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时间:2019-05-14 16: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第一篇: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准确把握我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国际地位的含义: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在过去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或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准确地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客观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几个世纪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将现代化规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08年,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三,2009年将超过日本,约5万亿美元,升至世界第二。(1978年中国GDP总量3645亿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是30多万亿元人民币,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1978年只有百分之一点多,2008年提高到7.25%。人均GDP1978年只有381元人民币,到了2008年达到22698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1978年只有206亿美元,2008年达到2万多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1978年只有1.6亿美元,2008年底达到2万亿美元,已排世界第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综合国力,所有这些数字都体现了中国实力的变化。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2007年首次超过美国。据联合国发布《2009年经济报告》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能仅为1%,而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为7.8~8.9%,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由2008年的22%增至2009年的50%。(3)其他主要国际力量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美国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质疑。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大,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大。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定性力量。

⑴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

⑵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有关举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①在面临巨大困难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②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融资计划,首批提供15亿美元融资支持;③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④组织海外大型采购团,显示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⑤承诺落实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种援外举措,增加对外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等。

⑶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敢行动。展现了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中国成为重要的稳定力量;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危机后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将进一步提升。

变化

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牵动世界格局走向,正从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凸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数十年里,中国将与美国并肩成为世界两强。” 变化

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新自由主义碰壁,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当前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并主导世界后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战,集中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缺陷,呼吁对21世纪的资本主义进行重大改革。美欧日陷入同步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势头,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行动快、见效快。美国《新闻周刊》置评,中国是此次危机中“唯一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这彰显了“中国模式”强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高盛公司称赞中国是在当前危机中“凭借自身政策第一个创造经济转折的重要国家,为世界经济绘制了一种蓝图”。

一些国际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萨克森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结论: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第二篇:论文: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推荐)

试述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一种体现,世界意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 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4、“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二、为何说中国发展道路有着世界意义

一是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二是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美国缓慢走向衰落的过程,正是中国崛起的机遇。

三是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不管G8还是G20,都摆脱不了联合国体系。无论未来世界是什么体系,中国在里面都将唱主角。

四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五是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三、走中国发展道路如何认识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恶化蔓延成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成为“9〃11”事件后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性事件。目前,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经济金融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加速扩散,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 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国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和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再度突出。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南亚反恐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和欢迎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仍有一些人或者由于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或者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的偏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

4、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同时应该看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四、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

1、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共同利益。

3、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不挑战霸权,不急于称霸;主持公道,保持平衡。

4、渐进改革,兼顾各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总之,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意义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在世界上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 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道路追求和谐、维护和平,以稳定、创新、独立自主、和平的发展理念影响着世界,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正确看待中国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力争使我国“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张国平计算机多媒体081班5

第三篇:简述马英九当选后两岸关系的新变化

国民党的马英

九、萧万长赢得了“大选”,台湾“中选会”昨晚公布,14401个开票所完成点票,马英九得7,658,724票;谢长廷得5,445,239票。得票比例为58.45%比41.55%。至此,台湾再次进行了政党轮替,国民党在台湾全面执政已经成为事实。这是台湾人民的选择,必须予以尊重。在此刻,我们要看到的是,马英

九、萧万长的当选,国民党的全面执政,势将牵动台湾政局的巨变,至少在以下十个方面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是台湾人民可以期待的。

第一,意识形态领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台湾活跃了整整8年,与执政理念紧密互动的极端意识形态将从最高峰急剧下滑,和谐理性的意识形态有望逐步取代。极端的意识形态包括激烈的“台独”意识、狭窄的民粹主义、疯狂的族群歧视,等等。和谐理性的意识形态,正是与之相反的进步的、包容的、和解的意识形态。陈水扁、民进党执政8年以来,把极端的意识形态操弄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天的选举结果表明,人民唾弃民进党极端的意识形态。马英

