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义4课时(3、4课时)讲义
专题题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要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促进他们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教学难点】
如何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时数】
4课时(3、4课时)
【教学内容】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3、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授新课】
课程回顾
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导语: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不同层面的价值目标。
第一个是国家层面,他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层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第二层面是社会层面,它的内容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第三个层面是个人层面,它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目标,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一)国家层面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确立的国家现实价值目标,它包括了我国社会生活结构的基本领域,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我国讲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哪里,奋斗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富强。富强是从经济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规定,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在展的现实目标。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强大和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富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贫弱是中国人的痛苦记忆,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直怀抱这两个历史性追求,一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
今天,把富强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民主。民主是从政治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规定。民主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的目标,五四时期提出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自甲午战争开始,现今的中国人就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的器物难以超越西方,必须变革制度。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西方的各种民主形式都在中国实验过,但都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社 2
会主义民主建设,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这条民主道路就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还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民主在制度上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同时在具体形式他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是指人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法定形式,选定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是人民行使和实现其基本政治权利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指在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方面,保证广泛的人民参与,倾听意见并集中民智,使决策建立在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之上。民主管理,指人民作为政治主体参加国家事务和企事业的管理,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利并承担宪法赋予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民主监督,指人民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对国家各级代表机关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以纠正各种违法行为,其分为执政党的党内监督,其他党派的党际监督,人民代表的监督,人民舆论的监督和人民个体的监督等,它是人民民主的保障。
3、文明。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在建设经济强国的同时也要建设文化强国,使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发展社会主义先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文明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新发展当代中华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和谐。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和谐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内容。社会和谐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 3 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本质属性。
今天把和谐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实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就是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国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久治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追求。
(二)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是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遵循。
1、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名诗,道出了古今往来人们对自由的热切向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重要价值,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在当代中国,自由的根本要求: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就包括了第一要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等。第二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它的具体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第四要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就是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在当代中国,把自由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确保公民自由权利,4
鼓励公民自由奋斗,营造有民主又有集中、有自由又有纪律、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社会环境,为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2、平等。平等是人的最基本权利,是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准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平等问题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到平等这一关键词的地方共有17处之多。不仅在价值观层面强调平等,而且还提出了涉及各个方面的平等要求。今天我们不仅强调城乡平等男女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强调机会平等、权力平等,而且包括结果平等更多的平等。在当代中国,把平等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去尽量保障每个人的平等发展的机会。
3、公正。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是最能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取向。温家宝曾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推进社会公正就是政府的良心。在当代中国,把公平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加快建立以权力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努力做到教育公平、竞争的公开公平、分配的公平,简单地说,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法治。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与德治是相对应的,我们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相结合,同时要更加注重法治建设,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法治精神的核心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就是要任何个人或是组织在法律面前实现平等,就是实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同时法治他还要求要科学立法,立法过程中必须以符合法律所调整事态的客观规律作为价值判断,而不是依赖经验或是政绩来立法;第二严格执法,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做到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第三公正司法,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法院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第四落到每个公民身上就是要守法,不仅要守法,而且要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根本道德准则。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同时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它是集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1、爱国。爱国就是要爱国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国的灿烂文化。我们说国破则家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讲的就是国家的命运其实是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爱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很多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如古代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近代有李大钊、孙中山、谭嗣同、当代有周恩来、朱德、焦裕禄、毛泽东等等,这些人都是大家心目英雄,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在当代中国,和平年代爱国最主要也最基本的要做到三点: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同一切分裂国家的势力作斗争,忠实于民族整体利益,要学会舍小家为大家,同时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去。
2、敬业。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做到兢兢业业才能在自己的岗位有所成就。在当下我们弘扬敬业精神就是要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做为我们个人来讲,就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教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其他职业同样也有其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这都是需要每个从业者去共同遵循的。
3、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人是非常注重诚信的,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代我们所倡导的诚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务诚信,这是对政府公职人员的价值要求,做到不夸大政绩,不搞政绩工程,努力塑造政府的公信力;商务诚信,是对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的价值要求,做到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社会诚信,指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的形成不仅包括个人诚信,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及规则;司法诚信,坚持司法活动公平公正以及公开。
