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反思

时间:2019-05-14 17:5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后反思》。

第一篇:教后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是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难、只等闲”,因此,在具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画面,背景资料让学生以直观的体验,达到与文本对话目的,对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赞叹。

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版块,先扫除生字词,初步感知长征,再进一步走进长征,以读带讲,深入长征,体会长征路的“难”和红军的“只等闲”乐观精神,最后诵背全诗,升华情感。在教学时,我以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那从诗句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远征难”?学生通过通读全诗找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大渡桥”、“千里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远征难”,我找来“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红军与“高大耸立的陡峭的乌蒙山”相对比显得那么渺小;“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浪花用力的拍打着岸两边陡峭的悬崖”;“宽阔的大渡桥上横跨着13根冰凉的铁索,望着铁索下湍急的河水令人毛骨悚然”;“一望无际的千里雪山给人感觉刺骨的寒冷”。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险,困难重重,并且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感受“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悲壮。我还穿插了长征的背景资料,“当时红军是前有堵军,后有追兵,上有轰炸,除了这些困难,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险,勇敢面对困难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来进一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学情考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多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料,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篇:教后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新华小学 张玉花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

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复习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得有感情。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五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开头,老师告诉学生课文每段都是围绕这几句话来写的。初步让学生了解总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让学生自已读并展示自已最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让学生体会去掉它是否可以,从而,体会句子的优美。学生们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热的夏天已经走了,凉爽的秋天来了。这就是多读的收获。评到“菊花频频点头”时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文中把菊花当成人,评到“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我问:“香味怎么会勾住脚?你的脚被勾住过吗?” 然后让学生将“勾”换一个词,可以换成“吸引”或“迷”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已在果树花香旁时会怎么做,学生读的激情越来越高,一个个抒发着自已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备课时,我曾想过,能不能让学生也来模仿说说类似的句式呢?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创造的一个举措。但后来一思索,学生能说出很多个比喻句,但绝对不能说出意境如此优美的句子,万一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那就不好了。想想还是不要这个环节吧。实际上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不可预见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手来,相信学生能行,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

总之,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只能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

第三篇:教后反思

阿河滩清真寺大殿施工方案

鉴于大殿的残损状况,拟对大殿进行卸荷拨正、挑顶修缮:屋面卸荷后,局部拆落木构架,对残损构件或残损点逐个进行修整,更换残损严重的构件,再重新安装,并在安装时进行整体加固。

一、附属文物保护:在支搭脚手架前,对地面采用木板铺设后垫木板支搭脚手架;对大殿前檐下石栏杆及台阶采用木板包裹进行保护,避免屋面施工时对其造成损坏。

二、屋面卸荷:

应先揭除瓦顶,再由上而下分层拆落望板、椽。拆落木构架前,应先给所有拟拆落的构件编号,并将构件编号标明在记录图纸上。⑴

屋面卸荷后,对各角角梁后尾均需进行检查,据实采取归位、铁箍加固等措施。补配缺失瓦件、勾头、滴水;更换糟朽的檐椽、飞椽、望板及连檐;整修斗栱,补配小斗;开裂的柱子用干燥木条嵌补裂缝,结构胶粘牢;恢复原装修式样;恢复原地面铺装,补配阶条石、踏步和散水工程。

三、柱子顶升拨正:

在进场勘察时发现前檐柱子及大殿内柱子均有不均匀沉降,拟对柱子进行拉线抄平、顶升拨正,对大殿内开裂柱子进行裂缝嵌补必要时采取铁箍加固。

对木柱的干缩裂缝,当其深度不超过柱径l/3时,可按下列嵌补方法进行修整:

○1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mm时,可在柱的油饰或断白过程中,用腻子勾抹严实。

○2当裂缝宽度在3~30mm时,可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

○3当裂缝宽度大于30mm时,除用木条以耐水性胶粘剂补严粘牢外,尚应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铁箍2~3道。若柱的开裂段较长,则箍距不宜大于0.5m。铁箍应嵌入柱内,使其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四、斗栱整修:

对檐下斗栱的每个构件逐一编号、摄像后,由上向下分层解体,再依据各个构件的实际保存情况用原材料严格按原制、原结构方式补配、加固、归安,并对斗栱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⑴整修斗栱,补配缺失的小斗; ⑵整修后檐断裂、松散、变形的栱; ⑶整修后檐开裂、变形严重的坐斗。⑷斗栱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斗栱开裂嵌补:先将裂缝处清理干净,必要时可用气泵吹出裂缝中的尘土;之后用扁铲将裂缝口处进行适当修整,用同材质干燥旧木料砍、刨成相同宽窄的木条,实际一段裂缝可用几段木条嵌补,但易少不宜多。木条试嵌随形后,根据环境条件,调整配比,将结构胶涂抹于缝口处和木条与缝口相接处部位。按胶的使用要求停放适当时间,然后进行嵌补,按设计要求加铁箍,铁箍加固在间隔数日后进行。

五、大木构架:

⑴屋面卸荷后,对各角角梁后尾进行检查,据实采取归位、铁箍加固等措施;

⑵清理木构件上的雨渍;

⑶开裂的木构架用干燥木条嵌补裂缝,结构胶粘牢;

⑷开裂的梁头用干燥木条嵌补,结构胶粘牢;归位拔榫的角梁和单步梁;

⑸清理前檐及廊间木构件涂刷的黄漆。

⑹拆除现代装饰材料包裹的柱子,依据实际情况对木构件进行修补。⑺木构件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1、劈裂加固

对梁枋的干缩裂缝的处理:

○1当构件的水平裂缝深度小于梁宽或梁直径的1/4时,采取嵌补的方法进行修整,即先用木条和耐水性胶粘剂,将缝隙嵌补粘结严实,再用两道以上铁箍箍紧。

○2若构件的裂缝深度超过以上限值,则应进行承载能力验算,若验算结果能满足受力要求,仍可采用以上方法修整;若不满足受力要求时,则更换构件。

具体加固方法如下:

当梁≤lOmm、枋劈裂裂缝宽度≤25mm,长不超过1/2L(长度),深不超过1/4B(宽度)时,吊顶内梁柱用油灰填补即可,必要时用木条嵌补或再加箍;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加铁箍;结构胶为改性环氧树脂,根据使用调整配比,区别室内外环境及木材的要求,大木构件普遍存在干裂现象,裂缝需嵌补量估计算为50%劈裂裂缝宽度>25ram,长超过l/2L(长度),深超过l/4B(宽度)时,除嵌补外,须加铁箍卜2道,宽50一lOOmm,厚3-4ram,先将裂缝处清理干净,必要时可用气泵吹出裂缝中的尘土;之后用扁铲将裂缝口处进行适当修整,用同材质干燥旧木料砍、刨成相同宽窄的木条,实际一段裂缝可用几段木条嵌补,但易少不宜多。木条试嵌随形后,根据环境条件,调整配比,将结构胶涂抹于缝口处和木条与缝口相接处部位。按胶的使用要求停放适当时间,然后进行嵌补,按设计要求加铁箍,铁箍加固在间隔数日后进行。

2、糟朽处理:

当梁枋构件有不同程度的腐朽而需修补、加固时,应根据其承载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当其剩余截面面积尚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贴补的方法进行修复。贴补前,应先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经防腐处理后,用干燥木材按所需形状及尺寸,以耐水性胶粘剂贴补严实,再用铁箍或螺栓紧固,若其承载能力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须更换构件。更换时,选用与原构件相同树种的干燥木材,并预先做好防腐处理。将糟朽处进行剔除,之后把剔除部位做拼接处理。

3、铁活加固:

