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克白》有感

时间:2019-05-14 16: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麦克白》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麦克白》有感》。

第一篇:读《麦克白》有感

读《麦克白》有感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个。一剧充满诱惑、罪恶和惩罚。勇冠三军的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戈在班师回朝途中,遇到三名女巫。这些女巫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更预言班戈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很快,麦克白先后成为“葛莱密斯爵士”和“考特爵士”,他欣喜若狂,连忙写信告知妻子。麦克白夫人见信大喜,后又得知国王邓根将驾临麦克白府并住上一晚,于是,她决定激起丈夫的斗志实现君王梦。当晚,麦克白夫人用麻药迷倒国王的侍卫,麦克白也在妻子羞辱的激将法作用下杀死了国王,但他因恐惧不自主地将染血的匕首带了回来。见此情景,麦克白夫人果断地将匕首拿回国王的寝室,将上面的血迹涂抹在侍卫身上以嫁祸他人。当贵族迈克特夫等人发现国王被害时,麦克自杀死侍卫,麦克白夫人则昏倒在地。国王的两个儿子玛尔康、唐纳本感到事情不妙,于是分别逃往英格兰和爱尔兰,他们因此被怀疑为弑君元凶。麦克白加冕为王,他大宴群臣,但班戈和迈克特夫拒绝赴宴。麦克白派人暗杀班戈得逞,但班戈之子的逃脱却令他深为痛苦。此后的麦克白渐渐成为暴君,他杀掉迈克特夫的家人,靠暴政来抵挡那时时袭来的梦魇。惩罚最终到来,麦克白夫人积郁而死,玛尔康也率英军前来征讨暴君,一度所向披靡的麦克白被迈克特夫取下首级。暴君已死,苏格兰挥却了往日的阴霾,迎来了光明。

在十六世纪的英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表面化,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紧张的关系,局势混乱,法纪松弛,财政拮据,物价腾贵,尤其棘手的是国内尖锐的宗教派别矛盾,从农本主义向实行重商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和因为圈地运动造成严重的流民问题的社会环境中,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与作者所向往的“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仁爱,和平,自然人性的人生幸福与道德责任的理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在麦克白的时代,社会并不太平,虽然他没有与挪威人公然联合,但他的叛国重罪已被他亲口供认,并有事实证明,使他遭到毁灭的命运.麦克白超我企图和自我放纵,放大自我实现所谓的价值,最后又以自我折磨,自我反省的赎罪方式达到灵魂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净化.权欲的驱动力往往大于超我的约束力,麦克白所以身败名裂,乃是咎由自取,不是接受了女巫的影响,但是他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坏人,行凶杀人的是麦克白,而身为受害者的邓肯则成为麦克白行凶杀人的直接帮凶,起直接原因,逼麦克白自杀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邓肯自己.如果邓肯不在继承的问题

上给麦克白以绝望的打击,不在离开自己宫宴的行动上为麦克白制造行凶的条件的话,麦克白和女巫是无能为力的,而麦克白夫人代表了麦克白性格中最狂妄,最坚硬的那部分,她能做到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女,如此残忍极端的手段坚定了麦克白谋杀的决心,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已经就无法避免了.在帮助丈夫篡位的过程中,她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性格,镇静的头脑,非凡的才能和魄力,在欲望与爱情中,她不惜抛弃爱情来换取权欲,可见她是多么的残忍与没有人性.众多的原因导致了麦克白的行凶杀人,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女巫,鬼神,黑暗,幻想使麦克白完全陷入了超自然力量的摆布不能自拔,表现了强烈的宿命论思想,人的命运仿佛完全掌握在幽冥世界的主宰中,也是由权欲野心完全泯灭了人性.悲剧的全部内容并不限于个人命运,而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宫廷斗争,宫廷矛盾的普遍规律,作者揭示权势欲望使人毁灭的同时,深刻的描写了暴君,暴政毁灭社稷,给社会,人民带来了灾难,它显示的是人的灾难,人的命运多舛,通过大胆揭示悲惨,恐怖的社会图景和社会气氛来反映时代的本质,作者深刻揭露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和生活道路的反人道,反人性的实质,同时也批判了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恶性权欲,肯定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肯定了良知,揭示野心和仁爱的势不两立,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强烈谴责专横暴虐的独夫民贼,肯定人们有权推翻暴政,有权毁灭暴君,作者提倡仁爱原则,呼唤和肯定了“良知”,指出野心同仁爱势不两立,仁爱是人的天性,残暴违反人性,他曾经为理想而斗争,只是因为理想变质为野心才发展成了万恶不赦的杀人犯,以麦克白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中追求权力地位的灭绝了人性的残暴野心家.他的悲剧反映了个人野心无限发展的必然结果,由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人惧怕大自然的神秘和无比的威力,人只有听从大自然的摆布,而难以跳出大自然之掌.欲望是可怕的,如果不加克制,它会使一个好人变成恶人,从而导致小则自我毁灭,大则害国害民.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事鉴借先人的例子,去更好的完善自己,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的堕落.我们是受国高等教育的人,从各方面看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在和平的年代发展我们的特长,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提倡积极先进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真正的大学生风采让世人称赞.

