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

时间:2019-05-14 16:3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

第一篇: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

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

默多克遭遇到重大危机,这也是英国政治和媒体关系的危机。

记得BBC前政治主编安德鲁?马尔(Andrew Marr)曾经在回忆录《我的买卖》(My Trade)中说,作为记者,要学会恰当地背叛自己的采访对象。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的理念,更加前卫,如果采访对象不给你采访和背叛的机会,那就直接去进攻,比如使用窃听手段。今年7月份开始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已经披露出来的数字显示,遭到该报窃听的受害者,已经超过4000人。

《世界新闻报》是一份什么报纸?它让英国约克公爵夫人身败名裂,它重金买下戴安娜王妃写给情夫的情书,它是一份讲真相、不讲真理的小报。它也是世界上卖得最好的周报,2010年10月统计数字显示,该月每期平均销售量是280万份。

作为一位业余媒体人,我对于窃听在媒体行业的存在,一点都不吃惊,相反,认为是一种获取素材的必要手段。我相信很多人会认同我的观点。在英国媒体行业中,窃听是一种潜规则。而此次,将窃听手段引爆公众愤怒的是,BBC披露了《世界新闻报》将窃听手段用到了英国阿富汗驻军的烈属和谋杀案受害者家属,还有英国王室成员,尤其是可能涉及女王。这种行径激起了公愤。公众对于窃听的抵制,远远要强于媒体业内人士的认同。

默多克的撤退

默多克撤回收购天空卫视的新闻受到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我猜想是英国人,或者说是英国媒体仇视默多克。我的一位教授朋友,一次在坐火车的时候,指着英国《独立报》上默多克照片说,“这是我在世界上最恨的人。”多年来,英国老牌讽刺杂志《私家侦探》(Private Eye)从来不放弃对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的讽刺。

也许BBC是最恨默多克的英国媒体。在BBC和新闻集团之间,始终有一道意识形态的壕沟,无法逾越。新闻集团从默多克开始的,将“有偿新闻”作为自己的教义,用户要为阅读新闻买单。在80年代,默多克进入英国市场以来,就对BBC在英国媒体的垄断地位发起攻击,尤其是它的强制征收的“收视费”(TV license)。到2008年,当詹姆斯?默多克继承老默多克的帝国,在英国,他也首先挑战BBC的“收视费”制度。

BBC恪守“公共媒体”的理念,享受特许的“收视费”。BBC是英国唯一一家享有向公众征收TV license的媒体,一年145.5镑(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49镑),这笔收入占据了BBC总收入的75%。相比之下,新闻集团完全是依靠商业运作,成为英国媒体行业的霸主。除了电视媒体,默多克旗下,已经有《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新闻报》是周报,周日发行,是《太阳报》的周日版),单单《太阳报》的发行量,今年4月份的统计是每天278万发行量,而《卫报》日发行量在28万份,《泰晤士报》在50万份。

在英国媒体生态中,单单就报纸而言,全国性报纸、地区性报纸和小报(tabloid),可谓是三种类型。他们的格局,可以与中国报业格局做简单的类比。目前地区性报纸,相当于中国的《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重庆晚报》等报纸,在英国萎缩得相当厉害,被几个跨区域的集团控制,影响力有限。

全国性报纸,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独立报》等几家,类似于中国全国性报纸《人民日报》(发行量太小)、《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与它们对立的就是小报,比如《太阳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快报》等等,中国暂时缺乏类似成熟的报纸。两者发行都是全英范围,后者在发行量上远远超过前者,但是由于前者在内容上的严肃性,往往被认为是英国社会主流的声音和立场。如果考虑到对大众影响,民主选举一人一票,你就可以想见小报的威力。

默多克来自澳大利亚,在英国发迹,到目前为止,他的媒体帝国,已经控制了英国媒体三分之一的市场,他的力量,就好像《星球大战》中黑武士。基本上,他可以为英国读者制定话题,提供素材,讲述这个世界的“真相”。

