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叙事学角度解析《狂人日记》
叙事学角度解析《狂人日记》
摘要:《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小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就叙事内容,叙事话语,解析《狂人日记》。
关键词:吃人 狂人 思想启蒙 象征 主人公 叙述者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那时的鲁迅受新思想启蒙,清楚的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决心用文学的形式唤醒中华民族,于是,他创作了《狂人日记》,该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矛头直指中国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狂人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通过叙述一个狂人身处“吃人”的社会随处可见“吃人”事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迫害症的“狂人”形象,以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就叙述内容而言,叙事就是讲故事,是通过一定的情节再现某几个事件。而故事中最重要的便是情节和人物。《狂人日记》作者通过叙述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露了从家族到社会的“吃人” 现象抨击了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现代人最初的觉醒意识。从作品表面来看,狂人确实是个疯子,他具有疯子的症状,如,混乱的思维逻辑,变态的心理,以及虚幻的幻觉。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的笑,这是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再比如,第二则中“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哪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赵家的狗是没有情感的,况且跟狂人是没有联系的,而狂人却硬要把狗的眼神看成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是不符合逻辑的。狂人不仅仅是心理变态,逻辑混乱,他还经常出现幻觉,而这些幻觉又是不自然的。比如“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长着嘴,同那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当陈老五送饭来时,狂人看到的不是可口的饭菜,而是幻想成吃人的人的样子,这是荒诞的。再比如“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虽然小说的字里行间都透漏出狂人的疯子特征,但小说通过精细的叙述,使狂人还具备完全相反的特点,即先进性,启蒙性。狂人是一个思维敏感,行为举止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知道了太多的吃人事件,狼子村的吃人事件,古代的易子而食,甚至自己的妹妹也可能被吃了。他每时每刻都不安,总想自己生活在一个吃人的社会,“我也是人,他们也想吃我。”他“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清楚的认识到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可见,狂人是一个有文化,具有现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先进的人。狂人不仅思想上具有先进性,而且他的行为具有反封建性,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可见狂人是一个生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既具有迫害症症状又有先进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既疯癫又清醒的人。
《狂人日记》在中国文学上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仅因为他塑造了生动的,有特定时代意义的狂人形象,还在于他的文学形式。
