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专题二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选修二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二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17世纪70年代末,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了《人身保护法》。其目的在于()。
A.限制国王的政治迫害
B.维护议员的言论自由
C.建立议会的政治权威
D.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是()。
A.封建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B.资产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D.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3.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是()。
A.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复辟的封建王朝
4.《大抗议书》抗议的是().A.财富分配不公平公正 B.国王滥用税收特权 C.普通民众缺乏选举权 D.政府压制新教教徒
5.关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非暴力抵抗的产物
B.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宣告结束
C.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基本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
6.《大抗议书》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核心要求,即()。
A.废除国家的税收制度 B.废除封建税收特权 C.废除落后的君主制度 D.获得议政参政权力
7.1688年,英国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8.1640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成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由于()。
A.出现了资本主义特有的民主制度象征——议会 B.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遭到议会的指责 C.启蒙思想家的理想通过这一斗争得以实现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政治上公开争夺权力
9.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议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
A.封建专制制度重新建立 B.斯图亚特王朝卷土重来 C.共和政体的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 D.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得以建立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原因是()。A.斯图亚特王朝得到广泛支持 B.威廉一世出手帮助 C.资产阶级出现了统治危机 D.共和制度不适合国情
11.《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
A.宗教自由问题
B.税收问题 C.军事问题 D.对外关系问题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材料二 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国会所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否则我们既不能给陛下提供维持生活约费用,又不能对海外的新教徒按其要求提供援助。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作者是如何看待国王与法律关系的?他的言论表达了其怎样的政治立场?
(2)材料二所说的“录用国会所信任的„„大臣,在国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意图何在?说明其实质。
(3)指出两则材料观点存在的分歧焦点。
专题二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从背景上来看.复辟政府对参加过革命的人进行反攻倒算.用恐怖手段加以迫害;从内客来看是对封建专制的一定限制。
2.D 解析: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起因,到迎接荷兰威廉一世登陆英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各方针对人民反抗所做的彼此妥协。
3.B 解析: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但在形式上保持共和国体制。他依然捍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不能因为他军事独裁,就认为是属于封建制度。
4.B 解析:回顾课文知识即可。
5.D 解析:“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它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的现实。经过48年的漫长岁月,至此确定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6.D 解析:《大抗议书》抗议什么?应根据题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7.B 解析:“光荣革命”的背景是英国詹姆士二世想恢复天主教,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以及旧封建贵族的利益,但当时资产阶级不希望用革命手段而通过同旧贵族的妥协,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达到目的。
8.D 解析:因为议会早就有之。但长期受到国王冷落与压制。1640年,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这是资产阶级利用合法方式进行政治革命的开始。
9.D 解析:克伦威尔只是改变民主或者专制的统治形式,没有改变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本质。A、B项错。C项错在“太早”。英国尚未使用“三权分立原则”于政体建设中。最早应用三权分立理论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政体。
10.C 解析: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引发各方不满。此后,资产阶级出现统治危机而求助与斯图亚特王朝势力的妥协。
11.B 解析: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权利请愿书》的内容有“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大抗议书》则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二、非选择题
12.(1)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政治立场:君权神授,君主专制。(2)意图: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封建的斗争。(3)焦点:争夺政权权力。
第二篇: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试题精选预测卷:必修二专题训练2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
必修二专题训练2
一、选择题
1.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20题)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5.(2012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6.(2012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7.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8.(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14题)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9.(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10.(2012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C.文学革命的影响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2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是()
