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东盟国家的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与途径
面向东盟国家的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与途径
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要求生产要素的互补流动,也需要文化要素的互补交流。广西在发展文化产业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文化认同观念的文化产业经营将较之其他产业经营更具水到渠成的功效。文章论述广西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的4点优势:历史地缘铺垫、文化资源彰显、时势机缘推演、广西实施跟上,并具体论述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途径:民族节庆产业、文化旅游、影视合作、演艺产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广西;东盟;国际合作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研究员、编审,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区域文化,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3-0113-0003
一、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优势
(一)历史地缘铺垫
广西与东盟关系密切,地理上山水相连,是中国唯一既有陆路又有水路连接东盟国家的省级行政区;历史上,广西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东盟各国的交往最早可溯自近2000年前的汉代;人文上,广西壮族与越南、老挝、泰国的多个民族有民族学上的亲缘关系,长期以来亲睦和谐,友好交往。由于这些民族起源、历史承传、地理风习以及文化交流等原因,广西和东盟国家有较多的文化认同理念和稳定的友好关系,这些是文化产业合作的坚实基础。
(二)文化资源彰显
笔者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宣读的论文《以文化认同理念发掘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资源》介绍过广西文化产业资源的情况,包括:围绕那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围绕儒佛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资源、围绕华人文化开发产业资源三大类共11小类,这里不再重述。可以看到,广西开展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三)时势机缘推演
1、国家战略规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广西文化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最大的机缘。2005年1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年度会议时提出把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双方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文化正式作为合作专项,提升了双方合作层次。开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文化项目包括文化产业项目的合作与相关研究,已成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
2、广西实施跟上
广西处于国家“南下发展”战略的最前沿,广西文化具有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的先锋意义。2007年广西提出并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再次为广西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机遇。时势的发展要求广西文化发挥出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的作用,达到以下目的:以文化力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合作,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互信、睦邻友好和文化交流合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掘文化动力并以文化力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框架下的“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我们面向的是国际文化、国际市场,“广西文化”概念应当放大。广西文化不应只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应当放大成为代表中国南方文化甚至中国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因此,发展广西文化及其文化产业,不能孤立一地和一种文化的操作,应与相关区域、相关文化形成合力,联合发展。如民族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可以先从民族文化做起,带动其他文化,在参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发挥出文化力量。
(四)特色项目走先
广西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成熟成长起来了。(1)以山水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实景演出如《印象刘三姐》在东盟国家中形成较大影响,已进入了产业合作层面,已在越南下龙湾实施海上实景演出项目,也与柬埔寨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在柬埔寨吴哥窟共同建设实景演出《高棉的微笑》。(2)以商贸交易和节庆联谊交往为特色的节庆会展产业,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吸引东盟国家的积极参与,规模越办越大。(3)以中越边境生活为特色的电视剧,如《边贸女人》等,在越南等国家有较高的收视率。(4)面向东盟的广西出版也进入东盟市场。2005年9月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国南美有限公司联合在泰国曼谷举办的“2005泰国-中国广西图书文化展”,搭建了中泰文化交流平台,扩大了广西图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和市场。以接力出版社的《小聪仔》为代表的期刊销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众多海外小读者。(5)以桂林愚自乐园为代表的艺术博览产业展示美好前景。愚自乐园是一座以当代雕塑与洞窟艺术为主的当今世界最大国际时尚艺术公园。自本世纪初建设以来,愚自乐园一直联手东盟和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参与,共举办了十届雕塑艺术创作、评奖活动,已经有来自47个国家140多位艺术家历时九年创作完成了200多件造型各异的雕塑作品。2003年,愚自乐园被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2004年,愚自乐园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愚自乐园以“淳美山水”和“艺术极境”之成就为后人留下当代艺术最美好的文化资产。
这些特色优势项目,走出了广西文化资源开发与东盟文化产业合作第一步。
二、广西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途径
广西凭借自身的历史地缘和人文优势以及多年来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可以更好地发挥以面向东盟国家为重点的文化产业资源和产业运作的国际合作。其合作途径可以作如下选择:
(一)民族节庆产业
1991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广西现代会展业的肇始。这届运动会有全国31个省、市与自治区的4500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在南宁设有赛龙舟、抢花炮、秋千、射弩、珍珠球、木球、摔跤和武术等8个竞赛项目和120个表演项目,在呼和浩特分会场设马上项目。开幕式上12000名青少年参加了大型歌舞《民族之光》的演出。运动会比赛期间,举办历时九天盛大的商品交易会,有国内外客商5000多人参加,成交总额达31.8亿元。还举办了“南宁之秋”艺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艺术团体,为各族群众演出30场文艺节目。作为一次民族传统体育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盛会,第四届民运会开得隆重、热烈、圆满,取得巨大的成功和政治、经济和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举办第四届民运会的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从1993年起,将“三月三”音乐舞蹈节改为全自治区规模的广西国际民歌节,1998年又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现代节庆文化开始扮演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角色,越办越红火。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广西各地都办起了这种类型的节庆活动,而且大多与商贸会展结合举办。其中不少是国际性节庆活动,包括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钦州国际海豚节、防城港市中越边境旅游节、崇左边关国际旅游节、凤山神奇洞
