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6:3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

第一篇: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

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书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政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四册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68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 2009-8-5 摘要:

民发〔2009〕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公安厅(局)、财政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政管委、市容委、建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公安局、财务局、建设局、卫生局:

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救助管理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但是,一些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组织、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和组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严重,严重侵害公民权利、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管理工作,维护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简介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法律条文及新条文解读 2.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3.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4.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5.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6.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7.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

8.未成年的伤残鉴定与赔偿标准 9.未成年人保护的热点问题探究 10.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

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书

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书

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书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 2009-8-5 摘要:

民发〔2009〕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公安厅(局)、财政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政管委、市容委、建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公安局、财务局、建设局、卫生局:

自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救助管理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但是,一些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组织、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和组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严重,严重侵害公民权利、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管理工作,维护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简介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法律条文及新条文解读 2.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3.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4.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5.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6.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7.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

8.未成年的伤残鉴定与赔偿标准 9.未成年人保护的热点问题探究 10.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政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8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四册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68元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 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第二篇: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办法

徐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2007年3月)

近几年,我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深入扎实的开展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新途径,加强自身建设,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2005年4月,被共青团徐州市委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救助流浪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

我站下设的徐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按照民政部有关要求于1998年依托原收容遣送站试运行。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推进救助管理工作专业化发展,民政部于2006年7月制定颁布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中心在原有救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心理疏导以及行为矫治等方面的工作。

截至2006年底,我站共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5064人次,从性别上看,男3564人次,占70%,女1500人次,占30%;从年龄结构上看,14岁以下2333人,占46%,14岁-16岁1524人次,占30%,16岁-18岁上1207人次,占24%;从流出地看,因我市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临近省份,特别是安徽、河南、山东的流浪未成年人居多,也有部分东北、新疆、四川、云南、湖北的流浪未成年人。

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方法

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之前的几年,我们已经按照救助工作的宗旨和原则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了保护性救助,救助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我站加大了救助的力度,组建流动救助队,在街头不间断的开展流动救助、重点救助,发现流浪未成年人积极引导其到我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接受救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占我中心总救助量的39%;对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护送来的流浪未成年人,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优先接收;同时借用高校志愿者的力量,积极上街劝导流浪未成年人到站内接受救助;2006年,我站又开展了“救助管理工作进社区”活动,动员全市的社区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同公安部门或我们联系,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救助保护措施。

三、流浪未成年人入站后的管理保护措施

在流浪未成年人入站后的管理保护措施上,我们针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流出原因、年龄结构、文化和智商程度不尽相同的特点,在教育形式、内容上采用不同的模式,因人施教,实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

(一)举办学习班,实施相对集中教育。根据流浪未成年人的不同状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对初次离家出走,并表示不再流出的孩子,采取短期培训,及时救助,尽快送回家;对长期流浪恶习难改和一时回不去家的孩子,采取长期培训教育;在培训中,我们还普

遍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法律常识、思想品德、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对不同情况的未成年人实施不同的教育,采取形象和典型事例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来教育和感染他们,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在进行各种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在生活上体贴关心流浪未成年人,为他们理发、洗澡、洗衣服,从家里给他们带食品和衣物,为孩子们过生日等,使他们感受到救助中心就像家一样温暖。几年来,我们共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流浪少年未成年人342人,绝大部分回家后没有再流出,尽最大努力保证他们和正常未成年人一样的生活、学习。

(二)依托学校的有利阵地,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为了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我们主动与附近的小学、技校、驻徐的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开展共建活动。流浪未成年人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安抚。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还在我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团市委心缘志愿者服务队在我中心建立了义工活动基地,它们通过专业社工的方式对流浪少年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力的弥补了救助中心人力的不足。2004年12月,一名13岁少女(略有智障)被一辆出租车遗弃在我中心门前处,附近技校的学生发现后及时送到我中心,在中心对其救助的26天里,这些学生每天都来看望她、陪她做游戏、给她讲故事、帮助恢复记忆,最终协助工作人员问清了家中情况,使这名少女及时地与家人团圆。我们还组织流浪未成年人到车站、部队学习、参观、劳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流浪未成年人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信心。

