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公私的反义词
大公私的反义词
篇一:带有反义词的词语大全
对待同事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带有反义词的词语大全
天高地厚
天罗地网
天长地久
天经地义
冰天雪地
惊天动地
有备无患
有头无尾
有恃无恐
无所不有
东张西望
南辕北辙
前街后巷
前仰后合左右为难
左推右挡天昏地暗天旋地转天高地厚天南地北顶天立地经天纬地有口无心有眼无珠有惊无险东奔西走东拼西凑南来北往前倨后恭空前绝后左右逢源左右开弓松原市扶余县实验小学 王海侠
天经地义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诛地灭
天造地设
天差地远天公地道
天寒地冻
天荒地老天旋地转
天悬地隔
开天辟地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昏天暗地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有勇无谋
有教无类
有意无意 有利无弊
有益无损
有增无减 东奔西跑
东拉西扯
东倒西歪东涂西抹
声东击西
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前赴后继
前思后想前因后果
前呼后拥
前俯后仰瞻前顾后
左膀右臂
左邻右舍左支右绌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七上八下
横七竖八
承上启下
先来后到
喜新厌旧
除旧布新
口是心非
返老还童积少成多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苦尽甘来
生离死别生死存亡
九死一生
贪生怕死
生死攸关
舍生忘死
舍生忘死
醉生梦死
起死回生
阴晴圆缺
眉来眼去
来龙去脉
摇头摆尾
损公肥私
柳暗花明
弄假成真
顾此失彼 严寒酷暑
悲喜交加
三长两短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同床异梦 化险为夷
功败垂成进退两难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头重脚轻 阴阳怪气
阴差阳错
去粗取精 黑白分明
虎头蛇尾
若隐若现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惹是生非 大街小巷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大材小用
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内忧外患 死去活来
你死我活
争先恐后
大公无私
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反败为胜
轻重缓急
始终如一
颠倒黑白
能屈能伸
礼尚往来
半信半疑
大同小异
深入浅出
转败为胜
眼高手低
无中生有 早出晚归化敌为友轻重倒置是非曲直混淆黑白哭笑不得 大惊小怪乐极生悲 古为今用返老还童拈轻怕重
篇二:反义词
绣缎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近义词)
聪明—聪颖
伶俐—机灵
婉转—动听
忠实—忠诚
埋怨---抱怨 清澈—明净
搭救—解救
牺牲—捐躯
勇敢—英勇
爱戴—拥戴
继续—延续
兴隆—兴盛
驰骋—奔驰
丰厚—丰富
陌生—生疏
锋利—锐利妥当—妥善
凶恶—凶残
狡猾—狡诈 激昂—昂扬
清醒—明白巧妙—高明
隐蔽—隐藏敏捷—灵敏 沉浸—沉醉 音信—消息矫健—健壮
顽强—坚强
赞叹—赞扬 灵巧—灵敏
企盼—企望奖励—奖赏
沸腾—欢腾悦耳—动听 屈服—屈从 伶俐—机灵美妙—美好
同情—怜悯崎岖—坎坷 威吓—恫吓 企图—图谋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愁眉不展—愁闷苦脸 泪如雨下—泪如泉涌
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神采飞扬—神采奕奕 古怪—正常 暖和—冰冷 尽职—渎职 勇猛—胆怯 淘气—老实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温暖—寒冷 葱茏—枯萎 熟悉—陌生
享受—遭罪 细腻—粗糙 信赖—怀疑 丧生—幸存 崇高—卑劣
见义勇为—袖手旁观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吉祥—灾难
亲昵—疏远 怀疑—相信
急速—缓慢 轮流—固定
粗壮—纤弱 有声有色—枯燥无味 静谧—喧闹 茂密—稀疏 坚硬—柔软 迷惑---清楚 先进—落后
美观—丑陋赢得—失去
鄙视—尊重
朴素—华丽 奉献—索取
粗鲁—文雅神圣---平凡
特殊—普通 精彩---平庸 欺侮—爱护
简陋—豪华收获---付出 放弃—保留
固执—变通 惭愧—得意 清闲—忙碌 唉声叹气---喜笑颜开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大公无私—自私自利 腰缠万贯—囊空如洗 一丝不苟—马马虎虎
杰出—平庸 晴朗—阴暗 瘦弱---强壮 陌生—熟悉 英俊—丑陋
镇静—慌张 曲折—笔直 消沉—高涨傍晚—黎明 出色—一般
香甜—苦涩 垂涎欲滴—不屑一顾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 不知所措—应对自如 价值连城—一文不值
喜出望外—大失所望 忧心忡忡—欣喜若狂 洋洋得意—垂头丧气
风和日丽—风雨交加 争先恐后—甘居下游 千载难逢---屡见不鲜
兴国利民—祸国殃民
茁壮—柔弱 放弃—保留 收复—沦陷
慷慨—吝啬 刚毅—懦弱 疲惫—轻松 富饶—贫瘠 憎恨—喜爱
坚固—松散 镇定—慌张 铭记—遗忘 渺小—伟大 稀薄—浓厚