穴国际探游节、柳州国际奇石节、北海国际珍珠节、梧州国际宝石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凭祥中越边境贸易交易会、防城边境贸易交易会、北海国际海滩文化节,等等。这些大型的国际性节庆活动,都具有文化和经济互动的综合性效益,在推进广西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与产业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构成了广西经贸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旅游
旅游业是一个包含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它可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间、地区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旅游是进行旅游经营的主要产业形式。广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1997年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目标,新、马、泰、越、印尼等海上东盟国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国家大都将旅游业定位为本国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设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需求十分契合,2007年,广西旅游局提出了“加快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的总体构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的一个十分便利和重要的途径。
(三)影视制作
由于地缘、历史、亲缘等方面的原因,以广西文化为背景和广西制作的影视剧是东南亚各国人民比较熟悉的。电影《刘三姐》上个世纪在东南亚上映时就普遍受到欢迎,在新加坡的上座率比美国经典影片《乱世佳人》还要高,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佳电影之一。90年代时,广西拍摄了一部以中越边境贸易为内容的电视剧《边贸女人》,在越南播放时收视率极高,促进了越南人民对改革开放的中国的了解。香港媒体在广西贺州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酒是故乡醇》和《茶是故乡浓》融入大量广西文化元素,在东南亚播出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吸引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许多旅客前往观光游览。20世纪90年代,广西影视界在成功摄制《边贸女人》之后,又与越南国家电视台合作共同合拍了电视剧《诱人的沙糕》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大受欢迎,多次播出,影响极大。这些说明,广西在文化背景、创作题材、市场基础、合作实践等影视剧的摄制和产业运作方面,都有与东盟国家合作的许多有利条件。这里,首选与越南合作尤为便利和最有前景。仅以题材而论,有以下一些题材是两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反映广西壮族和越南侬族共同的历史英雄依智高;反映越南国父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斗争生活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反映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生活、反映中越改革开放时期的相互交往如边境贸易等生活内容,等等。可以通过首先和越南合作开始,逐步推向东盟其他国家,形成影视产业互动互利的良好运作态势。
(四)演艺产业
广西的舞台艺术水准较高,20世纪60年代初的民族歌舞剧《刘三姐》红遍大江南北。进入21世纪以后,舞台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在2004-2006年里曾连续三年获得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荣誉。桂剧、彩调、壮剧、杂技、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均有精彩的艺术表现,一些剧目曾多次获全国大奖或在国际性比赛获奖,到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巡演获得好评。如2008年广西彩调剧团的《刘三姐》剧组到海外演出,受到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取得较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效益。南宁市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演艺产业的重心区域,应以南宁市为中心,以精品剧目为纽带,积极推进演艺产业的国际合作。在打造精品剧目方面,广西桂剧团设计了名为《桂戏大观园》的中华传统艺术精粹展演,晚会以中国传统戏曲名段、中华民族音乐名曲、中国水墨名画组织融汇构成,突出展现中国古典三大艺术中的绝技、绝活和精神气韵,融中华传统文化为一体,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在推进广西演艺产业经营战略方面,广西演出公司提出构建国际和国内两条演出带的构想,即:国际演出带是以香港-广州-南宁-河内-胡志明-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一廊九城”陆路大通道为依托的泛北部湾演出带;国内演出带则是包括北海-湛江-海口-三亚、北海-南宁-柳州-桂林-长沙、北海-贵港-玉林-梧州-广州-东莞-深圳、北海-南宁-百色-昆明、北海-南宁-河池-贵阳-重庆-成都的多条山水生态、民族风情演出带。目前,广西演艺产业的效益虽然只是初显,但产业潜力大,市场多,人才足,前景广阔。
以上为第一步合作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合作的形式、规模、范围将逐步深入推进和扩大,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的发展都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进入新的合作层面。
第二篇: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
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李继宏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广西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广西与东盟国家间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具有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进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商品为主、民营企业为贸易主体等特点,同时存在着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越桂贸易等问题。为促进广西对东盟国家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广西应进一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规范边贸管理,大力发展生产性贸易,鼓励相互投资。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广西外贸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东盟国家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贸易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贸易商品
【分类号】:F752.7
【正文快照】:
一、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概况近年来,广西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召开,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通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以
第三篇:比较优势与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较优势与永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摘 要]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本要素匮乏,但文 化底蕴厚重、人文资源鲜活的永州地区而言,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永州发展文化产业 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比较优势;文化产业;永州
