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项监督制度”宣讲提纲
“四项监督制度”宣讲提纲
大家好!按照上级的有关精神,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从本周开始分头到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系统跟大家一起学习中央出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今年三月份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很重视“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省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严格贯彻执行。省里下一步将对部分领导干部通过调研座谈、电话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对学习掌握四项监督制度情况进行抽查。对知晓程度明显偏低的领导干部,将予以组织约谈、提醒督促。
下面先介绍一下四项干部监督制度颁布的主要背景、过程和目的。2002年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但配套制度没有及时跟上,各地在实施中存在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违规失责难以追究等突出问题,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比较突出。2005年4月21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就是通常所说的严厉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11条措施; 2008 年5月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2009年3月中组部下发《关于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加强监督认真治理拉票行为的通知》。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从两年来开展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看,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仍然比较突出。中组部从2007年起正式会同中纪委研究起草《责任追究办法》,并同步研究起草了其他三个办法。颁布实施这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就是要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四个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责任追究办法》
本办法最大的亮点,是对“对谁追究、谁来追究、如何追究”作出了明确规定。责任追究的对象有5个:
第一个责任追究的对象是“一把手”。针对“一把手”选人用人问题,《责任追究办法》强调对10种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形进行责任追究,比如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等。这10种情形,归纳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钦点”、“临时动议”、“突击提拔调整”、“带病提拔”、“超职数提拔”等问题,集中反映了当前“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中容易犯下的错误。比如去年底,昆明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爱中在云南省委组织部准备将他提拔交流使用为副厅级领导干部并已进行考察的情况下,违反规定突击调整10名干部。云南省委组织部马上会同省纪委对该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作出对王爱中副厅级领导职务不予任用,并撤销其党组书记、局长职务的处理。中央对当前“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中容易犯下的错误进行归纳和明确,有利于规范“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中的权力和职责,预防这一类问题的产生。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我们县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环节的一些做法。我们县2003年就出台了民主推荐干部暂行规定,采取党委(党组)集体推荐提名、组织部门建议提名、领导干部个人实名推荐提名、干部个人自荐和群众推荐提名等办法提名推荐干部,提高提名环节的民主化程度。对单位党委(党组)和个人提名推荐的干部,县委和县委组织部根据提名推荐人选的任职资格条件和职位余缺等情况,适时组织民主推荐;对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或提名推荐不实、存在有关问题的,县委组织部及时进行情况反馈,充分尊重单位党委(党组)和推荐人的知情权。每次干部调配前,县委及县委组织部都认真征求县分管(挂钩)领导、相关单位党委(党组)和执法执纪部门意见,进一步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
第二个责任追究的对象是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是规范执行干部选任工作法规的重要关口。把好这一关口,有利于进 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人民群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和公信度。从《责任追究办法》明确的8种需要问责组织人事部门的情形来看,包括了唯领导意图是从,标准把关不严、随意放宽干部任职条件,程序履行不规范或时有偷步漏步,规定执行不严肃、随意收窄范围,对问题视而不见,不调查不核实就匆忙上会等现象。这些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各项制度中,都曾被明令禁止。这次《责任追究办法》把这些情形统括在一起,对组织人事部门而言,则是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范围,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一目了然。应该说,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掌握的标准、程序、步骤已经越来越规范,而且都是跳不过去的。真有人要跳,跳不过去只会掉下去。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执行规定不严肃、超职数配备干部等等,市里差不多每年都有检查,逃得过初一,也逃不过十五,谁会做这样的傻事?
