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辩论赛指导案例-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方案设计、实录、点评、问题包)
高中生辩论赛指导案例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
钱剑波
辩论赛不仅是一种竞技项目,也是教学项目,既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也能锻炼人的素质。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逻辑思维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深入辩论的条件,高中语文课本中也开辟了辩论专题。
笔者多年担任校辩论队指导,常苦于无书可寻,无例可参,现将自己的一个案例整理出来,以做参考。
赛次:2007年余姚市高中生辩论赛复赛 辩题:正方(余姚四中):“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余姚二中):“愚公应该搬家”
正方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对方会把什么作为主要立论点呢?估计是把移山看作愚蠢不化,把搬家看作是灵活变通,前者是他们的主攻方向,后者是他们的主防阵地,而且会列举大量现实事例作为证明,哪个人会蠢到搬山呢?如果我方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的话,必输无疑。因此需要正面击破:
我方一辩从愚公精神的内涵、愚公移山的目的、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观点,立论要明确清晰,有层次感。
我方二辩着重驳斥对方的错误。寓言不等于现实,寓言的荒诞性是不能与现实相提并论的。搬家不代表灵活变通,搬家是逃避。
三辩从抗日战争实践来证明我方的正确性。
四辩从人类精神的高度来论证对方功利的实用的观点的荒谬性。
自由辩论的时候设计一个逻辑圈套让对方来钻,以一系列的神话故事与愚公移山类比。四辩总结的时候,正反对照,理论与事实兼顾,情感与思维兼顾。
实录(余姚电视台演播厅2007年5月)(双方幽默开场白)
主持人:谢谢双方给我们带来的幽默开场白,接下来我们进入陈词阶段,首先有请正方一辩陈辞。
正方一辨: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辨友,大家好!我方观点,愚公应该移山,理由如下:
一、“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文学作品,带有讽刺、劝戒的性质。《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它是超出现实范畴,超越理性思维之外的,以极其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叙述方式来揭示崇高而真实的道理,表达人类伟大的意志。今天我们讨论的移山,是精神意义上的象征,而非具体的方法,它的重点并不在于遇到困难时该采用何种手段应对.而是教大家该用何种精神去面对。
二、《愚公移山》代表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从精神层面,哲学层面去理解它,“山”象征人类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恰恰就是一部不断移山的历史。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最终能否克服,人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克服它。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尊严,就体现在这里。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中运用了这个典故,从此,它成为中共党人不懈奋斗的口号,解放之后,又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可谓历经岁月年轮之考验,为万千事实所证明。这种精神,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而愚公搬家新说,不仅把深刻的寓言庸俗化了,更有否定我民族精神之嫌啊!
三、在寓言中,愚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深切地相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言传身教,带动人民,并且,他具有战略家的眼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人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坚信前途的光明,勇于面对道路的曲折;搬家搬不走大山,移山才是解决困难的根本出路。
四、大至国家、民族,小到集体、个人,凡有所成就者,都有坚韧不拔的愚公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没有愚公精神,它怎能坚持到现在,又谈何发展;一个人,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没有一点愚公精神,他怎能在社会立足,又谈何创造。居里夫人坚持十几年,才从十吨沥青矿种提炼出一克镭,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袁隆平耗尽半生心血,才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事实证明,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刚健进取的精神,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它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好,接下来请反方一辩如何阐述反方观点 反方一辩: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搬家。首先,愚公的问题在与出入之迂,所以无论搬家还是移山,都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解决问题是一样的,我们难道不应该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吗?搬家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中求应变,应变中求发展的科学创造精神。其次,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战略的眼光去看,把它放在现在去看。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搬家是从实际出发的好办法。愚公愚在哪里?就是愚在无视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真理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就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相互和谐的存在。
二、搬家是一种创新的办法。树挪则死,人挪则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转。这就意味着打破封建僵化思维模式,提出一种新思维。这意味着人才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打破旧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搬家是一种最和谐的好方法。人是天地之化身,万物之精灵,更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因为出入之迂就要不断地挖,岂不是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就是因为移山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得我们的地球伤痕累累。而搬家则是做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物利双赢。两相比较,高下立分。今天正是母亲节,而为人父母的不也正是需要这种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正确方法。我敢当着大家的面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好教的父母。试问,如果丁俊晖的父母让他去学钢琴,拿破仑的父母让他去学斯诺克,那岂不是又要惹人笑了吗?由此可见,愚公搬家是一种科学的创新和谐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坚持认为,愚公应该搬家。
主持人:谢谢双方一辩,下面请听双方二辩如何进一步针锋相对。有请正方二辩。正方二辨: 谢谢主席!
对方辨友在主题思想理解上有意偷换概念,把崇高的意志偷换为投机取巧的方法,把精神和方法混为一谈,把浪漫的寓言故事读成了就事论事的施工方案。
寓言是超理性、超现实的。愚公移山,这则叙述荒诞的寓言,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却是真实而崇高的!所谓搬家,实际上是把深刻的寓言庸俗化了,试图用现实的思维去纠正神奇浪漫的寓言,可谓是点金成铁,大煞风景。
对方辨友又说搬家是巧干,是变通,其实不然,搬家是搬出原来的地方,抛弃原来的问题,其实质是逃避困难,而变通则是立足于务实,灵活地去解决问题,两者在本质上并无相同可言。可见,搬家不是变通!因此,我方坚持认为,愚公应该移山!
主持人:有请反方二辩。反方二辩:
各位辩友,大家好,下面就由我来发言。显然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应该值得肯定学习的,那么愚公搬家,只有坚持才能把家给搬出去,也就是说,愚公搬家也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就是个好例子。还有请对方辩友注意的是,今天讨论的并非精神,而是方式、方法的选择。愚公移山尽管勇气可嘉,但是做法却不能让人苟同,因为它是不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的,而对方辩友提到的中华民族的强大及居里夫人的成功等,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方法对路才取得成功,这不仅仅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搬家务实创新做法的科学性,所以我方一直坚持愚公应该搬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们进入攻辩阶段,首先有请正方三辩。
正方三辩:对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看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反方三辩:嗯,有点,没有看过。
正方三辩:持久战的关键就在于坚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我们要有必胜信心,同时又要动员一切力量,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的抗战,这不就是愚公精神吗?
反方三辩:我不觉得啊,因为我军有坚持,但我想的是,我们不是全中国坚守就可以推翻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各种方法去试验,选择正确的方法,正如我们的搬家。
正方三辩:首先我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就是长期艰苦的抗战。毛主席在七大闭幕词上说,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持久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请听下面一个问题,对方辩友知不知道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呢?
反方三辩:汪精卫,我只知道他是坏人。
正方三辩:那就由我来告诉你,汪精卫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抗战只会灭亡,所以先谈和,再另谋对策。这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投机哲学,这和搬家思维是何其的相似啊。
反方三辩:但是我不觉得啊,正因为他没有找对好的方法,他的方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搬家方法。
正方三辩: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大山,他不去正确面对,而要搬走去逃避,这不就是搬家又是什么呢?
反方三辩:那我想说的是,游击战的胜利,游击战何尝不是绕着敌人去进攻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游击战没有放弃抗战,还是在打,所以他还在克服这个困难,是 我方愚公精神的体现。
反方三辩:我们搬家也是,我们没有放弃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呀。
正方三辩:我方二辩已明确的阐述了,搬家并没有解决问题,它只是在逃避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用愚公移山。谢谢。
主持人:有请反方三辩。
反方三辩:有请正方三辩。我想问的是,搬家或移山要解决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正方三辩:就是由山造成的交通不便。反方三辩:对,那就是出入之迂。正方三辩:诶,就是由山造成的。反方三辩:不是山造成的,因为山不是困难。
正方三辩:噢,对方辩友说,那我没有山,不就是没有交通困难了吗?有山才有交通困难。
反方三辩:难道你所谓的山就是困难?那么我想说的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就是大好困难了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你又误会了。愚公移山它是个寓言,它说的山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困难。愚公要移山,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去克服困难,而搬家只是在逃避困难。
反方三辩:诚如对方辩友所说,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者阐清一个思想,但是,思想不是空想呀,思想如果不能和现实相结合,它就是空想。
正方三辩:愚公移山当然与现实相结合咯,它告诉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愚公这个长期卓绝的奋斗,就是一个方法,绝对的好方法,我们运用了这个方法,克服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种种困难,才有如今的繁荣昌盛啊。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说精神,现在又说方法,岂不是自相矛盾?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精神与方法是相统一的。我们在愚公精神的指导下,运用了坚持不懈,坚持,贵在坚持,所以说是正确的。
反方三辩:谢谢对方辩友承认方法与精神是相统一的。那么我想问的是,对方辩友知道余姚精神吗?
正方三辩:愿闻其详。
反方三辩:那就是创新务实,拼搏与超越。
正方三辩:纵然是这样,我方二辩已明确阐述了,搬家并不是变通啊,搬家只是在逃避困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只有靠愚公移山。
反方三辩:我们没有说它是一种变通,我们说它是一种创新啊。这样说,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你们的移山就——
正方三辩:那我就——
反方三辩:请你不要打断我,可以吗?我想说的是,你们的移山就是——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听双方四辩交锋。
正方四辩:请问对方辩友,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人的努力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你认为人的努力是不是愚蠢的呢?
