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我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一课,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公式导出后,如何进行计算应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1、学生对推导过程理解有困难,不深入;
2、在计算的过程中,单位名称用错,体积单位用面积单位。
3、对于书中所给的立体图形,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分辨直径、半径以及圆柱的高,做题出错。圆柱的高也可以叫做圆柱的长(个别学生不清楚)
突破难点的方法:
1、为了避免单位名称的错误,可在课前复习中设计单位换算的填空题,辨析题等。例如: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1立方分米。
2、在学生利用学具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应放手让学动手动脑自己解决,但动手之前一定要把任务布置清楚,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圆柱与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3、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教学反思】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就正如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与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他们也可以通过玩掌握到数学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该学习方法也是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难度。出现了验证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涌现出了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中“1/3”的不同理解,实现了学习策略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虽然学生的学习用具是固定的,但是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这也证明了学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地按照自学指导进行学习。由于学生以前接触的都是常量,对于变化的量的了解不是很多。变化的量不仅是一种新思维,而且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因此,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应该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表格)、图像表示、解析表示(关系式),有丰富的经历。在课堂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交流、理解教材中分别运用表格表示、图像表示、关系式表示的方法所呈现的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具体情境。这三种方法对后面正比例、反比例的学习也十分重要。
【教学反思】本课中所涉及到的表格、统计图、解析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观察,并能将自己的观察与分析结果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教学中,我还注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知识,并记住了次数除以7加上3等于气温,既H等于T除以7加上3.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还不能较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在下次复习课上将培优补差,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教学反思】教材对于分数小学数学运算是由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四部分组成的。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以及混合运算赖以存在的前提。在四则运算意义的结构中、整数、小数、分数关于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主要是乘法的意义,当乘数是小数和分数时,其意义就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了,而分别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建议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第一学期,都要不定时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这样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法则学生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计算题,仍然需要教师反复强调。
在小学阶段中,运算问题最多的恐怕是简便运算了,几个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有些学生感到有困难,乘法结合律与分配率的混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题要用乘法分配率,但是非常灵活。另外,添加括号或者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的问题,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道题是:92×41-(64-102),有些学生不知所措。其实简便运算需要老师重点辅导,不能认为是计算就轻视,我想在考试之前,进行一些简算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一读——会审题
学生计算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看清题目就急于进行计算。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读一读”,让学生仔细阅读每一道题。题目如下:
能简算的题有:()。然后学生交流:你刚才是怎么读题的?都思考了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知道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前提是学会审题。同时在计算中,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并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盲目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审题习惯。(2)议一议——会反思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因此,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题目如下: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这样的计算是否合理,再反思:看了刚才这些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或者你想提醒自己注意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再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3)做一做——会计算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题目如下: 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4)编一编——会运用
因此,计算能力的高低不光是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还有一个计算策略最优化的问题。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较难理解,因此分数应用题也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难点。当然,新除法应用题建议用方程解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教学反思】第十二册的整理和复习,是小学阶段知识的总结和提炼。它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节课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思路大胆、新颖、独特。根据学科结构论,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分系统针对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最后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学有特色。“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是分散在五六年级教学的两组不同知识内容,本单元教材则在系统论整体原理指导下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为“代数初步知识”。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让学生全面回忆“代数初步知识”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三部分知识包括的具体内容,即找出知识要点,以此为知识结构的概括提供材料;
二是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系统本身的逻辑系统性去对所回忆的知识内容进行编码,即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使其形成一种有序的知识系统;
三是教师对学生的概括给予适当的评价,并通过必要的板书勾画出所概括的知识结构,以此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整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给学生留有的创造空间比较大。整理形式出现了多种多样,有的用大括号的形式,有的用表格的形式,有的用集合圈的形式,甚至还有的用大树的形式。借此培养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得有法。信息时代,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
