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欣赏

时间:2019-05-14 16: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典诗词欣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典诗词欣赏》。

第一篇:古典诗词欣赏

古典诗词欣赏·学习总结

诗是什么?

诗是春天里漫山遍野的鲜花朵朵;诗是夏日里甘甜解渴的一枚青果;诗是秋风里声声冷落的蝉鸣单薄;诗是冬夜里点亮寂寞的不眠灯火。

诗是什么,只有融入身心才能真正的了解,感受诗歌之美,上了龙庆荣老师的诗词鉴赏课后,我对诗的了解更为透彻。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被国人吟诵。

诗歌的发展有两大源头,一个是《诗经》,另一个是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末期,收入诗歌305篇,原称《诗三百》,汉武帝时改称《诗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影响着后人。《诗经》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风”也称“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民歌,真实形象的反应当时的社会面貌,是中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起点。其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诗经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奠定了中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而今我们还能听到或者不经意间吟诵出《诗经》中的名句,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让人不能不想到爱情的美好,渴望爱情的到来。

中国诗歌还有一大源头,那就是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是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屈原对楚辞的诞生,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屈原也是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个人创作第一人,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为: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其诗句“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可以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而其后继者宋玉也为楚辞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上述为先秦的诗歌成就,也是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到了秦代诗歌没有任何成就,就算其他文学也鲜有其他成就,史称“秦世无文”,一切都因为秦朝高压统治,焚书坑懦。到了西汉终结秦朝一统天下后,诗歌的发展依旧缓慢,因为此时的主流文学体裁是“赋”,但也涌现了一些意义丰富的诗章,统称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所成。它们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例如:《孔雀东南飞》,它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还有《陌上桑》,《陌上桑》中写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从侧面烘托出罗敷之美,可谓令人称赞。后来,唐代张籍根据此诗写了《节妇吟》,用以明志。这时的诗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五言为主。东汉中后期迎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时代,有些文人不再局限于写赋,而开始创作诗歌,统称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在这个时代的最高成就。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建安文学,其代表人物为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到了西晋,代表诗人为:潘安、阮籍、嵇康……

到了东晋,诗歌史上又一颗新星出现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出现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到了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北朝民歌,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例如《敕勒歌》雄浑开阔,还有《木兰辞》叙事抒情相渗透,细腻粗狂相结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朝民歌,题材多为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子夜歌》……这时期主要成就还有山水诗的出现,谢灵运创作山水诗,被称为山水诗之祖,其后谢朓模仿谢灵运创作大量山水诗,将山水诗推向高峰。在南朝齐梁时期,诗歌发展出现了两大动向,一诗歌内容消极低俗,极不健康,宫廷诗艳情诗泛滥。二诗歌开始讲究声韵音律,格律诗开始出现。

到了唐朝一个黄金的诗歌时代开始来临,这个时代前期拥有两大任务,一是扭转齐梁时期诗歌的不正之风,二是完善格律诗。

首先担负起这任务的是由隋入唐的王继,他给唐代诗坛注入了清新之风,为纠正不良诗风做出了贡献,其代表作为《野望》《田家三首》《秋夜喜遇王处士》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艺术成就在于摆脱了六朝粉气。

接踵而来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也许天妒英才他们的结局相当悲惨,但他们在诗歌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形象。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表了境界开阔的送别诗首次出现在诗坛上,《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孔自流。给人荣华富贵不可久,造化千年自永恒的感慨,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卢照邻《长安故意》骆宾王《在狱咏蝉》杨总《从军行》等都是不可多得多得诗篇,一改六朝脂粉气。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出了人事代谢的伤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子昂出现了,他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标志着初唐任务的最终完成,预示着盛唐时代的到来。其代表作为登幽州台歌,燕昭王,为初唐任务完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初唐时期活动的诗人还有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盛唐来临后第一个闪耀的人物是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写景美轮美奂,澄澈空明,写理无理有趣,感慨万千,写情字字入心,思绪万千,离别思念,羁旅愁思,闺中寂寞。

名相张九龄也是极为有才华的诗人,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豁达,是千古名句之一,至今让人耳熟能详。

