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当山景区导游词-逍遥谷
太子坡景区
逍遥谷
逍遥谷是武当山景区内唯一的水上游览和生态旅游区。为满足游客需要,方便游客游览,目前逍遥谷已建起了古栈道,从玉虚岩到琼台观修建了游步道,形成了逍遥谷、琼台中观、金顶的旅游环线。
逍遥谷全长8.5公里,太极宗师张三丰真人、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当年就是从逍遥谷登上武当山。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中对武当山予以记叙,并对其风物景色给予了令人爽心悦目的描绘,如:“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显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印象颇佳。正是当年徐霞客探险的武当山九渡涧,如今古木参天,溪水长流,奇花异草,怪石林立,因其环境意境与庄子的《逍遥游》相似而得名逍遥谷。
传说真武在武当山修炼时,曾有“猕猴献桃”、“乌鸦引路”、“黑虎巡山”的神话。“金猴跳涧”是武当山“动八景”中的奇观。据有关史料记载,武当山有野生动物49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达11种,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大湾等地。山间有16个猕猴群,总量有1000余只。在武当山传说中,猕猴等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与人和谐相处,符合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原来在夏秋季节,山中有野果,猕猴就进入森林中自寻果实,这时根本引不来猕猴。他们在冬春山中无果之时,买来花生、玉米等食物撒在狭谷一带。久而久之,猕猴也就习惯了来此寻找食物,当年就引来了近百只猕猴。
如今,猕猴已不习惯到远处山中寻找果实了,只要听到管理人员一声哨响,几里外的猕猴就会立即到逍遥谷集合。逍遥谷的猕猴现在已增加到200多只。这些小精灵会采摘野果,献给管理人员和游客;能与游客牵手、合影,给游客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前不久,武当山特区在此开设“猕猴剧场”。在饲养员的口哨声中,场地中央身着花衣裳的猕猴向游客敬礼、鞠躬,它们还会投球上篮、拉车跑圈、练武当气功呢。
在逍遥谷的谷口有一块表演场地,每天上午十点半和下午三点半(雨雪天气和节假日另外安排)各有一场武当功夫表演,中国武当山逍遥功夫团是武当山武术局主建的一支专门从事武当武术表演和传播的专业队伍,他以弘扬正宗的武当内家武术及道家文化为其宗旨,该团常年设在逍遥谷,为中外游客和国家领导人演武献技,其演出阵容强大,由武当内家拳名师游明生(道号:玄生)道长及众多身怀绝技的武当内家拳第十三代弟子组成,原始古朴的内家功夫,丰富精湛的表演技艺,深受中外观众及行家的好评。
表演的工夫主要有五类:
一是功法类,包括松溪童子功、大鹏顺气功、大力鹰爪功、八卦铁臂功等; 二是技法类包括松溪短打、八卦推手、沾衣十八跌、摛跌闭穴术、反筋背骨术、短棍实战术、五行八卦手; 三是拳法类:松溪短打拳术、太极拳,松溪秘传太极拳,武当秘传太极拳,松溪燕子拳、松溪鹞子拳、八卦转掌、形意拳等;
四是剑术类:武当丹剑、武当蛇形剑、松溪白虹剑、龙形长穗剑、八卦龙形剑、武当醉剑、武当鸳鸯短剑、龙凤双剑、松溪小花剑、武当双手剑;
五是器械类:虎尾鞭、蛇形软鞭、夜行刀、八卦刀、形意连环刀、太虚双刀、一苇棍、六乘枪、八卦鸳鸯钺、绳标、流星捶、应手鞭杆、杨家枪、春秋大刀、乾坤阴阳双拐及各种拳剑对练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逍遥谷下车,畅游逍遥谷景区。
第二篇:武当山景区导游词
武当山景区导游词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当山景区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武当山景区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小导游,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参观武当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虽然我没游览过黄山,但武当山的景色肯定能比得上黄山。今天就由我带大家游览一番。
武当山风景秀丽,危峰兀立,它有逍遥谷、太子坡、黄岩等十几个大景区组成。传说很久以前一条蛇和一个乌龟一起打斗,后来一颗飞星把蛇与乌龟和为一体,就形成了现在的武当山。从飞机上来观看武当山,正是一个乌龟上面伏着一条大蛇。
我们已经到了第一个景区太子坡,大家随我下车来游览太子坡游赏一番。太子坡有一个大殿,十三掾柱屋、二十三座小殿。最奇特的是在太子坡的红墙壁上有传音功能。大家下山,再走几里地就到了逍遥谷。逍遥谷里有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树林中有很多小猴子,如果您喂给它食物,它便会去树上摘美味的果子给您,就会出现人兽同乐的真情场面。大家还可以去清澈见底的小溪观赏,洗一把脸休息一会儿再前进。