反方四辩:当然不是。
正方四辩:对呀,对方辩友也说了,在如此浩渺的宇宙,人的努力都不是愚蠢的,同样道理,愚公在大山面前是显得那么的渺小,但他的行为同样不是愚蠢的,可见对方辩友打心眼里承认我方的观点。
反方四辩: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人类作出的努力是有成果的。你看,这大好的舞台,大好的灯光都是人做出来的,而愚公他得到了什么?他把山移掉了,他解决了自己出入之迂的问题,但是他给另外一方面的人造成了出入之迂的问题。
正方四辩:错了,对方辩友,把山移掉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您搬家搬了出去,您不顾山里的交通之迂,山里的人能快活吗?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山是愚公所遇到的困难,但是他的困难是出入之迂呀,书上写的很清楚,就像你的数学不好,你的困难在于提高成绩,而不是你的数学老师,你应该不会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把数学老师移出学校去吧。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显然是对寓言误读,要知道,在寓言中,困难就是山里的交通问题,您搬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不顾山里的交通问题,你是在回避这个问题。请对方辩友听下一个问题,柏拉图说过,人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您认为,您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含义呢?
反方四辩:我没有什么看法。
正方四辩:既然对方辩友没有理解这句话,那么让我来告诉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无法选择他的世界,人已经无法回到伊甸园去了,他只能面对苦难,一点一点的去开辟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人的悲壮,所以,根本就无家可搬,对方辩友的搬家,只是潜意识里放弃抗争,承认了人的悲哀啊。
反方四辩:那么我想说的是,根本没有可能把这座山移掉,因为太行、王屋每年以一百毫米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几万立方米的泥土,你怎么凭借奴隶社会的劳动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呢?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最后我请反方四辩做攻方。
反方四辩:对方四辩,贵校与我校都有文理科分班,这是为什么呢?
正方四辩:文理科之分就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而区分的一种方式啊。
反方四辩:对,很显然学校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为了我们的未来,这就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正方四辩:错了,对方辩友,我们面对着文科和理科的不同困难,同样选择了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正是愚公移山的体现。
反方四辩:对呀,对方辩友,你们说我们逃避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我们逃避问题呀,前苏联当年用城市包围农村取得革命成功,早期中国也用这个模式为什么失败呢?
正方四辩:那您认为它的前期努力没有结果就没有意义了呢?
反方四辩:我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战略必须是从实际出发的,我们后来用从农村包围城市这种创新的战略合乎我们的实际,革命成功啦。
正方四辩:我们有说不要方法吗?我们只是强调在寓言中山是困难的象征,而对大山我们只能选择立足于原地还是像对方辩友那样从山里搬到山外,回避了山里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面对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去面对,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方法的取舍。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书上显然写着问题是出入之迂呀,想必对方辩友也应该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吧。
正方四辩:我想先回答对方刚才的问题,我来打个比方吧,工厂把一个地方给污染了,您说把工厂搬了,您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污染还是存在,它只是不对你来讲构成困难。
反方四辩:所以说,我们要用更好的方法来控制工厂污染,以环保的方式来促进生产,促进环保。
正方四辩:所以,我们不能逃避困难,要直面困难,这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体现。反方四辩:我们没有否认坚持精神,请对方辩友回答我田忌赛马的问题。正方四辩:这跟我们辩题有什么关系吗?
反方四辩:那么你知不知道孙膑帮田忌用劣等马赢了王的优等马? 主持人:时间到。好,有请双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我方小结如下。我方一再阐明今天的辩题我方是站在精神高度来阐述愚公移山,移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长远的崇高精神,而对方辨友却一再把寓言中的移山同现实中的移山等同起来,曲解了寓言和辩题的本意。
二、搬家,不过是一种具体的运作手段,实质上是逃避问题。对方辨友总是将崇高的精神偷换为方法,又把逃避问题偷换为灵活变通,有意偷换概念。
三.寓言本就是超现实,超理性的,用浪漫主义的夸张笔调来叙述现实中本就荒诞的故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领会其崇高精神。而对方辨友却一再用现实的逻辑来批判超现实的手法,企图以此来割裂寓言的表现手法与其所含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拿相同的标准来评判不同的事物,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学错误!
最后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愚公应该移山。谢谢 主持人:有请反方一辩。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的攻辩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第一,愚公移山和愚公搬家虽然都反映了艰苦奋斗意义,但它们反应的方法是不同的。对方辩友说游击战与曲线救国,一种是正确的方法,一种是错误的方法。对方四辩又提到宇宙开发,难道宇宙开发我们就可以无限制的派航天飞机到外星球去吗?我们当然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来,这就是一种搬家精神。第二,我们把这个寓言放到社会上来看,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好方法。精神需要实践来实现,对方辩友提到柏拉图,柏拉图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提出的很多都是空想的问题,这根本就不具有代表性。第三,对方辩友显然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愚公移山这件事情经过现代科学家的考证——
主持人:时间到,请坐。接下来我们进入自由辩论阶段,首先从正方开始。正方: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夸父追日?
反方:夸父追日是唯心主义,它反映的是唯心主义。正方:那么它的唯心主义是如何体现的?
反方:它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正方:错了,对方辩友,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代表了我们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它并不是唯心主义,值得我们借鉴。
反方:是的,我们承认精神的重要性,刚才我也说过了,我们完全承认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但是你要知道坚持不懈怎样行动的呀,就像刚才我进入演播室之前,有好几个老师在门口,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我是要把他们挪开呢还是我叫一声老师请您让一下,让我进来呢?
正方:对方辩友怎么又在强调寓言的超现实、超理性呢?这是寓言的本质,你们怎么忽视呢?请问对方辩友如何看待以色列复国呢?
反方:以色列复国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它坚持了正确的方法。
正方:这恰恰说明了人是不能没有祖国的,人是不应随便搬家的,再请问对方辩友,人是不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保证能成功呢?
反方:他首先要制订一个正确的方法,基本上这条路是正确的,他才去做。
正方:所以他要面对这座大山,只有面对了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我们说搬家是逃避,方法只是归属于我们愚公移山精神里面的。
反方:所以,在您看来,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呢?对方辩友,我们的父母教我们的不是成天的读书,也不是钻牛角尖,而是根据我们自己不同的特点来教育我们,这不是一种搬家精神吗?
正方:对方辩友,你父母没有教你在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去克服困难吗?这恰恰是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呀。
反方:没错啊,但是我父亲母亲没有教我你要用功读书你要用功读书,没有呀他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我,让我受到启迪呀。
正方:错了,人的长大是漫长的,我们在克服一个又一个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它就是愚公移山踏踏实实的体现。
反方:是啊,那你要一根筋去完成一件事情吗?没有。我们是要用不同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请问下一个问题,同样是一加到一百,是高斯的办法好呢,还是我用算盘拨好呢?
正方:对方辩友,你们的搬迁不是变通的体现,只是在逃避问题,我们的观点才是在克服困难。请问对方辩友,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为什么不把藏民移下来,而是要去战斗呢? 反方:作为一个高二的文科生,我想这样说,世界上矛盾无时不在,我们所要做的是要解决矛盾,但并非消除矛盾,对方辩友,你知道这一点吗?
正方:我们说的是困难。
反方:是啊,困难,我们说的是去解决,不是消除啊。
正方:你们的搬家就是没有解决困难,我们的愚公移山才是在解决困难。
反方:为什么我们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同样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我们没有交通,就没有交通困难了。
正方:请问山里的交通是不是仍然困难呢?
反方:那是他们的困难,我们说的是愚公遇到的困难,我们在讲愚公搬家还是移山,不是在讨论搬家精神还是移山精神。
正方:移山就是克服困难,搬家是逃避困难。请问,癌症到今天还没有克服,是不是要放弃呢?
反方:当然不是。我想说对方不要一再否认我方观点,说我们在逃避问题,你们在正视问题。我已说过,课文里显然说的问题是出入之迂,搬家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问,当年大跃进时期我们全民砸锅卖铁大炼钢,最后失败,这是为什么呢?
正方:错了,对方辩友,大跃进是人们急于冒动,正是愚公搬家,而愚公移山是要一步一步来,它是违背了这种精神的呀。
反方:它是一步一步来要砸锅卖铁呀。
正方:砸锅卖铁怎么是一步一步来?它是贸然进取,是以速度来增强生产力。反方:那你说用个小铲小箩筐去挖那两座大山,那是现实的吗?我想再问一下对方朋友对长征的看法。
正方:对方辩友在如此美妙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面前一再强调要破坏生产环境等实际问题,实在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反方:那你的意思是说让你们的寓言来跟我们辩论,你是不是感觉到出题者在偏向你们呢?
正方:对方辩友,红军长征并不是搬家,它并没有逃避战争,它在中国坚持革命,是我们愚公精神的体现,我再请问对方辩友,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天生就有的吗?
