种多样,材料程序繁简不一,其中,对幼儿来说,最基本和简单的扎花方法就是用捆扎的方法制作出丰富的图案来。通过前期的探索尝试,我们寻找出适合幼儿的材料和方法,即“包珠子”的方法,就是将幼儿游戏中用的小串珠、塑料雪花片等包裹在棉布里,用皮筋缠绕扎紧,染色后会出现深浅不
一、形状各异的环形花纹。但绕皮筋的技能是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较好地掌握的,于是教师利用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引导幼儿想象:被包裹在白布里的小珠子看起来像什么?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像棒棒糖,有的说像小蘑菇。教师趁势引导说:“好啊,我们今天来玩个游戏,用雪花片变棒棒糖,用小珠子变小蘑菇,看谁变得又快又多。”这样,在游戏的气氛中,幼儿争先恐后参与扎花游戏,边操作边和同伴交流:“我包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我种了好多‘小蘑菇’”„„
二、验证法——用比较的方法提升幼儿的操作经验
幼儿的扎染经验在多次的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但是零散的操作经验需要及时地提取和整理,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可迁移的新经验。如在扎染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用“包珠子”方法产生的环形花纹大小、形状会有不同,细心的幼儿还会发现,用皮筋缠绕捆扎的地方产生的花纹也是有变化的,有的环形很粗、有的环形花纹很细,一圈一圈的。另外,在卷折扎花时,幼儿发现自己只用了一根皮筋捆扎了一圈,但染色后却出现了好几道线形花纹。幼儿的这些发现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正是扎染中需要提升的操作经验。于是,教师特意安排了一次比较实验,幼儿两人一组,用相同制作方法完成扎花、染色的程序,接着在拆解前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捆扎情况,尤其细致地观察皮筋捆扎时的疏密变化和布料的折叠方法,再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扎染经验猜测可能出现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在布料的什么位置?然后再一圈一圈地拆解皮筋,观察所产生的纹理效果;同时,一层一层地展开布料,观察花纹的位置变化。最后,请幼儿一组一组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根据花纹的差异来分析两人在折叠、缠绕时的不同做法。这样一来,幼儿就很清楚地知道了,如果扎花时皮筋一圈一圈缠绕得很紧密,就会出现一圈粗粗的环形花纹,而皮筋缠绕时每一圈都有空隙的话,就会出现许多圈细细的环形花纹;再有,如果把布料卷折了一次进行捆扎,就会出现两条线形花纹,而卷折两次捆扎,就会出现四条线形花纹,卷折的次数越多,出现的花纹就越密集。
三、添加法——用开放的过程丰富幼儿的创作思维
我们一般鼓励幼儿首先想象并确定中心花纹或主要扎花方法,当幼儿完成后,再引导幼儿利用剩余的布料继续创作。如有的幼儿想设计一个太阳的图案,太阳有一圈光芒,下面是大海,海上有一道道的波浪。在实际扎花的过程中,当他捆扎出太阳和波浪后,发现周围的布料还剩余很多,于是,他给太阳又增加了两圈光芒,在波浪的空隙中又添加了许多小泡泡,这样一来,作品图案变得丰富起来。还有的幼儿并不确定要扎什么样具体的图案,而是就用包珠子的方法来捆扎许多的圆形花纹,他先用大珠子,都捆扎满以后,又用小珠子在空隙中来捆扎,直到剩下的空隙再也包不下一个珠子了。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改变方式,用棉线将这件半成品随意地缠绕成团,染色后拆解开来,发现大珠子变成了一朵朵的花朵,小珠子变成了小花苞,而最后棉线的缠绕使得背景产生了深浅不
一、朦胧晕染的效果,整幅作品看起来就像是山野上盛开了一片烂漫的花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意外的收获是扎染活动中常有的惊喜,也是扎染活动吸引幼儿特别之处。
四、情境法——用事实的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创作
当幼儿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扎花方法后,就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尝试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制作了。我们结合幼儿的真实生活和游戏活动等,设计了一系列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幼儿营造一个开放、真实的创作空间。
在“香香茶社”的扎染情境中,我们布置了多张小茶桌、小椅子,摆放了茶盘、茶壶、茶杯等,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悬挂的大大的“茶”字将幼儿带入了茶社游戏的情境中。而茶社里的桌布、坐垫、手巾、餐垫,以及服务员的围裙、头巾等都是未经装饰的白色。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让茶社变得更漂亮?更能吸引客人?”、“茶社是人们休闲品茶的地方,用什么样的色彩更能让人觉得舒服、轻松?”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场景的提示,幼儿很快就进入创作情境之中,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桌布、餐垫、头巾等进行扎染制作。
