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集萃 忧与爱

时间:2019-05-14 16: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集萃 忧与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集萃 忧与爱》。

第一篇:2012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集萃 忧与爱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佳作赏析

忧与爱(满分作文)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简评】作者文心雕“虫”,却雕出了夭矫飞动的“龙”,或潜于渊,或飞于天,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文中,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兴,妙在刻画入微、精思入微、体察入微,遂使文章生发出无穷感慨,既有道家的“齐物”,佛家的“慈悲”,又自有顿悟而来的“忧 1 与爱的哲学”的灵光。由于注目于“最玄学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灵也“关忧”“关爱”,也成为蕴含浩渺宇宙情怀的终极关切。(骆冬青)

忧与爱

我出来打工三年了,今年第一次回家。

我攥着一张最廉价的票根挤进了这趟绿皮车,掺杂忧愁与欢爱伴着列车的呼啸掠过平原,穿过田野,趟过河流,绕过山川,驶向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奔向父亲患风湿病的膝盖,冲向妻儿翘首期盼的身影。

绿皮车实在是太拥挤了,方便面的味道混杂着脚臭的味道实在让人窒息,小孩“哇哇”的哭叫声更是让人心烦意乱,但我却依旧爱着它,它让我归家的心有了着落。

犹记得前几天在各大车站买票时,各式快速豪华列车标出的好处确实诱人,可是那昂贵的票价却也让我望洋兴叹,家里孩子还等着这笔钱交学费,老父亲还卧病在床,我不得不选择绿皮车,可是这样实惠的选择还能持续几年呢?我陷入忧虑。

夜晚成了呆在绿皮车上最难熬的时刻,疲惫和困意趁着夜色回到了乘客的身体中,人们纷纷打着呵欠,蜷缩着身子以各种姿势昏沉地睡去,买到车票的有的趴着睡去,有的扭曲着身子仰头睡去,邻座女孩映在窗户上的影子也在这暮色中变得模糊,好像在大声呼喊着什么,也许是在喊“回家”。我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临行前给儿子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三年里每每和妻儿打电话,妻子总会告诉我:“儿子又高了,儿子能帮爷爷奶奶做事了。”每每这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儿子那张稚嫩的脸蛋。绿皮车虽然拥挤,杂乱,但是却可以让我看见日思夜想的儿子,我深爱着这辆车。

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更多的是洋溢着欢乐,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带着对家的牵挂,挂着微笑,纷纷吹嘘比较自己的妻儿,笑声中尽是思念。

绿皮车很慢,它对每一个红灯心生畏惧,又对每一个绿灯心怀感激。它在每一个弯道战战兢兢,又在每一个直道摇头晃脑。它很羡慕身边飞驰的“同类”,偶尔也会担忧一下自己消逝的时候,一如我的担忧。

绿皮车继续行进着,我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笑容,母亲的身影……

带着中国复杂记忆的绿皮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将近60年,今年也许是它最后一次服役。我爱它,它虽然慢,却终究会抵达我的那一站;同时我又深深地担忧着:它消逝了,我,我们又该怎么办?

幸好,这时,我在忧虑与欢爱中到家了。

【简评】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选取的视角和忧爱的对象。从一个外出打工三年才回家的农民工的视角,倾诉了对绿皮火车由衷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它有一天会被动车、高铁取代的担忧。以小见大,反映的其实是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担忧。视角新,立意高。(雷雨)

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简评】本文构思巧妙。作者以探访者身份走进“杖藜叹世者”的心灵世界,触摸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聆听他们共同的大爱之音。几个生动感人的形象,寥寥数笔的议论,恰到好处地表明观点:古往今来所有伟大心灵一脉相承都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潘大春)

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 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简评】叙事,蒙太奇,叙事蒙太奇。传达出的意蕴不只是爱中有忧,忧中有爱,还有角色的变化会使这种意蕴更丰富、更绵长。“破大衣”而不是“华美的袍”,“补丁”而不是“虱子”,虽比方难免跛脚,但作者的用心可见一斑。(蔡明)

忧与爱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简评】这篇幸福满满的父子卖瓜故事让人眼前一亮!你看,卖瓜前,父子从同忧到同去;卖瓜时,先是父忙子闲,一席妇人话让儿子震颤;然后父忙子帮,爱意洋溢;最后父留瓜慰子,其乐融融!淡淡的忧与浓浓的爱,在作者高妙、老到的文笔中尽情展现。真是构思颇具匠心,叙事跌宕起伏,细节意蕴丰厚,情感真挚深沉。(薛明德)

