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家”阅读训练及答案
回家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得挺 ▲(犹豫 坚决)。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海子不语。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娘愣住了,爹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可海子却极少回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说是海子让带来的。有时候,娘就会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知道,海子是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娘哭,爹也哭。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捧着海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海子脸上。17.阅读一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我们必须首先梳理故事情节。《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以下情节:风雨不误赶车回家——()回家——()回家——(不能)回家——()回家(4分)(每个空格不得超过六个字。)18.“细微处见真情”,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是我们实现和作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请你就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谈谈它的作用。(3分)细节: 作用: 19.你认为文章空缺处应该选择的一个词语是(2分)20.请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21.阅读选文,你认为海子是一位爱家的人吗?为什么?(请结合你对“家”的理解来谈。)(60字左右)(3分)参考答案:17.(4分)狂风之夜跑步——天寒地冻赤脚——忙于工作——生死弥留渴望(大意吻合即可)(每个空格1分,超过六个字不给分。)18.(3分)示例一:细节①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庭的贫困及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示例二:细节②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贫穷人家生活的辛酸。表现了父母对海子疼惜和怜爱。(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得1分;并能结合文章内容答出细节描写的作用即可得2分。)19.(2分)犹豫20.(3分)这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描写,在文中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衬托出海子一心为公的好警察形象。(大意吻合即可)21.(3分)答案略。(提示:答题时首先应该肯定“海子爱家”,然后可以从他读书时克服一切困难回家,生死弥留之际渴望回家等方面去阐释。对于“家”这一概念,学生答卷时应表现出一种“大家”意识,从而在海子的形象理解上、文章的主旨探究上有更高的认识。答出“爱家”1分;阐述理由如果未能从“大家”的角度出发回答,只可给1分,能够站到“一心为公”的“大家”的角度回答方能给2分。)
第二篇:《回家》阅读答案
《回家》阅读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回家》原文及《回家》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大家的阅读理解的练习和学习有所帮助,关于《回家》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阅读和交流分享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回家
①回乡不是回家。
②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地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③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
④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⑤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里有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蚱蜢是怎么跳,画眉鸟是怎么唱,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
⑥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⑦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⑧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流水依旧白,前山依旧青。但自己的目光已不知往哪儿看,脚步不知往哪儿挪了。
⑨到乡翻似烂柯人。一颗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起来了。因为随着母亲的去世,没有了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
⑩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了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蹰复踟蹰。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⑾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根须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回家 阅读练习题:
1、作者一开始就说:回乡不是回家。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______,回乡的感觉是_______。(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充)
2、下面各项中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慈母倚门而望表现了母亲盼望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与《游子吟》中的意恐迟迟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B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的怀里,写出了儿子归家时的激动之情。
C没有了依恋的那扇柴门,也没有了那一缕炊烟,是对家的回忆,对母亲的怀念,传达出作者回归家乡时的一种欣慰之情。
D写蒲公英蚱蜢画眉鸟,是对儿时生活的追忆,是对故乡的钟情,它们是牵住自己回家的根。
3、第②段说一踏上故土,远远地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此时此刻,游子是多么激动啊!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40字左右)
4、第⑾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5、思乡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请你写出古人表现思乡之情的一句名诗或名句,并说说它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回家 阅读答案:
1.亲切;害怕
2.C
3.家里一缕炊烟一片竹篱,过去都多么牵动游子的心啊,如今终于远远地望见了,何况还有倚门而望的慈母呢,游子的心是多么的激动啊,一头扑在母亲的怀里,该是多么的温馨。
