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冷知识】如何从口音判断一个人的家乡新闻百科
【冷知识】如何从口音判断一个人的家乡?新闻百科
“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这句仅有九个字的绕口令被封为“2015年最难绕口令”,难倒万千网友。为什么有的人能流利地说出这句绕口令,而有的人却像舌头打了弯一样没法正确发音呢?这些都和各地神秘的方言有关。(爆红网络的大连方言“倒鸭子”,长约3分27秒)
云南竟然属于北方方言区,你们家在哪个方言区你知道吗?
尽管我们通常会根据行政区划来区分方言,比如“湖北话”、“江西话”,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划分并不合理。
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我国的方言分布并不和行政区划完全吻合。根据发音规律,语言学家把我国划分为七个方言区。
(1)北方方言,也叫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使用北方方言的人最多,占汉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也叫江浙话、吴语,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总数的 8.4%,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分布在江苏的南部和浙江、上海。
(3)赣方言,也叫江西话,使用人数占汉族人口总数的 2.4%。分布在江西大部分和湖北的东南角。
(4)湘方言,也叫湖南话,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总数的 5%。分布在湖南一带。
(5)客家方言,也叫客家话,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 4%。散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
(6)闽方言,也叫福建话,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 4.2%。福建、台湾、海南、和广东的潮汕一带。
(7)粤方言,也叫广东话,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 5%。分布在广东的大部分和广西的一部分,还有香港和澳门地区。如何从口音判断一个人的家乡?
有一个段子,说东北人和福建人玩成语接龙:心心相印、印贼作父、父相伤害、害想咋地。生活中,有不少因为方言发音而闹出的笑话,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他是哪里人。正所谓“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当我们真正到了外地,才发现原来乡音真的那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
(1)/n/、/l/ 不分:“刘奶奶找牛奶奶买牛奶,牛奶奶给刘奶奶拿牛奶”
这个几乎是国民发音难题了,无法准确发出这两个音的小伙伴遍布我国大江南北,一般是/n/读成了/l/,也有随意乱读的。
(2)/zh/、/ch/、/sh/和/z/、/c/、/s/不分:“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跟/n/、/l/一样,平翘舌不分也是很多地区小伙伴心中的痛,其中南方尤为明显。一句简简单单的“出租车”,就足以让他们泪流满面。
(3)/f/和/h/不分:“黑化肥发灰会挥发”
因为闽方言里没有/f/这个音,所以在福建地区,不管什么带/f/的字,统统念成/h/;而湖南等地则和福建地区相映成趣,把/h/的音都念成/f/。
(4)/in/、/en/和/ing/、/eng/:“轻轻的亲亲”、“棚倒盆碎棚砸盆,盆碎棚倒盆撞棚”
如果说前三个更多的是南方的小伙伴感到头疼的发音,在这个前后鼻音方面,南北可谓是打成平手。不少北方的小伙伴说普通话时,最头疼的只怕就是这个了。
然而还有一种现象,是/eng/和/ong/不分,比如上海、武汉等地,一直把“梦”读成/mong/,还真是无奈啊。
听说粤语、四川话、陕西话都一票之差成为普通话,是真的吗?
目前全国通行的普通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这恰恰又是很多南方小伙伴在发音时最困难的地方。相信肯定不少人偷偷想过,如果自己的方言被定为普通话的话,一定会轻松不少。
其实关于哪种方言被确定为普通话,网上早有说法:“民国初年,粤语仅以一票之差败给京话而未能晋身成为国语,国语终被定为京话。”
不只是粤语,网上还流传着各种“XX方言差一票成为普通话”的版本,比如前任文化部长王蒙在参加《锵锵三人行》时,在节目里提到,洛阳人和陕西人都曾对他说过类似的段子。湖北的说法更是有模有样,据说是当时有一位湖北代表投票时尿急上厕所了,所以湖北话才遗憾未被选为国语。
那到底哪个故事是真的,我国的普通话又是怎么确定的呢?
据《国语周刊》记载,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举办国音统一会议。会议实行一省一票制度,以防止不同地区人数不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这次会议最后选出的国语,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因有反对意见,之后又在此基础上颁布了“新国音”,即台湾现在仍然使用的“国语”。
至于网上流传的票选普通话的会议其实指的是1955年在大陆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议上对一些普通话的概念做了进一步定义,然而当时并没有票选普通话,因为那时候“国语”已经通行几十年了,汉民族共同语已经基本形成。
那北京话是不是就是普通话呢?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一张“学说北京话”的图片,引来不少北京土著点赞转发。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话在发音时,轻声、儿化音多,词语粘连现象多见,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知道了这些,如果下次有人跟你说某地方言差一票就成为普通话了,可千万别信。明明知道怎么念,为什么我在说话时还会有口音呢?
很多小伙伴反映,其实自己不是不知道那个字怎么念,但舌头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怎么也发不出正确的读音。究竟为什么我们明明在听的时候可以分辨不同的发音,但发音的时候就是说不对呢?