就叙述视角而言,小说在叙事学上属于内聚焦叙述,即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事,也就是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来讲述故事。就小说而言,“狂人”在小说中,既担任了叙述者的身份又成为了角色之一,他既参加了讲述“吃人”的社会这一事件过程,又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狂人”作为整篇小说的主人公实则是作者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小说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狂人的大哥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狂人在文中是一个象征意义,他象征着身处封建社会,坐看封建的吃人礼教却又着一颗反抗封建的心的进步青年。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叙述者只是角色之一,这就限制了叙述的主观性,小说中的狂人便是这样,《狂人日记》相当于狂人的自传,叙述内容就只可以以狂人的角度来叙述。所以狂人看到赵贵翁的颜色才会觉得怪,看到一伙小孩也觉得他们在议论自己。
小说是日记体形式,序言为文言文,正文为白话文。序言中的叙述主体为“余”,是讲述“余”听说其友昆仲的弟弟生病的故事。叙述者为“余”,故事主人翁则为昆仲之弟。而正文中,故事主人公为作者虚构的“我”,由“我”来为读者讲述一个“吃人”的社会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为“狂人”,叙述者为作者。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不是“余”的故事,不是鲁迅的故事,也不是狂人的故事,而是三者的交错。这种选取三个角度来叙述的方式,可以使作者自由灵活出现在文本中。“余”作为叙述主体时,使故事更具真实性也将故事框定在某个特定的背景里。在序言中,有具体的名字,身份,(“某君昆仲”)而正文中只以“我”狂人这个形象为代号,有了名字,身份,就说明了这个故事的一定的社会真实性。这使得小说具有一定的真实可靠性。另一方面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主体,“我”既是狂人,主人公“狂人”以叙事者“我”的身份在文本中出现,用狂人的内心独白表现叙事内容,面对读者,向内了解自己,向外了解周围人,在狂人眼中自己是正常的,受迫害的,而周围人都“想要吃我了”,“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是真实发生在狂人身上的事,便于生动的,形象的,有条理的叙述故事,但是狂人这一形象是具有迫害狂病症的人,是虚构的,因此他的一些言语又不利于读者理解。如:“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就文本而言,是讲狂人发现他哥哥也是会吃人的,而且还是想吃自己的人。但是,狂人的迫害狂病症决定了他的言语是混乱的,不可信的。然而,“余”“我”这些对象又都是作者鲁迅创造出来的,这就弥补了作为叙述主体的“余“我”的缺陷。使得故事既有一定的真实感又不受文本环境限制。
就叙事内容而言,《狂人日记》通过叙述狂人的所见所感,淋漓的刻画了一 个既清醒又疯癫的狂人形象。就叙述话语来讲,作者运用内聚焦的视角生动再现了狂人的心理活动。又灵活运用多个叙述者,使整篇小说形式上新颖特别,内容思想上深切。
第二篇:从行动元角度来分析《狂人日记》
从行动元角度来分析《狂人日记》
主角:癫狂
对象:狂人(昆仲)施动者:日记本、眼光 受动者:我、常人世界 助手:狂人的幻想
对头:稳定的传统封建秩序
“行动元”一般为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力量或关系。小说中的行动元最大意义在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主角和他的对象构成相互联系的行动元,通过他们一系列的关系推动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束。而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中,一切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都是围绕“癫狂”的产生而产生,癫狂的结束而结束的,比如里面的昆仲,他因癫狂的产生而开始,从而变成了杯弓蛇影的狂人,因癫狂的消失而结束,从而使小说中的他从一个内心狂幻的癫狂人回到了正常人的世界。“癫狂”作为昆仲对常人世界信息的接受结果,反过来又是他向常人世界发问的施动起点,如果这篇小说没有“癫狂”,那么所有的叙述将变得不可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涵盖了整个文本的主体,又引发行动的客体。在行动元“癫狂”的施动作用下,在狂人世界与常人世界两大极端对峙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引出了对象狂人,也就是昆仲。因为癫狂的接收者是昆仲,因为昆仲内心一系列的狂想,杯弓蛇影,才会产生癫狂这种症状。而昆仲之所以为狂人,是这种癫狂的症状赋予给他的新的生命意义,更是在行动元“癫狂”的施动下,来证实了狂人的生命力。当他身上的这种特质被常人的世界所扼杀之后,他回归了朴实,就只是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平常人了,只是一个活着的躯体了,不再有任何新的意义。
