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确定位置

时间:2019-05-14 17: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反思确定位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反思确定位置》。

第一篇:教学反思确定位置

教学反思

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用游戏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准确描述物体位置,气氛比较好。

1、采用学生们喜欢的动漫人物与教材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导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让他们更深地体会到数学运用的普遍性。

2、“激趣导入·快乐揭题→具体情境·探索新知→情境抽象化·再探新知→紧系生活·巩固练习→回归生活·应用拓展”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们思维发展的特点,也吻合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3、这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予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幻灯片提供的情境和自己实际座位情况与动口、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问题及作业设计难易有度,比较全面地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避免了回答问题学生的单一性。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设计,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还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对于本课难点的突破,我利用课件出示小青班学生座位表,再将座位表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学生座位逐渐变成这两条线的交点。然后每组每行都连成线,座位图示隐退,幻化成方格图,标上列数和行数,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帮他们很好的从具体情境过渡到了抽象的平面图。

6、整体来说,课堂气氛不错,学生的反应很热烈。通过报数对点名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练习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各个感官的参与,也让师生互

动得到很好展示。

第二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乐平九小 高新华

《确定位置》一课,主要教学用方向和距高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高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有关问题难点是能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前面学段,学生已经学会用东西、南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进入新课时,我先限孩子们一起复习如何用运六个方位来描述具体位置,不仅复习了旧知,从而慢慢引导孩发现,想要知具体位置,除了方位,还要知道兵体角度以及具体距离,接着开始进入新课教授。

在探素新知阶段,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情境图,以猴山为就测点,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描述大象馆、猫馆、鹿苑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发现方向坐标被平均分成子四个直角,而每个直角又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30°用课件漠示“北偏东和“东偏北”,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验收鲜艳的课件来区分“--偏--°”,逐步引导下,孩子能够快的说出相对的“--偏--°”,例如“北偏东30°”,孩子能形报快发现也可用“东偏北60°”来描述具体位置。

情镜图上的角度是直接给子学生的,并没有让学生用量角帮来实践。在下面的练习中,有一题要学生亲自用量角器来量出角度,我借此样次与学生一同复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但算是一举两得,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把要量的角标由未,并且把度数标出米以混司但在后来的习题中,发现学生还是会把55°看成45°,这说明量角问题需要加强。

教材是按“方位一角度一距离这样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出示,我遵循了这样的处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才出示了“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循序渐进。“距离”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没有多大问题。我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说清楚“--偏--°”上。

从练习中,发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掌握的相对牢固,就是在描述其体位置上,语言不太完整,这将是今后该加强训练的地方之一。

第三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3

前段时间我讲了用”数对确实位置”。“数对”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所以在教学时,我就结合本班学生的座位来学习理解数对。开始,我先让学生自己描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出现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张亮位置的需要,引导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并进一步向学生介绍这种讲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接下来,通过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进行描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描述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及观察数对的特点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列、同一行物体数对的特点,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通过大量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对,同时我也准备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对,一一展示在课件中,与学生分享。使本节课再一次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资料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资料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资料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透过让学生看队列训练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透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忙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统一标准,找到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用心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圆点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透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圆点图的过程,最后把圆点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透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于我班键盘坏了,导致课件播放不了,这一过程很有缺憾。

3、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透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透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班级座位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透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2、过于依靠课件,在课件出现问题播放不了的时候,圆点图和方格图失去了原先的作用,导致课堂失去了部分精彩。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平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习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习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习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习部分,从梯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层练习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习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7

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执教后的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学内容“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会喜欢数学。数学很有用,不是靠我们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本课。开课时我由小交警的队列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把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后再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这些环节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探索过程“数学化”,使学生经历再创造之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来概括,本节课努力按以上要素处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几排”“几个”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数学化”;由“队列图”抽象成“方格图”是第二次“数学化”;把“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位置,是第三次“数学化”。通过三次有递进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由“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在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有效促进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再加上心里紧张,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次“数学化”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大家描述小红的位置时一致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小红站在最后”、“光剩小红自己就行了”等等,他们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我的意图,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说下去,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的进度。课后我反思自己,其实在学生刚开始偏离问题时,我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干预。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不过我们不是在做脑筋急转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嘛。这样一说,学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还有,在第三次“数学化”中,学生出现两种简化方法:3列2行和3、2。应该说这一环节是应该出彩的地方,可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调控,放的太多,没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生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求知过程“问题化”,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吊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胃口”。开课时教师以“能清楚的描述小丽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独立的用生活语言描述位置;在学生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后,又不失时机的提问“能用更简练的方式描述位置吗?”,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以“确定位置都要用两个数表示吗?”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4、知识衔接“系统化”,让学生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而是更有价值的探索的开始。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在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中描述位置,使学生经历了由一维到两维平面坐标系再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课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为学生后续认知结构的完整构建奠定了基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8