个人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微乎其微,要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法。本节课中,首先注重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在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时,让学生比较归纳,这些方案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整理的?得到它们都抓住了整理的关键,也就是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它知识。其次,注重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过程突出“代数初步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即突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突出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突出简易方程的解法,而并非面面俱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复习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复习其它知识。这样,从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逐步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加强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整理和复习,不是重复的、机械的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最后,就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的应用创新题。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一位朋友青岛一行的全部开支,并找出住宿和用餐的费用这两个可变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下,这次青岛之行带多少钱比较合适。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接着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得到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决相同的问题,使人人在“创造”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人人在“应用”中感受到了“代数初步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的难点是:①平行线、垂线的画法②量角与画角。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这些知识学生已学过,只不过有些知识或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掌握的不太扎实或暂时遗忘了。因此,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画法,使学生再次去反思、去感悟,从而实现突破难点的目的。另外,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多媒体运用,也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交流的平台,极大的方便了数学学习。
【教学反思】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努力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复习课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复习的每一过程能否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反思教学的过程,可以肯定教学是成功的:做到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落实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注重自主整理,提高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间,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这样,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
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
二、改变机械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如果学生只会对一般参数作简单代入或将习题套入一般模式,那么学生的素质并不会提高多少。只有经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一次次的重新创造,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纵观整个案例,改变原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如“沙坑装沙问题”、“计算油罐的体积”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同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
三、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实验操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教学中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我就是我》教学反思
《我就是我》教学反思
朱长艳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小学(657000)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就是我》导学案
课 题我就是我设计者朱长艳
学情
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你 我 他》的第1课,教学主题是让学生从外貌、爱好、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客观地认识自己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他们的评价水平还停留在简单的好和坏,或者是健康不健康上。在悦纳自己方面表现出两级分化,或是过于自信,或是过于自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
目标认知:
①从外貌、爱好、特长、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②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外貌特点有些会随成长而有些改变,能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
情感: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从而能够悦纳自己。
行为:通过本课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言行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先喜欢自己了,别人才会喜欢自己。
教学重、难点:学会自我欣赏,能够悦纳自己。
教学
准备①学生:照片、水彩笔。
②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1学习导入.师:同学们,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啊?随机请学生回答。抽查几位同学上台一边看着照片,一边介绍自己的外貌。
板书:外貌
(过渡:同学们,我们除了生日、长像不一样外,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爱好不同,特长不同
2.1(4人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缺点是什么?做个怎样的我?
板书:爱好 特长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的长相、爱好、特长都不一样,因为请同学们用喜欢,自信的语气齐读课本56页的诗歌。
(过渡:是呀!我就是我,我喜欢我自己。可有一位小朋友却不是这样,想听听他的故事吗?)
2.2(多媒体):故事辨析,不盲目模仿。《明明的故事》
师:(同桌交流)看了明明的烦心事,你想对明明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不盲目模仿别人。(点击“文本”不盲目模仿别人,做个最好的我。)
2.3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但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我就是我,做个最好的我。
3思维不同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超级变变变”!
3.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A: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白色的卡纸,上面画着一个圆,请你动动脑,再动动手,在圆形上画上几笔,把它变一变!
3.2学生动手画(播放音乐),教师巡回随机查看学生画画。
3.3刚才就这么一个小圆圈,转眼间变出了这么多东西,这说明了什么?(板书:思维)
3.4小结:是啊,我们不仅长得不一样,我们脑子里的想法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的,我就是我。我们要学会赞赏自己、展示自己,努力让自己做得最好。来!请大家站起来,看着大屏幕大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我是一个快乐的孩子,我喜欢看书、喜欢唱歌,但有时,我也很贪玩。
有时,我——有时,我——有时,我——我喜欢我自己。
4小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很多的同学已经发现了一个可爱的我,一个能干的我,一个调皮的我,那都是一个别人替代不了的“我”,因为我就是我。如果,把我们的集体比作森林,那么你们就是一棵棵树木,森林里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棵树,如果把集体比作星空,那么你们就是天上闪亮的星星,你们喜不喜欢独一无二的我?