对于拔榫的构架按设计要求进行扁铁拉接。铁件要进行防锈处理,拉接部位如露明还要使扁铁卧入木件内,且比木件表面略低。

六、木基层修缮:

1、椽飞修补、更换:

椽、飞糟朽小于20mm时,将糟朽处剔除干净,做防腐处理,用干燥木材粘补整齐。当椽飞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并经设计认可需更换的,按原规格、原特征进行更换,材质与原材质相同,更换时尽可能减少对原椽望构造的损坏。

制作加工前先检查更换的新构件木材,新材木质要与原材木质相同。所加工的构件长短和断面大小根据各殿座模数口份不同和檐出不等,具体尺寸以原有尺寸一致,飞头椽尾长度必须同原椽一致。各种椽子,连檐等的用料不得有透节疤、劈裂和顺木纹的木材,必须选用通长直顺的木料。按古建传统操作程序原尺寸进行加工添配。椽飞等并要放实样、套样板,画线制作,各部件尺寸准确。作样板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成批加工制作。加工檐椽子要求浑圆顺直,檐椽上头压掌的合掌面角度正确平整,与旧椽掌相吻合。飞椽椽身必须方正顺直,在木望板上钉钉,从底面看不得有露钉现象。闸档板薄厚、大小与原闸档板一致。

椽子:维修原则是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

残毁旧椽的选用:拆下的旧椽安装前应进行清理、修补,挑选可用的构件,查清修补添配的数量。局部糟朽不超过原有直径的2/5的认为是可用构件,椽头糟朽不能承托连檐时列为需要更换构件;劈裂深不超过直径l/

2、长度不超过全长2/3的认为可用构件。

加固:细小裂缝一般暂不做处理,腻子勾抿严密。裂缝在0.5厘米以上的嵌补木条,用胶粘牢或在外围用2cm厚薄铁条包钉加固。糟朽处应将朽木砍净,用拆下旧椽料按糟朽部位的形状、尺寸,砍好用胶粘牢,椽子顶面糟朽在lcm以内的只将糟朽部位砍刮干净,不再钉补。

更换椽子:更换尽量使用旧料,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物本身的旧椽料。飞椽头部受雨淋易糟朽,凡不影响钉大连檐的应继续使用。尾部易劈裂,尖端极薄更易折断,残留长度的头尾比例保持在l:2以上的列为可用构件。裂缝长不超过头部的1/2,深不超过直径的l/2的可继续使用,但应用环氧树脂灌缝粘牢或用铁腰子加固。翼角部分最易弯垂、漏雨,椽飞的后尾常被砍薄、梢尖更易劈裂糟朽,拆卸过程中要精心工作,不要造成新的损伤。关于残毁情况的调查标准、修补加固等方法,与正身飞椽相同。更换翼角飞椽、选料与正身飞椽相同。凡需重新配制的,应按原做法严格按照它的样式、尺寸进行一根一根的复制。

2、连檐、瓦口、望板整修、添配:

连檐较小的糟朽可进行剔补,并做防腐处理,糟朽较严重的进行更换,更换时新、旧连檐接口处按传统做法坡口连接,坡口大约450左右。瓦口糟朽的应做更换处理,更换瓦口的尺寸、做法应与原瓦口一致,更换新瓦口与原瓦口相交处做企口茬。望板较小的糟朽可做剔补,糟朽程度过深、较大时予以更换。更换前将糟朽望板剔除干净,接口整齐且留在椽中位置,更换面积大时注意望板要窜档,新添配的望板要干燥并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更换后新、旧望板同时做防腐处理,特别小心更换望板时尽可能不损坏相邻的原望板。

连檐、瓦口:檐头各个飞檐的端部借助于大连檐、小连檐、闸挡板(或用里口木)。即使原件不糟朽的在拆卸过程中也极易折断。旧件应尽量使用,新换构件尺寸、式样按原制。

修补连檐瓦口:对于劈裂、开裂的连檐瓦口的木缝,灌胶用同材质的通长木料顺木纹嵌入木条,镶嵌牢固后将高出连檐瓦口的镶嵌木条刨平。对于连檐瓦口糟朽严重的部位,进行局部剔补。用凿子、扁铲将糟朽部分剔除铲净。选用同材质木料将剔除部位座胶补齐,粘接牢固后刮平刨光。胶使用无机的植物或动物胶。