再走上几里路就到黄岩山下了。黄岩石上有一块飞来石上有两个大手印。传说从前有一块石头飞到这山上,如果不撑一下石头,石头将会把这座山压塌,这时候武当山的道长来到这里双手发力才不让这石头压塌整座山,后来就留下了这掌印。在山上还有一种茶喝后只要不吃东西嘴里就一直保持很久甜味,喝矿泉水也是甜的,而且免费品尝,大家可以去品尝。
今天的导游就到这里,请大家再来,大家再见。武当山真是风景到处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武当山景区导游词2院子饰栏崇台上是太子坡主殿——祖师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它翠瓦朱墙、涂彩饰金、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大殿正门之上,有一横额牌匾,书写者“云岩初步”四个阴刻行书大字,它是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湖北宜昌府东湖县众信士敬献。“云岩”比喻山势高险深邃;“初步”是起步之意。大意指玄天上帝最初就在此修炼,初学道法。
殿外还有楹联一幅,“五百羽林仪仗分列铁骑鸣处震威远,三千世界名山独峙炉烟霭时流祚多”意思是说:真武大帝的五百名随从官兵威武雄壮,所到之处威声显赫,远近皆知;天下名山有很多,世界有亿万,但惟武当山的名气耸立在这些名山的顶峰,这里的'香火旺盛,灵气十足,香炉里的烟雾飞向哪里,哪里就会降临福气。
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的是武当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尊明代楠木雕刻的真武神像,他面目祥和,神情端庄,双手平放于两膝,展示着力量、显示着仁慈,似乎在对每一位朝圣者示意——心想事成。左边神龛内供奉着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民间也把她们称为送子娘娘,拜上一拜,则有求必应,子孙满堂;右边供奉的是财神赵公明。
武当山景区导游词3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车城——十堰!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历代以来,许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武当山修炼过。其中,张三丰把道家的太极阴阳与武功相结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创立武当拳派,一时名振天下。
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士木,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33处大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染,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玉虚宫等。
武当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号称“八百里武当”。整个武当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点,“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形成武当山独特的奇丽山色。
就在这山色如画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12年,派工部侍郎郭琎率军民三十余万人,大肆营造宫、观,历时十四年之久,终于在绵延几十里的山旁、岩边和天柱峰山顶建造了一座座宫、观、堂共三十余处。其中天柱峰山顶的鎏金铜殿,金光闪烁,耸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之上。金殿建于1614年,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深四点二米。除殿基是花岗岩铺垫外,其余殿体包括门、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铜铸的,殿内供有五尊铜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发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龟碑。石龟高三米,长四米,宽二米,龟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悬岩峭壁之上的南岩,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观、朝天宫、磨针井等,都是有名的去处。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在进入武当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几点: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3.进山朝贡步入