反方:对方辩友请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想说对长征的看法,长征当然不是逃避问题,就像我们搬家也不是逃避问题,而是解决矛盾,只是换了种创新办法而已啊。
正方:当你搬家的时候,山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你们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啊。请问,人类除了自己的家园外,还有没有世外桃源呢?
反方:对方辩友显然不知道愚公的困难是什么,困难是出入之迂,而不是那座山。我想问,司马光砸缸,他是像人们说的把孩子舀出来呢,还是把缸砸了?
正方:司马光砸缸是在克服困难啊,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体现,照对方辩友所说,你们搬家就是去叫大人喽,而不是去克服困难喽。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说的去叫大人,那么叫大人的时候,小孩怎么样呢? 正方:所以愚公搬家不可取。
反方:所以说他上升到方法,用另一种方法把缸砸破来救小孩,不是吗? 正方:错,创新的方法是建立在面对困难的基础上的,就是要立足于原地,立足于缸边,立足于山旁边,去克服山,把山移掉。
反方:我们并没有逃避问题啊。司马光砸缸不是把小孩救出来了吗?如果你是一勺一勺舀,你能把他救出来吗?我们都吃过肯德基吧,肯德基中国化了,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正方:这跟辩题毫无关系。
反方:当然有关系。肯德基为了促进销售,要用中国化的手段,这就是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务实创新。
正方:毛主席在七大提出愚公移山精神,指导全国全党,请对方辩友释其原因。
反方:是的,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但不是用愚公移山的行为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下一个问题,中国西北有窑洞,西南有竹楼,你能想像竹楼盖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吗?
正方:当然不行。这跟我们辩题无关呀。
反方:是呀,你说不可行,为什么?因为它不合实际嘛。正方:我们愚公移山在克服困难,你敢说这不符合实际吗? 反方:房子造了让人住,北方可以住,当然南方也可以住—— 主持人:反方时间到,请正方继续。
正方:对方一再强调搬家搬家,你把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美德置于何地? 正方: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才能达到光辉的顶峰,这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正方:冀东南堡油田坚持勘探40年,调整了方法,从而发现了十亿顿大油田,这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最好证明吗?
正方: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失败了1600多次,他贵在坚持,发扬了愚公移山精神,才会成功啊。
正方:对方辩友用了孟母三迁的例子,我想说搬了之后,不利于学习的环境依然存在,作为个人也许可以逃避,但是整个社会是无法逃避的,所以说愚公搬家就是逃避现实。
正方: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搬家的高效性,但是,打个比方来说吧,如果你遇到一道难题,你选择抄作业,效率多高啊,但是抄作业能代替做作业吗?
主持人:好,时间到。双方辩手精彩的辩论让我们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我想在这里回答反方二辩一个问题,我们组委会绝对没有出一个题目特地给谁准备的,只能选择搬家或移山。接下来有请评委向正反方提问,首先向反方提一个问题。
评委:反方同学,刚才讲到愚公搬家,你综述一下搬家的好处有哪些?
反方三辩:首先它解决了问题,而且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更好的变通,更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反方二辩:事实上愚公搬家是没有寓言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如果没有坚持的精神,搬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开始我们也强调了搬家和移山是一个相同的目的,相同的精神。
反方一辩:而且我们要把搬家这件事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来看,我们更需要这种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共利双赢的新精神。
反方二辩:回答完毕。
主持人:请评委向正方提问。
评委:刚才提到愚公移山是在精神层面上,那么在现实中遇到难题了,怎么来解决? 正方三辩:谢谢评委。愚公移山,山象征着困难,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克服困难,这是我们辩论的主题。
正方四辩:我方已强调我们讨论的是一个面对困难的态度。搬家从山里搬到山外,不顾山里面人怎么样,交通怎么样,实质上是逃避困难,逃避问题。
正方二辩:我们把愚公移山精神用到现实中来,不畏艰险,坚持不懈,这就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大世界呀。
正方三辩:我们的回答完毕。
主持人:好,接下来进行总结陈辞,首先有请反方四辩。
反方四辩: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配合我们为大家呈现出这么精彩的一场辩论赛,但是华丽的舞台灯光并不能掩饰对方辩友的漏洞,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首先,我要想说的是,对方朋友一味的回避我们的问题;然后,第一点,愚公所面对的问题是出入之迂,这个在寓言中写得很清楚了,而不是那座山;二,愚公移山就是解决问题,而搬家则是逃避问题,你们从何而来呢?移山是解决问题,我们同样是在解决问题呀,我们同样是在解决出入之迂这个问题呀,他同样在盼待外面这个花花世界,同样想享受到外面更好的待遇。然后,(三),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局限在那个时代和狭窄的定义,局限在那个寓言的背景上,否则,不就是失去了现实意义了吗?我想评委不会出这么无聊的一个辩题吧?四,对方辩友一次又一次的只强调精神,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心理偏上的狂妄思想,拿来修身则误几,拿来齐家则误人,拿来治国则误社稷,拿来平天下则误苍生啊。对方辩友,请听我方观点——愚公应该搬家。为了使讨论有现实意义,就必须用发展眼光来看这一行为。搬家当时可能只是一个动作,但是今天我们发掘出了其所蕴含的更深刻的意义:一,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为了解决出入之迂这问题,搬家是一种既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中包含了务实创新,就是余姚精神的体现,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为这种务实创新的方法,抓住了问题的焦点,遵循了客观规律,以实干加巧干,而不是埋头苦干,不计代价。成功好,难道以智慧轻易取得不是更好吗?务实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标杆,新时代的智慧,新时代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前途啊。二,搬家这一行动深层还蕴含着不为人知的两点,那就是坚持与和谐。坚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事实上也深藏在搬家这种巧干实干行为中。大家可以这么想,途中漫漫长路,风吹雨打,这不就需要坚持吗?今天是母亲节,各位我想说一句,带着孟子三迁的孟母,她的行为不仅是创新和务实,而且三迁也体现了她的坚持啊。作为一个伟大的母亲,孟母她很好的诠释了坚持在搬家这一行为的体现。再者是和谐,这个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词汇,这个在新世纪再次绽放的词汇,这个党中央多次提到的词汇,在搬家中也可以看到。这个方法不仅简便,而且不像移山那样兴师动众,破坏自然,劳命伤财,殃及池鱼啊。所以说,愚公应该搬家。谢谢。
主持人:最后,我们有请正方四辩作总结陈辞。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首先我们要声明,我们没有回避问题,我们坚持愚公移山,怎么会回避问题呢,下面我将我方观点进行如下总结:
第一,愚公精神是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心,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其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与实干。只有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能为伟大的事业去奋斗,这就是英雄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的时代需要愚公精神。
第二,对方辩友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许多质疑,认为他是蛮干,固执,破坏生态环境等,这些高论我认为都是“智者多虑”,要知道,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好,还有夸父追日等,不过是古代的寓言、神话,其中含有教育性的寓意、精神,学习,借鉴即可,谁又会像对方辩友那样把移山生搬硬套地放到现实生活中呢,这样的话,寓言还成为其寓言吗?难道是施工方案吗?