第二篇:读《麦克白》有感

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格

----读《麦克白》有感

现在都能清晰地记得高中老师在讲《哈姆雷特》时,有意识地带到过同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麦克白》,当时对它充满了好奇。这次在课上看到由《麦克白》剧本改编的电影更是欣喜万分,我用手机搜索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在参照原剧本的情况下,享受这场视觉盛宴。

《麦克白》讲的是一位曾经屡立战功的苏格兰英雄麦克白,在他夫人的怂恿下,不乏善良本性的他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变成了想谋权篡位的野心,正是在邪恶野心的驱使下,弑君篡位,残害无辜,最终走向灭亡道路的故事。我想,很多人看到结局都会觉得麦克白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但是我觉得这种罪有应得不该由麦克白一个人独自去承担,剧本《麦克白》的结局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刚出场的麦克白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并不是后来人们眼中禽兽不如的逆贼,他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勇士,他镇压叛乱、抵御外敌、战绩显赫、功勋卓著,他的不骄不躁在我看来更是难能可贵,不愧于受全国人民的称颂和国王的封赏。然而,莎士比亚透过麦克白夫人的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有野心的麦克白:他“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随联属的奸恶”,他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夺”。我想麦克白夫人是很了解她丈夫的,所以在她的唆使下,麦克白渐渐暴露了他原本的野心,继而做出了许多罪恶的举动。我突然想到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能干的女人。麦克白夫人当然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她有野心,敢想且敢做,正因为她的能干,她的丈夫登上了王位,但因为她的野心,也将她的丈夫推进了道德沦丧的深渊。

当我们将视线仅仅放在麦克白的身上,发现他真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在麦克白的性格中其实有一大部分的正面因素,从他下决心谋杀时他的身心和举止所表现出的反常与紧张可以看出他内心对于道德的崇尚,他深知作为臣子和主人的职责,他十分重视人民给他的无上荣誉,他其实并不那么愿意轻易地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另一方面,麦克白性格中的消极方面从他沦为暴君的过程中展露无遗。他在篡夺王位后依然野心勃勃,而且因此挑起了他更大的权势欲。他认为,只有除去班柯父子才能消除恐惧。因此,即使残余良心的谴责时有闪现,真正造成他的精神苦痛的,仍然是永无止境的欲望、无休无止的畏惧与难以排遣的愤慨。正是这种精神状态,注定麦克白将从血腥走向血腥。

我将麦克白杀邓肯的情景与杀班柯父子的情景进行了对比,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两次谋杀时麦克白的心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谋杀国王邓肯时,麦克白一直很迟疑,想要和夫人“商量商量”,他觉得“王上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要是把他杀死了„ „”;他甚至恐慌失败的下场。然而这些迟疑的想法都被他夫人的厉言刺激所化解。而麦克白刺杀班柯是因为他感受到了班柯对他的威胁,使他必须杀了他。应该看到,麦克白谋杀班柯父子的手段更为狡猾,神情也大为轻松了。而且,借刀杀人的周密部署完全是麦克白自己的主意,他不仅不需要麦克白夫人的怂恿和刺激,甚至也不需要麦克白夫人的参与。至此,麦克白已经完全堕落为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如果说当上国王前的麦克白还有一些良知,那么当上国王后的麦克白就连人性都泯灭了。“由于理解而同情,通过这种同情我们能够体会他的感情,并能理解这些感情, 而不是一种怜悯或赞许的同情”。应该说,这一见解是比较切合我对麦克白结局的看法。

