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音乐鉴赏
一、比较巴赫与亨德尔的音乐风格:
@巴赫被誉为“近代音乐之父”,最大的成功是创立了平均律和对位法。1.巴赫以创作宗教音乐为主,而亨德尔的音乐以宫廷内的世俗音乐为主。2.巴赫的音乐庄严,追求逻辑和理性,亨德尔的音乐注重辉煌与华美。3.巴赫音乐复调性强,亨德尔则更倾向于主调。
4.巴赫一生没有出过德国,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取得很耀眼的荣誉和名声,并且生活相对艰难。亨德尔则是历游欧洲各国,在皇家工作,是宫廷大乐师。在当年,贝多芬评价亨德尔说:“所有大师中无可企及的大师”,“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在他的墓前脱帽下跪。”。亨德尔出身于中产阶级,并在中产阶级首先获得权势的地方供职。他宫廷歌剧转向神剧象征着社会的巨大转变,他以此成为新的中产阶级文化的一位建筑师和现代公众弥撒曲的创造者。和巴赫一样,他立于欧洲音乐的主流,将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的因素吸收到他的艺术中。巴赫和他作为晚期巴洛克代表人物互相补充。巴赫的艺术是内省的;亨德尔是个外向好动的人,巴赫在管风琴阁楼中作狂想曲;亨德尔是个庭臣,巴赫是个一丝不苟的艺术家,他使其所接触的每一种形式趋于完美;亨德尔写歌剧总是一挥而就,是一位杰出的即席作曲家。巴赫是一位精雕细刻的大师;亨德尔创作起来笔触挥洒自如。巴赫以神秘的眼光注视着未来的世界;亨德尔赞美这个世界的壮丽和权利。两个人都受伦理的理想鼓舞。但巴赫是一位路德教徒,亨德尔却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道德观念不受教条的束缚。
他们以及拉摩和维瓦尔蒂在他们那个时代都取得巨大成功和享有享有巨大成功和盛名;他们凭借着技巧、笃诚和富于想象的内涵来写音乐,这些音乐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他们都处于同时代的对位风格与主调风格矛盾取得和解的时期。都擅长于创作器乐和声乐作品,他们都知道音乐思想的新趋向,虽然没有一个在他自己的音乐中进行了深思熟虑的革命,他们都在晚期巴洛克已确立的形式和风格范围中创作,他们的创作力主要在于以一种独特的最佳途径来从事这些公认的事情。巴赫除了歌剧之外,将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所有形式都作了成功的尝试。亨德尔则优于歌剧创作。亨德尔最大的贡献是在巴洛克因素之外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歌剧。
@ 巴赫音乐特色是复调,这是他不变的因素,无论是创意曲还是平均律赋格都给后人留下了重大的意义,影响了德国音乐文化甚至是世界300年。
亨德尔则多样化一些,变奏,咏叹。宗教形式的清唱剧的开端到歌剧,管弦乐的延伸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处于同一时期,甚至是同一年出生,一个是有名的巴赫音乐家族。一个是小城镇家庭,但却有着不同的经历。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亨德尔一生的主要功绩: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在巴洛克音乐里。
能和巴赫并肩的大概只有亨德尔。相比巴赫身后的寂寞,亨德尔却在他生前就享有了崇高的声誉和富足的生活。亨德尔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在于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与神剧,其崇高壮丽、表情生动、富有创新精神和感染力的艺术特点在这些作品中达到了极高的境地。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
@ 巴赫(巴哈)(1685~1750),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亨德尔是清唱剧之父
亨德尔从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他的清唱剧使用英文歌词,由英国人演唱,是一种为英国观众而写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经过了十多年时间,才受到普遍的欢迎,亨德尔在英国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华,而是翻译作赞美主。)的句号。
二、说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交响乐发展历史上各自的地位及各自的贡献有那些?
海顿:奥地利
莫扎特:奥地利
贝多芬:德国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表现力的范围。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从音乐史的角度而言,能同海顿相提并论的并不多。他确立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交响曲的规范,新时期的清唱剧,室内乐形式……将罗可可时期的审美情趣和作曲方式更明确地典范化进而开创了古典主义的巅峰时代。他最伟大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海顿有“交响乐之父”的美称,为后经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开花结果的古曲乐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规矩的和声和转调,自然音阶的旋律写作,分散和弦基础上的动机与主题,均匀对称的乐句和平衡的曲式,这些是大部分海顿作品的特征,也是古典时期中庸限制的审美典范。
三、贝多芬的交响乐有哪几部及他的人文精神和音乐个性?