4、友善。友善对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要求,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哪怕是 6
陌生人之间都怀有一个友善的信念,善待自然、善待身边的人、善待社会。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你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那么作为国家来讲,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我们秉承友善的原则,对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内都和谐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不是靠武力或是霸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一)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那么如何做呢,一是开展道德修身活动,用古今中外的道德典故、道德格言修养身心,涵养德性。二是开展道德评判活动,选取人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运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形式,引导群众进行集中评议。
(二)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的形式包括通俗读物、理论文章等;宣传手段包括言论评论、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等新闻宣传手段;宣传的方式包括广告、展览展示、座谈讲座等。
同时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是导向,法律法规是保障,制度是弘扬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礼节礼仪承载着鲜明的价值取向。要完善礼节礼仪规范,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形成尚礼、明礼、守礼的礼仪文化。
(三)发挥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
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其中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公众人物应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各领域公众人物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号召力,他们的行为更易获得人们的认同、支持和响应。青少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 宣传思想文化各部门在党委宣传部协调指导下,有机衔接各项工作,优化利用各种资源 窗口行业部门和其他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
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各尽其责、各展所长,把工作做到所联系的群众中去 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广大基层 立足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工作覆盖到每个单位和各类人群
5党委宣传部门要完善工作措施和绩效测评体系,宣传先进典型和有益经验,推动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部门各方面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和一盘棋思想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积极响应“三个倡导”
三个倡导的个人层面是对广大公民的要求,更是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以更高的标准的要求自己。爱国就要求我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坚决同一切民族分裂、国家分裂势力作斗争。诚信就要求我们对人讲诚信,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实事求是。友善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乐于助人(包括身边的人,也包括社会上的人)。敬业就要起我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忠于职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二)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五四讲话
前面我们提到了习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考察了北大,并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专门针对我们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发表了题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这足以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大学生的重视。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引经据典,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做了大篇幅的论述。其中他就特别强调了为什么会这么重视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习近平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凿井的人从挖很深的土坑开始,而成极深的井。比喻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成就事业。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具体努力,而企图于一朝之间突然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那只能是白日作梦。)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 8
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此外习总书记对于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到了大学并不是意味着解放了,相反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肩负的责任和期望更大更多了,因此更应该好好学习。而且在大学学习的定义更加广泛了,以前在中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可能更多的是强调对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大学不一样,大学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实践知识,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同时在大学里还要学做人,学做事,学会怎么为人处世,在大学里学好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大学不仅要学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做人。那么这个学做人就包括了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不能死学,也不能学死了,而是要学思结合,善于去思考,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习总书记说的要善于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习总书记也讲到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于,强调就是要笃行,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 9
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作为青年大学生的一员,我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如何响应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德才兼备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虽然我们在学校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德无才士庸人,有才无德是奸人,德才兼备才能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一定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是要把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同样勇于探索、敏于创新,也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成才的动力。那么如何实现创新,光学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习理论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实践也是很重要,实践出真知,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理论,在理论的基础上再去实践。
三是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自主活动、自由个性),这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规定和价值目标。全面发展更通俗来讲就是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这个社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全才,如果专才和全才而这具备,那就是顶尖级的人才了。当然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个性的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核是集体主义,但是我们并不抹杀个人的个性,在不违背集体主义的原则下我们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四、专题小结
这一专题的内容就全部结束,现在我们以来回顾一下这两节课我们所讲的 10
内容。这一专题我们主要讲了七个问题;一是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说;二是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对我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介绍;三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展脉络;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讲我们为什么要大力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这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是我们本专题的重点也是难点;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七是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我们大学生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五、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2、《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郭建宁,《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0日
六、思考题
大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表述,既将我们 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进 一步提出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十八大把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可以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光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把自由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这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自由作为奋斗的崇高目标。
