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潘长江蔡明小品遭专业吐槽:里边交警第一天上班?
潘长江蔡明小品遭专业吐槽:里边交警第一天上班?
蔡明潘长江小品
蔡明潘长江小品遭交警专业吐槽
大年三十,羊年春晚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也起来不少网友吐槽。今天早上,开心麻花的小品《投其所好不过小品中的一句台词“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引发争议,节目播出后,包括王皓在内的众多乒乓球名将表达了不满。开心麻花成员沈腾随后发微博致歉。
随后潘长江蔡明的小品《车站奇遇》也遭到天津交警部门的专业吐槽。“天津交警”的微博就指出,小品中的交警是在超越职责范围执法,“刚得空看一眼春晚的重播,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中那个交警……不对呀,一辆9手的„饭盒‟,车灯不亮,安全带用绳子代替等等问题视而不见,却冒出一句„你涉嫌非法营运,我们将暂扣你的车辆‟,营运问题是客运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小品中的交警果然是第一天上班,还分不清自己的职责范围了……”
羊年春晚,潘长江、蔡明的《车站奇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年夜赶着去跟女儿团聚的蔡明,在火车站遇上练车的潘长江,两人一路开车同行,路遇交警拦车爆笑连连事。小品延续了两人以往的搭档模式,蔡明继续变身“毒舌”女王,拿潘长江的身高打趣开玩笑,结局依然是意料之中的转折与皆大欢喜。对于交警部门的专业科普,有网友直言,小品应该请交警部门做监制的,编导应该提前咨询专业人士,避免闹笑话。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没必要太较真,“图个热闹而已”、“小品而已,不然怎么演下去”。
第二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除夕上班遭吐槽
热点链接:
1、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
2、专家解读明年除夕不放假:“过年”是从初一开始。
3、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进行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提出三种放假方式供网友投票。
事件回放:
1、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
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修改内
容如下: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这就意味着,除夕将被“踢”出春假长假序列,也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此消息爆出后,遭到网友普遍吐槽,纷纷对放假安排表示不满,尤其是“除
夕”这天竟然还要上班,就有网友留言称:“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除夕不放假?
还过啥年啊,之前不是说不常回家看父母的是犯法的吗?现在除夕都不能陪父母
了,那是不是得枪毙啊?”更有网友抱怨到:“除夕那天都不放,请给数亿父母
一个交待。”更有不少网友心疼起春节联欢晚会,吐槽难道要在火车上看春晚吗?
更有网友提议不如春晚挪到大年初一再办。
2、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对于取消除夕当日放假,保留调休挪假拼出黄金周的做法,在新浪微博组织的一项调查中,两小时内有超过43000名网友参与,其
中87.6%的人反对取消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84%的人对2014年放假安排不满。
然而,却有许多专家学者出言:放假安排尊重民意,是民意基础上的科学决
策,春节初一放假回归传统;明年除夕不放假:“过年”是从初一开始,除夕不
放假,还会增加隐形福利。引起网友一片谩骂。
除夕不放假引发的焦点问题:
1、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还是冷落?
除夕不放假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刘思敏指出,2008年以前春节放假
都是从年初一开始放假,因为初一到十五才是过年,这种改变是回归了春节传统。
民俗专家表示不理解:应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尚
洁表示,“除夕”没有进入法定假有些意外,按照中国的传统民俗,除夕有新旧
交替之意,而且“一年连双岁”,是中国“年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
中国人习惯于守岁、祭祖,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充满了对新的一
年的期盼,将“年三十”排除在法定假期之外,不是很理解,其实应该更加注重
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过年到底从哪天开始?像专家说的那样,从初一吗?不然,应该来说,北
方农历23日过小年,南方农历24日过小年,从小年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过年的氛围中来了,各家各户很早就开始准备年货,北方蒸包子、馒头、炸藕过丸子
等,南方腌肉、腊肉、糖果、汤圆等。随着新年临近,过年气氛越来越浓厚,基
本上新年的开始几天是不需要再买什么食物的。
而除夕不放假,很多人都无法赶回家里,还有人就选择不回家过年,那么我们传统的文化“守岁”,或许也只能在车上守了,需要人气的文化必然暗淡下去。
2、引来“吃不上年夜饭”的焦虑
除夕不放假,很多的外地工作者,很难在除夕当晚赶回家里陪父母过年,我们传统的年夜饭,又称一年一次的合家团圆饭,势必让很多公众遗憾错过,公众
焦虑不可避免。大年初一赶回家,已经过去的年夜饭,无法除旧迎新,已经失去
过年的意义。
更有网友抱怨,“还需要让父母准备年夜饭吗?赶不回去,还准备什么呢,真心的不用了吧!”对于能否吃上全家团圆的年夜饭,真是难之又难。
3、是给公众的隐性福利吗?