文化产业是挟新经济之势蓬勃于世的朝阳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本要素匮乏,但文化底蕴厚重、人文资源鲜活的永州地区而言,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摆脱目前文化产业徘徊不前的局面。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又称比较成本学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按照李嘉图的论述,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不同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该差异的来源是各国生产产品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他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即劳动成本的差异,各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其劳动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就能获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不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第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日本,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四小龙”。在过去数十年,这些地区的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地区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被誉为“东亚奇迹”。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发展之初的经济规模小、人均拥有的自然资源少,与其他国家一样,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结果遇到了财政赤字增大、外贸收支不平衡、通货膨胀过高等困境。政府只好放弃这一战略,以充分利用经济中现有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出发点,着重发展轻工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生产过程使用较多的廉价劳动力,减少了昂贵资本的使用,其产品相对来说成本就比较低,因而竞争力强。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正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相反,20
世纪初欧洲移民向往的黄金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的阿根廷,在“二战”后,企图希望建立自己完备的工业体系,从而放弃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各类工业,结果退回到了发展中国家。而具有与阿根廷类似比较优势的澳大利亚一直坚持在国际分工中发挥自己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如今已跃升为发达国家。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产业发展道路时,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其竞争优势,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地方经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在市场中获得好处。
二、认准发展永州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
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指由于特殊的文化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所形成的优势,是一种比较而言的存量优势,是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舜南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史记》)。永州是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文化资源优势。永州文化底蕴厚重,文明源远流长。其一是远古文化灿烂多姿。境内留存的远古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有481处。“零陵”即是中国夏朝前仅出现的34个古地名之一。永州远古文化的发现,向传统的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说及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原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制陶工艺之源、中华道德文明之源、是以舜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永州境内的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周敦颐的理学,怀素、何绍基的书法艺术,以及母系社会留传下来的古老文字“女书”,是潇湘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其二是名人文化异彩纷呈。永州历代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产生了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陶铸等驰名中外的杰出人物。鸦片战争以前,湖南载入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的共23人,其中永州有5人,在湖南有名可考的15个状元中,永州有4人,湖南的第一个状元也出自永州。历史上,永州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宋·陆游),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谪居永州10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等名篇。历代文豪、先哲如司马迁、蔡邕、李白、杜甫、李商隐、元结、颜真卿、欧阳修、苏东坡、寇准、朱熹、徐霞客、毛泽东等仰慕永州,咏诗称颂。所有这些都是永州的文化
企业进行市场开拓不可多得的条件。永州的古文化和名人文化为永州文化产品乃至其他可以负载文化符号的耐用消费品的设计、生产、创新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旅游资源优势。永州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岭北麓,南接广东,西邻广西,是全国唯一同时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处于桂林、南岳、广州旅游圈南来北往,东推西进的旅游线上,有着良好的客源市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旅游是经典山水游;南岳旅游是人文、风景游;广州旅游是都市游。我国南方旅游惟独缺乏的是纯文化旅游。而永州得天独厚的古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与之有着巨大的互补性。“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宋·欧阳修)。永州旅游资源总量居湖南省第三位,汇自然情趣与人文意蕴于一身,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是胜迹多。历代形成的名胜达2000多处,被国家、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达200多处。第二是品位高。这里有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石棚,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之一的12000多年前人类最早培植水稻的遗址———道县玉蟾洞,纪念柳宗元的胜地——柳子庙,与山东孔庙齐名的文庙——宁远文庙,中华人文始祖舜帝秦汉时期特大型舜帝陵庙遗址——九疑山舜帝陵,海内外瑶胞向往的瑶族祖居地——江永千家峒,全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祁阳浯溪碑林。第三是种类全。全市共有旅游资源7类、47种类型、225处景观。地缘和人缘优势。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地处中南、华南、西南三大经济协作区的结合部,可集聚人流和物流,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六个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此外,永州还有一批热衷于地方文化研究和开发的专业化机构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近年来,永州地方文化研究者共出版地方文化学术专著数十部,举办了数届“舜文化学术研讨会”、“柳宗元学术研讨会”、“女书学术研讨会和祭舜大典”。“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直接参与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
三、利用比较优势,提升永州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