第三,对方辩友一味地认为移山是固执,搬家是变通,其实不然,移山只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直面困难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处事原则。而搬家,则是逃避困难。坚持和变通都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而搬家则离开了原来的问题。
总之,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以荒诞的叙述,揭示了真实的道理,代表了人类的崇高意志。
移山,是信念的象征,是自信的体现。有着这个信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有着这个信念,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起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有着这个信念,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有了青藏铁路,有了跨海大桥。蚂蚁从不认为有它啃不下的骨头,蜗牛从不认为有它上不了的高山,人类从不认为有它克服不了的困难。
难道阿波罗登月不是嫦娥奔月的翻版?难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不是精卫填海的翻版?难道青藏铁路不是周天子西巡昆仑的翻版?这些,不是人类几千年来坚持的结果吗?没有愚公精神,怎能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山是一点一点移掉的,没有一砖一石的积累,怎么会有万里长城?如果猿人不是坚持着直立行走,怎么会有今天的人类?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既然人无法选择他的世界,而困难又是无处不在的,那么,让我们发扬愚公精神,开创光明未来吧。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声明:“愚公应该移山!” 谢谢。
主持人:下面是观众自由提问时间。(观众与辩手交换意见)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特邀嘉宾罗立平评委作点评。特邀嘉宾:各位好。刚才正反双方围绕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争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现实性也很强,给大家很多思考,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代表评委做下列点评。三个方面双方做得比较好,一个,双方切入点都能抓住。正方能够从精神层面、寓言层面介入,比较好。反方也知道精神层面很难辩,从现实、方法、目的(来辩),也是抓得好。第二,过程把握的比较好,论据展开都比较充分。第三,技巧方面,掌握辩论的一些基本技巧,能熟练的应用,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双方都有不足。正方在辩的过程相对展开得不足。反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因为论证、方法、技巧都差不多,那么这个过程中,刚才一辩陈述较清楚,论述的时候,方法、目的、角度抓得比较好,但后面阐述过程中方法谈得比较多,目的是解决困难,那挖山不是唯一的办法,搬家也是。反方还有一个方面没有好好的展开。你们从现实的角度去讲,那我挖山和搬家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从管理这个角度,你可以做许多文章,因为你可以举下山移民,为什么不让他在里面呢?移民的角度,就是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所以你们这个方面展开不够,很遗憾。
总体我感觉正方介入比较好,层次抓的也比较好。我的点评到这儿。
主持人:听完了嘉宾点评,我们再来看评分结果。本场比赛的优秀辩手是反方一辩姜峰同学,同时我们也以掌声祝贺获胜方——正方——余姚四中队。
赛后评点:该场正方胜。我自己听完全场,觉得我方取胜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出奇制胜,指出寓言的荒诞性和象征性,使对方的主攻扑空。二,简明扼要。我方主攻逻辑为移山乃克服困难,搬家乃逃避困难,简单明了,得心应手,使对方疲于招架。三,事例丰富,说服力强。尤其是后半场,消磨了对手很多时间。
反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立论制高点,只能讲方法,这是这个辩题对他的先天不利,所以他一定要把范围缩小到现实中来,他想把困难定义在“出入之迂”,绕开这座“山”,可是正方岂会让步,就是把困难说成“山”,象征意义上的“山”,使反方无可奈何。反方唯一能抓住的就是 “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让人听得耳朵都起茧了。怎样才能算是正确的方法呢?反方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到底怎么从实际出发呢?反方也讲不灵清了。退一步讲,光有方法有什么用呢?搬家其实并不是方法,而是行为。但反方临场能力很强,在攻辩中尽力的扯,把正方三辩扯入方法论中去了。反观之下,正方在立论超出的情况下,思辨能力不够,不能控制全场。
双方都有一些明显失误之处,比如正方三辩把愚公移山说成是方法了,被反方狙击,二辩说对方强调寓言的超现实性,又说对方忽视寓言的本质,自相矛盾。而反方把夸父追日说成唯心主义,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这个哲学问题与航天事业联系起来,明显有违常识,但正方反击无力。所以感觉上还是自说自道,没有形成你来我往的打乒乓局面。
个人的心得体会:辩论赛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冷门,但人气度颇高,大概人天生好辩吧,教师如能因势利导,确实是一项有趣而有益的活动呢。虽然中学生思辨尚未脱幼稚之气,但能把一场辩论打下来,基本不脱离主线,已经不错了,更何况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余姚市高中生辩论赛由团市委、教育局、广电局联合举办,影响颇大,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了,我校连续三年获得冠军,学生个人连续四年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辩论赛已经成为了校特色项目。
附录:我方的问题准备 进攻型问题
1、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看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持久战的关键就在坚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同时,又要动员一切力量,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战。这不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吗?
对方辩友知不知道汪精卫的曲线救国?
汪精卫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抗战只会灭亡,所以应该先和谈,再另谋对策。这实际上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投机哲学。这和搬家思维何其相似啊。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大山,他不去正面克服,而是绕弯子躲避,这不是搬家是什么? 如果搬家是正确的,那汪精卫为什么还要被骂作汉奸呢?
(毛主席说要打持久战,汪精卫说要曲线救国,一正一反,不是很明显了吗?)
2、在无穷无尽的自然界面前,人类的一切努力都可以忽略为零,人的一切努力是不是愚蠢的呢?
人类虽然渺小得犹如上帝脚下的一粒尘埃,但他有挑战上帝,挑战自然的勇气和意志,如果我们放弃这一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又从何体现呢?
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之后,最后仍然失败了,这种努力是不是就没有意义?辩论赛总有一方要输掉,输掉一方的努力是不是就没有意义?
(替补问题:柏拉图说过:“人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人是无法选择他的世界的,人已经无法回到伊甸园去了,它只能面对苦难,一点一点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人的悲壮。所以,根本就无家可搬。搬家之说,潜意识里面就是放弃抗争,承认了人的悲哀。)
3、对方辩友读过夸父追日没有? 夸父能追上太阳吗?
那么,他是不是很愚蠢呢?
如果愚蠢,这种精神怎么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呢? 对方辩友读过精卫填海没有? 精卫填得了海吗?
那她的精神又为什么被人民歌颂呢?
对方辩友读过女娲补天吗?女娲补得了天吗? 对方辩友读过后羿射日吗?后羿射得了日吗?
可见寓言和神话是超现实,超理性的,既然如此,对方辩友为什么还要抓住愚公移山的荒诞性不放呢?
4、请问对方辩友,以色列为什么要复国呢?
中华民族历史上多灾多难,它为什么不举国大搬迁呢?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那为什么我们不把藏民搬下来呢,那样不是解决困难了吗?
防御型
1、困难是交通不便,搬家则是灵活变通之法。反驳:搬家怎么就是灵活变通呢?
不错,困难是交通不便,山是造成交通不便的原因。但是,搬家之后,山还是存在,原地的交通还是不便,混淆地点谈交通又有什么意义呢?好比一个地方污染了,换一个地方住,能说解决污染了吗?你对医生说,我脚痛,不能走路,医生说,那你乘车好了,你能满意吗?所以,搬家只是逃避困难,没有解决困难。
2、做事要讲效率。
反驳:效率要从长远看。短期来看,搬家似乎解决了问题,但长期来看,搬家不解决问题,移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所以,还是移山的效率最高。
3、三峡水库移民的问题
反驳:三峡为什么移民?是水位上涨。但,这是国家有意让水位上涨的,是国家不让三峡移民去阻止水位上涨的,这是舍小家为大家。
4、红军长征的问题
反驳:红军长征并不是搬家,因为它并没有逃避斗争,它还在中国坚持革命。这才叫灵活变通。、改革开放的问题
反驳:改革开放不是搬家,人还是那群人,地还是那块地,怎么说是搬家?
第二篇: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上
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上,我方的观点是,愚公应该移山。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方的观点加以论述。
愚公移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现实存在的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搬家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是一种自私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形而上学。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却恰恰就是一部不断搬山的历史。如果没有前人在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的勇气,如果没有当代的开拓者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生产力如何进步,社会又怎么向前发展呢?今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都应该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决不能绕道而行。
愚公选择移山,正视矛盾。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使家乡更加贫穷,闭塞,落后,愚昧,又何谈发展呀。
从哲学的角度看,愚公一块一块地搬山是量变的体现。而我们知道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然引起质变。由此可见,愚公不愚,我们向共产主义迈进,这同样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样一来,对方辩友需要解释的就是,难道我们可以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而省略中间的奋斗历程呢?
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总是将真理记载其中。上两个世纪,我们的祖国面临外敌入侵、国将不国的危险境地,如果没有无数像愚公一样的人,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恐怕我们早已成为亡国奴。同学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国不复存,哪来个人幸福。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参加这场辩论赛吗?
无论在什么时候,愚公移山都是一种应受到赞扬与推崇的行为。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方辩友将和我们一道,无数次地用行动来证明这个真理。那就是,愚公应该移山。
谢谢大家。
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看了《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说愚公移山如何费时费力,而搬家则避难就易,实属明智之举。然而这样做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哲学上量变到质变的方法。二是对方又说移山时间如何长,工作如何困难,那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我们面对困难都要惧怕,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困难阻力何其大也,难道我们就应就此放弃吗?
愚公移山,在正视矛盾的基础上,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在其移山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作用。移山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曾多次处于危难之际,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这种拼搏精神和坚持精神维系了民族的生存,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毛主席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热情歌颂了愚公精神。其精神鼓舞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鼓舞人民建设新中国。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60年代响彻中华大地的“学习愚公移山,建设美好祖国”,在当时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啊!没有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便没有了祖国的今天,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便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难道我们应该如对方辩友所说的而已,一躲而已,一避了之吗?那么偌大的一个中国西部,岂不是成了无人之地吗?当今社会贪污成风,赌博等不道德的行为浮夸一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难道我们应视之不理,让社会风气继续败坏下去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不会无动于衷。我们惟有愚公移山,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的陈词即将结束,整个辩论会也已进入尾声,但我们今后的路子还很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座观众,对方辩友都会和我们一道,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气魄,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征服了一座座山之后,我们必将有一个灿烂的美好的明天。
其实这个寓言故事是说明寓公的“精神”。以“山不变。而人却在”变“。如果说是搬家的话~~那么这座大山是抵不住搬家的路线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既然他都把山移。那为怎么不能开一条小路通过就行了。何必要去~~把整座山都搬完呢?这个不是有点”大炮打蚊子“的味道吗~~并且从他的本意来说,他移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搬家„而是让自己或者别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方便~~~~交通。视野等方面的便利。并不是搬家。搬家那是一种“违反愿意的观点,”比如”精伟填海“难道是为了把大海填平,让自己有更广大的生活空间吗?所以无论是寓公还是精卫,他们都是在表现一种“精神”。作为寓言故事。它是有他自己的“表达的意思的”并不是你想把它说成是怎么就是怎么?这样就离开了“中国千年传统”那这样的话题还怎么辩论啊?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用了这个典故。他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真的上帝、不是别人,而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解放以后,它又发展成“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固步自封,那愚公他么封闭、守旧,永远不会进步,但是搬家就是典型的逃避主义了。
山是物体吗?不是。山就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崇高精神 对方辩友的主张好象让我们感觉到客观条件非常重要,而且我们要重视这个现实性。但是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就是强调客观条件不管怎么重要,都不如人的主观意志重要。主张搬家不外乎舍本逐末,“金钟倒置也!