(三)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救助。在救助保护工作中,开展心理咨询,解除心理障碍,弥合心灵创伤,纠正行为偏差,是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思想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设置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家为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市青少年心理减压中心的医师经常到救助中心坐班,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确定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的实施方案:我们还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不同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双向心理辅导,化解心理障碍和矛盾,实现双方感情沟通。2006年8月,我中心接到市110送来的张家港籍流浪少年赵某,因父亲赌博、喝酒、有严重的暴力倾向,赵某不堪父亲打骂,经常逃出家门,有钱就上网,没钱就乞讨,我中心及时同其家人联系,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最终父亲意识到放纵孩子的危害,重新担负起父亲的职责,顺利地化解了家庭危机。

(四)坚持定期回访制度,提高救助效果。我们每半年回访一次,重点了解流浪少年未成年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可能再次流浪的,我们及时与当地政府联系,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了他们的再次流浪。我们还对贫困的流浪未成年人家庭进行救助,例如11岁的睢宁少女耿某,父亲出事故死亡,母亲改嫁,丢下她一人和奶奶一起生活,迫不得已外出流浪,我中心救助她后,发现她流浪的根源在于家庭太穷,无力上学,经与当地政府协商,我中心与其结成帮扶对子,逢年过节去看望她,送去米面、衣物、学习用品并资助部分学费等,使她能够正常地生活、学习,不再流出。

四、流浪少年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未成年人流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讨,单靠救助站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救助保护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

(二)经费短缺是制约救助工作的最大障碍。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没有专项经费,经费严重短缺,只能依赖救助站原本就十分有限的业务经费维持运行。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流浪少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还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面对个别长期因厌学、逃学、会网友、遭家庭遗弃等情况外出流浪的未成年人,我们难以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往往是刚把孩子送回原籍就又发现他们仍在继续流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成年人流浪的问题。如果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情况出台专门性法规,整合民政、公安、教育、劳动、司法、卫生等部门的力量,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贯彻意见(推荐)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

保护工作的贯彻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8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民政部等国家六部委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部门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措施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有关举措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人口流动加速、一些家庭监护缺失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妨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切实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

助保护工作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生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全面认识加强未成年人中特殊群体救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法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家庭责任,净化社会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明确部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一)综治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并检查落实。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内容,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不力、未成年人外出流浪乞讨现象严重和街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数量庞大的地区下达督查通知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

(二)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部门要把做好需要救助保护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之中。同时,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活动。

(三)民政部门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本市未成年人

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工作规范,指导各区县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强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督管理,逐步研究、探索建立具有本地、本部门特色的、完善有效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网络体系。

民政部门要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硬件设施和内部运行机制,增加儿童收养床位和工作人员,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孤残儿童的接收、抚养、教育、医疗、康复、国内收养和涉外收养工作程序,积极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要加强与流出地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联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受助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臵。与教育、公安、卫生、劳动和司法行政等部门一道对受助未成年人提供文化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医疗卫生、技能培训等救助项目。协调公安等部门对轻微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对因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外地服刑人员或被治安拘留、刑事拘留、逮捕等被羁押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临时生活照料;对因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本市服刑人员或被治安拘留、刑事拘留、逮捕等被羁押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救助保护。

(四)公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遗弃未成年人以及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指使、教唆未成年人进行扒窃、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幕后组织人员,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公安、城管部门要积极协助救助保护机构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对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的流浪未成年人,要及时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领回,暂时无法查明其监护人或其监护人暂时无法接领的,按照分类救助原则,护送至相应机构进行救助。

公安机关要在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立警务室,负责站内治安管理工作,并协助救助保护机构做好受助未成年人入站安检、身份查询、法制教育等工作。

公安、城管部门负责社会上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不够刑事或治安处罚,且无法查找其监护人或其监护人暂时不能接领的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进行身份甄别和情况核实,协同民政部门做好联系接领、护送等事宜。对于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公安机关负责核实基本情况,积极与其他监护人或其户籍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促其早日由其他监护人或流出地政府有关部门接回,或由公安、民政等部门联合对其实施护送。对需办理迁移手续的,公安部门要依法及时予以办理。