九、国民党不会不高度尊重民意,不会不采取有效措施来结束极端意识形态的时代。

第二,两岸关系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首先要指出的是,两岸的最终前途的讨论还有待时日,这是急不得的。但是,两岸紧张对峙、互不信任的关系将会得到较快的、较有效的改善。两岸进入和平协商进程的前景是乐观的。尤为重要的是,两岸人民感情得到了修复及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两岸经济、文化、民众的直接交流,尤其是两岸直接三通的完全实现,将使得两岸关系从紧张快步走向缓和。民进党执政时期,以挑衅大陆、破坏两岸关系为施政主要手段的状况,在马英

九、国民党执政之下,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转变。

第三,两岸关系政策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两岸关系政策涉及大陆对台政策及台湾对大陆政策。在陈水扁当政的8年当中,两岸关系政策基本上是以两岸斗争为主,以和平与非和平的矛盾为主,以政府断绝往来为主。马英

九、国民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政策当然是以和平发展为主。一,和平发展是胡锦涛与中共制定的对台政策,并在全力执行之中。二,和平发展也是国民党的主要政策。三,关于和平发展,国共已经达成共识。我们比较大胆地断定,和平发展是未来的两岸关系政策的最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大陆的,或者是台湾的。

第四,台湾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马英

九、国民党执政之后,拼经济是其最重要目标,因为两岸关系稳定成为事实,加之台湾新当局的经济政策有效,再加上大陆政策的全面配合,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深化,台湾经济应该能够很快地结束边缘化的尴尬局面。比如,两岸达成更加密切的经济协议之后,大陆对台湾进入中国东盟自贸区会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因为民进党执政8年来,台湾经济长期低迷乏力,因而留下了大量的投资空间。国际投资者一定会看好台湾,资金蜂拥而至,台湾必然成为新的世界经济热点地区。

第五,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民进党坚持“台独”理念不动摇,甚至在任期间把实现“台独”为重大的政策目标,8年的事实告诉民进党,此路不通。在丢失政权之后,民进党面对的形势很可能是长期在野,如果不做彻底的洗面革心,8至12年内难于重新执政。无法重新执政的压力,将导致民进党内部大分裂、大洗牌、大改革。最终如何变化无法预测,但是不可能更强大。如果民进党以为在野就可以不负责任,就可以进行街头激烈斗争,那么,要告诉民进党人的残酷事实是,这样的危害台湾安全的政党,势必为人民永远抛弃!而国民党如果不犯致命错误,全心全意为民谋幸福,则长期执政完全有可能。一党主政,是最新的政治格局。

第六,台湾社会关系将发生重大的变化。8年来台湾的社会关系是撕裂的,是对峙的,是恶质化的。族群分歧从社会矛盾上升为政治矛盾,上升为极端意识的主要内涵。社会风气是不问是非、不问道德、不问法律,只要对族群极端意识有利就是正确的。社会关系十分脆弱、十分不利。所谓的蓝绿基本盘,是对社会关系的践踏。没有哪一个正常的国家或地区,是依靠摧毁社会关系来维持政权的。马英

九、国民党上台之后,如下的新变化是可以期待的:一,社会大和解、大包容。二,社会共生关系重新建立。三,最大程度遏制和化解族群矛盾。

第七,台湾的选举政治性质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长期以来,以假民主、真民粹方式操控选举的最恶劣的、最丑陋的选举政治应该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可以看到,谢长廷阵营及民进党在选举期间为了保护政权,抹黑、抹红、抹恨、抹毒,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样的政党、政客被民意抛弃了。如果马英

九、国民党在今后治理得当,树选举新风气,树民主新标志,真正推动选举政治走上民主正轨,那么,台湾的选举政治能够获得重生!用选举来制造“台独”、用选举来满足一己之私,用选举来打击正义力量,这些被扭曲的,都需要拨乱反正。

所以,要看到的是,台湾人民抛弃民进党,选择马英

九、选择国民党,实在不是选择政客政党,而是在选择着新的理想。无论台湾人民对今后抱有何种更高、更好、更明亮的期待,都不为过。

当然,不是说台湾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与麻烦,在马英

九、萧万长当选,国民党执政之后就能一扫而光,一风吹尽。有可能会好,也有可能会坏。如果马英九在这么几个问题上把握不了,犯下不可饶恕、不可改正的错误,台湾的前途仍然是朦胧不清的。这是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极端意识形态化解不了。二,两岸关系把握不住。三,台湾地位辨识不清。四,美台关系分寸不保。五,清廉政治做得不好。六,社会矛盾处理不当。

必须知道,选后的台湾政治,就像暗流汹涌的河川,矛盾错综复杂,不知道因为什么,就掀起滔天巨浪。马英九猝不及防被打下马来的危机,时刻存在。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能是马英九时代的执政风格,如是,也迈不开步伐,带动不了台湾向前行。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台湾变了天,毕竟带来了无法抗拒的新的时代!

