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妈妈把你背回家
《孩子,妈妈把你背回家 》
各路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一直以来成绩很优秀,你先不要自豪或骄傲,有空时读一读真人真事的故事,会令你学到真正值得你自豪方法。。《孩子,妈妈把你背回家 》
2011年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
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
“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待。”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待。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己,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第二篇:女儿,妈妈把你背回家读后感
我的读后感;各位家长,今天向家长推荐的这篇文章是读者的一篇让我流泪的文章,一个勤奋、懂事、自理能力强、学习特别优秀的女孩,在荷兰留学期间,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给妈妈留下了无限的悔恨,女儿,妈妈把你背回家读后感。
看到这个女孩的故事,我马上就想到了求实也有这样的妈妈、这样的孩子,他们学业优秀、家庭背景优越、智商很高、习惯很好,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鲜花、掌声陪伴着他们,学业的优秀让他们一直处于学习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在无限风光的背后,谁又能知道他们孤独的内心世界,面对一群群前赴后继的竞争者,要想保持第一、第二、第三、、、、很难很难,这些压力他们往往掩盖在潇洒的外表下面,他们还要装出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好成绩的样子,以示自己的智商很高,这些现象都不是我的杜撰,全部都是我再跟踪优秀学生的调查报告中用录音机录下来的。这些压力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强迫症,而以下这个女孩的病症与我调查得到的案例惊人的相似,希望家长们认真阅读以下,改变家教的价值观,孩子快乐、幸福的童年、远比优秀的学习成绩重要。
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读后感《女儿,妈妈把你背回家读后感》。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
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
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第三篇:孩子,妈妈为你骄傲
昨天上午下雨,中午突然出太阳了,淡淡的橘黄染透了校园。原来,不管多长时间没下雨,我对阳光依然有着深深的眷恋。
于是,原本延期的演讲比赛将原计划举行。这个周,我一直在陪孩子准备演讲的事,当听说因天气原因要延期的时候,还打算等假期间陪孩子好好训练的。
中午,一赶到寝室,我就商量宝贝去理发店将头发打理打理。因为孩子自从剪短发后,有几根头发有点上翘。但是,孩子坚决反对:妈妈,演讲又不是看外表的,不用去。想想,我觉得孩子的话太有道理了。
于是,我正襟危坐,认真听孩子演讲了一遍。孩子还是存在着老问题,稿子不是太熟,不时就说错了,不过在我的提醒下,她能迅速改正。正式演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于是,孩子讲了一遍后,我又让孩子背诵了几遍稿子。大概背诵的遍数太多,孩子也不是太情愿。
下午,天又阴沉沉的。全校师生齐来到操场上。我给班上的小不点将衣服的扣子扣上,又给他们戴上了帽子。在外的时候太长,我担心他们会感冒,因此要做一些保暖工作。
演讲开始了,我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演讲。然后在心里将演讲的选手和我家宝贝比较比较,孰强孰弱。哎,我操是是哪门子心哦!
快到我家宝贝演讲了,我遥遥望过去,孩子也正在看我。于是我招招手,让孩子过来。但是孩子马上低下头去了。不过,过了一会,孩子还是忸捏着过来了。当然,我和千千万万个唠叨母亲一样,拉着孩子强调注意事项。但是,孩子对我的话半点兴趣都没有,一心和我班上的几个小丫头在一起,他们在一起玩得火热,玩得开心!或许,孩子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于是,我连忙闭上了我的大嘴巴。
孩子上台演讲了。我的心跳都加快了,真不知自己为什么这么紧张。孩子的第一个字一吐出来,我就感觉与其他选手不一样。特别是孩子在说那几组排比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情绪还是非常饱满的,该扬的扬了,该抑的抑了,不过该顿的没有足够停顿。
说着说着,我发现我家的宝贝跑词了。因为她不但删减了很多内容,而且,将后面的内容拉到前面来讲了。我非常担心,这孩子该怎么收场啊,那内容还流畅连贯吗?而且,会不会只说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匆忙结束?我心忐忑!