五、图示法——用记录的方式建构幼儿的整体意识
我们的图示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花纹的示意图,如圆形花纹、菱形花纹、线形花纹等,另一类是扎花方法和位置的示意图,如中心扎、四角扎、对边卷折扎、对角卷折扎等(图8)。它们的形成是跟随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经验发展而来的。首先,在欣赏扎染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整体欣赏作品的形与色,如“这幅作品的图案是什么样的?上面有哪些好看的花纹?”“这些好看的花纹在什么位置?是怎样组合的?”等,然后根据师生的讨论,画出整体图案的示意图;接下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这些花纹可以用什么方法扎出来?”,于是就产生了扎花方法的示意图。
通过图示,幼儿能很清楚地了解扎花的基本方法与可能出现的花纹之间的关系,幼儿根据作品和图示的对照,自己总结出:中心扎能在布的中间出现花纹、四角扎能在布的四个角出现、对边卷折扎能出现直线花纹、对角卷折扎能出现斜线花纹等。利用图示帮助幼儿分析图案的特征和探讨扎花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到用简单的方法就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来,扎染真的很神奇。
图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逐渐增强幼儿整体设计的意识。在学习的后期阶段,教师鼓励幼儿借鉴图示中的符号形式,自己画出设计图,表现花纹的形象和位置,使自己的创作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图示和设计图只是对幼儿理解和创作作品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幼儿可以在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调整,使有形、无形自然融合,使创作思维更加开阔。
第三篇: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例谈
巧饰凤头展才情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例谈
一、导入:
议论文是高考作文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短促,心里紧张等因素,同学们很难写好议论文。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却是有情人。差的文章让人见而生厌,好的文章令人爱不释手。高考作文要得高分,必须取悦评卷老师。怎样用最直接的方式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怎样才能使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分数就高呢?有这样四个短平快的途径:标题应有画龙点睛之效;开头要有先声夺人之势;结尾要有“回眸一笑”之功;卷面要有青春靓丽之态。
◆(灯片显示):标题——画龙点睛之效
开头——先声夺人之势
结尾——“回眸一笑”之功
卷面——青春靓丽之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作文也如此。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要娇小、美丽、灵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究竟怎样才能巧饰好凤头,展现我们的才情。◆(灯片显示):巧饰凤头展才情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例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要求。
二、好的议论文开头的要求:
◆(灯片显示):要明确中心论点要精巧要有文采
1、要明确中心论点 例: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
(分析:明确中心论点,也就是让人开篇就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知道你要说什么。此例的中心论点就非常的明确。)
2、要精巧
例:有一种包容,源于勇敢。(04年北京卷《包容》)例: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05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分析:这两例体现议论文开头的精巧。)
3、要有文采
例:我们总是感慨自己看不清命运的脸,彷徨在熙熙攘攘的乖舛间,俯瞰七彩的桥面,心中早已怅然不已。朋友,莫让浮云遮望眼。(06年浙江卷《莫让浮云遮望眼》)
例:如果赐予我广阔的蓝天,我会在遥远的天际翱翔;如果给予我清澈的碧水,我会在深沉的海..底漫游;如果赠送我巍峨的高山,我会在险阻的峭壁上攀登。(学生习作《征服生命,我欲攀登》)....