檐翼角大连檐锯解破缝时必须用手锯,以保证连檐高度。

更换檐椽、飞檐、大连檐、望板等的制作、安装。制作加工前先检查更换的新构件木材,新材木质要与旧材木质相同。各种椽子,连檐等的用料不得有透节疤、劈裂和顺木纹的木材,必须选用通常直顺的木料,木材含水率小于15%。加工檐椽子要求顺直,檐椽上头压掌的合掌面角度正确平整,与旧椽掌相吻合。飞椽椽身必须方正顺直,飞头椽尾长度必须同旧废椽尾一致。在木望板上钉钉,从底面看不得有露钉现象。

木基层:钉椽时严格按檩子上的椽花线位置钉,保证椽头方正、平齐、椽当均匀,铺望板要求柳叶缝铺钉,表面平整,顶头严密;木基层上做护板灰。

望板制作望板必须做柳叶缝。檐头露明望板和露明造的望板必须刨光。(注:考虑望板拆除时对其造成二次损坏及糟朽程度,望板需全换)

望板安装檐椽与飞椽基本相对不偏斜,露明望板表面平正,横望板错缝窜档宽不大于800mm,板头盘截方正,望板顶头缝不小于5mm,望板铺钉牢固,柳叶缝严实。望板厚度一般不低于15mm。望板长不得短于l500mm。

揭瓦檐头,局部更换椽望、飞头或部分换椽望:旧椽子严禁翻转使用,新更换的椽子须集中放在明问使用,椽子找平时不得过多砍伤桁檩,可用通常垫木或砍刨椽尾找平,压尾子的望板应尽量减薄。

安装:检查各构件的数量及位置编号。木构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位置要求。旧椽子严禁翻转使用,椽子找平时不得过多砍伤桁檩,可用通常垫木或砍刨椽尾找平,压尾子的望板应尽量减薄。钉椽时严格按檩子上的椽划线位置钉,保证椽头方正、平齐、椽当均匀,铺望板要求柳叶缝铺钉,表面平整,顶头严密。连檐瓦口雀台一致,瓦口垂直钉装牢固。闸档板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六、苫背:

本工程苫背做法:

a.护板灰:椽望铺钉完毕后,望板上喷涂“ACQ”防腐剂两边,苫100:3:5麻刀青灰护板灰一道,厚15mm。待其基本干燥后,苫4:6掺灰泥(四成泼灰与六成黄土拌匀后加水,焖八小时后即可使用)背,总厚平均约50-80mm之间,待其放干后用4:6掺灰泥瓦瓦。

七、瓦瓦: 屋面瓦瓦:

①按揭瓦前的记录资料进行分中、号垄、排钉瓦口,认真技术交底。

②屋面瓦瓦前做好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原瓦件、添配的瓦件、制备好的各种泥、灰、灰浆;

工具准备:连绳、小线、灰槽、水桶、小桶、浆舀子、梯子板等,防雨塑料布;

人员配备:根据工期和作业面的具体情况配备充足的技工和壮工。

③本工程瓦面施工全部为先瓦瓦后调脊,根据不同屋面形式由专业工长写出每一殿座的瓦瓦、调脊施工顺序和作业指导书。

④瓦工工长和质检员经常检查瓦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天收工前验收当天完成的工作量,不合格坚决返工。刚开始瓦瓦工作量不宜过大,待熟练后再定量安排 任务。