A.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世界贸易增长
B.贸易自由化开始从欧洲向世界普及
C.建立起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有效机制
D.通商、投资的经济需求与武力威胁结合
13.(2012年1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4.20世纪60年代,国家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基于()A.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完成 B.“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D.“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1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37分)福建商人自古以来就声名远扬,闽商“以商为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闽商模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由于沿海人口向海外流动与山区农民向外省迁移,产生了大量经商者,正如《漳州府志》卷三八《民风》所载:“商其利而农渐死”。从商人数不断增加,农民“辄弃耒耜而从之。”„„
„„福建人经营商业的从业取向及其对海外贸易的钟情,与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治国理念、价值体系产生了严重冲突,想象中“勾引番夷入寇”的可能以及明初以来倭夷联舟而至的现实,更使禁海有了充分的理由。
然而,他们的流动性、冒险性、开放性、进取性,统统被看作是不安本分的表现,被认为是统治秩序的潜在隐患。
从经济上考虑,如果沿海人民都转而从事粮食生产,国内的粮食问题必然大为缓和,而粮食问题解决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林枫《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福建商帮兴盛的原因,并指出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粪土银”遂成福建商帮重要的资金去处,农贾兼业、以农为本,亦成福建商帮理想化的田舍翁生活的基本模式,商人资金始终难以脱离土地权力的羁绊。„„资金出路还有着第二层含义,亦即福建商帮“视金钱如粪土”,不惜重金点缀奢华生活。
此外,福建商人还热衷于某些社会活动,浪费了大量的财富,致使商业资本的积累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周济乡党、体恤宗族,建祠堂、修族谱,架桥修路,服务社会,他们于此花费不少,产业资本受到了严重侵蚀
----林枫《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宿》
(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福建商人对商业资金的支配的特点,据此指出这些特点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8分)
材料三 闽商的“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运作和“善观时变”的理性掌控,将闽商的特质与创业的平台完美而又现实地结合在一起。
“闽商模式”的另一特点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侨乡经济的发展,海上华人恋乡爱国、回馈桑梓的热情,使他们与故乡之间的文化联系显著地增强,而闽商巧妙地运用这一优势,内引外联,排除过程中的种种阻力,在低成本下声速启动,一举成功。他们借助海外闽商的大力帮助和配合,很快完成资本积累,四处扩张,成为商帮中的新佼佼者。
张俊杰《闽商模式——中国财富模式》
(3)根据材料分析现代闽商获得成功的原因。(8分)
材料四
根据统计数据,福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2%;一般而言,企业要获得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研发投入需要达到其销售收入的3%。虽然泉州的品牌创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技术创新则比较薄弱。„„闽商以血缘为纽带的经济网络容易对“外地人”产生排外情绪,不利于吸引外地优秀人才;由于本土闽商企业规模较小,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有利于企业创业,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家族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家族信任节约交易成本、血缘关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快生;但同时,由于治理结构的封闭性、管理决策的随意性和代际传承的排他性,家族治理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闽商特立独行、单打独斗的特质明显。
----辜胜阻《从福建与浙江商帮的比较看闽商的新辉煌》
(4)有人说福建商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中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会被新时期的发
展所淘汰,也有人认为福建商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奇迹。你同意哪种看法,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11分)
17.(2012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28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3)结合史实,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汽船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故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3.A
解析: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二战后经营者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
4.C 5.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之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荣德生的做法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社会责任感。材料中除了有上海企业,还有无锡企业,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官僚资本。故C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我国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A 8.B 9.D 解析: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10.C 解析: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后,与题干所反映的事件在时间上不符。
11.D 解析:清末民初,这个时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这比前面的“烂秀才”,埋头攻读四书五经,只知“之乎者也”,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排除②选项。其它选项很容易从材料中分析。
通过歌谣中“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②。
12.C 解析: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表现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的相关史实,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C。