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第三篇:武当山景区导游词-太子读书殿
太子坡景区
太子读书殿
朋友们还要继续沿正殿后面的夹墙复道,再攀登数十级阶梯,你们会发现这块也有一个方石墁地小平地,这里又是一重殿堂——太子读书殿,殿内供奉着一太子少年时期手捧经书、苦读经文的一尊雕像。太子安待地坐在这里,眼神中透出无比的睿智。古时的读书人每一年总要来到太子殿磕头烧香,以求保佑他们高中皇榜,帽插官花。相传宋代宰相张士逊,他年幼时曾随母亲到武当山叩拜真武大帝。于是,他母亲就为儿子烧香许愿以求功名,经过张士逊的十年寒窗苦读,果然金榜题名官至宰相。
(以下为补充材料)
张士逊,出生于北宋初武当山村,他诞生之日,不会啼哭,直到满一百日,才开口啼笑。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成了孤儿,家境贫困,但很喜欢读书,曾流浪在光化当过军人。一次,从光化回到武当山,在伏魔峰下深山村里,被村主留下,准备按照当时“杀人祭鬼”的恶俗,将它杀了祭鬼。他知道后,如无其事的躺在床上,朗诵起“六天北地咒”。夜晚,神汉,巫婆准备抓他时,忽听到房中念咒之声震耳,抬头又见天上群星闪耀,好像笼罩在张士逊住房顶上一样,于是大为惊讶,不敢进房去抓他。
当时武当山有个道士邓真官又名若拙,自幼随师父孙寂然修真练气。一天,张士逊在武当山南岩下读书,邓若拙道人,从五龙观经仙侣岩,仙龟岩等路过南岩,看到张士逊在那里读书,便惊讶地说:“你有十足道气,应当跟随我去修炼学道。”张士逊说“万分感谢道长器重,但很对不起,我现在还不想学道,请道长谅解。”邓道士无奈,又不想勉强他,说道:““你如果不学道,将来一定能当王公大臣。”
原来邓道士在仙侣岩就听到两个仙官在议论:“明年春上的进士榜,将选入三个宰相之才,但其中张士逊入选的可能性很小,该怎么办?”另一个仙官说:“入选与否是不可更改的,但科甲可以变更,这次选不上,下次考试可以再选上去。”果然那年“孙何榜”第一甲本应该远三百五十三人,因宋太宗皇帝在选了三百另二人后,便晃晃惚惚,说道“选完了”。事后想起来没有选够,才又在第二甲补选了五十一人。其中第四名王钦若,第十一名张士逊。两人皆于雍熙年(984)选上进士。
张士逊考取科举后,好多年没有被选去当官。年纪快到50岁了,他如此等待下去一事无成,便转向著书立说,写文章。他曾云游到南方福建邵武府与邵武寺和尚鱼一僧交往深厚。当时朝廷派遣佐郎去当邵武知府。佐郎在鱼一僧那里看到了张士逊写的文章,很是赞赏。回到京城时,就把那些文章推荐给当时的翰林学士,文学家杨亿阅览。他阅读完张士逊写的文章后,很是赞赏。张士逊到杨亿门口请求守门官吏通报,欲参见杨公,不料那门官见他不像个大官显贵之人,不敢进去禀报。张士逊无奈,只得悻悻离去。正好杨公忽然从窗口看到了他,觉得他并非平凡之辈,便请他进来,两个人谈了许多安邦治国之道。杨亿又看了他带来的文章,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便向太宗推荐他先当了个御史。后来交往中得到太宗皇帝赏识,便提拔为太傅,宰相。他辅助宋太宗皇帝赏识,便提拔为太傅,宰相。他辅佐宋太宗理国政立重法,禁贪污,曾使北宋中期贪官污吏比前朝大大减少。一个时期达到国泰民安。他虽然官居一品,但不忘相好故旧,与邵武府鱼一僧书信来往不绝,并奏请皇帝赐给他资方袍,还赐给他的弟子守仙衣服等物。
后来,张士逊告老还乡,回到武当山。当他再去找邓道士时,传说他羽化时大风拔木,乘风而去。其道冠宝剑葬于五龙宫北的道士墓里,张士逊只得到墓前悼念知遇之恩,并与邓道士弟子相交好,终于隐入山中学道。
第四篇:武当山景区导游词-龙泉观
太子坡景区
龙泉观
在武当山剑河桥一端,倚峰临涧而卧一古建筑,砖木结构,玲珑精巧,殿前一方石墁地院落,周围饰以石栏,在翠松绿竹之中,更显幽静雅致。这就是武当山在原址上修建的龙泉观,龙泉观是明代建筑,永乐十年所建,位于太子坡至紫霄的古神道上,后仅存遗址。修复后的龙泉观与剑河桥、照壁缀连一线,石桥流水、古庙红墙,游人到此,如走进一幅精妙的山水画卷。
关于龙泉观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当年永乐皇帝为了追杀建文皇帝,于二月初一这天,带兵到了武当山下。夜里,他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一条老龙在河底里张牙舞爪,朝他竖眉瞪眼。指配三条小龙过河抢江山。永乐被吓醒了,惊出了一身冷汗。第二日早晨,他刚起床,就听到士兵们在外面唱:二月二,龙抬头,蛇出洞,苗出土~~ 永乐就犯心病了,他想:今日龙抬头,正应昨夜三龙夺江山的梦。建文本来就是真龙天子,莫非在武当山招兵买马,东山在起吗?想到这儿,永乐便下决心镇住龙王,令士兵向河里倒石灰,这一下真狠,把龙王的眼睛给蚀瞎了。龙王不敢在河里居住了,悄悄跑到武当山上来,躲在剑河边的泉眼里。从那时起,这泉就叫龙泉。老百姓为了供奉龙王,便在剑河桥边给他盖座庙,享受香火。这座庙也就起名叫龙泉观了。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其实龙在古代传说中长有鳞、角、须、爪,善变化,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是华夏民族的图腾,是吉祥权力的象征。