进入盛唐诗坛百家争鸣,各种风格诗活跃起来,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盛唐山水和田园合流,著名的山水诗人有祖咏,孟浩然,王翰,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孟浩然,以比兴寄托手法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骨力,以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风格,创造了浑融完整的意境,给盛唐山水田园诗提供发展动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写洞庭湖诗齐名,过故人庄给代表了其作为田园诗人的最高成就。但因为其经历简单,题材狭隘,使得他稍逊于王维,王维,字摩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山居秋暝,描写秋日即景,一反寥落之感,寄托高洁情怀,理想追求。渭川田家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最成功的田园诗,抒发诗人对宁静悠然的生活的羡慕,却也流露出苦闷。

唐朝抒写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男儿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边塞诗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代表人物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李芹。高适边塞诗大多苍凉悲壮,是建安风骨的延续,被封为渤海侯,是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其作燕歌行被誉为唐朝边塞第一大篇。王昌龄冠以七绝圣手之称,更得诗家夫子的美誉,其《出塞》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李芹风格豪放慷慨悲凉,其诗古从军行意味深长,讽刺极重。王之涣注重描写西北风光,诗篇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登鹳雀楼用词朴实,造境深远。

初唐相类似,将盛唐诗歌推向巅峰的诗人也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一流派,他们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非任何一个诗派所能及。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古典诗歌最高峰,其兼有游侠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气质,所以其诗风格多变,题材广阔。其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天然清新的语言,壮浪纵兴的风格。其性格不屈己不干人渴望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晚期平生不下泪,于此沾无穷。其诗将进酒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及成就,还有李白一生很少写五律,却也写出了送友人这样不可多得的五律。代表作有《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与李白不同的是,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其代表作为《春望》、《三吏》、《三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课程的总结,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 灿烂的明珠。我们要不断的传承下去。

第二篇: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科目: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古有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古古典文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优美而动人的词汇一代代的流传下来。萦绕在我们耳边的是国,是家,是情,是恨,是爱,是愁等等。都是古诗词带给我的感受。

古诗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我们还是孩童时,父母老师就会教我们背诵它们。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什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在那时只是我学习的教材,要求的课程。有时还不禁说出“这些古人没事做啥诗啊,还要我们背!”的孩子气的话。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诗词的内涵我们需要慢慢体会。

诗词并不是单纯的我们背诵的课文。那些优美的语句通通包含了作者的心境。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诗句中表露无疑。在我们欣赏诗词时,可以充分的话体会到那份情感。有时会发出同样的感叹!因为我们会猛然发现那诗词的意境与我们有时一样。

对于诗词欣赏来说,其实并不困难。有时难以理解的词句,结合整的语句,我们就可以大概明白了。就算有非常深奥的词句。不要紧,我们可以先背下来。以后的某一天某一时刻,当我们发生什么时,回想起这个词句的语境,就会有同样的感触!从而也会懂了那句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这些古典诗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用那优美婉转得词汇点缀了生命,每种诗词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蕴含了不同的意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的诗词欣赏也从诗经拉开序幕。

诗经分为风、雅、颂。诗经语句清楚明白,没有过多的隐晦。它可以用古朴的风格告诉我们作者的的思想。就像关雎和木瓜一样,用轻快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诗经可以澄清心灵。我们为什么会想起这些诗句。因为在我们心情不好时,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就会想到几千年前,在同一片天空下,有这么个古人和你有同样的遭遇,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共鸣,从而在心灵中出现了一偏净土,让我们的心灵静了许多,也让我们轻松了很多。诗经带给我们得也是最淳朴的人性感情。没有参入复杂的关系。很纯净。

到后面就到了唐诗!

说到唐诗,我们应该会想到一大堆的名人。像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孟浩然、温庭筠、李商隐都代表着唐代的丰盛文化时期。

唐诗有四种的派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从诗派就可以看出唐诗的丰盛。

在唐诗中,因为用韵的原因,我们可以享受平仄平平仄的语言感受。在唐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弗兰露华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凤凰台上分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情怀。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感慨。唐朝是历史上最丰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和商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唐代的历史因为它拥有了最鼎盛的时期,所以在这样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注定会不一样。人们的感情更加的丰富。也不比诗经得单纯。,在了解了这个历史的背景,使我们对唐诗的欣赏。对唐诗的欣赏要加上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就像是杜甫的诗一样,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历史之后,杜甫的诗表达了百姓的苦困,他的诗是悲愤的,带着这样的情感去品读杜甫的诗,才可以品读到他的诗的韵味。但是用这样的感情就不是品读李白的诗可以带的情感。李白身处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是行侠仗义,慷慨大志,豪放不羁的,所以唐代的诗是要带着背景去品读。

