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大学生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当代大学生应争做向上向善好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总强调过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大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灵魂。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地整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实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价值观念基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我们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我们应该始终对国家保持这一份真挚的情感与深深的热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无不透露着和谐这一重要理念,小到同学之间、室友之间的相处,达到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点滴之中,我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现在我们都说要建设和谐校园,所以可见我们的生活实际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完全符合的。和谐校园让我们大学生不仅身心得到了净化,而且也有益于我们的文化知识以及学术的培养,还有利于我们的全面的发展。
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责任是一项良好的品质,一个有责任心的当代大学生,不仅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观念,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要想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责任心,不仅对于目前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而且还应该要融会贯通,无论是简单的课程,还是较难的课程,都要进行扎实、稳固的锻炼和学习。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我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从某方面来说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对事物的鉴别力是有些欠缺的。要想赢得未来我们就要让自己从根本做起,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对我们个人、对学校,甚至是社会、国家都是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应该学习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尺。我们应该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虽然不能做到无私奉献,但同时也不能太自私,要以大局考虑,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当代大学生,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正确地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焱(1990.08-),女,汉,山西临汾,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价值诉求的方向,增强了其说服力和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统领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要承担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论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其工作的中,还要肩负起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9-01
在 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统领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追求和遵循的主导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之道方针和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其教育过程的始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我们党立足实际,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凝练为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特点进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深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烙印,在其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会贯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我们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的概括,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心、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涵的高度总结,明确回答了在新时期和新阶段我们党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前进,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被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在我国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上体现为,对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其自身能够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失业。
(三)二者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并统领大学生细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行广泛贯彻和践行,就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因此,二者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指导原则,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发扬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思想和理论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证,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价值性,让人民能够真正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魅力所在,并真正接纳之,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为行动的外化提供条件。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其成为真正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还要用其统领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原则实现真正的内化和传播,进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的途径。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针和原则,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弘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其过程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帮助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才能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塑造主力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重要讲话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4]张玉荣.教育教学论坛[J].2015-04-16:16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泽东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个不断生成的概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里,只有那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行方向,更是执政之源,力量之基。因此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学好马克思主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理论来充实自己。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应该要有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有机结合,从而充分的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的服务于社会,更是在点亮自己。学好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们就会在既定的轨迹上与党保持一致,共同驶向美好的前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就是方向,理想就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引领的是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共同繁荣的伟大目标。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与党步伐一致,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伟大的“理想”插上翅膀,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它给予不断的动力,让它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就跟着蒸蒸日上。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充满功利性的年代,名利充斥了整个社会,弥漫在穿梭的人群中。追名逐利倒是成了他们的主单,以前口里生生说的那些道义早已埋葬在沿途中,心里只存留“生为利来,死为利往”的残骸。或许这个是该时代的通病,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人变得那么的冷漠,张口闭口就是心中盘算的那份利益,难道真如那句话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必须要以爱国为核心,个人的利益必须要服从国家的利益,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最基本的义务,更是责任。都说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脊梁,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些大学生的肩膀。因此,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学好理论知识,然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创新,为祖国的发展添砖补瓦,使得祖国迈着更坚定的步伐前行。创新是时代的主流,也是时代的主旋律,更是大学生投入的一项伟大事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思维的转变需要创新,大学生的创业更需要创新作为助推力。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全面概括,吸取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突出了道德风尚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把荣辱观作为行事准则,照照镜子,洗洗澡,把不合理的和有悖于荣辱观的坚决去除。坚持荣辱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切身投入到里面去,为国家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在这样浮躁的时代,我们更有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曾经的若言。这样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不会越走越偏,人生 路才能越走越顺。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拾起文字表面上的光鲜华丽去包装自己,而是要在心里给它留点空间,用思想来润滑,以行动去佐证。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衡量当代合格大学生的尺度。
一方面,我们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多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婚恋观、消费观等都与时代变革同步,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他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在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呈现社会、社团参与的二重性和自我表现的多样性,当代大学生参加团体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学习技能以利工作”和“广交朋友”;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既关心祖国命运、世界风云,又注重自我发展;既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发展自己。比如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西方媒体歪曲事实和颠倒黑白,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制作视频介绍事实真相;“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学生踊跃献血、捐款,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另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9万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许多人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开放、多样。在人生价值目标上,普遍追求健康、事业、爱情与家庭,但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评价上,普遍有模糊认识,评价标准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例如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在人生态度上,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手段与途径上,具有求真务实精神,但同时存在着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个人奋斗和自我完善意识的矛盾冲突。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比如,有些大学生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二是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三是重索取,轻奉献;四是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有占大学生总人数6.5%的学生暴露出的首先是个体的感情冷漠、极端自私、责任意识淡漠,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