一、C大调《第一交响曲》
二、D大调《第二交响曲》也被阿贝称作“英雄的谎言”
三、降E大调《英雄》
四、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
五、C小调《命运》
六、F大调《田园》
七、A大调《第七交响曲》
八、F大调《第八交响曲》
九、d小调《合唱》也称作《欢乐颂》,因为阿贝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即:九部交响曲:
一、继承先师传统——第一交响曲
二、摆脱死亡的阴影——第二交响曲
三、属于英雄的时代强音——第三“英雄”交响曲
四、青春的礼赞、生命的高歌——第四交响曲
五、冲破命运的枷锁——第五“命运”交响曲
六、回到大自然——第六“田园”交响曲
七、疯狂的交响舞蹈——第七交响曲
八、快乐应该属于音乐——第八交响曲
九、经久不衰的欢乐颂歌——第九“合唱”交响曲
|音乐个性:贝多芬的交响曲大大扩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节奏:节奏有时不按小节节拍,出现切分音,弱起,强弱对比强烈,这些都是贝多芬在节奏上的创新,不再严格遵守严整的节奏,而是随音乐的要求而相对自由。
歌唱性的管弦乐:贝多芬有着出色的旋律天分和技巧,善于创作如歌般的旋律。他丰富的配器也大大提高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
和声技巧的革新:贝多芬的交响曲中使用了不协和和弦,和非常规的和弦进行,强烈的戏剧性对比也是古典主义的规范中不可想象的。
慢乐章的位置变化(No.9),消失(No.5,7)。第9交响曲2,3乐章位置倒置,慢乐章变成了第3乐章;第5,7交响曲没有原来严格意义的慢乐章,只有小快板速度的第2乐章,旋律线延长而类似于慢乐章。
突破了奏鸣曲式的限制。主部副部的对比鲜明;发展部规模变大,可以占到整个乐章的1/3以上,在发展部当中出现了呈示部中没有的因素;引子介入乐章,出现在发展部和再现部当中,甚至参与发展部的发展;尾声很长。
配器的变化:新的乐器的使用以及交响乐队的规模变大。
乐圣贝多芬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社会思想,成为他
创作的思想核心,贝多芬是第一位把音乐艺术和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家。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欢听农村乐师们奏乐,并将此体现在创作之中。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是他们的启蒙意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他们接近现实生活“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抗封建束缚,坚定乐观、勇于奋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完美和谐。因此可以说古典主义音乐
中的民族民间特征是一般性的,并没有其他别的意义,是启蒙意识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与反映。
三、浪漫乐派音乐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基础之上。
人文精神:.在波澜壮阔的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无疑是一个最响亮、最伟大的名字,即使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他也是少数几个罕见的伟大人物之一。而贝多芬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超凡入圣的音乐才能,更在于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力量,他已经成为人类激情与力量的化身,成为人类以顽强的意志同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象征。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罗曼罗兰笔下的不朽形象——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少年时代就是完全以贝多芬为原型而创作的。不幸的童年生活对贝多芬的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他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创伤,使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和紧张思索的习惯。但是早年的苦难生活没有把他压垮,反而在他心里激起了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情感,一种对生命、对宇宙宗教般的深刻体验。伟大的音乐在他的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开始骚动起来了。苦难塑造了贝多芬反抗的性格、倔强的意志以及那雄伟的力量,而这些是他一生都在表达的音乐主题。贝多芬说:“我不是靠一篇论文一举成名的,从儿时起,我就努力理解历代贤哲们的思想,为的是使自己博学起来。艺术家应为推进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否则就是一种耻辱。”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似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充实完善自己,使他的一生都处在一个不断的学习,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贝多芬是自信的,他的心里充满了对于成功的渴望;他知道自己的意志所在,相信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天才是不会甘于平庸的,他必将在自己的创造中获得不朽的生命。正当贝多芬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厄运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耳疾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犹如画家双眼失明一样。贝多芬在精神上遭受到巨大的摧残,他一度想要自杀。然而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他度过了精神危机,苦难使他的音乐创作得到升华。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只要我做一天上帝最不幸的造物,我就要反抗一天。”此时,他创作的《命运交响曲》把英雄人物的这种内心斗争,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直至最后取得胜利的思想的复杂过程全面地展现出来。如果说《英雄》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座丰碑,那么,《命运》无疑是交响群山中的又一座巅峰。贝多芬是一位精神的英雄,是“心”的领袖,是生活的绝对强者。他的音乐如此惊世骇俗,如此博大精深,让生命的伟大意义超越个体,穿越时空,而臻于无限。实际上,《命运交响曲》的音乐发展的全过程是和在贝多芬的许多其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方向是和谐一致的。简单的说,这个方向大致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和斗争上升到欢乐和胜利。贝多芬的交响曲构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争取自由、欢乐和胜利不是为了个人的这一感情的抒发,而是把它看作是为全人类争取的权利。
第二篇:西方音乐鉴赏作业
学号:20110130928 姓名:余俊
弗里德里克·肖邦-著名的波兰音乐家
人物简介: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生平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其中包括《离别》、《革命》,4部谐谑曲、3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多夜曲等。因为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所以被誉为“钢琴诗人”。