生物学的基本常识就是,人体内有病毒侵入的时候,一旦克服可能形成抗体,就是抵抗能力,但是没有抗体的人可能会招致死亡啊!同样的嘛,在困难面前常常搬来搬去,回避问题,其结果不言而喻,不堪设想的了!(掌声)
方辩友好像主张搬家比移山容易,但是,山是看得见的障碍,而搬家的路途中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搬家的路途中可以暴雨连天、饥寒交迫,可能碰到土匪啊!而且搬家了以后也可能水土不服,语言不通,还有昏君的暴政啊!搬家以后还会有山的可能性啊!
右玉县属朔州市,位于我省西北,毗邻毛乌素沙漠,自古为北方要塞,早在三国时由于连年混战,就成了荒无人烟之地。新中国成立前森林覆盖率不到0.3%,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6.4%,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在党的领导下,右玉干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如今的右玉,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成为镶嵌在塞北高原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右玉在塞外沙漠高寒地带创造出让国际专家赞叹的人工生态林“世界奇观”,18任县委书记60年“绿色接力”的事迹,一经中央媒体报道,立即引起巨大反响。右玉人民的“坚持”,改天换地;右玉干部的“坚持”,创造了历史。在总结反思60年历程和发展经验的历史节点,在积极应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右玉无疑是最具说服力、最能给我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典型案例。
右玉精神是什么?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产生、创造过许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被称之为“精神”的东西,是我们最鲜活、最重要的文化记忆,曾经决定过历史的走向,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激励了人民前进的意志
而我市正在扎实推进城乡一体扶贫攻坚“双轮驱动”战略,咬住“扶贫”不放松,力争通过几年的“坚持”,彻底改变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使科学发展观在晋城得到深入贯彻、开花结果。
某种精神一经塑造形成,就带上了一定的文化基因,就有了实践性。“右玉精神”根本上体现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思想。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无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是对个人的发展进步,都意义重大。只要有一股子“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走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锡崖沟人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3代人历时30年在悬崖峭壁上凿通一条长7.5公里的“之”字形挂壁公路,被称为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目前,锡崖沟已被命名为国家级精品红色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胡富国提出学习西崖沟精神的口号。后来有不少电影是在这里取景的。我去王莽岭时才第一次感受到锡崖沟人修路的艰辛,也的确感受到需要有更多的人感受一次西崖沟人修路的英雄壮举。
第三篇: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上
对方辩友可能观点:
1.经济成本分析:愚公搬家的经济成本比移山要低的多,当然应该选择搬家.答:神话是超理性的不能用现实的眼光来分析,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愚公找个搬家公司,成本不是更低吗?但是在当时能实现吗?
2.愚公是自私的,阻碍了子孙的发展,而且是独裁的家长制。.请问对方辩友何出此言?愚公“聚室而谋”得到“杂然相许”,最终才作出移山的决策,很显然是民主与集中的体现。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全民族的解放,难道他们也是自私的吗?
3.决策容易执行难,愚公并不能保证这个移山行动的延续性,当然也就无法保障这个行动的最终实现,那么这个移山的决策就是错误的.我们很佩服对方辩友的想象力,但您不觉得您是杞人忧天吗?愚公移山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难道对方辩友非要杜撰一个山寨版的吗?
4.愚公移山,只不过是愚公本身的一相情愿,并没有制度保障,没有大众拥护,也没有长远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规划,所以极容易中途夭折.难道搬家就有制度的保障吗?难道当时有制定的搬家法吗?愚公“聚室而谋”得到“杂然相许”,最终才作出移山的决策,很显然是民主与集中的体现啊。
5.愚公的家族深居大山之中,交通极为不便,信息闭塞,和外界沟通困难,不适合家族繁衍和发展.因此有必要搬出大山外,另辟新址,作为家族发展新的根据地.但是对方辩友不要忘记,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壮大不是靠搬家得来的,而是靠着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得来的啊。
6..北魏孝文帝迁都,最终成功,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按对方辩友逻辑“搬家”能够走向兴盛,那对辩友您又如何解释“周王室在关中不能立足,搬家走向衰落”呢?
7.搬家只需几日,而挖山需要几十年。衡量一下便可知道哪个更省时。时间就是生命,不可虚度。
难道对方辩友认为锲而不舍的做好一件事是浪费生命吗?难到焦裕禄用尽毕生精力来治理兰考是在浪费生命吗?
8.搬家有利于子孙成长古有孟母三迁 是为了给子孙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那么我们更应该移山了,搬家只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而移山是为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造福啊!
9.搬家有利于提高生存能力
那么我们更应该移山了,移山就是为了更好的与外界沟通,“走出去”“引进来”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适应外部环境,造福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10.搬家可以让你开始新的生活。
难道愚公曾经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吗?他要靠搬家来从头开始,从新做人吗?
11.愚公移山破坏了环境,违背了自然规律。
神话是超理性的不能用现实的眼光来分析,故事就是故事,难道现实中真的有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的猴子吗?如果愚公真的破坏环境,那么环保局为什么不去抓他呢?
12.愚公应该选择一种更科学的方法。
对于愚公来说,他的家是祖宗世世代代居住之处,若迁址搬家,岂非偌大家业毁在自己手里?(愚公当时所处的“父母之邦,不可离也”的阶级观念决定了他提出搬家这个决策是要冒天之大不韪的!)
13.愚公劳民伤财,故步自封。
难道对方辩友认为锲而不舍的做好一件事是浪费生命吗?难到焦裕禄用尽毕生精力来治理兰考是在浪费生命吗?
14.什么“而山不加增”,假如太行,王屋二山受板块运动而增高怎么办?
我实在佩服对方辩友的想象力,如果搬家过程中遇到土匪或者泥石流,人都没了何谈发展,何谈未来 啦!
15、山是大环境,家是小环境,大环境改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小环境的改变则影响范围小;
按对方逻辑,改变越小影响越小,那愚公为什么还要搬家呢,故步自封好了,岂不是谁也不影响,天下太平了吗?(改革开放)
16.、其实愚公的名字是对这则寓言最好的解释,如果你不愚,请不要选择移山;
愚公之愚乃是大智若愚啊!此之愚非彼之愚也!愚公只是一个名字,难道李白真的长的很白吗?
17、这则寓言本身强调的是恒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若没有慧根的支撑,就会闹愚公移山这样的现代笑话来;
寓言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寓言就是因为它是超理性的,并非真实存在,重在取其寓意,我们要立足这一点来看待愚公移山!
18..就为了省几步路,搭上几代人的终生,值吗?
难道愚公移山只是为了省几步路吗?难道对方辩友认为锲而不舍的做好一件事是浪费生命吗?难到焦裕禄用尽毕生精力来治理兰考是在浪费生命吗?
19.人挪活,树挪死
难道挪就是搬家吗?我方认为,移山也是一种挪。没有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想成就一件事情简直是痴人说梦。
20..愚公移山是一种好的精神价值取向,而不利于实际利益.坚持好的叫执著,坚持坏的叫固执.精神可嘉,但不应该用在相反的事情上。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应该”,应该本身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而不是方法论。
21..愚公移山,是一种坚韧的精神,现实中是一种蛮干.而且破坏生态环境。
愚公移山并不是蛮干,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我们今天主要的就是学习愚公这种坚韧的精神。说愚公破坏生态环境,更是无稽之谈。神话是超理性的,我们不能用现实的眼光来分析。况且太行王屋二山现在不是好好的立在那里吗?
22..把两座大山移至渤海之滨,也有与邻为壑的嫌疑,那里的居民能够容忍你阻隔他们的出路?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座山都被人搬来搬去,那岂不乱套了?
难道你们认为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移走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也是与邻为壑吗?寓言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寓言就是因为它是超理性的,并非真实存在,重在取其寓意,学习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立足这一点来看待愚公移山!
23.退一步海阔天空。未必是退缩。万物皆有其道,以一己之意而强为之,未免刚愎自用。
对方辩友认为,在困难面前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了吗?清王朝在帝国主义面前一退再退,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愚公并不是以一己之意而强为之,而是在聚室而谋后,得到杂然相许。很显然是民主与集中的体现。
24.愚公移山是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表现,他本可以搬家去开垦荒地,让子子孙孙过上好日子,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太行王巫秀丽的自然美景.难道对方辩友您现在欣赏不到太行王巫秀丽的美景吗?愚公移山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来要求古人,对方辩友您能用挖掘机帮助秦始皇建造长城吗?。
25..搬家是变通思想,节约了大量时间,那时侯想移山就移山,想添海就添海。
中国改革开放要经历很长时间,也必然会面对很多问题,如果对方辩友持这种态度,奉劝你们还是买四张机票到美国去吧。
26.那搬家是变通精神,可引申为改变思想观念。新思维。
感谢对方辩友,您刚才已经承认了我方观点。您不觉得把搬家引申为“改变思想观念”太牵强了吗?改革开放就是移山的最好例证!改革开放就是移走发展中的障碍。否则我们直接搬到国外去好了!还改什么革,发什么展啊?