第三篇:读《麦克白》有感

读《麦克白》有感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相比较莎士比亚其他三大悲剧来说,《麦克白》这一出是最令我印象深刻、也是最感兴趣的。它和其他三大悲剧有几点不同之处,首先,它是四大悲剧里最短的,也是最血腥和黑暗的;其次,《麦克白》是整个国家政权的动荡,《哈姆雷特》是王室的爱恨情仇,《李尔王》是父亲和子女间的权利争夺,到了《奥赛罗》就变成了儿女情长,私人之间的争权夺利,让人感觉权利斗争的范围是逐渐缩小的;再者,这部作品里导致悲剧的罪行是麦克白自己犯下的,而其他三部里,都是由非主人公犯下的罪恶;还有,《麦克白》的结局是最不像悲剧的正义战胜邪恶,而其他三出则是基本全军覆没;最后还有一点,麦克白和其夫人恐怕是四大悲剧里最和睦的一对夫妻了。

尽管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但是《麦克白》显然不能用“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被正义之师打败的悲剧”这样的话来下定论,莎翁并非要体现英雄如何受到诱惑而最终走向堕落的过程,而注重的是对人性本身悲剧的刻画。

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进爵为王。就是三个女巫的预言,诱发了麦克白心中的野心,最终酿成悲剧。谈到这里,就有一个基本问题,到底是三个女巫的预言和暗语给麦克白植入了篡位的念头,还是原本麦克白就有这种野心,三女巫仅仅只是预言和诱发呢?这个问题麦克白夫人在第一幕第五场作了回答,她说,“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野心相联署的奸恶”。作为麦克白夫人,她是除了麦克白之外最了解麦克白的人。此外,可以肯定莎士比亚本人受基督教思想影响颇深,而基督教义中就强调了人的原罪,即与生俱来的恶根,所以三女巫的预言应该只是唤起了麦克白人性本身的原罪,最原始的欲望。

要知道,麦克白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他曾经也是一个“有过正直名声”的人,逐渐被欲望所淹没,变得麻木不仁,最后只有恐惧与他为伴。莎士比亚正是将这个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果将这出剧划分成四个部分,那么第一部分就是第一幕。这一幕是麦克白的野心和道德感之间激烈碰撞的过程。从第一幕第七场开头麦克白的大段独白中可以看出当时麦克白心里的斗争,“这个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怜悯’像一个赤身

裸体在狂风中飘游的婴儿„„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叹息„„可是我的跃跃欲试的野心,却不顾一切地驱着我去毛颠簸的危险”,麦克白顾虑到和邓肯的君臣关系、亲戚关系和宾主关系,也考虑到杀害邓肯这样一个仁慈的国王是不道德的,对杀害邓肯之后众人有的‘怜悯’反应心存恐惧。那么是什么促使麦克白下定决心呢?正是麦克白夫人。

相比较麦克白的犹豫不决,麦克白夫人一出场即是有一个沉着冷静,意志坚定的形象,第一幕第五场是麦克白夫人第一次现身,似乎她一读完麦克白寄给她的信,了解了麦克白的欲望和女巫的语言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全力支持丈夫的篡位。“赶快回来吧,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顶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第一幕第五场),这段话给了我们这样的推论,首先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的感情很牢固,其次,麦克白夫人将协助麦克白一起参与弑君篡位的阴谋。

那么麦克白夫人是如何说服麦克白下定决心的呢?第一幕第七场十分精彩的展现了麦克白夫人在与麦克白关系中的强势和魅力。在麦克白说出“我们还是不要进行这一见事情吧”之后,麦克白夫人旋即用了激将法“你宁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生命的装饰品的荣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随在‘我想要’后面吗?”。任何男人都不能接受自己被定义为“懦夫”,这一招非常成功,麦克白被激起了勇气“只要是男子汉做的事,我都敢做;没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胆量”,仿佛只要麦克白做不出谋杀邓肯这件事,他以后就永远也无法在麦克白夫人面前抬起头来。