13.C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先进成果、思想也随之传入中国,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即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14.D 解析:“调整”是对50年代中期以后错误经济政策的纠正。当时,大跃进的冒进带来经济严重困难,所以才有“八字方针”的出现。
15.A
解析:电视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报纸和广播无法使人“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所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1)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福建人的观念造成冲击;从事商业有利可图(4分)海禁原因:①福建人具有冒险性、开放性的特点是统治秩序的潜在隐患;②福建人经营商业及对海外贸易违背了传统重农抑商政策;③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不利统治;④明清王朝要解决粮食问题,建立各安其乐的农业社会秩序。(或维持统治,)(任意写出三点给6分)K^S*5U.(2)特点:①商人的资金投资于土地;②用于奢侈的生活消费;③用于救济家族等公益性的社会活动的开销(6分)影响:商人手上掌握的巨额资金没有成为最初的原始积累,没有使中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2分)(3)原因:①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②开拓拼搏的精神;③恋祖爱乡,致力于家乡建设;④抓住改革开放(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机遇;⑤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机遇(任意写出四点即可)(8分)K^S*5U.(4)本题答案为开放型可以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给分 答案一:观点:(2分)同意淘汰说,闽商在发展中具有以下局限,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必然被淘汰。理由:(9分)①产业技术研发弱、技术创新弱,低层次竞争不利于产品的平稳出口和增长;②存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具有排他性;③管理决策随意、缺乏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④企业规模较小,不善于联合与合作,制约了规模的扩大。(任意写出三点给9分)答案二:观点:(2分)同意创造奇迹说,闽商具有以下优点,因而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理由:(9分)①闽商自古就具有爱经商、敢经商、善经商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能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奇迹。②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拓展发展路径,稳健地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产业;④利用家族企业的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任意答出3点给9分)17.(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3分)观点:是偶然的(1分)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2分)(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5分)观点:是必然的。(1分)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2分)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每点1分,答出任意2点给2分。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1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8分)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分)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2分)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4分)(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4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2分)(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5分。答出一个角度给2分,答出两个角度给5分)(3)①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1分)经济方面:扩大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药材等商品的出口;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文化方面: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宗教的同时也把西方近代科学带到中国。传教士还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介绍到欧洲。(4分)政治方面:西方殖民者侵占中国澳门、台湾。(2分)外部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分)
第三篇: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2.法国经过80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把这一结果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是()
A.第二共和国宪法
B.第三共和国宪法
C.第四共和国宪法
D.第五共和国宪法
3.(2012年3月烟台诊断)《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4.(2011年4月嘉兴二模17题)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5.(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30题)下列关于首相、议会地位的表述,符合德意志帝国的是
A.首相由皇帝任命,对议会负责 B.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 C.首相由普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D.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
6.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此战争应该是()
A.普法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美国内战
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7.(2011年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14题)《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A.议会共和制国家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总统共和制国家
D.君主专制的国家
8.(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3题)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图海报。下列各项不可能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国家元首首相与美国国家元首总统所拥有政治权力的异同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统治方式的变化 C.美国分权制衡如何有效预防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9.(2012年4月广州市高三二模)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国民议会通过了
A.1787年宪法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1875年宪法