必要性条件。一种产业只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其竞争优势。而保持产品差异被认为是维持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力量的关键,文化产品的差异首先是来自价值观及表达手段的独特性。因此,永州文化产业要形成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就要尽快地把当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第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营造优良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永州的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只有在营造优良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之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施文化产业的政府主导,首先,政府要在地方产业结构的战略构架上转变思路,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搞大工业已不符合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尤其加快以古文化旅游为突破口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应列入决策层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一是树立文化产业观念。彻底扭转长期以来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严重分离的局面,破除文化只是一种事业的旧观念,树立文化产业意识、文化市场意识。二是要调整文化资源的管理经营方式。明确政府各部门是相关文化资源的管理者而不是经营者,各部门均不得自办产业、自控文化产业市场,要实行文化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即所有权是国家的,管理权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将经营权交给投资商和企业去运作。再次,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管理。政府要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当前特别要打击走私、倒卖、破坏文物活动。在文化产业建设中,要尽快健全法律,依法办事,形成制度化、法律化的市场秩序,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分开,保护纳入事业管理,开发和利用纳入企业化管理。最后,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政府应繁荣节庆娱乐、商务会展和学术研讨,以节造势,以会聚客,提高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积极开拓文化市场,拓展永州文化产业的生存空间。
第二,科学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首先要充分做好全市文化资源调研,把制定文化产业规划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制定规划时,思路要开阔,应面向社会文化来研究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既是一个社会概念,也是一个行业形态的概念。在行业门类上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为体,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都是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其次,准确定位文化产业。准确的市场定
位是产业经营的前提。利用比较优势,形成永州文化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也必须正确定位文化产业。正确定位的关键是要做到适应环境、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重视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正确把握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意识等经营环境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与此同时,要正确地分析自己,认清形势。在此基础上,按照抓住市场机会、尽量回避风险、扬长避短的原则,做好永州文化产业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次,重点应放在既有资源的市场运作上。对现有的文化产业资源要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进行设计和开发,寻找各种途径发掘文化产业的潜力。包括对古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资源进行保护研究和综合开发设计,对已经开发但开发不成功的文化产业设施进行改造,不断从事新的旅游、旅游产品、文化礼品、民俗产品和休闲娱乐项目的策划与设计。
第三,提高永州文化产业整体素质,抢占文化产业市场制高点。提高永州文化产业的素质,必须用创新的观念去认识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新创意,用新创意、新技术重新组装开发各类文化资源,挖掘包装出文化“新产品”,营造文化产业“新形象”。再通过整体营销,拓宽新渠道、新地域、新市场。形成研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之间有机结合的文化产业“创新链”。首先,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塑造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品牌。品牌经营是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目前,永州文化产业发展中虽然凸现了柳文化、舜文化两个品牌,但实质上是在做“产品”,尚没有形成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符号,包含了产品、消费者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总和,它往往通过产品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信誉、广告以及促销等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品牌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品牌定位、品牌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提升等环节。构建永州文化产业品牌,就要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制定统一完整的品牌计划,在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任何点线面上有效整合与控制所有沟通元素,使其充分反映永州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其次,对现有的发展中的文化产业进行规划和整合,走联合型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永州文化资源丰富,但分布较散、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单个开发,既增加了开发成本,又无法建立
整体形象,同时,小规模、单一的文化产品开发,吸引的只是零散消费,效益不大。因此,在文化产业开发时,应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进行综合开发,推出以古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景观为主题的产品系列,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互联、互动,获取规模效益。再次,做好营销工作,开展招商合作。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要求是永州文化产业发展中毋需讳言的事实,所以,必须抓紧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充分运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引进外资、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最后,建立有利于刺激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一是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培养消费者良好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其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水准。二是要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拉动机制,尊重价值规律,既可以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按投入产出的原则计算成本、确定价格,也可以让经营者按照市场供求规律制定价格,形成竞争机制,促进文化产品通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张拓.“入世”与比较优势[J].经贸世界,2003,(1).[2]林毅夫,蔡?,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A].林毅夫.中国经济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张小蒂,李晓钟.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J].学术月刊,2001,(6).[4]钱杭园.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比较优势[J].商场现代化,2006,(1).[5]孙文清.对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
