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毕业论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7:1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毕业论文)》。

第一篇: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毕业论文)

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内容摘要】

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太平天国运动既是对以往的农民起义的继承,又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区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引入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拜上帝为基础,其矛头直指向封建的满清王朝及中国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文化。从表面看,太平天国似乎与传统文化势不两立,将传统文化彻底的抛弃了。其实不然,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至结束,我们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在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显现有传统文化的踪迹,太平天国运动始终挣脱不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

儒学思想

经济政策

变革思维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其影响远远的超过了以前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引进西方基督教教义,以教会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以推翻封建的清王朝统治为目标,全盘否定和摧毁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一场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势力所到之处,庙宇、祠堂被毁,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的打击。但是,从太平天国的开始到失败,传统文化的影子始终都伴随着太平天国的沉浮,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出现政策冲突(一)政策上的自相矛盾和前后抵牾

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思想的太平天国力求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几乎是“有传必反”,但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成长的太平天国看似与传统文化决裂的政策中却产生了很多抵牾,政策上的自相矛盾和前后抵牾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层面上的冲突。比如太平天国它一方面要实行有无相恤、有福同享的政策,另一方面又是极力宣扬什么贫富天排定,叫人们要知命安贫,各守本分。一方面要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圣库制度,“有衣同穿,有饭同食”。另一方面则又坚持“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等级制。一方面提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另一方面则要“着佃起征田赋”,“按亩输钱米”;一方面是“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解归圣库”,另一方面又是“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等等。这一切充分反映出了“上帝”与“天道”的冲突,均等思想与礼制秩序的矛盾,既想宣传实施全盘否定传统传统的政策又不得不用传统的经文维护统治。

(二)政策宣传中割不断中国传统的血缘脐带

太平天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早期基督教的教义,但却始终没有割断中国传统的血缘脐带。所宣传的上帝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仍旧是借用“父子”、兄弟姊妹之类的血缘伦理语言和内容加以表述与维系的。太平天国虽然想引入上帝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观念,但又不得不采取“政教合一”的国家管理方式。很快便回到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等级制,从而使太平天国很难摆脱传统社会拉帮结派、“朋党相争”、“窝里斗”的社会怪圈。正所谓“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楚了,对象是谁,和自己什么关系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1](p35)事实上,太平天国在文化层面上的特殊规定,及政策措施的效应是与传统的文化意识非常吻合的,具有很强的相通性和一致性。

二、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上帝”所有制里的平均分配方式闪烁出传统文化的影子 太平天国的许多经济政策是根据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及拜上帝教的教义颁行的《天朝田亩制度》所执行的。根据《制度》规定,在土地和其它生产物上实际要执行的是带有很强的公有制色彩的“上帝”所有制;在分配上,太平天国领导者及其民众追求的则是一种“处处平均”、自给自足的供给制度和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不仅详细规定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和分配原则,而且还规定了副业生产和分配的方案。“凡天下田,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2](p321~326)这种带有均等色彩的分配方式,体现出了太平天国对沿袭几千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彻底否定,它企图建立人间太平天国的愿望,符合千百年来农民“处处平均”的传统思想。

(二)传统思想影响下按照传统方式运行的经济政策

企图执行《天朝田亩制度》的太平天国在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和传统思想影响下经济低效率的事实,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按照传统的经济政策来运行。

在土地政策上,早在1853年太平军西征时便在江西南昌城外实行了“计亩征粮”。后来东王杨秀清等奏请天王洪秀全在安徽江西照旧征粮纳税:“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3](p275)实际上,太平天国的各个时期在各个地区实行的土地政策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概括而论,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以实种作准”、“计亩造册,着佃收粮”,向农民直接征收钱粮的方式。这一政策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曾一度被广泛推行,这样在事实上承认或半承认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

2、向地主征收钱粮,允许地主收租。一方面对地主收租情况进行监督和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地主这一阶层的力量保证谷米粮食的收集,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推行的最主要的土地田赋政策。

3、到了后期,太平天国更是设租息局、总仓厅,帮助地主收租。甚至对农民的抗租斗争进行镇压,以应付战争对大量谷米粮食的急需。

这都表明太平天国为统治需要,不断调整土地政策,这是传统的封建社会里通用的土地政策。认可和支持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前朝各代几无二致。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农民战争变革思维模式

太平天国运动它用上帝教号召和组织群众,说明它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它所运用的变革思维又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通用的模式,它始终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一)、“顺天”“应天”的起义模式