10.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称赞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是君主的楷模和榜样,是以后君主处世的典范。邱吉尔这所以如此称赞女王,是因为()A.女王尊重首相的权力和职责
B.女王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 C.女王在英国享有崇高威望
D.邱吉尔对女王的敬重
11.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12.(2012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2012年4月6日,英国首相布朗与内阁成员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口宣布将于5月6日举行大选,下列关于英国大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议会下院的解散是由英王决定的 C.内阁成员与布朗是共进退的
B.布朗是多数党的领袖,国家元首 D.布朗受到议会反对只能解散议会 13.(2012年12月河南洛阳高三统考)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主要基于()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14.(2011年3月衡阳市一模31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以下实践最能体现潘恩学说的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5.(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②规定的政体相同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5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10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2和图l之间、图3与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2)结合上述各图,谈谈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进程基本规律的认识。(6分)
17.(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2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2分)是如何解决的?(2分)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帝国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由此排除A选项,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除B选项,C选项错在直接民主,因为代议制均为间接民主。
2.B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它规定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行使。
3.A 4.B 解析: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本题中A项说法错误,推翻英国君主统治的是1640年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光荣革命;C项错误,《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光荣革命;D项说法不符所学,保证工业革命进行的是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本题选B项。
5.B 6.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普法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印度民族起义持续两年,马赫迪起义持续了将近20年。符合此要求的只有C项。
7.A 解析:《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8.A 解析:海报的主题与英美政治制度有关,四项均与此有关,A项错在英国国家元首不是首相而是国王
9.D 解析:1875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法国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丘吉尔的身份并结合维多利亚女王所处的时代,19世纪中期以后,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出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
11.C 解析:在美国两党制下,作为在野党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对执政党实行监督,并在所控制的国会议员中行使否决权从而制约执政党,减少决策上的失误,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选C。
12.C 解析:本题关键是掌握英国政体的特点。议会下院的解散是由首相决定的,英王只是批准权力,A不正确;项国的国家元首是英王,首相是政府首脑,B不正确;布朗受到议会反对,内阁垮台或解散议会,D不正确;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C正确。1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宪法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C 解析:本题较简单,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作者反对君主政体。各选项中AB项不属于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也是作者反对的,本题选C项。
15.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法国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各国因为国情不同实行的政体各不相同,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二、非选择题
16.(1)联系:《独立宣言》继承和发展了《社会契约论》的启蒙思想,以国家政治纲领的形式把启蒙恩想的原则固定下来;l787年宪法将《独立宣言》确立的民主原则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构建出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框架。(4分)(2)认识:确立民主政治,一般先从理论上对封建专制进行抨击,然后将其理论上升 为国家的政治纲领,最后通过国家的根本大法勾勒出民主政治的框架,确保民主成果。(6 分)17.(1)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3分)(2)问题:政治上的松散状态(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2分)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2分)(3)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4分)
第四篇: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题
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考前得分训练
(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选自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 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页 1第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此儿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五经》大义,并略能通。既长,好学有..口辩。州举秀才,郡迎主簿。
起家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服阕,袭封南昌县侯,除中书黄门侍郎。敕与陈郡殷钧、琅邪王锡、范阳张缅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兹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普通初,陈庆之北伐,克复洛阳,百僚称贺,规退曰:“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我孤军无援,深入寇境,威势不接,馈运难继,将是役也,为祸阶矣。”俄而王师覆没,其识达事机多如此类。