后来,我发现我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发现脱离了稿子后,一点也不慌乱,而是依然不紧不慢地演讲,每当有些卡壳的时候,孩子就脱口而出亲爱的同学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就回想起了下句该说什么。就这样,孩子顺利演讲了三分钟。真好!
演讲全部结,当我听到孩子的分数比初中高中的孩子一等奖的分数都高的时候,骄傲之情油然而生。看来,我亲爱的宝贝真的长大了,不怯场,沉着稳重,而且不乏机智。
题外话:
演讲稿的长短还是适宜最好,要让评委听了觉得还有点意犹未尽,还想听一听,这样他们才能不惜给高分。如果太过冗长,会让疲惫的评委心生怨气,会不自觉压低分数的。
演讲结束后,我在想,为什么宝贝在演讲的时候总是不按稿子来,而是信马由缰,自由驰骋。于是我拿出演讲稿看了看,后来我发现确实每个自然段之间不够连贯,过渡不够自然。在孩子练习的时候,我总是责怪她不够努力,不够专心,并非如此啊。做什么事,都要细致啊,认真啊!
我觉得,经验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在第一次参加湖北省的一个说课现场决赛的时候,特别紧张,我甚至在制作课件里的时候,链接都不敢设置,因为我担心会点错后无法返回。结果那次的竞赛,我连教学反思这关键的一项内容都没说,惭愧极了。后来,又参加省的两个竞赛,我已经稳重多了,一点纰漏都没有。去年参加市里的说课赛课活动,我丝毫没有紧张感。其实,人就是从经历中不断成长进步。孩子亦如此,我想若不是孩子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当主持人,经常参加朗诵和演讲比赛,也许,孩子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因此,做家长的还是要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些经历。
第四篇:把爱带回家
把爱带回家
什么是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母亲也经常对我讲一句话“不求成才,只求成人。”孝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养育我们半辈子,只求我们孝顺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难道这点要求我们都做不到吗?
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活不过来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
我们现代人也不甘落后,就让我们看一看陈毅大元帅的故事吧!有一次,陈毅路过家乡时,回家看望已卧病在床,大小便失控,不能自理的母亲,他帮母亲洗了脏衣服并且做了一些家务事。作为大元帅的陈毅,他每天工作繁忙,日理万机都能抽空回家孝顺母亲,何况我们小学生呢!我们一定要向陈毅大元帅学习。
就拿我来说吧,我认为对长辈最大的孝顺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尽量让父母少操心,平时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像除夕的时候,我就等母亲吃完饭,抢着洗了所有的碗筷后,给母亲捶了捶背。我在母亲后面一下一下,十分认真地捶着,突然间,我发现母亲的后背有一些驼了,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平日里不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还要做好多家务活,于是我捶的更加认真了,并在心中暗暗许诺:我以后要更加孝敬母亲。当然不只是对自己的家人,对所有的长辈都应该如此。如在校,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在校外,我们也要孝敬长辈,我每个星期最少和爷爷、奶奶通一次电话,因为太远,要不然我每天都会去看他们。
还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说要给她买一个蛋糕庆祝。但后来,爸爸因为工作繁忙,一时忘了买,那个女生就绝食一天表示反对。她爸爸没办法,开车又到镇里,买了一个蛋糕给女儿。
由此,我觉得这个女生实在是太不孝顺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而到头来,却因为没买蛋糕这么点小事而进行绝食反抗。她爸爸应该对她进行教育,不应该一味地顺从她。这样只会让她更加嚣张,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变差。还会形成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长大后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钻研;劳动时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试想,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长大后能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吗?他们能养活自己算不错了。
现在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辈们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牺牲精神。事事包办、时时呵护,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稳固。祖辈对孙儿施爱有加,往往心太软,导致教育孩子方面宽而不足,严而有余,甚至当父子之间有冲突时,往往不自觉地、不分原则地偏袒孙辈。
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象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把爱带回家,把温暖带回到父母的心中,把深沉的爱带回到我们心中!