忧与爱

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

姑姑家在南京,所以经常去那儿。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庄严雄伟的中山陵,也不是烟柳繁华的秦淮河畔,而是那一棵棵挺拔秀美、矗立在街头两旁的梧桐树。碧绿硕大的叶子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为夏日火炉般的南京注入一潭诱人的清凉。齐齐向外张开的枝干仿佛一只只有力的臂膀,共同撑起这千年古城的浩荡长空。

梧桐与南京是一体的。芳华既在之时,风姿绰约,潇洒不凡;芳华摇落之后,寂寞宁静,疏朗苍远。梧桐,让我喜欢上了南京这座千年古城。

姑姑说,这些梧桐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梧桐伴着南京,走过百年的沧桑,一起静看岁月的流逝。以前没空调时,人们便坐在梧桐树下乘凉,或聊天或打麻将。我记得作家苏童曾经说自己就是因为这满城的梧桐树才定居南京。梧桐与南京人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可是,这些年,南京的梧桐被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地铁,一座座摩天大楼。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变化最大十大城市》中,南京位列第七。六朝古都被描述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或许,一些东西终抵挡不了时代的滚滚潮流,可为什么站在繁华的新街口,我的心里会涌出丝丝淡淡的忧伤?

我看见南京的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梧桐在南京住了七八十年了啊,它们被„斩首‟了,剩下的我们这群南京人是不是也快了?”或许我这个外地人终不能有切肤的感受,只有那些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有最深的感触。

只是忧伤是不够的。我看到网友们在网上大声地疾呼,一条条灼热的微博包含满满的对梧桐的关切。我看到南京人自发走上街头,一条条枝干上飞扬的绿丝带,蕴含着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的无限的爱。

因为深爱,所以忧伤;因为伤痛,所以更爱。梧桐,留下了不少。忧与爱,继续生根,发芽……

【简评】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最能触动南京人心弦的“梧桐”,作为文章的切入口,可谓“棋高一着”,几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读来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与作者一起“忧与爱”。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梧桐,留下了不少。忧与爱,继续生根、发芽……”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张雨仁)

忧与爱

我蜷缩在小小的茧中,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周围是白茫茫的一片,丝丝的线紧紧围成一个坚固而温暖的小窝,我在其中积蓄着力量。

翅膀渐渐长大,我隐隐感到有一股力量在翅尖蔓延,小小的茧已容不下我的身体、我的心。我挣扎着搓弄着翅膀,支起,撑开,再支起,再撑开……试图撕开这束缚我的茧。

终于,茧裂开了一条缝,一束阳光洒入茧内,烘暖了我疲惫的身体。透过缝隙,我看到了一张充满稚气的脸,乌黑的眼里满是惊奇,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给我以关爱的力量。

阳光温暖着我的身体,蓄足了力量。再次地,我搓动起翅膀,试图张开。我用双翅顶住茧壁,用力,再用力,可蜷缩着的翅膀竟使不出任何冲破茧的效用。我累了,可心中对自由蓝天的向往却激励着我咬紧牙关不放弃。

缝隙中那小孩的脸已是通红,额头渗出细密的汗,握紧的小拳头似在为我加油。我看到他眼中的怜爱、眼中的担忧,他那如黑葡萄般的眼珠死死盯着我。真是善良可爱的人类啊!

用力,再用力,突然,似有一股血液涌向翅尖,涨得我血管生疼,疼得我直打颤。是要成功了吧,我努力着。缝外的小孩却似乎没了耐性,急匆匆地走开了,不一会儿,手中拿了一个什么东西过来了。

“别担心,我来帮你。马上你就可以出来了。”小孩用手中的东西伸进茧内,只两下,茧便破开了。

终于呼吸到新鲜空气,我试图张开翅膀,却发现萎缩弯曲的翅膀根本无法张开。我只能曲着翅膀,用腹部跌跌撞撞地行进。

小孩用手拨弄着我的身体,声音略带哭腔地说:“飞啊!飞啊!这是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我辛苦沉睡,拼命破茧,却被毁在你的担忧和怜爱中!真是愚昧无知的人类啊!

我的翅膀还未展开,我飞翔的梦想还未实现,难道就这样死去?我不甘,但无奈。

“我是担心你不能出来啊!我是因为爱你这只美丽的蝴蝶啊!都是我的错!”小孩落下一颗晶莹的泪水。

而我,只能奄奄一息地等待死亡。不经历破茧的痛苦挣扎,哪来化蝶的自由飞舞? 错误的忧与爱,便成了阻与害!