第四篇: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形成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影视制作成为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生产基地,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和第二位;湖南《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湖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优势发展障碍应对政策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形成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影视制作成为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生产基地,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和第二位;湖南《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湖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分析
资源优势。决定区域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禀赋。湖南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为湖南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突出的优势。从原始社会起就有人类在此栖居,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原始古朴的楚文化,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极具神秘色彩的梅山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等。文化遗存方面:距今七、八千年的石门皂市和澧县彭头山原始社会遗址,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传说中华始祖炎帝和舜帝的陵墓,沉睡地下两千余年的马王堆女尸及其随葬品,千年之前就已打开国际市场的长沙窑釉下彩瓷,三百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的归隐之地石门夹山寺;名人方面: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政治文学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唐代书画家欧阳询、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魏源、理学大师曾国藩、献身于维新运动的谭嗣同,以及领导辛亥革命的黄兴、宋教仁、蔡锷,特别是影响现代史发展走向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英杰也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使湖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放光彩,从而使湖南成为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理想之地。
产业名牌优势。2009年,全省有报纸86种,期刊238种,报纸出版量12.17亿份,期刊出版量1.24亿册。《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毛泽东主席曾三次题写报头,日发行量达27万份,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十位,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2009年底,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1.6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11%;有线电视用户606.39万户,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大众传媒覆盖网络。湖南卫视收视率继续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一批自拍优秀电视剧和电视栏目风靡全国。湖南动漫起步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研发、制作、发行、教育培训、播出、衍生产品开发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原创卡通动画占了全国70%的市场。2009年,全省动漫产业完成产值逾100亿元,成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目前长沙的民营书刊发行业从黄泥街到定王台,已成为长沙文化产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仅定王台书市年销售额就达2 亿元,上缴税费近千万元;另外,长沙市的“歌厅文化”也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一大亮点。据
统计,仅长沙市就有大型歌厅37家,特大型歌厅7家,其中特大型歌厅的年营业收入一般都在2000万元以上。
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湖南文化产业虽然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还不能称为文化强省,更不是文化产业的大省,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产业意识比较淡薄。一些文化等其他部门,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定位,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模糊,许多文化资源领域的开发利用不充分,特别是极有市场潜力的诸如民间文化等资源尚未开发,更谈不上规模发展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难以真正分离的重要原因。相对于经济体制等其他领域的改革,我省文化体制的改革相对缓慢。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总量多、布局散、结构老等问题迄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广电、出版、报业等新闻传媒得益于国家垄断性保护政策,发展迅速,但随着国内和国际的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优胜劣汰势不可挡。
文化产业总量多,但规模普遍偏小。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竞争,湖南的广播电视业、出版业、报业、文化娱乐业等在全国具有较高的位次,但与上海、广东、江苏、北京等省市相比,总量和规模已显差距。产业链不大,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也未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且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小,缺乏集约化的文化产业集团和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并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难以形成竞争力和规模经营。
人才与科技制约明显。湖南目前文化产品生产从总体上说还是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引入文化产业十分有限,已有的高新技术和装备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不高。
以省会长沙为龙头,湖南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遍及国际国内各地,但是仍然感觉人
才紧缺,主要是人才环境不够宽松、人才待遇匹配不科学、整体市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人才流失严重。文化产业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湖南14个市州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省会长沙2010年长沙GDP占全省的比重为23.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高达50.8 %,一点一线经济带的六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0%,其他8个市州不到30%,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具有旅游文化优势的地区的文化产业占全省的比重不到5%。
