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涉世家》资料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2、本文出自。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
二、语音。
涉()夏()佣()辍()鹄()闾()適()度()数()将()罾()谏()间()篝()恚()笞()宁()铚()
三、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2、为天下唱:。3、将军身被坚执锐:。4、卜者知其指意:。5、固以怪之矣:。
四、古今异义。1、卒中往往语 古义:。今义:。2、楚人怜之 古义:。今义:。3、夜篝火 古义:。今义:。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今义:。
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今义:。
6、借第令毋斩
古义:。今义:。7、今亡亦死 古义:。今义:。
五、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3、尉果笞广笞:。4、皆指目陈胜目:。5、夜篝火夜: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
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
8、忿恚尉忿恚:。
六、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会:)道:道不通(道:)皆来会计事(会:)伐无道(道:)等:等死,死国可乎(等:)数:扶苏以数谏故(数:)公等遇雨(等:)数言欲亡(数:)故:扶苏以数谏故(故:)然:吴广以为然(然:)广故数言欲亡(故:)然足下卜之鬼乎(然:)指:卜者知其指意(指:)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皆指目陈胜(指:)得鱼腹中书(书:)上:辍耕之垄上(上:)应:佣者笑而应曰(应:)上使外将兵(上:)宜多应者(应:)欲:广故数言欲亡(欲:)为:若为佣耕(为:)从民欲也(欲:)为天下唱(为:)将:上使外将兵(将:)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项燕为楚将(将:)不当立(当:)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当此时(当:)之:辍耕之垄上(之:)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怅恨久之(之:)乃行卜(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行收兵(行:)二世杀之(之:)所:置人所罾鱼腹中(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令辱之(令:)召令徒属(令:)陈守令皆不在(令:)与:尝与人佣耕(与:)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以:扶苏以数谏故(以:)或以为死(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以激怒其众(以:)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号为张楚(号:)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屯:
2、会天大雨会:
3、或以为亡亡:
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
5、等死等:
6、扶苏以数谏故数: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
9、辍耕之垄上之:
10、怅恨久之怅:
11、苟富贵,无相忘苟:
八、朗读节奏划分。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九、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
2、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答: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10、起义的导火线是:
十、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译: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
2、人物欣赏
⑴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
⑵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答:
十二、开放性试题──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
篝火狐鸣: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纪传体通史
二、语音。
涉(shè)夏(jiǎ)佣(yōng)辍(chuò)鹄(hú)闾(lǘ)適(zhé)度(duó)数(shuò)将(jiàng)罾(zēng)谏(jiàn)间(jiàn)篝(gōu)恚(huì)笞(chī)宁(nìng)铚(zhì)
三、通假字。
1、“適”通“谪”,指“被流放”2、“唱”通“倡”,可译为“倡导”
3、“被”通“披”,可译为“穿着”4、“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5、“以”通“已”,可译为“已经”
四、古今异义。
1、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2、古义:爱戴
今义:怜惜,怜爱
3、古义:用竹笼罩着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4、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5、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
今义:(kuài 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6、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7、古义:逃亡
今义:死
五、词类活用。
1、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笞:用鞭、杖打 4、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六、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会:副词,可译为“适逢”“恰巧”)皆来会计事(会:动词,可译为“聚集”“集合”)道:道不通(道:名词,可译为“道路”“路”)伐无道(道:名词,可译为“道义”)
等:等死,死国可乎(等:副词,可译为“相同”“一样”)公等遇雨(等: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数:扶苏以数谏故(数:读shuò,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数言欲亡(数:读shù,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故:扶苏以数谏故(故:名词,可译为“缘故”“原因”)广故数言欲亡(故:副词,可译为“故意”“特意”)将;上使外将兵(将:动词,可译为“率领”)项燕为楚将(将:名词,可译为“将领”“带兵的人”)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双音节名词,可译为“带兵的人”“将领”)然:吴广以为然(然: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转折连词,可译为“然而”)
指:卜者知其指意(指:同“旨”,名词,可译为“意图”“意思”)皆指目陈胜(指:动词,“用手指着”的意思)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动词,可译为“写”)得鱼腹中书(书,名词,可译为“书信”)
所: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动词,可译为“派”“派遣”)令辱之(令:动词,可译为“让”“使”)召令徒属(令,动词,可译为“号令”)陈守令皆不在(令:名词,指“县令”)
与:尝与人佣耕(与:连词,可译为“和”“同”“跟”)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同“举”,副词,可译为“全”“都”)之:辍耕之垄上(之:动词,可译为“去”“到”)
怅恨久之(之:结构助词,无实义,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可译为“全”“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二世杀之(之:代词,“他”,指扶苏)
上:辍耕之垄上(上:方位名词,可译为“上面”)上使外将兵(上:名词,指“皇上”)
应:佣者笑而应曰(应:动词,可译为“答应”“回答”)宜多应者(应:动词,可译为“响应”)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介词,“应当,应该”的意思)不当立(当:助动词,可译为“应当”)
当此时(当: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读háng名词,可译为“行列”“队伍”)乃行卜(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往”“去”)行收兵(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行军”)以:扶苏以数谏故(以:介词,可译为“因为”)或以为死(以: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介词,可译为“用”“拿”“把”)以激怒其众(以:连词,可译为“来”“以便”)
欲:广故数言欲亡(欲:助动词,可译为“想要”“想”)从民欲也(欲:名词,可译为“欲望”“愿望”)
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动词,可译为“号令”“命令”)号为张楚(号:名词,可译为“国号”“称号”)为:若为佣耕(为:读wéi,动词,可译为“做”)为天下唱(为:读wèi,介词,可译为“替”)
七、重点词语解释
1、屯:停驻
2、会:适逢
3、亡:“逃亡”
4、举大计:发动起义
5、等死:同样 6、数:屡次
7、间:暗中
8、宁:难道 9、之:去,往 10、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11、苟:倘使
八、朗读节奏划分。
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九、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十、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3、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5、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6、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2、⑴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⑵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⑴抓住时机
⑵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⑶激怒众人