(幻灯)出示:我就是我,我爱我。
5(机动练习)(多媒体)小评判
板书设计:
外貌
我就是我爱好我爱我思维 从生日入手,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看照片,观察自己的长相,为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喜欢自己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爱好、特长、缺点的不同,再让学生朗诵课本中充满童趣的诗歌,让学生们了解真实的自我,明白我就是我,而不是别的任何人。
引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创设帮忙的情境,用学生的成就感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在帮忙的过程中澄清了自己的观点,自己得出不能盲目跟从的结论,点名本课的主题“我就是我”,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游戏是教学当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利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的长相、爱好、思维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通过朗诵小诗《这就是我》,增添品德课程教学的情感色彩,升华主题“我就是我”,我喜欢我自己,我爱我。
1学情分析
本课为第四单元《你 我 他》的第1课,教学主题是从外貌、爱好、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客观地认识自己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他们的评价水平还停留在简单的好和坏,或者是健康不健康上。在悦纳自己方面表现出两级分化,或是过于自信,或是过于自卑。
2本课的教学目标
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预设。
认知:
2.1从外貌、爱好、特长、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2让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
情感:
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从而能够悦纳自己。
行为: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言行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先喜欢自己了,别人才会喜欢自己。
3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我欣赏,能够悦纳自己。
4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4.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从生日入手,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引导学生看照片,观察自己的长相,为下面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喜欢自己打下基础。
4.2 4人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除了生日、长像不一样外,明白人与人之间爱好、特长、缺点的不同,再让学生朗诵课本中充满童趣的诗歌,增添品德课程教学的情感色彩。从而让学生们了解真实的自我,明白我就是我,而不是别的任何人,4.3行为辨析,知道在物质生活方面不能盲目跟从,攀比
我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看短片《明明的故事》,创设帮忙的情境,用学生的成就感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在帮忙的过程中澄清了自己的观点,自己得出不能盲目跟从的结论,点名本课的主题“我就是我”,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4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思维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我利用游戏“超级变变变”突破这一重点。游戏是教学当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品德课要求以活动为载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游戏中学习是快乐的,利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外貌、爱好、思维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通过朗诵小诗《这就是我》,再次升华主题“我就是我”,我喜欢我自己,我爱我。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以上教学过程在环节的安排上,我采用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先从外表上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白我与别人长得是不一样的;从自己的外貌来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是表层的。再从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完整地看待自己,从而更加喜欢自己;最后贴照片活动,让学生从中悟出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正理解了“我就是我”
第三篇:《我和你》教学反思
《我和你》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和你》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和你》教学反思1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河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我区教师荣获省级荣誉。铁路小学赵鑫老师执教的课例《小猪变形记》荣获三等奖。
近年来,铁路小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推广与应用。鼓励老师大胆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学,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不断研讨、实践。这节课例中,赵鑫老师从绘本阅读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角度,演示了如何将教学重难点整合于希沃教学软件中,抓住学生兴趣点,提高课堂效率,促成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也展示了学校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
《我和你》教学反思2歌曲《我和你》是2012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奥运之声》中的演唱内容,是二声部合唱。因为是北京奥运的主题曲,所以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是容易预计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境,用怎样的声音表现这首歌曲,二声部合唱如何准确且和谐地表现就成为我的歌曲教学的重点。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感受音乐。在歌曲的教唱过程中我安排了聆听感受,比较听辩,对比聆听,聆听模唱,让学生选择出适合歌曲情境的声音,再进行相应的发声训练,用适合的声音及状态演唱。