枯燥—生动 繁重—轻松 密集—稀疏 乘风破浪—急流勇退
宁死不屈—苟且偷生 慷慨—吝啬 目瞪口呆—神色自若
魂飞魄散—镇定自若 扬眉吐气—垂头丧气 争先恐后—甘居人后
义正严词—理屈词穷 垂头丧气—精神抖擞 视死如归—贪生怕死 郑重—轻率 伶俐—笨拙 熟识—生疏 允许—禁止 模糊—清楚
甜蜜—痛苦 欺负—保护 慈悲—残忍
隐讳—坦白
糊涂—清楚
震荡—稳定 厌倦—热衷 害臊—大方 独出心裁—如法炮制
正义—邪恶 单枪匹马—千军万马 篇三: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天昏地暗
前因后果
生离死别
一无所有
改邪归正
轻重缓急
博古通今 承上启下
大惊小怪
大同小异
出生入死
喜新厌旧
弄假成真
思前想后 温故知新
惩前毖后
左顾右盼
争先恐后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欢天喜地 有始有终
远近闻名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大公无私
眼高手低
惹是生非
推陈出新
貌合神离
顾此失彼 深入浅出 转危为安 上下其手 买空卖空 似是而非 冰天雪地 前倨后恭 南征北战 厚积薄发 呼天抢地 地久天长 大街小巷 天昏地暗 天长地久 将信将疑 左右为难 开天辟地 忙里偷闲 感天动地 文治武功 昏天黑地 有始有终 来去无踪 出生入死 一决雌雄 上窜下跳 互通有无 借古喻今 决一胜负 前呼后拥 南来北往 口是心非 哭天喊地 地老天荒 大题小作 天经地义 天高地厚 小惩大诫 左右开弓 弄假成真 思前想后 成败得失 文韬武略 是非曲直 有恃无恐 来龙去脉 大材小用 一无所有 上行下效 今是昨非 借古讽今 冷嘲热讽 前因后果 南腔北调 古为今用 哭笑不得 大公无私 天南地北 天罗地网 头重脚轻 小题大作 左右逢源 弱肉强食 恃强凌弱 承上启下 无中生有 有勇无谋 有损无益 欢天喜地 东张西望 一来二去 不分彼此 以强凌弱 假公济私 凶多吉少 前思后想 南辕北辙 古今中外 善始善终 大同小异 天寒地冻 天翻地覆 始乱终弃 少年老成 左思右想 得不偿失 患得患失 承前启后 无奇不有 有口无心 有教无类 欺上瞒下 好逸恶劳 七上八下 不相上下 以疏间亲 僧多粥少 利害得失 前赴后继 博古通今 古往今来 善男信女 大头小尾 天崩地裂 天荒地老 始终不渝 少见多怪 左拥右抱 得失参半 惊天动地 拈轻怕重 无独有偶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欺善怕恶 前赴后继 上下一心 举国上下 以退为进 公报私仇 前仰后合 半信半疑 厚古薄今 吃里爬外 因小失大 大惊小怪 天摇地动 天诛地灭 始终如一 山高水低 左顾右盼 得失成败 惩前毖后 指天画地 无足轻重 有备无患 有眼无珠 欺大压小 嘘寒问暖 上下交困 举足轻重 优胜劣汰 公私兼顾 前俯后仰 半死不活 厚此薄彼 名存实亡 因祸得福 大材小用 天旋地转 天造地设 寻死觅活 左右两难 幕天席地 心小志大 惩恶劝善 文武双全 明辨是非 有头无尾 来去分明 欺软怕硬
此伏彼起
此起彼伏
歪打正着
死去活来
淡汝浓抹
深信不疑
深入浅出 混淆是非 混淆黑白
熟能生巧
爱憎分明
物是人非
生死存亡
由浅入深 男耕女织
畏首畏尾
疑信参半
白纸黑字
盛衰荣辱
眉来眼去
眼高手低 瞒上欺下
瞻前顾后
秉公无私
积少成多
空前绝后
答非所问
粥少僧多 纵横交错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聚少成多
自始至终
自相矛盾
花天酒地 苦尽甜来
藏头露尾
谢天谢地
走南闯北
软硬兼施
进退两难
逆来顺受 通今博古 阴差阳错 驴前马后 避重就轻 阴阳怪气 黑白分明 里应外合 顶天立地 生死攸关 重男轻女 顾此失彼 有眼无珠 铺天盖地 颠倒是非 争先恐后 锄强扶弱 首尾相应 朝思暮想 阳奉阴违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第二篇:公私、荣辱大讨论[范文模版]
处在转型期、变革期的中国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出现价值多元的现象。当新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之时 ,社会行政道德的失范无疑已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阻碍 ,它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因此 ,在构建当前行政道德建设相关制度的前提下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价值导向 ,重构新时期公务人员的荣辱意识 ,是我们应对全球化挑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中 ,所谓 “廉”,指公正、廉洁、立身清白 ,它是为政之本、为官之宝 ,是一种吏德,也是一种修为 ,作为一种荣辱观 ,它是一种道德意识 ,也是一种价值评价。廉耻与义利、理欲等价值观念相并列 ,共同成为人们判断善恶、美丑、是非的价值准则。“廉耻 ”作为一种吏德 ,包括两方面内容 :公私之辨与荣辱之辨。
1.公私之辨,即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社会群体几乎都主张 “崇公非私 ”。尽管对 “公”的理解各有诠释 ,但在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家庭的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 ,都强调要为公克私。从国家公职人员的角度来讲,“公私之辨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 ,公忠体国 ,先公后私。其二,秉公执法 ,清正严明。当个体利益与国家、社会之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人们应舍己为公。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尤其是当为官从政者在处理日常事务时 ,能否真正作到崇公非私 ,则取决于他能否秉公执法。法律的公正与否取决于执法的公正与否 ,而执法的公正与否则取决于执法者的道德素质如何。人如果能自然无私 ,不以物害己 ,亦不以己害物 ,便能成其公平。而人一旦