十二、开放性试题──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第二篇:陈涉世家教案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1-5] [6]。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译文对照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適(zh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適(zhé)戍,发配去守边。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23)唱:通“倡”,首发。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31)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3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33)旦日:明天,第二天。(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37)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愤怒。(38)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45)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48)蕲(qí):今安徽宿州南。(49)符离:今安徽宿州。
(50)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1)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52)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源。
(53)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4)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5)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56)谯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
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5.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6.发闾左适戍渔阳(“适”(zhé),通“谪”,被发配,被流放。)古今异义词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楚人怜之】 古义:爱怜,爱戴。今义:怜惜,怜悯。【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借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间隙。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
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尝与人佣耕】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 古义:估计 今义:限度,分寸 【将军身披坚执锐】 古义:亲身,亲自 今义:身体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的火,指鬼火。【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尉果笞广】
笞: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宜多应者】
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论功劳 一词多义 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令辱之(代词;他,指吴广)陈胜佐之(代词;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史)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它,指起义的事)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王:
功宜为王(大王)陈胜王(称王)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为:
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向)士卒多为用者(被)为坛而盟(修筑)项燕为楚将(是)书: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布条)数: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卒数万人(几,概数词)以数谏故(屡次)数有功(多次)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陈胜乃立为王(才)乃入据陈(于是,就)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号为张楚(定国号,宣称)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祭以尉首(用)
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杀之以应陈涉(来)与:
与战谯门中(和)尝与人佣耕(和……一起)与皆来会计事(全,都)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乃行卜(进行)行收兵(行军)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而: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道:
道不通(道路)伐无道(仁道,道义)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应:
佣者笑而应曰(回答)宜多应者(响应)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吴广以为然(正确,对的)指:
卜者知其指意(通“旨”,意图)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欲:
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从民欲也(欲望,愿望)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连词,表假设,意思是如果)从:
从民欲也(依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比:
比至陈(等到)其两膝相比者(靠近)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正在)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其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他,指扶苏)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他,指吴广)以激怒其众(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皆刑其长史(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后演化为 ……者 或 ……也 这都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3.未知其死也 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第三篇:陈涉世家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陈涉世家》
司马迁
一、教材分析
《陈涉世家》是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史传文学,学习本文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教材把本文列为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并列为中考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掌握《史记》与司马迁。过程和方法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并学习人物从小立志。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文言词语的量的积累,为以下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打下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词汇,疏通全文,反复诵读,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教学方法
讲读法:本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缺乏语感,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标节奏。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基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教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的第一层
一、导入新课,了解文常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整体感知:
1、收听朗读带,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jiǎ)辍耕(chuî)鸿鹄(hú)闾左(lǚ)
適戍(zhã shù)当行(háng)度已(duï)数谏(shuî 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
果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铚、酂(zhã zàn)柘、谯(zhâ qiáo)千骑(jì)社稷(jì)怅chàng 嗟(jiē)鹄(hú)酂(cuï)柘(zhâ)度(duï)烹(pēng)徇(xùn)陈胜王(wàng)披坚执锐(p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本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经过。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共同翻译课文。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通假字:苟富贵,无相忘。(通“毋”,不要)发闾左讁戍渔阳(通“谪”,..流放,远调)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一词多义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数:骑千余,卒数万人(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几)
扶苏以数谏故(副词,屡次)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
得鱼腹中书(名词,绸条)王:陈胜王(动词,称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大王)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
鸿鹄之志(助词,的)令辱之(代词,指吴广)词类活用:
会天大雨(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秦朝的法律)死国可乎(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固以怪之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难句翻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自译课文1节到课堂笔记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文言词汇及重要句子
2.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疏通文意