第四篇:2012年9月我国经济环境简述

2012年9月我国塑机行业环境简述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化,这就意味着以往期待借助好的经济环境带动企业的发展的想法应当有所转变,而应该把发展放在一种不稳定的经济背景下,寻找市场机遇,积极应对。笔者欣慰地看到,从上半年我国塑机进出口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塑机出口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减少比例却大于金额的减少比例,甚至注塑机出口金额还同比增长了13%,反映出我国塑机制造业产业升级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同时在企业的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已转变心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积极寻找发展的机遇。

12日,中国搜塑网/聚风塑料杂志社受邀参加了松德公司4800mm CPP流涎机演示会暨技术交流会,并采访了松德公司副总经理刘硕先生,他提出当前设备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单靠自己是不够,而应当借助各配套商的力量,融合整个产业链的先进技术,才能使产品性能及品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值得广大企业借鉴。武汉泽琦塑料机械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俊杰先生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备企业应改变卖机器的简单方式,而应当把市场分析、厂房规划、员工培训、原料工艺等服务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投资方案,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而在大的经济环境方面,9月央行大规模的逆回购继续放量,大批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项目相继推出,如太阳能的扩容、大型基础建设的投资等等。《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意见》9月落地,《意见》特别强调了优化外贸结构,包括增加进口、优化市场布局即开拓新兴市场——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欧等,改变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现状。随后财政部、发改委下发通知,从10月1日起我国取消海关监管手续费等相关政策,同时商务部也表示,为促进外贸增长,在国庆前也会下发相关具体细则,相信这些定能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更多的机遇。汇丰大中货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近段时间一系列推动经济回温的政策效果将从四季度开始显现,届时经济有望反弹。中科院财贸研究所国际贸易投资室主任冯雷表示,未来几个月是外贸接单的高峰期。

作为企业来说,一方面要积极了解、分析、掌握影响市场变动的各项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提炼深化自己的技术、服务优势,在纷繁的市场中寻找到适合的突破口。

第五篇:简述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

 简述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

文/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 李洪江

【摘要】本文试图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关于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启动主体、性质、证明力等方面论述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现状,进而探讨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对民事案件判决结果的影响。考虑到民事、刑事、行政诉讼领域的区别,本文仅将民事诉讼领域的相关司法鉴定制度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司法鉴定 鉴定结论 证据 证明力

司法鉴定结论已经成为影响民事诉讼判决结论的重要证据形式,特别是涉及专门性问题时,法官或者当事人会借助“司法鉴定结论”作为其诉讼主张的重要依据,在专利侵权诉讼、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著作权侵权诉讼等领域屡见司法鉴定结论的身影。司法鉴定结论在协助法官理解专门性问题方面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案件先后出现两份甚至多份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以说司法鉴定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也颇被当事人诟病。

一、我国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相应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5条至第29条以及第71至72条对司法鉴定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主要涉及委托鉴定、重新鉴定、鉴定结论的审查、证明力等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条对司法鉴定的内涵做出了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该条规定是迄今为止关于“司法鉴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法律文件性质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我国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主体

1、职权型司法鉴定制度

在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被认为是“法官的科学辅助人”,鉴定人参加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法官对专门性知识的不足,因此法官为了实现案件的正常审理常常“依职权”委托鉴定机构对专门性问题出具鉴定结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04条规定:鉴定人的选定与其人数,均由受诉法院决定。甚至在法国,司法鉴定人往往被视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要按照法官的指令将鉴定结论作为发现事实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代替法官所从事的职务性活动。职权型司法鉴定制度在弥补了法官专门性知识的前提下,由于在实践中法官过分依赖“鉴定结论”,导致鉴定结论直接越俎代庖,代替法官作出侵权与否的结论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法官规避“审判责任”的挡箭牌。