中国自古以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均自称是“天子”,说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是天派来的,用以表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往往反其道而用之。陈胜、吴广起义时用“篝火狐鸣”的办法;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高举“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大旗,元末红巾军起义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传言,都表示自己是上天安排来领导起义的。太平天国起义 3 也不例外,在起义前的文件中就宣称“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进行传统“天道”观的宣传。起义后在进军途中发布的几个文告,均是以“真天命”三字开头,打着“奉天讨胡”、“奉天诛妖”的旗号。其用意无非就是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到来是上天的安排,这与历来的农民起义运动的传统思想完全一样,在“天”上做文章。

(二)、“均等”“太平”的发展模式

中国从进入封建社会开始,就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无地和少地,农民千百年的梦想是有自己的土地。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触及了土地问题,往往表达了一种平等、平均的愿望。唐代王仙芝起义,称天补平均大将军,突出“平均”的要求;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相号召;明末李自成起义则打着“均田免粮”的旗帜。“太平”的本义是极大的公平和平均,太平天国在自己的文件和文献中,一再标榜自己建立的是“太平天国”,“天下大家处处平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只是意欲把“平等”“平均”作为一种政策措施,而太平天国则试图把它化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显然是对中国农民战争传统思维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四、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为统治服务

独尊拜上帝教、反孔、排儒看似太平天国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决裂,实际上为了统治需要它又对儒学思想加以利用。为自己的统治、政策施行等服务,而援引儒家经典和儒学思想,可看到它与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解说儒学思想为拜上帝神学服务

洪秀全是在从西方引来的拜上帝教的组织下发动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披着厚厚的宗教外衣。但是对中国广大人民来说,拜上帝教非常陌生,与中国传统不着边际。因此洪秀全和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教义,征引各种儒家经书,验证其所宣扬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思想。在《天条书》初刻本中征引了许多儒家经典,其中引自《诗经》的有:“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引自《尚书》的有:“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引自《易经》的有:“先代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等。洪秀全断章取义的征引这些儒家资料都是为了说明历史上我们都拜皇上帝,但是到秦 4 汉以后则差入鬼路,致被阎罗妖所捉。引用传统文化的儒家经典为阐发拜上帝神学思想服务,其意都是想要人们复行拜皇上帝,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二)、利用儒学思想为“皇权”统治服务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农民生活在以家族主义和家长制为本位的宗法制度下小农思想浓重,可以说他们都是皇权主义者,都盼望有“好皇帝”。洪秀全他把儒家的皇权主义与拜上帝教的神学思想相结合,尽力装点自身作为天王的神人合一的形象。所颁布的诏书为树立“天王”专制主义权威大量征引儒家思想和言论为其服务,颁布的《天命诏旨书》中,充斥着宣扬天王专制主义的言词。如辛开(亥)三月十八日在东乡:“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遵。”辛开(亥)七月十四日在紫荆山茶地:“皇上帝曰:自古死生天排定,那有由己得成人。”此外,在旨准镌刻的《幼学诗》中说,“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牝鸡若司晨,自求家道苦”。另如在起义后所作的《太平救世歌》中说:“人伦有五,孝弟为先。”[5](p436)显然,洪秀全是在利用儒学思想,极力的引用传统文化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太平天国运动从表面上看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就其思想模式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它仍是承袭历代农民战争的传统的变革模式。

不管太平天国是宣传“天下一家”的反封建思想,还是标榜“共享太平”的反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而却以“肃体统,大一尊,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传统农民起义运动形式为归宿。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无论是开始的时候还是发展、顶峰时期或者是尾声、低谷直至失败,都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注释]: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2]洪秀全等.天朝田亩制度[A].史学会.太平天国:第一册[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

[3]张德坚.贼情汇篡:卷十[A].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三册[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

[4]苏台麇鹿记:上卷[A].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第五册[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

[5]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二册[M].北京:神州国光社,1952.[参考文献] [1]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罗尔纲.太平天国文选[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6