4.尽自己努力,给故乡做一点贡献。
5.近乡情更怯
经历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接近家乡了,本该万分激动,一个怯字,完美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态、情态与形态。他怯生生的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担心自己会听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
第三篇:《回家》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回 家
我站在城市边缘,低头。
小溪正以一种欢快的脚步奔向它的家——大海。断木阻不了它的去路,泥土挡不住它的脚步。它是怀着怎样一种期待啊!当初它是为了观赏景色而离了家,现在却发现没有在家的自由:它可以依偎在浪花的尖端眺望;它可以在涛声中大笑;它可以与礁石拥抱;它还可以与鱼群嬉戏„„而如今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使它留恋,它只想尽早钻入家的怀抱,随风浪去遨游,随船舶去探险。我的心便多了一份憧憬。
我站在街道边缘,抬首。
小鸟正以一个轻盈的身姿奔向它的家——树梢。高楼扰不了它的方向,阳光夺不了它的眼眸。它是怀着怎样一份迫切啊!当初它为了躲避树下的蛙噪而离了家,现在却发现没有哪里比家更安宁:它可以在蝉鸣中睡午觉;它可以在蛙声中数星星;它可以在风声中亲吻月亮;它还可以在自然的交响乐中歌唱、舞蹈„„而如今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使它驻足,它只想尽早偎在家的臂弯,随春风去郊游,随花瓣去舞蹈。我的心便多了一份感念。
我站在楼道口,回眸。
云朵正以一种迅捷的姿势奔向它的家——天际。它是怀着怎样一份焦急啊!当初它为了追随太阳而离了家,现在太阳回家了,云朵也该回家了吧?它想到可以在黄昏中映彩,可以在晨曦中微笑,好像它就是天地中最美丽的新娘„„
好了,我站在家门口。掏出钥匙转一个神圣的弧度,听着金铁交鸣的声音,打开门,轻轻退出钥匙,抬起眼,动作浑然天成。任洋洋暖意抚触心房,感受到一团温暖包裹身体,让脚步飘一般迈进。语言无法描绘的美丽——我,回家了。
(1)简要评述本文的主要优点。(至少两点)
(2)文章在中心立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
(1)本文以自己回家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我站在城市边缘,低头”“我站在街道边缘,抬首”“我站在楼道口,回眸”分别写了小溪回家、小鸟回家、云朵回家,最后写“我”回家,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构很完整。为写自己回家,先写了小溪、小鸟、云朵的回家,内涵丰富,又意味深长。(能扣住线索、构思、结构等评点即可)
(2)立意不明确。小溪、小鸟、云朵的“回家”都间接给出了离家的原因,而“我”为什么要离家,又为什么要回家,几乎一点也没有提及,因而使本文中心不够明确。
修改意见: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动,可在开头处用简洁的文字,间接地交代一下“我”的处境,也就是我离家前曾遇到的困惑。这样,在结尾处,会让“我”的心灵回家与全文照应,从而凸显本文立意。
第四篇:文言文专题训练答案
文言文专题阅读答案
一、答案: 1.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2.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王攻宋”之间,不翻译。D.和例句中的“之”一样,代人。3.(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解析】(1)注意“平旷”“俨然”“属”等词语的翻译。(2)注意 “乃”“无论”的翻译。4.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解析】理解全段全句意思后再断句。一般在分句后,主谓间等地方停顿。
二、答案:
1.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3.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 法 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 法 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 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三、答案:
1.① 这个,这样 ②犯错误(说明:本题2分。)
2.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说明:本题2分。)3.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说明:本题2分。)4.C(说明:本题2分。)
5.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说明:本题2分。)6.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说明:本题2分。)
四答案: 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
草木的潇洒情怀。)
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五、答案:18.A 19.B 20.B 21.B
六、答案:
1.(1)日:一天比一天地。(2)被:蒙受。(2分,每题1分)
2.C(3分。C项补足音节,无义。A项:表提示与停顿/代词,„„的人。B项表承接,就/表肯定,是。D项:表指代,那些/表祈使,加重语气。)
3.(1)吴留村认为他可疑(值得怀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2分。“诘”“认罪”各1分)
(2)(吴留村)询问他,(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2分。“向”“所„„者”各1分)
4.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
(3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七、答案:
1.C【解析】C中是名词作动词;ABD中中名词作状语。
2.D【解析】A、表判断;这,代词。B、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交错;参与。D、跟从。
3.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①颓、鳞;②子、务。4.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5.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解析】《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八、答案:
1.B(念:想,想到)
2.C介词,用(A项介词,凭,凭借 B项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D项表目的连词,来)
3.D 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 B项被动句 C项判断句)4.A
5.答案示例:⑴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⑵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干死了。公子笑笑没说话,让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主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老仆说:“公子见到鱼便高兴得脸上带着笑容,立刻赏我酒喝,并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主人听了很吃惊,自己想想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