政治家的苦衷

公众仇视默多克,媒体人恐惧默多克,英国政客需要默多克,或者说类似默多克培养出来的媒体斗士。在此次窃听**中,卡梅伦的前任媒体总监,是《世界新闻报》的前任主编库尔森(Andy Coulson),涉嫌窃听英国王室电话。此次窃听**发酵至此,这样的罪状,却并没有遭到反对党工党的特殊照顾。我认为与目前工党领袖小米利班德缺乏攻击性有关,工党核心领导层,可能是最近这么多年,我所见的最缺乏杀伤力的政治团队。

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事实是,小米利班德的媒体总监也是默多克旗下前编辑。

回顾英国最近二十年的政治,大众媒体的作用日渐上升。有一个事实可能与绝大多数公众认知不同,媒体对政治人物的报道,在英国是在80年代才慢慢开放。类似于布莱尔将新生儿展示给媒体,并非是英国政治公开透明的传统,而是一个开创政治时尚的举动。

也正是布莱尔领导下的“新工党”,将媒体引入了英国政治领域。在两者同样充满不可告人的细节的世界里,最受欢迎的并非是热衷于谈论严肃话题的媒体人,而是来自不怕弄脏手,善于得罪人的小报编辑。比如,布莱尔的媒体总监阿莱斯特?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

坎贝尔是布莱尔第一届首相任内的媒体总监,之前是英国著名小报《每日镜报》(Daily Mirror)政治主编。坎贝尔为新工党政府设计了一整套媒体信息发布流程,严格控制了新工党的媒体形象,必要时候,不惜以威胁、暗示等手段来影响英国媒体。

2001年英国大选期间,工党大佬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曾任英国副首相)与选民发生了斗殴事件,当时在场的天空卫视记者目睹了一切,很快把消息传给了总部,由于缺乏录像资料,天空卫视政治主编博尔顿(Adam Boulton)经过判断,决定在电视上发布这个消息。根据他2008年出版的回忆录,很快他收到了坎贝尔打来的电话,质问是谁向他提供这条新闻,警告说他的媒体生涯很快完蛋了。后来,有人提供了现场录像。

这两位英国媒体重量级人物的宿怨就来自于此。2010年5月10日,英国大选期间,坎贝尔与博尔顿再次相逢,在BBC摄像头前,得势的天空派(默多克)博尔顿与失去了政治力量的宿敌发生辩论,博尔顿冲着坎贝尔大喊,“不要告诉我要想什么!”

布莱尔的崛起,得益于媒体的支持。然而,在他离开唐宁街10号之前,向世人告白媒体就是一头“野兽”。这不是过河拆桥,而是一个经历了“成也媒体,败也媒体”的政治人,积怨已久,对现代媒体的情绪总爆发。

以今天的目光看布莱尔,他的演讲技巧和政治表演,类似于80年代的琼瑶剧。在英国政治剧场中,为什么当初给予他如此多的喝彩?也许是以往的英国政治剧情,流行的是含蓄闷骚,布莱尔的风格,略有改良的好莱坞的洒狗血。如今熟稔了他的道白套路,我几乎可以很确定地判断,他会在之后的哪个词加重音,什么时候会很坚毅地看你一眼,以示诚恳。

这种表演的技巧,需要个人的天赋,也需要媒体参与共同创作。布莱尔的上台,就是拜新闻集团所赐。之后换上的布朗,有过短暂的媒体经验,却无媒体天分,完全是以陈道明的范,投入到英国政治的情景喜剧中,所谓哭腔拖板,很快被媒体类型化为“暴躁、欺凌下属、控制欲”的政治人格代表。尤其是,在布朗政府的后期,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布朗就像一支被关入媒体铁笼中的巨兽,遭到无情的戏虐,一次次被媒体的长矛扎出了鲜血,却无处躲藏,隔着铁笼,冲着无边地黑暗咆哮,一点点损耗他自己的元气。

与对布朗的折磨相反,卡梅伦上台受到了默多克的祝福。此次窃听**中,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的《世界新闻报》前编辑瑞贝卡?布鲁克斯(Rebecca Brooks),在结婚的时候,邀请了当年还是保守党新生力量的卡梅伦参加,而现在,她就住在卡梅伦的牛津别墅一英里远的地方。