平等,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二字一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公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平,是目前阶段广大人们的共同期待。从上学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公平,不容忽视。每个人的出身背景、职业、财富拥有程度都不相同,只有 权利公平,才能使每个人不致因个体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对权利的认知早已从简单的生存层面上升到了发展层面,对于户籍制度、劳动合同、城乡差距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利公平都更为关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平等就是要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让人民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十八大也提出了教育平等问题,教育平等就是“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公正”,即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没有公正,公正的依据一是道德,二是惯例,最后是法律。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这个社会从投资上来讲就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生存来讲就是好的生存环境,从成才来讲就是好的成长环境。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意思就是说,公平正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状况,到现在我们建立起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设了一套健全的司法机构,培训了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司法队伍。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治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法治最重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然后就是依法施法,对于公民来说就是依法办事。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 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道德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报告中较多提到了政府政务方面的诚信问题,这一点反映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其看到了问题的性质所在。执政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对改善社会诚信和改善社会道德,会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转好。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执政者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官员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的行为是不是诚信。如果你不诚信,还要求大众诚信,这做不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再就是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比如说官员,文艺体育明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的典范和榜样。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送到基层、企业、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起最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在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时,要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受到公正对待,比如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可以说他是体现核心价值观比较好的人,不能再让他流血又流泪。对于那些扶老太太反而被诬陷、被状告的人,不应当在法庭上被判决为输了。这样的逆向激励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伤害很大。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人跌倒在地上躺着,没人敢立马去扶,即使扶了也得找个证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贯彻落实,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需要各方实践,而且需要精心呵护的一个长久工程。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得到实现,十八大报告中讲的美丽中国,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因此,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操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找到正确方向,引导人们准确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第三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中国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一)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初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当时界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围比较笼统,没有确定其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倡导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涉及的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涉及的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的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方向更明确、定位更准确,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确定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
目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仍然艰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真理,集人类先进价值观之大成,继续深入探讨、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不仅需要从基本内容、理论诠释、宣传教育、语言形式等方面系统推进,更需要从法理支撑、制度设计、实践转化等方面逐步确立。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理支持。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要在科学揭示、正确认识其内在生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赖于国家执政集团的长期灌输、强化和引导,持之以恒地推进,做到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深处,形成人们自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要像我们党当年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样,通过制定相关决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科学内容、现实要求、实践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并要在我国宪法、法律规范和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形成一种刚性规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做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三)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与支流,迫切需要价值疏导和引领,这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提供了最佳时机。首先要创新理念,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大学生价值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新思路。
其次是要创新实践,探索以价值体验和践行为主要方式的大学生德育新模式。德育是高等教育第一位的任务,着眼于大学生现实和未来的价值需要、基于大学生的实际感受,把实践养成作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主攻方向、主要方式和主要路径,做到知行统一,确立起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历史文化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探索并形成优势互补的大学生价值建设新格局,形成大学生价值建设合力。
第四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 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操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找到 正确方向,引导人们准确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第五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包括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各个方面,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不仅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而且从更高层面、更系统地丰富和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特性?
①: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②: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崇高性
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四 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形态,与其他社会形态相比有着自身的本质属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这种本质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实践运动,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思想武器,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科学阐述中进行归纳概括,善于在与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其他社会形态的对比中抓住最关键、最根本、最核心的精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导向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社会实践是核心价值观生成发展的基础,群众认同是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关键。鲜明的实践性和广泛的认同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特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核心价值观,才会有合理的现实基础,才会被人们普遍接受。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推动社会理想的实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价值观属于文化的范畴,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一定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思想结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传统价值观念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新诠释,在具体表述上也要尽可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上中华文化的精神印记,展示出浑厚深沉的历史韵味和中国气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任何一种核心价值观都应当具有人类共性和自身个性的双重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首先要体现并保持其独特的个性,但同时也一定要将这种个性置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下,自觉追求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一致性。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登上历史舞台,本身就是在吸收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反映人类最美好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追求。我们既要反对把西方的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又不能把属于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精神价值拱手让给西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它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个社会发展模式赖以立足和演进的价值导向,它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制度精神来获得人们的认同,并用以引导、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从而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具体价值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灵魂统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其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简洁、凝练地反映这个体系的本质,而不能离开这个体系另搞一套。当然,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的凝练和升华,而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