1.教学伊始,出示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

2.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

3.“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教学起来比较顺,因为内容相对比较好理解,所以孩子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当然整堂课还是存在着蛮多不足的,比如: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孩子们的座位时,第一列和第一行的确定我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表述:“站在李老师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一列,这是第二列……”然而实际上站在老师的角度是从左往右确定“列”的,而同时从孩子们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全班孩子们都进行了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和表示出好朋友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孩子们很激动,因为游戏永远是他们的最爱。在游戏中,我还是照着教案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的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站起来的刚好是同一列的,所以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有时站起来刚好是同一行的`,所以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课后反思,其实对于同一列、同一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而教师则应起引导作用,比如在教师报了(4,1)(4,2)(4,3)后,可以让孩子猜猜可能接下来会报哪个数对?为什么呢?观察这些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呢?

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相信有了反思便会有些许进步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9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学生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让学生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学生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单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习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习题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0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习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习。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1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次上的公开课《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听取有经验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有:

1、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注重拓展教材。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说好朋友位置时,学生用左右前后说得多了点,应及早刹车,引入组排。

2、教师的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教案记得不够熟,在揭示课题时过度语有点乱,在练习已知数对找对应点的时候差点漏了,还好课件帮了忙。

4、本节课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排的时候增加了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由于时间差个一两分钟,所以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升没来得及讲。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把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点,就能把比较提升、部分讲完。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如有不足,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3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四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

白石小学 林荣羽

教后反思:

确定位置这一课在人教版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创设情境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座位出发,让学生充分说明在没确定方向之前位置表示的方式很多,从而产生矛盾让学生对统一规定是很有必要的。继而书写我们的位置从而发现写的比较麻烦,让学生创造自己的表达方法,从混乱中统一,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意识,不过上完之后叶老师的点评让我发现这两部分可以直接让学生充分表达之后在进行总结,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第二环节是从学生自己的座位出发,结合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我拓展了同列同行的一些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对的特性,比如说(1,a)、(6,a)、(b, 1)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平行与垂直,之后将数对应用到平面图形中,体会了点—线—面的数学思想,之后又反方向过度,面—线—点,让学生感觉数学的整体与美的特点。

但是纵观整堂课,我没有及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的话讲得太多,没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最后还要注重自己语言的精炼和核心问题的设计。

第五篇: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执教后的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学内容“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会喜欢数学。数学很有用,不是靠我们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本课。开课时我由小交警的队列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把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后再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这些环节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探索过程“数学化”,使学生经历再创造之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来概括,本节课努力按以上要素处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几排”“几个”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数学化”;由“队列图”抽象成“方格图”是第二次“数学化”;把“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位置,是第三次“数学化”。通过三次有递进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由“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在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有效促进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再加上心里紧张,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次“数学化”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大家描述小红的位置时一致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小红站在最后”、“光剩小红自己就行了”等等,他们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我的意图,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说下去,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的进度。课后我反思自己,其实在学生刚开始偏离问题时,我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干预。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不过我们不是在做脑筋急转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嘛。这样一说,学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还有,在第三次“数学化”中,学生出现两种简化方法:3列2行和3、2。应该说这一环节是应该出彩的地方,可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调控,放的太多,没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生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求知过程“问题化”,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吊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胃口”。开课时教师以“能清楚的描述小丽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独立的用生活语言描述位置;在学生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后,又不失时机的提问“能用更简练的方式描述位置吗?”,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以“确定位置都要用两个数表示吗?”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4、知识衔接“系统化”,让学生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而是更有价值的探索的开始。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在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中描述位置,使学生经历了由一维到两维平面坐标系再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课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为学生后续认知结构的完整构建奠定了基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尽力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1、设计了找座位和摆图形、当邮递员的游戏,寓数学内容与游戏中,在游戏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在一开始找位置的游戏中,有三个学生一开始无法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发现是因为缺了数据而无法找到,找到自己的座位不仅要知道第几组还要知道第几个。

