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护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分级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剂。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面罩、护目镜及口罩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等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粘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6.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三、三级防护
1.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2、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等。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医用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 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 吸痰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03.01修订 2013.03.03执行
第二篇: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一)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戴工作帽和棉纱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按需配备能有效杀灭相应病原体的消毒剂)有效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消毒隔离防护按照本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二、发热门诊穿戴防护流程
(一)入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
穿工作衣裤→戴帽子→穿隔离衣→戴纱布口罩(12层)→穿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防护镜(二级防护人员)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级防护人员)。
(二)出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
脱掉手套→脱隔离衣→脱去鞋套→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手→脱纱布口罩→放入消毒液中→脱去布质工作服→泡入含氯消毒液中→洗净双手→洗脸、洗鼻、洗眼、洗耳、漱口。
第三篇:院感检测指标和分级防护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8%,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医院感染现患率≤10%,现患调查实查率≥96%,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手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I、II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 m3III、IV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 m33.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洁净区域:细菌总数≤4cfu/ 30min·平皿II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 15min·平皿 III、IV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5min·平皿4.消毒液的监测: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 ml
皮肤粘膜消毒液菌落总数应为≤10cfu/ ml
消毒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100cfu/ ml5.内镜的监测: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镜,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6.血液透析液的监测: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7.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每次
化学监测:每包
生物监测:每包
B—D试验:每日
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admin@cyl114.com
3.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第四篇: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1.3 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防护配备:医用职业服装、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3.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和临床诊断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3.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第五篇: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豫西协和医院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之规定,为
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称作加强防护,二级防护的着装程序是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依次完成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分区分级的防护程序进行,在二级防护完成后才能进入污染区。
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四、三级防护:称作严密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