有了私心 ,有了喜怒好恶、亲疏远近,必然导致赏罚不分、徇私枉法 ,很难公平处理事务。所以 ,秉公执法要求为官者必须以法为绳 ,刚正不阿 ,不徇私情。
2.荣辱之辨 古人认为 ,恶皆生于无耻 ,人只有知耻 ,才能自觉地为善去恶、趋荣避辱。因此 ,羞耻心是人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情感意识 ,是一道极为重要的道德堤防。知道了何为荣辱 ,自然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能发自内心地明耻知礼 ,社会也才能因此走向安定、和谐。对于个人而言 ,知耻可以改过迁善 ,对于民族而言 ,千百年来 ,它还塑造了中国人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凝聚力。胡锦涛曾经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概念,即我们常说的“八荣八耻”,具体来说就是八个方面: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传统 “廉耻 ”观对现代社会行政道德建设的现实价值
在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说的“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敬业奉公 ,澄清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先公后私、公忠体国的观念在培养了中国人胸怀天下的宽广情怀与高尚境界的同时 ,也培养了为官者为民除害和以为生民谋利为己任的道德责任感。它对于现代中国社会行政者的行政责任意识的树立无疑有着深刻影响。
对追求高尚境界的倡扬固然重要 ,但对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应该更能切入问题的实质。在现代社会 ,行政者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显然 ,先公后私、为人民服务,并非仅仅是高尚精神的写照 ,它首先应是一种责任 ,一种由老百姓、纳税者赋予行政者的应尽的义务。否则就应当因渎职而接受处罚。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普通公民 ,行政人员所拥有的权利是与民众同等的。“崇公非私 ”是行政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而“大公无私 ”是个体所追寻的崇高境界 ,两者的相辅相成则是强化行政道德责任意识的必由之途。秉公执法、清正严明也是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千百年来 ,无数仁人志士在为官从政、执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正品格无疑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如铁面无私的包拯、锄强扶弱的海瑞等人 ,他们都是人们崇拜的偶像。
2.立身清白 ,力求他律与自律的统一。之所以人们往往难以做到廉洁,主要是因为人有私欲、有贪心。所以 ,要倡廉必须反贪。反贪要把握三个要素 :一是先要惩贪。尤其要惩戒那些包庇、袒护贪官的高官 ,以警官心、以慰民心;二是必须戒贪。反贪须戒之在初 ,从
小事做起 ,自律修身 ,安贫知足。三是必须拒贿。没有正当理由的财礼 ,应严辞拒收 ,或婉言谢绝。一方面 ,这是维护 “公”之利益 ,维护百姓民生之利益;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使自己行事更公正、人格更磊落。一个社会的治理无疑需要法制约束 ,对权力的制衡更是如此。滥用权力必遭惩罚 ,但仅有这些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尤其是在我们民主、法治的社会机制尚未健全的时候,还需要通过社会风俗、舆论及良知等道德评价机制来进行心理约束。
3.明辨荣辱 ,追寻善恶与美丑的人生意义、社会意义。胡锦涛提出的 “八荣八耻 ”的论述是一种 “基本道德价值共识 ,它在传统荣辱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让大家知道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因此 ,以“八荣八耻 ”观为指导 ,依据社会公正的理性要求 ,通过社会排恶引起的孤独感、舆论抨击引起的恐惧感及内心道德法庭审判引起的良心谴责等伦理惩罚方式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 “知耻 ”辨辱 ,扬善惩恶;依据每个个体寻求自我完善 ,珍惜、维护自身尊严的内在心理需求 ,让人们感受到崇高精神追求的审美愉悦 ,继而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文化氛围。因为只有这样 ,崇高者才可能因其崇高而让更多的人景仰 ,而卑污者才可能因其卑污而愈加被人不齿。
第三篇:公私一律平等纳税案例
“公私一律平等纳税”是对还是借?