第三个责任追究的对象是干部考察组。干部考察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防止干部考察过程中“考察走形式走过场”、“隐瞒不报告、睁一眼闭一眼”?干部考察组是用人失察失误的直接责任人。前一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王亚丽造假骗官案,就是因为有些人事干部和干部考察组对其档案不认真审核,造成其档案中多处造假也轻易过关。《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规定了8种情形要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比如,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不按规定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的;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不如实报告的;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的;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安 排的消费活动,以及接受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特殊接待的;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等等。这一责任追究范围的明确,就是为了通过规范考察程序,抓好干部考察这一重要环节,真正“考”出群众信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好干部。2003年开始,我们县就开始实施干部考察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干部考察人员的综合素质。那时候我刚到组织部,经过培训,成为考察组的一员,第一次到乡镇民主推荐后备干部,脖子上挂着个考核人员资格证的牌子,感觉很自豪的。到了2005年的时候,市里才出台了干部考察员制度。今年《责任追究办法》一出台,每次我们县委干部考察组培训时,每人都发了一张《责任追究办法》中对考察组责任追究的规定,我都跟他们提醒,按规定做,也是保护你们自己。刚才说的轰动全国的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造假骗官”案,王亚丽档案中的姓名、出生日期、父母身份、入党等基本情况都是虚假信息。由于违反规定,恶意向组织隐瞒,时任石家庄市文化局人事处处长杨路群等一批考察过王亚丽的官员因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第四个责任追究的对象是纪检监察机关。不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干部选拔任用必然会产生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责任追究办法》对纪检监察机关界定了4种要问责的情形,包括不如实向组织人事部门回复掌握的有关拟任人选遵守党纪政纪情况的;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对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不进行调查处理的;对反映拟任人选问题的性质严重、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的。这些问 责情形的明确,进一步整合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量,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监督监察方面的问题,有助于通过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过滤”,把一些有劣迹的人排除在党的干部队伍之外。我们县在这方面是这么做的,一个是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干部都主动请县纪委派人参加,考察的同时组织部都书面征求纪检监察、计生、检察、综治等有关职能部门等对拟选拔人选的意见。考察或公示期间有举报反映干部有关问题的,都会请纪委的同志参加调查。
第五个责任追究的对象是干部选任工作相关人员。除上述问责对象以外,对其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营私舞弊的相关人员,《责任追究办法》也作出了规定。只要违反了以下8种情形都要被问责:在个别谈话推荐和考察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营私舞弊,收受或者给予他人财物,安排或者接受他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利用职务便利违反规定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有关情况的;故意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部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实材料的;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这些问责情形,未界定问责对象的部门、职位,干部选任工作的相关领导和人员都可纳入问责范畴,确保问责没有“漏网之鱼”,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风气。
在“谁来追究”的问题上,明确规定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实施追究。
在“如何追究”的问题上,《责任追究办法》规定了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法律追究3种方式。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5种措施。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追究政纪责任或者涉及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二、《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本办法规定了两类报告事项: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方可进行的5种事项,包括越级提拔干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此项需要报经更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其他应当事先报批的;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7种事项,包括破格提拔干部;除领导班子换届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具体数量界限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实际确定);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超过任职年龄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对应当事先报告而未报告的,《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凡违反本办法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应 当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将此列为责任追究情形之一,明确对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将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一报告两评议”办法》
“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每年年底或者第二年年初的全委(扩大)会上进行,可以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总结或者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对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我们县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的对象:包括近一年内选拔任用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县委管理的其他单位正职;破格提拔(含越级提拔)的由县委管理的领导干部;其他提拔担任重要岗位领导职务的干部(具体评议对象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个“一报告两评议”是中央的新规定。实际上2008年省委组织部就印发《关于建立设区市、县(市、区)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制度的意见(试行)》,我们县委在2009年2月9日和今年的1月20日已经分别对上一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两次“一报告两评议”,评议时邀请市委组织部派人参加,并按规定把评议结果上报给市委组织部,向县委委员通报。
实行“—报告两评议”制度,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党内民主监督,约束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用人行为的创新举措,也是强化选人用人效果监督的重要措施。用好民主评议结果是“一 报告两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按照规定,“一报告两评议”结束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及时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党委常委会应当对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全委会成员通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结果和相关整改措施。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对民主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四、《离任检查办法》
《离任检查办法》明确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这—做法可以称为“用人审计”。在离任时交用人账、过检查关,这对离任者、继任者和现任者都是—种很好的警示教育,可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意识,绷紧纪律这根弦,自觉抵制和坚决反对用人上不正之风。
“四项监督制度”出台后,我县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县委及时在县委中心组和全委(扩大)会议上组织专题学习,并要求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中认真传达贯彻;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列席参加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专题学习,及时组织全县组工干部学习和测试,把“四项监督制度”列为县委党校主体班次的必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 干部和组工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贯彻执行各项规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更加自觉的履行用人职责,规范用人行为,接受用人监督。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以科学的机制确保“四项监督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确保选人用人公信度、满意度。我就讲到这些,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2010年6月25日