学生对照注释,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理解大意,组内交流。
三、分析课文内容,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效果: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四、质疑交流
五、课堂小结:
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翻译课文第二节到课堂笔记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段,学习《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二、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理解大意,组内交流。
三、讲析课文: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2、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直接原因)(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
积累: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被坚执锐
“被”通“披”。
2、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3、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
今义:中间。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交流质疑
五、课堂小结
1.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讨论明确: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2.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诱导,明确:
(1)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得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徇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思考与探究练习2.翻译第三节到课堂笔记
第四篇: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精选多篇)
作者背景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下面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博闻强记 家学渊源 栉风沐雨 名山大川挺身而出 犯颜极谏 飞来横祸 不白之冤忍辱含垢 大笔如椽 鸿篇巨制 藏之名山
作品背景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52万字,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种体例:包括十二“本记”,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书中史料详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时代背景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驿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
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陈涉世家》读后感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对陈胜及其事迹的描述。对诸侯司马迁在书中称“世家”,“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可见陈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率先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他虽然失败了,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胜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
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出身雇农,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非常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并同情和自己同命运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大
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被“富贵在天”影响欺骗的贫苦农民,一时还不能理解陈胜不甘受压迫的反抗思想。而机遇也没有让陈胜的抱负落空。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就在一个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吴广的协助下,陈胜开始策划起义。在策划的过程中,他体现出了过人的谋略。
首先他计划借公子扶苏、项燕在民众中的威望起义,这样会使队伍扩大迅速。接着陈胜居然能从占卜者:“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这句看出其中隐含的深意,便有了:“此教我先威众耳”的结论。这体现了他敏锐的思维。然后他利用当时的迷信思想,篝火狐鸣、鱼腹藏书,为发动起义、自己称王制造气氛。利用吴广在戍卒中的威望杀死秦
尉。这不仅扫清了起义的障碍,还起到了破釜沉舟的作用,使得戍卒们完全没有了退路,只能死心塌地跟着陈胜起义,真是一举两得。
大泽乡之后,陈胜的起义军迅速壮大,陈胜攻下陈县并称陈王。各国旧势力在各地起兵,有的来到陈胜手下,有的也自立为王。陈胜派兵攻打秦国后,自己就开始贪图享乐起来,偏听偏信,乱杀将领,使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他还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也是陈胜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加上各路起义军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勾心斗角,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权谋,被部下杀死,各路起义军之间的内耗使
秦军占了上风。陈胜的车夫庄贾杀死了他并投降秦军。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险要坚固的函谷关、强大的军队,还像从前一样;锄耙戟柄,没有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没有训练有素的秦军强大;陈胜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贤能才智之士。再加上农民军视野的局限性,使贪图安逸的一面很快暴露出来,导致失败。天下最终还是刘邦、项羽去争。
所以陈胜还只能是一个有抱负的农民领袖。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
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2、人物欣赏
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抓住时机 故意使自己受辱激怒众人
▲.文学常识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 我国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家,《史记》传记 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述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陈涉世家介绍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我国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首事反秦,功大,同时又
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入“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述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花费毕生的精力,用“不虚美、不隐恶”的笔调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不虚美、不隐恶”。例如课文《陈涉世
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基础知识
1、正音
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怅chàng恨罾 zēng鸿鹄hóng hú忿恚 fan huì
笞 chī徇xùn酂cuó柘zha
谯qiáo砀dàng社稷jì
2、通假字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3、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4、古今异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空隙。
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今义:集会,见面等。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可怜。夜篝火。古义:用笼子罩着的火。今义: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古义:动词“会”与“计”的连用,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物的人员。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5、一词多义
会 a.会天大雨 b.与皆来会计事
将 a.项燕为楚将b上使外将兵
次 a.皆次当行b.之次所旁丛词中
书 a.乃丹书帛 b.得鱼腹中书
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
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 b.为天下唱
故 a.广故数言欲亡问词,故意)b.扶苏以数谏故
道 a.道不通 b.伐无道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b.陈守令皆不在
数 a.以数谏放 b.卒数万人
行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乃行卜c行收兵
三、整体把握
1、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这部分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按照起义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第一段介绍陈涉,写他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第二段写起义的原因及筹划经过,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到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再到“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
壑;第三段起义的过程及初步胜利,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无懈可击。