六年,高祖于文德殿饯广州刺史元景隆,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高祖嘉焉。即日诏为侍中。中大通二年,出为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其年,王立为皇太子,仍为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家在吴,前守宰皆倾意附之,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俄征为左民尚书,郡吏民千余人诣阙请留,表三奏,上不许。寻以本官领右军将军,未拜,复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规辞疾不拜,于钟山宋熙寺筑室居焉。大同二年,卒,时年四十五。规集《后汉》众家异同,注《续汉书》二百卷,文集二十卷。
(节选自《梁书·王规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B.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C.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D.晋安王纲出为南徐州/高选僚属/引为云麾谘议参军/久之/出为新安太守父忧去职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页
2第 A.“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丁”是“遭逢”的意思,“忧”是“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B.“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文中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亡于秦末战火。
D.“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规有预见性。陈庆之北伐时收复了洛阳,朝中官员都在祝贺,他却认为这场战役会成为祸端,后来果然应验。
B.王规好学才高。他十二岁时便大致通晓《五经》的大义,长大后郡里举荐他为秀才;天监十二年,他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
C.王规有胆有识。湘东王任京尹时,和朝士集会宴饮,席间让王规行酒令,王规以“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为由从容拒绝。
D.王规寄情山水,不留恋官场。当朝廷任命他为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时,他称病不任职,在钟山宋熙寺筑室居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非为功难,成功难也。羯寇游魂,为日已久,桓温得而复失,宋武竟无成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时珍宗假还,规遇之甚薄,珍宗还都,密奏规云“不理郡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二)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8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9简要分析“万箭千刀一夜杀”一句诗中数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0、古诗默写
(1)《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商隐在《锦瑟》“
,”两句中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页
3第(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炫耀
左克才
寒气切割着时月裸露的肌肤,他在一幢楼的铁栅门来回徘徊。时月傍晚离开楼房时手里有了厚厚一沓钱,拎着二万六千元,悬空的心落了下来,老板总算兑现了血汗钱。时月挤在弯弯曲曲的队伍中,火车只有腊月二十九的票。
三十的风很硬,但被鞭炮烟花软化了一些,时月进村已是家家忙着贴春联窗花、放爆竹的时候了。站在村口的儿子焦急张望着,见到他熟悉的身影飞也似的迎上来。时月有了幸福的感动,儿子长大了。
洗漱后时月燃起香烟,菜已上桌,浓浓亲情在酒香中弥漫。时月在淡淡的醉意中睡去,零点的钟声催响此起彼伏或高或低的鞭炮声,时月催促儿子燃放鞭炮。不多时,门外的鞭炮声突然哑了,时月坐起来竖耳侧听,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
早晨,灿烂的阳光驱散了时月阴郁的心情。时月在外是一个小工头,二层楼房在村庄是最好的。九点了,时月揣上两包高级香烟出了门,阳光极力驱散浓浓的烟气,丝丝缕缕的火药味呛进鼻孔,时月悠闲地踱步,抱拳挂笑新年好。时月走到四平门前时,猛然发现原先破旧的楼房不见了,眼前是一幢新的三层洋楼,灰色墙砖、红色花岗岩石阶、白玉扶栏、黄色门楼、园林风格的园墙,显得金碧辉煌。四平笑吟吟迎出楼敬烟让座,时月面露尴尬的表情,极不情愿地接过香烟匆匆离去。时月回家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妻子见他阴沉的脸色,以为沿途劳累,中饭也没敢叫醒他,晚餐时,他草草喝几杯酒后又睡去了。
时月脸色越来越阴郁,妻子心中生出丝丝不安,不时催促时月到医院看看。儿子说,也可能是累的,工地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吃的也是黄米饭堆着寡味的菜皮,十多人一间的大通铺弥散着汗臭味,还有那此起彼伏的鼾声。妻子怔怔的,没有理出头绪。
新年是喜庆的,正月是热闹的,可时月没有喜庆的心情更没有串门走动的意思,整天昏昏沉沉的,时而躺着望着天花板发愣,时而靠床低头沉思。初六过后,打工者纷纷外出,时月却没有外出的迹象,妻子察看着时月的表情,沉闷的正月在不紧不慢中走着。
初八天刚放亮,时月早早起床洗漱一番,菜色的脸添了一丝红彩,凌乱的头发一丝不苟地趴在头上,皮夹克在洁白的衬衣下显得锃亮炫目。妻子精神抖擞,猛火烧水做饭,儿子不再迟迟缩在被窝里。天气格外爽朗,时月的灿烂给家人送来了明媚的阳光。时月春风得意地走出家门,皮鞋敲击着硬硬的土地。回家时天已透黑,妻儿看到时月喜气洋洋的样子,心情别提有多高兴。
妻子趁着时月高兴壮着胆子说:“什么时候出门?”时月说:“一时走不了啦。”“怎么走不了呢?村庄外出打工的走得差不多了,要是累就在家多歇几天。”时月说:“不是多歇几天,而是三个月。”妻子睁大迷茫的双眼呆望着时月,半天说不出话来。时月笑着说:“看你那痴样,这是我这些日反复考虑而又非做不可的事件,不然我会心神不安的。”妻子说:“怎么净说些没头没脑的话。”时月说:“初一我家鞭炮哑了,走到四平家门前看到了那么漂亮的洋楼,把我家楼房逼到了角落,不把楼房做高做大,我是没有好心情,更不会有好运气的。”妻子说:“四平家借了不少债,再说我家楼房盖了才四年,而楼房样式年年变。”时月说:“借债也得盖,农村人靠楼房撑门面,在外拚死拚活地挣钱不就是争个面子,吃好喝好别人是看不见的,好楼房儿子找媳妇都容易。”妻子说:“儿子正月十二就开学,先给点钱报名。”时月说:“念什么念,书读得再多还不是挣钱,念书不如早挣钱,楼房做好后就带儿子外出打工,好把房债还上。”
三个多月后,一幢洋楼在阳光照射下耀眼生辉,时月带着炫耀的满足仰视着。
青苗挂着晨露,一个男人背着沉重的包袱,瘦长的少年拖着沉重的双腿亦步亦趋,中巴扬起漫天的尘土罩着女人,她雕塑似地久立在路旁望着尘土弥漫消散。
页 4第(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两项是()(5分)
A.“三十的风很硬,但被鞭炮烟花软化了一些”,用景物衬托心情,暗示新年的浓烈气氛,表现出他因在外打工讨薪艰辛而倍感忧伤的心情。
B.“四平笑吟吟迎出楼敬烟让座,时月面露尴尬的表情”,抓住人物表情进行描写,对比中突出了一方的满足得意和另一方的失落与内疚。
C.时月感到自家楼房被逼到了角落,因为四平家高大漂亮的楼房把自家的楼房给遮挡住了,使自家的楼房处在了角落。
D.时月曾因自家楼房最好而自得,因四平家楼房更新而失落,为是否盖房而焦虑,为偿还改新楼的债务携子外出打工,时月的情绪变化是小说的线索。
E.本文以”炫耀”为题,写时月和四平为了炫耀,宁可借债也要盖新楼,一详一略,暗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表达了作者讽刺和批判的态度。
(2)文中三处划线句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主人公时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去掉,你认为可以吗?请简述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包令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是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页 5第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午时分至良乡。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午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他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B.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衣食富足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