宋词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必不可少的。在唐诗之后的宋词。它是文学和音乐的融合,对于宋词朗朗上口的便是一大堆的词牌名吧。“浣溪沙”、“破阵子”、“蝶恋花”都深深地应在人们心中。更不用说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优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都是宋词的代表。同其他诗词一样,它们同样需要感情的注入才可以品读好它的韵味与感情。

之后是元曲,对于我来说,元曲的欣赏较为陌生。但像“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词句也充实在我的生活中。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的重要元素。它们都需要我们带着感情的去阅读,品读。每个诗句都有它的内涵所在,通过我们并不漫长的得人生感受去把这些古典的诗词解读成我们自己的人生。

作为诗歌欣赏,其实不是在乎别人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他独特的见解,对于诗词欣赏是个人的,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是去有隐私的的,因为他本来就是我们个人对他的感受,就像我们喜欢音乐一样,有的人喜欢摇滚劲爆的,有的喜欢优美恬静的。你不可能去要求一个人去改变他的思想。诗词的欣赏也是这样。作为我,每当午日扇下我会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夜幕降临,看着浩瀚的星空我回想起“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不开心想到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是我自己对诗词的独特感受,诗词可以让我跨越千年的时光,跨越空间的阻隔。使我沉浸在一个自己的世界,感受自己的心灵,澄净自我。

在诗词的世界我们可以得到慰藉,不用在乎别人,因为它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们对诗词的感悟,对诗词的并不是热情的,因为它无需热情,在我眼中它是恬静的,优美的,高尚的。它是的心灵鸡汤,所以不需要热情,只有喜欢、欣赏。

对诗词的欣赏,我会不断的继续,在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的过程中,我夹杂了许多的情感,可正是有这份情感所在,所以诗词的欣赏才有价值。所以带着感情去解读,一切公式化的读书,并不会得到她的内涵。认真的去品读,他会给你不一样得收获。当然这份收获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感性些。

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的欣赏,我们去欣赏它的魅力、它的内涵、它的情感。

第三篇:古典诗词

黍离 子衿

彼黍离离,彼黍之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 知我者谓我心忧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

陌上桑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者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者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者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生中数千人,皆言夫婿姝。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为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木兰辞 可汗问所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之水鸣渐渐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旧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风 秋叶

轻烟拢蝶舞,薄暮锁清秋。夕阳随逝水,北雁携云收。漂泊亦如是,来去总关愁。素笺无痕冷,诗心枉凝眸。风叠风有迹,叶落叶幽幽。

秋叶知人意,人意却休休。

一树成三季,别恨再无期。

欲遣何以遣,醉语梦红楼!

第四篇: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

第一课《鹿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鹿鸣》。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

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周代去看一看吧。

二、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礼乐文化的资料。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三、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鹿鸣》这首诗,从中我们懂得了古时人们宴饮的礼仪场景。

第二课《沧浪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沧浪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渔夫劝屈原的故事。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赏析

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2、学生练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

五、了解故事屈原与渔夫的故事。

第三课《河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河伯》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屈原的故事。

3.理解屈原那种心胸开阔、意气昂扬的心境。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以及端午节的由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屈原登上了昆仑山,极目远眺,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深深感受到了屈原对自己故乡的赤子情怀。

第四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短歌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此诗大意。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四课《龟虽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龟虽寿》的句子中生僻的字。

2.了解此诗大意。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

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小结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第五课《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相关文字导入。

二、解题、回顾作者

回顾陶渊明相关资料。并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概括他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

《饮酒》为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为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

三、自读诗歌

1.读准语音语调。(齐读)2.读准节奏重音。(个读)3.听示范朗读、跟读。(齐读)

四、感悟诗歌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二)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

1.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介绍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说吗?