记得过去的音乐课总是在一上课就开始做一两条发声练习,比较刻意生硬,可能与实际教学脱离。而后的音乐教学干脆取消或很少安排发声训练,总是在感受后便开始学唱,学生演唱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只停留在会唱歌而没有达到唱好歌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要获得好的声音必须要通过适合而有效的练习进行提高。如歌曲《我和你》需要用和谐、含蓄、唯美的声音表达,那么怎样让声音纯净、连贯?气息的支撑是关键,因此训练气息和高位置是首要任务。我选择了一条较为适合的练习,在同一个音上依次唱出a-e-i-o-u-yu,要求一口气完成。开始学生做不到,我就建立一个过程,一个音一个音地叠加,在过程中体验气息和声音的平稳,这样学生既有兴趣不断挑战,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我和你》二部合唱教学中我采用了先入为主的方式,自然地切入二声部的教学,让学生先对二声部建立印象,乐意学唱二声部的旋律,解决难点后再进行合唱,这样既不会觉得枯燥,又能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合唱时需要把两个声部的进入点和气口重点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唱高声部还是二声部,又或是合唱时一定要提醒、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用正确的状态和适合歌曲的声音演唱,如演唱这首歌曲时始终要保持开口腔、高位置,用简单、纯净的声音含蓄而深情地表现。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善于倾听大家的声音、情绪、力度是否在同一状态,也就是合唱所要求的均衡。
在我看来,歌曲教学最重要的一是充分感受,获得真情实感;二是把握特点,解决难点;三是有效的声音训练,以声传情。在歌曲教学中,我继续沿用了把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有机结合的方法,做到边学边处理,把情感启发贯穿在歌曲教学始终,使得教学更具生动性和有效性,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以情代声,以声传情。作为担当“教”和“导”的教师还应尽力地分析教材、分析自己的学生,准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如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情感的投入,范唱及弹唱的准备,歌曲的伴奏,适合学生演唱的调性的选择等等。
在这一节课中也必然和必须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与不足。问题设置是每节课的重要环节,课后官老师提醒我要注意问题的设置,一些问题是在备课时提前设置好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现场反应也应作出即兴的有必要的设问,或是把某些备好的问题现场转化为易于学生回答的若干问题,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留意的。正如李老师所讲这节课仍然延续了较为传统的歌曲教学模式,我认为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还应有所突破,歌曲教学的手段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新颖一些。面对初一的学生,要考虑到其年龄特点,应该从小学音乐教学中汲取精华,对初小衔接的音乐教学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我和你》教学反思3《我和你》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在备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思考为什么北京奥运会要选择这首作品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猜想学生也许也会想到这个问题,于是我播放了《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片段的视频后,直接让学生观看《我和你》开幕式现场的视频,然后提问大家,为什么这首作品可以成为开幕式的主题曲,大家无非说一些好听,短小之类。
首先让学生看了乐谱,看看整首作品一共出现了几个音名,大家数出来,发现这首作品一共就是五个音反复组合而成,其实这五个音就是1 2 3 5 6,是我们中华民族调式中最基础的五声调式,在让学生观察这首作品是几行,学生回答说四行,其实这四行就是韵律中的起承转合。
让学生从歌曲的内涵去了解他。再介绍作曲家陈其钢。
歌唱教学环节,因为歌曲简单不需要教唱环节,在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之后,直接演唱,本节课书上提出的教学内容是“字正腔圆”那么就从演唱过程中学生把握不太好的字,比如说“连”“想”。分别从字头的准确发音和字尾的保持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声音好听的前提条件就是吐字的准确性。
吐字问题解决后,通过起承转合让学生可以感受旋律的走向,歌曲演唱的时候更加动听。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因为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有点长,所以练唱的时间有点短,没能更好的更准确的演唱歌曲。从教师来说,在学生素质具备的情况下,就要有高的要求,不能听着觉得差不多了就差不多了,要鼓励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演唱水准。
《我和你》教学反思4《在我和你之间》选自湘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校园里的演唱歌曲。它是一首深情而温馨的少儿歌曲,歌词以生动的比喻、精炼的语言,颂扬“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全曲为2/4拍子,大调式,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是前16小节,每4小节为一乐句,旋律起伏跳跃、优美深情,歌唱了友谊给少年儿童带来的温暖。第二乐段较多的采用了切分节奏,使曲调产生一种推动力,充分的表达了儿童对友谊的渴望与追求。
在教学本课时,由于歌曲的旋律不难,所以让学生自主学唱,采用多听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自我学习当中,找出难点后互助交流学习,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作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
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的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整体感知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范唱和听录音范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每一遍聆听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一首相对容易学唱的歌曲,在教唱前,我让学生随着音乐播放将歌词有感情地朗诵,让同学感受歌词蕴涵的友谊之情,同时把演唱时容易出错的附点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给学生做出提醒,尤其是教学歌曲第二部分的友谊把一个人的快乐分给大家这一句的演唱节奏时,通过学生范唱,跟琴学唱的方式,使学生能按准确的节奏歌唱,解决了难点。
在新歌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和学生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多说多唱,以鼓励性的话语、和蔼可亲的面孔激励学生,使音乐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很轻松地就学唱了这首歌曲。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歌曲情感处理步步深入,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我也很轻松地结束了这节音乐课。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思考、多学习,争取让孩子们在唱歌教学中就像音乐教室里的主题一样:用心去歌唱!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和你》教学反思5这节课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29届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有惊喜,有激动,有遗憾,有不足,上课之前我认为孩子们有可能学起来有些吃力,一直在想用什么新颖的方法让孩子们轻松学会呢?毕竟这是一首高难度的成人歌曲。