A.分中、号垄、排瓦当

a.分中:在檐头找出整个房屋的通面阔中点为坐中底瓦中点。

b.排瓦当:在已确定的中间一趟底瓦和两端瓦口之间赶排瓦口,如果排不出“好活”,应调整某几垄“蚰蜒当”的大小。瓦口位置确定后,将瓦口钉在连檐上,钉时应 比连檐略退进一些。

c.号垄:将各垄盖瓦的中点平移到屋脊扎肩灰背上,并做出标记。B.冲垄

冲垄是在大面积瓦瓦之前先瓦几垄瓦,先在屋面的两侧冲垄,边垄“冲”好以后,按照边垄的曲线在屋面的中间将三趟底瓦和两趟盖瓦瓦好。瓦垄必须以拴好的“齐头线”、“楞线”和“檐口线”为标准C.瓦底瓦

a.丌线:先在齐头线、楞线和檐线上各栓一根短铅线(叫做“吊鱼”),“吊鱼”的长度根据线到边垄底瓦翅的距离定,然后“开线”:按照排好的瓦当和脊上号好垄的标记把线的一端固定在脊上。其高低以脊部齐头线为标准,另一端拴一块瓦,吊在房檐下。这条瓦瓦用线叫做“瓦刀线”。

b.瓦瓦:拴好瓦刀线后,铺灰(或泥)瓦底瓦。底瓦灰的厚度一般为4厘米左右。底瓦窄头朝下,从下往上依次摆放。底瓦的搭接密度应能做到“三搭头”,即每三块瓦

中,第一块与第三块能做到首尾搭头。檐头和靠近脊的部位应做到“稀瓦檐头密瓦脊”。

c.背瓦翅:摆好底瓦以后,要将底瓦两侧的灰顺瓦翅用瓦刀抹齐,不足之处要用灰补齐,“背瓦翅”一定要将灰“背”足、拍实。

d.扎缝:“背”完瓦翅后,要在底瓦垄之间的缝隙处(称作“蚰蜒当”)用大麻刀灰塞严塞实,这一过程叫做“扎缝”,扎缝灰应能盖住两边底瓦垄的瓦翅。e.瓦盖瓦:按楞线到边垄盖瓦瓦翅的距离调好“吊鱼”的长短,然后以吊鱼为高低标准“开线”。瓦刀线两端以排好的盖瓦垄为准,盖瓦的瓦刀线应拴在瓦垄的右侧,盖瓦灰应比底瓦灰稍硬,盖瓦与底瓦留出睁眼的距离,睁眼的大小不小于筒瓦高的1/3。盖瓦要熊头朝上,从下往上一次安放,上面的筒瓦应压住下面筒瓦的熊头,熊头上要挂麻刀灰并挤实、抹严。盖瓦垄的高低、直顺都要

以瓦刀线为准,每块的瓦翅都应贴近瓦刀线。如果瓦的规格不十分一致,应特别注意不必每块都“跟线”,否则会出现一侧齐、一侧不齐的情况。

f.捉节夹垄:将瓦垄清扫干净后,用小麻刀灰在筒瓦相接的地方勾抹即捉节,然后用夹垄灰将睁眼抹平,即夹垄。夹垄时应将夹垄灰赶轧光实,下脚直顺,与上口直。

八、大殿地面木地板铺墁: 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1、在对大殿墙体勘察时发现,殿内所有墙体均由红砖砌筑,在考虑到对所有柱子拨正抄平时需要剥离墙体开柱门,考虑到墙体的宽窄厚度及稳定性,须将墙体全部拆除重新砌筑,在后期封堵柱门和墙体砌筑时用什么砖封堵?

2、大殿前檐为花岗岩石板地面,廊间地面现为木板随意铺置,在后期殿内木地板铺墁完毕后,廊间地面怎么处理?

3、大殿外檐下玻璃门要拆除吗?若拆除,门要做成什么形制的,怎么做?