明确: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2.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明确: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这是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看似没有人的参与,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 ? 4.最后两句诗想要传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明确:面对美好景物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这样了。

(三)再读诗歌,读出意味。(配乐,师先示范,学生齐读)

(四)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第六课《于易水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易、宾、冠、昔”。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一起来读一读题目(出示题目:于易水送人 学习生字:易、宾

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学生背《咏鹅》)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

二、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

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2、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3、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但是生不逢时,但是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

4、熟记成诵。

第八课《早寒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早寒有怀》,理解大意。

2、熟读诗歌,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理解诗人运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所抒写的思归哀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已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点名背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思乡怀人的古诗,诗人借助孤灯、一雁、落叶这些意象抒写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乡愁情。这节课,让我们再来鉴赏一首古诗——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板书课题)

[注]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二、诵读、理清生僻字词

1、学生自由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两遍(教师作诵读指导)

提问: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最能从哪句中可以看出其情感?

明确:抒写思乡之情。从“乡泪客中尽”这一句可以看出。

三、理解诗句内容

1、师讲解诗歌大意:树叶飘落,一行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辽阔的江面上分外寒冷。我的家乡在那曲曲弯弯的襄水边上,如今被隔开,在那遥远的楚天云端。思乡的眼泪已在漫漫的旅途中流尽,家中的亲人啊,也一定在遥望那一叶远天的归帆!此时,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远望,江水滔滔,与海相平,黄昏中更觉漫漫无边。

2、“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这里指导学生通过欧阳修诗句“一夜西窗雨不闻”中用典的意思来理解)

四、小结:

这首诗,诗人借助落木、鸿雁、北风以及归帆这些意象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运用了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想象、典故等表现手法。

第九课《从军行七首(其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2.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组诗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我们,今天来学习其四。

二、学习古诗:

1、学习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②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2、小组交流,师正音

3、师概括大意

三、小结

此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全诗表现了将士们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第十课《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池上》,认识“撑”“艇”“萍”生字。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儿童古诗——《池上》。(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生答:池塘上、荷塘之上)

3、夏日池塘之上发生了一件怎样的趣事呢?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古诗,敲响韵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交流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评1:你读得不仅字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你的朗读自信而有情感。)

2、学习生字“撑”“艇”“萍”

3、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古人读诗讲究抑扬顿挫,音律和谐。)(1)谁能来试着诵一诵?

三、理解诗意

结合课文后的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池上》这首诗,感受到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第十一课《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问刘十九》。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

3.解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背这首诗。刚才同学们背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唐诗《问刘十九》。

2.齐读课题——《问刘十九》,解释题目。(刘十九:指刘轲,作者朋友,时隐居庐山。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二、知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的诗大部分是揭发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反映民生困苦的作品,语言也通俗易懂。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能听明白,才肯罢休。

三、品诗意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解决生僻字词

4.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四、小结

本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隐居时所作,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挽留友人喝酒的情形。

第十二课《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终南别业》。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

3.解唐朝诗人王维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诵读古诗,塑造情境:

1.唐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最耳熟能详的作品莫过于《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生读背,发现绝句有五言与七言)。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让人难以忘怀。(生读背,认识律诗,了解五言和七言。)2.看看这两首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引导发现句数的不同)像这样四句为一首的称之为“绝句”,八句为一首的称之为“律诗”。而且律诗每两句就有自己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结合诗句说一说)

3.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今天我们要读的是王维的一首诗,了解他吗?

(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识记关键词。)

4.今天我们要读是这首诗叫作《终南别业》。(板书课题,出示诗歌。)

5.这也是一首律诗。诗题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内容?(“别业”的含义?看图了解,即为另一处住所。)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古诗,要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指导提升,读出节奏。

3、了解诗意,体会意境:

(1)对照着注释读一读,了解一下这首诗描述的情境。

(2)对照译文再看看,把自己刚才不懂的地方再读读。

(3)同学交流:说说这首诗描述的大概情境。

(4)指名描述,注意关键词的理解。(5)拓展想象,体会情感:

特别注意第二联(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里面“每”字表明“兴来独往”的频繁,“独”和“空”写出了诗人陶醉在山林间的几丝无奈与落寞,兴致来了等不及邀人同往,表明了作者作为一个洒脱的隐者的孤独。

第三联(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法上有什么妙处?(对偶工整,流畅自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写出了诗人的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诗中有画”。)