在八年级两个班,在教学方法上我用不同的方法,一班我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二班我用自主、自由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的效果有很明显的差别,一班同学演唱时拘谨沉稳,二班同学张扬活泼。即使这样,也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由于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召开,已深入人心,歌曲《我和你》也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很多人竟然能快准确无误的说出演唱这首歌的外国歌手的名字:莎拉·布莱曼,而中国歌手的名字几乎是大家同时说出的:刘欢。再通过与往届奥运会主题歌的对比,课堂上孩子们对这首歌很感兴趣,而且有一部分孩子们已经会唱了,学习起来很轻松,孩子们快速学会了演唱。于是,在练习演唱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课堂气氛,使孩子们整节课沉浸在演唱会之中。
反思本次活动,使我想到教师选择教材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有所思、有所想,愿意学,乐于展示自我,易于表现和表演
第四篇:我能行教学反思
《我能行》教学反思
邱春林
《我能行》是小学二年级下册26课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故事和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把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本课的生字词先学习,解决了生字词的认识和理解。第二环节为讲故事,通过将课本中主人公的故事(主人公的年龄与学生相仿),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小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第三个环节为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以切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去交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明白了成功不可能唾手可得,它需要你的努力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
一节课的时间在学生的兴趣中引入,在兴趣中结束,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在讲自己身上的事情时,学生非常踊跃,但由于时间有限给学生回答的机会较少,如果把此环节改为小组内演讲或许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不断探新!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做自信勇敢的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地完成了。
第五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设计(共8篇)
篇一:《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猜谜语。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他就走。(云)
(2)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源自天上来。(雪)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蛙拾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洼。(雹)2.开小火车读字并扩词。3.齐读词语。
4.读多音字并组词。5.(出示孙悟空图片)师:认识它吗?它会——72变。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6.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我是什么?
7.师:原来小魔术师就是“水”啊!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水宝宝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水宝宝了。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变什么?反馈,并说说是怎么变的?
我们变成了“云”,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了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2.我们什么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反馈后看图片。3.指名读出喜爱之情。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除了变成“云”,还能变什么?(指名读)2.指名说。(雨、雹子、雪,并相机板书)3.思考:变成了“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变成了“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变成了“雪”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落、打、飘)
4.联系文本,思考: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
5.师总结:我们为了能用词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再让学生填空。
6.同桌互读(边读边做动作)——指名读—评价---齐读。7.拓展:除了变成云、雨、雹子、雪,还能变成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读第三段,想想我们是怎样生活的? 2.反馈时,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并指 导朗读。
3.师:我们的生活真丰富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试一试。4.指名读---评价---小组比读。
总结:将学过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云 雨 雹子 雪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它与《四季的脚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请来魔术师来吸引大家。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 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短文。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晒、飘”等14个生字,会写“冷、冰、江”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冷风、江河、坏事、平常。学习新偏旁小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写字,了解水的特性和用处。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视频)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 溪 奔 洋 舞 灾 坏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翘舌音:晒 珠 后鼻音:
傍 冷 硬 洋 前鼻音:奔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雹 晒 飘 浮 冷 硬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五、朗读全文。
1、和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
2、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谜语,看看你们能猜到谜底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2)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3)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
2、这三条谜语的谜底都是水,课前咱们收集了许多有关水的资料,现在咱们互相交流交流。(学生互相交流水的资料)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是什么》这篇课文,这里的“我”指的是谁?(水)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水会变化吗?会变成什么呢?