第二篇: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天国兴衰 导入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鸦片战争后,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广西民众在乡村塾师洪秀全率领下,揭竿而起。他们曾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太平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走向失败? 金田起义 导入 洪秀全雕像(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城北24公里处的金田村)洪秀全塑像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洪氏祠堂(位于洪秀全故居旁)洪氏故居前的月字池 金田村全景(金田村位于广西省桂平市)金田起义画(想像画)返 回 返 回 金田起义 导入 天国兴衰 太平军前期进军路线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 太平军作战图 太平天国号帽、号衣 太平军女官 太平军武器 太平军发布的安民告示 太平天国时代的天京(南京)太平天国时期的武昌 太平天国时期铜钱 太平天国刊行的书籍 太平军北伐地图 太平军北伐图(想像画)太平天国北伐军发出的军情禀报 太平军西征军所颁路凭 曾国藩兵败要跳水自杀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西征。西征中,太平军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东部大部分地区,并在湖南大败湘军。曾国藩兵败要跳水自杀,后被部下劝阻。《天朝田亩制度》书影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 你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有实施的可能吗? 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 听王陈炳文颁发的田凭 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太平天国烈士墓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上海川沙县高桥镇,1954年为纪念太平军1862年进攻上海时牺牲的战士而建。太平天国纪念邮票(1951年发行)有关太平天国的书(封面)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篇:太平天国运动讲稿

太平天国本身是一次相对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义,即王朝末期,人口增长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加重,底层人民进入无法生活的境地。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揭竿起义。起义领导人与以往一样,有不入流的知识分子,有地方大族,也有纯底层上来聪明干将。之所以和以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同,是因为恰好处在中国被动进入近代的时间里,所以不得不面对西方国家的介入,所以称为有了反帝的意义。

许多人质疑太平天国是否属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主要在于三点: 一是太平天国并未提出比清政府更先进的理论和行为,虽然清政府是封建,但太平天国的封建程度并不比他轻。

二是战争带来极大破坏,并没有让底层人民生活幸福,反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太平天国使用的拜上帝教,俨然邪教化的基督教,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治模式和邪教特征,是否让其比坚持儒家思想清政府更不正义?

其实,如果抛去太平天国所处的历史时期,着重看待太平天国作为古代农民起义的一面,这三点都不是问题。毕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整个大清国从皇帝到百姓,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时间已经进入近代,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具备古代农民起义的普遍特征并不奇怪。

第一,传统的农民起义本就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因为对压迫的反抗具备正义性,但不代表农民阶级有提出更先进生产关系的能力。所以农民起义的结果往往是起义领袖最终向新的封建统治阶级靠拢而结束。第二,古代战争尤其是农民起义的破坏性本就是巨大的。一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暴增导致粮食的不足,所以战争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的人口死亡,才能保证双方军队的口粮;

二是古代环境及生产力决定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生命的漠视度,古代许多改朝换代,人口伤亡超过一半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第三,能够搞大规模行动,从来不是老百姓生活不了一哄而起就可以的,造反的关键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而在古代的农民起义而言,最主要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本就占据大量人口甚至军队的大族牵头,通过原有的力量组织;二是利用宗教来组织。

前者多出现于地位较高的人牵头造反情况,尤其多出现与唐宋以前世家大族存在的时候;后者多出现与地位较低的人牵头造反情况,从黄巾起义(如果不算陈胜的鱼腹书的话)持续到义和团。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知识严重匮乏,纪律整理难度大,所以在古代起义时候往往通过宗教才能较为有效地组织。细数历代农民起义,大部分都多少有宗教参与。而古代宗教用今天眼光看,几乎都可以列入邪教范畴了。所以太平天国的这种行为并不特别。这里插个观点:组织活动是一个难度极高的行为,但也往往是普通人容易忽略的行为。在古代尤其困难。历代农民起义,除了明末起义外,几乎都要么通过本身就有钱有人的地方豪强、军队将领至少也是大家族模式,要么就得通过宗教模式,因为除了这二者,想在官府眼皮下去串联、准备、统一指挥,几乎是天方夜谭。一直到了近代的革命党,才算勉强脱离了这两者,有了用新理论组织的情况。但是细看革命党的组织,除了利用会党(带宗教性质)或军队(军队组织)这种本身就有组织性的势力外,真正自己的组织行动往往局限在小几百人以内。也正是后来共产党组织能力太强了,让人有了种错觉,觉得正常组织就该这样,宗教组织是落后的。其实,人家用宗教组织不过当时最常态而已。

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义特点,有反封建一面,也有无法提供先进生产模式造成巨大破坏一面。今天我们回头看知道1840年以后是近代史了,但在咸丰元年,人们普遍认知还停留在古代情况下,不能要求太平天国运动有更先进的行为。直到后期,帝国主义力量介入后,太平天国运动才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他们的选择又增添了反帝一面。事实上,中国真正能称作近代农民运动的,得到义和团了。义和团的行动规模、目标和纲领,才和传统的古代农民运动有着鲜明区别。

补充问题。1.太平天国是不是比清政府更残忍?