更加关键的是,在那场婚礼上,卡梅伦开始向默多克的女婿靠拢。因此,你应该不奇怪,卡梅伦为什么选择库尔森作为自己的媒体总监,而对于布鲁克在窃听**中的角色,迟迟做不出一个明确的表态。

相对于保守党和工党在窃听**上的被动,一贯试图以清新、改革形象示人的自民党也许应该有更加出位的表现。尤其是自民党的第三号人物胡恩,是《世界新闻报》窃听手段的受害人。而就在去年圣诞节,自民党二号人物,现任商业大臣坎贝,有点得意忘形,对着陌生女生,宣称自己要向默多克宣战,阻止他收购天空卫视。想不到两位一脸天真状的女生,来自保守阵营的《每日电讯报》暗访记者,将他的录音公布于众,间接地帮助默多克新闻集团扫除了收购障碍。

事实恰恰相反。自民党,这样一个热衷把政治道德当战斗力的政党,此时完全缺乏攻击的力量,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媒体联盟。也许《独立报》可以视为英国大报中的自民党,而这家报纸刚刚在两年前经历破产被收购的过程。这个简单事实说明,没有媒体的政治,和被媒体控制的政治,都缺乏杀伤力。

媒体独立?

在很多时候,我尽量避免嘲笑美国式样“客观独立的新闻观”,这可能让自己在中国的新兴媒体中受到孤立,因此,转而述而不作地介绍英国式的“宣扬媒体主义”(advocacy journalism)。这样的转移,让我看到中国《环球时报》一边低头站在《人民日报》的影子下,又一边时隐时现地在写点翻译体风格的准冷静客观社论,感到一种阅读喜感。

独立、客观、公正的媒体报道,在我看来,是一句有些过时的广告语,中国素来政治立场鲜明的媒体,不妨亮出自己的真实底牌。在此次窃听**中,我注意到英国大多数媒体,除了卫报和BBC,在道德谴责之外,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适度沉默。在当今保守党主导的政治格局里,保守派论调出现了少有的为不道德开脱的意味。

本周的《旁观者》刊载了两篇评论文章。一篇在讨论窃听**同时,列出了英国媒体中花钱买新闻线索的对比,默多克旗下的报纸仅列第三,头两名是英国本土控股的报业集团。有趣的对比是,越是花钱买新闻线索的报纸,它们报道窃听**的新闻越少。按照我的恶意揣测,这种辩护手法相当地刻薄,第一,讽刺了英国主流报纸,比如《卫报》、《独立报》,没钱,抓住机会喊道德,拿对手污点卖报纸;第二,也许窃听最厉害的,不是默多克的《世界新闻报》。另外一篇短评,则在文末毫不掩饰地论断,“没有自己的小报,不列颠就会成为法兰西。”对此,我深表同意。

随着在对媒体的审判中,道德感越来越强,我相信很多媒体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在经历了这么多年,与政治、政客的亲密接触之后,一个清算和切割时代是否会到来?我觉得不会。政客和记者,对于认识道德感的清醒程度,远远高于常人,也高于自己的报纸,他们很快会一起携手共渡窃听门难关,并且和好如初。

第二篇: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 伏向明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共同体依靠信息传播得以维持,而大众传媒作为人类传播信息的基本渠道对于现代政治生活的影响在深度还是广度上达到了空前程度。也正是因为媒介强大的影响力使它成为社会中重要的力量,这种力量通常表现为话语权,媒体通过这种权力影响大众,从而与政治产生割不断的联系。

法国的拿破仑曾认为一个报馆胜过三千支毛瑟枪,近代中国学者梁启超则说报纸可以生一切,可以灭一切,可以吐一切,可以纳一切。从这些不难看出媒体权力的影响。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巴克指出:通过大众媒体摄取信息,获得休闲和娱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愈来愈大。随着依赖性的不断增大,大众媒介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改变各种态度和信念的可能性也将愈来愈大,这种可能性极大地扩大了媒介在政治中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受到媒体自身权力大小的制约。他受到政治制约的程度、自身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他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而它的政治属性又影响着它的政治功能的发挥。