人物关系
成名曲:
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1816年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2,1827年),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Don Giovanni),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德语:Ein Werk II.)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巴黎之夜:
肖邦移居巴黎初期,没几个人知道他,而誉满全城的则是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这天的钢琴,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东西,听众如痴如醉,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演出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而肖邦也不负重望,一鸣惊人。
英年早逝:
肖邦1848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在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
1.喜欢肖邦的原因: 通过上述对肖邦简介,以下是我总结的原因:
我不是一个热爱音乐的狂热粉丝,对于西方杰出的音乐家也少有耳闻,但是在学习了西方音乐鉴赏之后我对于音乐的认识逐渐增长,而在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众多音乐家之中,跳入我眼中的只有肖邦,不仅仅为他的音乐也为他的精神。
肖邦从小展现的音乐天赋,以及它对于音乐的热爱,正像他被称为钢琴诗人那样,他除了创造钢琴曲以外,只写过几首歌曲和室内乐曲。可以说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创作钢琴曲,他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齿轮,为了他所热爱的和热爱着他的人们,他不断的找灵感创作出令人们身心都能为之解放的曲子,从过去到如今都有很多很多的人为他惊叹,“这是怎样一个天才啊!”可想而知肖邦在音乐历史上的伟人形象是多么巨大。肖邦本身就是作为钢琴家兼作曲家在华沙和维也纳初次登场的,他以与其他的演奏家不同的独创性和音效以及他那纤细而高雅的弹奏方法博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18岁时,肖邦已表现出超然的个性和独创风格。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精致的小品。这些作品能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优美、文雅、富有歌唱性。与舒曼的作品不同的是,它们没有标题和情节。其中,玛祖卡和波罗乃兹舞曲——风格化的舞曲——实际上并没有运用民间的曲调,但却充分体现了波兰的民族精神。
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他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其他音乐: 我觉得老师课堂上讲的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已经很具有代表性意义,能够很好的诠释西方音乐鉴赏这门课程了,所以我没有除了课堂讲的以外喜欢的音乐了。
3.对于本门课程的建议: 我建议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短片或者是人物的纪录片,这样更能增加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喜爱。
学号:20110130928 姓名:余俊
第三篇:西方音乐鉴赏感想
西方音乐鉴赏感想
经济与贸易学院 08金融1班 何茵 200836650237
西方音乐欣赏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来了解和欣赏一下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和优秀作品,而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自觉这门课程真的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虽说不上大有长进,但总的来说已经对西方音乐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有了起码的印象,不会再是一问三不知的囧样了,这就是我上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吧。
西方音乐发展史可说的上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人物传记。
首先登场的是巴洛克时期。
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萌芽和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政治与思想意识的转变,巴洛克音乐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於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巴洛克音乐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名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被誉为“文 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是说到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不得不提J.S.巴赫,他被誉为“音乐之父”,他 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师,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 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而这个时期的演奏乐器——管风琴最令我为之惊艳,印象深刻。管风琴的体积之大,声音之洪亮,气势之磅礴都是那么的独树一帜,让人深深着迷。另外,亨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闻名遐迩。
然后要介绍的是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而这就是古典主义音乐的萌芽。古典音乐的风格表现为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家个个都是声名显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一代音乐巨子,他在命运上的坎坷经历与他的音乐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让世人对他更加充满了尊进和崇拜。他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有《月光》《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悲怆鸣奏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更是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最后出场的是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的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在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音乐,它以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舒伯特、肖邦、柴可斯夫基也都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家。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另外,肖邦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其中的圆舞曲和夜曲更是不能不知的代表作。