整体而言,这么说是不对的。固然从后来描述看,太平天国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但首先要求清楚,今天看到的资料大部分是胜利者写就的。太平天国从武汉到天京是杀戮不少,但曾国藩难道就是浪得虚名?只不过清廷胜利了,所以可以在后续记录中回避自己的杀戮,把所有脏水都泼向对方而已。无论湘军、八旗军还是绿营军,和太平天国军队一样,都是标准的旧军队。拿今天习惯了现代军队的眼光去看旧军队,基本都超出我们可能想象的下限,或许比许多人能想到的土匪还过分。事实上,古代就有说法“匪过如梳,兵过如篦bì如剃”,这真不是胡说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战争的惨烈。一旦战争打响,本身就注定许多战场伤亡和更多的战场下伤亡。自古以来,许多农民起义显得格外惨烈,还是因为起义的原因就是缺少粮食要饿死了造反。但是,一旦战争打响,军队需要更多粮食,从事生产的人又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大量人口死亡来解决问题。所以说,造成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归咎为起义农民。农民不起义,固然不会有这么大面积伤亡,但意味着要求这部分最困难的农民要自己老老实实饿死。这个锅到底该起义农民背,还是政府背呢?

第四篇:太平天国运动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6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

等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而地主、官僚、贵族也乘机加剧了对土地的兼并,是封建主义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虽然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

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8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这一年也是他第四次考试失败,他将自身的命运同当时的国难结合起来,开始放弃科举做官,自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师:洪秀全曾经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的宣传基督的小册子,受到西方基

督的影响,并将基督教与中国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普天之下的人都一样,人人在上帝面前也是平等的,这对于身处水生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所以经过几年的发展,拜上帝会的势力得以发展,成员超过一万多人。

师: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起义军成为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进入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太平军迅速壮大。1953年,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师:1853年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了巩固和发展势力,制定并颁布了《天朝

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其主要内容,规定了土地的分配问题和产品的分配问题,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分配原则。其目的是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师:《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却很不现实,由于生产力的水平,以及当时战乱的环境,这种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其即有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革命性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平均”“等贵贱 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有平等,要有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空想性体现在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所以,在太平天国占领的很多地方仍旧采用当时清政府收税的办法,很大程度上仍旧承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2、《资政新篇》

师:到后来太平天国因天京事变由盛转衰,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那就是《资政新篇》。其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师:《资政新篇》也是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性文件,在当时的环境下,具有进步性,但是

也有时代的局限性。进步性体现在,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局限性是《资政新篇》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资政新篇》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特点,但其始终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也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又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形成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地强大资产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无法保证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因此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1856年,由盛转衰

2、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

—安庆失守—天京沦陷(1864年)

师:天京变乱的经过是,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为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展开了激

烈的争夺,破坏了太平天国领导起义初期的团结和谐局面。1856年8月,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回天京后,杀了杨秀清及其家属,总揽天国大权。石达开返回天京,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对石达开又动杀机,石达开连夜出逃。韦

昌辉接着又围攻天王府,妄图加害天王。洪秀全不得已下诏诛杀了韦昌辉。石达开重回天京,但洪秀全对他疑忌重重,不予重用,石达开负气带着10万精兵出走,继续抗清。“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军出走,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师:天京变乱的直接原因就是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

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

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尽管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不能够居安思危,陶醉于已经取得的胜利,享乐思想发展很快。随着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等级而来的必然是争权夺利。这也是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这样,他们背离了当初自己提出的平等原则,领导集团原有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很快就遭到了破坏,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演变成令人心痛的天京事变。

师:天京变乱的后果突出强调三点:第一是力量受损: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

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是形势危急:清军再建江北、江南大营。第三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国运动没有被很快镇压,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时抽不出更多的军队“围剿”太平军。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太平天国处于左支右绌的艰难境地,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师:后期天京变乱和重组领导核心,提拔了一批年青将领,如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

成,担任军事指挥,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接着又在三河镇打败湘军的精锐部队,迫使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1860年,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先袭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救援之际,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汇合,合力攻打江南大营。此计为“三十六计”之中的“围魏救赵”之计。这样,平定江北、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师: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

杀。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连战连捷。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继续东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