在摆图形游戏中,我指定第几排第几个,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摆图形,并适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可以比较的位置,如第3排第5个与第5排第3个、第2排第6个与第6排第2个,这样不仅有助于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还进一步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学与合理的。

2、在生活情境里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

如“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为了解决“找座位的方法”等难点,利用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找电影院座位”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本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比如在第一次教学第几排第几个时,我问学生是怎么数排的?怎么数个的?学生能够数出来,但是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是怎么数的。在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改变了问法:你知道是从哪里往哪里数排的.?从哪边往哪边数个的?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比较顺利、容易的表达了出来。

(2)在教学完这一课后,大家评完课后,我又有了新的设想:

比如:在让学生选电影票的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这样开放设计:在3排7号、3排8号、3排9号这3张票中,你和你的好朋友去看电影,你会选择哪两张?这样答案就多了,可以选3排7号、3排8号或3排8号、3排9号只要去第一个剧场就可以坐在一起;可以选3排7号、3排9号去第二个剧场就可以坐在一起,也可以选3排7号、3排8号不坐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思路会更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其中有三名学生的座号是数对形式,有两名同学的数对是不完整的而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我马上提出“数对”在写法上可不可以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又引起了学生的一场小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1、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成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纷争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导入神舟飞船成功返回,卫星定位很重要、根据座号找新位置的活动和练习时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找新位置的游戏中,把两个同学的新位置故意只写了一个数字,但是由于我们班的位置只空了两个,所以同学们都很容易的猜到了准确的位置。这时候我应该再把空位置多留出来一个或两个就更好了,让学生更明确只有一个数字是不能通过数对来找到位置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4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1、2两题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测量角度、用角度表示方向。

教学准备: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铺垫,游戏导入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有关方向的游戏:请X X同学站起来,以这个同学为中心,为观测点,(1)请正南面的同学起立,(2)请西北面的同学举起左手,(3)请东北面的同学举起右手。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以某同学为中心点,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图,相邻的圈的实际距离为1米。

2.出示A点说说实际位置。(正北、2米)板书:方向 距离

总结:只有确定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学习用偏()描述物体的方向。

(1)说说B点和C点在什么位置。(正西和正东方向)

(2)出示D点,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出示北偏东)板书:北偏东

(3)资料说明:以航海学为依据,人们都知道轮船在海洋里航行,茫茫大海很难找到参照物,所以是以罗盘(指南针)确定航行的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指着南、另一端指着北,先确定的是南北方向,所以航行的方向以南、北为标准,所以都表述成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4)认识四个方向: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并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2.认识用()偏()多少度精确表示方向。

E、F点的位置,都是( )方向( )米。小组讨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总结:角度不同

3.小结:含有角度的方向、距离更加精确。

四、练习巩固、提升认识。

1.巩固练习

(1)

说说庙山在张集小学的.位置

(2)

说说扬子公园在张集小学的位置,用南偏西来规范方向。

(3)

说说庙山在张集小学的什么位置?以及在杨庙小学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讨论后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地方会出现不同的位置?

2.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题

(1)从上图看,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 )55°的方向。

(2)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第1题让学生直接口答并指一指。第2题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后再组织交流。要求能完整地说出“灯塔2”在轮船北偏西55度方向的8千米处”。

3.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出示题目,要求:先让学生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再指出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再求科技馆到学校的距离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到少年宫有500米的距离,推出图上一小格表示100米距离。从而推到出学校到科技馆、新华书店、邮局的距离,完成填空,最后组织全班交流。最后要让学生能完整地说出少年宫、科技馆、新华书店、邮局等场所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距离。

(此题让学生从多角度来练习,加深理解。)