这篇小说的施动者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日记本,一个是眼光。正是因为我去看了昆仲,他不在家,而他的弟弟把他生病时所记的日记给了我。因此,才会有机会把后面这一系列的狂人幻想曲曝光。如果没有这日记本,我们就根本不知道他的癫狂到了什么地步,或许我们根本就不可能会知道他害的是幻想症。而这篇小说的另一个施动者是眼光,在这么短的小说中,至少写到了十五次眼光。在“癫狂”的情况下,“眼光”可以说是狂人联想和想象并进一步行动的重要介质,负责对狂人的信息发送。狂人心目中的来自常人世界的眼光,若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常人自身的眼光,这些眼光再平常不过了,不可能激起人们剧烈的思维运动;但在狂人与常人两个根本对立的世界之间,情形则完全不同了。狂人可以洞察常人世界深层的真实――“吃与被吃而不自知”。于是乎,他觉得赵贵翁的眼神怪,似乎是怕他,似乎想害他。而他大哥请医生来看给他瞧病,他觉得是在商量着吃他,医生要求狂人“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他认为他们是为了多吃几口肉而等他养肥,狂人幻想自己会被吃已经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狂人以外的世界,在狂人的主观体验中,眼光都被同质化了。他居然认为狗和鱼这种是被人吃的动物居然都有了吃他的眼光。
这篇小说的受动者我认为是“我”和常人世界,日记是我来展示的,因此,是“我”通过日记才揭示出狂人的癫狂。眼光的发出者是常人,因此,常人就是眼光的接受者。常人世界是一个悲剧世界,而“疯”是通过常人世界的眼光在狂人身上看到的。这样就从反面来衬托出狂人的疯的癫狂。
狂人疯狂的幻想是推动他癫狂症状发展的帮手,他的幻想一步步加深,先是认为赵贵翁怕他又想害他、七八个人议论他又怕他看见和小孩子也议论他是大人叫使的到佃户说他们村里的大恶人被人家打死,心肝被吃到死鱼的眼睛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到误解大哥和医生的好意到怀疑自己的妹妹是被哥哥吃掉的,甚至有可能自己也吃过妹妹的肉。这一过程,狂人离奇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使狂人的癫狂愈演愈烈,它使狂人独异的思想失语无援,从而它帮助小说树立和成就了狂人癫狂的人物形象。事物是相生相克矛盾统一的,有其帮助者就必定会有其反抗者,而这篇小说的反抗者就是常人世界,而常人世界之所以平常或者以那个社会来说可以说是正常是因为其稳定的社会秩序,正是由于常人的存在,才会是那个封建腐朽的社会保持原样,因为它没有新思想的注入,而且那个社会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所以它的稳定对于狂人的新奇思想的发展就是一种阻碍,在那样的社会是不会被允许有新思想的,即使有了新思想也是注定会被猎杀在摇篮里的。因此,那个社会就是对狂人“癫狂”思想的反抗者,它是这种思想的对手。
第三篇:狂人日记
“狂人”幸福吗?
摘要:果戈理的《狂人日记》里记录了一个认为狗会说话,会写信的狂人。一天工作之余,他大部分的都躺在床上。就是这样,他后来还当上了西班牙的皇帝。最后,他却叫道“坐在窗前的是不是我的老娘?妈呀,求求你可怜的孩子吧!”那么,他究竟幸福嘛吗?
关键词:狂人幸福
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Никола? 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1809.4.1.~1852.3.4)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狂人日记》是他在1835年辞去教职后,埋头于文学创作,并于当年完成的作品之一。狂人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在小说里,他叫做波普里希钦。他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公务员,他的最大快乐就是部长对他大有好感:让我坐在部长办公室给大人削铅笔。他有些自不量力的深深的暗恋着他的上司部长的女儿,然而无奈的是“梦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梦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心中充满了怨恨。