四、小结

这首诗意在写诗人隐居终南山时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之情。

第十三课《送友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学生能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品味诗的美好意境,体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我国唐代,是诗歌繁盛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诗仙——(让学生说出),诗圣——(让学生说出)等,他们的诗 作千古流传,经久不衰。这些诗人也常常以诗会友,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他们相见时饮酒作诗,分别是依依不舍,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诗篇。

2.师:李白就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诗人,孟浩然要去扬州了,他 们在黄鹤楼上饯别,留下了——

学生背诵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师:他,大诗仙李白,应汪伦之邀,前往桃花潭,临别之际,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激动不已,留下了——

学生背诵出《赠汪伦》。

3.其实,李白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大家想知道吗?本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板书:

送友人

李白

二、走进李白的《送友人》。

(一)朗读《送友人》。

1.多媒体显示《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提出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

3.学生自荐朗读《送友人》,师生评价。

4.指名让学生朗读《送友人》,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 完善不足之处。

5.学生分小组比赛朗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

(二)理解《送友人》。

1.学生默读该诗,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大家共同解 决。

预设: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②白水:明净的水,护城河。

③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④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蓬草枯后根断,又名“飞蓬”,常随风飞旋,诗人用“孤蓬”喻指i远行的朋友。

⑤征:远征,远行。

⑥浮云:飘动的云,这里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任意东西。(把落日比作自己,抒发作者对友人的难舍难分)

⑦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⑧兹 :现在

⑨萧萧:马的嘶叫声。

⑩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2.依据关键字词的意思,学生依次说出每句诗的大意。学生先说,交流后,整理记录下每句诗的大意。

3.两两配合,一人说诗句,一人说出诗句大意,然后交换进行。

(三)欣赏《送友人》。

1.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在送别诗中堪称独树一帜。那 么,后人为何如此推崇李白的鹅《送友人》呢?请同学们先静静思考,写一写,再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赏析《送友人》。

①诗中有声有色。声——萧萧班马鸣。色——青山、白水、浮云、落日。

②诗中有静有动。静——青山横北郭,动——白水绕东城。

③诗中有景有情。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落日。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④诗中对仗工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学生齐读《送友人》,在朗诵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的美好意境。

(四)背诵《送友人》。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该诗,看谁最先背诵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硬笔书法纸上书写《送友人》。

2.展示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师生欣赏、评价。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句五句。

第十四课《送灵澈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如画的诗歌《送灵澈上人》。

二、作者与背景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注释:

(1)灵澈:中唐时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3)杳杳: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

(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

(5)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

3、诗歌大意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

四、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和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心情。

第十五课《八阵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诵读诗句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解决生僻字词

三、品诗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 “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四、小结 这是一首咏怀诗,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同时抒发蜀亡并不是诸葛亮的过错。

第十六课《画眉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能简单的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他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画眉鸟》,看欧阳修是怎样表达对自由生活的理解?(板书诗题)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学生说出对欧阳修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

2、写作背景 被贬滁州,有感而发。

(三)读诗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

2、齐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

4、指名背诵

(四)赏析古诗

1、百啭千声随意移,啭:鸟婉转的啼叫。随意:随自己的心意。译文:画眉鸟随着自己的心意啼叫。

问:这句诗在写什么?(画眉鸟的啼叫)板书

问:从诗句中科看出画眉鸟生活的怎样?(自由自在)板书

2、山花红紫树高低。

译文:山林里的话颜色鲜艳,数木高高低低。问:这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板书

问:这样的环境让画眉鸟感到怎样?(快乐、美好)板书

3、始知锁向金笼听,始知:现在才知道。金笼:用黄金做的笼子,说明吃喝不愁。问:“听”现在被锁在笼子里的画眉鸟必须听谁的?(主人)如果不听主人的话会怎样?(被训斥,打骂甚至不给东西吃)“锁”表面上看是说身体被锁在笼子里,实际上是指?(失去自由)板书:生活无忧,失去自由

4、不及林间自在啼。不及:不如。

译文:现在才知道所在笼子的画眉鸟它的叫声不如在生活在山林里的画眉鸟啼叫动听。

诗人把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画眉鸟的啼叫声进行对比。问:作者更愿意做生活在哪里的画眉鸟?从而表明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板书:自由快乐)

(五)小结 诗人曾在朝廷当官,但是却陷于政治斗争。因此诗人的举止言行必须有所顾忌,处境就像笼中的画眉鸟。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他被人陷害,被贬滁州之际。此时他才明白,金龙固然待遇优厚,代价却是失去自由和快乐。所以诗人借画眉鸟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其中画眉鸟就是他的化身,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言志。

第十七课《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那些诗呢?出示课件: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二、诵读古诗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出示古诗(表明节奏)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二、学习《游山西村》

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相互说。(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三、学习《游山西村》

三、四句:

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

3、诶!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有没有嫌弃他?