4.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要求完整地说出荷花池、玉龙潭、飞霞阁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距离。首先要学生量出角度,并通过测量图上距离、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此题中量角器量出角度是难点之一,但不是本课重点,量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确: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对准南北轴线。)

5.拓展与欣赏

生活中还有很多行业、很多领域会像这样来确定位置,一起来欣赏一下。

“体育训练中,有时需要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这是跳伞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落地的位置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运动员落地点与靶心之间的位置关系。”

“科技、军事、航天,航海等领域中,也需要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这是一个飞机场的雷达屏幕,以机场为观测点,每两个相邻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飞机A在北偏东30度方向30千米处。”

五、畅谈收获,课堂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你以及你们小组的表现怎样?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中心点

方向 距离

( )偏( ) 0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以及其他几个方向以后的后续学习,结合比例尺,和距离和方向进一步精确确定方向。

纵观这节课,有几点收获。

一、强调了知识的建构

一开始从学生认位置游戏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回顾旧知。

二、加强了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

三、注重了知识的生活化以及趣味性

还有几点不足:

一、上课还不能胸有成竹,步骤不清,体现在角度的教学上面,还没有比较角度的重要性,就开始认识角。

二、教学语言还需要锤炼

三、煽动学生情绪还不够,学生参与欲望低,自主性差。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这天我执教的资料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资料既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习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透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习,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习,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习,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个性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简单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用心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习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就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能够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数对的引出是从教室现场的座位抽象出来,还是从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来?哪种方式更加科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一个记忆游戏开始,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要描述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准确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除了说明参照物,还要说明与参照物的方向关系,以及与参照物的距离关系。

在活动1中我对游戏规则给予了提示,可是由于当时情况考虑的不是很详细,字体很小,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还有学生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因此学生没有弄清楚活动要求,而且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在游戏中没有改变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而是改变了多个物体的位置,导致交流阶段学生在交流时没有弄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在这时,我应该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再来巩固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词语。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进行完活动1之后,我想学生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帮小朋友说清楚她家的位置。经过小组讨论后,让学生采用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说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找参照物、并能说清和参照物的距离及方位关系。可能是图中建筑离我们太远,学生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所在位置。

通过上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来学习科学,并从中体验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在丰富的`科学知识。二、在教学应该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课前时,教师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搁”在心上。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还有待我在教学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文 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资料。不仅仅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条”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应用升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透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习的潜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知识源于实践的启迪,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热情。我在这节课始创设了“笑笑的妈妈带笑笑到动物园玩”这一情境引出这么多景点都在什么位置呢?透过地图和课桌构成鲜明的比较,设下疑问。透过引发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学习才有动力;有了欲望,才会发现问题,思维就会有方向、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潜力、观察潜力、分析和概括潜力。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节课,我从导入到练习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科学的设计联系

教学时我还注重联系设计的层次性。精心、科学地设计练习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最后设计的拓展应用是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上教学的容量是有限,学生这时还意犹未尽,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这样才会构成持久的研究兴趣,才能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投入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简单的氛围,用心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

21世纪教材第二册中的《确定位置》一课,具有很强的生活性,那怎样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呢?对于今天的孩子,大部分有去影剧院看电影的亲身经历,而拿着电影票对号入座的过程不就是在确定位置吗?于是我这样引入:事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座位号,听到上课的铃响后,根据手中的票去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很快找到了座位,有的.找错了座位,有的找不到座位很着急。这时我说:“没找到座位的同学暂时先找个位子坐下来,看来,我们根据票找位子还有一定的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好吗?”同学样齐声说:“好”,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我说:“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谁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找到的?”玉佳说:“我的座位号是3排6号,我先找到了第三排,再找第6号。”我说:“其实生活中的排也叫‘行’,接着我让同学说说自己所在的行,并用‘行’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生:“我在第二行的左数第二个。”

生:“我在第二行右数第一个。”

师:“刚才你们说的很好,谁来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在什么位置。”

生:“我的好朋友是刘颖,她在第三行左数第四个。”

生:“我的好朋友是孙丽君,她在第四行右数第二个。”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朋友的位置,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列”,之后我让全体同学站成队列,说说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其它确定位置的方法吗?同学们讨论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家住在二单元6号,单元号也是确定位置的方法。”有的说:“我家住在北大街17号,街号也是确定位置的方法。”我问:“还有吗?”课堂上一片沉默,突然王英杰说:“老师,我在华山小学一年级一班,小学年级班也是确定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