有专家认为:如果从初一开始放,很多单位其实从大年三十下午开始就放假
了,员工该买年货的买年货,该赶火车的赶火车,单位通常不会那么刻板。如果
从除夕开始放假,那么隐性的福利就会消失。在此,相信很多人会感慨,我们能
寄希望于充满“人性化”的企业吗?就连最基本的周末都没有,一周有时一天都
无法休息、超负荷加班、高强度作业、最大限度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企业会人
性化的提前放假吗?值得深深的怀疑。对于中国的企业,我们的劳动法,真正践
行的有多少?没有强制性手段规范企业行为,人们的权益何处保障?
影响分析:
1、传统节日遭没落
新的放假安排有一点或许很好,减少了调休放假,很大程度避免了连续工作7、8天的强度,但你会发现,新安排上我们的真正放假时间缩短了,很多由三
天的放假缩短为一天,小长假减少,除夕,辞旧迎新的一天,被取消了。这些假
期的背后承载的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庆祝的时间没了,用来传承文化的时间
和热度也没了,势必引起传统节日的没落。
2、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度。
2013年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进行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
假安排的调查”,提出三种放假方式备选方案供网友投票公开征求意见。很多网
民称,尽管民意调查是种进步,但遗憾的是这三套方案都不那么让人满意,虽然
C方案支持率最高,网民更多的反馈是“哪个都不合理”。尤其是“AB方案,硬
生生地把国庆7天长假取消了,以后我们找什么时间出门旅游呢?”。三方案调
查迅速成为27日最热门话题,在多个网站上网民投票超10万。网民投票结果较
为一致,在没有更好地选择下,只有选择C方案。
然而,在广泛调查民意的基础上,新的放假安排却没有真正的尊重民意,在三种方案中,除夕都在假期内,而新安排却排除在外,这也是引发网民强烈不满的重要因素,无疑大大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度,大费周章了解民意,政策的制
定却不尊重民意,不免引起形式主义的嫌疑。
3、降低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率
除夕不放假,名义上来讲,我们的放假时间也没有缩短,但这关键的一天不
放假,所引发的是公众回家过年的忙手忙脚,你还会有时间购置年货吗?你还有
大把的时间去旅游吗?你还会稍作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吗?不会,你肯定是第一个
去挤车、往家赶的人。这样来讲,春节期间,旅游业必然遭到冷落,旅游经济对
国民经济的贡献必然下降。
4、2014年春运将面临异常艰巨的考验
春节对于我们的国民来说,一年仅有一次,人口流动性的加快、休息休假制
度的执行力度欠缺,人们最能放松的假期也就意义重大的春节这一次,无论何地。
家永远是我们的归宿和坚强后盾,也无论交通多么拥挤,我们大多都会选择回家
过年,与父母、亲人团聚。
然而,不放假的除夕,对我们在外工作的人们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相信
大多数人们会和我一样,想尽一切调休、请假、交通办法赶回家过春节,短短一
周的春节,大部分的时间都奔波在路上,可想而知,2014年春运的压力有多大。
第三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除夕上班遭吐槽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件回放: 1、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修改内容如下: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这就意味着,除夕将被“踢”出春假长假序列,也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此消息爆出后,遭到网友普遍吐槽,纷纷对放假安排表示不满,尤其是“除夕”这天竟然还要上班,就有网友留言称:“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除夕不放假?还过啥年啊,之前不是说不常回家看父母的是犯法的吗?现在除夕都不能陪父母了,那是不是得枪毙啊?”更有网友抱怨到:“除夕那天都不放,请给数亿父母一个交待。”更有不少网友心疼起春节联欢晚会,吐槽难道要在火车上看春晚吗?更有网友提议不如春晚挪到大年初一再办。
2、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对于取消除夕当日放假,保留调休挪假拼出黄金周的做法,在新浪微博组织的一项调查中,两小时内有超过43000名网友参与,其中87.6%的人反对取消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84%的人对2014年放假安排不满。
然而,却有许多专家学者出言:放假安排尊重民意,是民意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春节初一放假回归传统;明年除夕不放假:“过年”是从初一开始,除夕不放假,还会增加隐形福利。引起网友一片谩骂。
除夕不放假引发的焦点问题:
1、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还是冷落?