议论文以说理、思辨见长,但它并不拒绝美。只有美,才能先声夺人,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两例开头采用意蕴丰富的形容词、动词和典雅的书面语,而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方法指导
(一)、常用的开头方法
文章开头不可小瞧,文无定法,又有法可循。下面先结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
这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就是开篇就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
如:《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再如《小忍大争》“若想成就大业,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小忍大争。”用一句话,开门见山,表明中心论点,简洁明了。
2、故事导入法:
文章的开头先叙述一个故事,然后由这件事引起议论。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故事导入法。采
用这种方法开头因为是就事说理,针对性强,所以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但要注意例举的事例必须真实典型,笔墨务必省俭。
3、释题入篇法:
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方法称
为——释题入篇法。采用这种方法鲜明而简洁。如: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恶。(《舍生取义赞》再比如《谈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
4、巧用修辞法:
还有一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评卷老师产生强烈的视觉冲
击效果的常见的方法——巧用修辞法。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方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方法技巧探讨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探讨巧用修辞法的一些技巧。
1、比喻生辉法
◆(灯片显示)
例
1、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例
2、爱心如三月的春风,能唤醒沉睡的生命;爱心如久旱后的甘霖,能滋润龟裂的心田;爱心如冬日的一缕阳光,能驱散凛冽的寒雾。请把你的爱心留下,请把你的爱心带给他人。(《学生习作》)
◆ 步骤:①灯片显示例
1、例2。
②提问:此两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引出中心论点?(比喻)
③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道理深入浅出。——化平淡为生动,化抽
象为具体。
④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你写的比喻是否贴切、恰当,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第一,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第二,用作比喻的浅显常见的事物常常来自于寄寓
某种哲理的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联系例
1、例2)
◆(灯片显示)
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注意:
1、有相似点。
2、用作比喻的浅显常见的事物常来自于寄寓某种哲理的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
2、排比点题法
◆(灯片显示)
例3: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
气,让我们拥有勃勃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自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06年湖南卷《谈意气》)
例4: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打击,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
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06年湖南卷《谈意气》)
◆步骤:①灯片显示例3。
提问:此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引出中心论点?(排比)
有什么效果?(很有气势)
②在请大家看一段采用排比点题法的开头,它又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很有文采)
总结:排比手法的运用可达到的效果——彰显气势炫示文采
③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首先必须紧扣题旨,不能为排比而排比,为文采而文采,以致以辞害义。
其次,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层次。一般应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在时间安排上由
古到今、在程度上由浅入深、在范围上由小到大等等.,否则,开头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灯片显示)
效果:彰显气势炫示文采
操作提示:
(1)紧扣题旨(2)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层次
★实战演练一:
◆步骤:①灯片显示题目。②分组练习(大约5分钟)③点评学生习作。
◆具体操作:问你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
请以“幸福”为话题,选用以上两种开头方法,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
地栖落在你的肩头,只是由于你的左顾右盼而忽视了她的存在。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
边。
(上面我们把幸福比作一只小鸟,还可把幸福具体到生活中的细节)
示例二:幸福是课堂上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幸福是放假时母亲在村口翘首以盼的身影;幸福是茫茫人海中陌生人向你展开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幸福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我们用真心去感受。
(还可以把幸福具体到某一类人)
示例三:对于盲人来说,幸福就是光明;对于聋子来说,幸福就是聆听;对于哑巴
来说,幸福就是倾诉;对于瘫痪的人来说,幸福就是自由奔跑。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
点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母亲的叮咛,父亲的关爱,老师的教导,朋友的问
候,甚至陌生人向你展开的一个浅浅的微笑。这些都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3、引用名言法
◆(灯片显示)
例
5、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他的话很有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性。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文章的开头所引用的鲁迅的名言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贴题、集中、统领全文内容。)
例6: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
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05年四川卷《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例7:《出师表》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
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是非。(03年湖南卷《勿以亲疏论是非》)
◆ 步骤:①灯片显示例
6、例7。
提问:此两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引用)
②引用名言可达到什么效果?(言约意丰,权威夺人)
③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在操作的过程中,当你所引用的名言表面上看似与中心论点没有多大关联的时候,一定要在所引用的名言与论点之间加上过渡语(看例6)。同时还得注意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准确
真实。(例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
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
小结: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与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提纲挈领的作用。可
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有意蕴。达到言约意丰、权威夺人的效果。
引用法引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除了引用名言警句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外,还可引用古语、谚语、对联、歌词、广告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积累,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多读多记,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灯片显示):
效果:言约意丰权威夺人
操作步骤:名言 + 过渡语 + 论点
注意:准确真实
★实战演练二:
◆步骤:①灯片显示题目。②分组练习(大约5分钟)③点评学生习作。
◆具体操作:
生活中磕磕绊绊的事情很常见,轻则怒目相向,重则拳脚相加,事后还要耿耿于怀,乃至落井下石。本来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可能因冤仇而改变了颜色,因而宽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请以“宽容”为话题,运用“引用名言法”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1:“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示例2: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一种被视为经典的宽容的境界,它启示我们,留取一片空间,转换另一角度,用全新方位的思考,便能求得一份释然与宽慰。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了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这便切合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情境。
示例3: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意味着不斤斤计较,以德报怨。这是一种风度,一种广阔的胸襟,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历经风雨后的美德。
点评: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关于宽容的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示宽容。” —— 学会了宽容,你就学会了体悟人生,学会了为人处世,你就掌握了一门博深的学问,你就掌握了自己的生活,你将真正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古人所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说得明明白白,小事要忍让,而绝非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忍让,诸如弱者遭人凌辱、贪污腐化、钱权交易、流氓土匪等之类的事实,就决不能容忍!我们说,没有宽容,人将变得何等脆弱;一味宽容,人将变得何等可耻!