27.难道就不能做一点现实的事吗?既然有空移山难道没时间搬家吗?
我方一辩已经论证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搬家是不可行的,唯有移山是最现实的办法。(在当时的时代
环境下,愚公是不能搬家的,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28..愚公移山这只是一则寓言,作者主要想给我们看看这种品质,这种坚定的毅力,当然,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搬家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并没有什么还争论的
对方辩友既然.承认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值的我们学习的,那么就是承认了愚公应该移山。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没有愚公移山哪来的愚公精神啊。
29..乐观浪漫精神:不可能之精神,往返渤海需一年实间,就算地球爆炸了,愚公也移不完一座山啊?
愚公移山的内涵是:锲而不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难道对方辩友认为这是乐观浪漫精神:不可能之精神吗?毛主席带领人民搬走了三座大山,不可能吗?但这已经成为现实。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开展这次辩论赛!
30.为子孙后代造福:全家数万代都用来搬山了,怎么个造福法.愚公精神就是一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虽然愚公一家去移山了,却换来了整个大山里世代子孙的自由和畅通。这不正是共产党人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吗?
31.搬家=逃避问题:那你家搬家的时候岂不是要请“逃避问题公司”.我从来没有想过搬家,因为在问题面前我从来就没想过要逃避!而是用不屈不挠的愚公精神去面对。(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我们讨论的移山和搬家都有特定的内涵,否则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32.为人民造福:山哪里去了?物质不会减少,山被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别人就可以忍受山吗?
请问对方辩友它碍着谁了?太行、王屋二山不仅没有碍着我们,而且成为了人们观光旅游的又一美景。
1.请问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方法解决?
你提的问题我认为偏离了题目,我们辩论的题目是移山还是搬家?我方辩友从各个侧面都已经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移山是肯定的,他们不可以拿着锄头去搬家。
2.那是不是把喜玛拉雅山移开,就可以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了呢?
把西藏人民都搬到北京去倒是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但是您觉得现实吗?八年抗战,我们如果是搬家的话,那请问对方辩友,我们是不是要进行全国移民呢?
3.但是对方辩友别忘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就是搬家吗?
不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移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移走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4.没错,对方辩友的目的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移走“三座大山”,但前提是先搬家才能移山。
请问,在这过程中他们放弃了吗?他们没有放弃,这正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
5.愚公移山是寓言,这难道就能说明愚公移了山了吗?如果真有历史能够证明愚公移了山,那今天我们还用得着在这里辩论吗?
那你一定认为愚公搬过家吧,你能证明吗?
6.刚才对方辩友说,移山是本着负责的态度,请问你们对子孙负责了吗?对自然负责了吗?
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发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志,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吗?
7.两种方法取一种简单,易行的,效率高的。
工作上,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处事方式上找借口,你们的搬家其实就是一种借口,一种逃避现实、逃避困难的借口。
8.如果对方辩友说,搬家就是逃跑,那为什么说三峡大移民的精神是配合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坚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呢?
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发扬了我们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最伟大最宏观的工程,这不是搬家而是在移山。
9.三峡工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大禹治水讲究的是疏而不是堵,这才是道法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愚公移山可不是超级女声,想唱就唱。
所谓的疏和堵,其实是两种方式,这也只能证明愚公移山是用堵这种方式在处理问题,但最终愚公还
是应该移山。
10.可是数据都已显示了,当地球都玩完了,山还没有移完,这可是山若有情山亦老啊!
愚公移山,其实是用发展的眼光,与日俱进地在看问题,他90岁高龄了还提出了移山。
11.请问对方辩友,愚公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
他是有目标,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现实主义者的结合体。
12.刚才对方一辩提到,愚公移山是从现实出发,搬家是逃避矛盾,我们认为愚公这种想法太自私。他自己想移山,然后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的子孙后代,这岂不是封建暴君的勾当吗?难道我们还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体现的最可贵的品质,是愚公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正如我们大家今天所看到的四位辩友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13.请问对方辩友,当泰坦尼克号遇上冰山的时候,他是撞上去把山移走,还是绕过去呢?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难道你们是选择避开吗,我们的大西北将要成为无人之地吗?
14.难道你想把大西北的山都移开吗,你可知贵州十万大山,移了一座还有一座啊?
我们所说的移山是一种精神,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倡建设新西藏、新新疆呢?
15.对啊,所以我们就要讲究方法,而不是子子孙孙都去挥锄头、挖大山。
你们所谓的方法就是把家搬走,你们的搬家是一种方式,但如果你们迁到一个地方又碰到了困难,又搬,那你们的子子孙孙就总这样无止境地搬下去吗?
16.但愚公在移山时,他能移完吗?他当代能移完吗?他拖累子子孙孙,世代移山,他利在千秋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很多代人,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的事业能成吗?
17.我想提醒对方的是,就是因为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大跃进时,四川就死了110万人,平均每9人当中就有1人死亡。
大跃进不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精神的内涵是锲而不舍,而不是蛮干。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抗日战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今天我们也就不可能坐在这里开开心心地举行辩论赛。
18.愚公移山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并不否认,但愚公移山还包含着人定胜天、小农意识以及固步自封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搬家才是固步自封,因为你要逃走。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种贡献的精神,他没有享受,更没有逃避矛盾、回避矛盾。
19.如果他具有奉献精神,为什么要到90岁才提出移山呢,他还能活几年呢?这个活都让他的子子孙孙干了。
这正说明他在与时俱进,90岁了,他还在积极进取,要为别人不可为之事。
20.那我就奉劝对方一句话,不值得做的事,就不要做。实际上我们今天辩论的并不是愚公这种精神的问题,关键还是方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选择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们面对一条河,我们是绕过去,还是要把河水喝干了再过去呢?
我们要建一座桥过去。
1.汶川大地震后,你们能把四川人民都搬出来吗?
2.我国应该进行改革开放吗?
3.我县山区占75%,我们为什么不是选择集体搬家,而是要建设新平邑呢?
4.请问国家为什么要开发西部呢,怎么部直接搬到东部?
一辩
主席、评委、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这个神话故事,神话就是利用一种夸张的创作手法来昭示一定范围内的精神含义。它是超理性的,不能用现实的眼光来分析。它的重点不在于遇到困难时该采用何种手段应对,而是教会大家该用何种精神面貌去面对。从古至今,愚公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从古代的“锲而不舍”到现在的“众志成城”,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愚公移山的精神几千年受到赞扬,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什么流传至今的是愚公移山而非愚公搬家呢?大家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土地专制制度和“父母之邦不可离也”根深蒂固的思想,决定了当时搬家不可行,如果当时“聚室而谋”愚公提出的是搬家会得到“杂然相许”吗?也许会得到邻人的一片唾弃。在当时“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环境里,移山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变通思想。
再者,愚公移山凭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大智慧者对社会的责任,对世事的通透,对环境的了然,对困难的无畏,以及对家人的信任。惟其责任,所以心怀乡邻,以平险为己任;惟其通透,所以明察秋毫,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惟其了然,所以成竹在胸,定下具体的解决方案;惟其无畏,所以义无返顾,虽艰辛却矢志不渝;惟其信任,所以勇往直前,面对讥讽仍自信满满。
我们向共产主义迈进,这同样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难道我们可以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而省略中间的奋斗历程吗?没有像愚公一样的共产党人,我们怎么抵抗外敌入侵?恐怕我们早已成为亡国奴了。对方辩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怎么还能坐在这里参加这场辩论赛呢?
在现实国家建设中,西部大开发、成功举办奥运会、神七升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证明国家实力发展,不正是靠的愚公移山精神吗?所以我方认为,愚公移山是勇于自我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愚公之愚乃大智若愚,我们应同愚公一道,将移山进行到底!
二辩 评委、主席、大家好!
感谢对方一辩精彩的论述,我想你之所以能论述的这么精彩一定与您的精心的准备、不懈努力分不开吧!您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要颂扬的愚公精神啊!