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媒体的政治属性表现为资本控制下的“社会共器’’。在社会主义社会,大众没体表现为党性原则支配下的舆论工具和“灵魂工程师”。而媒介政治功能包括政治沟通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政治控制功能。

一、政治沟通功能

那什么是政治沟通功能?美国学者K.W伊奇在《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一书中吧政治沟通看成是政治系统内部的机制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存储、分析和处理。政治沟通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或精英关于政策价值的传播,有效的传播能i够获得民众广泛的认同并的到他们的支持。政治沟通还表现为民意的上达。人们的深切愿望和不满情绪如果借由媒体宣泄表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权力监督功能

代表舆论行驶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大众媒体对于政府工作公正、透明的报道使政府的工作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腐败。但是必须辅之以相应的法律,否则作用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三、政治控制功能

美国的学者罗斯认为社会控制 就是社会对个人或集团的行为做约束是个人和团体的利益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利益。媒体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道德和文化方面。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不道德现象进行曝光,利用社会舆论压力是行为者改错。媒介还传播有利于统治者自身有益的道德观、价值观,是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媒介的政治控制功能在不同的国家,功能大小不同。

四、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指的大众媒体特意强调某些话题,引导大众去议论、关注这个话题,也就是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内容的选择和传播能够决定什么内容可以讨论,什么内容被不可以讨论,什么成为热门话题,什么话题被排除话题之外。政治议程设置对于政治过程非常重要,谁能够确定议程。谁就能可以掌握主动。

由于大众传媒对于政治生活深远的影响,政治家无不重视对于他的控制。早在古希腊时政治学者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就把信息传播作为塑造国民灵魂的工具,作为哲学家王进行统治的手段。其言外之意就是媒介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他还主张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由检查官对未发表的作品进行预先检查。为此还建立专门的检查规则,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见解。到了近代出现了分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媒体自由,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加强对媒介的控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媒体自由。在美国,新闻媒体依靠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权力,成为与政府、国会、最高法院配合行动的“政府的第四部门”,影响着美国的政治政策乃至政治结构,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国是一个强调民主与自由的国家,在这个国度里,新闻媒体也享有着宽松而广泛的自由。媒体可以把总统称为“骗子”,也可以将议员称为“猪”,他们可以窥探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政客的隐私,也可以将通过某种渠道所获得的政府机密公诸于世(“五角大楼文件案”)。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胆量,主要还是由于其在某种程度上享受着美国宪法和法律的直接保护。被称为美国第一部新闻法的是1791年颁布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该法案的第一项就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剥夺言论及出版自由”。它被誉为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在保障美国媒体的新闻自由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威力。1966年美国又制定了《信息自由法》,随后出台了《阳光法案》《公开会议记录法》等法案,这些法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使得公民的知情权和媒介工作者的采访报道权有了可操作性。由此,美国媒体也被誉为是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部门”——监督政府、引导舆论、影响受众,充分发挥着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美国媒体的强大权力,1971年,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能自拔,美国社会的反越战运动一直在发展壮大,各大城市都爆发了反战游行示威,侵越战争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战争。但是总统尼克松一意孤行继续进行战争,虽然减少了陆军人数,同时却加强空军和海军人数,还扩大战争。美国政府内部也就战争何去何从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抗议声。1971年6月,《纽约时报》和其他一些报纸披露了一批描写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国防部绝密文件。这些文件是由一名颇有正义感的国防部官员丹尼尔·艾尔斯伯格透露给外界的。在文件公布之前,美国政府曾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文件的发表,但未果。这就是美国政治史和新闻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国防部的机密文件被媒体揭露,联邦政府名誉扫地。为此,尼克松政府试图以“泄露国家机密”等罪名起诉艾尔斯伯格,以期挽回些面子,但顺应了民意的艾尔斯伯格最终在宪法保护下被法院判定无罪。这表明,三权分立的权力机制在重要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尼克松自己也绝未料到,作为位高权重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竟连一名普通的国防部官员也对付不了。在最高法院这个宪法守护神面前,尼克松政府败诉。这对帝王般的总统权力是个沉重打击。五角大楼文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令尼克松总统和他的政府信誉遭受了严重损害