4、对比引入法
例
8、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说勤》)
例
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忠臣的声音》)
(运用对比的手法,点本文的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实战演练三:
请以“人生的价值”为题,运用“对比引入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分析:运用对比引入法,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辩证说理、对比鲜明、判断曲直、深刻有力。但要注意,运来作比的事物或人物一定要有可比性。
(灯片显示)效果:辩证说理对比鲜明判断曲直深刻有力
注意:用来对比的双方要有可比性
☆
四、友情提醒:
例
12、当过劳死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当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不再成为新闻,当小学生把睡一次好觉当成一种梦想,我们是否应该大声疾呼:注意休息,学会休息?
当“水稻之父”袁隆平跳起踢踏舞,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活跃在球场,当IT业的骄子们也擂着鼓为足球呐喊,你是否会发现生命的一种和谐之美?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诚哉斯言!(06年“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之《生命不是永远张开的弓》)
分析:此例同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有排比、有对比、有引用。这就告诉我们,写议论文的开头并不是每次只能运用一种方法,它可单一,也可综合。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
◆(灯片显示)
1、可单一,更要综合。
2、多读多记多练。
五:总结:
巧用修辞法除了这节课所讲的这些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设问,反问等。而我们要真正地巧饰好文章的“凤头”,就一定要在平时多下功夫,一是要注意观察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因为我们的写作是从生活中来;二是要多多阅读,吸收他人好的语言为己所用;三是要勤于动笔,多记多练多写。多读胸中有书,勤写笔下生花。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中真正地将这些方法用熟写精,达到熟中生巧,从而在高考写作中巧中生花!
第四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论文)
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
古人作文,常称开头为“凤头”,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课堂亦如是。一堂课能否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开头,即课的导入。好的导语就像电影的序幕,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好的导课,能化难为易,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欲望及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导课有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情绪高涨地走进语文学习的“门槛”,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一、寓乐激趣,激发阅读期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竞猜、玩游戏、讲故事、小型比赛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导入新课。
案例1《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
导入:先在黑板上写一个“脚”,并亲切地问:“你们听说过植物也有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是用来干什么的?长在哪儿„„”这样,抓住课文重点造成的悬念,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急于从文本中寻求答案的欲望油然而生。
案例2《推敲》(苏教版式五年级上册):
导入:教师先做“推”和“敲”的动作,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描述,随后,这样展开: 师:两个动作边成一个词——推敲。“推敲”就是指推和敲两个动作吗?我国的文字很有意思,请同学们拿出字典查一查“推敲”的意思。(学生查字典)
师:两个简单的字连起来,意思却不一样了,说起这个词语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推敲》这篇课文。
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字,别出心裁,有趣有味,不经意间引出课文,在趣味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入境激情,诱发读书欲望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地,入境始与亲。”教师注重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
案例《草原》导入:
课始,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歌词中所唱到的辽阔的草原的画面:彩蝶纷飞百鸟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看完后,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朗诵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请学生说说体会。学生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风土人情的课文——《草原》。
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打动,且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阅读之前,学生的情绪已被吸引,会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阅读课文,体会草原的独特风光。
三、释题直入,激发学习兴趣
释题,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激发阅读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提示文章的主旨,有的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案例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人教版第七册):(教师板书填空式课题:《有?摇 ?摇?摇?摇一个小村庄》)师:我把题目写好了,大家有什么意见? 生:您少写了“这样”二字。
师:(补上“这样”,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生:读了课题,看到“这样“两个字,我就想知道这个小村庄究竟是怎样的。(请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小村庄)
师:我们读课文往往可以通过读题目来推想课文内容。“这样”究竟是怎样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完成学习的第一个目标。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反复地读,然后说说有“怎样”的一个小村庄。
上述教学片断,教师先采用填空式板题法,让学生加深对“这样”一词的识记,再由“这样”形成悬念——究竟是“怎样”,由无疑促使学生生疑由课文题目而推想课文内容,然后带着这样的推想读书,以求概括地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第一步。
四、提问质疑,揭示文本内涵
“学起于思”。由课题引发的短短的导语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潜心会文,就不“短”了。
案例《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读课题《草船借箭》,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带着你们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在这里,看似简约的导入,实则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不走歧途。上课伊始,用“读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带着你们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印象深刻。
五、故事铺设,引入课文情境