(五)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等部门编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六)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学校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外出流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教育资助和特别关怀。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适龄儿童辍学、失学信息通报制度,指导学校做好劝学、返学工作,对于返回我市安臵的适龄未成年人,要按照就近的原则保证及时接收其入学。

要积极支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内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加强监督与指导,逐步探索适合受助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教育模式,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逐步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体系。

(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工作。协助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护送返乡途中的医疗保障工作。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积极支持并协助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对突发疾病的流浪未成年人及时进行救治。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应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防疫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注意监测并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

(八)财政部门要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经费以及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考虑,予以保证。合理制定相关经费标准,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安臵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资金(含突发急病流浪未成年人医疗救治费)列入预算,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保障工作。

(九)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将流浪未成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工作纳入当地培训就业工作计划,依法对介绍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就业的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劳动监察。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年满16周岁有就业能力并登记失业的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积极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配合,组织流浪未成年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监督与指导,帮助流浪未成年人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对于孤儿成年后具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十)司法部门要坚持未成年人利益优先原则,依法办理涉及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依法严厉打击遗弃、诱骗、拐卖、残害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

人和利用未成年人从事非法活动的犯罪活动,对组织操纵和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并依法办理涉及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庭审中要加强思想疏导,积极配合社区矫正进行教育转化。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隐患,做好未成年人外出流浪的预防工作。积极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为未成年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配合公安机关打击与流浪乞讨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工作。

(十一)铁路、交通等部门要在购票、进出站、乘车等方面积极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接送流浪未成年人进出站等提供方便。

(十二)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儿童福利机构编制的审核工作,确保有关工作正常开展。

(十三)共青团、妇联组织要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安康计划”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计

划。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社工工作站,动员、组织青少年事务专职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对受助未成年人的劝导、服务、教育、救助等工作,倡导和推进社会热心人士支持、参与照顾和家庭寄养等安臵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受助未成年人物质上的帮扶和精神上的关爱。

(十五)残联要协助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对外省市流入的残疾流浪未成年人,积极与其户籍所在的省(市、区)残联联系,做好救助保护工作;对本市籍残疾未成年人和成年后的孤残儿童,积极协同其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做好教育、医疗、送返、就业、安臵等工作。组织人员对聋哑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手语翻译与培训。积极开展流浪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三、健全救助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公安保障、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市、县两级要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和督促地方做好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严重的地区,追究该地区相关领导的

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各部门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制定具体有效、操作性强的实施细测,如强对本系统基层单位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早期预防和干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早期预防干预、返乡流浪未成年人安臵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监护等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责任制,指导各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重点时期、重点地区的救助保护工作,指导街道、乡镇、居、村委会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家庭对未成年人应履行的抚养监护责任,对符合我市救助条件、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人员纳入本市社会救助范围,给予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等救助,也可采取家庭寄养等多种方式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对父母离婚、死亡、判刑、受虐待等发生家庭变故的未成年人,积极协调安排好抚养和生活等有关事宜。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建立一所市级永久性的、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保障到位的儿童福利中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各县(市、区)要按照分级负担原则,根据“十二五”时期儿童福利设

施建设规划,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孤残儿童救助工作需要。要加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人员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对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公安机关要根据需要在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内设立警务室或派驻民警,协助救助站(救助保护中心)做好管理工作。

(四)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要利用“六一”童节、“助残日”专项慈善活动等时机,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号召社会各界帮助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为他们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加强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研究出台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儿童福利和流浪未成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具体政策规定,以及社会力量兴办救助机构的审批、资助和监管办法,引导慈善团体募集资金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保护活动。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业,并对女童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

第四篇:寨子小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寨子小学关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

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推动农村流浪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流浪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现结合我校实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流浪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对流浪儿童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流浪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流浪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机构:成立寨子小学关爱流浪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汪运军

副组长:史河龙范 腾

成员: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主要措施:

(一)摸底排查:抽调有关教师组成工作组,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本教育服务区流浪儿童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数据库,为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儿童专项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1、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使“流浪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加强对流浪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积极组织、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流浪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流浪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流浪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流浪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流浪儿童制度。

在流浪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

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流浪学生谈心,随时掌握流浪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流浪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流浪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流浪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流浪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流浪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流浪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流浪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流浪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流浪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流浪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流浪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流浪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流浪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流浪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流浪儿童的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流浪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

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流浪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流浪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流浪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寨子小学

2013年1月14日

第五篇:XXX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8月1稿

XXX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暨做好XXX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自治区、地区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部署和地区《阿克苏地区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做好阿克苏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方案》要求,XXX全面开展了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做好XXX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现将8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自身建设,切实维护青少年权益。

1、加大政法部门的协调力度。县委政法委加大对公、检、法“打拐”工作的协调,形成了“打拐”合力,杜绝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并积极开展各项“打拐”工作,有效预防了拐骗操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截止目前,我县未发生1起拐骗操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时,组织政法各部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做到“稳、准、狠”地打击拐骗未成年人犯罪。

2、加大各乡(镇)、各单位联系协调力度。构筑起公安、民政及各乡(镇)、各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参与的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做好XXX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制,建立“三方联席、定期例会”工作机制(村(社区)、家庭、民政部门),对于贫困失学且愿意上学的贫困少年儿童,联合辖区派出所和所在学校,形成“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开展“四无乡镇”创建工作。针对流浪儿童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实际,在全县组织开展“四无乡镇”(无未成年人流浪、无遗弃家庭成员、无因家庭暴力外出流浪、无安置后人员反复)创建活动,并纳入文明乡镇考评内容,1

从源头上减少流浪未成年人的出现。

3、强化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学习。县委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及XXX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单位利用中心组学习、干部大会、政治学习的机会,重点对中央、自治区有关“打拐”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及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学习达到人人懂“打拐”政策、人人会“打拐”法律法规的氛围。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1、广泛开展法制教育。XXX组织各乡(镇)、各单位在街头巷尾、学校、广场、XX开展了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集中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打击活动中,参与到关心支持救助保护工作中,形成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公安局设立“打拐”咨询电话,为群众答疑解惑。结合“六五普法”和“法治进校园”工作,加大对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救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从源头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暑假期间,全县组织开展宣传8场次,张贴标语200余条,悬挂横幅15条,广播电视滚动播放20多小时,发放宣传单5400余份,暑期受教育学生达7000余人(次)。

2、积极促进青少年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法制建设、家庭科学育儿等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家长和

孩子的法制素质。在暑假放假前夕组织开展了争创“平安暑假”活动,举办保健知识、安全知识、生活常识等形式活泼的家长、青少年讲座。通过一系列活动,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从源头消除和预防了未成年人流浪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深入开展“青春自护”活动。通过开展“社区未成年人远离毒品行动”、“青春红丝带”预防艾滋病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的自护体验,推进青少年的自护教育。

三、加强整治与建设相结合,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1、认真开展排查整治行动。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组织相关单位重新对XXX外出未成年人进行登记造册,切实掌握了XXX外出未成年人去向及动向,从而确保流浪未成年人不失管不失控,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真正做到了发现一个救助保护一个。

2、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暑假期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对电子游戏厅、网吧、文化市场和二手手机市场等进行突击检查4次,确保未成年人有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秋季开学前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进行排查,并对影响校园学生活动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影响学生上课的施工单位进行教育,让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对学校周边的治安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努力给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

个别单位领导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重视不够。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及时安排、过问、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掌握不清。

五、下一步打算

1、加强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的检查。组织相关部门适时开展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的核查,特别是对学校周边的检查,净化社会环境,减少社会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

2、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在秋季开学期间,组织法制副校长进入校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救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源头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加强督查考核。县综治办不定期对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于督查出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确保打击拐骗操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做好XXX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XXX委政法委

2011年8月25日

下载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标准与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及返乡安置社会保护全[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