中国人至今仍以“龙的子孙”为荣。道教奉之为神。武当道教奉祀许多龙神,诸如:五帝龙王,四海龙王、五气龙君、武当山广润龙王等。《真武本传妙经》说,真武大帝的北极右胜府,五雷院所属龙神,“统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七泽十二溪,谷行雨龙君”。武当山第一座祠庙五龙祠的兴建便于龙密不可分:唐代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起,皇帝命令各地方官祈祷名山,俱未感应。后令武当节度使姚简上山祈雨,遇五儒士风貌殊异,自称五位龙君,让姚简马上下山。顷刻,一场大雨解除旱灾。太宗李世民知道后,便令在五龙显灵的地方,建五龙祠,专供五龙君。而龙泉观也同样供奉着龙王以及主神真武大帝,据说真武大帝当年就是用龙泉宝剑劈山成河才有了今天的剑河。龙泉宝剑也是武当山最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之一,据说古代高道们也常常以剑习练武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当剑这门功夫,在宝剑的剑柄上还常常用一种宝石——绿松石来点缀,绿松石是一种古老的玉石,作为佩带晶使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3世纪的波斯王国,同时期在亚洲盛行的佛教也把它当作重要的法器。它代表着幸福、健康和吉祥。在今天,我们见到的绿松石饰品,也大都以白银镶嵌,款式上还保留着中东的异域风情和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
世界上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是伊朗。我国的绿松石主要出产于鄂、豫、陕交界处,以十堰绿松矿最为著名。绿松石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高档绿松石即首饰用绿松石要求具标准天蓝色,颜色均匀。其次深蓝色、蓝绿色和浅灰蓝色。那大家知道怎么鉴定天然绿松石和合成绿松石吗?绿松石是一种不透明宝石。有浅蓝、中等蓝色、绿蓝色、绿色等多种颜色,颜色斑驳,有暗色斑点和纹理(绿松石的纹理俗称铁线)。质量好的绿松石比较致密,这样有利于抛光颜色也好;质量差的多孔,阳光照射后容易失水褪色。绿松石的蓝色是由铜致色,绿色是由含铁造成的。但总而言之,绿松石的质量评估标准是:颜色越蓝越好,铁线越少越好,质地越密越好。向大家介绍一个简单鉴别绿松石的经验,也是跟铁线有关的,那就是:天然绿松石铁线往往是内凹的,而合成绿松石的铁线一般不会内凹。天津桥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不仅是“动用宏观设计手法的顶峰之作”,而且也是富于微观精巧构思的杰出典范,天津桥便是整个建筑群中的一个精品。天津桥,又称剑河桥,位于湖北省武当山紫霄宫以北十里处的九渡涧上。该桥始建于元代泰定甲子年(1324年),由著名高道张守清命其徒吴仲和、徒孙彭明德募资构造,“于斯涧之阳架岩筑室,截流飞梁,以便朝谒者深揭之忧”。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复扩建天津桥。此后虽历经洪水之灾,但很快得到“修山军余”及道士的修缮;1984年武当山风景管理局又对该桥望柱石栏及桥面墁石等作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故至今完好。
天津桥是武当山46座明代桥梁中规模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鄂西北地区现存历史最早的石拱桥。该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析,有助于我们解读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之大美。
一、越涧渡河,畅通神路桥,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云:“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高而曲者也”。《辞源》释云:“桥,架在水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也就是说,桥是将河流、溪涧两岸连接起来,方便行人越涧渡河的建筑物。一般来讲,建桥是为了车走人行,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桥的意义,简单地说,便是架空的道路,桥是路的一部分,是路的延伸。武当山古神道在元明时期已通达四周邻省,明方升《大岳志略》卷三《大岳总图》云:“山当均房之交,周回八百里。由蜀而来者自房入;由汴而来者自邓入;由陕而来者自郧入;由江南诸郡而来者自襄入。”若在进香旺季,每日到武当进香的香客多达数万人,沿途络绎不绝。当时,来自华北、中原的香客多从开封、邓州至均州城;来自华东、中南及华南各省的香客多从水路经汉口、襄阳至均州城,从均州城到草店的神道多为青石铺就,宽阔平坦。来自华东、中南及华南各省的香客或从陆路经襄阳、谷城至均州草店镇,与来自均州城的香客在玄岳门前汇合,然后经元和观、回龙观、太玄观(老君堂)、复真观(太子坡)、龙泉观、天津桥、仙关、黑虎庙、紫霄宫、榔梅祠、朝天宫、三天门,最后到达太和宫,在金殿朝拜玄天上帝,这条登山大路被称为东神道。