有研究表明,尽管我们天生有产出和接纳人类所有语言中的语音的能力,但对于母语中不存在的音,人们总是很难发出来。
在婴儿期,小孩子能学习到哪些语音在他的语言中是重要的,然后淘汰掉那些不重要的语音,到一岁时,你已经学会了忽略掉在你的语言中无关紧要的那些语音的差别。因此年纪越大,学习别的语言的发音就越难。
由此可见,如果小孩子在小时候接触到的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那么长大以后在说话的时候,就更难说出标准的普通话。
作者:孙千婷
第二篇:怎样从简历判断一个人
一、查看简历的基本信息。
1、硬性条件:根据公司对该岗位的任职资格(性别、年龄、学历、业绩、相关工作经历等方面),筛选简历前应明确哪些条件是必须的,在10秒钟之类即可做出判断,对不符合硬性条件的迅速PASS掉。
2、软性条件:每个年龄阶段人的思想都不同。一般而言,假设22岁踏入社会,22-25岁处于发展的初期,心态也比较浮躁,跳槽率较高,26—30岁,属于发展稳定期,这个阶段在逐步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31---35事业的顶峰期,职业定位非常明确,高速发展,追求高待遇,高职务。36—40岁,寻求独立发展的机会、创业。41以后一般追求事业的稳定。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职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对照,找准适合企业需求的简历。
3、其他条件。如待遇要求公司很难达到,这样的简历可以直接PASS掉,再比如简历上应聘者的居住地址离公司较远,极不方便,比如你在福田,肯定不会通知住在光明、沙井等地的人来面试,除非你公司提供住宿,或者对方愿意搬到公司附近住。
二、查看简历的工作内容:
1、工作内容的对口性,简历的工作内容是否与企业要求的工作内容吻合。
2、工作时间长短与专业的深度的符合情况,如发现简历中工作时间短,而实践的内容比较精深,需要在面试时重点考察。
3、跳槽的频率。查看简历中跳槽的频率,如果经常跳槽,则其工作的稳定性比较差。一般而言在一个公司3年以上为稳定,如果出现1年左右的次数有几次,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不稳定。
4、工作时间的间距长短,如果简历工作时间中出现较长时间的空档期,应该在面试时重点关注。
5、职位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如果你要招一个人力资源经理,而这个人力资源经理工作内容是做人事档案,买社保之类的纯事务性的工作,你要当心,这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是否符合你岗位所要求的人力资源经理条件了。
6、工作的所属行业的跨度。一般而言,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的人都会限定在某个行业内,如果简历上行业跨度大,不具有相关性,则可以看出此人职业定位模糊。
三、辨别简历的真伪
1、年龄与学历的匹配。曾经有次去我们珠海的分公司出差,正好珠海分公司经理招聘业务员,过去面试一个业务员,我看这个员工的其他条件都比较符合,但他简历上写的20岁大专毕业,我当时有点怀疑,于是让他出示证件,他说丢家里了,我连问了他几个他学习的专业、课程等方面的问题,结果他回答结结巴巴。我基本上可以这个学历是假的了。
2、简历中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3、查看简历中是否有水分。比如,在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的普通岗位,该应聘者填的是比较高的薪酬,可见该应聘者的不诚实。如果应聘者在大公司做人力资源主管,一般不可能负责人力资源的6大模块,不可能样样精通。公司的战略决策,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般不可能由其独立完成。另外简历中如果有一些模糊性的词汇,如“非常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等模糊字眼,这个时候要当心了,可能他实际并没有什么成绩。一般简历中的成绩方面最好要用数字说话,比如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可以描述自己的成绩:把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从20%降低到10%,人岗匹配率从50%提升到90%,通过人员的调整,人均产值从多少上升到多少等实际数据。这样更能给人以真实感。
四、如何透过简历看应聘者
1、应聘的岗位比较多的,如果1个人投简历既应聘人事助理,又应聘客服文员,说明该应聘者定位不明确,求职动向模糊。
2、如果求职者从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岗位也没有什么变化,薪资也没什么变化,基本可以判断此员工能力不强。相反,如果求职者,岗位在不断的晋升,公司的规模一家比一家大,可以判断此员工上进心较强。
3、如果在短时间内(1天以内)连续投2份或以上的简历,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应聘者比较粗心。连当天投过的公司都不记得。相反如果间隔时间较长(一周以上)又投简历的,可以看出应聘者对该公司的该岗位特别感兴趣。
4、简历中错别字较多,可以判断出,人比较粗心。如果简历特别有层次感,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说明应聘者思维清晰。
第三篇:从看电影选座位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从看电影选座位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果知道一个人是怎样的性格,自然是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题来实现。相信大家都有过看电影的经历,其实看电影的座位选择就可以作为一道性格特点测试题,从选择的座位位置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内向还是开朗,是自信的还是缺乏自信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本心理学家上原广美(HiromiMizuki)认为,一个人的心灵和头脑的内部运作,可以影响他们对影院座位的选择。
1、坐在电影院座位中心区、正对着荧幕位置的人,自信、坚决果断。因为这些座位通常被认为是最佳座位,需要早点去电影院排队或提前订票,这两种方式都说明观众有一定的规划。这种类型的人在生活中会很有自信。
2、偏爱前排角落位置的人,比较容易接受被打扰被麻烦,可能有点逆来顺受。在生活中,和他们的交往的人可能喜欢利用他们的软弱和退让。心理学家提醒,这种人要提防被别人占便宜。
3、喜欢社交,喜欢热闹的人偏爱前排正对荧屏的位置。他们善解人意,宽宏大量。
4、如果你喜欢坐在后排角落里,说明你有探知的欲望但缺乏亲身融入其中的信心。
5、坐在后排且正对荧屏,说明你是一个冷静内敛的人。潜意识里他们会尽量远离人群的焦点和中心。
6、如果喜欢坐在中间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说明你追求私人空间,更容易被那些能让他们感觉很放松很舒服的人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