4、方案中大殿铲除室内外后改复合木板、水泥和花岗岩地面;室外地面方砖十字缝铺墁,后经设计方口头说明室外花岗岩地面维持现状,望设计方明确方案。

5、大殿前檐下所有木构件现均涂有的黄漆需全部剔除,对于黄漆的剔除如何处理,望设计方给出方案。

以上是方案中未明确提及的问题,望设计方能尽快给予施工方案。

第四篇:如何写教后反思

如何写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又叫教后感、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阶段性教学后的心得体会。它给教师课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保留记录,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是我们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

写好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使教师在游刃有余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

我们上课,一般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课堂设计,而一堂课下来,对课堂上多种多样的做法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感受和体会。成功的,可能为之欣慰、鼓舞;失败的,可能为之苦恼、懊丧。回顾、自省之余,要把那些好在何处、差在哪里,以及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时诉诸笔端,见诸文字,记录下来,无论是对于以后该节教案的调整与充实,还是对下一节教案的安排与设计,都会提供一定的实施依据,从而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控制和反馈。

我们常说,教师的教学属于创造性劳动,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后感,实质上是课前备课、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深化,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大家从丰富、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新的理论知识。这种自我提高业务水平的做法和备课、讲课一样,同样体现着创造性。那么,教后反思具体是写些什么内容呢?

(一)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选择是否恰当?如果恰当,是否已经突破?实际教学效果和备课设想是否吻合?如果说好的话,好在何处?倘若说差,又差在哪里?原因何在?又如何补救?这里大多是从主观上对本节教案实施情况所做的整体性的概括评价。

(二)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若有缺陷,表现在哪里?这里往往是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客观分析,由产生的问题而引发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他们都提出些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当堂已经解决,还是课下去处理?教学任务对中差生来说,是否已经听懂、听会?是否还需要帮差?怎么个帮法?

(四)对教学得失原因的分析,对规律性问题将采取的解决办法,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探讨等,这常是教师综合分析自己的教学特点后,对教学经验的专题总结,或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通过和其他教师的讨论,对有关著述的学习,进行的探索教育规律的专题论析。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第五篇:教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贱也有所了解。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下面谈两点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应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层次思维培养。本节的“货比三家”情境问题仅是“小数大小比较”的一个载体、一个案例,应在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让学生经历这种中高层次的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

2、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如本教学设计最后的“小结”中,让学生谈“结合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几乎成了数学教学中必有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谈体会和收获,已无新意,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则更有价值。孩子,你真棒

--------《货比三家》 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绝不包办代替。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下面几种方法:先把元化成角后再比较;直接元比元,角比角,分比分,得出的结果快。我趁机引导学生得出“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的结论。在教学三个小数进行比较时,一个写字慢的学生高举着他的小手,我让他说说想法,他居然大声的把比较方法条理清晰地说出来了,孩子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也把赞美送给了他,看到他甜甜的笑容,我为能给孩子们提供了发展思维的空间而高兴。

<<买书>>教后反思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学生喜欢到书店看书、买书这一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始终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讨论、反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得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因此教师稍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在课堂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表示“元”的整数部分数位没对齐,如10??5+9??2,“9”写在十位“1”的下面,在及时指导下,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但我认为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计算、应用自如的效果。

《买书.》的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主要是计算人民币使用过程中的小数加减法,因此,学生在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时,都是以元、角、分作为直观的基础。通过呈现情境图,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第一种是将图书的价格转化为元与角,然后分别计算“一共花了多少元”与“一共花了多少角”,最后,将这两部分进行相加;第二种是将两种图书的价格单位转化为“角”进行计算;第三种是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学生汇报了三种算法以后,让学生说说哪种最简单。学生知道了第三种是计算小数的一般方法。学生运用这一方法,需要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寄书》的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和退位)的基础上设计这节课的,在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情境,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让小组同伴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解释估算的过程,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结果的差距,议一议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再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强调进位、退位的问题的处理,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和退位的小数加、减的算理和算法;同时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创设情境