刚才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变通,那我们就来谈变通。首先,我们说,变通的前提是可以变,刚才我方一辩已经论述的很清楚了,愚公当时所处的“父母之邦,不可离也”的阶级观念决定了他提出搬家这个决策是要冒天之大不韪的!是要遭人唾弃的,绝不会象移山一样得到“杂然相许”。因此,我们说愚公不是不懂的变通而是当时的时代决定了他不能用搬家这样的变通方式。
其次,愚公真的不懂得变通吗?非也,在我方看来愚公移山本身就是一种变通,从“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不正是一种思维的变通吗?老愚公年过九十,面对万仞高山,面对老伴的质疑和智叟们的嘲笑,却满怀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是何等的战略眼光!与其他久受山林阻隔之苦而又不思改变的邻人相比,“移山”不仅是一种变通,而是具有超前思维的变通!最后,我再次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愚公精神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我们成功所必需的: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要有些作为,就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司马迁撰写〈史记〉用了15年的时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游记〉用了30年;竺可桢写〈物候学〉整整用了38年。他们的成功就是通过锲而不舍地重复一件事情而获得的。
其次,愚公精神还蕴含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今天的中国,在经受南方特大雪灾、四川大地震、通货膨胀的考验,在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仍能屹立不倒,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不是靠精英们“投机取巧”的高招来维系,而是靠千千万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把一块一块砖头垒成大厦、把一根一根丝线纺成布匹的工人,把一粒一粒种子播进土壤长成稻谷、把一粒一粒稻谷打成粮食的农民和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的人民子弟兵的“愚公移山”精神来支撑。
因此,我方坚信愚公应该移山!三辩:
反方四辩:请问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方法解决?
正方四辩:你提的问题我认为偏离了题目,我们辩论的题目是移山还是移人?我方前三位辩友从各个侧面都已经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移山是肯定的,他们不可以拿着锄头去移人。
正方一辩:我国的西藏地区面临着珠穆朗玛峰,应该说比太行山、王屋山还要高、还要大,你们要让居住在西藏地区的人民都移到中原吗?
反方三辩:我想大家都看过《不见不散》中葛优演的那段描述喜玛拉雅山的戏。那是不是把喜玛拉雅山移开,就可以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了呢?徐本禹,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走进了大山深处支教,扛起了本不应该扛起的责任,他的这种精神就像愚工一样十分可嘉。但是我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徐本禹一样,去深山里支教呢?那我们每个人都不用坐在这里开会了。
正方四辩:你这是强词夺理。八年抗战,我们如果是移人的话,那请问对方辩友,我们是不是要进行全国移民呢?
反方一辩:但是对方辩友别忘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就是移人吗? 正方四辩:不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移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移走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反方三辩:没错,对方辩友的目的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移走“三座大山”,但前提是先移人才能移山。
正方四辩:刚才对方辩友已经提出了他们的很多论点、论据,但我方认为他们的论点、论据都偏离了今天的辩论主题。今天我们的辩论主题是愚公是不是在移山,我方从各个方面都已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包括这个寓言故事的本身也告诉了我们,他们在移山时感动了上天,上天才派两名神仙把山移走了。这个故事也说明了移山是确确实实不可改变的事实。
反方三辩:为什么说愚公移山是寓言呢?寓就是比喻、像的意思,这难道就能说明愚公移了山了吗?如果真有历史能够证明愚公移了山,那今天我们还用得着在这里辩论吗?
正方一辩:中国的改革开放要面临很多问题,如果是你们这种态度,奉劝你们还是买四张机票到美国去吧。啊,不对,到美国你会面临金融危机,我看你们还是去坐方舟吧。啊,不对,要坐方舟还有一系列的争夺,我看你们四位是已然没有了最基本生存勇气了。
反方一辩:如果按照对方的观念,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走路到北京来参加辩论呢?
反方四辩:刚才对方辩友说,移山是本着负责的态度,请问你们对子孙负责了吗?对自然负责了吗?
正方一辩: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发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志,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发扬的吗?
反方四辩:他们蛮干了吗?他们讲究的是一种方法啊,同志!
正方四辩:工作上,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处事方式上找借口,你们的移人其实就是一种借口,一种逃避现实、逃避困难的借口。
反方一辩:如果对方辩友说,移人就是逃跑,那为什么说三峡大移民的精神是配合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坚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呢?
正方四辩:你们所提的三峡大移民其实恰恰证明的就是在移山,是我们把人移走,再修建大坝。
反方三辩:提醒对方辩友你们刚刚所说的把人移走,不正是我们的观点吗?
正方四辩:你们这是偷换概念。
反方一辩:三峡工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大禹治水讲究的是疏而不是堵,这才是道法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愚公移山可不是超级女声,想唱就唱。
正方四辩:所谓的疏和堵,其实是两种方式,这也只能证明愚公移山是用堵这种方式在处理问题,但最终愚公还是在移山。
反方一辩:可是数据都已显示了,当地球都玩完了,山还没有移完,这可是山若有情山亦老啊!
正方四辩:愚公移山,其实是用发展的眼光,与日俱进地在看问题,他90岁高龄了还提出了移山。
反方三辩:正是因为他90岁了,所以我们正在怀疑他是不是老年痴呆呢。
正方四辩:这也正是我们要提倡的一种精神,舍我、不怕困难的精神。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愚公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
正方二辩:他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者。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一辩提到,愚公移山是从现实出发,移人是逃避矛盾,我们认为愚公这种想法太自私。他自己想移山,然后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的子孙后代,这岂不是封建暴君的勾当吗?难道我们还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吗?
正方三辩:愚公“聚室而谋”得到“杂然相许”,最终才作出移山的决策,很显然是民主与集中的体现啊。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体现的最可贵的品质,是愚公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正如我们大家今天所看到的百江论坛的主题:职业素养、职业团队。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当泰坦尼克号遇上冰山的时候,他是撞上去把山移走,还是绕过去呢?
正方四辩:你举的这个例子偏离了今天要辩论的题目。
反方三辩:我方认为这个例子与今天的辩题有着必然的关系。刚才对方三辩说的是要信心坚定、信心充足,不错,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必须,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信仰。昨天徐中先生演讲时也说过,错误的指令加上疯狂的执行,那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
正方一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难道你们是选择避开吗,我们的大西北将要成为无人之地吗?
反方三辩:难道你想把大西北的山都移开吗,你可知贵州十万大山,移了一座还有一座啊?
正方一辩: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提倡建设新西藏、新新疆呢?
反方三辩:对啊,所以我们就要讲究方法,而不是子子孙孙都去挥锄头、挖大山。正方四辩:你们所谓的方法就是把人全部迁走,你们的移人是一种方式,但如果你们迁到一个地方又碰到了困难,又迁,那你们的子子孙孙就总这样无止境地迁下去吗?
反方三辩:对方以为我们移人就不要解决问题吗?三峡移民需要多少移民村,需要国家给予多少的支持,这就不是困难吗?同样我们的移人也要勇敢承担起责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正方一辩: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发扬了我们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最伟大最宏观的工程,这不是移人而是在移山。
反方一辩:不错,我们在评价这些伟大的工程时,我们会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愚公在移山时,他能移完吗?他当代能移完吗?他拖累子子孙孙,世代移山,他利在千秋吗?如果他的子孙不想移山,而是想到我们百江来当职业经理人,怎么办呢?
正方四辩:对方一直都在把这个辩题往别处移,我们现在要证实的是,我们是不是在移山,无论是故事的本身还是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我们都能明白愚公就是在移山。
反方四辩:我想提醒正方辩友看清楚,我们的辩题是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不是正在移山,不是ing,不是现在进行时。
正方一辩: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很多代人,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的事业能成吗?
反方三辩:我想提醒对方一辩的是,就是因为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大跃进时,四川就死了110万人,平均每9人当中就有1人死亡。
正方四辩: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抗日战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今天我们也就不可能坐在这里开开心心地举行辩论赛。
反方三辩:愚公移山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并不否认,但愚公移山还包含着人定胜天、小农意识以及固步自封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正方四辩: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不会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吧
正方一辩: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种贡献的精神,他没有享受,更没有逃避矛盾、回避矛盾。
反方三辩:如果他具有奉献精神,为什么要到90岁才提出移山呢,他还能活几年呢?这个活都让他的子子孙孙干了。
正方四辩:这正说明他在与时俱进,90岁了,他还在积极进取,要为别人不可为之事。
反方一辩:那我就奉劝对方一句话,不值得做的事,就不要做。
反方三辩:实际上我们今天辩论的并不是愚公这种精神的问题,关键还是方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选择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们面对一条河,我们是绕过去,还是要把河水喝干了再过去呢?