第二部分就是麦克白和他的夫人谋杀邓肯的前后。如果说第一部分他们还是清白的,那么从第二部分开始他们就真正堕入黑暗的深渊了。第二幕第一场,即有一段麦克白杀人前的著名独白“在我面前摇晃着,它的柄对着我的手的,不是一把刀子吗?„„或者你不过是一把想象中的刀子,从狂热的脑筋里发出来的虚妄的意匠?”麦克白此时此刻已经陷入激动和狂热中,在谋杀邓肯之前,他已经使自己的灵魂先入了地狱。这一幕第二场,麦克白杀死了邓肯,这时,他已经完全改变了,“可是我为什么说不出‘阿门’两个字呢?我才是最需要上帝垂恩的,可是‘阿门’两个字却哽在我的喉头”,他再也喊不出“阿门”,无法向上帝祷告,他的罪恶再也没法洗净,灵魂再也无法得到拯救。而这一幕中的麦克白夫人依然是冷静沉着的,她劝慰着丈夫让他不要胡思乱想,帮他把杀邓肯的刀子拿回邓肯旁边,帮他善后,她的手和麦克白一样沾上了鲜血。

第四部分包括了第三幕和第四幕,这一部分是麦克白越来越暴虐和麻木不仁的过程,也

是麦克白和他夫人关系越来越疏远的过程。麦克白夫人在第三幕第二场说了这样一段话,“费劲了一切,结果还是一无所得,我们的目的虽然达到,却一点也不感觉满足。要是用毁灭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满着疑虑的欢娱里,那还不如那被我们所害的人,倒落得无忧无虑”,麦克白夫人怂恿丈夫弑君之后,面对众叛亲离的局面,或许她已经意识到她杀死的是别人,而实际上毁灭的正是自己的人性,自己的灵魂,但是她别无选择,因为现在只有她和他丈夫是在同一条船上的,她的丈夫比她要焦虑和怀疑得多,她只能继续给丈夫撑腰打气。但是麦克白在这种不安和疑虑的笼罩下,选择了瞒着妻子,派人刺杀了班柯,因为预言里说班柯的子孙将继承麦克白的王位,但宴会上麦克白却看到了班柯的鬼魂坐在他自己的席位上,其他人都看不见,这又加重了麦克白的惊惧,麦克白当场变色,麦克白夫人极力帮他掩饰。“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第三幕第四场),麦克白已发现自己无路可退,决定再次访三女巫,从恶魔口中探知他自己的命运,他打算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恶魔,借助女巫的咒语来苟活人世,消除自己的恐惧。从这以后麦克白夫人就再也没参与麦克白的一些行动,例如他杀害了苏格兰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儿女。

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整出剧的高潮——第五幕,一开始就是麦克白夫人精神错乱,夜里梦游的一幕,她不停的做洗手的动作,“这儿还是有一股血腥气;所有的阿拉伯香料都不能叫这只小手变得香一点”,这也为下面麦克白夫人的死去作了铺垫。而麦克白呢?他从三女巫那儿得到预言,“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凭借这个预言,他认为自己再也不会恐惧了,“现在我已经饱尝无数的恐怖;我的习惯于杀戮的思想,再也没有什么悲惨的事情可以使他惊悚了”,在他说完这段话之后,侍从就报告说麦克白夫人死了,而接下来,麦克白对于其夫人的死亡竟也麻木了似的,“她反正迟早要死的,迟早总会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天”。最终,邓肯的儿子马尔康率领英格兰大军来找讨伐麦克白,他们的军队用树枝作掩饰,好像树林真的移动一样,而麦克德夫正是未足月就剖腹产下的孩子,不是真正生下来的,于是麦克白所依仗的一切都消失殆尽,在与麦克德夫的决斗中被砍下了头颅。

我认为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探讨人性本身的问题,当你被欲望驱使而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并且不知道忏悔的时候,你将受到心灵的折磨,直至失去你所有的感觉,变得虚无。《麦克白》的悲剧不在于命运和结局,而在于情感和精神。