培养空间观念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的教材,也是小学学习阶段全新的学习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内容,我认为一个人深刻的学习在于把学习到的理念体现在外化行为中,并及时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反思一下:

创设数学情景。数学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逐步实现对数学概念和方法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在情景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从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于是我让学生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并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属于平移和旋转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使人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3、注重动手操作。心动不如行动。通过让学生把制作的纸风筝和玩具车带到教室来直接玩玩,不仅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而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数平移了几格最容易出错。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进行撕纸,然后对所撕的图形进行分类,在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已经渗透了轴对称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再通过对先对折再撕的图形的观察、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自然揭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 征。通过找作品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只要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撕纸经验,让学生“撕一撕、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初步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扎实

在讲授这课时,课本上的结尾有这样一节设计,让同学们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有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不等腰梯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在通过观察后,大多的图形全体同学们都非常容易的判断正确了。只是在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是与否两方的支持率大约各是50%左右。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提议同学们亲自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折一折,然后再做判断。学生马上表现出极高的探索热情,每一位同学都动手做了平行四边形。在通过一系列的画、剪、折以后,全班同时达成了共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当时,我暗暗的窃喜,对新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动手才能学会”又加深了一层理解。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走进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好办法。

可就在我欣喜不久,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画出一个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四边形。我发现这个题目全班30%的同学竟然画的是平行四边形。这么多的同学画成了平行四边形,这个结果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不由的又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分析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手段。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并不等于能熟练的掌握知识,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理解加上掌握再加上灵活的运用。光有理解,没有巩固,只能事倍功半。

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设计很多的环节,来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象上面的例子,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明白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在画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却不能灵活根据课堂上的所学,来解决,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空洞所在。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更深一步的挖掘课堂,使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石。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有效教学。

[第二次反思]

(一)我的课堂

1、仅仅多了一步——将照片上的物体画下来,就变成了平面图形。让轴对称图形的研究变得具有意义了。

2、仅仅多了两次比较:一是将“对称图形”折一折,然后将“不对称图形”也折一折,使学生对“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有了一个深刻的对比过程。“完全”这个概念建立地既清晰又准确。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的重要方法。二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折痕与教师随手折的折痕的比较,使学生明白只有使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才叫做图形的对称轴。

(二)我的学生

我的学生正处于低段与高段的衔接处,其数学思维也正不断发展,但体验永远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只有我们俯下身来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撷取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事例,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创设情境,才会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感悟、深刻的体验,才能最终将这感悟、体验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终生,受用一生。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常州市潞城小学

顾峥蕾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结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本节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二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 “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者设计“贴眼睛”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皮亚杰指出:“要知道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促使学生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平面几何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学生经历了生活化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教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让学生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这里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大胆猜想、辨别争论、动手验证,充分提供给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探究者。

三、欣赏图片,感悟对称美。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10-12-02 14:17:56 阅读3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后,能直观辨认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了解镜子中形成的像是对称的。

我觉得要使学生很好的感知镜子中轴对称现象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照镜子、玩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征,从而认识到镜里的和镜外的东西是,上下、前后相同,左右相反的。

本节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通过玩游戏做试验,小组探究,在反复的亲自试验中感悟知识的产生。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征;在玩中学,促进技能的生成;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我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轻松愉快地谈话引入,很自然,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

课堂上,我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镜子,同桌一起按下面要求玩游戏,一起体验一下镜子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1.自己对着镜子靠近一些,再离远一些看镜子中的影像有什么变化;小手向上抬起,向下落下,再观察影像变化。2.敬队礼照镜子,镜子里的你哪只手敬队礼?3.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数学”两个字有什么变化?