第二篇:四项监督制度个人发言提纲
本人任市卫生局党委成员、副局长,分管疾病控制、监督执法、应急处置、项目建设等工作。按照市纪委、组织部《关于召开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对照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规定内容,我将自己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严格贯彻执行
四项监督制度是加强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是根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锐利武器,是强化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的制度保障,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是中央打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组合拳”,是阳光选拔干部的“高级杀毒软件”,能够减少、杜绝“慢性病毒侵袭”,有利于保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肌体健康、良性运转”。
在这次学习领会《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活动中,本人坚持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通过自学和参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加强对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的理解;坚持做到深入学习、认真研读,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并积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参加讨论会等形式,交流心得,相互促进,力求准确把握,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
通过近段学习教育,我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领会《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要求,是党中央立足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经过充分准备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全党性的重大政治任务。
对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自觉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高度认真贯彻《廉政准则》提出的“五个必须”、“八个禁止”、“52个不准”,严格遵守各种禁止性规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做到自律、自警、自省、自励。
同时在认真学习四项监督制度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四项监督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克服不是“一把手”、不主管干部人事工作与自己联系不大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紧迫感与自觉性,使廉政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贯穿、落实到日常生活和从事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的机制。
二、严格对照标准,查找自身不足
从我任副局长以来,应该说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求我办事的人也不少,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很多,但这么多年来,我自始至终能够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廉洁自律和深化干部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没有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问题。工作中,我坚持求真务实,自觉贯彻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坚决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心,为人处事诚实;在利益面前,始终把集体利益置于对个人和亲朋的利益之前,分清是非轻重,取大舍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持续做到公正无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带头反腐倡廉,当好遵纪守法的表率;在班子内部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积极配合局长做好工作;牢固树立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以谋事、干事来凝聚力量;思想和生活中做到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对分管工作做到主管而不专断,充分协商解决问题;对分管科室和单位要求树正气,不断校正坐标,讲修德,讲廉耻,讲荣辱,注意克服以人划线、任人唯亲的倾向;克服争功诿过、追名逐利的倾向;克服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倾向;克服不讲原则、只讲人情的倾向。可以说,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纯洁。
但是,经过认真总结和反思,仍然感到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不够高。三是对外宣传不够强。四是学用结合有差距。同时存在与己关系不大的想法,认为党中央对深化干部体制改革、狠抓反腐败力度大,有时疏于对分管部门的管理。
三、明确努力方向,切实抓好整改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把学习四项监督制度与重温《干部任用条例》等干部选拔任用法规有机结合起来,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句领会,做到理解全面准确、运用得心应手、执行不出差错。切实克服“与己无关”心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上来,在基层群众面前作好表率,以身作则,时刻保持警醒自律,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克服“应敷”心理,精心组织,坚决有力地贯彻实施各项制度要求;克服“无所谓”心理,注意防微杜渐,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医药以及卫生监督体制等改革。
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充分认清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当作推进工作的动力,把学习成果真正落实到工作中,锐意进取、廉洁自律,切实做到管理上层次,服务上水平,工作创一流。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及时到分管单位与基层干部职工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精神,把握内涵,吃透本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以市局网站,宣传栏等为媒介,积极宣传四项监督制度内容,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进一步公正廉洁,抵制歪风。大力支持局党委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在这方面,作为局党委成
第三篇:四项监督制度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后,省委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要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加强学习宣传,严格落实规定,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四项监督制度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立即组织中心组学习,对照文件逐条研究,正确把握内涵,务求吃透精神。同时,要求全省各市县、各部门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大力学习宣传四项监督制度的意义、内涵、举措,营造监督制度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推动我省选人用人公信度稳步提高。
一、充分认识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个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
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历来是社会的焦点,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近几年来,虽然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导致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必须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制度反腐的新成果、监督检查的新完善、权力阳光的新彰显、民主政治的新推进、问责机制的新强化,彰显了我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
(二)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锐利武器
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关系不明,致使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究到位;还使一些地方和部门该执行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该履行的职责没有认真履行,该查处的问题没有切实查处,损害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四项监督制度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违规失责者应该受到怎样的查处都有明确规定,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上实施责任追究方面模糊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局面。依据这四个监督制度,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选人用人上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