【场景一】
1952年的最后一天,《人民日报》公布了《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告》,同时发表了题为《努力推行修正了的税制》的社论和《全国工商联筹委会拥护修正税制》的报道。这篇社论在说明修改税制的必要性和目的时,使用了“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提法,在建国初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修正税制的方案,是由财政部提出,中央财经委员会党组讨论通过,政务院12月26日召开的第164次政务会议批准的。接着,又向工商联负责人及工商界人士征求过意见。12月30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发表声明,“热烈欢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的税制修正的通告”。
修正税制的通告发布之后,山东分局向明等3人和北京市委分别于1953年1月9日和11日写信给中央,反映执行新税制引起了物价波动,抢购商品,私商观望,思想混乱等情况。各大区、各省市财委也纷纷写信、打电报给中央财经委员会,反映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新税制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53年1月15日,他给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薄一波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新税制事,中央既未讨论,对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亦未下达通知,匆卒发表,毫无准备。此事似已在全国引起波动,不但上海、北京两处而已,究应如何处理,请你们研究告我。此事我看报始知,我看了亦不大懂,无怪向明等人不大懂。究竟新税制与旧税制比较利害各如何?何以因税制引起物价如此波动?请令主管机关条举告我。”1
2月10日,财政部吴波、商业部姚依林、粮食部陈希云三同志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就修正税制的目的,新税制对物价的影响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等,作了说明。接着,财政部又向毛主席、政治局作了一次汇报,由吴波同志把税制修正了哪些地方,实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一一作了说明。毛主席尖锐地批评说:“‘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口号违背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修正税制事先没有报告中央,可是找资本家商量了,把资本家看得比党中央还重;这个新税制得到资本家叫好,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场景二】
6月15日,财经会议的第三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李维汉所作《关于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根据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调查的材料,提出一个重要设想,就是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特别是公私合营这个主要环节,实现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革。报告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后经修改,形成题为《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若干问题》的文件,准备提交全国财经会议讨论。就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作了系统阐述。他有一个讲话提纲,就写在《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若干问题》(未定稿)的封面上。提纲写道:
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
有所不同和一视同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前者管着后者。12毛泽东给周恩来等的信,手稿,1953年1月15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修订本)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42、243页。
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比较好。”“走得太快,‘左’了。不走,太右了。反‘左’反右,逐步过渡,最后全部过渡完。”这次讲话标志着毛泽东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对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已经考虑成熟。
【场景三】
在1953年夏季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上,毛泽东要杨尚昆将有关新税制的5个文件印发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志,还给这五个文件加了一个总题目:“一九五三年一月至二月间关于新税制问题的几个文件”。
全国财经会议,起初是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的例会进行准备的,后来实际上变成中共中央召集和主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各大区、各省市委和财委的负责人,列席会议的,共163人。从1953年6月13日开始,到8月13日结束,历时两个月。
会议地点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会议议程共三项:财政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问题,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中心是财政问题。
会议由周恩来、高岗、邓小平主持,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进行。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毛泽东连续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财经工作部门负责人列席,逐个对各部门的工作汇报进行讨论。
全国财经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在政治局会议上发表一篇系统阐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讲话。很显然,他是要以这条总路线为指导,通过对财经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缺点和错误的批评和讨论,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这条总路线上来。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讨论财政问题,一开始就集中到对新税制的讨论和批评。会议的其他两项议程,第一个五年计划问题、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都没有怎么展开讨论。新税制成了这次会议的中心问题。会期原定半个月,结果开到8月13日,足足开了两个月。
会议的头一个月,即从6月13日至7月13日,大家在发言中多是就税制的业务问题发表意见。在分组讨论中,高岗等人看到对新税制意见较多,就鼓励一些与会者对主管财政工作的薄一波进行不适当的责难。毛泽东了解这些情况后,对周恩来说,让薄一波在会上作公开检讨,好让大家把话摆到桌面上来说,解决问题。
7月13日薄一波作了第一次检讨以后,会议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批评的调子越来越高,给薄一波扣了许多不适当的政治帽子,有的还说薄一波犯了路线错误。
8月1日,薄一波作第二次检讨,仍不能通过。这样,会议就很难作结论,也结束不了。毛泽东指出:不能“以为会议上一切发言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事实上,有一些意见是不适当的”。他把陈云、邓小平从外地请回来参加会议。
陈云在会上发言,批评了薄一波的错误,他指出:
“解放以后,到去年为止,加工订货、贷购代销的比重逐渐增加。这样一来,就相对地减少了买卖关系,税收也随之减少,需要想办法来补救。在这种情况提出修正税制是有理由的。但是采取什么办法应该考虑。按照修正税制,就是不按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纳税,而是按买卖关系纳一道营业税,说这样办就‘公私一律’了。所谓‘公私一律’,实际上是给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加一道税。由此推论下去又提出批发商营业税移到工厂缴纳,大批发商不纳税,这样就变更了纳税环节,修正税制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私一律’,一个是变更了纳税环节。6