在这之后,西方音乐还经历了印象主义时期、表现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等多个阶段的发展壮大,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西方音乐。
在这一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不仅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整体的简单认识,知道了许多世界知名的音乐家,听到了他们的成名乐曲,而且通过老师不时播放给我们欣赏的音乐电影、露天音乐演唱会和音乐歌舞剧,也让我为音乐的魅力所折服。
首先,那部音乐电影所述说的是著名音乐大师舒曼与他的妻子克拉克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中始终贯穿着舒曼一生的优秀音乐作品,这部电影将这位音乐大师的真实生活完整的重现于观众的眼前。我最先对这部戏有兴趣是因为女主角的名字和新加坡著名的克拉克码头同名的缘故,但是当我看完整出电影以后,我真心的为男女主人翁之间因音乐而起的爱情所感动,克拉克在舒曼死后终身未再改嫁,而是将舒曼的人和他的音乐始终放在她的心中的最深处。
然后,我要说的是一场在法国露天广场举行的音乐会,世界各地的现代音乐大师级人物都在那倾情演出,让我在教室观看这段录像都会为之兴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法国的口技男歌手,他的名字我并不清楚,但是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却让我记忆犹新,我感觉他甚至能模仿出double bass的声音,真是太让人叫绝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一场法国的音乐歌舞剧——《romeo et juliette》,它讲述的就是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编剧完全将优美的音乐融入到了这一爱情故事当中,让人们在视觉欣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听觉上的享受,主演们都表现出了出色的唱功和舞台感染能力。因为这一音乐剧我没有全部看完,所以还没有太多的感触,在这就先点到即止了。
通过这门课程,我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开拓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让自己在学习之余有了一个释放压力的爱好,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品味和气质,这就是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得到的美好。
第四篇:西方音乐鉴赏之蓝色多瑙河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婉转,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水流潺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鸟语花香,多么美妙的地方。就在这儿,阿尔卑斯山下,多瑙河旁,一颗音乐的明珠璀璨夺目,这就是维也纳,多瑙河的女神。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动人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蓝色多瑙河》。这首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或“真正的国歌”。
《蓝色多瑙河》是一部纯写景的乐曲,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抒发了小约翰﹒施特劳斯对多瑙河的热爱。《蓝色多瑙河》是一首又明确写实倾向的圆舞曲,由五个部分构成,前面一个很长的序奏,然后是四个小圆舞曲。
在演奏开始时,先是一段序曲:小提琴的颤音响起,多瑙河的水流潺潺,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像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啊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啊吹动树梢多
美妙。”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鸟语花香充斥多瑙河畔,春天的女神,来到多瑙河,播下希望的种子。紧接着,轻盈的曲调表达着明朗活泼的心情,“春天美女郎袅娜多姿,花冠带头上,美丽的紫罗兰,是她的蓝眼睛,双唇像玫瑰,向我们微笑,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那露珠是她的眼泪是她的眼泪。”旋律轻缓,悠扬动人。
“白云像面网,在头上飘扬,遍地鲜艳的花朵,在她脚下开放,春天来了,多么美好。”节奏欢快跳跃,振奋人心,曲调铿锵有力,充满生机。展现了人们欢歌跳舞的热闹场面。“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射出光芒使人欢畅”。在活泼奔放的舞曲中,展现出多瑙河畔的人民的古老悠久历史。“春来了,春来了,多么美好,多么美好!”欢快的气氛越来越浓郁,激动的曲调越来越炽热,华丽壮阔的高潮来临,人们高呼:“春来了,多么美好!”春来了,多么美好!
最后,“那小鸟在树林里高声唱,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叫,美丽的鲜花到处在开放,春天来了多美好!”春天的脚步跳出轻盈的欢快舞点!“春天美女郎!花冠头上戴,她是多么漂亮,春天来到了,多美好!大地在欢笑,大地在欢笑,春天来到了多么美好!”春天的身影舞出生动的活力乐章!在鸟语中,在花香中,在春天女神的舞蹈中,人们沉醉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忽然,一阵急风骤雨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
虽然从未亲眼见过蓝色的多瑙河,但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所勾勒出的那优美多瑙河是无比动人,仿佛眼前出现了多瑙河波光粼粼的水面,蓝色水面上荡漾着一叶叶扁舟,船上的人们欢歌笑语。看,河畔茂密的维也纳森林中树木葱郁,百花争艳,鸟儿歌唱着这美丽的春之女神。姑娘小伙齐聚多瑙河,跳着欢快的舞蹈,为春天的来临欢唱。多瑙河的这一切是多么动人,这动人的多瑙河不正奏出了这生机勃勃的春之声!
第五篇:西方美术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
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1.以作品为例谈谈古希腊雕塑的魅力。
答:古希腊雕塑的魅力在于一种“真实的美”,它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这些我们可以从这一时期的许多裸体雕塑上得以体会。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 高约152 厘米,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而且在作品中,运动员身体的线条和肌肉的雕刻都栩栩如生,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既自然又真实。
2.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里?
答:如果说,达•芬奇把艺术视为科学、赋予艺术以理性的话,那么米开朗基罗
则把艺术视为神圣的个人创造、赋予艺术以力量和激情。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对男性人体美极力表现,甚至对女性人体的刻画也趋于男性化。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
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