四、小结

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它背下来。

第十八课《上京即事(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上京即事(其三)》。

2、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

二、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

2.根据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意。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三、小结

诗人以清闲的笔调描绘了祖国北方风光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此诗着重描写草原上日落放牧的情景和牧民的生活习俗。

第十九课《上太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上太行》。

2、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读诗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

2、齐读古诗,师纠正读音

3、指名读古诗

二、解诗意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意。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最先曝露读者眼帘的是“西风”两字,既点明上太行的季节,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呢,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

“两鬓霜华千里客”,是诗人自谓。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闻马蹄之声,如见骑马之人,他策马奔行、风尘仆仆地巡视太行,虽年事渐高,仍不倦地为国事到场奔忙。

三、小结

这是一首行旅诗,写出诗人的壮心,老骥伏枥,自强不息,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随着结句而完整地跃然于纸上。

第二十课《对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对酒》。

2、了解诗人,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

秋瑾(1875~1907),女,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当时秋谨刚刚回国,遇被捕的革命党人,她不惜变卖首饰搭救革命党人.她还买一把宝刀,常常舞刀在手.畅饮美酒,别人劝她珍重自己,她说:我会珍重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效国家.此诗就是写自当时秋谨饮酒之时。

二、诵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古。

2、生齐读古诗,师纠正读音

3、指名读古诗

4、论诗意。

三、小结

秋瑾是一位女革命家,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金钱是轻视,同时,更展现了她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豪侠性格。

第二十一课《菩萨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菩萨蛮》。

2、了解这首词意思。

3、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激发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走进宋词,亲近语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菩萨蛮》词的意思,激发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走进宋词,亲近语文。教学过程

一、学词

1、认识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名。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2、自由朗读古词三遍。

2、齐读,师纠正读音

3、指名读

二、解词意

根据课文注释了解大意。

大意: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三、小结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但却渗透着词人浓浓的思归之情。

第二十二课《相见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

2、准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3、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这首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诵读词句

1、学生读,互相点评。

2、师范读,学生模范。

读准字音、重读(锁、别、头)、轻读(寂寞 清秋)、绵音(离愁、心头)。

三、理解词意

1.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景物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

2.词意: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四、小结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

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诵这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

第二十三课《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

2、准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3、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这首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整体感知。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4. 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 ——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 ——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在先,生活的不因为消逝而虚无。

三、课堂小结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同学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伤感,不要为无法承受的压力而气馁,不要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抱怨,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二十四课《采桑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采桑子》。

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领略其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

3.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

2.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他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二、朗读全文

1、学生读,互相点评。

2、师范读,学生模范。

3、分小组读

三、理解词意

上片写景物。主要描写鲜花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这是写色。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春风物态。这几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人事。先写郊外景。“笙歌散尽”,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上面三句描写的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四、小结

这首词上片写自然,下片咏人事。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连,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第二十五课《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感知本词内容。

2.反复咏诵,体会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教学重难点

体会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苏轼一首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他的诗词,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定**》。

二、诵读感悟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词人情感,把准词的缓慢轻重,抓住关键词句,感知本词内容。

2.点名读、分组读,师纠正读音。3.解词意。

三、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通过途中遇雨仍吟啸的行为,表现了作者豁达是风度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第二十六课《清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

2.通过看注释,想象描绘诗中情景,感受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挚感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意,感受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读懂题意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清平乐是词牌名,词在当时是配合音乐歌唱的,词牌名其实是填词用的曲调名,他表示一种调子,一种节奏、一种情境,按照这样的说法,猜猜清平乐的节奏应该是急速的还是舒缓的?