第五篇:姑姑,我把你叫妈妈吧
提笔写这个标题时,我的泪水又不争气的流了出来。那是前年的夏天,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回娘家,为的是在假期里放松一下,也和家人聚聚。由于常年在外,我们回家后受到了家人的热情款待。在那几天里,我们去爬山、采摘、漂流、攀岩,还去了华北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家玩得很开心,特别是我的小侄子,那时他刚刚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儿子比他大三岁,小哥俩玩的不错。有一次我去商店买东西,他跟我一起去,出了家门,他一蹦一跳的跟在我身后,突然,他叫住了我:“姑姑!”“哎”我放慢了脚步回答道。小侄子快走了几步,来到了我的面前:“姑姑,我把你叫妈妈吧!”我愣了,看到他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和那略带羞涩的小脸,我的鼻子一酸,眼里充满了泪水,我马上抬起了头,没有让眼泪流出来,并提高了声音说道:“可以啊!”随着拉起了他的小手向前走去。小侄子开心的看着我,可慢慢的脸色又暗了下来,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我却什么也没说。小孩子的忘性大,回家后和儿子一折腾,就把刚才的事给忘了,可我的心却怎么也静不下来。小侄子的身世很可怜,弟弟和弟妹相识与非典那年。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当时的环境所致,那时由于非典肆虐,北京到处都戒严,人们都放假在家不能出门,大部分都在家上网、玩牌,他们就是在各自的朋友的介绍下认识的。非典过后,两人相爱并且有了身孕,在双方家长的主持下,举办了婚礼。那时,弟妹刚十九岁。非典过后,弟弟辞退了收入不错的工作,自己和几个朋友一起集资开了一个公司。由于弟妹年龄小,妈妈从老家来到北京照顾她,小侄子出生以后,都是妈妈在带,弟妹除了喂奶,几乎不管,只是接接电话,办办业务,后来妈妈建议把孩子带回老家去带,毕竟家里方便些,他们也好安心工作。就这样只有九个月大小的侄子从此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了一起。而弟弟弟妹两个人在外工作,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陪陪孩子,而且只有几天时间。公司只坚持了将近两年,由于经营不善,结束了。公司结束后,弟弟和弟妹就各自找了工作去上班。慢慢的,两个人的问题就来了,由于了解不够,婚后后遗症越来越严重,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在大概零九年的时候,两人彻底分手。而小侄子几乎没有得到过母爱,妈妈在他心里只是一个称呼。我和爱人是异地婚姻,所以我回家的时候也不多。只是尽可能的在回家的时候,或者是家里来人的时候,给小侄子带一些衣服、玩具、文具等等。我知道,这只能表达我的一点心意,根本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的空白与爱的渴望。两年过去了,我也经历了很多,对家人的爱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渴望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由于奶奶的生日是在正月十二,所以和爱人商量,除夕回婆家过,十五回娘家过,也可以给奶奶祝寿。在婆婆家只待了五天,连在路上的时间都算在内就赶回了北京。由于爱人有工作要做,我们在十二的早上才回到了娘家,而其他姐妹兄弟早就提前一天回来了。到家后,我和爱人去各家拜年,在四姑家又见到了小侄子,他长高了,但是还是那么瘦,见到他时,正带着耳机上网,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才回过头来:“姑姑,你回来了!”虽然眼神很惊喜,但是,还是没有离开电脑,继续玩游戏。儿子这时也进来了,小侄子高兴的说:“大表哥,你来了,来玩游戏!”看到小哥俩玩上了,我退了出来,在客厅里和家人一起聊着家常。奶奶的生日很热闹,过完了生日,我们又陪妈妈去了姥姥家,看望了舅舅舅妈,小姨,然后回到了弟弟家,当然,也是我的家。我们回来以后,最高兴的当属小侄子了。