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论语》《孟子》经典名句
《诗经》《论语》《孟子》经典名句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001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005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经·召南·草虫》006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007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008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00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010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011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012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013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01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01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01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0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02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02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024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026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0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02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9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032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03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03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036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0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04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04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043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译: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2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论语》名句及解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子,对男子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时:时常。亦:也。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怨恨,恼怒。
【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巧:好。色:脸色。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日:每天。三:多次。省:检查,反省。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第二个贤为名词。事:为„做事,侍奉。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周:合群,团结。比:勾结。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八佾:每佾八人,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孰:什么。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恶:粗,不好。
【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齐:看齐。自省:自我反省。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约:约束。
【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1.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杇,同“圬”,本指用灰泥抹墙的工具,这里做动词用,指粉刷墙壁。与,同“欤” 诛,责备,指责。
【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5.三思而后行
【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注】敝:损坏。盍:何不。伐:夸耀。施:表白。季路:子路。
【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27.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注】划:划定界线,停止前进。【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质,质朴、朴实的内容。彬彬:搭配恰当。史:言词华丽,含有浮夸虚伪的贬义。【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知:同“智”,聪明,智慧。务,从事于,致力于。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病,忧虑,犯难。
【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3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悱:想说却说不出来。隅:角落。
【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4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
【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4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 匹夫:普通百姓。
【译】 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 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
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4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51.近者说,远者来
【原】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5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5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成人:完美的人。约:贫困。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5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5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6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要实现仁)生活在国家中,就要侍奉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结交那些仁义的士人。”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6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6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64.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孔子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6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孔子说:“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6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原】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译】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6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子夏说:“每天都学习一些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或所不懂的道理,每月都不忘记所学会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6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笃:坚定。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孟子》中经典名言名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ǔ)。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 8 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孟子语录』★经典全收录
(21)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补充回答:(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32)故曰,域民不以疆界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二篇:《诗经》《孟子》经典名句
《诗经》经典名句22例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译文】桃树翠绿繁茂,桃花开得非常灿烂。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译文】漂亮的脸笑的美啊,美丽的眼黑白多分明啊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译文】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思:语气词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 郑风·风雨》)
【译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雄鸡啼叫声声不停。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云:语气词,不译。胡:疑问代词,怎么。
6、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译文】芦苇密密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文】这个文雅的君子,他的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匪:同“斐”,有文采
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经·国风·卫风·木瓜》)【译文】你赠送我鲜美的桃子,我就用美玉报答。
9、呦呦(yō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呜》)
【译文】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文】做人如果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1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舝(辖)》)
【译文】指道德崇高。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止: 语气词。(行:《现汉》中读xíng,苏教版《史记·孔子世家》中读háng)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呜》)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现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文】颤颤抖抖心恐惧,好像走近深渊怕坠落,好像踩在薄冰上怕陷没。临:来到。履:踩,走。
14、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
【译文】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15、靡不有初,鲜(xiǎn)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文】事情没有不有开始的,但很少能到终了。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
16、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伴侣。
1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文】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秋季长啊。萧:蒿的一种。
1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文】你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牵挂的心。
1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译文】生死离合,我与你说过。执握你的双手,与你一起老去。契阔:离合,聚散。成说:即已经说定、约定之意。
2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译文】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欢聚一块,说说笑笑,多么快乐啊。你的誓言说得真实可信。没有想到你却违背了誓言。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宴:欢聚。晏晏:欢乐之状。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2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译文】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孟子》经典名句15例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得到的话,我便丢掉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5、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第三篇:论语孟子礼记常考名句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礼记》名句选录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5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5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之祸矣。(《礼记·乡饮酒义》)
【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的灾祸了。
5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礼记·聘义》
【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论语》必背名句50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朝闻道,夕死可矣.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0食不厌精,脍不厌细.3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7言必信,行必果.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4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3.小不忍,则乱大谋.44.道不同,不相为谋.4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46.既来之,则安之.4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4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5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孟子》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彼一时,此一时也。
8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1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5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尽信书,不如无书。
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4仁者无敌。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1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3养心莫善于寡欲。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四篇:常见论语孟子庄子名句打印版
常见常用《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70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而》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又说:“原先我对一个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人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对待宰予这件事情上,我改变了看人的方法。”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公冶长》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雍也》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述而》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4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论语.宪问》
4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48、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
4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5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5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5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5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54、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5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阳贷》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
5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弱?过去的事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危险呀!”
57、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国家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临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论语.子张》
5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0、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6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敏捷。
62、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孔子说:“奢华就显得不谦逊,省简就显得俭陋,与其不谦逊,宁可简陋。” 6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着。” 6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会集朋友,用朋友来帮助培养仁德。” 6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孙言。”《论语、宪问》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正直,说话娓婉谨慎。” 6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爱之人,没有为了贪求生存而损害仁,只有牺牲自身而成全仁。” 66、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好使。住在这个国家,应该事奉大夫当中贤明的人,跟士人中仁爱的人做朋友。” 6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整天聚集在一起,说话不在道理,喜欢耍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言不及义: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道理。)
68、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69、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责求自己,小人责求别人。”
7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不根据言论来提拔人,不因为人不好而废弃他的话。” 71、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花言巧语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会败坏大计谋。”
7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实的人交朋友,跟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跟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跟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跟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73、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论语、阳贷》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软弱的人,若用小人来比喻,恐怕像个挖洞翻墻的小偷吧!”(窬:从墻上爬过去。)
孟子名言名句警句大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言名句中这句最经典了,励志首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长幼有序。”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庄子名言名句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4、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
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
8二
十六、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译解】: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
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1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1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
1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
13、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1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第五篇:《诗经》名句整理
《诗经》名句整理(山东高考)
2013.3.20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国风 秦风》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0、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1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1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1、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2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23、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2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2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2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国风·蒹葭》
27、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2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29、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30、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诗经·国风·郑风》
3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3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3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国风·燕燕》
3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3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36.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37.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3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4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