(三)强化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的制度保障
四项监督制度,坚持重点与全面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现实与历史结合,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长远之计,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将选人用人的全过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这四个制度,是使违规失责的人受到从严处理的制度,也是保证各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得以严格执行的制度,还是督促各层次责任主体正确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的制度,提醒责任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监督,及时克服错误倾向和问题苗头,从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这四个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加强干部选任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弥补了制度系统性方面的缺漏,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长期的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对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地处理选人用人上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防止用人失察失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掌握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实质
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是中央打向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组合拳”,为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化安上了“杀毒软件”,减少了“病毒危害”,有利于保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肌体健康”。《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的原则,列出了五大类责任主体和39种责任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从而树起了“警示牌”,架起了“高压线”。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 行)》,着眼于事前把关和事前预防,规定了五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规定了七种干部选拔情况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为正确选拔任用干部筑起了“防火墙”,注射了“预防针”。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强化了“事后”监督,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这就给党委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配上了“反光镜”,要求他们“事前”必须加强选人用人工作,规范选人用人全过程。
《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详细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程序、参加民主评议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检查结果的运用,为他们戴上了“紧箍咒”,时时提醒他们有“如履薄冰”之感,慎始慎终,认真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
四项监督制度体现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要求,解决了以往在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方面模糊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更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难点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1、在完善监督体系上实现了新突破。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整个选拔过程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2、在明确责任主体上实现了新突破。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3、在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
4、在强化监督效果上实现了新突破。改进了监督视角,完善了监督方法,不仅要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要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低这个结果,这对于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表面走程序、背后搞猫腻”的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切实推动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紧紧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条主线,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加大竞争性选拔、实行差额选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比提高了3.75分。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还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所期待的成果。
针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这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督,加大约束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真正选好人、用好人,为实现甘肃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首先,要认真学习,在拓展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组织、统筹安排,把四项监督制度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辅导讲座、大会学习交流、典型案例剖析、知识问答测试等方式,使四项监督制度入心入脑,真正使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制度内容,进一步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要将学习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情况,列入2010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检查,整改提高。要把四项监督制度列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主体培训班次的学习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同时,要突出对县区委书记的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县区委书记贯彻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自觉性。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要与县区委书记开展“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专题谈心谈话,要将学习执行四项监督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并就认真贯彻执行提出明确要求。
其次,要全面推行,在实现重点突破上下工夫。严格执行这四项党内监督制度,必将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起到巨大而持续的推动作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在全面推行重点突破上有所作为。推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破的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倒查”机制,对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推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重点突破的是要加强事前防范和监督指导,前移监督关口,未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答复、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选拔任用决定,要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重点突破的是全面覆盖,对评议中满意度明显偏低的单位和新提拔干部,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推行离任检查制度,要突破的是离任必须检查,检查必须动真格,真正做到不漏一人,不搞例外。
再次,要督促检查,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工夫。要切实履行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职责,综合运用集中检查、重点抽查、专项巡查、自查等多种方式开展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切实纠正。各市州、各单位要对县区和下属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将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情况列为检查的重要内容。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将派出检查组,突出对“一报告两评议”结果排名靠后的县区进行集中抽查,并对近两年没有检查过的省直部门进行检查。省委组织部还将委托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对86个县市区的干部选拔任用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运用调查结果督促县区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为2010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打好基础。