上面的教学案例,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觉得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生活化”的数学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

二、生活中的数学,必须依赖实践活动,使数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应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队列中的位置,让学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教室里,在队列中,在自己身边,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人人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成“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学习风尚。

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不能受书本限制,教师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后,应让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与延伸。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比如:在电影院找座位。通过活动学生很快明白了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排和号。接着提问问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还有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凭经验学生说出了由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位置等,由学生的思路展示了书上的随堂练习和例一。效果都很好,学生的热情也很高。书中的“议一议”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体现学生的一个分工合作精神,完成了此游戏,“议一议”也就迎刃而解了。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最**。

2、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且气氛一直都很热烈,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效果很好。通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都明白了要确定一个位置: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并且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种。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同时注意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巩固已学的数学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本节课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了小组活动的组织,不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在应该探讨的地方适当安排了时间,整节课下来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本周执教了一节《数对确定位置》这样的小型的公开课,全体数学老师和华静老师来听课。对于这节课,去年我讲过,犹记得当时也是在教研的时候讲的课,如今拿出来旧菜炒新书,也是上出了另外一番韵味。经过评课和我自己的反思,有这样几点反思:

一、如何考虑学情转变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从原来的第四单元调整到现在的第一单元,我们就应该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新书、新知的一种好奇性,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如按照我自己的预想让学生描述出小强在图中的位置,学生应该是不知道自己正确的表达方式的。可是我忽略了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对于第一单元的知识,即使是最懒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翻阅第一单元的`知识,对于新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学生站起来说出“第三列第二行”的时候我就知道原本在第二环节出现的在第一环节就出现了,瞬间我的思路就有点被打乱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经验尚浅的我又不敢顺着杆子往上爬,只能自动屏蔽正确答案一步步按照原来的套路走。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备课不考虑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已有经验,遇到事情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题设置是一门学问

在讲课中遇到这样的两个小问题。第一个:认识了数对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练习,小芳的位置是(1,5),小亮的位置是(5,1),你能在图上找到他们的问题吗?在这里的重点是想让学生把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列在前行在后的规定很重要,但是我的问题设置出现了问题,我问了一句:面对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有种被我问蒙了的感觉,现在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大屏幕前面,指指数对,指指位置,然后像华静老师提出的那样问一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会不会更有指向性呢?学生的疑问会不会立马就出来了呢?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数对(x,x)出现的时候,我问学生:x能表示不一样的数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能,我现在依然在想学生为什么会回答能,除了惯性思维,剩下的就是我的问题范围太广,x确实能代表任意一个不同的数,可问题的关键在于x同时出现的时候,他们只能表示相同的数,我觉的当时如果我引导孩子:x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我们来试一下,当x等于1的时候,这个数对就是。。。。。。这样孩子顺势就可以说出(1,1)。看来问题的提出不仅要适时,还要恰到好处。

三、心急总是年轻老师的一大弊病

本节课我自己上完出了一身汗,不用别人说我自己都感觉出来——这节课又说多了,说多了不要紧,还说的比较心急。这也是我从教四年来一直在努力改,但收效甚微的一个大毛病。其实我最烦在课上自己呱呱讲不停,但又怕学生听不懂,所以经常说着说着就多了。所有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仔细观摩自己的弊端也是好的。

通过这节课我也总结出,一节再简单的课,上过多少次,每一次的韵味、感觉,都是随着不同的学生发生改变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参,更要备学生,才能把自己和课堂有效地发挥到最好,再好的教案也要随着自己学生的转变而适时地作出调整,所以我们更不能以教过一年五年级,作为自己的优势,或许这会是我们最大的弊端。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了方向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础。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回顾本节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一种新的数学表达形式“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

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

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

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盘点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下载教学反思确定位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反思确定位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成功之处: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新课标明确......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学生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些在生活中积累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一部分知识是起点和基础,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由于这一部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确定位......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四年级 邱启金2018.6.18 我采用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集锦27篇)

    篇一:《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