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很快就有了答案,都能从镜子里看出镜子中你向前向后,影像也向前向后,你向上向下影像也向上或向下。第二个活动结束,一部分同学在汇报时提到镜子里面的像和自己是一模一样的,相同的。大部分同学意识到镜子里的像其实和自己是左右相反的。第三个活动,数学两个字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字的位置样子发生了改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镜子中左右相反。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接下来我又组织了他们跟我一起玩游戏:“给我当镜子”,我对着镜子做以下几个动作:举起右手,举起左手;抬起左腿;抬起右腿;用左手蒙住右眼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镜子里的像和老师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同学们充当镜子,我又做一遍刚才以上的几个动作。通过游戏的进行,大部分同学都好像发现了当老师举右手时,他们举的是左手,老师抬左腿时,他们抬的是右腿,刚好是相反的,通过这一发现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镜子中的像刚好和我们是左右相反的。

接下来我采用了一个“表演”环节--------擦玻璃。当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擦一个污点的时候如何才能让观众们看不出破绽?我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孩子,这时学生马上就会发现镜子里外的两个人一个伸出的是左手,另一个伸出的是右手,这样才能表演的更加逼真。如果两个人用同一只手,立刻就会被人发现破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无形的让学生体会到了这种镜面特点。

在课堂上孩子们像个数学家,探索镜子中的奥秘。并且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其实只有学生将镜面对称现象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才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镜面对称现象,把抽象的知识内化为实际生活当中。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反思与注意的问题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镜子中的数学》这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后,能直观辨认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了解镜子中形成的像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是相反的。教学中的难点具体体现在:学生平时经常照镜子,但不懂得镜子中的成像实际上跟我们是左右错位的。本节课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生探究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故事、游戏、活动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我在本节课导入时,根据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入手,为学生讲了猴子捞月的故事,从而引出“镜子”这个教具来。接着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利用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照镜子的体验,引发学生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现知发生冲突,生成“探究的欲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镜子中的数学

学生每人手里一面镜子,课前他们照自己,照这个并不陌生的学习空间,但我却从他们欣喜的面容里看到了他们发现了镜子中的另一个新奇的世界,似乎从那里折射出了七彩阳光,透露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种美,天真而无邪。在这节课里,学生用镜子亲身体验着对称图形在镜子中的图形,这实际上不就是在利用手中这个工具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探索者、发现者吗?在快乐的情感状态下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发现的结论,教师要让他认为这是自己了不起的创造。而在教师的眼里,这点点滴滴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是他们终生学习的基础

三、游戏活动,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怎样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兴趣是第一位的。学生从兴趣出发会被自动引领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去。设计师生互动游戏活动,旨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增强教师在学生做数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经历师生情感的互动,实现一次心灵最真实的共震,共同经营一份纯真美丽。

但是这节课也有让我感到困惑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镜子中的钟面问题处理的不是很好,比如机灵狗去看电影的实际时刻应当是5时,那么在镜子里看到的时刻是7时,但是有些学生当时就提出来了,老师,镜子里的时间不是7时,还是5时,因为镜子里的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虽然都反过来了,但是外圈的字也跟着反过来了,所以时间不变,只不过就是时针指的是反5。我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想到这里学生可能会问问题,但是我没有想到学生会这么说,我当时的解释是钟表上外圈的字我们不考虑,我们只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后来我想,如果上课的时候我拿得是外圈没有数字的钟表,或者提前想到这个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这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感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吸取经验教训,一步步改进。

下载教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后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三阳乡大原小学牛海艳《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讲的是春雷跟柳树说话了,小柳树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小柳枝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

    如何写教后反思

    如何写教后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

    教后反思

    《果蔬雕刻》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和人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本课中通过问题启发、动手实践以及学生的自我......

    教后反思

    What are people doing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听说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现在进行时态介绍世界各地的时差, 并且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人们做些什么事情,这是学生感......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以“Describe your friends”为主题,以与每位学生密切相关的“朋友”为主线贯穿始终。我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在针对我这节课说说自己的看法. 指导朗读当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在这节课朗读的指导很好。例如:官员们议论称象方法的第三自然......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莱阳市大夼中心初级中学 刘永祥 本节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设置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