在爱情失意后,他就开始幻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时而想象自己当上了上校,时而又把自己当做是将军,到最后,竟然以为自己成为了西班牙的国王,因为国王可以在“万人之下”受到其他人的敬仰和膜拜。在当时俄国的金钱至上、阶级分明的年代里,他终于走火入魔的疯掉了,最终被关进了牢房里。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狂人也不例外。他每天就这样转悠在一个灰色压抑的世界里,有时自得其乐,飘飘然。有时又自食其苦,只能无奈地叫道“坐在窗前的是不是我的老娘?妈呀,求求你可怜的孩子吧!”他是一个“小人物”,孤独地生活在俄国农奴制摇摇欲坠的末期,深受着生活的煎熬。他可能是不幸福的。且他的不幸福恐怕还不止于此。
马斯洛说人的需要大致分为五个层级: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就《狂人日记》以“我”为中心的限知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全篇几乎都是狂人的心理诉说,和动作表达,以及部分言语。而这一切传达出来的是,狂人的精神病现象的好笑滑稽。这里面有着“含泪的笑”,不管是对部长好感的反映,还是对部长女儿的暗恋,还是对关于上校、将军、国王的幻想。作为他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不想去部里,“要不是想见到财务员,向这犹太人预支一点官俸的话”。我们不妨揣测,他之所以不想去工作,并不仅仅因为人都有惰性,或许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在这里到处遭人白眼和侮辱。除了最基本的官俸,也就是他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这份工作再也无法赋予他什么。
或许他是狂人,是神经病,写个日记,连日期都搞不清楚。,“10月3日”、“10月4日”,之后突然跳到“11月6日”、“11月8日”、“11月9日”„„“2000年4月43日”、“3月86日,昼与夜之间”、“某日。没有日期到一天”、“日期不记得了。也没有月份。鬼才知道是什么日子。”„„如果说之前的“10月3日”、“10月4日”还有逻辑和符合常识的话,之后的“马德里。月2日30”、“同年2月之后的一月。”、“349,月2,年月34日”就不只是不符合一般常识和逻辑的问题了,它甚至有些令人费解。当然,也能搏人一笑。
但是,他的生活却窘迫到连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要遭遇各种刁难,这是否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悲哀。那么我们在后头看那个日期“2000年4月43日”,作者的创作年份是1875年,在2000年的时候,波普里希钦终于当上了皇帝,然而这直接将他带向了灭亡。这里是否暗含着一种无能为力的命运感。
有人说过,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一张网里,这张网就是你的社交关系。你在里面的定位,就是你一生的轨迹。波普里希钦生活在农奴制末期,被钱和权压抑着,犹如石缝里的花,谁知道,这花究竟会不会开?假设开了,又是不是畸形,会不会,刚开就败?他很无助,只能回到恋母的情结里,希望妈妈给以就自己一命。而谁又能告诉42岁的他,妈妈在哪里呢? 果戈理,没能替他找到出路,或许我们也不能。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钱和权的世界。
第四篇: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A:朋友们,大家好啊!B:大家好!
A:鹏鹏啊,你看今年咱们都不错,啊,还都在 B:什么叫还都在啊
A:你看啊,这眼看过年了,抵制日货活动也结束了,看样子你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B:和我有什么关系
A:嘿嘿,玩笑,你看这2012世界末日也抗过去了,不会是挪到明年了吧? B:你,你这谁说的?说点好的行不行? A:我就特别比较很郁闷 B:郁闷什么呀 A:你说什么是生活
B:生活吗,就是吃饭、睡觉、工作,吃饭、睡觉A:你就是一个粗人 B:我很胖,但我不粗
A:一个胖子竟敢说自己不是粗人 B:你这个问题太严肃了 A:是
B:这个问题孔子都解决不了
A:孔子解决不了,老子,老子可以解决 B:说明白了 A:哎呀
B:你说生活是什么 A:生下来,活下去
B:您这说的也太复杂了,我的生活就很简单呀 A:是吗
B:我的生活就只有两样事不会的 A:哪两样
B: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A:那证明什么呀,证明你傻 B:谁傻 A:你
B:我不傻
A:怎么不傻,傻不傻测试一下就知道了 B:好,你来!A,你问我是企鹅吗? B:这? A问!B你是企鹅吗?
A是,再问,你是长颈鹿吗 B你是长颈鹿吗?
A你傻啊,我不说我是企鹅了吗?傻