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到1864年,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太平军相继失去了苏州、常州、杭州,天京及其附近地区也处于清军围攻这下,形势日益危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天京不久陷落,守城将士大多壮烈牺牲。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师: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

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是,由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第五篇: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阎虎亮 教学目标 识记

理解

能力目标

情感教育目标

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通过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无法独立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学法指导:

⑴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⑵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⑶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东征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教学过程流程图: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学习全体同学合作 独立思考解决 主讲人发言 本组成员补充 学习

其他组和教师质疑教师小结课堂检测 该组成员答辩

教师简评、释疑、补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⑴、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史实及搜集资料。

⑵、指导学生按学习兴趣分为历史背景组、人物军事组、文献资料组、历史影响组,以便探究讨论。

建议学生针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2、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就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

3、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4、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为军事防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的发生,太平天国是否就不会失败?

5、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有何感想?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

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学生:⑴、记录疑问的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

⑵、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相关问题,选出主讲人,为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交流讨论做好准备。教学过程说明:

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一些探究式问题。学生在搜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依据重视历史背景、影响,简化过程的原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军事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入:通过前言和《天国风云》片段,设置历史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

(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在封建社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农民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次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板书)太平天国运动简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二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天国风云》片段)

一、太平天国爆发的历史背景(板书)(播放有关影片剪辑,展示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材料三: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提问:⑴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教师引导历史背景组的同学回答,对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启发其他组同学质疑,讨论。)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二是基督教传入又为农民战争带来新的思想武器。(进一步设问):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人物军事方面的探究:(板书)

1、人物方面: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洪秀全,请一位同学介绍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主要活动。(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针对学生所讲进行简评)强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在永安建立起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领导核心,天京变乱后,又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组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电脑显示材料,学生阅读)、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彼疆比界之私,何可起而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 提问: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人物组主讲人做答,同学和老师都参与质疑、讨论,鼓励不同意见)教师总结:

⑴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特点: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板书)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的自身经历,所受教育分不开的。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也体现了洪秀全思想的落后性。⑵原因:A、基督教思想中的阶级对抗因素和平等理念适应了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B、破产农民对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板书)

2、军事方面的探究: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这一部分的讲解主要把太平天国前期军事形势和后期军事形势图进行动画演示。)人物军事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表格归纳:北伐、东征、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提出探究性问题:)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为军事防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的发生,太平天国是否就不会失败?(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全班同学讨论)教师归纳:天京变乱的根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板书)

强调:天京变乱,从原因上看,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上看,造成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同时强调集体主义,团结合作对于一个集体、国家的重要性。)

三、文献资料探究:(板书)

太平天国颁布了两部治国方案,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由圣库供给.《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提出探究题:⑴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上述规定有何感想?

⑵《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教师引导文献资料组主讲人回答,小组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同学讨论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对发言同学予以鼓励。)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略)

教师强调: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在分配方面又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落后性和空想性。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教师强调: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⑵教师引导文献组主讲人继续回答第二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异同?(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归纳)强调:《天朝田亩制度》违背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积极性,所以根本得不到拥护和实行。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影响:(板书)(展示有关材料:)材料一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不久,杨秀清在答复有关不平等条约时就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能有“主从之分”,对不平等条约不予理睬。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

(出示探究题):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⑵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由历史影响组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全班同学质疑、讨论,教师补充)教师综合分析:

强调:⑴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这一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自身的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团结。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板书)

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板书)⑵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征:(板书)

A、太平天国起反封反侵的双重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B、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的富强的途径。C、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D、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这种新特征的原因: A、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资本主义;封建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帝反封的任务。

B、鸦片战争后一般“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小结:出示知识结构图 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兴起革命理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标志:金田起义

初期: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天京定都 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文献 后期:《资政新篇》 转折:天京变乱 失败:防御战 失败:天京陷落

强调: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课堂检测(略)

下载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毕业论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传统文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毕业论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太平天国运动

    论太平天国运动 机械103班 051020211 刘景景 关键词:太平天国 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摘要: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姓名:于滢 学号:***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教......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xxx,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我将从课标及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课标及教......

    浅析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艺术 艺术运动平面设计 论文摘要:绘画和设计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虽属于不同的门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创作理念、技法等方面,绘画和设计是互为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我们大力采用高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程标准关......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改革提倡课程意识,提倡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拓展。课程标......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 ,最后定都天京(即今南京)正是建......

    第15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一、 明确目标 1、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太平天国运动的酝酿: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拜上帝教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