二、诵读全文,感悟真情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师范读,纠正读音。3.全班齐读。

4.说词意,悟真情。

三、小结

这是一首惜春之词。作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恋春之情。

第二十七课《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醉花阴》,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理解词意。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意,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出身名门气质娴雅;她,诗文书画无不通晓;她,曾生活幸福爱情美满;她,又不幸历经离合丧乱;中国文学女子的第一,中国女性的骄傲!——她就是宋代婉约词宗易安居士——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一首词《醉花阴》。

二、诵读全文,理解词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师范读,纠正读音。3.全班齐读。

4.根据课文注释说词意。

三、小结

这是一首重阳怀人词。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加人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第二十八课《卜算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卜算子》。

2.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教学重、难点

理解《卜算子》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通读全文,正字音

1.请同学们先默读。

2.请学生读,纠正字音。(重点指导朗读)

三、理解词意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2.介绍陆游

陆游

(1125~1210)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早年参加考试荐送第一,被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í)一群小人们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恢复中原,又被统治集团所阻止,而不得志;晚年赞成韩侂(tuō)胄(zhòu)北伐,韩侂胄失败后,又被诬陷。

陆游写梅花,其实就是写自己,梅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那高洁品格的梅花是陆游的化身。

四、小结

本词为咏梅名作,全词借物言志,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

第二十九课《南乡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3.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

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

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

三、读词,自主学习

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生自由读)

2、检查读词

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 交流:

1、“怀”英雄。(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下阕

a、理解:万兜鍪。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

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3、学习上阕

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交流汇报:

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

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 A、激情读上阕

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板书:伤)B、激情读下阕

小结:这“怀”是“怀才不遇”的感怀。(板书:感)C、激情读全词。

五、拓展总结

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板书: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第三十课《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题解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四、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整体感知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2、互文见义:词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用“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小结

这首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全词在柔情中流露了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第五篇:古典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网上形成性考核(3)唐五代部分(二)

一、选择题

1、七律在哪位诗人的手中达到顶峰? A、杜甫 B、李白 C、王维 D、王昌龄

2、诗作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A、陆游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3、《登高》的作者是

A、杜甫 B、王维 C、孟浩然 D、岑参

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白居易 C、韩愈 D、杜甫

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6、《西塞山怀古》的“古”是指

A、秦灭楚 B、西晋灭吴时 C、隋灭陈时 D、唐灭隋时

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刘禹锡

8、“五言长城”是指诗人

A、李商隐 B、王维 C、杜甫 D、刘长卿

9、李商隐是我国哪个时代的诗人? A、晚唐 B、中唐 C、盛唐 D、初唐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X

1、韩愈《调张籍》赞李白、杜甫诗歌的名句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X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慷慨悲凉则是其基本风格。->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

X

3、《春望》的首联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X

4、《春望》表现了诗人忧时伤乱,由思家到忧国的感情。诗的前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国家遭难,充溢悲情。->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X

5、《登高》首联描写的物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X

6、杜甫的《春望》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杜甫的《登高》

X

7、李白的律诗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杜甫 X

8、七律在李白手中达到顶峰。->杜甫

V

9、杜甫的《春望》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感人的悲秋意境。诗歌风格“慷慨悲凉”,富有气势。

V10、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X

1、韩愈《调张籍》赞李白、杜甫诗歌的名句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X

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慷慨悲凉则是其基本风格。->基本风格是沉郁顿挫。

X

3、《春望》的首联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X

4、《春望》表现了诗人忧时伤乱,由思家到忧国的感情。诗的前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国家遭难,充溢悲情。->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X

5、《登高》首联描写的物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X

6、杜甫的《春望》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杜甫的《登高》 X

7、李白的律诗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杜甫

X

8、七律在李白手中达到顶峰。->杜甫

V

9、杜甫的《春望》善于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感人的悲秋意境。诗歌风格“慷慨悲凉”,富有气势。

V10、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X

11、高适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他的诗歌的突出特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V12、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上的一件大事。“新乐府”与古题乐府相对,用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改变了沿袭古题、唱和重复,而为寓意古题、刺美见事。最初是由杜甫开创的。到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由这个诗歌流派而逐渐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其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

X

13、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

X

14、白居易,号乐天,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X

15、《长恨歌》的题材是唐宪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玄宗

X

16、晚唐时期被誉为“小李杜”的是李煜、杜牧。->李商隐和杜牧

X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李商隐在《无题》中的诗句。->《锦瑟》

X18、《锦瑟》的主题有写景、咏物、讽刺、政治等多种说法。-->其主题是有说是写爱情,悼亡的,咏物的,讲政治的等级> V19、李煜的《虞美人》的写作背景是唐朝为宋所灭,李煜被囚禁。