B:切,我不傻,我现在天天都晒太阳,我把自己晒黑了,就没有人管我叫白痴了。A: 太聪明了 B:不傻
A:我羡慕你这样简单的生活 B:是不是
A:你看我多痛苦呀,生下来父母没钱没地位,又赶上下岗 B:输在起跑线上了
A:后来我发现,最害怕的是赢就赢在起跑线上 B:也对,富二代 A:你看人家,都有背景 B:你 A:有背影
B:有背影不害怕呀,那说明太阳就在你身后呀 A:带着这种阳光我上了小学 B:哎
A:上小学老师都问一个问题 B:什么问题呀
A:同学们,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B:老师都问过这个
A:老师老师我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 B:很圣神
A:老师我的愿望是当一名科学家 B:不错呀
A:老师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B:哎,都特好 A:最后轮到我了 B:你的愿望是
A:拿沙特工资,住英国房子,喝法国红酒,吃澳洲海鲜。洗土耳其桑拿,B:等等,老师怎么说呀 A:当贪官就都有了 B:嗨,也不能这么直白的说
A:我还是努力学习吧,最后经过我努力的学习,终于 B:考上了大学 A:没考上 B那你骄傲什么呀 A:老师还安慰我呢 B:怎么安慰呀
A:小轩轩,你考不上大学,对你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件好事。B:这老师鼓舞的是人的灵魂 A:干脆找份工作吧 B:去吧
A: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经理 B什么样的呀 A:找工作来了
B:经理,受累别让你那腿一直得瑟,A:找工作来了 B:你这腿也别得瑟呀 A:找工作来了
B: 嗨、你要跳远是怎么的 A:经理,其实我这个人诚信 B:怎么的
A:说不还钱就不还钱 B:你那叫无耻 A:最终我有重大发现 B发现什么呀
A:曹操墓是真大啊 B:哦,何以见得呀
A:曹操墓挖出两具尸体,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B:这大的是 A:曹操的 B:那这小的是 A:曹操小时候的 B:哦
A:我还发现呀。。
B:哎呀。。就刚才那一瞬间我世界观有点崩溃,曹操小时候。哎呀 A:重大发现 B:还重大发现呢
A:当时,经理跟我说了,小戚同学怀才就像怀孕,日子久了都能看出来,就算你是一坨屎,也能遇见屎壳郎的 B:哎,这是经理不要你了 A:我觉得我特悲惨 B:特悲惨
A:就在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他出现了 B:谁呀
A: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晚上,不知是谁把他带来了,她就像肯德基里的麦当劳,麦当劳里的巨无霸,巨无霸里的肉夹馍,我喜欢上他了,他要是做不成我的老公,我就不认他这个公公” B:
“我再次崩溃”(捂住脸的同时说话)
A:但是我们俩开始相识了,我向她发出来邀请!“帅哥,你明天有时间吗? B:明儿约会 A:我后天想约你!B:那明天干嘛去啊?
A:“明天啊,我送完孩子就没什么事了!B: “有孩子了你?”
A:哎呀,别误会那孩子不是我的 B:
是谁的呀 A:是我妹妹的 B:有个妹妹真好
A: “我和我妹妹就这么一个孩子!” B: 哎呀!(捂住脸。)你会聊天吗你
A:“what are you doing?你在说什么啊?但是我们两个人恋爱了 她总爱问我问题!B: 问你什么啊
A:“我没钱,没车,没房,没地位,为什么要来跟我谈恋爱呢 B:你怎么回答得呀 A:“献爱心来了呗 B:有这么献爱心的吗
A:如果世界末日还剩7秒你会干嘛 B:你怎么回答的呀 A:“收菜
B:那你死的挺值了
A:他还问我你对最新颁布的婚姻法有什么看法吗 B:你怎么说的啊 A:我说一夫一妻制挺好 B:怎么好呢
A:一个夫人一个妻子,仨人过日子可不挺好吗 B:没这么说的啊
A:回答完问题我又补充了一句,再好也没有过去好 B:怎么地呢
A:可以三妻四妾,二十五个人一起过日子呢 B:不是,你等会儿,怎么二十五个?
A:说你傻你不信,三七二十一加上四妾,这不二十五吗? B:(做愣住状)A:啊呀,没上过学
B:嗯,我那吉林铁道毕业证都白拿了,最后怎么样啊 A: 最后,最后他提出和我分手 B:就因为这事儿就提出分手了?
A:不是,还有一事儿,我没和你说,一次他领我去参加他朋友的婚礼,婚礼上非要我致辞,我不会说话啊,我就说,祝二位新人的婚礼越办越好 B:什么祝愿这是,这有越办越好的吗?
A:不会说话嘛,但是我老想着等他朋友再结婚我再改,可没给我机会 B:这事儿你就别盼着了
B:你怎么不想约人家看个电影啥的挽回一下 A:对呀,于是乎,我就约他去看电影,那天看的是阿凡达,B:好片呀
A:阿凡达里面有个人物特别的吸引我 B:谁呀 A:巴依老爷
B:对,这巴依老爷,你看的是阿凡提吧 A:差不多
B:哎,这可差多了啊,骑驴的是阿凡提,骑鸟的是阿凡达 A:反正都是这个意思
B:不是,分了就分了,分手就快乐点儿 A:你说他怎么就不念及那点回忆呢 B:那怎么办呀
A:“你说她要和我分手呢?我该怎么办呢?” B:“都说流星特别灵,许愿去!”