C.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
D.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
E.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
(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那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展现的人格魅力。(6分)
(4)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是否等同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页 6第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③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个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不但富于变化,而且使我们似乎听到了诗人在席上频频的劝酒声。
B.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C.据外媒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下月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画作,估计拍卖价将高达1500万。D.昨日,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物价局经过调查作出决定,责令救援单位退还700元不合理收费项目。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①⑥④⑤②③ B.①④③⑥⑤② C.⑤②③⑥①④ D.③⑥①④⑤② 16.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在现在看来,当今绝大多数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的现代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并快乐着”的最佳状态的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已把人们折磨得精疲力竭。人们向往过一种简单且快乐的生活:真诚、和谐、悠闲。
将①处划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但原意不能改变。
17.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页 7第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在瑞典学院讲了三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是这样的: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校方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人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还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可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我举报了这位同学的行为,学校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事后,我渐渐感到了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理解材料内容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页 8第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高三上学期得分训练
(二)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 1答案C 解析:原文是说抗战精神“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而非抗战精神本身是“暴力刺激”,且原文并无递进意味。2答案A 解析:根据文中“乍一看”可知“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判断错误。3答案C 解析:反推错误,“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是不可变更的前提。答案:4.A [断句时应先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 5.C [“五经”不包括《中庸》。] 6.D [朝廷让他任“右军将军”,他未任职;后又让他任“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他称病不任职。] 7.(1)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桓温征讨他们,得到了羯寇占领的土地却又失去了,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
(2)当时芮珍宗休假回家,王规对他很疏远,芮珍宗返回京都,秘密上奏说王规“不理郡中政事”。【参考译文】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王规八岁时,遭逢生母丧事,守丧期间至诚至孝。太尉徐孝嗣每次见到他,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得流泪,称他为“孝童”。王规的叔父王暕对他也十分器重,经常说:“这孩子是我家的千里驹。”王规十二岁时。对《五经》的大义都大致通晓。长大成人之后,更喜爱学习且有口才。王规被州里举荐为秀才,郡里选用他担任主簿。
王规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多次升迁任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薄、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朝廷改建太极殿,建成之后,王规(向朝廷)呈献《新殿赋》,文辞十分精巧。晋安王萧纲出京任南徐州刺史,他从严选用属官,王规被选用为云麾谘议参军。过了很久,王规又出京任新安太守,因居父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之后,王规袭封南昌县侯,被任命为中书黄门侍郎。皇上命王规与陈郡的殷钧、琅邪的王锡、范阳的张缅一同侍奉太子,昭明太子对他们都以礼相待。当时,湘东王任京尹,和朝中大臣集会宴饮,席间,湘东王吩咐王规行酒令。王规从容回答道:“自从晋迁至江左以来,没有过这种做法。”当时,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座,都认为这话说得很有见识。普通初年,陈庆之北伐,收复洛阳,朝中百官齐声庆贺,王规退朝后说:“着手办事并不难,但要成就功业却很难。羯寇似游魂出没不定,为时已久,桓温征讨他们,得到了羯寇占领的土地却又失去了,宋武帝最终也未能成功。我们孤军深入敌境,没有后援,兵力无法连上,军粮无以为继,这一仗,将要招来祸患了。”不久朝廷的军队果然全军覆没。他对事物的透彻了解多与此相似。
普通六年,高祖在文德殿设宴为广州刺史元景隆饯行,下诏命大臣们赋诗,规定都用五十韵作诗,王规提起笔立即就写完呈上,诗句文辞又很优美。高祖赞赏王规的才气,当天便下诏任命他为侍中。中大通二年,王规出京任贞威将军骠骑晋安王长史。当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王规仍然就任吴郡太守。主书芮珍宗的家在吴郡,以前的太守都尽心巴结他。当时芮珍宗休假回家,王规对他很疏远,芮珍宗返回京都,秘密上奏说王规“不理郡中政事”。不久王规便改任左民尚书。吴郡的官吏百姓一千多人到京城请求让王规留任,先后三次上表请奏,皇上不答应。不久王规以左民尚书的身份兼任右军将军,没有上任,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王规称病推辞,不肯任职,在钟山宋熙寺建屋居住。大同二年,王规去世,享年四十五岁。王规收集《后汉书》各家说法,注《续汉书》二百卷,还有文集二十卷。8·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内敛。
页
9第 9.“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万箭千刀”互文见义,写杀戮的激烈状态,“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 【默写】