在《麦克白》的结尾,莎士比亚劝慰说,“不要以等同于你爱的程度去悲痛,那样的话会无法承受”。

第四篇:读《麦克白》有感1000字

读《麦克白》有感1000字

“我宁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里,也不愿忘记你的眼睛”不知不觉又听到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思绪飘到了前不久读到的《我与地坛》这本书。当年也正是伴着这首歌从一本《读者》上再一次认识了史铁生。似箭光阴,如梭岁月,参加工作已将近1年时间了,闲暇间细读了《我与地坛》,收获的不只是对这位文坛巨人的感动。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先生的一本书写人生感悟、讴歌亲情的散文作品。读这本书,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人一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顿悟。全书以“废弃的古园—地坛”为背景,以自己和母亲为对象,以“我”的残肢为缘起,将个人的痛苦写得淋漓尽致,将母亲的艰难展示得极其充分。又描绘了发生在地坛院子里的各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一对相濡以沫夫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有天赋的长跑家、一个弱智漂亮的小女孩等的故事,平静又自然的传达了每个人物的不幸生活,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纯真朴实的感动和鼓励。

史铁生先生讲到“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哭泣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死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但是又如书中传达的:人总归要活着,而且一如既往的活着,无论上帝注定了什么样的结果,无论上帝给予了什么样的归宿,既然给予了我们生存,就必须思索如何生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但是世界每一天都在更新着,古园依旧是古园,面对发生的不幸与痛苦。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我们要去寻找一方净土,去整理我们的思绪,把负面的东西都清除掉,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细读品尝,你就会发现,全书给人一种在面对宿命时从容面之的淡定。

书的整个中间篇幅传达了母亲的伟大。作者的母亲是痛苦的,作为一个“被命运击昏了头”的儿子的母亲。她面对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儿子,她总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儿子最终的幸福。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在心灵上有一份宽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灵上的“痛苦”与“惊恐”.其中的味道,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的酝酿,让我们更加明白母亲的无奈和痛苦。而每每看到这些篇幅,总会勾起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发生在我们与母亲身上的故事,带给我们温暖。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何为人生。人生的日子里有多少个四季的风,多少个四季的雨,面对风雨,史铁生先生教会我们无论怎样,唯有独自慢慢品尝,细细的感受。风景四季无限轮回,相遇无奈,友谊无常,人生总逃不过无奈,岁月流逝,孩子时代的无忧无虑一去不复返,不管你在哪个地方,抑或是哪个岗位,都要面对独属于自己的那份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唯有借一泉流动的清泉,以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态面对它,才能收获心田的宁静,才能致远。

命运的神秘、深奥总让我们感到困惑与迷茫。然而《我与地坛》告诉我们,虽握不住命运的喉咙,然可以让自己不去多想,自寻烦恼,用一颗美好的心去接纳、去面对,去用心品味人生的各种美。

第五篇:读麦克白斯教学案例有感

读《麦克白斯》教学案例有感

——浅议中西方教学的区别

200903094方莹莹

何老师给我们上了这个中外语文教学比较的课,我才真正的有意识地去了解西方国家是如何上语文课的。上完课,看了这个教学案例,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触:我们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别人的研究,如果只在“家里“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即使再热闹再花哨,那只是坐井观天,眼界太小,不能进步。

一:我觉得西方的语文老师更专业化。从教案中看,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活动中,将“野心” “诱惑” “恐惧”以及和“动机”有关的“血液”“睡眠”“黑暗”词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联想。这个活动的设计本身就体现出老师在心理学方面受到的专业教育。而在中国,我们也提出了老师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可是在现实中,老师重教不重研,只是就课教课,很少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培训,即使有在我们这样的大环境中也是不重视的,去培训有的时候也是走走形式,没有真抓实干。因为在普通的老师眼里,教研并没有多么重要,只要上课学生还算喜欢,能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就行了。一切从功利的也就是高考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是很少定位在学生的素质和终身发展的一些技能上。

二:设计的活动丰富,能引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这样的课看来非常有趣,让学生有一种研究的冲动,并且会产生成就感。而在中国,曾经有人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在中学最