在西方人们把新闻媒介视为社会共器,是全民意志的代表。随着批评学派的兴起,人们倾向于把大众媒介视为社会公共领域的代表。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市民可以自由表达及沟通意见,以形成民意或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公共领域的基本前提是市民应有相等的自由表达机会,并且能够自主地组织成公共团体,其讨论的主题应以批评公共事务为主,正是它提供了市民表达与沟通的平台。

在中国,国家坚持大众媒介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一定阶级的舆论工具。毛泽东曾指出,报纸“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20]。”江泽民也强调:“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21]。”也就是说,大众媒介总是代表政治上、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是阶级的舆论工具,而不是所谓的“社会公器”或“公共领域”。将媒介置于党和国家的行政管理之下,媒体没有相应的权利,成为政府的喉舌和工具。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起事后审读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

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了解报刊内容,掌握动态,对报刊进行经常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新闻出版总署曾就此下达多个通知。在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中,分别规定了报刊出版管理实行报纸、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各报刊的主管单位对其主管的报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建立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检查报刊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要求审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宣扬凶杀、暴力、色情、迷信和伪科学的;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的;违反报刊出版管理法规和规定的。

审读结果要出“审读简报“"。各省新闻出版局每月要向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一次本地区报刊审读的综合情况。对审读中发现的重大政治错误、重大版面事故以及易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问题等,各报刊社要立即向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报告;各省新闻出版局要立即向新闻出版总署报告。不报或者迟报造成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质量评估制度明确规定必须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也规定了实行报纸、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近年来,新闻出版工作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移,质量问题得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报刊质量包括政治质量、信息质量、文化质量和编校印装质量等。1995年新闻出版署制定了《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细则""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评估办法”。报纸出版质量标准,被分为六个方面,并以百分制进行评定,即办报方针、宗旨、舆论导向(30分),是否依法出版(20分),版面综合质量(包括真实性、稿件质量、版面容量、标题、栏目设置、文字校对、印刷质量,共30分),广告质量(10分),社会信誉质量(10分)。

在中国从没有批评政府的声音,更没有像美国“五角大楼文件案”那样的事。

西方在法律上给与媒体绝对的自由,赋予媒体相应的权利,限制政府对他的控制,使之成为社会公器把政府的工作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实现他的政治职能和权利。而中国政治控制了媒体,成为了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不能成为大众讨论公共事物的平台,也制约这媒体政治职能的发挥。媒体的政治沟通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成为空话,媒介体制落后,媒介体系与政治体系一体化,行政权力对媒介的过多干预,限制了大众媒介活动的空间。所以推进新闻体制改革,发展大众传播事业,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治权力应该与媒体权利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它与大众相近,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平台,成为社会共器。

第三篇: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杨晓芝

电影《忠诚与背叛》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央纪委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它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叛变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组织,成为当务之急。

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杨匏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诞生。

看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怕牺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动。我脑海里始终出现一个词——“忠诚”。他们在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坚持一种信念和力量,使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下同凶残的敌人做斗争的时候没有屈服,没有妥协,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相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

然而,看完这部影片,我亦对我党内部的某些不坚定份子的背叛行为深感痛心疾首,如范阿根、林广顺等一批人,经受不住敌人的摧残折磨,最终屈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叛了人民,背叛了人党,给组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些不管是“两头倒”的叛徒,还是“半截子”的叛徒,背叛了就是背叛了,无论有千万种理由,无论是否改邪归正,只要成了背叛者,就会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性上。忠诚,源自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忠诚,源自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坚毅的品格。王荷波傲然宣告: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会滴下同情的热泪。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年代,如今我们感受着新时期的成就,眼见祖国的日新月异,这样美好的生活,都是党给我们的,是前辈革命志士的鲜血换来的,是所有人民辛勤创造的。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紧密联系学生,切实关心学生利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学生、学校共同进步。

《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的电影画面,展现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现在我们党正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历史重任自然就落到我们广大共产党员的肩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愿我们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第四篇: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正阳小学 卢珊