以熟悉的事例导入课堂,可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给学生搭建认识新知的桥梁。案例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小珊迪》时的导入语: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中国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在德国发展。他找了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0多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自己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也拒绝了他。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1:因为德国人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生2: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工作经验。生3: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个留学生也想知道原因,就愤怒地问那个小公司的老板:“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为了蝇头小利而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老板对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呢? 生2:那个经理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
以故事激起疑惑,以疑惑促动猜想,以猜想引发期待„„这样的引导方式,好似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处于“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期待着下一步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揭开心中那个谜团的谜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简明扼要、富有情趣、充分体现“语文味”的课堂导入,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学习,这样语文课堂才有可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第五篇:解释词语常用方法例谈
解释词语常用方法例谈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是我从教多年探寻和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一、查工具书
对于课文中的名词术语,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理解。
二、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
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三、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四、近义词替换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
五、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六、抓关键词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
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七、定义法
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八、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九、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像流水,马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十、语境联系法
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再如:“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春风拂面”原指春风从脸上轻轻擦过,但这里用来形容叶老先生的批改使我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十一、举例法
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十二、联系上下文
如《向沙漠进军》中的“不毛之地”可联系文章中“沙漠所到之地,森林全被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废墟”这些话语可知此词意思指“不长草木的地方”。
十三、结合生活实际
如“背井离乡”一词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的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谋生来理解。
十四、展开想象
如“花团锦簇”一词,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到了,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情景来体会词义。
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解词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一、拆拼法: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解释,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如:勘测-勘探和测量; 拾金不昧—捡到贵重的东西不隐藏起来,设法寻找失主
二、同义词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如:立刻-马上;罗汉豆—蚕豆
三、反义词法: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如:模糊-不清楚; 耐烦—不怕麻烦
四、定义法:一般适用于解释名词术语。
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化石—古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五、形容法:即用描写性的语句生动形象地解说词义的方法。常用“像……”,“形容……的样子”等词语来帮助描写说明。
如:蜿蜒—像蛇或蚯蚓行走那样屈曲延伸;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娇艳美好。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六、比喻法:有些词语,难以用简明扼要的话解释,或者也没有必要从字面做解释,在语境中用的是比喻义,就要说明它比喻什么。常用到“比喻……”来帮助描写说明。
如:疙瘩—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赴汤蹈火—比喻不怕危险,不怕牺牲。
七、举例法: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
如: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解释词语的方法
教给解词方法。学会解词方法,不仅教材上的许多词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还能练习解释一些刚接触的新词。
1、分析语素法。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的意思的总和。例如:“肆虐”的“肆”,任意地干;“虐”,残暴。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不毛之地:“毛”指草木,不长草木的地方。
2、同义词注释法。尽量用一个已经掌握了的、与之意思相近的同义词来注释。例如:赋予——给予。憧憬——向往。
3、反义词注释法。即用一个词的反义词加上否定副词解释这个词。例如:龌龊——不干净。冗赘——不简练。
描绘说明法。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对词的意义加以生动形象的描绘,使人明白。例如:水泄不通——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斩钉截铁——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4、比喻举例法。有的词,打一个比方或举一个例子解释得更清楚。例如: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四分钱、五分钱——高利贷。就是四分利、五分利。如借100元钱,每月要付4元,或每年付10元的利息,都叫“四分钱”。
5、下定义法。大部分名词,特别是科技术语,要用这种方法解释。例如:辐射——热的一种传播方式,从热源沿直线直接向四周发散出去。自动生产线——生产的各道程序都有自动化设备控制、操作的作业线路。以上是常用的几种解词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记忆新词的效率,还能增起那个学生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