10(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1.(1)DE(A风“被鞭炮烟花软化了些”表明即将到家的喜悦冲淡了时月的忧伤之情;B“愧疚”说法不妥,“不甘”才更符合人物虚荣的性格;C两家人的楼房并没有挨着,否则时月第一天晚上回家就能发现,这里的“逼到了角落”是一种心理感受,不是实指。)
(2)①“早晨,灿烂的阳光驱散了时月阴郁的心情”的描写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暗示时月因为早晨要出门拜年,又可以在他人前炫耀了,因此心情大好。
②“天气格外爽朗,时月的灿烂给家人送来了明媚的阳光”,写出人物心情的变化,交代情节的转折。③“一幢洋楼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生辉”,烘托楼房的高大漂亮与人物的骄傲满足。(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虚荣心强,争强好胜。时月的“二层楼房在村里一直是最好的”,他很满足,一旦发现别人的楼房超过了自己,立刻闷闷不乐,直到又盖起了更好的楼才满足。②吃苦耐劳,勤劳能干。时月长年在外奔波劳累,吃的、住的、工作环境都很差,劳动强度大,还时常被欠薪,但他对这一切都默默忍受。③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他认为读书无用,念书不如早挣钱,所以不顾儿子的前途,让儿子辍学随自己外出打工。(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答“迷信”可以酌情给分。)
(4)我认为不能去掉。①从人物上看,明确交代了儿子的命运,表现了时月的目光短浅。②从情节上看,与开头时月在外打工讨薪呼应,首尾照应,使情节完整。③从主旨上看,说明时月的炫耀要付出两代人沉重的代价,加重了批判的意味,深化了主旨。(每条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我认为可以去掉。①从人物上看,儿子将会被迫辍学,同时月一起外出打工的结局在第八段结尾已经暗示,已能表现时月的目光短浅,不用再次点明。②从情节上看,第九段照应开头。前后呼应,结构已经完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③从主旨上看,第九段的描写已经暗含着作者对时月的批判与讽刺,明确了主题。12.(1)DE(A项,“非常了解”文中无据,稍显不妥;B项,“他拒绝送往迎来,专心公事”错,文中是说花费了大量时间迎来送往,只能在晚上处理公牍管札;C项,他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是进入湖北省后他才发出传牌,而不是自北京到武昌就沿途发出传牌。另外,“不断”文中无据。)(2)①英国人包令说林则徐以“不敛钱财著称”;②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时,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③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壁立干仞无欲则刚”,祛除贪欲是林则徐的自警自策;④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人湖北省后,林则徐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拒绝官场陋习和腐败;⑤从北京到广州途中发传牌,拒绝浪费;⑥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拒绝奸商行贿。
(3)①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国家服务了36年;②清正廉洁,不敛钱财;③嫉恶如仇,浩然正气,富有胆略和政治才能。如: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却毅然前行;对“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的惩治;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⑤在处理政事时,态度坚定,措施有力。(4)不等同。古人的情怀主要体现为陷于“尘网”“世俗”的苦闷烦恼,从而淡泊名利,弃官避世,自我超脱;林则徐虽身处乱世,却不弃官场,以自身的正气对抗腐化的现实,并且卓有成就。①他严格要求自己和手下人,不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林则徐对官场种种恶习十分反感,保持清高耿介的节操。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要求——无欲无求。②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为民的积极的行动上,既清正廉洁又经世致用。他无欲无求但“有为”,——他洞察下情,防范歪风邪气;和邓廷桢等人联合起来禁烟,坚决果断地处置伍绍荣等人,取得禁烟的成功。
13.D(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第一句中,后页
10第 面说“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故使用“作茧自缚”。第二句中,从前面的语境看来,“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故使用“玩火自焚”。第三句中,前面是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而后面是“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故使用“自食其果”。)
14.C(A项,语序不当,把“不但”放在“使”的前面;B项,成分残缺,“加大治理和保护”后应加“的力度”; D项,搭配不当,“退还”与“项目”不搭配。)
15.D(③句是对“网购省钱”观点的肯定,应放在最先;⑥句由“但”转入对网购易购买闲置品的说明;①句是对⑥句的解释。②④⑤三句是对“网购并不省钱”的说明,④句承接上文;⑤句中“虽然”与②句中“但”相互呼应,对④句进行了进一步说明。)16.答案
a、当今绝大多数现代人都在竞争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
b、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达到“简单快乐着”的最佳状态。c、在现在看来,这个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
17.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2分)
设计之妙: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2分)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2分)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2分)
试题分析:此题是图文转换题。本题第一问是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的构成,然后再看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本幅图除了字母之外,还有“冬”“滑道和人物形态”“2022”“奥运五环”,描述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第二小问要关注形态变化上的特点。依然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展开说明。
页 11第
第五篇: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均势概念做了重新解释,提出现在是一个五极世界,其中的一极便是中国,它应该摆脱孤立局面。这说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致力于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
2.(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所体现的中国外交原则开始于()A.中苏建交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运动
3.(2012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2007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的马拉维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目前承认台湾的国家仅有20多个,这表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4.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朱德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陈毅