除夕不放假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刘思敏指出,2008年以前春节放假都是从年初一开始放假,因为初一到十五才是过年,这种改变是回归了春节传统。
民俗专家表示不理解:应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尚洁表示,“除夕”没有进入法定假有些意外,按照中国的传统民俗,除夕有新旧交替之意,而且“一年连双岁”,是中国“年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国人习惯于守岁、祭祖,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将“年三十”排除在法定假期之外,不是很理解,其实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过年到底从哪天开始?像专家说的那样,从初一吗?不然,应该来说,北方农历23日过小年,南方农历24日过小年,从小年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过年的氛围中来了,各家各户很早就开始准备年货,北方蒸包子、馒头、炸藕过丸子等,南方腌肉、腊肉、糖果、汤圆等。随着新年临近,过年气氛越来越浓厚,基本上新年的开始几天是不需要再买什么食物的。
而除夕不放假,很多人都无法赶回家里,还有人就选择不回家过年,那么我们传统的文化“守岁”,或许也只能在车上守了,需要人气的文化必然暗淡下去。
国家公务员95181121 | 甘肃公务员群220521058 | 甘肃万名考试群210492130 | 事业单位群331707625| 甘肃政法干警群82235558 | 甘肃教师招聘群305433788 | 甘肃农信社群259196168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引来“吃不上年夜饭”的焦虑
除夕不放假,很多的外地工作者,很难在除夕当晚赶回家里陪父母过年,我们传统的年夜饭,又称一年一次的合家团圆饭,势必让很多公众遗憾错过,公众焦虑不可避免。大年初一赶回家,已经过去的年夜饭,无法除旧迎新,已经失去过年的意义。
更有网友抱怨,“还需要让父母准备年夜饭吗?赶不回去,还准备什么呢,真心的不用了吧!”对于能否吃上全家团圆的年夜饭,真是难之又难。
3、是给公众的隐性福利吗?
有专家认为:如果从初一开始放,很多单位其实从大年三十下午开始就放假了,员工该买年货的买年货,该赶火车的赶火车,单位通常不会那么刻板。如果从除夕开始放假,那么隐性的福利就会消失。在此,相信很多人会感慨,我们能寄希望于充满“人性化”的企业吗?就连最基本的周末都没有,一周有时一天都无法休息、超负荷加班、高强度作业、最大限度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企业会人性化的提前放假吗?值得深深的怀疑。对于中国的企业,我们的劳动法,真正践行的有多少?没有强制性手段规范企业行为,人们的权益何处保障?
影响分析:
1、传统节日遭没落
新的放假安排有一点或许很好,减少了调休放假,很大程度避免了连续工作7、8天的强度,但你会发现,新安排上我们的真正放假时间缩短了,很多由三天的放假缩短为一天,小长假减少,除夕,辞旧迎新的一天,被取消了。这些假期的背后承载的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庆祝的时间没了,用来传承文化的时间和热度也没了,势必引起传统节日的没落。
2、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度。
2013年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进行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提出三种放假方式备选方案供网友投票公开征求意见。很多网民称,尽管民意调查是种进步,但遗憾的是这三套方案都不那么让人满意,虽然C方案支持率最高,网民更多的反馈是“哪个都不合理”。尤其是“AB方案,硬生生地把国庆7天长假取消了,以后我们找什么时间出门旅游呢?”。三方案调查迅速成为27日最热门话题,在多个网站上网民投票超10万。网民投票结果较为一致,在没有更好地选择下,只有选择C方案。
然而,在广泛调查民意的基础上,新的放假安排却没有真正的尊重民意,在三种方案中,除夕都在假期内,而新安排却排除在外,这也是引发网民强烈不满的重要因素,无疑大大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度,大费周章了解民意,政策的制定却不尊重民意,不免引起形式主义的嫌疑。
3、降低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率
国家公务员95181121 | 甘肃公务员群220521058 | 甘肃万名考试群210492130 | 事业单位群331707625| 甘肃政法干警群82235558 | 甘肃教师招聘群305433788 | 甘肃农信社群259196168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除夕不放假,名义上来讲,我们的放假时间也没有缩短,但这关键的一天不放假,所引发的是公众回家过年的忙手忙脚,你还会有时间购置年货吗?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旅游吗?你还会稍作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吗?不会,你肯定是第一个去挤车、往家赶的人。这样来讲,春节期间,旅游业必然遭到冷落,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必然下降。4、2014年春运将面临异常艰巨的考验
春节对于我们的国民来说,一年仅有一次,人口流动性的加快、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力度欠缺,人们最能放松的假期也就意义重大的春节这一次,无论何地。家永远是我们的归宿和坚强后盾,也无论交通多么拥挤,我们大多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与父母、亲人团聚。
然而,不放假的除夕,对我们在外工作的人们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相信大多数人们会和我一样,想尽一切调休、请假、交通办法赶回家过春节,短短一周的春节,大部分的时间都奔波在路上,可想而知,2014年春运的压力有多大。
国家公务员95181121 | 甘肃公务员群220521058 | 甘肃万名考试群210492130 | 事业单位群331707625| 甘肃政法干警群82235558 | 甘肃教师招聘群305433788 | 甘肃农信社群259196168
第四篇:2014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整理三:除夕上班遭吐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除夕上班遭吐槽