讨厌的课程,语文课竟然是名列前矛。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是多么大的讽刺啊。很多学生上语文课就是休闲课,觉得认真听课和不认真听课没有什么区别,成绩都差不多。我想造成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语文的方向走偏了。何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语文老师要从天上下来,不能整天天马行空,要扎扎实实地训练一些技能,不要整天抓住那些什么人文性不放,到头来学生跟着老师学三年,觉得语文水平没有提高,原地踏步走啊。另外的原因我想外国的教育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这一个案例需要5周的教学时间,在中国至今我还没有听过哪个老师上一课需要5周时间的。5周的时间老师就可以深入挖掘文本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不仅老师能够深入文本,学生也能通过这样深入学习的方式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把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相对在中国,现在新课程改革,高中一学期要上2本书,老师是疲于奔命,学生也是疲于奔命,有的时候教学的结果只能是空的虚的,流于形式,大而化之,走马观花。西方是小班式教学,小班教学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交流以及老师在过程中的指导,也符合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可是我们的情况呢,课时少,学生多,课文多,老师只能是力不从心。

三 :西方语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和中国有很大不同,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确定非常的明晰,有一个专门的表格来记录学生所达到的认知过程维度。这个案例是供低水平的中学四年级学生使用,但是看老师设计的活动以及研究,这种难度不下于大学的难度。我们的小学生在学校就是识字断句,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

能。那在国外,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开始对一些问题研究,写论文,他们的理性思维就得到了长足的训练和发展,这也许是外国人创新思维强的原因,这一点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基本上是外国人吧。在此案例的目标中其中一个是:学生将会领会如《麦克白斯》这样的文学作品与自己的人生的关系。这样的表述我真是闻所未闻。我在教雷雨的时候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作家作品,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揣摩戏剧语言等。从来没有想过从学生的关系角度来设目标。

四,此案例的教学结果的检测科学有效,有老师对小组测验的评估,还有针对课文的练习。而我们的教学检测一般学习完一个单元再检测,每课的练习也是有点空,有几道是出自课文中的,可是别的是延伸甚至是高考链接。学生就会产生学好这篇和不学好这篇没有什么区别。

西方的教学理念是先进很多,教学模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可是按照我们中国的国情,也是不能全盘接受的,要按照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这样我们的语文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下载读《麦克白》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麦克白》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谁动了我的灵魂-读麦克白有感

    谁动了我的灵魂 ---读《麦克白》有感 借了两本书,《仲夏夜之梦》与《麦克白》,本意是想看《仲夏夜之梦》这本莎士比亚最精灵最纯彻的作品,但这个世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就像......

    《麦克白》读后感

    读《麦克白》有感 我们都在这尘世中挣扎,只是你多了太多的捉弄和悲哀,致这世上所有的“麦克白” 在我短短几个月的大学生活中,我有很多很多的时间与书籍作伴,我在很多的书中获......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 李思瑶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讲述了将军麦克白因听信女巫谗言,认为自己可以当国王,便弑王篡位,将善良的邓肯杀害。又因为猜忌残忍杀害朋友、......

    麦克白读后感

    红颜不是祸水 在世人的眼中,麦克白夫人就是其夫弑君夺位的罪魁祸首,是恶魔的化身,是厄运和毁灭的肇始者,是她一手将麦克白推进了罪恶的深渊,致使麦克白由无比的荣耀而走向罪恶与......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无数的辉煌,在16世纪并未获得殊荣,直至19世纪英国掀起浪漫主义狂澜时,他才被提升至天才的地步。而在莎士比亚传奇般的一生中,有几个作品是......

    麦克白读后感

    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它巧妙地向读者展现了命运、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麦克白曾经是一个英勇、有野心的人,在......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18篇 麦克白读后感1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讲述了将军麦克白因听信女巫谗言,认为自身可以当国王,便弑王篡位,将善良的邓肯杀害。又因为猜忌残忍杀害......

    麦克白读后感

    范文一: 前些日,英国剧团来中山大学演出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比起书本,这种感觉的确是比较震撼的。因为,诗因翻译而失落,而演出却能让我感受到悲剧的恐惧的气氛。内心的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