A:对,“我就等流星雨,我终于等来了流星雨,我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我希望我的男朋友,回到我的身边,睁眼一看!” B:“怎么样?”
A:“流星,原路返回了!” B:哎,慢走呀,这是彗星
A:我太痛苦了,当时我就立志找一男朋友,就算是5万一平的房子也想买几套我就买几套,B:有志气
A:送你一套,还得买辆公共汽车 B:买它干嘛呀
A:到站一停,人往那一窜,立刻就喊,STOP, 这是私家车 B:嘿,好
A:我从来没有吹牛吹的这么清新脱俗过 B:哎呀,这就别显摆了
A:我就觉得我们80后特痛苦,现在的孩子都快有mp8了,而我们那会儿连半个p都没有但是我一直都很奇怪 B:奇怪什么呀
A:这个WMA是什么组合,现在我MP3里面都是他们的歌 B:WMA是什么组合 A:啊 B:WMA那是格式 A:反正我一直就很奇怪 B:那不是
A:还记得我们上了高中,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叛逆了,也敢跟老爸老妈吵架了
B:带着压力我们上大学了
A:上大学了,手机泛滥了,短信泛滥了,QQ泛滥了,每天都要玩通宵,每天想找一份兼职,可不知道干点什么好,眼看着就要毕业了,也就想不起来玩了
B:我们忘了玩,可生活没忘了玩我们呀 A:眼看着就要奔3了,也开始心疼老爸老妈了 B:这才长大呀
A:也坚持理想,还得坚持现实了 B:理想说的起,玩不起
A:后来,我把理想交给了自己,我开始自己炒自己的菜,自己掌自己的舵,我不在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指挥,我知道别人嚼过的膜不香,而且营养价值及其不高,就算我按照别人的路去出发,虽然很保险,但是也到达不了我要去的目的地,我于是走出了角落,去经历风雨,哪怕一路泥,哪怕一脸灰尘,我相信每一个角落都开一朵花,每一滴汗就会发一处芽,我于是从自己的生命中成长起来,从自己的生命中鲜活起来,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80后,一切皆有可能。
B:好,小轩轩呀,你倒出了我的心声,为了理想我愿意去死 A:鹏鹏,我怎么眼睁睁看你去死 B:那你 A:闭上眼睛 B:哎,别说
第五篇: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读后感
读了鲁迅的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初篇——《狂人日记》,鲁迅先生描写了一位迫害狂患者的心理活动,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那个黑暗、冷漠、血腥的年代对人的损害。
狂人的出场特别,“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这些都预示着他的思想和旁人不同。文中穿插着很多他幻想被吃的片断,“狂人”眼中看来,四周都是随时张开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赵家的狗、狗的主人——赵富贵、还有一些未经人事的小孩仿佛都是吃人者,最为伤心的是自己的哥哥也成了其中一员。其实,狂人的臆想不是毫无理由的,他以为生活的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吃人的世界,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人们独立的思想被逐渐吞噬,而这在那个年代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狂人被道为“疯了”,却又在“疯”的状态中说出一堆真话。
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在当时格格不入。封建社会的礼教,于无形中给人巨大的舆论压力,许许多多的国民,在这种压迫下,人性逐渐被钳制。不禁想起了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离开了,而鲁迅先生以笔为戈,在旧社会中一次次铿锵地发出拯救民族的声音。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文末,多么微弱,无奈,又悲壮的呐喊!鲁迅的笔下经常出现孩子这一形象,像故乡中的宏儿、水生,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眼中的希望。但在《狂人日记》中,“但是小孩子呢”“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许多孩子都被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了封建的糟粕,在社会的压迫中渐渐地扭曲人生的观念。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意思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有!”而如果为了希望去奋斗,那希望也就“无所谓无”。在艰难的国运前,鲁迅先生一直坚持着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并为之不断奋斗。毕竟,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做真实的自己,为了追求新生活而去奋斗与实践。
俞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