日前,全省正掀起一股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的热潮,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前几天也观看了这部影片。这是一部再现中纪委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内容反映了一九二七年的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的这段历史。面对困境,党员中有的登报脱党,有的投敌变节,有的腐化堕落,已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如今,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忠诚与背叛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经济和权色诱惑面前,我们党员要拒绝背叛。在建国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到“四种危险”,给八千多万党员敲响了警钟。在国际风云变幻,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思潮涌入的今天,我们党的的确确面临严峻考验,不少党的高级干部背叛了自己入党的誓言,背离了人民群众,背弃了共产主义信仰,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重新解读“忠诚”,再一次地缅怀先烈遗志,在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忠诚与背叛面前,来考问和检查自己的灵魂,规正和警示我们的行为。在金钱至上和自由思潮面前,我们党员要永葆忠诚,拒绝背叛。与战争年代革命者要面临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考验不同,在和平时期,我们要甘于清贫,忠于职守,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把对党的无限忠诚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审计岗位上,审计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管住自己的手、嘴、腿,不该要的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尝,不该去的坚决不入,不该碰的坚决不摸,不该有的坚决不占,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时刻牢记廉政生命线,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忠诚与背叛》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教材,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将“忠诚”镌刻在每个后人心中。为了信仰,他们笑对生死。为了解放,他们甘洒热血。为了同志,他们铁骨铮铮。“忠诚”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也是最好的鞭策。忠诚不在于高低贵贱,越是在平凡的工作中,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是在默默无闻中,更能培养和锻炼个人对责任、对事业、对党的无限忠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忠诚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加强自身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倾心尽力,精益求精。一次疏忽大意的过失,一个得过且过的念头,一丝推诿懈怠的火花,都意味着背叛。“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影片中这句经典而朴实的台词,让我想起了入党时的誓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员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忠诚,永不背叛!

第五篇: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同志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纪监干部为党的事业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看完后,我思绪颇多,被那个时代所震撼。忠诚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是一种优良的品性,而背叛往往是一种人人唾弃的恶行。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忠诚,而不希望别人背叛;每个人都崇敬那些忠诚的人,而厌恶那些背叛的人。然而,当忠诚与背叛的选择落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做何选择?是不是会不知所措,甚至心存侥幸,而选择更轻松、更容易的背叛之路?忠诚意味着忍受贫穷、痛苦,甚至意味着严刑拷打、牺牲性命!而背叛则往往能换来金钱、美色、升官、发财!人之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在追逐利益,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如影片中,那个也曾雄心勃勃、满怀美好梦想的徐云天,还有那个林广顺、阿根,他们都曾经有过英勇斗争的历史,但是在威胁利诱面前被屈服。忠诚,亦或是背叛?对于那些胆小软弱、贪图享受之徒,在一些威胁利诱之下往往会选择背叛,而对于那些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来说,不管什么也摧毁不了忠诚!忠诚需要钢铁般的意志,而钢铁般的意志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持。钢铁是千锤百炼炼成的,人之血肉之躯,能与钢铁相比,必须有坚强的精神之柱,那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回望历史,革命先烈为信仰而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他们的伟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当前,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上,克难奋进,勇往直前;在权利和利益面前摆正位置,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下载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与媒体背叛的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电影《忠诚与背叛》讲述的是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并与帝国主义勾结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王荷波同志以及杨匏安同志向党的第五次代......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公司党支部近日组织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影片带我们重温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的......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忠诚与背叛》这部电影,感受颇深。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真实历史故事,丰富......

    忠诚与背叛

    《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敬爱的党组织: 观看了红色经典电影《忠诚与背叛》之后,我的身心都受到一种感染,同时对爱国,爱国爱党爱人民这些熟悉的字眼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总......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曾经问一位舞蹈演员,你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让我们折服,但表演最精彩快速旋转动作的时候,会不会头晕?如果是我,我肯定就晕了。演员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说他们一......

    忠诚与背叛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11月13日 下午,学院党委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以及十名......

    《忠诚与背叛》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29日一天的暴雨,舒缓了工作的疲惫。晚上由一冶纪委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的电影《忠诚与背叛》,讲述了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