2、本文选材有祥有略,详略得当。从全篇来看,祥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祥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写的是陈胜的谋划,其余的乳大泽乡遇雨、为坛而盟等都写的比较简略。这样有祥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表现陈胜非凡才略。
3、课文在刻画陈涉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胜有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欲望,有有福同享的思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陈涉怀有远大的志向、非凡的抱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充分体现了陈涉有清醒的头脑、宽阔的胸襟、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
下的可贵品质;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道出了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心声,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谣言,砸粹了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枷锁,激励天下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体现了陈涉勇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4、陈涉是一个不仅有着强烈反抗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胆略智慧,还有着一个优秀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体现了他年轻时就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死国”显示了他较高的思想境界,对形势的分析又说明他有着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称公子扶苏、项燕”口号的提
出,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和才略胆识;为起义做舆论准备、推动起义顺利进行以及起义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有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
军事指挥才能。
四、模拟试题
1.填空。
①《陈涉世家》选自,它是一部巨著,也是一部巨著。鲁迅赞誉为“。”作者司马迁是史学家、文学家。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2、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 句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_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
⑤会天大雨⑥失期法皆斩
⑦将军身被坚执锐⑧皆刑长吏
⑨比至陈10辍耕之垄上
4、解释下列多义字在句中的含义:
次皆次当行,为屯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数数有功卒数万人
会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
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
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5、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
4、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
6、回答问题
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
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我的看法:
7比较阅读,回答17-21题:
段a: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段b: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填空:
在文段a中“燕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鸿鹄”比喻_________________的人。陈涉以“鸿鹄”自况,表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含义:
辍耕尝与人佣耕苟富贵
陈胜王凡六月若为佣耕由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富贵,无相忘。
译:
②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
4、段a中点明陈胜社会地位的句子是“”;表现他对现状不满的句子是“,”。
5、段b中体现陈胜为王后践诺“,”的句子是“陈胜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而从段b的整个内容看,陈胜最终还是________了这一诺言。
6、对“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五篇:陈涉世家学案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学案
备课人:_____
审阅人:__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在第一次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资料链接】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辍()耕
鸿鹄()嗟()乎 適()戍 度()已失期
以数()谏故
当行()
陈胜王()
所罾()鱼 间()令 篝()火
忿恚()笞()广
宁()有种
徇()铚()酂()柘()谯()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社稷()被()坚执锐
会()计事 2.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发闾左谪戍渔阳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划分句子中的停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注意不能把句中的同一成分分开;二是我们应注意照顾到我们的朗读习惯。)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划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完成导学案自主测评)(方法链接:翻译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译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在译文中出现。)
4、此次起义的发动者:,起义时间,起义地点
。【合作研讨】
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2、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1-
3、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谋划起义的?
4、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分析语言,标在课本)【巩固提升】(阅读第二段,完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2)度已失期 度:(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完成导学方案自测提升)【积累】
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2)数 卒数万人 广故数言欲亡 数有功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将尉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之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杀之
(5)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教(学)后记】
-2-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导学案设计
《陈涉世家》学案
备课人:_____
审阅人:________ 备课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
4.认识我国古代农民在第一次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资料链接】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辍()耕
鸿鹄()嗟()乎 適()戍 度()已失期
以数()谏故
当行()
陈胜王()
所罾()鱼 间()令 篝()火
忿恚()笞()广
宁()有种
徇()铚()酂()柘()谯()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社稷()被()坚执锐
会()计事 2.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发闾左谪戍渔阳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划分句子中的停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注意不能把句中的同一成分分开;二是我们应注意照顾到我们的朗读习惯。)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划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完成导学案自主测评)(方法链接:翻译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译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在译文中出现。)
4、此次起义的发动者:,起义时间,起义地点
。【合作研讨】
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2、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1-
3、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谋划起义的?
4、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分析语言,标在课本)【巩固提升】(阅读第二段,完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2)度已失期 度:(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完成导学方案自测提升)【积累】
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2)数 卒数万人 广故数言欲亡 数有功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将尉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之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杀之
(5)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教(学)后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