三、默写题

1、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论述题

1、以《登高》为例,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 答:1.此诗分两层,前四句是写景,雄浑壮观,描绘出一幅长江秋色图,但又蕴涵着万木叶落的萧瑟以及由目睹长江不息的逝水而产生的时光易逝、人长易老的悲凉。后四句写登台所感,抒发了因悲秋、老病、艰难苦恨而产生的悲伤之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一生的经历作了高度概括,10年的西南漂泊,居无定所,依人成事,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含量极为深厚。由于生活的艰难,孤独感,使作者过早的衰老。

2.此诗在艺术上有高度的成就,首先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从而使诗具有巨大容量,特别是后四句,将杜甫的一生经历、积聚在心中的情感,都有形象的表现。其次是格律谨严,抻韵响亮,对仗工稳。再次,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以景显。前四句写景,蕴涵情绪、感受,为后四句的抒怀确定了基调,后四句的抒怀恰是在前四句提供的图景里进行了,更真切,更具感染力。

2、举例说明白居易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拿诗中流传极广的《长恨歌》来说,这首具有很强抒情的叙事长诗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第一,全诗结构完整紧凑,层次分明,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第二,诗中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叙中有情,叙述为了抒情,因而才这样感谢人。第三,运用了白描、比喻等多种手法来刻画形象,使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第四,全诗语言华美,音韵和谐,随着情感抒发的需要变换韵脚,富有音乐之美,增强了艺术效果。第五,善于选取典型物象,通过精心组合,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以更好地表达主旨。以上是白居易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3、举例说明杜牧诗歌的题材和艺术特色 答:《赤壁》是杜牧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可以看作是“史论”,这是一个创造。其思想艺术特色是:第一,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精警深刻;第二,工于发端,善于选择,所取切入点十分巧妙;第三,语言精练,音节响亮,含蓄蕴藉。由此形成了这首诗俊爽清丽而又深刻含蓄、雄姿英发而富有神韵的风格。

4、举例说明李商隐诗歌的特征

答:以李商隐的《锦瑟》来举例,这首诗内蕴深厚,境界迷离,意味不尽。这首诗首先在于用典贴切,拟喻恰当。以庄生梦蝶、望帝化鹃的典故,表现自己的伤感和执着,极为贴切;以珠有泪、玉生烟拟喻自己的悲哀和对才华的自信,极为恰当。用典使诗特别含蓄,而用得贴切,拟喻恰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其次,全诗以“思年华”领起,而经“此情”总承,首尾呼应,结构非常完整,这就营造了一个自足的艺术境界。这个境界中,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读者进行丰富的想象联想,从而使诗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厚。再次,全诗语言华丽,对仗工整,富于音乐之美。最后,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从而使意象迷离,意味深沉。

五、鉴赏题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诗作,并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本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

下载古典诗词欣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典诗词欣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推荐)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情境导入 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充分证明:高中学生阅读与鉴赏古典诗词思维活动的活跃与否,首先取决于他们对具体作品的第一感觉――听觉、视......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第一课《谪仙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谪仙怨》的思想内容 2、体会诗词借景抒情的写法及词人去国怀乡之思的情感 3、背诵并默写《谪仙怨》;熟读《栖凤梧》 [教学重......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欣赏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一) 范文仓 关于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 这是两个步骤:1、正确的解读文本。2、审美鉴赏。 诗词鉴赏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基础上的。 有人......

    诗词欣赏

    诗的王国 苏州是诗的王国。 清新、抒情、恬适、浪漫。“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像沿袭了王维的诗风,但全然没有王维画诗之外那避尘隐世的灰色基调。吴侬软语恰如《山居秋暝》中......

    立秋古典诗词大全

    立秋古典诗词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 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以下就是......

    古典诗词的忧患意识

    关于《宋词中的忧患意识》的心得体会 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忧患意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理性地认识自已,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1.什......

    古典诗词鉴赏口诀

    古典诗词鉴赏口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 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 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 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 语言突破发先端。平仄对仗适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