热点链接:
1、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
2、专家解读明年除夕不放假:“过年”是从初一开始。
3、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进行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提出三种放假方式供网友投票。
事件回放: 1、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修改内容如下: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
一、初
二、初三)”。这就意味着,除夕将被“踢”出春假长假序列,也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此消息爆出后,遭到网友普遍吐槽,纷纷对放假安排表示不满,尤其是“除夕”这天竟然还要上班,就有网友留言称:“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除夕不放假?还过啥年啊,之前不是说不常回家看父母的是犯法的吗?现在除夕都不能陪父母了,那是不是得枪毙啊?”更有网友抱怨到:“除夕那天都不放,请给数亿父母一个交待。”更有不少网友心疼起春节联欢晚会,吐槽难道要在火车上看春晚吗?更有网友提议不如春晚挪到大年初一再办。
2、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对于取消除夕当日放假,保留调休挪假拼出黄金周的做法,在新浪微博组织的一项调查中,两小时内有超过43000名网友参与,其中87.6%的人反对取消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84%的人对2014年放假安排不满。
然而,却有许多专家学者出言:放假安排尊重民意,是民意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春节初一放假回归传统;明年除夕不放假:“过年”是从初一开始,除夕不放假,还会增加隐形福利。引起网友一片谩骂。
除夕不放假引发的焦点问题:
1、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还是冷落?
除夕不放假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刘思敏指出,2008年以前春节放假都是从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影响分析:
1、传统节日遭没落
新的放假安排有一点或许很好,减少了调休放假,很大程度避免了连续工作7、8天的强度,但你会发现,新安排上我们的真正放假时间缩短了,很多由三天的放假缩短为一天,小长假减少,除夕,辞旧迎新的一天,被取消了。这些假期的背后承载的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庆祝的时间没了,用来传承文化的时间和热度也没了,势必引起传统节日的没落。
2、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度。
2013年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联合多家网站进行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提出三种放假方式备选方案供网友投票公开征求意见。很多网民称,尽管民意调查是种进步,但遗憾的是这三套方案都不那么让人满意,虽然C方案支持率最高,网民更多的反馈是“哪个都不合理”。尤其是“AB方案,硬生生地把国庆7天长假取消了,以后我们找什么时间出门旅游呢?”。三方案调查迅速成为27日最热门话题,在多个网站上网民投票超10万。网民投票结果较为一致,在没有更好地选择下,只有选择C方案。
然而,在广泛调查民意的基础上,新的放假安排却没有真正的尊重民意,在三种方案中,除夕都在假期内,而新安排却排除在外,这也是引发网民强烈不满的重要因素,无疑大大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度,大费周章了解民意,政策的制定却不尊重民意,不免引起形式主义的嫌疑。
3、降低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率
除夕不放假,名义上来讲,我们的放假时间也没有缩短,但这关键的一天不放假,所引发的是公众回家过年的忙手忙脚,你还会有时间购置年货吗?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旅游吗?你还会稍作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吗?不会,你肯定是第一个去挤车、往家赶的人。这样来讲,春节期间,旅游业必然遭到冷落,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必然下降。4、2014年春运将面临异常艰巨的考验
春节对于我们的国民来说,一年仅有一次,人口流动性的加快、休息休假制度的执行力度欠缺,人们最能放松的假期也就意义重大的春节这一次,无论何地。家永远是我们的归宿和坚强后盾,也无论交通多么拥挤,我们大多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与父母、亲
第五篇:网友热议“毁人”高考专业 医学、新闻遭吐槽最多
毕业季临近,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纷纷踏上求职路。然而,由于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机会相对有限,毕业生们正遭遇着“拿文凭易、找工作难”的现实尴尬。
“不要报法语,就业已经饱和。”“别报新闻,那完全是个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高校的“毁人”专业。
对此,专家指出,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境暴露出高等教育诸多问题,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合理设置专业、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才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网友热议“毁人”专业 医学、新闻遭吐槽最多
连日来,“高考加油,别报××专业”相关话题引爆网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共鸣。观察网友互动,记者发现,医学、新闻、语言类专业被吐槽最多,此外,法学、管理学等专业也在吐槽之列。
