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代也有征婚广告 枕边读诗
唐代也有征婚广告?
枕边读诗
未婚山中叙志【唐】王绩 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张奉聘贤妻,老莱藉嘉耦。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
我过着隐居山林的物外生活,山中条件有限,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在寂静的夜晚,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我们可以一起抚琴喝酒。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
如果要给这种生活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百年,一生幸福足矣,谁还管得了千年之后的事呢? 张奉聘贤妻,老莱藉嘉耦。
老莱子与其妻子都是春秋战国人,他俩应该是历史记载最早的隐士夫妇。老莱子当时已经答应楚王出仕,但妻子强烈反对,劝其归隐。东汉时期的张奉与妻子袁氏也是相当有名的隐士夫妇。
我理想的婚姻生活,就如张奉与袁氏、老莱子夫妇那样,夫妻偕隐,不离不弃。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东汉时期的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夫妻十分恩爱。他们举案齐眉的故事被人传诵至今。
我未来的孟光如果还没嫁人,我这个梁鸿正等着她呢。说到王绩,还记得之前推出的那篇《野望》吗?《野望》是中国有记录的最早的一篇五言律诗,王绩对唐诗的影响可谓不小。
王绩的祖父安康献公曾从周武帝征邺,为前驱大总管。王氏家族不仅历代簪缨,而且大都以儒学有名于当世,特别是他的哥哥王通是隋朝末年的著名哲学家,号称“大儒”。出生贵族的王绩,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15岁就游学长安,当众纵谈时务、文章,辩论精新,举座称奇,被人称为神童。三仕三隐之后,王绩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活法——归隐。归隐之后的王绩独尝寂寞滋味,虽然终日有清酒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总感觉少了一份知音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王绩遥想先人,张奉有佳偶陪伴,老莱子与妻子也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我的孟光又在哪里呢?
想到这里,王绩高歌一曲,以诗歌的名义给自己打了一条征婚广告——《未婚山中叙志》,据说,诗成之后,王绩让家童四处张贴。这在当时的社会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举。表面上看,这是一则征婚启事,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作者对未来伴侣的告白。前两句,诗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毫不隐瞒,坦诚相告。紧接着,他继续自我介绍——爱好弹琴与喝酒。虽然穷,但诗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诗人再来一句长情的告白,不说爱你一万年这种虚无缥缈的情话,而是直接立下保证,相伴百年,生死相依。
随后,诗人列举了历史上有名的夫妻偕隐的典故,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婚姻观:婚后两人归隐山林,遗世独立。可以说,这是一则相当成功的征婚启事。这首情感真挚的诗作真的给他觅得佳偶良伴,让他拥有了幸福美满的隐居生活。史料上,对其妻子并无记载,但是我们从王绩的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婚后十分恩爱,有儿有女。比如,《田家》:“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躺在床上看妻子织布,去田间地头教儿子锄地,这种神仙般的生活,并不是空虚的。《春晚园林》:“老妻能劝酒,少子解弹琴。落花随处下,春乌自须吟。”妻子劝酒,小孩弹琴,家庭和谐温暖。
据统计,王绩现存的40余首诗里,有15首都在写自己的家庭婚姻生活,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他足以算得上是居家好男人,好父亲。(文/新月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