【简评】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本文则巧在角度,妙在形式。枯鱼过河泣,残蝶破茧啼,异曲而同工。这是一则借蝴蝶之口破解忧与爱的醒世寓言。人皆知释己之忧,孰知蝴蝶之忧?人皆知遂己之爱,又孰知蝴蝶之痛!还值得称赏的是考生的清醒与机智。当他化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情节逼真,心理传神;当他俄然觉,又蘧蘧然周也,一语破的,片言居要。庄生晓梦迷蝴蝶,考生不迷!(徐晓彬)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 8 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9 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 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 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越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物真价实自居,严厉得让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处是跌价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打折卡、优惠券,反而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爱后者是忧。

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糕点出名,兴冲冲前往,答无卖。为什么?因为没收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爱。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在这十几年间。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萤火虫,这也是近年来的事。这就是乡下人之忧,乡村之忧。

互交织,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满筐嘤嘤鸡崽。

[简评] 此文奇妙处有三:一,奇在干练精辟的语言,一语中的、掷地有声,耐人寻味。二,奇在独到的见地。作者借“乡下人”逐渐消失表达了对人性美陨落的忧叹。三,奇在巧妙的构思。先以对比突显乡下人的特点,再以“赊小鸡”印证了乡下人不会拐弯的质朴,再与城里人对比,又将古今对比。对比之中,不着一字,忧爱已分明。(雷雨)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简评] 此文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特别是结尾有力的反问,更是令人深思。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和深沉真切的忧爱情感是本文的亮点。(薛明德)

忧与爱

“这是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它为你提供方法来应对老妈……老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接招吧!”2011年12月5日一本《斗妈大全》迅速红遍网络。

令人称奇的是该书的作者竟是北京某小学两个四年级的小女生。各种怪招加上稚嫩简单的插图使《斗妈大全》显得生动诙谐。

笑过后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写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书?“斗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如今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很是忧虑,甚至到了十分忧心的地步。我们不可否认这种忧虑是爱的表现。他们也是为了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他们粗暴地对待孩子、打骂孩子只因孩子们没达到成绩优异的标准。试问这样的“爱”,我们幼小的孩子能体会到吗?我们的孩子幼小的心灵能承受得住他们至亲至爱的老爸老妈们的“折磨”吗?他们在心里想要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斗妈大全》里的怪招给了我们答案:你可以抱住你妈妈哭(一定要大声哦);你可以边跑回房间边笑妈妈道:妈妈是个小面瓜;你还可以收拾行李假装离家出走(千万别跑远)……孩子们与其说是在“斗妈”,还不如说是对爱的呼唤。

清楚地记得陈丹青在《教育之人文素质》一书中说:如果非要说素质教育那一定是家庭教育。《傅雷家书》在我出国前就出版了,18年后回国,这本书依然畅销,另有新书《曾国藩家书》热销,这说明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已经没有了。

陈老的这句“已经没有了”,似乎说得过于绝对。“受伤”的老爸老妈们也不必忧伤。良好的家庭教育依然广泛存在。你们大可以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如何将“忧”与“爱”完美链接。

被誉为中国的欧几里德的国际数学家陈省身就对孩子有良好的引导,他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他们足够的爱终又为国家培养出栋梁。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父母更是将“忧”转化为“爱”的实践者。再往远了看正是有孝庄太后对康熙帝的循循善诱,才使康熙帝成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往外国看,正是菲尔普斯母亲的良好引导与尊重,才使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就“八全”神话……

惠特曼说:哪儿有水,哪儿有地,哪儿就有青草。我想说:哪儿有恰当的忧,哪儿有真正的爱,哪儿就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愿《斗妈大全》之类的书能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简评] 爱是一门学问,忧也是。作者说:“哪儿有恰当的忧,哪儿有真正的爱,哪儿就有完美的家庭教育。”说得真好!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曾道:“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育人犹种树,异代不同时,如此而已。作者还借《斗妈大全》提醒我们: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是成人之父)。忧与爱互动,完美的家庭教育何尝是单向的?动人春色不须多,有这两点,足够了,更何况作者又是这般亹亹而谈呢!(徐晓彬)

忧与爱

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类的情感战胜了摧毁的力量。满腔的悲愤化为安恬之时,爱才显得那样隽永清新。

而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金钱包裹下的爱,简单粗暴而缺乏美感。爱与其它利益混杂之时,失去其纯度。血管里满是金钱,忧伤也就变得廉价。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似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挥霍情感。用情浅自然不会身处其中,也不易触发心中的忧思。忧与爱这一对饱受磨难的恋人,在生活中隐遁,逃开了人的内心,逃开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人类的言语变得轻佻,心灵也就愈发坚硬。

实际上忧与爱是一个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诚挚的泪水,人类的情感就会怎样丰盈。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充满温情。向前世看,在忧与爱中人类开始了文明,在《诗经》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给养;向外看,莎士比亚的妙笔,不仅来自技巧,也来自其内心与主人公的共鸣,对新人的关爱。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中,爱含蓄地出现,并蓬勃地生长。

因此,现代人要寻找忧思,一定需要寻求意境。忧与爱藏在悲剧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们发现不了它们,它们并不藏在游戏和利益里啊!