最后,要积极创新,在加大查处力度上下工夫。要坚持有案必查、鼓励自查、加强协查、重点督查、实行复查,做到对违规用人问题,及时发现、迅速查处、严格问责,坚决查处违反四项监督制度的行为,增强制度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要进一步畅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完善电话、信访、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构筑人民群众监督举报的“快车道”。要认真学习借鉴干部监督工作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记实系统,完善举报信息的预警、查询和汇总分析功能,为用人失责追究提供依据。要继续治理拉票行为,开展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举报直接进行查处。对查处的严重违规失责用人问题,及时进行通报,以典型案件的查处推动责任追究制度的切实执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而制度的执行力则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坚决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第四篇:四项监督制度
中央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为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制度的执行力决定制度的约束力,我们在作出高度评价、为四项监督制度叫好的同时,关键还要在狠抓贯彻落实上下工夫,切实提高监督制度的执行力,维护监督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何有效提升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力,让四项监督制度成为阻断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防火墙”、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紧箍咒”、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推进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思想教育,不断增强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责任意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执行主体的思想认识是决定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要将制度执行作为廉政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加强相关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教育,使其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制度文化认同度,产生执行监督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执行意识,提升执行监督制度的自觉性。领导干部在执行监督制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规范执行制度;牢固树立“对干部严要求就是真关心”的观念,要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干部要抛开情面,及时批评,督促纠正。对违犯党纪党规的干部,要严格按规定处理,绝不能顾情爱面,搞下不为例。
二、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能力水平。一支具有较高执行能力的干部队伍,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提升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必须使执行者通晓干部工作政策和四项监督制度内容。各级干部要用“挤”的方法,利用闲暇之余,工作间隙,认真学习制度文件,做到心中有数;要用“钻”的方法,求得对文件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够搞“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不能只立足于一知半解,要认真钻研文件精神,吃透政策。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会议、培训等载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纪检、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纪检、组工干部,认真学习包括四项监督制度在内的各项选人用人制度,熟练掌握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程序及各项规定、要求,努力使他们成为干部工作中的“政策通”、“活字典”和“行家里手”,不断提高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改善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舆论环境。开、权力透明等多种有效措施让监督者充分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事项和依据,努力在社会上形成“尊重遵守制度光荣、漠视违反制度可耻”的良好风气,让尊崇制度的理念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之中。正确引导干部把忠诚敬畏、坚持原则与胆小怕事、思想死板区分开来,把敢闯敢试、灵活变通与违规违纪、乱开口子区分开来,从而增强干部的制度意识。注重运用制度和机制遏制各式各样的“潜规则”、抵制方方面面的“说情风”、破除形形色色的“关系网”,扫除干扰和影响四项监督制度执行的各种路障,确保四项监督制度的有力实施。注重发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制度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都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和鼓励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同时,密切关注网上有关舆情,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研判和应对,搞好跟帖评论,正确引导舆论指向,努力为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规范完善,不断改进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方式方法。四项监督制度是管全局、管根本的,有的内容还比较原则、笼统,只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制度中的原则方针具体化、笼统要求明晰化,从而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相互支撑、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实质对操作环节进行细化,制定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在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上,要突出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等工作,认真解决“出了问题责任难界定”的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交流工作经验、自我整改等措施,及时总结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情况,对一些好的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对一些需要健全的工作机制,想方设法予以规范完善。
五、强化监督检查,不断增强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外在压力。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就谈不上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践证明,强化监督检查是推动制度落实的有力手段,强化监督检查可以减少违反制度行为发生的几率。要畅通监督渠道,纪检、组织部门要切实采取开通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走访征求意见、提供网络监督平台等有力措施,为干部群众反映选人用人问题提供便利。要综合运用集中检查、重点抽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四项监督制度实施情况检查,对执行有力、成效明显者,要给予肯定和激励;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切实纠正。通过一级督一级,一级抓一级,切实增强下级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加大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直属机关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进行离任检查的力度,对存在问题的,要严格进行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决不迁就姑息,决不下不为例或网开一面。要让干部真正明白,监督制度就是一条“高压线”,谁碰谁倒霉,谁触犯谁就必须付出代价。制度有了真正的震慑力,其执行力便油然而生。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约束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权力置于阳光下,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诉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把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后,本人对照文件逐条研究,正确把握内涵,务求领会精神,并获得以下心得。
一、四项监督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四项监督制度是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
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历来是社会的焦点,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显示了我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