天津桥是武当山东神道上最主要的桥梁。明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宫观时,永乐皇帝朱棣为了让天下信士更方便地来武当山朝圣,下令对全山的桥梁道路都作了全面的规划维修。我们现在所见的天津桥就是明永乐年间修建的。桥长45.35米,桥面通宽9.25米,桥拱底宽 9.43米,桥基底宽10.35米,中孔跨径 9.6米,矢高5米,通高 6.45米;两边孔跨径6.74米,矢高3.45米。从桥梁跨空部分看,天津桥属于典型的三孔石拱桥。天津桥坚固持久,不仅免去了当地道士、百姓褰裳涉水、运物渡河之苦,而且也满足了各地香客跨越溪涧以顺利朝圣敬神的实际需要。
二、借景宣道,沟通神人,在道教“圣域”、“福地”所修的宫观、桥梁,自然会有丰富的道教神话存在。元代武当建筑基本上是根据玄帝修仙神话安排布点的,明代武当宫观的总体设计也非常注意突出这一宗教信仰特征,用宫观等建筑符号来宣传玄帝在武当山修真得道。道教神话,指以道教神灵仙真为主人公,以道教超自然事迹为内容,并伴随道教信仰而传承的神圣叙事”,它是道教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武当山天津桥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其建筑和真武神的修道神话有关。据《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玄天上帝启圣录》等道经记载:真武神出生在美丽的静乐国,真武虽为太子,却不恋王位,而是到处求师学道,后得到玉清圣祖紫元君点化,并从丰乾大天帝那里获赠可降妖伏魔的七星宝剑一把,只身来到太和山修炼。民间传说称其母亲善胜皇后不舍爱儿,上山来寻。太子不想跟母亲回去,就向大山深处跑去,母亲追赶十八步,呼唤十八声,连上了十八步。皇后继续追赶,终于抓住了太子的衣角,太子虽然深爱母亲,可是修仙事大,他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就拔出宝剑割断衣角,又跑远了。眼看又要失去爱儿,皇后心有不甘,继续追赶。万不得已,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然劈划,一声巨响,高山分成两半,剑过之处,河水波涛汹涌,母子顿时分立两岸,因此天津桥又得名剑河桥。
第五篇:武当山简要导游词
武当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代表飞扬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在我旁边的是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的车技相当娴熟,坐他的车请大家放心。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你的放心、开心和舒心。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武当山,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道教文化吧。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在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古名太和山。相传道教所尊奉的真武大帝曾在此得道飞升,所以改名武当山,意思是“非真武不得当之”。它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
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使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处观光朝拜。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始人相传是名带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说了怎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武当山大门,这是进入武当山景区的第一道门。建于1988年,为六柱五孔仿古石雕牌坊,由136个构件卯榫建成。高11.9米,宽21.6米,栏柱为八角形,底座前后嵌有抱鼓。额坊刻有“武当山”三个遒劲大字,录自玉虚宫明永乐年间《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碑上。相传,为明成祖朱棣亲书。栏板、檐、椽刻卷云图案,气势雄伟壮观,是游人留影纪念的理想之地。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照相,一会大家到游客中心门口集合。