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让人暂时逃开生活的漩涡,让人在琐碎而具体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冥想、清点自己的忧伤的空间。由于生活过于庞大,时代的脚步过分迅疾,小情感都会被不经意地丢弃,好让我们能追上时间。而阅读中,时光徐缓而充实,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悲剧里,我们得以接触不曾体验过的忧与爱,更接近人类崇高的情感,回忆自己不曾经历的时光,忏悔自己不曾犯下的过错。然后,我们才能认真地爱恋自己的命运,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在这样的体验中认识到,爱并非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们应了解爱之中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平和地忧伤,更正确地给予情感。我们应避开没有情感的爱。

忧与爱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总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用人类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满美感。忧与爱的力量充满人心,人的表达才有价值,人才能更加富有。

[简评] 这是一篇思想比较深刻、说理相当精辟的议论文。“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便起笔不凡。接着,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痛砭时弊:“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爱“失去其纯度”,“忧伤也就变得廉价”。另外,作者还辩证地阐述了“忧与爱”的关系:“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作者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摆脱现实困境的路径。(张雨仁)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

发现“亮点”,迸发“亮点”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 何永康

本报刊登的两篇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均有构思上或文字表述上的“亮点”,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不由得一亮。有了这一“亮”,你的分数就可能“更上一层楼”了。

早先我说过,“亮点”就是“亏他想得出来”,一种令人神往的“机智”。譬如第一篇,写儿时随老祖母买“山楂糕”,有几句便是行文上的机智:“„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了出来,„口当(一个字)‟的一声落入盘中。”这„口当(一个字)‟的一声,简直好听极了,令读者心驰神往,甚至热泪盈眶。这是生活的赐予,凭空想不出来。此文的后半部分,写“我”给自己的小儿子买传统的“山楂糕”,谁知小朋友不屑一顾,更不知“太奶奶”是谁,继续“咔嚓”他的薯片。如此对比,如此反差,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我”的“新忧”:“清甜的味道一点都没变,或许早已都变了……”这是总体构思上的“机智”,“忧”与“爱”到此时已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要想进入“优秀作文”行列,或者“准优秀作文行列”,必须有“亮点”,这是毋庸置疑的。请高三学生认真品味生活,捕捉稍纵即逝的诗意的灵感,坚持数年,必有收获。待到高考临场时,你即使没有“太阳”,也会有“月亮”,也会有“星星”,起码也会有一两只小屁股上闪光的“萤火虫”……

第二篇: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后来我想:我多亏来到了异乡,在异乡,在忧与爱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

第三篇: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忧与爱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忧与爱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忧与爱

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后来我想:我多亏来到了异乡,在异乡,在“忧”与“爱”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

第四篇: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第五篇: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最终版)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下载2012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集萃  忧与爱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江苏高考语文满分作文集萃 忧与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04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一只逗号般......

    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 《忧与爱》(江苏)

    忧与爱 自从16岁那年,我明白了这世上,爱情只是一道淡淡的忧伤,并不如想象明媚。正如我今天坐在高考的考场里,抬头看见阴霾的天空,想着,他,想着再过二个月,或者三个月,我们会不会天各......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03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2: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 来源:作文网整理 2012-06-07 11:34:0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01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忧与爱》典型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 深秋的月亮似乎格外的阴冷。 风,时不时的在耳旁低吟着,让人想忘记这个时节都难! 阴冷的月亮把大地照地亮亮的,路上的三两盏路灯把稀疏的树影拉的......

    2012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满分作文

    1、忧与爱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

    2012江苏忧与爱满分作文赏析

    2012江苏忧与爱满分作文赏析柏成家教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今年 江苏满分作文---忧与爱 和大家分享 正文: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

    2012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忧与爱》范文大全

    忧与爱 我常常想,为什么中华文化总是被总结为饱含忧伤的,却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伤感破碎的悲剧?思考过后,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共同表达。 因为爱,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