2、四项监督制度是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制度依据
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关系不明,致使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究到位;还使一些地方和部门该执行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该履行的职责没有认真履行,该查处的问题没有切实查处,损害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四项监督制度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违规失责者应该受到怎样的查处都有明确规定,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上实施责任追究方面模糊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局面。依据这四个监督制度,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选人用人上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
3、四项监督制度是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组合拳”
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为干部选拔任用形成系统的“防控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的原则,列出了五大类责任主体和39种责任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着眼于事前把关和事前预防,规定了五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规定了七种干部选拔情况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强化了“事后”监督,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详细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程序、参加民主评议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检查结果的运用。
二、把握四项监督制度的特点
1、监督体系上
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整个选拔过程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2、责任主体上
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3、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上
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
4、监督效果上
改进了监督视角,完善了监督方法,不仅要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要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低这个结果,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的问题。
三、学习的关键在贯彻落实
1、要认真学习,拓展广度和深度
积极参与专题辅导讲座、大会交流、典型案例剖析、知识问答测试等方式的学习,使四项监督制度入心入脑,真正的熟知。要将学习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列入日常学习、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全面的分析检查,整改提高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要全面推行,抓住重点
严格执行这四项党内监督制度,必将对本单位及中心系统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认真抓好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关键是抓住重点。推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倒查”机制;推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重点是要加强事前防范和监督指导,前移监督关口;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重点是全面覆盖;推行离任检查制度,要重点是离任必须检查,检查必须动真格不搞例外。
3、要督促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而制度的执行力则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回应
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4月1日,人民日报等中央重要新闻媒体全文刊登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这四项制度配套衔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第一,《责任追究办法》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什么样的情形要追究责任、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如何追究责任等,详细地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原则,责任追究的对象,以及责任追究的情形、方式与追究实施等条文,为全面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提供了实际有效的法规依据,弥补了以往干部选任监督制度设计上系统性方面的缺漏。
第二,《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两类报告事项: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方可进行的5种事项,如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等;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7种事项,如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被问责领导干部影响期满重新任用等。这个《办法》通过明确报告事项,完善审核程序,进一步将关口前移,把好选人用人关。第三,《“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中实行的“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这个《办法》主要对“一报告两评议”的内容、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以期通过规范和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强化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四,《离任检查办法》的基本要求是,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这项制度,看似亡羊补牢,实则防患于未然。这项制度的核心是,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与自身的进退流转挂起钩来,以倒逼机制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
总之,这四个试行办法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部位,近年来中央抓住这个核心地带,动真格,下猛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二是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人民群众早就希望中央出台行之有效的制度规
范,现在四个试行办法公开发布了,老百姓可以运用它们,对干部工作进行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功效,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第五篇:四项监督制度
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印发干部任用四项
监督制度
最近,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先后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及有关事项报告办法、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建立和实施这“四项监督制度”,是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措施。
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是对有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改变集体决定、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10种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二是对有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测评和考察情况、对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规用人问题不进行查核处理、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成员违规用人行为不提出反对意见等8种情形之一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对有更改伪造推荐测评结果、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造成严重后果等8种情形之一的,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对有在谈话推荐和考察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身边工作人员、拉票贿选等8种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
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越
级提拔干部等5种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有破格提拔干部、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除换届外大批量调整干部等7种情形之一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包括选拔任用干部的总体情况、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督促整改。
离任检查制度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市县党委选拔任用的干部、本地区用人风气、离任前有无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