2、水的魔力无穷,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它能有多少种变化?你认为最难理解的变化是什么?(水能变成“汽、云、雨、冰雹、雪”)
3、学生交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评价。
(1)“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是怎么一回事? 请学生看课件后解释:水在太阳下晒,慢慢地变成了一股热气,往空中升腾。这就是水被蒸发了变成了汽。这些汽升到空中,大家在空中集合在一起,连成一片就形成了云。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汽是怎样变成云的?你们所看见过的“云”有几种颜色?
(3)这些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如果碰到冷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讨论什么是雪?雪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是怎样形成的?
4、指导朗读,读中要体会意思,读出感情。
5、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6、刚才大家朗读了水的变化,现在大家来填一填。我会变,变成,变成,变成 „„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2、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水的不同形态,来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是怎样的情景?
4、同学们,这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都是谁才会做的/(人)对,这是我们把水当作人来写。大家能不能把水的调皮、可爱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6、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播放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的录像,再现 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2、联系实际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教师给予评价反馈)
水做的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水做的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3、课文是怎样说水的利弊的?(教师指导学生读文)
4、“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这里是写水的什么?“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管住水,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感悟到人的本领最大,能叫水听从人的指挥,为人类造福。)
5、指导学生朗读。
水做好事与做坏事的口气要不同,读做好事时是对水充满了赞美,读做坏事时对水要充满厌恶。
6、齐读、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齐读第五自然段。
1、最后一个问句要读得亲切,表现出水天真活泼的情态。
2、读后一起说,我是什么?(水)
(五)、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水是奇妙的,是大自然的精灵,人类可少不了水,让我们珍惜,爱护身边的水资源吧!特别是我们小朋友要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通过专题视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了解到平时生活中看不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了形象思维。
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很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我只是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自己讲解一下就开火车读、齐读,比较匆忙,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
2、朗读不到位,只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就过了;齐读较多,没有变换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
试着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总之,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篇三: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这篇课文以环境保护为题材,写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全诗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上。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为更好的学习本文作好准备。在学习课文中,第一二段是重点段,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自己的句子(雨、冰雹、雪的),再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读出这些句子。学生本身带着角色进入课文,这样设计,学生学习起来更感兴趣,更乐意学。学习语文,只有学生和老师共同走入文本,学生有兴趣的去学,才能学好文本,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中角色(气、云 ??)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作是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学习本文作好了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分组读,男女读,齐读较多,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教学云部分,在他们分角色读后,师应装不懂质疑:你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衣服?并理解“穿着、披着”之间的不同。总之,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2.生字教学环节,我先叫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叫了几个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就去掉拼音齐读,抢读,比较匆忙,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且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
篇四:《 我 的 家 》教 学 反 思 《 我 的 家 》教 学 反 思
三界小学教师 李晓玲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家》是观察说话类课型。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要求达到的目标是: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一、根据这些目标,我对这课做了这样的设计:
1、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体系。借助与课型有关的歌曲、录音、图片及儿歌,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创造情境,师生互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的兴趣。
2、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
3、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家”这一主题为导,通过学生的介绍感知话题,同学间交流讨论,谈自己的家,从而训练学生的“说”;了解别人的家,学生间互评语言表达的优、缺点,从而训练学生的“听”;以自由介绍的形式谈家,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抓住课堂学生汇报的闪光点,以“爱”为线索创设情境,使家庭完整及单亲家庭的学生都分别受到情感熏陶及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小家庭,更要爱班级大家庭。
二、通过执教实践,我认为本课有以下特点:
1、教学环节设计得较合理,对学生说话要求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低部口语交际的特点。
2、注重训练学生的“说”并教给一定的说话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听”,体现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打破了单一的要求学生“说”的形式。
3、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能积极参与,形 成民主和谐的气氛。
4、努力创设情境,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参与面较广。
5、抓住“爱”这一主线,让“爱”做主,让学生会“说家”更懂得如何“爱家”。
6、把口语交际课与写话训练巧妙结合,使学生学会说话的同时学会写一段完整的话,为写作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7、鼓励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奖励积分的形式使小组协作学习落到实处,在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上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面需改进之处:
1、口语交际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规 范时教师应及时纠正,进行正确的引导。
2、应做到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个别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要多做指导。
3、创设情境的手段还可以多样化,从而更好的激起学生说的需要和说的愿望。
4、要注重求异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对学生的说话方法和其他同学不同的应及时给予鼓励。
篇五:我是什么教后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宋丽华
今天教学了“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中角色(气、云 ??)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作是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学习本文作好了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男生来朗读描写雹子的句子,请女生朗读描写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结尾一段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为了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他们因年龄局限的生活环境所无法看到的实景,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洪水泛滥,江河污染的一些录象资料。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画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可以说出很多:宁静、美
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的,出示课文描写水不同形态的这一小节,让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生动活泼,让学生明白写相同的事物有着许多不同的写法。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写一写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形态。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这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课文在即将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以“如果你是小水滴,想为人类做什么”为题写一篇日记的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这节课的体会感受或者自己的愿望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同时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得到了升华。
篇六:《我的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 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教学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 :明确: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
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四、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美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 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6.提问:“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
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结
本文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略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详 老师爱学生
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把握得较好:
把握了文章的特点,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读,从读中悟,由浅人深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
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知识教学基本落实,学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重视本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倒叙的好处,写人要做到细致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但是,还有三点不足之处:
第一,主观上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想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个别基础不好的学生,未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获得了一些情感体验,但刘老师的精神并未真正进入学生的灵魂,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第三,本节课堂容量太大,学生读书时间较少。
我想,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多关注基础不好的学生,第二个问题,如何真正发挥语义的育人功能,还需要更多的探索。第三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课时安排要精练,留给学生读书的机会,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篇七:《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拟人的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在学习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雪,抓住“落、打、飘”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了解云的不同变化。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有所欠缺,学生泛泛而读,没有深入文本,老师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范读引导。对写字的指导也不到位,虽然抓住了“冲、池、黑”,指出了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不同写法,却只是重点指导了一个“黑”字,指导面窄了,点评如蜻蜓点水。
篇八:《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二年级《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张晓美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孙悟空来吸引大家。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我把学生都当作可爱调皮的小水珠,用生字宝宝们来考小水珠们进行生字教学,教师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这样设计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由于时间关系,后面部分就留到下节课。本节课要求会写的两个字是“池、浮”。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很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学环节,我只是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自己讲解一下就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比较匆忙,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而且没有在语境中识字,没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二上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要认识这么多生字还是有难度的
2、朗读时层次不分明,只叫了几个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就过了;齐读较多,没有变换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
情况,也许还只是他们当初的水平,我一点也起不了作用。总之,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如教学“雨、雹子、雪”时出现相对应的“落、打、飘”三个动词,我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也是匆匆而过。这里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理解语言文字,师再进行有效引导,如给它们调换位置、创设情境、做做动作等等。教学云部分,让他们先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师装不懂,问:白衣服是什么?——白云;黑衣服是什么?——乌云;早晨、傍晚时披上的又是什么呢?——朝霞、晚霞,并理解“穿着、披着”之间的不同。这些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思考。
通过这次的展示活动,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