5.邓小平在 1984 年 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8题)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7.(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11题)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8.(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22题)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编制)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2011年9月温州八校联考15题)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④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1.(2012年5月宁德市高三质检)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12.(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10题)外文部最近公布的外文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
泛的关注(右图)。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13.下图是一面在联合国大厦前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种情形始于()。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14.(2012年3月南昌模拟)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 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5.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山东高密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6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外
形势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任何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三
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求同存异”方针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请同答:
(1)简要指出材料一中“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提出的背景,并说明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中日建交在当时具有怎样的影响?(5分)
(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其成立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意义。(6分)
17.珍贵的历史照片可以反映一段精彩的历史瞬间。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1所示照片中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人物是谁?照片拍摄地点是在哪个城市?(2)周恩来总理握住他的手,第一句话就表示欢迎:“您这个手可是跨越了世界最宽的海洋。25年咱们没有交往了。”“世界最宽的海洋”指的是哪个海洋?“25年咱们没有交往了”是什么意思?两国之间的这次外交活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3)图2所示照片拍摄于1972年,照片中的毛泽东正将一部《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日本首相。你知道这位日本首相的名字吗?他的中国之行与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如何评价他此行的成果?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外交知识点。从题干中的“多样性中求同,在差异中求各谐”可知,体现的是“求同存异”外交原则,因此,正确选为B,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3.A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07年12月28日、目前承认台湾的国家仅有20多个”,可见当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4.B 5.D 解析: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一向坚持的方针。故选D。
6.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合组织无关;D项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本题选B项。
7.C 8.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日贸易变化,因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故③正确。④是在1991年,不是因素。
9.B 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0.C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①为1984年提出,②为1978年提出,③为1984年《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提出,④为1992年日出。
11.A 12.A 13.B 解析:五星红旗代表的是新中国,而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后。
14.C 15.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可以排除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与美国没有关系,排除①,故选B项。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且为不定项,故需要逐条判断,①组建上海
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威胁世界和平;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新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或一化三改)。(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如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角度回答亦可)原因: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分)(2)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日本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日本推行全方位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从中国方面回答亦可得分)影响: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推动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有利于打开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3)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活动威胁世界和平;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如从经济方面回答亦可得分)重大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17.(1)美国总统尼克松。北京。(2)太平洋。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与美国之间始终处于敌对状态。成果: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名字:田中角荣。联系: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评价: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及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