2、当事人型司法鉴定制度

在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被认为是“当事人的专家证人”,协助当事人一方向法官阐述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根据该制度,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根据“举证

责任分配原则”决定应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或由谁鉴定等事项。当事人型司法鉴定制度是当事人主导诉讼体制的典型特点。

当事人型司法鉴定制度将法官设置为“中立状态”,举证责任完全由当事人双方承担,减少了“司法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往往导致“鉴定人”成为“当事人”的“附庸”,“重复鉴定、多次鉴定”的现象不可避免。

3、折中主义司法鉴定模式

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司法鉴定制度的模式并不是“唯物论者”的主张,尊重我国司法鉴定实践,结合我国审判实践,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鉴定制度启动模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给出的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5条第2款规定,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没有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并预交鉴定费用的,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但是上述条文并没有要求“当事人必须按照法院的要求提出鉴定申请”,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采取了默认的方式,该《规定》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11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司法鉴定的委托。《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起草说明》也认可了“当事人自行委托司法鉴定”的法律地位:对于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第二十八条将其作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足以反驳的证据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允许。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既规定了“依职权”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法院同意”委托鉴定以及“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三种模式并行的“司法鉴定模式”。这符合我国诉讼体制从“法院的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的历史特征,既吸收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优点,又结合自身实际做了突破和创新。

三、我国司法鉴定结论的性质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同时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司法鉴定结论的性质归结为“民事诉讼的证据”;如果是因当事人的主张而提供的鉴定结论应当是第64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如果是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则属于第64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

四、我国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

定其证明力。第72条规定可以视为“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结论的证明力的规定”: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实践中,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即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遇到专门性问题需要委托司法鉴定的情况下,分类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如果当事人没有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并在诉讼中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的,法官可以“同意”委托司法鉴定的申请;

(2)如果当事人没有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并在诉讼中拒绝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的要求的,法官为了“实体正义”的需要,可以要求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或者“依职权”委托鉴定;

(3)如果当事人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对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没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应当根据审判经验作出是否采纳司法鉴定的判断;不能因“自行委托”而机械式的不予认可;

(4)如果当事人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对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可以委托“重新鉴定”。

总之,我国民事诉讼法律法规已经对司法鉴定制度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应当认真理解、消化其立法本意,结合我国审判实践的特点,充分尊重我国“依职权”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法院同意”委托鉴定以及“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三种模式并行的“司法鉴定模式”,而不能机械地“以一概全”,无视其他规定的存在。

注释:

①谢怀拭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99页。

②谌湫鸿、谌宏伟,《论民事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摘自:http://china.findlaw.cn/,2011年7月25日。

③“最高院于2002年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际赋予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司法鉴定启动权。如果由公检法垄断鉴定程序的启动权,万一鉴定错了,当事人的权利很难保障;赋予当事人启动权,也有利于保障人权。” 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摘自:.cn,2011年7月25日。④“最高院于2002年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际赋予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司法鉴定启动权。如果由公检法垄断鉴定程序的启动权,万一鉴定错了,当事人的权利很难保障;赋予当事人启动权,也有利于保障人权。”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摘自:.cn,2011年7月25日。

下载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我国国际地位新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情——中国国际地位浅析

    国情——中国国际地位浅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1102 简文浩 材料: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

    简述我国征信立法发展

    简述我国征信立法发展 随着我国征信行业的逐步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一些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征信体系的建设。但是,作为征信体系制度基础和核心的法律规范仍没有得到完善,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主要特征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 过去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又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甚至已经成 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焦点和热点问......

    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论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

    一带一路、经济形势、国际地位

    1、 基本内涵: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

    简述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五篇

    14-3简述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1、学校教育制度 (1)义务教育。 小学和中学的学制主要是“六三三”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主要是“六三”制,相当一部分地区进行了改革学制......

    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

    1. 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 参考: 一,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1,非农业建设用地批准占用耕地的要占多少,垦多少; 2。无条件开垦或者开垦不合格的要缴纳耕地开......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范文模版)

    简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一、 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