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最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茶怎么样?”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
九、答案(甲)文
1.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2.D 3.一是有像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乙〕【答案】
4.(1)曾经(2)走近(靠近)(3)道歉
5.我对不起像您这样的忠厚长者,随便您怎样责罚都行。6.刘宽是一个宽容(或宽宏大量)、忠厚的人。
十、答案:
1.A(益:更加)
2.A都表转折,却(B项第一个“乎”:为副词词尾,不译,第二个“乎”:在,于;C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洼坑,第二个“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不译,第二个“以”:介词,把)
3.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5.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十一、答案:
(一)(共8分)1.D 2.B 3.我曾经探求古时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4.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要有坚定的主观意志。
(二)(共4分)
5.何不(为什么不)各人说说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尔译为你不得分)
6.示例⑴子路: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可看出他希望朋友之间重义气,轻财务。(立足朋友层面,限于“个人”的狭义)示例⑵颜回:不夸耀优点,不把辛苦的事儿推给别人。可看出他希望每人加强自我修养。(立足于自我修养,上升到任我互动的层面)
示例⑶孔子:老者得以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可看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得到关照。(兼济天下,最高境界)
【参考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
十二、答案:
1.B(A项第一个“将”:副词,将要,第二个“将”:动词,带领;C项第一个“利”:名词,利益,第二个“利”:锋利,锐利;D项第一个“谋”:名词,计策,计谋,第二个“谋”:动词,谋划,商量)
2.A介词,用(B项动词,认为,C项介词,根据,D项表结果连词,以致)
3.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4.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参考译文】
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十三、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4.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5.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6.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十四、答案:
1.C 2.A 3.D 4.(1)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3分。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2)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3分。然,这样;岂,难道,怎么;尽行,全部开拔。)
5.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鲁桓公)十三年春天,楚国的大司马屈瑕率军侵伐罗国,大夫斗伯比送他出行。斗伯比在返回来的路上,对他的车官说:“大司马一定会失败。(看他那样子,)脚步高抬,心飘浮起来了。”于是去见楚武王,说:“必须给大司马增派军队。”楚武王没有同意。楚武王回到宫中把斗伯比的话告诉给夫人邓曼。邓曼说:“斗伯比大夫的意思不是要众多的军队。大司马习惯了蒲骚战役得胜的战术,将会独断专行,一定会小看罗国。你对他如果不进行严厉的劝告,他将会不加防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楚武王派人去追屈瑕的大军,但没有追上。
屈瑕使人宣令三军说:“对我进谏的人要处之以刑罚。”军队到达鄢水岸边,不按次序
渡河,过河后便没有序列了。又没有设置防备工事。到达罗国后,罗国军队和卢戎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了楚军。屈瑕自缢在荒山谷里。楚国所有的将领自囚在冶父等待武王的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对他们都免于处罚。
十五、答案:
1.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 2.D 3.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⑵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5.⑴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⑵乙文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不慕名利,坚守道德操守。
十六、答案:(1)①谪:降职,远调,流放。②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2分,每空1分)(2)C(2分)(3)您刚才把放逐当作耻辱,而我唯独把心神遨游、遐想当作是可贵的。(2分)
(4)作者与竹为伴,可以观竹之形,听竹之声,感受竹之精神;与竹融为一体,物我两忘,完全超脱世俗之外。(2分)志趣高雅,坚贞乐观,超凡脱俗。(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
第五篇:主观题训练答案
1、(1)爱国(2分)(2)树立创新意识,坚持“扬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4分)(3)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分)(4)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2分)列举实例。(1分)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每点3分,答出3点及其以上给9分)
3、企业成功经营,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每点2分,答出4点及其以上给8分)
4、(1)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3分)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公民支持政府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3分)(2)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虽然“微政务”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促进政府行为变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此需要坚持和完善。(1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对 “微政务”实践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具体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1分)
5、①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②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