正方四辩:我们要建一座桥过去。(正方时间到)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愚公是在移山,这也并不是你们想移就移得了的,我方二辩刚才都说了愚公移这座山需要100亿个5000年,很显然连上天都觉得愚公移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才派了夸父二子来背走这两座大山。像这样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为了完成他看海的心愿,我们还是尽我们所能,帮他搬一搬家,帮他把人给移出来吧。
反方四辩:如果愚公不抓紧时间移人,与外界多交流、通婚,长久下去那个小村里面将是近亲婚孕,那么这个小村里的人就会越来越不聪明,最后也只能是移山了。
反方二辩:吃苦耐劳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务实变通才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
正方四辩:我方一辩、二辩、三辩从各个方面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我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补充:毛泽东在61年前的一次讲话中就提到,我们要向愚公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把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移走,这是一个例证。另外,在故事里上天受到感动,把两座大山移走了,这也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我们的三辩从故事中愚公全家使用的簸箕及锄头等工具也证明了愚公是在移山。对方辩友一直在引导我们把辩题偏向其他方向,这是一种偷梁换柱的方式,虽然你们有雄辩的口才,但在愚公移山这个事实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不可颠倒。其实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对方辩友的移人根本就是一种不负责任,逃避现实和责任的做法,我们不能提倡,尤其是我们百江职业经理人,更不能抱有这种态度。
今天在这个时候,我们借用北京这块宝地,借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表达一下我们的观念: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就是碑
文,这个碑文实际上就是纪念中华民族愚公式的英雄,我们也期待百江职业经理人有舍我、不畏艰难的这种精神。
四辩: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
1.我方一再强调,愚公移山是一种超理性的神话,是超理性的,他是古人为启发后人来做的,我们不应该有现实的眼光来分析,就如我们看西游记我们是要看师徒四人历经艰险最终取得真经的不懈努力呢,还是要考究为甚孙悟空不是直接几个跟斗翻倒灵山去取回真经呢?我想按对方辩友的逻辑话,西游记也不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经典了。
2.退一步说,即使愚公他老人家敢于冒天之大不韪搬家,不毛之地,险山峻岭,处处看到大石头,谁能保障搬到那地方没有自然的障碍物没有生活困难呢?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桃花源”。那么愚公岂不是又要搬,如此搬来搬去,愚公岂不成了超生游击队了吗?
1.对方讲到方法问题,说愚公移山如何费时费力,而搬家则避难就易,是能干、巧干,可是我不仅要问,当时交通闭塞,出入困难,整个村庄如何搬?怎么搬?难道搬家就能解决根本吗?
2.对方辩友说,愚公蛮干。请问对方辩友何出此言?愚公“聚室而谋”“杂然相许”是在家庭会议商讨之后,最终综合方方面面才作出移山的决策。是民主与集中的体现。愚公是有卓识远见的九旬老人,是大智若愚的智者,您怎莫说他是蛮干,瞎干呢?
3.对方辩友说,山是客观存在是难以克服的,愚公是以卵击石。难道对方辩友没有听说过“水滴石穿,金石可镂”了吗?愚公移山那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方法。对方说移山时间如何长,工程如何困难,那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我们面对困难都要惧怕,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困难阻力何其大也,难道我们就应就此放弃吗?
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还有夸父追日,不过是古代的寓言、神话,精神可嘉而已,谁会在生活中克隆呢?当年南湖船上十几名党代表,却要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苦难深重的中国引向光明。凭区区这么点人可能吗?有多少人会相信?可共产党人就是下定决心,挖山不止,结果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终于成功了。这就是历史!下面我将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愚公应该移山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国人早已耳熟能详,这个故事激励了华夏子孙几千年,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寓言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寓言就是因为它是超理性的,而并非真实存在,重在取其寓意。我们要立足这一点来看愚公移山。
愚公在当时就具有卓识远见,从群众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思想积极开通,相信人力无穷,能够创造性的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愚公移山看似一点一点的搬动,确实量变的体现,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愚公移山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它是在正视矛盾的基础上,相信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其移山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作用。移山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秦时抵御外敌,修筑万里长城,有多少人支持?谁会想到它今日的辉煌?中华民族曾多次处于危难之际,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这种拼搏精神和坚持精神维系了民族的生存,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毛主席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热情歌颂了愚公精神。其精神鼓舞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鼓舞人民建设新中国。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60年代响彻中华大地的“学习愚公移山,建设美好祖国”,在当时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啊!没有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便没有了祖国的今天,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便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难道我们应该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一躲而已,一避了之吗?那么偌大的一个中国西部,岂不是成了无人之地吗?wto和奥运会的大门对于中国永远是紧闭着的!抛弃四川,搬家走人,我们将是千古罪人!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不会无动于衷。我们惟有愚公移山,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的陈词即将结束,整个辩论会也已进入尾声,但我们今后的路子还很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座观众,对方辩友都会和我们一道,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气魄,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征服了一座座山之后,我们必将有一个灿烂的美好的明天。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之一。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解放前花的《愚公移山》至今仍被人们称赞;流行歌曲《愚公移山》让著名歌星江涛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到哪里,哪里掌声一片,令人心潮澎湃,无比振奋!
搬家一走了之,多省力啊,愚公没有经济头脑;你一家人天天挖山,不种粮不种菜,喝西北风啊?老汉没有危机意识,万一有个天灾人祸,香火断了怎末办?青山绿树挖了,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多大灾难,那不成千古罪人啦!可这些高论全是“智者多虑”,无稽之谈与强词夺理。时代赋予人民不同的时代任务,古代人少地多,需要多子多孙,能与现在的计划生育相提并论吗?六十年代结婚使得老三件,能和现在的新三件相比吗?如果你现在结婚,给女方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人家姑娘能愿意吗?
愚公移山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主体,“愚公精神”鼓舞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也必将鼓舞人民去开创美好的未来!“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对于我们也只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我们如何认识愚公 就是从愚公移山的故事认识他的 试想如果愚公搬家了 还有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还有万人传颂的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吗---------历史层面 价值层面
2.面对困难 我们应该不离不弃 坚持到底 遇到大山了 就搬家 遇到困难了就放弃 这样一事无成
3.如果搬家了 就是对困难的萎缩 没有教育意义
4.如果地球上的人 都是见到大山就搬家 看到大河就迁徙 社会哪里会发展呢 5.家的定义是什么。。是稳定的 才能是家 今天遇到个事情 明天遇到个事情 也搬家 早晚家会散 人会离 这样不利于家的稳定性
第四篇: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攻辨小结
攻辨小结
质询:(打前提,坚持不懈直面困难不是移山的一部分,而是面对困难的基本素质)1.我们今天,愚公应该搬家还是应该移山,是不是一个二选一的辩题?
2.那请问对方辩友,移山和搬家是不是都是要,而且可以解决愚公出行的问题?
3.假设愚公选择了搬家,可是山路迢迢,他刚拖家带口走到山脚下就不想搬了,那么愚公出行的问题是不是就无法解决了?
4.那么这个是不是也就与对方辩友在第一个问题定下的前提,即二者都是要达到解决出行目的相矛盾了呢?
5.那么是不是愚公选择搬家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精神的呢? 6.那么这么说来愚公移山需要坚持不懈精神,搬家也需要坚持不懈精神,按对方定义,到底是需要移山还是要搬家呢?我们今天设置这个辩题还有何意义。所以说坚持不懈的精神仅仅是我们解决困难的基本前提
(面对困难需要变通)
1,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是不是应该放到宏观、当代这个条件下讨论?
2,好那么再请问了,愚公当时移山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3,假设时过境迁,他的后代依然在移山,在有tnt挖掘机的今天他们选择这些工具是不是才是更理智的选择? 4,他们对于山这个困难,也选择了变通对吗?
5,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论证了我方观点,我们需要变通,愚公需要搬家呢?
谢谢主席,下面由我来梳理一下双方的思路。对方是想通过现在当下的人比较浮躁来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投机取巧,应该脚踏实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我方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搬家这种做法并不是对方口中所说的投机取巧,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形式;并且移山这种形式也并不完全代表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然后对方提到了愚公的付出得到了汇报,山神帮愚公搬走了大山。在我方观点中。我方二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在愚公决定移山还是搬家的时候,那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有一条明路摆在面前,没必要去挑战有可能存在的机遇。我方三辩在质询中是为了说明在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灵活变通,而对方的移山精神却不能解决把在我们面前这个严峻的问题。我方四辩的盘问是为了说明移山搬家虽然都可以解决问题。但移山的成本很高,搬家的成本却很低。达到相同的目的我们当然应该选择简便容易使用的方式了。
第五篇:辩论: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反方二辩稿
辩论: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反方二辩稿 各位由我继续阐述我方观点:
愚公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而今天的辩题事实上给了愚公两种选择,一是移山,一是搬家。在选择面前,我们该如何判断呢?经济学告诉我们,标准是“成本低、效益高,低投入、高产出”。
就愚公移山而言,首先,为解决交通问题,愚公及子子孙孙将大好时光浪费在挖石运土上,浪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巨大。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如果对方辩友不幸成为愚公的子子孙孙,您还能站在这里坚持您的观点吗?
其次愚公违背了科学规律。须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粗略计算,两山约合土石234万亿吨。以但是的条件看,愚公运土每年只能往返一次,算每次5吨,也要5000个100亿年。而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寿命是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地球都挂了5000次了,愚公才高叹:我终于成功了!
再次,愚公移山破坏了两个地方的生态坏境和经济环境,我方不敢苟同.再来分析一下愚公搬家的情况。
首先,无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沟通外界。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用最好的方法。搬家,实事求是,成本低,收益大,是正确的选择.而移山却劳民伤财.其次,搬家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破除守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坦荡的胸襟面对世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科学精神
一边是移山事倍而无功,一边是搬家事半而功倍;一边是移山的辛苦和汗水,一边是搬家的大智和大勇;一边是封闭山村的无奈,一边是外面世界的精彩。何去何从,相信各位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