由于工作压力大、安全系数低,医学成为被吐槽次数最多的专业。
网友“@若MAYBe”毕业于辽宁医学院,她表示,“现在医疗环境不好,老有伤医事件,老百姓都不理解,老觉得医生都是黑心的,而且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好多专业都要博士,太难了,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腾讯微博网友“@吴祖君”也表示,不要报考医学类专业,因为人身安全容易受到威胁,并且现在的制度下医务工作者是一个弱势群体。
与专业门槛较高的医学相比,新闻学广受吐槽则不单因工作压力大,还因为近年来媒体门槛的降低,让本带有专业优越感的媒体,变得人人可参与,变相增加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对此,网友“@桂杰”戏言:“我发现一个土木工程系的学生也可以当好新闻记者。”“@YY就是袁晔”则表示:“追求所谓新闻梦想的同学,请报个自己相对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然后辅修几门新闻课程,直接去找工作就够了。”
由于就业面窄、人才过剩,语言类专业与法学专业亦难获网友好评。
“英语就业前景相当不好,选择面小,且就是一门工具,没有特别用处。” 四川网友“@发条橙橙橙橙橙橙”说。
网友“@Crystalsmx”则劝大家不要报法语专业,“法语就业已经饱和。你想去非洲吗?月薪上万,而且所有的福利条件都很好,你去吗?可惜只招男生。”
“@LaBO GO”则调侃道:“我是学法学的,其实说起来除了学习辛苦和就业率极低以外,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
拿文凭易找工作难 毕业生遭遇现实尴尬
大学毕业,拿到一纸文凭较为容易,但靠这一纸文凭和所学知识找到工作,却面临着不小的阻力。这些体现在网友吐槽中的矛盾和尴尬,彭慧也深有体会。
今年24岁的彭慧毕业于河南某专科学校。高考失利后,囿于家庭条件等原因,彭慧没有复读,而是选择到专科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当时认为,只要自己学得精,毕业找到好工作是没问题的。”
然而,事实并未如她所愿。正如某网站近日发布的《中国大学最爱的本科专业排行榜》显示,全国1166所本科大学中,有903所大学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毕业于专科院校的彭慧可以说丝毫没有竞争力。
2013年夏,彭慧毕业即失业,而她也幡然醒悟,“英语专业是受大家青睐的„热门‟专业,但这个专业人才过剩、就业饱和,之前是自己太乐观了。”
热门专业受热捧,以至于人才饱和变“冷门”。而在大学扩招背景下,传统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境遇也不乐观,孙旭阳就是其中一例。
孙旭阳就读于南方某一本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如今,即将毕业的他求职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工作暂时还没有着落。
“四年前很容易就考进了思政专业,很庆幸自己圆了大学梦。如今转眼间到了毕业,才发现大学是„混‟过来的,而且所学专业应用性差,可选择的职业太少。”孙旭阳无奈地说。考大学易、找工作难,彭慧、孙旭阳的遭遇,正是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很多高校为了扩招,办一些家长喜欢、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空有虚名,学生很难掌握到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
此外,熊丙奇还指出,“目前整个教育管理体系„宽进宽出‟,高校对人才培养没有提出严格要求,毕业生只有大学生身份、没有大学生水平,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 专家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专业学科设置跟不上社会变化,大学生质量下降,毕业人数连年攀升……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心病“,也给了“读书无用论”再次登场的机会,有的网友甚至建议“不要读大学,去念蓝翔技工”。
对此,熊丙奇告诉记者,大学生就业难,需要各方合力破解,而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根本性的问题。
“目前高校专业、学科设置没有足够的自主空间,老师给学生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都受到行政的干扰。所以,只有有了办学自主权,高校才能应对社会不断变化的形势。”
与此同时,熊丙奇也指出:“我们不但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也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学校自主办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式。这样,学生能够学到感兴趣的专业,也将迫使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他说。
事实上,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已饱受社会诟病。熊丙奇表示,“目前高校多强调教师的论文、课题、经费,导致了教师不重视人才培养,师生双方共同应付课堂等现象。”“课程老化、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也没有培养起来,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了大学生不如高中生的说法。”熊丙奇说,高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在熊丙奇看来,大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提高个人能力也很重要。除此之外,他还呼吁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很多学生直至高考志愿填报时都还不知道该选什么学校和专业,这凸显了中国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足。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该给大学生活定下什么样的目标,该怎么样在学习中完善自我。”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