6关于新税制的五个文件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向明等关于在执行新税制中物价调整草率造成市场混乱情况的电报;北京市委关于新税制施行的反映;毛泽东关于新税制问题给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薄一波的信;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长薄一波的回信;财政部副部长吴波等关于新旧税制的利弊及此次物价波动原因的报告。
第四篇:公私财产保护司法解释
公私财产保护司法解释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田雨)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属于民法,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平竞争、平等保护、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胡康生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市场主体都在统一的市场上运作并发生相互关系,各种市场主体都处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权利,遵守相同规则,承担相同责任。
“如果对各种市场主体不给予平等保护,解决纠纷的办法、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一样,就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胡康生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即使不进入市场交易的财产,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说,在财产归属依法确定的前提下,作为物权主体,不论是国家、集体,还是私人,对他们的物权也都应当给予平等保护。徐显明表示,平等保护不是说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依据宪法规定,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国家
宏观调控、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准入等方面,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这些是由经济法、行政法予以规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明对这部法律确立的平等保护原则给予积极评价。他认为,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
“失去了平等保护,就失去了共同发展。”王利明说,“平等保护原则符合宪法关于所有制性质的规定,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色。”
第五篇:公私之间说课稿
公私之间说课稿
第一课时 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一、学习目标:
了解公共利益是怎样产生的;明确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实现公共利益是为保障社会成员享有更广泛的个人利益。
二、学习重难点:
正确认识公私利益之间既相互依赖、包含,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导入新课: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播放长江水患的资料图片,设计相关问题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怎样理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
五、学以致用: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
六、质疑问难:
七、畅谈收获(整体建构):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知道了
我以后会
八、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关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共利益是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 B、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发生矛盾和冲突的C、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D、公共利益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
2、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A、相互矛盾,无法共存 B、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C、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相互矛盾,冲突不断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A、在优先保证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公共利益的充分实现
B、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C、学会选择,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
D、学会选择,完全照顾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九、作业布置
解决《学习与检测》的题目。
第二课时 矛盾和冲突(仲宫中心中学 吕春霞)
一、学习目标:
掌握公私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的正确处理原则。能正确认识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正确认识公私利益之间既相互依赖、包含,又有矛盾和冲突的辩证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如何作出正确选择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导入新课:
四、自主、合作探究:
1、多媒体展示三峡库区移民、拆迁的相关图片或典型视频资料
(1)怎样理解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2)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为什么?
(3)为什么在维护公共利益时,也要重视保护公民的个人利益?
(4)青少年要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五、学以致用:
“和平使者”引发官司
假如你是小法官,在本案的审理及法庭调解阶段,你会用今天所学的哪些知识对原、被告双方进行劝说和调解,以达到双方当庭互相和解的最佳效果?
六、质疑问难:
七、畅谈收获(整体建构):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知道了
我以后会
八、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从长远来看
A、也只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已 B、是对个人利益的否定
C、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D、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2、关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共利益是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B、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发生矛盾和冲突的C、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D、公共利益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A、在优先保证个人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公共利益的充分实现
B、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C、学会选择,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
D、学会选择,完全照顾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