利用、挖掘文化资源不足。湖湘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鲜明的地域特色极具开发价值。目前,湖南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分别为: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文化产业的领导和行业管理。长沙、岳阳等地虽然制定了一些文化产业政策,但是,提出“大跨越、大发展”等口号比较多,带有典型文化产业配套政策并不多,严重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根据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典型政策,结合湖南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并形成规范性、可操作性规范文件,真正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建立联动机制。以现有的专业性、综合性机构的政府文化产业机构牵头,如长沙金星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工商、税务、国土、财政、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部门联合,成立办事机构,实行部门联动,让更多的文化产业单位享受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可操作性政策。
1、财政政策。省级财政对基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倾斜。各级财政安排一定专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具有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给予特色扶持,其他优势和前景良好的文化
产业项目重点扶植。
2、投融资政策---对于重点公益性文化项目,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鼓励自筹资金进行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省财政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相应市级、县区级财政给予配套。
3、税收政策---对以国家规定的鼓励文化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种文化企业,税收减免方面一视同仁。
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在自有场所举办的属于文化体育业税目征税范围的文化活动,取得的第一道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销售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以及书报刊印刷,按13%的税率或4%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经国家批准成立的报业、出版、发行、广电、演艺、电影、体育等集团,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合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办或转制组建的报业、出版、发行、书报刊印刷、广电、电影、放映、演艺、体育等文化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免征5年城镇土地使用税。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厂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电影发行企业向电影放映单位收取的电影发行收入,确定免征营业税年限。文化产品出口可按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文化劳务出口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动漫软件开发、网络游戏软件开发、体育文化等企业,每一纳税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
4、土地政策。简化文化企业用地的审批程序,在国家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优先安排用地,并降低相关费用。
非盈利性公共文化设施(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文物保护设施、文化馆、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用地,按划拨方式提供。
优先保证被拆除文化设施的恢复建设。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新建城区、居民住
宅小区、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优先保证文化设施建设所需用地。
5、社会保障政策。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和住房住房公积金待遇。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
6、人才政策
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允许个人以其拥有的文化品牌、创作成果和科技成果、管理经验等作价入股,其持股比例最高可达40%。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重奖贡献突出的文化工作者。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高,人才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建设文化强省,要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形成一种更好的流动、竞争、开放的环境。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机制。
7、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将长株潭打造成湖南文化产业的核心增长极,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动漫、文化艺术等业态,促进的全省文化要素实现良性互动,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构筑京广线人文文化、大湘西旅游文化、大湘南历史文化三大产业带,各市州建设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文化强市、强县,形成文化发展的中间层,立足大湘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建设自然文化产业带。重点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园、金鹰卡通产业科技园、中南数字出版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各信息化方向发展,将文化产业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结合起来,延伸和拓展文化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构建与文化产业相配套的服务体系。
第五篇: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优势与不足
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个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是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注意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有其发展的必要性:
1、经济效益明显: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极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拿旅游业来说,经济性是旅游业最根本的属性,不管是迪斯尼还是欢乐谷,在给人们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的同时,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衍生的其他相关产业收入比直接收入要高得多。
3、能增加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文化产品和服务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其承载的文化观念产生认同感。
4、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的分工,能从中寻找适合自身的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
优势:
1、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
2、文化产业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
3、文化产业进入门槛较低,吸纳劳动能力强。
4、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足:
1、整体发展表现不平衡。
2、逆差未转变,结构有待优化。
3、相关政策不健全。
4、内部体制存在弊端。
5、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个人才,技术更新太慢。
总之,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影响力、改善国际形象,需要靠发展文化产业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