好了,大家请随我转乘景区环保车,开始我们的武当朝圣之旅。…… 磨针井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磨针井停车场。磨针井,也叫纯阳宫,是一座纤巧玲珑、布局紧凑的道院,周围峰峦拱拥,翠林环绕,竹铺凉云,梅送暗香,被誉为:“竹月梅风巧相映”的胜境。是以武当道教关于真武修仙故事为主体内容修建的。
磨针井,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清咸丰二年(1852)重建;1981年湖北省政府拨款修葺,恢复了原貌。磨针井占地5000平方米,庙房52间,建筑面积1543平方米。中国有句名言“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说的是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事。在磨针井,讲的确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的故事。磨针井里的铁杵、井以及供奉的神像,壁画都是围绕“铁杵磨针”的故事建造的。那么,道教又为什么要修此庙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希望大家在参观完武当山风景区后能够得到答案。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磨针井道院,大家请看祖师殿前埋着两根碗口粗、半米高的铁针,乌黑发亮。相传,净乐国太子(真武大帝幼年)得到玉清元祖紫气元君(女神仙)的指点,到武当山学道,因感年久不成,欲出山还家,紫气元君为启发他再坚信心,就变为一位老妇,坐在溪涧边磨铁杵,太子问:“干什么”?老妇说:“磨针”。太子说:“这要磨到什么时候”?老妇说:“功到自然成”。太子悟到了这个道理,返身回山修炼,终于得道飞升。相传,净乐国太子入武当山学道修炼,意志不坚,欲出山还俗。走到这里,其师紫气元君化为姥姆以“铁杵磨针”点化后,复回山中修炼,终于得道升天,成为北方的真武大帝。殿前这两根大铁杵象征着老妇所磨的铁杵,这个宗教故事表现了中国人对事业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精神。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意指这里是人间的仙境,是道教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相信大家来此一游定会福寿安康、财源广进、而不虚此行。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深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毫无疑问,龙头香自从明朝建立以来,从上面摔下来的人不计其数,其情形惨不忍睹。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总督下令焚烧龙头香,并立碑告诫大家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是对神的崇敬。所以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可以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经过一翻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称“一柱擎天”。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而天柱峰之巅的这座金壁辉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钢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十四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严密,看起来好象是浑然一体的。大家看,这边的长明灯相传是从来不灭的,那么山顶空旷多风,为什么它不会被风吹灭呢?据说是因为有了藻井上的这颗“避风仙珠”的缘故。相传这颗仙珠能镇住山风,使风不能吹进殿内,从而保证了神灯的长明。其实神灯长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殿门的各个铸件都非常严密精确,可以改变风吹来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抄。金殿从修建到如今已经历了5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辉煌如初,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一件稀世珍宝。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的品味这里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转眼间,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并成为朋友,我非常高兴,也希望有机会能再为大家服务,最后,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