不过,这俩小子,不管走到谁家,准是一进门就扎进房间,玩电脑。为了这俩孩子的健康,爱人把他俩带上去野外的雪地里玩了半天,玩的这俩小子小脸红红的,爱人说,小侄子的身体素质不太好,累得气喘吁吁的。在他们玩的时候,妈妈悄悄对我说,今年过年的时候,小侄子在一边说:“唉,今年真冷清啊,咱家人不多啊!”妈妈和弟弟在一边准备年货,听了后心里都不是滋味,小侄子又接着说:“奶奶,过年就是团圆啊!”闹得爸爸妈妈和弟弟心里那个难受啊,他们知道,小侄子在想妈妈了。我们在家这两天,小侄子开心极了,和儿子一起闹啊、玩啊!虽然他们俩有时会受到我的训斥。小侄子对我有一点怕,那是因为弟弟曾经在他调皮的时候对他说过:“你要是不听话,我就告诉姑姑去,看她怎么收拾你,姑姑可厉害了,我们都听她的。”而小侄子还偷偷的问过我:“姑姑,你是老大啊?他们都听你的?”我说是啊,而妈妈也在一边笑着附和说是。所以,这些年,小侄子一直对我的话是信服的,也是听的。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十五我们就要回北京了,在准备要走的时候,小侄子就一再的说:“晚走不行吗?要不就俩小时?”我对他说:“哥哥明天就要开学了,等放假再回来,再说了,姑姑和姑父也有工作要做啊,我们走了,你也要把作业整理一下,对吧?”小侄子不再说什么了。吃过午饭后,妈妈爸爸开始往车上装东西:丸子、烧肉、年糕、豆包„„生怕忘了什么。儿子提前跑到车里去了,而小侄子却自己留在了屋里,拿着遥控器,漫无目的地调着台,小脸红红的,一句话都不说。爱人从兜里拿出些零钱,说道:“压岁钱爸爸都帮你收起来了吧,来,姑父再给点,拿着去买本和笔吧,好好学习啊!”“谢谢姑父!”小侄子懂事的说道。但却没有拿钱,表情依然很失落。东西都装好了,我和爱人去和叔婶辞行,当回来爱人发动车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你刚出去,他就对你爸说,都走了,家里又冷清了,爷爷,你不觉得寂寞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的眼泪又要往外流,控制了一下,我走进了屋里:“我们要走了,姑姑姑父要工作,哥哥要上学,你也得上学啊,是不是?”小侄子看着我说:“姑姑,我懂,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干不成大事,你们走吧!”可是,当我们和弟弟、爸爸告别,一直到车子开走,小侄子也没出门,也没有和我们打招呼。妈妈也要去上班,就和我们一起走了。在车上,我和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儿子在一边奇怪的问道:“姥姥,妈妈,你们怎么了?哭什么?”我对他说:“儿子,你不懂,你不明白弟弟的感受啊,你一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你怎么能懂呢?”爱人开着车,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的眼睛湿润了。来到小姑家的楼下,正好电话响了,是小姑的,十五的早上,奶奶的小姑就已经打过几次电话了,问我们什么时候到。没有接小姑的电话,我直接上楼了,进门的时候,小姑正在收手机,还在奇怪我为什么把电话给挂了呢。奶奶感冒了,刚输完液在卧室休息呢,小姑说,刚才三姑四姑在这等了半天,刚走。接到小姑的电话,没几分钟就又都来了,来了以后,大家就都在客厅聊天,当然就是家长里短啦。四点多了,为了赶回北京,姑姑说那就做饭吧,早点走,回去好休息。我和妈妈、堂弟在厨房开始忙活,电话响了,是弟弟打来的:“姐,你们走了以后,吴高一直不出门,我和爸爸怎么叫也不出去,他对我说,爸爸,你不觉得空的慌吗?这么大的家,又剰咱们三个人了!”听了弟弟的话,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妈妈在一边也哭了。气的几个姑姑在一边都骂弟妹狠心,小姑说:“家里这么多孩子,都有爹妈疼爱,可谁也没有这个没妈的孩子懂事!”妈妈拿着手机偷偷走进房间去打电话,出来时,眼睛都是红红的。妈妈悄悄地对我说:“这几天,我看得出来,他喜欢你,你没发现,他看你的眼神,他羡慕昊昊。”我的泪水又流了出来,爱人曾说过:“就当儿子吧!”可说归说,毕竟我只是姑姑,能代替妈妈吗?姑姑,我把你叫妈妈吧!从今天起,我有两个儿子,而且是两个优秀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